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麦特进模式喷枪顶吹技术
- 格式:pdf
- 大小:437.20 KB
- 文档页数:7
喷枪的工作原理及操作方法
喷枪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压缩空气或液体将涂料或清洗剂喷射出去,实现涂装或清洁的作用。
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 装填喷枪:将涂料或清洗剂装进喷枪的容器中,确保容器密封。
2. 调节喷枪:根据需要调节喷枪的喷射压力、喷射模式和喷射角度。
3. 连接压缩气源(如空气压缩机):喷枪通常需要外部气源提供动力,连接好气源管路并打开气源开关。
4. 开启喷枪:按下扳机或开关触发喷枪,开始喷射涂料或清洗剂。
5. 操作喷枪:根据需要移动喷枪,保持合适的距离和角度进行喷射,确保均匀的涂装或清洁效果。
6. 停止喷枪:完成作业后松开扳机或开关停止喷射,并关闭气源开关,释放残余气压。
7. 清洁喷枪:喷枪使用完毕后应及时清洁,避免涂料或清洗剂残留导致堵塞或
损坏。
澳斯麦特炉炼锡工艺与生产实践宋兴诚黄书泽(云南锡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云南个旧661000)[摘要】简要描述了云锡集团引进澳斯麦特炉取代原有的反射炉、电炉等锡精矿还原熔炼炉的工艺过程和对配套的工序进行全面的技术改造后形成的新的炼锡系统,以及试生产的实践。
[关键词】澳斯麦特技术;锡冶炼;工艺;试生产 [中图分类号】TF8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2—8943(2003)02—0015—071、前言澳大利亚澳斯麦特技术(Ausmelt Technology)也被称为顶吹沉没喷枪熔炼技术(top submergedlance technology),它是由澳大利亚澳斯麦特公司在赛罗熔炼技术(Sirosmelt Technology)基础上开发成功的有色金属强化熔炼技术。
1999年通过反复论证,云锡公司决定引进澳斯麦特技术,用一座澳斯麦特炉取代所有的锡精矿还原熔炼反射炉和电炉。
并对锡精矿还原熔炼车间及其配套工序和设施进行全面改造,使云锡公司的整体锡冶炼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工程于20o0年11月1日破土动工,2002年4月11日点火烘炉,4月18日炼出第一炉锡, 5月14日完成引进合同规定的对澳方的72 h验收指标考核,正式验收。
5月20日澳方人员撤离现场,转入试生产阶段。
在试生产过程中,利用云锡长期积累的丰富经验,除很快掌握了基本操作外,还对澳方提供的炉渣渣型、喷枪风煤比、二次燃烧(套筒)风等工艺条件进行了调整和改进的探索,取得显著成效,多项指标超过了澳方人员指导热调试阶段的水平,各项技术指标全面达到或超过设计指标。
因炉衬损坏,9月3日停炉整改至此第一炉期结束,期间连续运行了303周期(炉),共处理锡物料24 731.159 t,产出粗锡9 139.52 t,炉床能力达到14.62 t /(m ·d),粗锡品位在90%以上;共发电715.68万kW·h,日发电量已达90 000 kW·h,基本满足澳斯麦特系统用电需要;熔剂率接近零,充分体现了澳斯麦特炉炼锡系统优质、高效、节能、低消耗的特点。
艾萨炉和奥斯麦特炉比较艾萨炉和奥斯麦特炉的结构基本上是一样的,由炉壳、炉衬、炉底、炉墙、炉顶、喷枪、喷枪夹持架及升降装置、加料装置、上升烟道以及产品放出口等组成。
(1)炉壳。
炉壳是一个直立的圆筒,由钢板焊接而成,上部钢板厚约25mm,熔池部分钢板厚约40mm,熔池部分还有--个钢结构加强框架。
炉身上部向一边偏出一个角度,以便让开中心喷枪,设置烟气出口。
(2)炉衬。
炉衬全部用直接结合镁铬砖砌筑。
(3)炉底。
炉底可以是平底,向放出口倾斜约2%;也可以是反拱形炉底,同样也要向放出口倾斜约2%。
炉底总厚度约1200mm,一般分为三层。
