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前病变详解
- 格式:ppt
- 大小:414.50 KB
- 文档页数:26
宫颈癌前病变诊断详述
*导读:宫颈癌前病变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
一、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检查等可进行诊断。
二、鉴别诊断
根据各项症状体征不难与子宫的其他肿瘤如子宫肌瘤、子宫体癌等鉴别。
子宫肌瘤:
1、月经过多及月经期间出血:特别是发生粘膜下子宫肿瘤。
2、疼痛:一般的疼痛只是隐隐约约的痛,除非子宫本身要排出粘膜下子宫肌瘤,而造成子宫收缩。
3、压迫症状:子宫肌瘤可以压迫到膀胱、输尿管、血管、神经及肠子,而产生各种影响这些器官的操作。
4、不孕:子宫肌瘤可以影响到子宫腔的结构和子宫内膜的操作,使着床不易。
但也有子宫肌瘤的病人,一样可以正常的受孕,正常的生产。
子宫体癌:
1、阴道出血:绝经后出现阴道持续性或不规则出血;尚未绝经者可有月经过多或不规则出血。
2、阴道排液:少数病人在病变早期有水样或血性排液增加,
晚期并发坏死感染时,可出现恶臭脓血分泌物。
3、疼痛:一般仅发生在晚期,当子宫颈管被癌肿组织堵塞导致宫腔积血或积脓时,可出现下腹胀痛或癌瘤刺激宫缩而引起疼痛,晚期癌浸润盆壁时,可出现腰腿痛。
*结语:以上就是对于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宫颈癌前病变怎么处理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有关宫颈癌前病变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或者站内搜索了解更多。
龙源期刊网
宫颈癌前病变并不是癌
作者:
来源:《健康博览》2016年第09期
广东韶关阿刘
我最近体检发现子宫颈癌前病变。
这是不是意味着我患了癌症,心里有点恐惧,请问该怎么办?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跃主任医师
所谓癌前病变,是指病变本身并不是癌,也不一定必然转化为癌,但这些病变在适当的条件下,有可能转化为癌。
从子宫颈活组织的病理组织学变化来看,如果子宫颈活检鳞状上皮中发现有不典型增生者,则称之为癌前期病变。
动态观察子宫颈癌组织的发生和发展,于生理变异中可见有子宫颈上皮细胞化生现象;在活跃的化生过程中,加上某些外来致癌物质的刺激,可以使活跃的未成熟细胞或增生的鳞状上皮细胞向不典型增生方向发展,此时的上皮细胞可以不同于正常细胞,但不足以诊断为癌。
据统计,上述病变如不给予治疗,有10%~15%的轻中度和75%的重度不典型增生将会转变为浸润癌。
宫颈癌前病变具有可逆性,即一部分病变可自然消失。
你目前需要做的是,根据医嘱进行必要的治疗,定期复查,并注意妇科卫生保健。
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是妇科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而宫颈癌前病变则是宫颈癌发展的早期阶段。
宫颈癌前病变,也称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是指宫颈上皮细胞发生异常增生和变异。
了解宫颈癌前病变的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对于女性的健康至关重要。
一、病因宫颈癌前病变的主要病因是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
HPV感染是一种性传播的病毒感染,近年研究表明,高风险型HPV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的发展密切相关。
其他因素如吸烟、多次生育、遗传因素等也被认为是宫颈癌前病变的风险因素。
二、症状宫颈癌前病变的早期阶段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因此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非常重要。
当病变进展至中度或高度病变时,一些女性可能出现异常阴道出血、白带异常增多、性交疼痛等症状。
这些症状可能也是其他妇科问题的表现,所以及时就医并进行详细检查非常关键。
三、诊断一般情况下,初步诊断宫颈癌前病变需要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涂片)。
如果涂片结果显示异常细胞变化,可能需要进一步进行宫颈组织活检,以确定病变的严重程度。
此外,近年来HPV病毒检测也作为宫颈癌前病变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四、治疗宫颈癌前病变的治疗方法根据病变的程度和扩展情况而定。
轻度宫颈癌前病变一般采取观察和定期随访,而中度和高度病变则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电刀手术、冷冻治疗或激光治疗等,以完全切除异常细胞。
此外,对于HPV感染,疫苗接种也是预防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有效手段之一。
总结:宫颈癌前病变是宫颈癌发展的早期阶段,主要由高风险型HPV感染引起。
早期宫颈癌前病变通常无明显症状,定期筛查对于早期发现病变非常重要。
诊断宫颈癌前病变需要进行涂片、组织活检和HPV病毒检测等检查手段。
治疗方法根据病变严重程度不同而定,可以采取观察、手术切除和疫苗接种等措施。
掌握宫颈癌前病变的相关知识,加强防范措施,能够有效预防宫颈癌的发生,保护女性的健康。
宫颈癌前病变文章目录*一、宫颈癌前病变的概述*二、宫颈癌前病变的原因及发病机制*三、宫颈癌前病变的检查诊断鉴别方法*四、宫颈癌前病变的危害*五、宫颈癌前病变的防治方法宫颈癌前病变的概述1、定义宫颈癌前病变是指有癌变倾向,但又不能诊断为原位癌的宫颈异常增殖性病变,具有发展成为恶性肿瘤的潜能,长期存在即有可能转变为宫颈癌。
