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豆种子发芽的实验报告精编版
- 格式:doc
- 大小:1.85 MB
- 文档页数:9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绿豆的生长习性及种植方法。
2. 探究不同种植条件对绿豆生长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实验材料1. 绿豆种子:50克2. 土壤:5千克3. 花盆:5个4. 浇水器:1个5. 温度计:1个6. 量杯:1个三、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将5个花盆分别标记为A、B、C、D、E,每个花盆种植10粒绿豆种子。
2. 种植方法:将土壤均匀铺在花盆底部,将绿豆种子均匀撒在土壤上,覆盖一层薄土,轻轻压实。
3. 种植条件:A组:正常光照、正常温度、正常浇水。
B组:遮光、正常温度、正常浇水。
C组:正常光照、低温、正常浇水。
D组:正常光照、正常温度、适量浇水。
E组:正常光照、正常温度、过量浇水。
4. 观察与记录:每天观察绿豆的生长情况,记录植株高度、叶片数量、叶片颜色、生长速度等。
5.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种植条件下绿豆的生长差异。
四、实验结果1. 实验期间,A组绿豆生长良好,植株高度、叶片数量、叶片颜色等指标均表现正常。
2. B组绿豆生长受到遮光影响,植株高度较低,叶片数量较少,颜色较淡。
3. C组绿豆生长受到低温影响,植株高度较低,叶片数量较少,颜色较淡。
4. D组绿豆生长受到适量浇水影响,植株高度、叶片数量、叶片颜色等指标均表现正常。
5. E组绿豆生长受到过量浇水影响,植株高度较低,叶片数量较少,颜色较淡。
五、实验结论1. 绿豆生长需要充足的光照、适宜的温度和适量的水分。
2. 遮光、低温、过量浇水等不利条件会影响绿豆的生长。
3. 正常光照、正常温度、适量浇水是绿豆生长的最佳条件。
六、实验讨论1. 绿豆种子在播种前应进行浸泡,有利于种子发芽。
2. 绿豆生长过程中,应注意适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3. 绿豆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0-30℃,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生长。
4. 绿豆生长过程中,应注意防治病虫害,保证植株健康生长。
七、实验拓展1. 尝试在不同土壤条件下种植绿豆,探究土壤对绿豆生长的影响。
绿豆种子发芽过程实验报告绿豆种子发芽是我们在生物课上常见的实验之一。
通过观察绿豆种子从发芽到生长的全过程,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绿豆种子发芽的条件和过程,并记录所观察到的现象。
我们准备了一些绿豆种子和一些湿润的棉纱。
我们将棉纱放入一个透明的盒子中,并在棉纱上均匀地撒上一层绿豆种子。
然后我们将盒子放置在一个温暖且充足阳光的地方。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发现绿豆种子开始发芽了。
首先,绿豆种子的外壳裂开,透出一点嫩绿的芽。
然后,芽逐渐伸长,并从裂开的外壳中钻出来。
在芽的顶端,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小小的绿色叶片,这就是初生的绿豆苗。
随着时间的推移,绿豆苗不断生长。
我们观察到绿豆苗的根系开始向下伸展,寻找水分和养分。
同时,绿豆苗的叶片也逐渐变大,并变得更加绿色。
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绿豆苗的生长速度非常快,几天之内就能看到明显的变化。
在观察过程中,我们发现绿豆种子发芽的条件对于种子的生长至关重要。
充足的阳光和适宜的温度是绿豆种子发芽的关键。
如果阳光不足或温度过低,种子可能无法正常发芽。
此外,适当的湿度也是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
如果棉纱过于干燥,种子将无法吸收到足够的水分,从而影响发芽和生长。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深刻认识到了植物的生长过程是一个复杂而奇妙的过程。
绿豆种子发芽是植物生命周期的起点,也是植物为了生存而做出的努力。
在实验中,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不息,生命力的顽强。
同时,我们也更加珍视大自然的恩赐,深深地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总结起来,绿豆种子发芽过程是一个令人惊叹的自然奇迹。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不仅学到了关于植物生长的知识,更加懂得了珍爱生命的重要性。
希望今后我们能继续探索更多关于植物和大自然的奥秘,为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作出自己的贡献。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豆芽的生长过程。
2. 掌握发豆芽的基本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录和总结能力。
二、实验原理豆芽是豆类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发芽生长的嫩芽。
在发芽过程中,豆子中的营养成分逐渐转化为易于人体吸收的形式,如维生素C、矿物质等。
三、实验材料1. 种子(如黄豆、绿豆等)2. 容器(如塑料杯、玻璃瓶等)3. 水源4. 棉花或湿纸巾5. 温度计(可选)6. 记录本四、实验步骤1. 种子准备:- 选择新鲜、饱满的豆子。
- 将豆子用清水浸泡6-8小时,使其充分吸水。
2. 发芽容器准备:- 选择合适的容器,底部铺一层湿棉花或湿纸巾。
- 将浸泡好的豆子均匀地撒在棉花或湿纸巾上。
3. 环境控制:- 将容器放置在温暖、通风的地方。
- 保持容器内的湿度,避免水分过多或过少。
- 观察温度变化,保持室温在18-25℃之间。
4. 观察与记录:- 每天观察豆芽的生长情况,记录种子发芽时间、豆芽长度、颜色等。
- 观察豆芽生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如病虫害、腐烂等。