上面的工作层一般厚460mm,采用带凹槽的异形砖砌筑;工作层下面是一层约300imn厚的镁铬质捣打料层;最下面是优质黏土砖砲层。
黏土砖砲层分为两层,下层是厚为115mm侧砲层,上层是厚为300mm立砲层。
(4)炉墙。
炉墙的工作条件非常恶劣,下部受强烈搅动的熔体侵蚀、冲刷,上部受喷溅熔渣的侵蚀和高温烟气的冲刷;其中,又在液面的波动范围内,即距炉底1000-2000mm的范围内损坏尤其严重。
早期的炉衬寿命比较短,只有0.5a左右,随着操作技术的改进,目前的炉子寿命已超过10a。
新设计的炉子都增加了炉墙的冷却设施,炉墙寿命可达到1.5〜2a。
(5)炉顶。
炉顶的形式可以是倾斜的(如奥斯麦特炉),也可以是水平的(如艾萨炉)。
斜炉顶的烟气流动比较畅通。
在炉盖上要布置喷枪孔、加料孔、烘炉烧嘴孔、烟道孔等,所以结构比较复杂,工作条件恶劣,因此炉盖的结构和寿命一直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炉盖的结构之一是采用钢板水套,水套下面焊上锚固件,用镁铬质捣打料捣制耐火衬里;另一种结构是铜水套炉盖,内表面靠生产时自然喷溅黏上的一层结渣保护。
(6)喷枪。
奥斯麦特炉与艾萨炉熔炼工艺的基础是直立式浸没于熔渣池中的一个垂直喷枪,称为赛洛喷枪。
两种炉型的喷枪构造基本相同。
喷枪直立于顶部吹炉的上方,在吹炼过程中用升降、固定装置对其进行升降和更换等作业。
世界炼铜工艺的新秀1世界炼铜工艺的新秀——氧气底吹炼铜工艺简介东营方圆有色金属有限公司1.前言1991—1992年,湖南水口山矿务局和北京有色金属设计研究总院等单位在日处理3-5 t炉料,年产3千吨粗铜的炉子上进行了连续217天的半工业试验,先后处理了铜精矿,铜精矿与含金硫精矿混合矿的熔炼,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指标。
1994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2005年,我国东营方圆有色金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方圆公司)决定采用氧气底吹炼铜新工艺,生产规模是年产10万吨粗铜,年处理矿量达到50万吨,为我国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行工业化试验。
经过论证、设计、施工于2008年投产运行。
【2009年】9号文国务院正式将该项目列入“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中,将该技术列入“十一五”支撑计划重点督导实施。
2009年10月27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以下简称有色协会)在东营市召开了氧气底吹炼铜技术交流会,会上康义会长发表了重要讲话,会后有色协会正式发文指出:“氧气底吹熔炼多金属捕集新工艺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在铜熔炼领域的重大技术创新成果,是世界先进的铜熔炼新技术之一”。
2010年8月29日,有色协会组织业内专家对该项目进行科技成果鉴定,其中明确指出:“该项目是自主创新的一种强化熔池熔炼新工艺,该项目技术先进,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010年12月30日该项目荣获有色协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2011年1月12日该项目荣获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2011年4月国家科技部组织专家对该项目进行了技术验收。
2010年6月在德国汉堡举行的2010年国际铜业会议上和2011年6月在德国杜塞尔多夫举行的第六届欧洲有色金属国际会议上分别介绍了氧气底吹炼铜工艺的生产运行和进展,受到了与会同行们的关注与好评。
