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 格式:docx
- 大小:16.07 KB
- 文档页数:2
淮安适合带孩子玩的地方
1.淮安生态旅游风景区
淮安生态旅游风景区,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全国重点建设风景名
胜区、江苏省文明风景旅游区。
景区总面积105平方公里,水域
面积21平方公里,拥有自然景点和人文景观500余处,其中主
景区60平方公里,主要景点120处。
生态旅游风景区是全国首
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省级风景
名胜区、省级旅游度假区,中国首批优秀休闲度假景区。
在这里,你可以充分享受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滋味;你可以充分享受到运动休闲带来的乐趣;你可以充分享受到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上划船的酣畅淋漓。
此外,还有古街、古亭、古树、古桥等历史文化遗存和人文景观。
2.清江画廊
清江画廊位于淮安市西南30公里处的洪泽湖北岸,东与南
京市溧水县毗邻,南与淮安市楚州区接壤,西与盱眙县相连,北依洪泽湖水面。
由“一湾碧水”、“两岸青山”和“三潭四岛”组成。
—— 1 —1 —。
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十大精选案例1.张家界:作为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之一,张家界充分利用自然景观资源,推出了丰富多彩的旅游项目,如天门山玻璃栈道、金鞭溪漂流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2.丽江:依托独特的纳西文化和古城保护成功经验,丽江全域旅游示范区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通过市场开发和政策扶持,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体验乡村民俗文化。
3.西双版纳:强化了资源开发和保护,打造了生态旅游品牌。
通过旅游设施和服务的完善,西双版纳成功吸引了不少渡假型旅游消费者,成为国内著名的度假圣地之一。
4.黄山:延续了黄山的古老历史和文化遗产,深入挖掘旅游资源,通过提升旅游服务和管理水平,黄山成为了国内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5.桂林:凭借独特的山水风光和文化背景,桂林在全域旅游中取得了许多成效。
通过深入挖掘本地文化,桂林的旅游市场更加丰富多彩。
6.青岛:利用青岛的海滨风光和城市气息,青岛成功开发了多种旅游项目,如海滨漫步、商业购物等。
通过全方位的旅游服务,在游客中树立了深刻的品牌印象。
7.呼伦贝尔: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自然风光,呼伦贝尔成功打造出了高品质的生态旅游品牌。
通过引入各种先进的旅游设施和服务模式,建立起旅游产业联盟,呼伦贝尔的旅游产业实现了持续发展。
8.三亚:依托得天独厚的气候和海滨环境,三亚成功打造出了一个著名的度假胜地。
通过加强旅游服务和管理,三亚逐渐成为了国际旅游市场中的一个重要目的地。
9.九寨沟:凭借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旅游资源,九寨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全域旅游示范区。
通过加强农村旅游和生态旅游建设,九寨沟的旅游市场变得更加多元化。
10.承德:依托承德的丰富文化遗产和自然风光,承德成功打造出了一个高端旅游品牌。
通过引入各种国际化的旅游项目和服务模式,承德逐渐成为了国内外游客向往的名牌旅游目的地。
砀山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绿化工作先进县、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全国名优经济林酥梨之乡、砀山酥梨种质资源省级自然保护区,是国务院公布的对外开放县,是省委、省政府命名的“首批平安县”。
2007年初,砀山县被列为安徽省第一批扩权试点县,享有省辖市经济管理权限和部分社会事业管理权限。
京九、京沪铁路,京福、连霍高速、105、206国道擦肩而过,陇海铁路、310国道贯穿全境,百里黄河故道横卧其间。
东距历史名城徐州80公里,西接古都商丘60公里,是名副其实的“四省通衢”之地。
是安徽省连接欧亚大陆桥的唯一通道。
一小时可抵徐州机场,三小时可到郑州机场。
突山风景区位于安徽省砀山县境内。
该风景区由青岛明园开发公司投资建设,占地面积100多亩。
景区楼台亭榭曲径回廊繁花似锦,风景秀丽,景色怡人,各种树艺造型修剪的惟妙惟肖,构成了一幅清新优美的田园画卷。
同时,古式花轿、花车、骑马、骑骆驼游园、花船荡水等游玩项目富有浓郁的乡村气息。
突山国家AA级风景区于2008年4月28日揭牌,是砀山首家被评定为国家AA级旅游区的景区。
砀山县园艺场之东,良梨项范围内残存有故黄河河坝,坝头向前凸现,如鳌头探望,西边,是无边的果园,梨花盛开季节,驻足故道大堤远眺,但见漫漫黄河故道上万顷梨园,银妆素裹。
一行行,一排排,高低错落,春风指来,如波翻浪涌。
白的浪花,从脚下铺开,向天边涌动,云嬉雪舞,横无际涯。
有诗赞曰:“昔日黄尘今日花,雪舞云漫无际涯,立马鳌头送目遐,数尽环宇第一家。
”黄河故道生态旅游开发是砀山生态与旅游产业开发的核心重点项目,砀山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到旅游业的产业优势和发展潜力,并已投入大量的精力进行旅游研究及旅游资源开发。
鳌头观海坐落在砀山县黄河故道风景区中心地带,园艺场之东。
依托砀山75万亩连片果园和黄河故道独特的自然景观,景点与“乌龙披雪”、“武陵胜景”、“瑶池烟霞”、“贡梨园”、“梨树王”、百岁“老梨树群”以及万亩精品酥梨生态旅游观光园等自然景观连成一片,形成有机联系的黄河故道文化生态旅游带。
创建生态旅游示范区的积极意义
一、创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
实施保护性开发建设,创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正确认识和处理环境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关系,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实行科学的旅游建设、经营、服务和消费行为,是贯彻党的十八大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总体部署,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工作。
二、创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顺应了国际国内旅游发展趋势。
三、创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符合国家对河北发展的要求。
能够切实发挥北京后花园的作用,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有利于促进资源消耗型利用向增值型利用转化,有利于提高度假区居民的收入水平保持社会稳定,有利于促进旅游业实现从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的质的飞跃。
四、创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可以同周边产业形成有效互补,实现共同发展。
《国家绿色旅游示范基地》行业标准引言为提升生态型旅游区的旅游公共服务水平,推动旅游区转型升级,打造一批产业要素齐全、产业链条完备、旅游环境舒适、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综合性生态旅游目的地,特制定本标准。