5. 生长周期:- 记录豆芽从发芽到成熟的全过程,包括发芽时间、生长速度、成熟时间等。
6. 实验结束:- 豆芽成熟后,将其从容器中取出,洗净。
- 将豆芽进行食用或保存。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发芽时间:记录不同品种豆子的发芽时间,分析其生长速度差异。
2. 生长速度:记录豆芽在不同生长阶段的长度变化,分析其生长速度。
3. 生长环境:分析不同环境条件对豆芽生长的影响,如温度、湿度、光照等。
4. 营养分析:通过实验前后豆子营养成分的变化,分析豆芽的营养价值。
六、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发豆芽的基本方法。
2. 了解豆芽的生长过程,认识到豆芽的营养价值。
3. 培养了观察、记录和总结的能力。
七、实验心得1. 发豆芽实验简单易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2. 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原理,激发对生物学的兴趣。
3.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和记录,为后续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第1篇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了解豆芽的生长过程,掌握豆芽发苗的技巧,并观察不同条件下豆芽的生长情况,为日常饮食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实验材料1. 种子:绿豆、黄豆(各50克)2. 容器:两个大小相同的塑料盆3. 水源:自来水4. 湿布或毛巾5. 温度计6. 记录本三、实验方法1. 准备种子:将绿豆和黄豆分别洗净,放入容器中。
2. 浸泡:将容器放在温暖处,用温水浸泡种子,浸泡时间为8-12小时。
3. 发芽:将浸泡好的种子放入湿布或毛巾中,保持湿润,放置在温度适宜的地方,使种子发芽。
4. 观察记录:每天观察豆芽的生长情况,记录生长高度、叶片数量、颜色等。
5. 对比实验:将两个容器分别放置在不同光照条件下,一个容器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另一个容器放在阴暗处,观察并记录豆芽的生长情况。
四、实验步骤1. 第1天:将绿豆和黄豆分别洗净,放入两个塑料盆中,加入适量温水浸泡。
2. 第2天:将浸泡好的种子取出,放入湿布或毛巾中,保持湿润,放在温暖处。
3. 第3天:观察豆芽的生长情况,记录生长高度、叶片数量、颜色等。
4. 第4天:重复第3天的操作,继续观察并记录豆芽的生长情况。
5. 第5天:重复第3天的操作,同时进行对比实验,将一个容器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另一个容器放在阴暗处,观察并记录豆芽的生长情况。
6. 第6天:重复第3天的操作,继续观察并记录豆芽的生长情况。
7. 第7天:重复第3天的操作,继续观察并记录豆芽的生长情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第1天:种子浸泡,无发芽迹象。
2. 第2天:种子开始发芽,生长高度约为1厘米,叶片数量为1-2片,颜色为绿色。
3. 第3天:豆芽生长高度约为2厘米,叶片数量为2-3片,颜色为绿色。
4. 第4天:豆芽生长高度约为3厘米,叶片数量为3-4片,颜色为绿色。
5. 第5天:阳光充足处的豆芽生长高度约为4厘米,叶片数量为4-5片,颜色为绿色;阴暗处的豆芽生长高度约为2厘米,叶片数量为2-3片,颜色为绿色。
种子萌发的实验报告(3篇)【导语】种子萌发的试验报告怎么写出亮点?整理了3篇优秀的《种子萌发的试验报告》通用版范文,有规范的开头结尾写法和标准的书写格式。
是您写出深受大家欢迎的综合报告抱负参考模板,盼望对您有所关心。
【第1篇】种子萌发的试验报告一、做试验1.材料工具(1)常见的种子(如:绿豆黄豆)40粒。
(2)有盖的罐头4个,小勺1个,餐巾纸8张,4张分别标有1、2、3、4的标签,胶水,清水。
2.方法步骤(1)在第一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然后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拧紧瓶盖。
置于室温环境。
(2)在其次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然后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洒上少量水,使餐巾纸潮湿,拧紧瓶盖。
置于室温环境。
(3)在第三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倒入较多的清水,使种子沉没在水中,然后拧紧瓶盖。
置于室温环境。
(4)在第四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洒入少量清水,使餐巾纸润湿,拧紧瓶盖。
置于低温环境里。
通过观看,我发觉1、3、4号罐中种子未发芽,而2号罐中种子发芽了。
二、讨论1.为什么同样优质,同样品种的种子有的发芽,有的没有呢?当一粒种子萌发时,首先要汲取水分。
子叶或胚乳中的养分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
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
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然而,种子的萌发需要相宜的温度,充分的空气和水分。
1号种子未发芽是由于它虽有充分的空气和相宜的温度,但无水分,所以它不行能发芽。
2号种子既拥有相宜的温度和充分的水分,还有水分,所以它发芽了。
3号种子未发芽是由于它被完全浸泡在水中,而水中没有氧气,所以它也不行能发芽。
4号种子也因缺相宜的温度未发芽。
物理试验报告·化学试验报告·生物试验报告·试验报告格式·试验报告模板三、争论结果通过此次试验,我发觉了种子的萌芽需要充分的空气、水分和相宜的温度。
认真地观看,我还看到发芽后的植物上有一些细细的,白白的根毛,其实他们能提高吸水率。
绿豆发芽实验报告篇一:绿豆种子发芽的实验报告绿豆种子发芽的研究报告学习《种子发芽实验》这一课,老师要求我们自己动手做一个“绿豆种子发芽”的小实验。
我做的是“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水”这个实验。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完成了这个科学小实验。