2010年10月世界著名的产铜企业——智利Codelo公司在它的宣传招贴广告中正式将氧气底吹炼铜新工艺列为第四代铜熔池熔炼技术。
2021年第2期新疆有色金属五鑫铜业延长奥斯麦特炉喷枪使用寿命的生产实践单永得(新疆五鑫铜业有限责任公司阜康831500)摘要奥斯麦特炉富氧顶吹熔池熔炼技术的核心是喷枪,喷枪使用寿命的长短直接影响奥炉的作业率。
为了提高喷枪平均使用寿命,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围绕喷枪材质、枪位控制、喷枪流量、熔池温度等影响喷枪使用寿命的因素进行探讨实践,通过生产实践,奥炉喷枪平均使用寿命逐步提高。
关键词奥斯麦特炉喷枪使用寿命生产实践五鑫铜业熔炼系统采用现代先进的奥斯麦特炉富氧顶吹熔池熔炼技术。
该技术的核心是喷枪,熔炼需要的空气、氧气、燃料通过喷枪鼓入熔池,在强搅拌作用下与炉内物料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完成传热传质过程。
五鑫铜业奥炉配有三杆喷枪,一用两备,作业过程中如遇到喷枪烧损,无法满足生产时需要及时提枪更换,每次更换喷枪熔炼作业至少中断40分钟,频繁换枪对奥炉全月作业率影响较大。
为了提高奥炉作业率,延长喷枪使用寿命就是途径之一。
针对喷枪使用寿命我们从喷枪结构、材质、枪位控制、流速、熔池温度等方面展开试验,实践证明,综合性技术改进对延长喷枪寿命成效更为显著。
本文通过对奥炉熔池熔炼技术的探讨和分析,提出延长喷枪使用寿命的措施。
1喷枪的基本结构及工作状态1.1喷枪的基本结构五鑫铜业奥炉喷枪总长21.435m ,是一个低碳钢钢管和不锈钢钢管的组合体,从内到外由四层同心圆管组成,依次为喷枪燃料管、内层喷枪管、外层喷枪管、喷枪后燃气管,枪尖处为混合腔,长度约500mm ,在熔池熔炼期间,枪尖长时间浸没在熔池液面以下[2],喷枪结构如图1所示。
1.2喷枪的工作原理喷枪最内层是燃料管,主要作用是向炉内输送粉煤、天然气、重油等燃料,五鑫铜业选择的燃料是粉煤,通过压缩空气输送至喷枪燃料管进入奥炉,对熔池温度的波动进行平衡,以达到所需要的冶炼温度;内层喷枪管输送氧气,满足冶炼过程中所需要的氧量;外层喷枪管输送参与熔池反应并用于搅拌熔池的压缩风,使得枪口喷出的粉煤充分燃烧和熔池内造锍造渣物理化学反应得以顺利进行,同时压缩风对枪壁产生冷却效果,有利于喷枪表面挂渣;喷枪后燃气管也叫喷枪套筒风管,主要作用是输送冷却风,对喷枪外壁起到冷却作用,有利于喷枪挂渣护枪,同时对炉膛上部空间的单质硫和其它在熔池中燃烧不充分的可燃物提供二次燃烧风。
奥斯麦特铜冶炼工艺的主要危险因素与安全防护摘要:由于奥斯麦特铜冶炼工艺复杂,作业场所存在高温金属熔融物和有害烟尘,具有显著的危险性,必须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本文通过对该工艺过程的火灾、爆炸、灼烫和中毒等危险因素的分析,指出了应重点采取防护措施的危险源,并针对安全技术、安全管理等方面提出了防护措施。
认为对其给予落实,就能够进一步促进生产安全。
关键字:奥斯麦特、铜冶炼、危险因素、安全防护中图分类号:p6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奥斯麦特铜冶炼是以奥斯麦特熔炼炉(下简称奥炉)为核心的火法炼铜工艺,奥炉生产采用顶吹喷枪熔池技术,富氧空气经金属软管送入喷枪,喷枪从炉顶喷枪孔插入熔池,高速喷入熔体中。
生产中维持熔池所需的热量,由炉料熔炼反应热和喷枪喷入的煤粉燃烧热提供,喷嘴停止工作时,以柴油作为燃料进行保温。
总体工艺流程是以原料铜精矿等为原料,使用奥炉熔炼、转炉吹炼、固定式阳极炉火法精炼生产阳极铜;采用常规较大极板电解法生产阴极铜;铜熔炼和吹炼产生的含so2烟气经余热锅炉、电收尘器收尘混合后进烟气制酸系统。
一、冶炼过程中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1、火灾、爆炸(1)奥炉熔炼过程中的爆炸奥炉采用炉壁喷淋水强制冷却方式,在炉壁各个部分形成均匀的水膜,分别在炉体圆柱部分、锥体部分和平炉盖设置相应的喷水管,在出渣口和出铜口采用水套强化冷却。