国家绿色旅游示范基地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国家绿色旅游示范基地建设与管理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国家绿色旅游示范基地的建设与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6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5768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16889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485 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918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T10001.1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1部分:通用符号GB/T10001.2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2部分:旅游休闲符号GB/T17775 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8973 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26354 旅游信息咨询中心设置与服务规范GB/T31710.2 休闲露营地建设与服务规范第2部分:自驾车露营地HJ633 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LB/T010 城市旅游集散中心等级划分与评定LB/T012 城市旅游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设置原则与要求LB/T047 旅游休闲示范城市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绿色旅游green tourism以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为前提,亲近自然山水,获得身心愉悦的旅游活动方式。
3.2绿色旅游基地核心区core area of greentourism destination为游客提供游览观光、休闲度假、探险科普等旅游服务的自然生态类国家级旅游区。
3.3绿色旅游基地依托区supporting area ofgreen tourism destination能够为绿色旅游基地核心区提供综合配套服务支撑,且旅游要素齐备、旅游产业链条完整,行政边界明确的外围区域。
龙岩市人民政府关于成立龙岩市梅花山生态旅游区创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龙岩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1.09•【字号】龙政综[2013]11号•【施行日期】2013.01.09•【效力等级】地方工作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旅游综合规定正文龙岩市人民政府关于成立龙岩市梅花山生态旅游区创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龙政综〔2013〕11号)上杭县人民政府、古蛟新区管委会,市直各有关单位:为加快推进梅花山生态旅游区创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工作,经研究,决定成立龙岩市创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如下:组长:张斯良(市政府副市长)副组长:钟木林(市政府副秘书长)徐建国(市旅游局局长)廖深洪(市林业局局长)王启勇(市环境保护局局长)谢海波(上杭县人民政府县长)陈荣水(古蛟新区管委会主任)成员:邱思敏(市财政局副局长)张辉雄(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范松树(市环境保护局副局长)张隆基(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调研员)陈思书(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郑小兵(市农业局副局长)丘云兴(市林业局副局长)陈子胜(市水利局副调研员)林学进(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黄素珍(市旅游局副调研员)温永(市城乡规划局副局长)傅柒生(古田会议纪念馆馆长)罗晓辉(福建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党总支书记)杨建明(龙岩工贸发展集团董事长)陈太坤(古蛟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吴静敏(福建海峡客家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福建海峡客家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由吴静敏同志兼任,常务副主任由福建海峡客家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文仁担任。
龙岩市人民政府2013年1月9日。
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标准
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是旅游业的重要发展方向,标准的制定是为
了推进中国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
据悉,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标准已
经于近日正式发布,这一全新的标准涵盖了范围广泛、标准高严、评
价科学准确等特点。
首先,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标准涵盖了非常广泛的领域,包括旅
游景区、度假区、餐饮住宿、休闲娱乐等多个方面,以及管理体制、
环境资源、服务质量等方面。
同时,这一标准还注重生态环保,鼓励
采用清洁能源、节能措施等环保手段,促进旅游生态化发展,提升旅
游业可持续性发展的水平。
其次,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标准的制定十分严格,不仅要求严格
监管、规范管理,还要求严格落实环境保护、资源节约、文化保护等
方面的措施,全面提升旅游景区的品质和档次。
同时,这一标准着重
关注游客的体验,要求旅游景区提供高品质的服务,满足游客需求,
让游客在生态环保的同时享受美好的旅游体验。
最后,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标准的评价是基于科学准确的指标来
进行的。
评价标准既注重客观性,同时也注重主观性。
即评价标准既
要涵盖诸如生态环保、管理规范、服务质量等方面的客观指标,又要
充分考虑到游客的感受、感受到的体验等主观评价因素。
综上所述,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标准的发布,将对国内旅游业的
提质升级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希望各地旅游区域不断充实自身的游憩、供养、自然、文化等方面的品质,以期成为生态环境优美、游客喜爱
的旅游胜地,进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的提升。
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与运营规范指引和谐社会需要和谐产业,生态文明呼唤生态旅游。
