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法国兴业银行内部控制案例
- 格式:ppt
- 大小:262.50 KB
- 文档页数:13
风险管理案例-法国兴业银行一、法兴银行案例简介进入2008年,世界金融市场接连传来坏消息。
由美国次级贷款危机所引发的全球性股灾余波未了,法国兴业银行又爆出丑闻:因其精通电脑的一位名叫Jerome Kerviel的交易员冲破银行内部层层监控进行非法交易,致该银行出现71亿美元巨亏。
成为迄今为止是史上由单个交易员所为的最大一桩案子。
法兴银行此次亏损金额超过了美国商品期货对冲基金AmaranthAdvisorsLLC在2006年亏损的66亿美元,同时也是巴林银行1995年14亿美元亏损的五倍多。
(事件后续:Jerome Kerviel入狱3年,被罚49亿欧元法国兴业银行是世界上最大的银行集团之一,是法国第二大银行,市值仅次于法国巴黎银行。
其总部设在巴黎,上市企业分别在巴黎、东京、纽约证券市场挂牌,2000年12月31日它在巴黎股票交易所的市值已达300亿欧元,2000年12月的长期债务评级为“Aa3”(穆迪公司)和“AA,”(标准普尔公司)。
在全世界拥有500万私人和企业客户,在全世界80个国家拥有500家分支机构,大约有50,的股东和40,的业务来自海外。
自2007年年初开始法兴银行的交易员Jerome Kerviel在股指期货操作对欧洲股市未来的走向投下巨注,“悄然”建立起预计高达500亿至700亿欧元的多头仓位。
Jerome Kerviel开始在欧洲股票指数上使用期货,豪赌欧洲市场将出现持续上升。
直到2007年的年末,Jerome Kerviel的交易还处于赢利水平。
但在2007年圣诞节及2008年新年假期后,市场开始走向了他的对立面。
他所交易的巴黎CAC-40指数开始大幅下挫。
这意味着他所持的头寸出现了较大损失。
2008年1月18日,德国DAX指数下跌超过600点的时候,盖维耶尔可能已经损失了20亿欧元。
法兴银行在此方面的损失曾受到了德国方面的警示。
同天,法兴银行的一位法务官员发现一笔超过该行风险限制的交易。
法国兴业银行内部控制案例分析法国兴业银行(SocieteGenerale,以下简称为法兴银行)创建于1864年5月,是有着近150年历史的老牌欧洲银行和世界上最大的银行集团之一,分别在巴黎、东京、纽约的证券市场挂牌上市,拥有雇员55000名、国内网点2600个、世界上多达80个国家的分支机构500家,以及500万私人和企业客户。
法兴银行提供从传统商业银行到投资银行的全面、专业的金融服务,建立起世界上最大衍生交易市场领导者的地位,也一度被认为是世界上风险控制最出色的银行之一。
但2008年1月,法兴银行因期货交易员杰罗姆·凯维埃尔(JeromeKerviel)在未经授权情况下大量购买欧洲股指期货,形成49亿欧元(约71亿美元)的巨额亏空,创下世界银行业迄今为止因员工违规操作而蒙受的单笔最大金额损失。
这桩惊天欺诈案还触发了法国乃至整个欧洲的金融震荡,并波及全球股市暴跌,无论从性质还是规模来说,都堪称史上最大的金融悲剧。
一、杰罗姆·凯维埃尔的作案手法在2007年至2008年年初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凯维埃尔在欧洲各大股市上投资股指期货的头寸高达500亿欧元,超过法兴银行359亿欧元的市值。
其中:道琼斯欧洲Stoxx指数期货头寸300亿欧元,德国法兰克福股市DAX指数期货头寸180亿欧元,英国伦敦股市《金融时报》100种股票平均价格指数期货头寸20亿欧元。
法兴银行作为一家“百年老店”,享有丰富的金融风险管理经验,监控系统发达,工作权限级别森严。
一个普通的交易员为何能够长期调遣高额资金进行虚假交易,这是我们关心的首要问题。
凯维埃尔2000年进入法兴银行,在监管交易的中台部门(middleoffice)工作5年,负责信贷分析、审批、风险管理、计算交易盈亏,积累了关于控制流程的丰富经验。