一.实验计划:我们提出的问题: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吗?我们的推测: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
两个组相同的条件:温度、空气、各三粒大小相同的绿豆种子。
两个组不同的条件:水实验的方法:让一组绿豆种子得到水,保持湿润,叫实验组;让一组绿豆种子得不到水,保持干燥,叫对照组。
这个实验至少有两个小组同时进行。
二.实验准备:1. 种子:6粒饱满、颜色和大小基本一致的绿豆2. 材料:两个一次性纸杯、纸巾2张、牙签、水3. 场地:窗台4. 环境温度:25℃左右。
三.实验过程:1. 在两个一次性纸杯里垫上纸巾,用牙签各按三个小洞。
2. 在纸巾的小洞上各放三粒绿豆。
3. 在一个纸杯里的纸巾上滴水标注为1号杯,另一个纸杯里不滴水标注为2号杯。
4. 将两个杯子放在窗台上。
5. 坚持每天观察种子的变化,及时补充实验组的水分,并记录自己的发现。
四.观察记录:10月1日12:00 准备材料XX年10月1日12时:今天,我把绿豆种子分别放入了两个垫有纸巾的一次性纸杯中,在1号纸杯中放入了少量的水,2号杯不加水。
这时两个纸杯中的绿豆种子没有什么区别都是深绿色的,米粒般大小,边上还有一点儿白白的小条。
XX年10月2日11时:今天,1号纸杯的绿豆像是喝足了水,膨胀的很大,变成了一个个“绿胖子”,肚子滚圆滚圆的,好像饱涨得马上要裂开来似的,颜色由深绿色变为浅绿色。
其中有两个“绿胖子”的肚子已经开了个小口,在白色的小口里长出了一丁点儿约2毫米的小芽,那就是胚根吧。
可2号杯里的绿豆没有任何变化。
XX年10月2日17时:1号杯两个“绿胖子”的白色口子又裂开了点,胚根约有3毫米多了,其它三个“绿胖子”还在蓄势待发中。
2号杯没有动静。
绿豆种子发芽实验报告绿豆种子发芽实验报告引言:种子发芽是植物生长的第一步,对于了解植物生长过程和探索种子发芽的条件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实验旨在观察绿豆种子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发芽情况,以及探究影响种子发芽的因素。
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 绿豆种子:新鲜、完整的绿豆种子。
- 水:用于浸泡和加湿种子。
- 培养皿:用于放置种子。
- 湿纸巾:用于保持种子湿润。
- 温度计:用于测量环境温度。
- 光照灯:提供光照条件。
2. 实验方法:1) 将一部分绿豆种子放入水中浸泡24小时,以促进种子的吸水。
2) 将浸泡后的绿豆种子均匀地分布在培养皿内。
3) 将湿纸巾铺在绿豆种子上,保持种子湿润。
4) 将培养皿放置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包括不同温度和光照条件。
5) 每天观察并记录种子的发芽情况,包括发芽率和发芽时间。
实验结果:1. 温度对种子发芽的影响: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将培养皿分别放置在室温、低温和高温环境下观察种子的发芽情况。
结果显示,在室温条件下,绿豆种子的发芽率最高,发芽时间也相对较短。
而在低温环境下,发芽率明显下降,发芽时间延长。
在高温环境下,虽然有部分种子发芽,但发芽率较低,发芽时间也较长。
2. 光照对种子发芽的影响:我们将培养皿分别放置在光照充足和光照不足的环境下观察种子的发芽情况。
结果显示,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绿豆种子的发芽率较高,发芽时间较短。
而在光照不足的条件下,发芽率明显下降,发芽时间延长。
3. 水分对种子发芽的影响:我们在实验中通过浸泡绿豆种子来提供充足的水分。
结果显示,充足的水分是种子正常发芽所必需的。
在缺水的情况下,绿豆种子的发芽率明显下降,发芽时间也延长。
讨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温度是影响种子发芽的重要因素之一。
适宜的温度可以促进种子吸水和酶活性,从而提高发芽率和缩短发芽时间。
2. 光照是种子发芽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光照提供了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能量,对于种子的萌发和生长至关重要。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绿豆的生长过程,观察其从种子到成熟豆芽的变化。
2. 掌握绿豆芽的制作方法,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3. 探究绿豆芽在不同生长条件下的生长情况,了解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二、实验材料1. 绿豆:选择颗粒饱满、颜色均匀的绿豆。
2. 花盆:选择透气性好、底部有排水孔的花盆。
3. 水源:自来水或蒸馏水。
4. 测量工具:尺子、计时器。
5. 实验记录表。
三、实验方法1. 将绿豆用清水浸泡6-8小时,使其充分吸水膨胀。
2. 将浸泡好的绿豆均匀地撒在花盆中,覆盖一层薄土。
3. 每天定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4. 观察绿豆的生长情况,记录生长天数、生长高度、叶色、茎色等。
5. 将绿豆芽进行分组实验,分别设置不同的生长条件(如光照、温度、水分等),比较各组生长情况。
四、实验步骤1. 实验分组:将绿豆芽分为四组,分别编号为A、B、C、D。
2. A组:正常生长组,放在室内散射光下,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水分。
3. B组:光照不足组,放在室内阴暗处,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水分。
4. C组:高温组,将花盆放在室内高温环境中,保持适宜的水分。
5. D组:低温组,将花盆放在室内低温环境中,保持适宜的水分。
6. 每天观察各组绿豆芽的生长情况,记录生长天数、生长高度、叶色、茎色等。
7. 实验结束后,分析各组绿豆芽的生长情况,得出结论。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A组:正常生长组,绿豆芽生长情况良好,生长高度、叶色、茎色等指标均符合正常生长情况。