发展生态旅游存在时代必然性、市场可行性及工作紧迫性,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基本国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广阔前景。
为保护生态环境,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各地经济、社会、环境、文化的协调进步,引导和规范我国生态旅游区的规划、建设、经营管理与服务,促进生态旅游业健康发展,国家有关部门正在审定相关标准。
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以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为依据,对一定区域内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全面规划,优化配置,实现区域内生态环境和旅游产业的协调发展。
本指引提出了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的基本要求。
适用于在中国境内开展旅游的各类以自然生态系统为主及与之共生的人文生态系统的区域。
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基本内容。
一、概念解释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文化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生态旅游:是指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为准则,并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采取生态友好方式,开展的生态体验、生态教育、生态认知并获得心身愉悦的旅游方式。
生态旅游示范区:是以独特的自然生态、自然景观和与之共生的人文生态为依托,以促进旅游者对自然、生态的理解与学习为重要内容,提高对生态环境与社区发展的责任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区域。
生态旅游区分类:根据资源类型,结合旅游活动,将生态旅游区分为七种类型:一是山地型。
是指以山地环境为主而建设的生态旅游区,适于开展科考、登山、探险、攀岩、观光、漂流、滑雪等活动。
二是森林型。
是指以森林植被及其生境为主而建设的生态旅游区,也包括大面积竹林(竹海)等区域。
这类区域适于开展科考、野营、度假、温泉、疗养、科普、徒步等活动。
三是草原型。
是指以草原植被及其生境为主而建设的生态旅游区,也包括草甸类型。
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标准为保护生态环境,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各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进步,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的通知》(国发[2001]9号)要求,制定本标准。
第一部分总则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 定义1.1.1 旅游资源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1.1.2 生态旅游指以吸收自然和文化知识为取向,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确保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将生态环境保护与公众教育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结合的旅游活动。
1.1.3 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是指经国家旅游局、国家环保总局、国家计委联合批准开展生态旅游活动,并具明确地域界限的特定区域。
该区域同时也是全国生态示范区的类型或组成部分之一。
1.2 总体目标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以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为依据,对一定区域内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全面规划,优化配置,实现区域内生态环境和旅游产业的协调发展。
1.3 法律依据与引用标准1.2.1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农业法》以及《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野生植物保护条例》、《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农药管理条例》等。
1.3.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要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与运营规范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与运营规范(GB/T26362-2010)》评分实施细则第一条为提高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认定工作的可操作性,推进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与运营工作,依据国家标准《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与运营规范(GB/T26362-2010)》(以下简称“规范”)和国家有关法规,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依照《规范》中表 B.1(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评分细则表,以下简称“评分表”)评分时,要遵循分类指导、客观公平、便于比较、操作性强等原则,确保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认定工作科学规范。
第三条评分资料以最新数据为依据,连续数据需提供3年以上监测数据。
评分资料来源主要为示范区提供的技术报告和书面证明,需监测的定量化数据以示范区所属部门的上一级监测部门提供的数据为依据。
第四条根据《规范》,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可分为山地型、森林型、草原型、湿地型、海洋型、沙漠戈壁型和人文生态型等七种类型,评分时应充分考虑各类示范区生态系统特点,按本实施细则第五至十三条处理评价项目无项情况。
第五条山地型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是以山地环境为主而建设的生态旅游区。
本类生态旅游区评分时,评分表“生态环境质量”类目中“天然湖泊”、“水库”、“暗河”、“泉水”、“森林”、“溶洞”、“岩洞”,传统文化保护类目中“建筑”、“历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宗教文化”,以及基础设施类目中“太阳能”、“风能”、“沼气”、“生物能”等评价项目无项时,由该指标满分值乘以所在类目中有项指标的平均得分率后确定。
其它评价项目无项不得分。
其中得分率等于某指标实际得分除以其满分值(下同)。
第六条森林型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是以森林植被及其生境为主而建设的生态旅游区。
本类生态旅游区评分时,评分表“生态环境质量”类目中“山地”、“天然湖泊”、“水库”、“暗河”、“泉水”、“岩石与岩洞”,传统文化保护类目中“建筑”、“历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宗教文化”,以及基础设施类目中“太阳能”、“风能”、“沼气”、“生物能”等评价项目无项时,由该指标满分值乘以所在类目中有项指标的平均得分率后确定。
