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被动为主动促进双边教学活动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5
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众所周知,教与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如何使这种双边活动达到最优化组合,提高教学质量?这是教育界一直探讨的重要课题,以前强调得多的是教师如何教的问题,而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活动中的基础性作用。
历史和现实证明,只要学生愿意学,乐意学,并创造性地学,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因此,教师的作用,不仅在于用合适的方法达到知识传授的目的,还应在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花大力气。
国外有这样一句谚语:“你可以把马拉到河边,但不一定能让它喝水。
”教学活动也一样,教师不仅要为学生提供“水”和喝到“水”的条件,还应设法让他们主动地“喝水”,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就如何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方面作了一定尝试,现浅析如下:学习的动力究竟从哪里来?如何才能让学生积极而非消极、主动而非被动地学习?首先得解决学生因何而学、为何而学的问题。
我认为学生学习的动力主要来自以下五方面:一、因兴趣而学,为追求乐趣而学。
这是产生学习动力的根源,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有许多感兴趣的事物,如上网、打游戏、看小说、踢球、追星等等,家长老师要求了吗?没有,有些甚至禁而不绝,学生却乐此不疲,为何?就是因为他们感兴趣,参与其中有乐趣。
二、因目标而学,为追求美好的未来而学。
每个人都有目标,都有向往,正是人往高处走这一本能产生了行为动力。
(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三、因竞争而学,为战胜对手而学。
竞争是自然界的常态。
四、因成就感而学,为证明和展示自己而学。
五、因家长老师的爱和期望而学,为多得肯定少受责罚而学。
基于以上原因,要想调动学生内心的强大力量,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就需要我们改变一些传统的教育教学行为。
如何做?我认为,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要阵地,抓住这五个“因”,因此而施教,一定会收获一个满意的“果”。
一、学生因兴趣而学,为追求乐趣而学——那就改变课堂授课方式,以增加乐趣,激发兴趣——乐学,是最高境界。
OCCUPATION2011 840语文课堂教学双边活动的开展与教法运用文/谢树方在教学的评价中,教学方法无论是从教学效果还是从教师的教学水平角度上讲,都是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
作为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无疑要把教法放在一个特别重要的位置来看。
现在仅就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的双边活动谈谈教法的运用。
一、教学效果所谓双边活动,就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教学双向信息传递,为完成教学任务进行的教学活动。
它在教学组织、教学形式上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有力的证明。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教学的双边活动呢?首先,双边活动需要教师在教学备课上有充分的体现,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对教学知识点应有具体的要求,以便在教学中能够提出难度适宜的问题,使学生及时地作出反应。
其次,教师对教学对象应有充分的了解,在教学时应有适合于“另一边”思考的内容予以安排,如果学生基础较好,活动中的内容太简单,会导致语文课堂学习的乏味;如果学生基础较差,活动中的内容难度太大,又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劲头降低。
因此,我们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层次,否则将会活而不动。
第三,教学双边活动还要求教师要有较硬的教学基本功。
教师不仅要有很高的语言调动能力,还要有很好的导演技巧,要擅于煽情,让学生能够从教师的语言预示中积极思考,寻求恰当的内容和表现方法,只有这样,教师与学生双方才能够很好地配合起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我们要很好地从双边活动中去找到教学方法运用的切入点,如启发式提问、导读法、问题讨论法等,做好语文课堂教学这篇文章。
二、重视课堂,做活双边双边活动在教学中往往是语文课堂随机应变的体现,因而,我们在教学准备中即使作了最充分的安排,也难免在教学中出现启而不发的情况。
对此,我们教学主导方要在语文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积极引导,实施教学计划。
具体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第一,充分吃透教材,理清知识点,把握每一章节、每一节课、每一环节的教学内容,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再考虑通过何种方式实施教学计划。
新课改的三种教学模式
改变被动学习的教学模式,真正体现学生自主探究意识(重视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主的参加知识的获取过程);适当减少师生间的纵向交流,增强学生间的横向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合作学习意识(大胆增强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形成纵横交错教学模式);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1、改变被动学习的教学模式,真正体现学生自主探究意识
实施新课程方案的重要理念是教和学方式的实质性变革,而其终结目标则在于引发学生“学”的实质性变化。
要重视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主的参加知识的获取过程,从中找出规律掌握知识。
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提高学习效率。
自主性学习中,需强化教师“导”的能力和水平。
2、适当减少师生间的纵向交流,增强学生间的横向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合作学习意识
新课程需要在加强师生纵向交流的同时,应该大胆增强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形成纵横交错教学模式。
具体做法是:在课堂上把班级分成若干个小组,为引导和加强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创设条件,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彼此沟通,使个别问题升级为典型问题,使完全没有必要由老师统一讲解的问题,在分组讨论中得以解决。
3、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的教学模式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间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也将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将大大增加。
1/ 1。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的师生双边活动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新课标的这项论述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我们的教育理念要发生转变,我们的课堂教学将改变过去的“满堂灌”为主要模式,以应试教育为主要目的的教学现状,取而代之的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之光,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
语文课堂教学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讓学生“动起来”,我们教师教学方式要“活起来”,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天地。
因为要想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探究性学习,必须要有相应的课堂情景,要让学生有探究的欲望和兴趣,这样学生才会在课堂上积极主动的学习、探究。
下面结合教学实践具体谈谈创建情景的主要方法。