2. B组:光照不足组,绿豆芽生长缓慢,叶色偏黄,茎色较细。
3. C组:高温组,绿豆芽生长较快,但叶色偏黄,茎色较细,可能因高温导致水分蒸发过快。
4. D组:低温组,绿豆芽生长缓慢,叶色偏黄,茎色较细,可能因低温影响生长速度。
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 绿豆芽的生长需要充足的光照、适宜的温度和适量的水分。
2. 光照不足、高温或低温都会影响绿豆芽的生长速度和品质。
3. 在绿豆芽生长过程中,应注意控制环境因素,以保证其正常生长。
第1篇一、实验背景种子发芽是植物生命周期中的重要环节,它不仅关系到植物能否顺利生长,还体现了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本实验旨在探究种子发芽的条件,包括水分、温度、光照等因素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二、实验目的1. 观察不同条件下种子发芽的情况,了解种子发芽的基本过程。
2. 探究水分、温度、光照等因素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三、实验材料与工具1. 实验材料:绿豆种子、玉米种子、花生种子、紫罗兰种子、番茄种子等。
2. 实验工具:培养皿、镊子、温度计、计时器、放大镜、记录本等。
四、实验方法1. 准备实验材料:将各种种子分别浸泡在水中,浸泡时间为12小时。
2. 分组实验:将浸泡好的种子分别放入培养皿中,每个培养皿放置不同种类的种子。
3. 设置实验条件:- 组1:对照组,提供充足水分、适宜温度(25℃)、光照。
- 组2:减少水分供应,观察种子发芽情况。
- 组3:降低温度,观察种子发芽情况。
- 组4:遮挡光照,观察种子发芽情况。
4. 观察与记录:每天定时观察各组种子发芽情况,记录发芽时间、发芽数量、发芽率等数据。
5. 分析与讨论: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不同条件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种子发芽过程:种子浸泡后,逐渐吸水膨胀,种皮变软,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向下生长,随后胚轴伸长,胚芽向上生长,最终形成幼苗。
2. 水分对种子发芽的影响:减少水分供应的组别,种子发芽时间明显延长,发芽率降低。
这说明水分是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之一。
3. 温度对种子发芽的影响:降低温度的组别,种子发芽时间延长,发芽率降低。
这说明温度对种子发芽有重要影响,适宜的温度有利于种子发芽。
4. 光照对种子发芽的影响:遮挡光照的组别,种子发芽时间延长,发芽率降低。
这说明光照对种子发芽有一定影响,但并非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
六、实验结论1. 种子发芽需要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适量的光照。
2. 水分、温度和光照等因素对种子发芽有显著影响,适宜的发芽条件有利于种子发芽。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豆芽的生长过程和生长条件。
2. 掌握自制豆芽的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材料1. 绿豆:500克2. 水盆:1个3. 筛子:1个4. 蒸锅:1个5. 食盐:适量6. 水壶:1个7. 水桶:1个8. 实验记录表:1份三、实验步骤1. 准备绿豆:将绿豆洗净,放入筛子中,用清水冲洗干净。
2. 浸泡绿豆:将洗净的绿豆放入水盆中,加入适量的清水,浸泡6-8小时。
3. 捞出绿豆:将浸泡好的绿豆捞出,用清水冲洗干净。
4. 播种绿豆:将绿豆均匀地撒在蒸锅中,厚度约为2厘米。
5. 湿润播种层:在绿豆上均匀地撒上一层薄薄的清水,确保绿豆与土壤充分接触。
6. 覆盖种子:用筛子将洗净的土壤均匀地覆盖在绿豆上,厚度约为1厘米。
7. 保持湿度:将蒸锅放在通风处,每天用喷壶喷洒清水,保持土壤湿润。
8. 观察生长:每天观察豆芽的生长情况,记录生长天数、高度、颜色等。
9. 食盐浸泡:当豆芽长到一定高度时,将豆芽放入食盐水中浸泡10分钟,以去除豆芽上的杂质。
10. 清洗豆芽:将浸泡好的豆芽用清水冲洗干净。
11. 装袋储存:将洗净的豆芽放入保鲜袋中,放入冰箱冷藏保存。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经过7天的观察,豆芽生长到约10厘米的高度,颜色鲜绿,生长旺盛。
2. 分析:绿豆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下,能够快速生长。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通过控制水分、温度和光照等条件,使豆芽生长得更加健康。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自制了豆芽,掌握了自制豆芽的方法和技巧。
同时,通过观察豆芽的生长过程,我们了解了豆芽的生长条件和生长规律。
六、实验心得1.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要关注豆芽的生长状况,及时调整生长条件,以确保豆芽的健康生长。
2. 实验过程中,我们要保持耐心和细心,做好实验记录,以便分析实验结果。
3.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为今后的生活和学习积累了宝贵经验。
发豆芽实验报告(共10篇)发豆芽实验报告篇一:绿豆芽的生长实验报告绿豆芽的生长实验报告问题的提出:绿豆种子可以不需要阳光,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吗?我们的猜想:绿豆芽的生长不需要阳光实验方法:把种有相同绿豆芽的两个花盆中的一盆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一盆放在黑暗的地方,过一段时间观察。
实验过程:1.准备两个塑料杯当花盆,各放入同样的三颗绿豆种子,然后加入适量水,放在同一个地方,等它发芽2.过了两天,绿豆芽长出来了,将一盆放在阳台上,一盆放在客厅里,观察一星期,并记录自己的发现。