各路回水最终沿炉壁流下,经汇水槽汇入低位积水器,在自流到循环水泵房的热水池,最后回水冷池循环使用。
水质不良、水泵失效、冷却水管道堵塞或破裂、水池缺水,可造成冷却水系统供给不足,从而造成炉体温度升高;炉体漏水、水温检测失灵、水压过低等也可造成炉体温度持续升高。
如果高温金属熔融将炉体烧穿,将导致高温金属物与冷却水接触,并造成冷却水迅速汽化、膨胀,从而造成金属熔融物爆炸。
炉衬破损也可造成循环水与高温金属熔融物接触并造成爆炸。
另外,如果排放口和溜槽内潮湿有水,高温熔体接触低温水份,存在爆炸的危险,使用潮湿的工具与高温金属熔融物接触易造成熔融物喷溅。
目前,中国已引进世界上最先进的炼铜新工艺有:闪速炉熔炼、艾萨熔炼、奥斯麦特熔炼、诺兰达熔炼等。
国内自主创新的有白银法熔炼、金川合成炉熔炼、东营方圆的氧气底吹熔炼。
后3种都是中国人自己研制的,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这7种也算世界上较先进的炼铜法。
通过多年的实践,国外的先进技术尚存不足之处,分述如下:1、双闪速炉熔炼法:投资大,专利费昂贵,熔剂和原料先进行磨细再进行深度干燥,需额外消耗能源这不尽合理。
熔炉产出的铜硫需要水碎再干燥再细磨,工序繁杂。
每道工序均难以保证100%回收率,会产生部分机械损失;热态高温铜锍水碎物理热几乎全部损失,水碎后再干燥,再加上炉内大量水套由冷却水带走热量,热能利用也不尽合理。
铜锍水碎需要大量的水冲,增加动力消耗。
破碎、干燥要增加人力和动力的消耗。
这些都是多年来该工艺没有得到大量推广的重要原因。
2、艾萨法和澳斯麦特法均属于顶吹冶炼系列:顶吹都要建立高层厂房,噪音大、高氧浓度低烟气量大、顶吹的氧枪12米长,3天至一周要更换一次,不锈钢消耗量大、投资大、操作不方便。
都用电炉做贫化炉,渣含铜一般大于0.6%不合国情。
3、三菱法的不足4个炉子(熔炼炉、贫化电炉、吹炼炉、阳极炉)自流配置,第一道工序的熔炼炉需要配置在较高的楼层位置,建筑成本相对较高,炉渣采用电炉贫化,弃渣含铜量达0.6%~0.7%,远远高于我国多数大型铜矿开采的矿石平均品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4、诺兰达和特尼恩特连续吹炼法,尚在工业试验阶段。
诺兰达是侧吹、要人工打风眼、劳动强度很大、风眼漏风率达10%~15%。
有很大噪音、操作条件不好、冶炼环境不理想。
如果掌握不好容易引起泡沫渣喷炉事故。
综上所述,让我们来寻求新的冶炼工艺,在不断的探索中发现新途径。
氧气底吹炉炼铅、炼铜最早是湖南水口山和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共同研发在水口山进行过半工业试验。
首先用于炼铅,产业化取得成功,继这之后,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原副院长、总工程师、全国设计大师蒋继穆,用在炼铜上,曾找过多家合作,可是谁都不想吃第一只螃蟹。
喷枪操作及喷涂方法培训喷枪操作是喷涂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良好的操作技巧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保证喷涂结果的质量和一致性。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关于喷枪操作和喷涂方法的培训内容。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喷枪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喷枪由喷涂枪头、气帽、气帽帽口、颜料杯、调节旋塞等组成。
在喷涂过程中,喷枪的喷涂枪头会产生气泡,通过气帽的调控,将喷枪口喷出的涂料形成细小的颗粒,并喷射到待喷物体上。
接下来,我们要学习喷枪的正确使用方法。