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各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进步,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通知国发20019号文件要求,制定本办法;第二条生态旅游是指以吸收自然和文化知识为取向,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确保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将生态环境保护与公众教育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的旅游活动;本办法所称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是指经国家旅游局、国家环保总局、国家计委联合批准开展生态旅游活动,并具有明确地域界限的特定区域;第三条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内申请建设示范区,应当遵守本办法;第四条示范区的建设坚持国家引导、地方为主、多方参与,坚持景观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优先,资源永续利用与示范区经济协调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与旅游活动有机结合的原则;第二章申报、审批与验收第五条国家旅游局、国家环保总局、国家计委联合负责示范区的组织申报、审批与验收;第六条申请设立示范区,应当提交如下材料:1.示范区设立的申报文件;示范区设立申请书及省级人民政府批准报告;凡申报示范区,须划定明确区域,经省旅游局、环保局、计委审核,并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向国家旅游局、国家环保总局、国家计委提交申办文件;2.规划文件;凡申报示范区,须有省级旅游主管部门主持评审,环保、计委审核通过的示范区规划,包括规划文本和评审意见;规划要求特色鲜明,建设项目符合现代旅游者的需求,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且符合国家有关生态环境自然景观资源、历史文化遗产等保护规定,生态环境质量较好;在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生态旅游区建设规划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要求;3.项目建设文件;基础设施建设概况和已批准的项目建设情况;经营设施建设概况和已批准的项目建设情况;示范区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批准文件;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和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报告书及审批文件;其他依法应当提交的有关文件、资料;4.管理制度设计;示范区要具有健全的管理机构,管理人员配备合理;旅游质量、旅游安全、旅游统计、环境保护等各项管理制度完备有效;第七条国家旅游局、国家环保总局、国家计委对上报的材料进行审定、批准,申报单位即可启动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工作;第八条完成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目标的申报单位,经所在地省旅游局、环保局、计委初审同意后,可以向国家旅游局、国家环保总局、国家计委申请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验收;第九条国家旅游局、国家环保总局、国家计委按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标准附后验收,凡验收合格的,即可授予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称号;第三章开发与建设第十条在示范区内开发建设的项目应符合国家有关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法规和规定;第十一条示范区建设项目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生态功能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国际重要湿地等区域建设示范区,如需要对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建设的,其开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必须按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法规和规定报批;第十二条示范建设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向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该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第十三条各示范区的垃圾处理应当采取定点、隐蔽、封闭、及时清运等措施,积极推行随票进门发放清洁袋并有效回收的制度;第十四条示范区的住宿设施和其他配套服务设施不应设在脆弱、敏感的生态区域,建筑物以方便简洁和谐为主;并不得造成景观破坏,提倡采用节能设备,使用绿色产品,所用能源及物质不对周围的生态环境带来不良影响和污染;第四章运营管理第十五条凡在示范区内开展生态旅游活动的导游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经省级以上环保部门会同统一组织,并获资质认证后,方可持证从事生态旅游活动;第十六条导游在生态旅游活动中应随时对游客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和教育;要向旅游者介绍当地的自然和文化,尊重示范区所在地人民的生活习惯和文化,组织各种有助于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公益活动;第十七条游客有义务保护旅游区的一切生物资源和自然景观,不得采摘花草、攀折树木和追打或捕猎野生动物;维护旅游区的环境卫生,将所有的固体废物放入指定的垃圾箱内或装入清洁袋中有效回收,不得随意倾倒和丢弃;第十八条示范区不得出售受保护的和濒危的动植物及其制品;生态旅游活动的组织者应当要求参加生态旅游的游客尊重当地居民的宗教、道德、信仰、习俗、文化、传统和禁忌,并努力增进相互交流与了解;第十九条示范区应当编制生态环境保护基本知识的生态旅游指南,在野外游览路线上设立有关环境保护科普知识讲解标牌;各旅游区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与教育,积极开展环境监测和生态监测,及时向环保部门报告环境状况和发展趋势;示范区内的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违反本规定的行为进行检举、控告;第五章罚则第二十条凡违反本办法各项规定的,按现有法律、法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第六章附则第二十一条本管理办法由国务院旅游、环保、计划等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第二十二条本管理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标准为保护生态环境,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各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进步,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的通知国发20019号要求,制定本标准;第一部分总则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 