附表一篇二:豆芽实验报告总结:(根据几天种豆芽的经历,写写自己在这个过程的心得,体会与收获,班级:姓名:评分:篇三:关于发豆芽的研究报告关于发豆芽的研究报告学生:李欣睿资料查找:关于豆芽的生长原理首先,黄豆在萌发到产生第一片幼叶之前没有光合作用,只有呼吸作用,因为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进行,黄豆种子无含叶绿体的细胞,只有叶片或植物幼嫩的绿色的茎含有叶绿体(叶绿体中存在叶绿素,故有叶绿体存在的细胞是绿色的)第二,第一片幼叶产生后开始进行光合作用,同时还有呼吸作用(如果是我们吃的黄豆芽的话,没有这个阶段,黄豆芽白色的,我们吃的部分是伸长的胚轴)以上是大概过程,下面详细说一下,黄豆萌发过程的变化:种子萌发时吸水膨胀,种皮变软,呼吸作用逐渐增强,将贮存在子叶或胚乳里的营养物质逐步分解,转化为可以被细胞吸收利用的物质,输送的胚芽,胚轴,胚根(此时,种子中的营养物质是逐步减少的,但是豆芽重量比黄豆重量增加了,增加的部分主要是黄豆吸收水的重量)。
胚根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芽形成茎和叶,胚轴形成连接茎和叶的部分(同样是食用豆芽的话,胚芽还没有形成茎和叶)。
如果是自然界中,胚芽形成茎和叶后,便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这样有机物的含量又逐渐升高,同时植物体也在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产生植物体需要的能量,用于生命活动。
实验记录:先将豆子放在水中浸泡24小时后捞起放入20至30度的温水中20分钟,捞起稍滤一下水分,放在干净的盆或其它容器内,表面用在水中浸湿的干净毛巾盖上,放在温度约15至25度的地方,毛巾水分不足时再浸水,等一天后将水倒掉,黄豆变大了,把黄豆放进一个碗里,盖上一块湿布。
绿豆芽的生长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绿豆芽的生长一、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记录绿豆芽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了解其生长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二、实验材料:1.绿豆种子2.圆形透明容器3.纸巾4.水三、实验步骤:1.洗净容器并将其空置以备使用。
2.将一片纸巾放入容器底部,然后均匀地撒上一层绿豆种子。
3.用纸巾轻轻覆盖绿豆种子以保持湿度。
4.将适量的水注入容器中,水位应略高于纸巾。
5.将容器放在一个温暖、明亮的地方,如阳台或窗台。
6.每天观察绿豆芽的生长情况,并记录下来。
四、实验结果:经过一周的观察和记录,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1.第一天,绿豆种子开始发芽。
发芽的部分是一根细长的白色胚芽。
2.第二天,胚芽逐渐变长并开始变绿。
3.第三天,绿豆芽的茎继续生长,叶子也开始展开。
4.第四天到第七天,绿豆芽的茎变长了很多,并且叶子变得更加茂盛。
五、实验分析:通过观察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绿豆种子开始发芽所需的关键因素是水分和温度。
水分提供了营养和湿度,而适宜的温度则促进了种子激活和萌发。
2.光照也是绿豆芽生长的重要因素。
充足的阳光能提供光合作用所需的能量,促进植物的生长。
3.绿豆芽的茎和叶子生长是通过细胞分裂和细胞伸长来完成的。
细胞分裂使茎和叶子的数量增加,而细胞伸长则使它们变长和展开。
六、实验总结: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了解了绿豆芽的生长过程以及影响因素。
合适的水分、温度和光照是绿豆芽生长的关键因素。
此外,细胞分裂和细胞伸长也是其生长的基本原理。
通过进一步研究和实践,我们可以探索更多的生长条件和方法,以促进植物的健康生长。
七、改进方向:在未来的实验中,我们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光照条件或添加不同的肥料来观察绿豆芽生长的差异。
此外,也可以研究绿豆芽的养分需求,以提供更适合其生长的环境。
这个实验展示了植物生长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植物种植和园艺技术。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绿豆种子萌发的基本过程。
2. 掌握影响绿豆种子萌发的环境因素。
3. 观察绿豆生长过程中各阶段的特点。
二、实验材料1. 绿豆种子:选取颗粒饱满、颜色均匀的绿豆种子。
2. 容器:透明塑料杯或玻璃瓶若干。
3. 饲料:脱脂棉、土壤。
4. 工具:镊子、剪刀、温度计、湿度计、记录本。
5. 环境控制:光照、温度、湿度。
三、实验方法1. 准备阶段:- 将绿豆种子用清水浸泡24小时,使种子充分吸水。
- 将脱脂棉铺在容器底部,将浸泡后的绿豆种子均匀铺在脱脂棉上。
- 将容器放置在适宜的环境中,确保光照、温度和湿度适宜。
2. 观察阶段:- 种子萌发:每天观察种子是否发芽,记录发芽时间、发芽率。
- 幼苗生长:观察幼苗的生长情况,记录生长速度、叶片数量、颜色等。
- 环境因素影响:调整光照、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观察对绿豆生长的影响。
3. 数据分析:- 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结论。
四、实验过程1. 种子萌发:- 在适宜的环境中,绿豆种子在浸泡后2-3天开始发芽。
- 发芽率约为80%。
2. 幼苗生长:- 幼苗生长速度较快,约3-4天可长至5-6厘米。
- 幼苗叶片数量逐渐增加,从2片叶到4片叶。
- 叶片颜色由绿色逐渐变为深绿色。
3. 环境因素影响:- 光照:在充足光照下,幼苗生长速度较快,叶片颜色较深。
- 温度:在适宜温度下,幼苗生长速度较快,叶片颜色较深。
- 湿度:在适宜湿度下,幼苗生长速度较快,叶片颜色较深。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绿豆种子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具有较高的发芽率。
2. 光照、温度和湿度是影响绿豆生长的重要因素。
3. 幼苗生长过程中,叶片数量逐渐增加,颜色由绿色逐渐变为深绿色。
六、结论1. 绿豆种子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具有较高的发芽率。
2. 光照、温度和湿度是影响绿豆生长的重要因素。