首先,将调节旋塞调至合适位置,使喷枪以适当的压力喷出涂料。
然后,调整喷涂枪头的喷射模式和角度,以确保喷射的涂料均匀、流畅。
需要注意的是,喷涂时要保持一定的均匀的喷涂距离,并保持喷涂速度的稳定。
此外,还要确保喷枪喷射的方向和角度与喷涂面保持一致,避免产生喷涂偏差。
在喷涂过程中,也需要掌握一些技巧。
首先,要掌握喷涂的手握姿势,保持手腕的轻松和稳定,避免手抖对喷涂结果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需要注意喷涂的间距和重叠度,尤其是在大面积喷涂的情况下,要保持喷涂的均匀和一致。
此外,还要注意在喷涂过程中的喷涂顺序,例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等,以确保喷涂结果的整齐和美观。
除了喷枪操作的技巧外,还需要了解一些喷涂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例如,喷涂时可能出现的飞溅、漏喷、颜料斑点等问题,可以通过调节喷涂枪头、调整喷涂压力或减小喷涂距离等方法来解决。
最后,喷涂后的善后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喷涂后应该及时清洗喷涂枪头和调控部件,以免堵塞或损坏。
同时,还要注意储存喷枪时的环境和条件,避免受潮或受损。
总结起来,喷枪操作及喷涂方法是一个相对复杂的技术,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不断练习来掌握。
通过培训和学习,我们能够了解喷枪的基本结构和原理,并掌握喷枪的正确使用方法和喷涂技巧。
喷枪操作的熟练和喷涂方法的正确使用,可以提高喷涂效率和质量,为我们的工作带来更好的结果。
澳斯麦特浸没式喷枪顶吹强化熔池熔炼技术在来冶公司的应用实践廖柏俊【摘要】文章介绍来冶公司澳斯麦特熔池熔炼炼锡工艺的应用实践,通过工艺优化和改进,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得到明显改善.【期刊名称】《大众科技》【年(卷),期】2017(019)009【总页数】3页(P33-35)【关键词】澳斯麦特熔炼;炼锡;喷枪;炉衬【作者】廖柏俊【作者单位】华锡集团来宾华锡冶炼有限公司锡分厂,广西来宾 546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F03广西华锡集团来宾华锡冶炼有限公司(简称来冶公司,原来宾冶炼厂)是华锡集团下属的主要冶炼生产基地,于1977年动工兴建,1980年缓建。
锡生产系统于1986年重新上马建设,1990年建成,1991年经国家全面验收交付生产,精锡生产能力为20000t/a。
粗锡冶炼采用反射炉熔炼工艺。
反射炉炼锡虽然原料适应性广,但是热效率低、床能力低、中间产品产量大、回收率低、烟气量大、用人多、劳动条件差。
2009年12月,华锡集团决定引进先进的澳斯麦特浸没式喷枪顶吹强化熔池熔炼技术代替传统的反射炉熔炼技术,并委托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进行项目设计,2010年7月完成工程初步设计。
2011年5月,项目开工建设,2012年10月,项目建成,11月份系统联动试机,2013年3月4日,顺利产出第一炉锡,2013年7月达产达标。
来冶公司锡分厂澳斯麦特炉(以下简称澳炉)设计规模为:年处理锡焙烧矿35064t,年产粗锡 20855t,送往精炼系统生产精锡。
Ausmelt熔炼产出的含Sn 3%的锡渣送烟化炉进一步处理,弃渣含Sn 0.2%。
Ausmelt熔炼产出的烟气通过烟道进入余热锅炉,然后经表面冷却器冷却后,进入袋式收尘器收尘,最后进入烟气净化系统治理后达标排放。
收尘系统烟尘返回配料仓,烟尘设计了接受装置,经计量、与焙砂和其它入炉物料混合增湿后入炉熔炼。
烟化炉氧化烟尘返回Ausmelt炉配料。
尾气经二氧化硫吸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