定义1.1.1 旅游资源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1.1.2 生态旅游指以吸收自然和文化知识为取向,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确保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将生态环境保护与公众教育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结合的旅游活动;1.1.3 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是指经国家旅游局、国家环保总局、国家计委联合批准开展生态旅游活动,并具明确地域界限的特定区域;该区域同时也是全国生态示范区的类型或组成部分之一;1.2 总体目标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以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为依据,对一定区域内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全面规划,优化配置,实现区域内生态环境和旅游产业的协调发展;1.3 法律依据与引用标准1.2.1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农业法以及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野生植物保护条例、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农药管理条例等;1.3.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要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 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6-1993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CH ZB1-1999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T 标志用公共住处图形符号第1部分:通用符号GB/T 15971-1995 导游服务质量GB/T-17775-1995 示范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1.3.3参考文献关于二十一世纪旅游议程全球旅游伦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2 分类根据示范区的建设要求与各地的实际情况,将示范区分为八种类型;2.1山地型是指以山地环境为主而建设的示范区,包括低山∠1000米和中山1000-3500米;这类区域适于开展科考、登山、探险、攀岩、观光、漂流、滑雪等活动;2.2森林型是指以森林植被及其生境为主而建设的示范区,也包括大面积竹林竹海防等区域,这类区域适于开展科考、野营、度假、温泉、疗养、科普、徒步等活动;2.3草原型是指以草原植被及其生境为主而建设的示范区,也包括草甸类型;这类区域知于开展体育娱乐、民族风情活动等;2.4湿地型是指以水生和陆栖生物及其生境共同形成的湿地为主而建设的示范区,主要指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也包括江河出海口;这类区域适于开展科考、以鸟、垂钓、水面活动等; 2.5海洋型是指以海洋、海岸生物与其生境为主而建设的示范区,也包括海岛;这类区域适于开展海洋度假,海上运动、潜水观光活动等;2.6沙漠戈壁型是指以沙漠或戈壁生物及其生境为主而建设的示范区,这类区域适于开展观光、探险和科考等活动;2.7人文生态型是指以突出的历史文化等特色形成的人文生态与其生境为主建设的示范区;这灯区域主要适于历史、文化、社会、人类等学科的综合研究,以及适当的特种旅游项目及活动; 2.8复合型是指具有良好的生态系统,包括多种类型但缺乏主导类型的示范区;这类示范区适于建设环城市度假旅游带,开展多种多样的旅游活动;第二部分细则3 示范区规划示范区建设必须统一规划,并在规划的指导下严格实施;3.1规划原则编制示范区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整体优化原则、生态优先原则、生境范围原则、市场导向原则、容量控制原则;3.2规划制定要有专门的编制单位和规划成果;3.3规划审批符合相应的审批程序;3.4规划实施4 生物多样性4.1生物因子植被良好,动植物资源丰富;4.2物种保护物种的生境类型多;4.3珍稀物种和濒危物种4.4生态系统完整性在非生物因子、生态过程和禁止外来物种引进三方面加强生态系统完整性建设;5 景观丰富性5.1美学价值高5.2科学价值高5.3历史文化价值高5.4规模与丰度5.5完整性强6 分类保护与系统整合6.1土地土地退耕还林还草程度高,建设用地控制严格,土地整治水平高;6.2水资源水资源保护程度高,用途多,利用合理;6.3森林林木覆盖率高,林相丰富;6.4岩石与岩洞地貌景观丰富,溶洞类型多,岸洞有较高文化内涵;6.5系统整合各要素形成统一的生态环境系统,类型丰富,互补生强;7 旅游交通7.1区域外部交通通达性强,有相应绿化;7.2停车场设立生态停车场,在足够的面积,管理到位,与景观环境相协调;7.3区内道路按照交通路、生态路、景观路三个层次分区建设,交通标识正确美观; 7.4游览步道和线路设置合理,普遍采用生态性材料,采用多种特色交通工具;7.5特色交通方式和工具8 旅游服务设施8.1住宿设施集中布局,结构合理,档次齐全,体量适宜,特色突出;8.2餐饮设施与内容布局合理,达到特色化、多样化、品牌化,全面利用可再生原材料; 8.3购物设施与管理布局合理,注重特色,本地产品开发度高,管理力度大;8.4可根据当地特点开展适度健康向上的娱乐活动,但不得影响或损害当地生态环境;严格禁止黄赌毒;9 基础设施建设与服务9.1给排水工程以地下管道为主,通畅、集中,污水处理率高;9.2能源清洁能源采用率高,电力设施不影响景观质量,能源污染处理好;9.3邮电服务设施齐全,使用方便,位置合理,与景观和示范区内容相协调;10 旅游安全10.1安全保护机构与人员设有专门机构,安全制度健全,人员数量充足;10.2安全处置高峰期和特殊时期制度健全,措施有效;10.3安全设施设备齐全有效;10.4安全警告标志齐全、醒目、规范;10.5安全宣传方式多,效果好;10.6医疗及救护设立医疗机构或设备,建立定点医院;11 卫生11.1环境卫生气味清新;11.2废弃物管理污水排放得当,垃圾分类收集,清扫及时;11.3垃圾箱外观整洁,布局合理,造型与景观相协调;11.4吸烟区区分吸烟区与非吸烟区,且管理到位;11.5餐饮卫生食品卫生达标,厨房卫生良好;11.6旅游厕所位置合理,数量充足,设备设施齐全完好,管理到位;12 小城镇12.1示范区内不能有城镇12.2示范区边缘的小城镇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为旅游生产的第二产业为辅;传统居民特色突出,街区自然化水平高;13 示范区内乡村13.1庭院经济因地制宜发展;13.2乡村内街道全面改造达标;13.3特色建筑外观与环境高度协调;14 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利用14.1不可再生资源禁止利用14.2可再生资源集约化利用程度高;14.3示范区外围土特产品生产规模化,工艺品、纪念品生产一条龙;15 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利用15.1建筑实施重点保护;15.2历史文化整修历史建筑,陈列文献文物;15.3自然文化建设专题博物馆;15.4民族民俗文化保留传统节庆和地方戏;15.5宗教文化适当表现,禁止大规模香火;16 社区参与公共环境16.1规划社区参与编制;16.2宣传采用多种方式进行生态旅游宣传,实际效果好; 