3. 通过观察绿豆生长过程,可以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规律。
七、讨论1. 绿豆生长过程中,为什么叶片颜色会发生变化?2. 如何提高绿豆的产量?3. 绿豆在生长过程中,会受到哪些病虫害的影响?八、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了解了绿豆种子萌发的基本过程,掌握了影响绿豆生长的环境因素。
绿豆发芽实验记录报告绿豆发芽实验记录报告实验目的:观察绿豆的发芽过程,了解发芽的原理和发芽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材料:1. 绿豆种子2. 盆栽土壤3. 温水实验步骤:1. 准备好绿豆种子和盆栽土壤。
2. 在盆栽中放入一定量的土壤,将其平整。
3. 将适量的绿豆种子均匀地撒在土壤表面。
4. 用温水充分浸湿土壤,但不要积水。
5. 将盆栽放置在温暖且光照充足的地方。
6. 每天观察并记录绿豆的发芽情况和其他相关观察结果。
7. 实验结束后,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实验记录:日期 | 观察事项 | 观察结果 | ---------------------------------------------------------第1天 | 播种后第一次观察 | 所有种子仍处于休眠状态,无明显变化 |第2天 | 再次观察 | 部分种子开始发芽,小白色根部出现 |第3天 | 观察以及测量生长情况 | 大部分种子出现发芽,根部开始延伸 |第4天 | 继续观察 | 许多种子已经发芽并长出绿色的幼苗 |... | ... | ... |第10天 | 最后一次观察 | 所有种子均已发芽,幼苗生长茁壮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观察记录,绿豆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休眠后开始发芽生长。
从第2天开始,种子开始发出根部,并逐渐延伸。
到第4天,幼苗开始长出绿色的叶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种子逐渐发芽并生长为绿豆幼苗。
结论:绿豆发芽是一种生物学现象,需要一定的条件和时间。
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下,绿豆种子通过吸收水分、氧气和光合作用等过程,逐渐发出根部和幼苗。
发芽过程是植物生长的起点,标志着种子转变为植物的开始。
通过观察和记录绿豆发芽实验,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和发芽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种子萌发的实验报告种子萌发的实验报告「篇一」【探究内容】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探究目的】1、了解种子萌发需要的环境条件。
2、学会进行探究实验的一般方法。
【探究器材】种子100粒、5个能盖紧的罐头瓶、小勺一个、餐巾纸10张、标签纸5张【探究过程】提出问题:光的强弱会对种子萌发产生影响吗?水的多少会对种子的萌发产生影响吗?温度的高低会对种子萌发产生影响吗?空气的流通会对种子萌发产生影响吗?做出假设:光的强弱、水的多少、温度的高低都会对种子的萌发产生一定的影响。
制定计划:准备100颗绿豆种子,5个有盖的瓶子,10张纸巾,5张便利贴。
1号瓶的水只能湿透纸巾,并不能淹没种子,放在空气流通,有阳光的地方;2号瓶的水不但能湿透纸巾,而且能把种子淹没,放在空气流通,有阳光的地方;3号瓶的水只能湿透纸巾,并不能淹没种子,用盖子把瓶子盖上,使瓶子空气不能流通;4号瓶的水只能湿透纸巾,并不能淹没种子,放在冰箱里,尽量使瓶子里的水不结冰;5号瓶不放水,放在空气流通,有阳光的地方。
实施计划:每天都进行实验并观察5个瓶子有什么变化,再把每天的变化都纪录下来。
分析结果:1号瓶大部分能发芽;2号瓶的种子皮破了,但不能发芽;3号瓶只有少许发了芽;4号瓶和5号瓶没有发芽。
得出结论:想要种子发芽,一定要有适宜的光度;需要适量的水分,温度也要控制好,空气的流通也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没有光度、水分和温度大,相对来说,空气流通的影响较小。
这个实验很简单,我们在做实验要分以上几步完成,就会很容易的完成实验。
【交流与评估】1、根据你的问题和假设,应当将种子分成几组?XX每组应有多少粒种子?XX 每组只有一粒种子可以吗?2、对照组应提供的温度、水分、空气等条件应该如何?3、每个实验组的处理,除了所研究的条件外,其他环境条件是否应与对照组相同?初中生物《种子萌发环境条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该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的一个探究活动,也是学生学习生物学以来接触的第三个科学探究,是本章第一节“种子的萌发”的重点。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观察绿豆种子在萌发过程中的生长顺序及各部分结构的特点。
2. 探究影响绿豆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如光照、水分、温度等。
3. 了解种子萌发的生理过程及其与外界环境的关系。
二、实验材料1. 绿豆种子:50颗,生长状况良好。
2. 透明塑料杯:2个。
3. 脱脂棉:适量。
4. 水:适量。
5. 纱布:适量。
6. 温度计:1个。
7. 照相机:1个。
三、实验过程1. 实验分组:将50颗绿豆种子随机分为5组,每组10颗,分别编号为1至5号。
2. 实验装置:- 1号组:正常光照、适量水分、适宜温度。
- 2号组:黑暗环境、适量水分、适宜温度。
- 3号组:正常光照、适量水分、低温环境。
- 4号组:正常光照、干燥环境、适宜温度。
- 5号组:正常光照、适量水分、高温环境。
3. 实验步骤:- 将脱脂棉平铺在塑料杯中。
- 将绿豆种子浸泡在水中一夜。
- 将浸泡好的种子均匀分布在脱脂棉上,注意保持种子之间的距离。
- 按照实验分组,将塑料杯放置在相应的环境中。
- 每天定时观察并记录种子发芽情况,包括发芽时间、胚根长度、子叶颜色等。
- 每隔3天测量并记录幼苗高度的变化。
- 实验过程中,注意保持环境条件的一致性。
四、实验结果1. 发芽时间:在正常光照、适量水分、适宜温度的条件下,绿豆种子发芽时间为3-5天;在黑暗环境、适量水分、适宜温度的条件下,发芽时间为4-6天;在低温环境下,发芽时间为6-8天;在干燥环境中,发芽时间为8-10天;在高温环境下,发芽时间为10-12天。