2005年调入前台(frontoffice),供职于全球股权衍生品方案部(GlobalEquitiesDerivativesSolutions),所做的是与客户非直接相关、用银行自有资金进行套利的业务。
法国兴业银行内部控制案例分析一、法国兴业银行案件概况2008年初,在全球拥有500万客户,在80个国家拥有500家分支机构,大约有50%的股东和40%的业务来自海外,拥有200多年骄人业绩的法国第二大银行兴业银行因交易员杰罗姆·凯维埃尔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大量购买欧洲股指期货,造成49亿欧元(约71.4亿美元)损失,创下世界银行业迄今为止因员工违规操作而蒙受的单笔最大金额损失。
这桩惊天欺诈案还触发了法国乃至整个欧洲的金融震荡,并波及全球股市暴跌,无论从性质还是规模来说,都堪称史上最大的金融悲剧。
二、杰罗姆·凯维埃尔的作案手法杰罗姆·凯维埃尔在监管交易的辅助支持部门工作5 年后,转入交易部门,从事套利交易。
套利交易是指对两种具有非常相似特性的金融工具组合 A 和组合B,在同一时间以微小的价格差别分别买入A 和卖出B 的操作行为。
套利交易的获利与亏损来自于上述过程所产生的价差。
根据银行授权,杰罗姆·凯维埃尔在购买一种股指期货产品的同时,卖出一个设计相近的股指期货产品,实现套利或对冲目的。
这种短线交易名义金额巨大,但风险较小。
但是,杰罗姆·凯维埃尔采用真买假卖的手法,把这种短线交易做成了长线交易。
根据银行调查,从2006 年后期起,杰罗姆·凯维埃尔开始买入一种投资组合A 后,并不同时卖出。
为掩盖建仓痕迹,规避相关的风险控制,他同期虚拟卖出,在投资组合B中置入了伪造的操作数据,使这个投资组合看起来与他所购买的投资组合A形成对冲,伪造手法五花八门。
在该职务舞弊的具体操作中,杰罗姆·凯维埃尔使用了多种欺骗方法来规避相关交易被查出。
第一个手法是确保所执行违规操作的特征不会引起高几率的控制核查。
举例来说,杰罗姆·凯维埃尔选择的违规交易中不带有任何包括现金流动、保证金追缴要求和那些需要得到及时确认的操作行为;第二个手法是盗用作人员管理的IT 系统权限,用于取消特定的交易行为;第三个手法是伪造相关数据,使其能够伪造虚假操作数据的来源;第四个手法是确保在每次虚假操作中使用另一个不同于他刚刚取消的交易中的金融工具,此举的目的是增加规避相关审查的几率。
法国兴业银行内部控制案例分析一、案例概述法国兴业银行(Societe Generale)是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老牌欧洲银行和世界上最大的银行集团之一,多年来一直在全球银行业资产规模排前10位。
法兴银行分别在巴黎、东京、纽约的证券市场挂牌上市,拥有雇员55000名、世界上多达80个国家的分支机构500家,以及500万私人和企业客户。
它提供从传统商业银行到投资银行的全面、专业的金融服务,被视为为世界上最大的衍生交易市场领导者,也一度被认为是世界上风险控制最出色的银行之一。
2008年1月,因期货交易员杰罗姆·凯维埃尔(Jerome Kerviel)在未经授权情况下大量购买欧洲股指期货,形成49亿欧元(约71亿美元)的巨额亏空,创下世界银行业迄今为止因员工违规操作而蒙受的单笔最大金额损失,触发了法国乃至整个欧洲的金融震荡,并波及全球股市暴跌。
无论从性质还是规模来说,法兴银行的交易欺诈案都堪称史上最大的金融悲剧。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曾指出:著名商业银行失败事件的原因,除了内部控制失效外,很难再找到其他因素。
法兴银行的内部控制同样成为众矢之的,与之相关的三大核心问题是:第一,内部控制“雷达”是如何被绕开的?第二,内部控制功能真地落空了吗?第三,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内控建设有何启示?二、内控漏洞-----普通交易员为何能连闯5道电脑关卡,获得使用巨额资金的权限在2007年至2008年年初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凯维埃尔在欧洲各大股市上投资股指期货的头寸高达500亿欧元,超过法兴银行359亿欧元的市值。