16.3教育生态旅游教育纳入社区学校;16.4社区会议有制度,有效果;16.5创造机会为当地群众创造多种发展机会;16.6公共环境社会治安良好,社会秩序稳定,目的地友好程度高;16.7公共信息图形符号设置规范、美观;17 市场宣传促销17.1市场影响知名度高,美誉度高,吸引力强,可游期长;17.2市场宣传宣传资料种类多,通过互联网宣传,内容丰富;17.3导游讲解服务生态知识讲解;18 综合管理18.1机构与制度机构健全,制度健全,贯彻得力;18.2示范区形象标志鲜明,目标明确,服务质量高;18.3游客中心位置合理,外观与景观环境相协调,设施齐备,服务项目多; 18.4培训制度、机构、人员、经营落实,培训全面效果好;18.5投诉与处理制度健全,设备完好,记录完善,处理效果好;18.6特殊人群服务设施齐全方便,位置醒目;18.7通过第三方认证通过ISO9000族和ISO14000认证;18.8科研在生态、环境、历史、文化等方面有科研机构,有科研成果,有相应效果;19 资源及环境保护19.1空气质量常年达到国家一级标准;19.2噪声质量常年达到IP字一级标准;19.3地表水水体清澈;19.4地区地貌景观、文物、古建筑保护投入资金多,保护措施有力,效果好;19.5环境氛围建筑与景观协调,示范区与周边环境协调,氛围良好;20 旅游者行为引导20.1宣传教育采用多种方式对旅游者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20.2导游要求熟悉生态知识,强化生态导游;20.3行为鼓励垃圾主动收集,约束并惩罚破坏环境行为,组织并引导建设环境行为;第三部分实施21 认定与检查21.1本标准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工作标准,由国家旅游局、国家计委、国家环保总局共同制定并联合实施;21.2各有关地区按照本标准先行开始创建,并按相应程序申请验收;21.3由上述三部门组织专家组对申报验收的区域进行资料和文件审核,并进行现场考察,所在地区的有关部门参与现场考察工作,之后提交审核报告;21.4三部门对专家组审核合格的区域进行审批,并颁发“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称号; 21.5对授予“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称号的区域实行动态管理,定期组织复查,对放松后续工作,质量下降,不符合标准的区域提出限期整改要求或取消其称号;21.6作为技术标准的“示范区国家标准”的立项制定工作同步进行,该标准正式颁布之后,即按照新标准实施;附录一:实施细则以下按照标准第二部分,细则部分设定实施细则;实施细则以类别、项目排列进行,并按项目内容设定分值;项目内容分为三类:一为必备项目,以△表示;二为选择项目,以∨表示;三为禁止或反对的项目,以╳表示;其中,必备项目和选择项目打正分,禁止的或反对的项目打负分。
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标准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标准的建立,旨在引领旅游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推动旅游业与环保事业的有机结合,提高旅游环境和服务质量,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这是一个基于生态、文化、社会等多维度要素的复杂系统,其中最重要、最核心、具有开创性的是生态旅游标准。
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标准首先意义在于明确了生态旅游示范区的基本属性、定位和核心要求。
标准主要包括了人文环境、自然环境、服务环境、管理环境四个方面的主要要素,充分体现了生态旅游的基本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战略思路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求。
因此,该标准对于指导和规范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保障生态旅游示范区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提高旅游产品质量、保护自然环境、增强生态文化内涵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1、人文环境要素:通过重点展示旅游区的人文景观、历史文化等方面,为旅游者提供独特的旅游体验和旅游价值。
在打造生态旅游示范区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挖掘和保护本地特色的历史文化,并大力推广和利用文化资源,形成具有特色的文化品牌,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
此外,人文环境还应包括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接待能力等方面,以确保旅游者的安全、舒适和身体健康,为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支持。
2、自然环境要素:通过重点展示自然生态特征、地质景观、野生动物等方面,为旅游者提供高度环保的旅游体验和旅游价值。
在自然环境要素的建设和打造中,需要注重自然保护、生态复苏和环保宣传等方面,保护和改善旅游区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协调自然与人类的关系,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也需要注重旅游区自然环境的科学引导和合理开发,如绿色出行、节能减排等,提高环保意识和生态素养,营造低碳环保的旅游氛围。
3、服务环境要素:通过重点展示旅游区的服务设施、服务质量等方面,为旅游者提供高品质的服务体验和旅游价值。
在建设示范区的服务环境中,需要注重旅游产品的设计和营销、旅游咨询和服务、旅游安全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提高旅游服务水准和品质,增强旅游地竞争力和吸引力。
朱仙镇启封故园朱仙镇启封故园,即朱仙镇国家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
是河南省、开封市重点项目和省、市重点旅游项目,由河南开心一方置地集团投资、河南省朱仙镇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开发的集文化、旅游、生态农业观光于一体的文化旅游项目。
该项目位于开封市朱仙镇北侧、开尉路以西、运粮河两侧,总建设周期10年,计划累计投资120亿,总建筑面积80多万平方米。
项目规划分为古镇风情展示区、环湖风景游览区、温泉休闲度假区、古战场文化体验区、生态农家体验区、文化创意养生区、生态湿地体验区、生态林地观光区等8个功能区。
其中一期古镇风情展示区建设周期为三年,计划于2016年10月竣工开园。
朱仙镇启封故园将对朱仙镇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起到龙头带动、辐射和示范作用,进一步加快千古名镇的复兴步伐。
地理环境位置境域位于开封市南20公里处,坐落于中原“三点一线”的黄金旅游线上,郑民高速、日南高速公路、国道310线三条高速公路紧邻项目而过。
地貌地势平坦,为近代黄河冲积平原黄泛区中心,总体地形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适中。
主要景点启封楼启封故园的标志性建筑----启封楼。
众所周知,朱仙镇是开封的启源,来到这里就是来到了开封的发源地。
朱仙镇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镇,历史地位显耀,文化底蕴深厚。
大牌楼为景区标志性建筑,通体采用南非水胶木和太平洋地区的铁木,榫卯搭建而成。
它宽36米,高16.83米,进深11米,为七门八柱结构,寓意启封故地千年古镇欢迎八方游客。
也是目前有迹可查的中国最大的牌楼,堪称中国第一大牌楼。