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有一个渐进的演变过程,时间可以从数年到数十年,一般认为这个演变过程经过这样几个阶段:轻度、中度和重度上皮内瘤样病变、早期浸润癌、浸润癌。
2、症状部位宫颈3、症状科室肿瘤科4、常见病因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宫颈癌前病变的原因及发病机制宫颈癌是目前惟一病因明确的妇科恶性肿瘤,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持续感染相关。
HPV病毒是一种双链DNA病毒,具有球形外壳,直径55nm,主要感染皮肤黏膜上皮,导致不同病变。
目前已经鉴定的HPV病毒超过200种,至少30种与生殖道黏膜感染相关。
宫颈癌前病变的检查诊断鉴别方法1、宫颈癌前病变的检查方法第一阶梯:TCT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首先采用薄层液基细胞学技术(TCT),在显微镜下观测宫颈脱落细胞,查看宫颈细胞是否有异常。
另外,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话,也可以同时进行HPV检测,这样准确度会更高些。
第二阶梯:电子阴道镜检查经过TCT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后,如果发现宫颈细胞有异常,则需要进行阴道镜检查。
在电子阴道镜高倍放大40倍下,观察宫颈癌前病变好发区表层的细微变化,对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第三阶梯:组织病理学检测如果阴道镜检查中发现异常应在特殊染色指导下取活检。
在阴道镜检提示下,对可疑病变部位多点活检,分别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可确诊宫颈病变。
经过以上三个阶梯的检查,就可以确定宫颈病变,发现早期宫颈癌。
2、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鉴别方法因本病临床表现并无特异性。
单凭其症状及体征是无法诊断的,主要根据组织学检查而确诊。
宫颈癌前病变是指癌症发生前该部位发生的病变而由此引发癌症的病变。
宫颈癌前病变即宫颈不典型增生。
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有一个渐进的演变过程,时间可以从数年到数十年,一般认为这个演变过程经过这样几个阶段:增生、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早期浸润、浸润癌。
四大症状一是性生活后出血。
70%-80%的宫颈癌症患者都有这一症状;二是宫颈糜烂。
年轻女性宫颈糜烂经久不治,或是更年期后仍有宫颈糜烂,应该引起重视;三是接触出血,性生活后出血,或是妇科内诊检查后子宫出血,都是宫颈癌前病变的征兆;四是白带混血,除上环引起子宫出血外,女性长期白带混血应及时检查。
有80%的宫颈癌前病变可以通过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达到治愈。
诊断方法1.宫颈细胞学检查(1)宫颈巴氏涂片法:为传统的宫颈细胞学检查,它的广泛应用,已在过去50年里成功地将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降低了约70%。
但由于巴氏涂片假阴性、漏诊率较高,已不再适应当今医疗服务的需要,逐渐被更先进的检查方法所替代。
(2)TCT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是90年代末发明的一项细胞学新技术,它可以明显提高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是全世界应用最为广泛的宫颈细胞学检查方法。
2.人乳头状病毒HPV检测:以发现高危发病人群并作进一步检查。
3.电子阴道镜检查。
4.宫颈碘试验检查。
5.宫颈和宫颈管活组织检查。
6.宫颈锥切术病检。
7.阴道细胞学检查。
阴道细胞学检查注意事项:(1)细胞涂片前,勿冲洗阴道,禁止性生活,亦不做阴道镜检查。
细胞涂片应在妇科检查前进行。
窥阴器上勿涂抹润滑油,可涂少许生理盐水,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2)玻片应干燥,清洁。
(3)涂片要均匀,动作要轻柔,用力过重可造成细胞损伤或变形。
(4)涂片不要太厚或太薄,以免影响观察。
(5)应避免在刮片时造成出血,否则之制成的玻片被红细胞干扰、覆盖,难以找到癌细胞。
(6)取到阴道分泌物后应立即制片。
(7)制片后应立即固定,以免涂片干燥造成细胞变形,难以辨认癌细胞。
什么是宫颈癌前病变?发布时间:2022-07-25T06:23:05.371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3月6期作者:王梅[导读]王梅(攀枝花市妇幼保健院;四川攀枝花617000)宫颈癌是临床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是危及女性生命安全的第二大杀手,其病死率仅次于乳腺癌,据研究统计,我国每年因宫颈癌而死的女性约有3.7万人左右。
而宫颈癌前病变指的是具有癌变倾向但诊断存疑的宫颈异常增殖性病变,有演变为恶性肿瘤的可能性,如长期存在,则有较大风险恶变为宫颈癌。
宫颈癌的演变通常有一个渐进性发展的过程,整个过程少则数年长则数十年。
因此,及早地进行筛查和诊断极为重要,有助于临床医师在癌变发生前,筛查出宫颈癌潜在隐患,并给予针对性的预防治疗,以此降低宫颈癌发生风险,保障女性生命健康。
笔者就宫颈癌前病变的相关知识叙述如下:一、什么是宫颈癌前病变?病因为何?(一)宫颈癌前病变是什么?宫颈癌前病变是指有癌变的风险,但无法诊断是原位癌的异常宫颈增生性病变。
后期可能演变为恶性肿瘤,也可能不会发生病理改变。