其中:道琼斯欧洲Stoxx指数期货头寸300亿欧元,德国法兰克福股市DAX指数期货头寸180亿欧元,英国伦敦股市《金融时报》100种股票平均价格指数期货头寸20亿欧元。
法兴银行作为一家“百年老店”,享有丰富的金融风险管理经验,监控系统发达,工作权限级别森严。
一个普通的交易员为何能够闯过5道电脑关卡,获得使用巨额资金的权限,违规操作一年多而没有被及时发现?这是我们关心的首要问题。
法国兴业银行案例分析法国兴业银行--交易员扰乱全球金融系统摘要:法国兴业银行创建于1864年,当年由拿破仑三世签字批准成立,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并最终成为法国商界支柱之一。
法国兴业银行是法国历史最悠久、最具影响力的投资银行,该公司拥有13万员工和2250万客户。
可就是这样一个创造了无数骄人业绩的老牌银行在2008年年初因一个底层交易员的违规操作而受到了重创。
本文将从法国兴业银行交易弊案分析入手,分析法国兴业银行内部控制和风险监控体系的漏洞,同时提出了对完善我国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法国兴业银行;内部控制;风险监控一、案例简介2008年1月,法国兴业银行发现一名驻巴黎的交易员,在超过权限的情况下私自建立了违规的交易部位,并进行欺诈交易行为,造成了49亿欧元(约合72亿美元)的巨额亏损。
这起银行案件所造成的损失是法国银行界有史以来最大的一起,也是世界上目前单笔涉案金额最大的交易员欺诈事件。
法国兴业银行巴黎交易员Kerviel被法国司法机关提起诉讼,Kerviel被立案指控的罪名共计三项,中包括滥用信用、伪造及使用虚假文书、侵入信息数据系统等。
法国兴业银行被迫在全球股市大跌的环境下了结这些违规部位,涉嫌违规交易员Kerviel利用自己原来在银行中后台部门工作中对银行监控系统的了解,通过精心设计虚假交易,隐藏了这一巨额的违规头寸。
巴黎检控方后续调查显示,欧洲期货交易所( EUREX) 早在2007年11月就已经质疑Kerviel的交易部位,并已通知法国兴业银行。
其实,Kerviel成功利用虚假文件表明其交易风险已被对冲覆盖,从而应付了来自法国兴业银行本身的质询。
法国兴业银行曾是世界上最大衍生交易市场领导者,一直被认为是世界上风险控制最出色的银行之一,可就在这样一个老牌银行,悲剧却不幸地发生了,违规数额之巨大,损失之惨重,足以震惊世界。
二、法国兴业银行的管理弱点有人认为Kerviel事件绝非偶然,而是银行内部管理不到位、监管体制不健全的结果。
法国兴业银行•有人说,一开始,这件事像是一个玩笑。
如果一个交易员能够绕过层层监管,独自一人以“欺诈”的手段从事巨额股票衍生产品交易,那么,不但法国兴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将受到质疑,整个金融业在公众心目中的信誉也都会大打折扣。
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这个欧洲老牌的金融机构将面临重大困难,而它留给我们的则是关于企业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的沉重思考。
任何一家机构,无论具有怎样雄厚的实力,一旦放松了对内部运作的控制,失去了对风险的警惕和防范,那么哪怕是一个级别很小的员工或者是一个小小的失误,都将有可能葬送整个企业。
•法国兴业银行创建于1864年5月,当年由拿破仑三世签字批准成立,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并最终成为法国商界支柱之一。
可就是这样一个创造了无数骄人业绩的老牌银行在2008年年初因一个底层交易员的违规操作而受到了重创,“金字塔”险些瞬间倾塌。
•2005年6月,该银行的交易员热罗姆·科维尔躲过了严密的监控系统,开始进行违规越权交易。