牌楼正面匾额刻为繁体“启封故园”(啟封故園),背面为繁体“朱仙古镇”(朱僊古鎮),彰显八朝古都厚重底蕴。
开封八朝古都各个朝代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如今都用手工雕刻的图案浓缩在朱仙镇大牌楼上,所以大牌楼就是展现开封历史文化的一个载体。
四面牌坊宽10.8米,高11.43米,进深10.8米。
东面牌坊的匾额为漕运码头(背面匾额:商埠重镇)。
旬邑有哪些旅游景点
旬邑县位于陕西省渭南市东北部,被誉为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
以下是旬邑县的一些旅游景点:
1. 旬邑黑山峡谷景区:是一个以峡谷景观为主的旅游区,有壮丽的山峡、清澈的溪流和丰富的植被,是进行户外活动和自然观赏的好地方。
2. 白鹤山景区:位于旬邑县城西南部,是一座以石、水、洞、林为主要景观的自然风景区,有许多名胜古迹和自然奇观可见。
3. 左家湾景区:位于旬邑县西北部,是一个集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于一体的旅游区。
区内有风景秀丽的湖泊、绿树成荫的公园以及著名的古镇“左家湾”。
4. 铁炭窑遗址公园:位于旬邑县城东南部,是一个将历史文化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公园。
游客可以在公园内参观传统的铁炭窑遗址,了解当地的工艺和历史。
5. 龙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旬邑县南部,是一个以森林和自然生态为主题的旅游区。
公园内有茂密的森林、清澈的溪水和丰富的野生动植物,非常适合进行登山、露营和观赏。
除了以上景点外,旬邑县还有许多农家乐和特色农场,可以品尝到当地的农家菜和农产品。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标准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是指按照国家旅游发展规划和要求,通过全域旅游综合改革试点示范,实现旅游资源整合、产业融合、环境协同、服务一体,形成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提升旅游综合竞争力,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区域。
一、综合验收标准。
1.示范区规划建设验收。
(1)规划合理性,示范区规划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合理规划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产业融合。
(2)建设完善性,示范区建设应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包括交通、住宿、餐饮、旅游服务设施等,提供便利的旅游环境。
2.资源整合验收。
(1)资源开发利用,示范区应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推动资源优化配置。
(2)资源保护利用,示范区应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自然风景区。
3.产业融合验收。
(1)产业发展规划,示范区应制定产业发展规划,促进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产业联动效应。
(2)产业协同发展,示范区应推动旅游与农业、文化、体育等产业协同发展,形成多元化产业布局。
4.环境协同验收。
(1)环境整治提升,示范区应加强环境整治,改善生态环境,提升旅游环境品质。
(2)环境保护治理,示范区应加强环境保护治理,减少环境污染,保障游客健康和安全。
5.服务一体验收。
(1)服务设施完善,示范区应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提升服务水平,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
(2)服务质量提升,示范区应提升服务质量,加强服务管理,提升服务态度和水平。
二、验收程序。
1.验收申报。
示范区应在规划建设、资源整合、产业融合、环境协同、服务一体等方面达到验收标准后,向国家旅游局提出验收申报。
2.专家评审。
国家旅游局将组织专家对示范区进行评审,对规划建设、资源整合、产业融合、环境协同、服务一体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
3.验收公示。
国家旅游局将对验收结果进行公示,公示期内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和意见反馈。
4.验收结果。
国家旅游局根据专家评审结果和社会各界反馈意见,对示范区进行验收,确定是否达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标准。
武汉东湖风景区景点介绍一、武汉东湖风景区概述武汉东湖风景区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全国首批健康旅游目的地。
总面积约为88.13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约为33.6平方公里,是武汉市最大的城市湖泊。
东湖风景区以自然生态、历史文化、休闲度假为主要特色,拥有众多著名景点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二、东湖风景区主要景点介绍1.磨山景区磨山景区是东湖风景区的核心景区之一,占地面积约6.12平方公里。
景区内有磨山、磨山洞、磨山古墓群等自然和人文景观。
游客可以参观古墓群、观赏湖光山色、体验野外拓展等项目。
2.磨山花卉博览园磨山花卉博览园是集花卉展示、科普教育、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
游客在这里可以欣赏到各种奇花异草,了解花卉文化,享受亲子时光。
3.磨山野生动物园磨山野生动物园占地面积约1.34平方公里,是华中地区最大的野生动物园。
园内有上百种野生动物,包括大熊猫、金丝猴、长颈鹿等珍稀动物,让游客近距离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4.磨山渔村磨山渔村是东湖风景区著名的美食景点,拥有丰富的水产资源。
游客可以品尝到地道的湖鲜美食,如甲鱼、龙虾、鳜鱼等,尽享舌尖上的美味。
5.磨山高尔夫球场磨山高尔夫球场是华中地区最高端的高尔夫球场之一,拥有国际标准的18洞球场。
游客可以在此体验高尔夫运动的乐趣,欣赏美丽的球场风光。
6.磨山国家森林公园磨山国家森林公园占地面积约4.68平方公里,拥有茂密的森林和丰富的植物资源。
游客可以在这里进行徒步、登山、骑行等户外活动,享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
7.磨山湖景区磨山湖景区是东湖风景区最大的水域景区,拥有广阔的湖面和优美的湖岸线。
游客可以乘船游览湖光山色,欣赏磨山、磨山岛等美景。
8.磨山古文化区磨山古文化区是东湖风景区的历史文化景点,拥有磨山古墓群、磨山古城遗址等文物古迹。
游客可以在这里了解古代历史文化,感受历史的厚重。
欢迎共阅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各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进步,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通知》(国发[2001]9号文件)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生态旅游是指以吸收自然和文化知识为取向,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确保旅国家应当遵12凡申报示范区,须有省级旅游主管部门主持评审,环保、计委审核通过的示范区规划,包括规划文本和评审意见。
规划要求特色鲜明,建设项目符合现代旅游者的需求,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且符合国家有关生态环境自然景观资源、历史文化遗产等保护规定,生态环境质量较好。