2. 胚根长度:在正常光照、适量水分、适宜温度的条件下,胚根长度为1-2厘米;在黑暗环境、适量水分、适宜温度的条件下,胚根长度为0.5-1厘米;在低温环境下,胚根长度为0.3-0.5厘米;在干燥环境中,胚根长度为0.2-0.3厘米;在高温环境下,胚根长度为0.1-0.2厘米。
3. 子叶颜色:在正常光照、适量水分、适宜温度的条件下,子叶颜色为绿色;在黑暗环境、适量水分、适宜温度的条件下,子叶颜色为黄绿色;在低温环境下,子叶颜色为淡绿色;在干燥环境中,子叶颜色为黄白色;在高温环境下,子叶颜色为浅黄色。
初一生物绿豆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观察绿豆的发芽过程,了解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
实验材料:
绿豆、棉花、保鲜膜、培养皿。
实验步骤:
1. 准备培养皿,在皿底铺上一层湿棉花。
2. 将绿豆种子均匀地摆放在棉花上,注意不要压实。
3. 用保鲜膜将培养皿遮盖,保持空气流通。
4. 将培养皿放在阳光充足的位置,每天观察和记录绿豆发芽情况。
观察结果:
第1天:绿豆种子吸收水分,开始膨胀。
第2天:部分绿豆种皮裂开,胚根开始探出。
第3天:大部分绿豆已发芽,胚根逐渐伸长。
第4天:幼苗出现,开始生长茎叶。
第5天:幼苗继续生长,叶片展开,颜色由白变绿。
结论:
1. 种子发芽需要适当的水分、温度、氧气等条件。
2. 发芽过程包括种皮破裂、胚根生长、幼苗萌发等阶段。
3. 不同种子发芽所需时间可能有差异。
思考:
植物的生长过程中除了发芽还有哪些关键阶段?不同植物的生长条件有何区别?我们如何为植物的正常生长提供合适的环境?。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绿豆芽的生长过程。
2. 探究影响绿豆芽生长的因素,如光照、水分、温度等。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原理绿豆芽是指绿豆种子发芽后形成的嫩芽,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如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
绿豆芽的生长过程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光照等条件。
三、实验材料与工具1. 实验材料:绿豆、清水、滤网、容器、温度计、定时器、标签纸。
2. 实验工具:剪刀、尺子、记录本。
四、实验步骤1. 准备材料:将绿豆用清水冲洗干净,去除杂质和坏豆。
2. 浸泡:将洗净的绿豆放入容器中,加入清水浸泡6-8小时,使豆子充分吸水膨胀。
3. 发芽:将浸泡好的绿豆捞出,放入滤网中,用剪刀剪去豆子的两端,使芽口朝上。
4. 播种:将绿豆芽均匀地播种在容器中,注意芽口朝上。
5. 管理:- 温度:将容器放置在室温下,保持温度在20-25℃。
- 水分:每天用喷雾器喷洒清水,保持土壤湿润。
- 光照:每天给予绿豆芽4-6小时的自然光照。
6. 观察与记录:每天观察绿豆芽的生长情况,并记录数据。
五、实验数据与分析1. 实验数据:| 时间 | 长度(cm) | 芽色 | 叶片数 || ------ | ---------- | ---- | ------ || 第1天 | 0.5 | 绿色 | 0 || 第2天 | 1.5 | 绿色 | 1 || 第3天 | 2.0 | 绿色 | 2 || 第4天 | 2.5 | 绿色 | 3 || 第5天 | 3.0 | 绿色 | 4 || 第6天 | 3.5 | 绿色 | 5 || 第7天 | 4.0 | 绿色 | 6 |2. 数据分析:通过实验数据可以看出,绿豆芽的生长速度较快,第1天到第7天,长度增长了8倍,叶片数增加了6片。
实验过程中,温度、水分和光照等因素对绿豆芽的生长有显著影响。
六、实验结论1. 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光照等条件。
2. 在实验过程中,绿豆芽的生长速度较快,第1天到第7天,长度增长了8倍,叶片数增加了6片。
第1篇一、实验背景豆苗,作为常见的蔬菜之一,其生长过程简单且周期短,是进行植物生长实验的理想材料。
本次实验旨在观察豆苗从种子到成熟的过程,探究光照、水分、土壤等环境因素对豆苗生长的影响,并记录其生长过程中的细微变化。
二、实验材料与工具1. 实验材料:- 绿豆种子- 花盆- 蔬菜培养土- 清水- 温度计- 光照计- 记录本2. 实验工具:- 测量尺- 电子秤- 滤网- 水滴瓶三、实验方法1. 种子处理:将绿豆种子用清水浸泡6小时,使其充分吸水膨胀。
2. 种植:将浸泡好的绿豆种子均匀地撒在花盆中的蔬菜培养土上,覆盖一层薄土。
3. 环境设置:- 光照:将花盆放置在光照充足的地方,每天光照时间不少于8小时。
- 水分:保持土壤湿润,每天浇水1次。
- 温度:保持室温在20-25℃。
4. 观察与记录:- 每天观察豆苗的生长情况,记录种子发芽时间、生长高度、叶片数量、颜色等。
- 每隔3天测量豆苗的重量,记录其生长速度。
- 观察并记录环境因素对豆苗生长的影响。
四、实验过程与结果1. 第一阶段(种子发芽期):浸泡后的绿豆种子在2-3天内发芽,此时种子发芽率为90%。
2. 第二阶段(幼苗生长期):豆苗在5-7天内长出2-3片叶子,生长速度较快,平均每天增长1-2厘米。
3. 第三阶段(成熟期):豆苗在10-15天内长出5-6片叶子,生长速度逐渐放缓,平均每天增长0.5-1厘米。
4. 实验结果分析:- 光照:豆苗在充足的光照下生长速度较快,叶片颜色鲜绿,光合作用效率较高。
- 水分:豆苗需要保持土壤湿润,但不宜过多浇水,以免造成根部腐烂。
- 土壤:蔬菜培养土为豆苗提供了丰富的养分,有利于其生长。
- 温度:豆苗在适宜的温度下生长良好,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其生长速度。
五、实验结论1. 豆苗生长需要充足的光照、水分、适宜的温度和丰富的土壤养分。
2. 光照是影响豆苗生长速度和叶片颜色的关键因素。
3. 保持土壤湿润有利于豆苗生长,但不宜过多浇水。
绿豆种子发芽的研究报告
学习《种子发芽实验》这一课,老师要求我们自己动手做一个“绿豆种子发芽”的小实验。
我做的是“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水”这个实验。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完成了这个科学小实验。
一.实验计划:
我们提出的问题: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吗?