2007年到2008年年初,他擅自动用了高达500亿欧元(合733亿美元)的衍生品头寸,投资欧洲股指期货。
科维尔的欺诈行为暴露之时,正值2008年年初欧洲股市暴跌之际。
法国兴业银行进行了紧急平仓,整整抛售三天之后将损失定格为49亿欧元。
此次欺诈案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历史上最为臭名昭著的巴林银行倒闭案。
•不论从性质上还是规模上来说,此次事件都堪称“法国历史上最大的金融悲剧”。
何以一个从法国三流商学院毕业、年薪不到10万欧元的年轻人能够撼动具有140多年历史的老牌银行的根基,并撬动了欧洲乃至全球股市?法国兴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到底发生了什么,致使科维尔一个人可以轻易绕过五重安全控制系统,躲过由2000多人组成的庞大监控队伍,挪用巨额资金在股指期货市场上赌博?从表面上来看,悲剧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交易员利用自身对公司风险管控系统的深入认识进行违规交易,而银行风险系统也没能及时觉察。
但我们进一步分析发现,公司的内部控制环境,尤其是激进的企业文化为此次事件的发生埋下了隐患,而管理人员与监控人员置之不理的行为也使其成了科维尔的帮凶。
只分享有价值的知识点,本文由梁志飞老师精心收编,大家可以下载下来好好看看!【审计实操经验】法国兴业银行内部控制案例分析法国兴业银行(Societe Generale,以下简称为法兴银行)创建于1864年5月,是有着近150年历史的老牌欧洲银行和世界上最大的银行集团之一,分别在巴黎、东京、纽约的证券市场挂牌上市,拥有雇员55000名、国内网点2600个、世界上多达80个国家的分支机构500家,以及500万私人和企业客户。
法兴银行提供从传统商业银行到投资银行的全面、专业的金融服务,建立起世界上最大衍生交易市场领导者的地位,也一度被认为是世界上风险控制最出色的银行之一。
但2008年1月,法兴银行因期货交易员杰罗姆·凯维埃尔(Jerome Kerviel)在未经授权情况下大量购买欧洲股指期货,形成49亿欧元(约71亿美元)的巨额亏空,创下世界银行业迄今为止因员工违规操作而蒙受的单笔最大金额损失。
这桩惊天欺诈案还触发了法国乃至整个欧洲的金融震荡,并波及全球股市暴跌,无论从性质还是规模来说,都堪称史上最大的金融悲剧。
一、杰罗姆·凯维埃尔的作案手法在2007年至2008年年初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凯维埃尔在欧洲各大股市上投资股指期货的头寸高达500亿欧元,超过法兴银行359亿欧元的市值。
其中:道琼斯欧洲Stoxx指数期货头寸300亿欧元,德国法兰克福股市DAX指数期货头寸180亿欧元,英国伦敦股市《金融时报》100种股票平均价格指数期货头寸20亿欧元。
法兴银行作为一家“百年老店”,享有丰富的金融风险管理经验,监控系统发达,工作权限级别森严。
一个普通的交易员为何能够长期调遣高额资金进行虚假交易,这是我们关心的首要问题。
凯维埃尔2000年进入法兴银行,在监管交易的中。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案例“法国兴业银行巨亏案”分析一、案例介绍时间:2008年1月24日地点:巴黎,银行总部背景:①美国发生次贷危机,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动荡不稳。
②法国兴业银行,作为法国第二大银行,世界上最大衍生交易市场的领导者,已在次贷危机中亏损20.5亿欧元(包括11亿欧元与美国次贷市场相关的资产、5.5亿欧元与美国债券保险商相关的资产以及4亿欧元的其他损失)。
事件回放:一心想成为明星交易员的法国兴业银行负责对冲欧洲股市的股指期货交易员——热罗姆·盖维耶尔利用银行漏洞,通过侵入数据信息系统、滥用信用、伪造及使用虚假文书等多种欺诈手段,擅自投资欧洲股指期货,造成该行税前损失49亿欧元(约560亿人民币)。