在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生态旅游区建设规划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要求。
3.项目建设文件。
基础设施建设概况和已批准的项目建设情况;经营设施建设概况和已批准的项目建设情况;示范区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批准文件;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和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报告书及审批文件;其他依法应当提交的有关文件、资料。
4生开发建设的,其开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必须按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法规和规定报批。
第十二条示范建设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向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该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
第十三条各示范区的垃圾处理应当采取定点、隐蔽、封闭、及时清运等措施,积极推行随票进门发放清洁袋并有效回收的制度。
第十四条示范区的住宿设施和其他配套服务设施不应设在脆弱、敏感的生态区域,建筑物以方便简洁和谐为主。
并不得造成景观破坏,提倡采用节能设备,使用绿色产品,所用能源及物质不对周围的生态环境带来不良影响和污染。
第四章运营管理第十五条凡在示范区内开展生态旅游活动的导游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经第五章罚则第二十条凡违反本办法各项规定的,按现有法律、法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六章附则第二十一条本管理办法由国务院旅游、环保、计划等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2013年公布的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名单北京市:
1.南宫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2.野鸭湖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天津市:
1.盘山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上海市:
1.明珠湖西沙湿地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2.东滩湿地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重庆市:
1.天生三桥仙女山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内蒙古自治区:
1.(兴安盟)阿尔山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辽宁省:
1.(大连市)西郊森林公园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吉林省:
1.(长春市)莲花山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黑龙江省:
1.(伊春市)汤旺河林海奇石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2.(哈尔滨市)松花江避暑城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江苏省:
1.(泰州市)溱湖湿地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2.(常州市)天目湖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县级自然保护区)浙江省:
1.(衢州市)钱江源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2.(宁波市)滕头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安徽省:
1.(黄山市)黄山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福建省:
1.(南平市)武夷山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2.(龙岩市)梅花山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江西省:
1.(上饶市)婺源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2.(吉安市)井冈山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山东省:
1.(烟台市)昆嵛山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河南省:
1.(焦作市)云台山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2.(平顶山市)尧山大佛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湖北省:
1.(十堰市)神农架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湖南省:
1.(长沙市)大围山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2.(郴州市)东江湖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广东省:
1.(韶关市)丹霞山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
1.(贺州市)姑婆山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四川省:
1.(西昌市)邛海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2.(巴中市)南江光雾山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贵州省
1.(都匀市)漳江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2.(毕节市)百里杜鹃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云南省:
1.(西双版纳自治州)野象谷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2.(玉溪市)玉溪庄园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陕西省:
1.(西安市)世博园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甘肃省:
1.(甘南州)当周草原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2.(兰州市)兴隆山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园
宁夏回族自治区:
1.(中卫市)沙坡头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新疆建设兵团:
1.五家渠青湖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