子宫颈癌的发病通常有着从几年到几十年不等的大时间跨度,通常认为在癌变发生前,病灶组织会经历如下变化周期:轻度、中度和重度上皮内瘤样病变、早期浸润癌、浸润癌。
其中,轻度阶段指的是病变局限于上皮层的三分之一,又称1级宫颈不典型增生;中度阶段指的是病变局限在上皮层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又称2级宫颈不典型增生;重度阶段指的是病变几乎累及全部上皮层,仅有1~2层表面的鳞状上皮正常,又称3级宫颈不典型增生和宫颈原位癌。
临床上将轻度看做低级别病变,将中度和重度看做高级别病变,级别越高进展为浸润癌的几率越高。
(二)病因(1)病毒感染:有流行病学研究表示:HPV持续感染是诱发本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与皮肤黏膜上皮接触是诱发HPV病毒的主要感染途径,目前临床记录的HPV病毒共有160多种,有40+种病毒与生殖道黏膜感染相关。
据研究统计,80%的女性在感染HPV病毒后在8~10个月会被自然清除,只有5%左右的女性呈持续感染状态。
宫颈癌前病变与宫颈癌的区别很多女性在体检的时候一旦被告知出现了宫颈癌前病变,就会害怕得不得了,认为宫颈癌前病变就说明自己已经得了宫颈癌。
关于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很多人都存在着这样的误区,认为宫颈癌病变就是宫颈癌。
其实,宫颈癌前病变的患者虽然有着更高的宫颈癌发病几率,但并不是只要一出现宫颈癌前病变就是得了宫颈癌。
这两者之间是有着一定的区别的。
在这里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关于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区别。
一、什么是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前病变就是指具有癌变的倾向,但是又不能诊断为原位癌的宫颈异常增生的病变情况,宫颈癌前病变有可能发展成宫颈癌,所以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应该积极治疗,否则,如果病变长时间存在,就有可能真正由异常的增生转变为恶性的肿瘤,进而形成宫颈癌。
二、什么是宫颈癌?宫颈癌是妇科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原位癌的高发年龄在30岁到45岁之间,浸润癌的高发年龄在45岁到55岁之间,但是通过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宫颈癌的发病年龄正在向着更加年轻化的趋势发展。
通过几十年来的宫颈癌细胞学筛查以及普遍的应用,让宫颈癌前病变以及宫颈癌都可以更早被发现,更可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所以,这就让宫颈癌的发病率以及死亡率都得到了进一步的降低。
三、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区别很多人都想知道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到底有着怎样的区别,这里就给大家普及一下。
1.发病的原因宫颈癌前病变是由于感染了HPV(人乳头瘤病毒)而引起的,同样,宫颈癌也是因为感染了这种病毒而引起的。
在有性生活的女性之中,大约有20%左右的人都会感染HPV病毒。
通常情况下,女性在刚刚感染了这种病毒之后是不会有什么明显的感觉的,经过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大多数女性体内的病毒都会自然消退,但是有少数的女性在感染之后是不能自然消退的,这种病毒持续存在,就会导致女性宫颈的病变,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女性的宫颈发生癌变。
所以,到目前为止,宫颈癌是为数不多可以明确发病原因的肿瘤之中的一种。
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健康知识
宫颈癌前病变是指与宫颈癌密切相关的一组宫颈病变,分为低级别病变(CIN1)和高级别病变(CIN2和CIN3,即癌前病变)。
低级别病变可以消退,变为正常,只有极少数向宫颈癌自然发展,病变部位可以进行冷冻、激光等物理治疗,不用切除。
高级别病变向宫颈癌自然发展的风险高,若不及时治疗,有一部分将会发展为宫颈癌,需要在宫颈进行局部手术治疗。
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生与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的持续感染有关,一般多无特殊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在同房后有出血症状。
及早发现,及时治疗,绝大多数宫颈癌前病变可以治愈。
确诊后的定期随访和复查非常关键,可以及时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复发,及早干预,预防发展为宫颈癌。
采取健康生活方式,积极治疗,有助于身体康复,改善生活质量。
健康指导建议
健康生活方式
□树立信心,积极治疗,绝大多数宫颈癌前病变能彻底治愈。
□注意性生活健康。
使用安全套,避免多性伴等。
□食物多样,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奶类、豆制品,适
量吃鱼、禽、蛋、瘦肉。
□不吸烟(吸烟者戒烟)。
□避免接触二手烟。
□不饮酒。
□避免过度劳累,规律作息,保证睡眠充足。
□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量运动,但以不引起劳累和不适为宜。
□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减轻精神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