该行股票当天下跌4.1%。
这次案件触发了法国乃至整个欧洲的金融震荡,并波及全球股市,引发暴跌。
早在2005年6月,他利用自己高超的电脑技术,绕过兴业银行的五道安全限制,开始了违规的欧洲股指期货交易,“我在安联保险上建仓,赌股市会下跌。
不久伦敦地铁发生爆炸,股市真的大跌。
我就像中了头彩……盈利50万欧元。
”2007年,凯维埃尔再赌市场下跌,因此大量做空,他又赌赢了,到2007年12月31日,他的账面盈余达到了14亿欧元,而当年兴行银行的总盈利不过是55亿欧元。
更致命的是,该名员工利用其在兴业银行工作的经验,轻而易举骗过了该行的安保系统。
涉案的交易员已经承认了自己的不当行为,而相关的解聘程序“已经启动”,兴业还对其提出了法律诉讼,相关部门的直接负责人也将离职。
欺诈事件曝光后,兴业董事长兼总裁溥敦(Daniel Bouton )曾提出辞职,但董事会拒绝了他的请求。
该行已就此次事件向全体股东公开致歉。
此次兴业银行的欺诈案可能也刷新了一项世界纪录,就是单笔涉案金额最大的交易员欺诈事件该事件发生之后,兴业董事长兼总裁溥敦(Daniel Bouton )提出辞职。
该行已就此次事件向全体股东公开致歉。
有人说,一开始,这件事像是一个玩笑。
如果一个交易员能够绕过层层监管,独自一人以“欺诈”的手段从事巨额股票衍生产品交易,那么,不但法国兴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将受到质疑,整个金融业在公众心目中的信誉也都会大打折扣。
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这个欧洲老牌的金融机构将面临重大困难,而它留给我们的则是关于企业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的沉重思考。
任何一家机构,无论具有怎样雄厚的实力,一旦放松了对内部运作的控制,失去了对风险的警惕和防范,那么哪怕是一个级别很小的员工或者是一个小小的失误,都将有可能葬送整个企业。
法国兴业银行创建于1864年5月,当年由拿破仑三世签字批准成立,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并最终成为法国商界支柱之一。
可就是这样一个创造了无数骄人业绩的老牌银行在2008年年初因一个底层交易员的违规操作而受到了重创,“金字塔”险些瞬间倾塌。
2005年6月,该银行的交易员热罗姆·科维尔躲过了严密的监控系统,开始进行违规越权交易。
2007年到2008年年初,他擅自动用了高达500亿欧元(合733亿美元)的衍生品头寸,投资欧洲股指期货(做多欧洲股指期货)。
科维尔的欺诈行为暴露之时,正值2008年年初欧洲股市暴跌之际。
法国兴业银行进行了紧急平仓,整整抛售三天之后将损失定格为49亿欧元。
此次欺诈案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历史上最为臭名昭着的巴林银行倒闭案。
不论从性质上还是规模上来说,此次事件都堪称“法国历史上最大的金融悲剧”。
何以一个从法国三流商学院毕业、年薪不到10万欧元的年轻人能够撼动具有140多年历史的老牌银行的根基,并撬动了欧洲乃至全球股市?法国兴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到底发生了什么,致使科维尔一个人可以轻易绕过五重安全控制系统,躲过由2000多人组成的庞大监控队伍,挪用巨额资金在股指期货市场上赌博?从表面上来看,悲剧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交易员利用自身对公司风险管控系统的深入认识进行违规交易,而银行风险系统也没能及时觉察。
但我们进一步分析发现,公司的内部控制环境,尤其是激进的企业文化为此次事件的发生埋下了隐患,而管理人员与监控人员置之不理的行为也使其成了科维尔的帮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