我们的推测: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
两个组相同的条件:温度、空气、各三粒大小相同的绿豆种子。
两个组不同的条件:水
实验的方法:让一组绿豆种子得到水,保持湿润,叫实验组;
让一组绿豆种子得不到水,保持干燥,叫对照组。
这个实验至少有两个小组同时进行。
二.实验准备:
1. 种子:6粒饱满、颜色和大小基本一致的绿豆
2. 材料:两个一次性纸杯、纸巾2张、牙签、水
3. 场地:窗台
4. 环境温度:25℃左右。
三.实验过程:
1. 在两个一次性纸杯里垫上纸巾,用牙签各按三个小洞。
2. 在纸巾的小洞上各放三粒绿豆。
3. 在一个纸杯里的纸巾上滴水标注为1号杯,另一个纸杯里不滴水标注为2号杯。
4. 将两个杯子放在窗台上。
5. 坚持每天观察种子的变化,及时补充实验组的水分,并记录自己的发现。
四.观察记录:
10月1日12:00 准备材料
2014年10月1日12时:今天,我把绿豆种子分别放入了两个垫有纸巾的一次性纸杯中,在1号纸杯中放入了少量的水,2号杯不加水。
这时两个纸杯中的绿豆种子没有什么区别都是深绿色的,米粒般大小,边上还有一点儿白白的小条。
2014年10月2日11时:今天,1号纸杯的绿豆像是喝足了水,膨胀的很大,变成了一个个“绿胖子”,肚子滚圆滚圆的,好像饱涨得马上要裂开来似的,颜色由深绿色变为浅绿色。
其中有两个“绿胖子”的肚子已经开了个小口,在白色的小口里长出了一丁点儿约2毫米的小芽,那就是胚根吧。
可2号杯里的绿豆没有任何变化。
2014年10月2日17时:1号杯两个“绿胖子”的白色口子又裂开了点,胚根约有3毫米多了,其它三个“绿胖子”还在蓄势待发中。
2号杯没有动静。
2014年10月3日10时:1号杯的其中两个“绿胖子”口子裂的更大了,绿色的外皮也被胀裂的皱皱的,白白的小芽像是鼓足了劲儿把“绿胖子”都要举起来了,充满了力量的小芽让我感觉到了满满的正能量,多么神奇的力量啊!回过头来看看2号杯,其中的绿豆还是没有“发育”,干巴巴的。
2014年10月3日17时:1号纸杯的另外两颗绿豆也撑破了外衣,露出细细的直直的大约有2毫米的小胚根,有种不甘示弱的气势,当然那两个“绿胖子”也没有落后,胚根已经长到了约6毫米,而且还露出了半个白白的圆滚滚的肚子,有种要金蝉脱壳的趋势呀。
2号纸杯无变化,我想应该不会长大了吧。
2014年10月4日11时:1号杯最后一个“发育”的绿豆也终于撑破了种皮,长出嫩嫩的小芽,真为它高兴。
那两个“绿胖子”长得迅速,胚根已经有15毫米长了,而且还使劲了地往比较湿润的纸巾里钻,非常粗壮,其它两个绿豆也正在努力中。
2号杯没有变化,只是拿起杯子的时候,绿豆的位置移动了下。
2014年10月4日17时:才过了6个小时,1号杯的绿豆又发生了变化,由于胚根的越来越长越来越粗壮,让两个“胖子”叠在一起了,看着真是顽皮,白白的肚子渐渐也都变成了紫色,像是稚嫩的小孩正成长着。
2号杯无反应。
2014年10月5日17时:1号杯最大的“绿胖子”被它的胚根举了起来,亭亭玉立地站立着,甚是漂亮!仔细一看它的胚根,现在大约有30毫米长,还长出了一点点细细白白的侧根。
其它“胖子们”也都脱开了半件衣裳,最先“发育”的那两个“绿胖子”的肚子及胚根部分已经从紫色变成了深紫色,其它还是处于有待发展中。
2号杯无变化。
2014年10月6日17时:过了一天,1号杯的“胖子们”又长大了许多,有几个率先脱完了黄绿色的外衣,两瓣子叶有点分开,还长出了嫩绿色的小叶子,仔细观察边上还有点小绒毛。
豆瓣的颜色很多,有紫色、青色、白色,十分有趣。
胚根长的更加粗壮了,渐渐都变成了紫色,边上更是长了很多细细白白的侧根,我想它们都是在茁壮成长啊!2号杯呢,还是无变化。
这几天有绿豆陪伴着我,使我有了很大的收获,也长了不少知识,谢谢这些可爱的“绿胖子们”,后来我把1号杯的绿豆种到了泥土里,希望它们能越长越好。
五.实验结论:
实验结果和我的猜测一样,水是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
六.课外资料拓展:
种子萌发是指种子从吸胀作用开始的一系列有序的生理过程和形态发生过程。
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种子的萌发时,首先是吸水。
种子浸水后使种皮膨胀、软化,可以使更多的氧透过种皮进入种子内部,同时二氧化碳透过种皮排出,里面的物理状态发生变化;其次是空气,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只有种子不断地进行呼吸,得到能量,才能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最后是温度,温度过低,光合作用大大减
弱,呼吸作用受到抑制,光合生产率降低,种子内部营养物质的分解和其他一系列生理活动,都需要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的。
XXXX小学:徐煌桐
指导老师:陈瑶
日期:2014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