一、巧设问题,渲染情境兴趣是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内驱动,当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时,他们就会乐意去学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生动鲜明的教学情景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兴趣。
问题空间有多大,探究的空间就有多大,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就有多高。
比如在教《绿色蝈蝈》一文时,课前我设计了一项开放性的预习作业:“走进法布尔”。
(1)法布尔是一个怎样的人?(2)你了解法布尔的生活经历吗?(3)你从中能发现什么?这样的巧妙设计,使作家作品的介绍,变老师讲为学生主动的接近、了解。
在查找资料,合作交流,接近、了解作家作品的过程中,学生就会不断的受到感染、受到教育。
课堂上,有学生介绍作家作品时,有的从〈〈昆虫记〉〉谈起,赞叹法布尔对世界的杰出贡献,有的敬畏他视昆虫为生命的崇高品格——主动探究,使同学们从心里热爱、敬佩着这位伟大的昆虫学家,为下文的深入探究奠定了良好的感情基础,激发了自主探究的兴趣。
二、巧设导语,创设情景好的导语往往能够很好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
别出心裁的导语能够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和探究的兴趣,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愉快的融入课堂学习。
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摘要】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优化教学策略,构建学生良好的学习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教学相长。
把握好三个方面的原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分析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主动性培养教育家埃德加富尔的《学会生存》中有这么一句话:“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这句话令笔者感触很深,不由得想到我国的英语课堂教学已摒弃了过去的“一根粉笔一张嘴,老师从头讲到尾”的满堂灌的旧教学模式,而逐渐过渡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研究性教学模式。
这关键在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知识,而不是成为学习的奴隶。
学生在学习中通过听、读、写能力的训练,达到知、行、意、情的目的,把握主题,提高知识水平。
在英语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一)运用研究性教学。
研究性学习过程中,面对学生提出来的一连串问题,教师不可能也不需要“全知全能”、事事都懂,所要做的是指点学生在遇到困难时通过哪些途径去寻找答案。
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检索查阅书刊杂志、上网、谈访、问卷等形式获取资料的方法,学会判断信息资料的真伪、优劣,识别对研究有价值的资料,淘汰边缘资料,学会有条理、有逻辑地整理与归纳资料,发现资料间的关联和趋势,得出相应的结论;指导学生运用各种通讯手段──信、电话、email等向专家请教,使他们学会学习。
教师要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的品德、能力、个性方面的发展,给予适时的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并进一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二)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学生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如竹筒倒豆般地被动学习,思维往往局限于单一的形式,解惑能力往往被弱化甚至被“消化”掉。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创新教学,有利于学生由单一思维向多向思维,由局限到全方位的转变。
认真学习深入领会摘要: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理念,是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为学生参与式教学,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变教师的单边活动为师生的双边活动,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要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师生关系。
关键词:新课标;学习;体会中图分类号:g423.07通过培训学习,使自己对新课程标准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也使自己认识到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经过这些年的教学探索,结合学生实际,要求教师相应的转变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首先,教学观念的改变。
通过对教材学习和研究,新教材与以往的教材有很大的变化,教材设置了许多问题和阅读材料,甚至一些名人的先进事迹,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阅读能力,通过问题的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因而要求教师从片面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到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引导学生探究知识,让学生亲历、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如:让学生参与课题研究。
作为教师,应该更新教育观念,真正做到”填鸭式”教学转变为”启发式”教学,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
要在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同时,观察并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检查、审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形成了怎样的能力,发现并解决了什么问题,这种反思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其次,教学方法的转变。
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能随着教材内容的变化,学生的实际情况,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应用,灵活使用教学方法。
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例如新教材在一些内容设置上,只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得出结论,缺乏严密的逻辑推理,习题设置过于简单,不利于将来的中考,这就需要教师配以多样的习题来帮助学生理解,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能力;对于复习课,要通过各类习题来帮助学生复习总结已学过的知识;有时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学生上讲台、游戏比赛、讨论、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
如何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公主岭市秦家屯二中刘晓东在课堂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学生等老师布置学习任务才去学,老师不布置就没事做,怎样才能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呢,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过程不但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怎样才能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呢?我浅议几点本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方法:一、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兴趣"是做事成功之母,是语文课堂教学最好的老师。
富的启发性、趣味性、合作性、探究性的语文课堂教学,能把握住学生学习知识的情感脉搏,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在高涨的情绪下积极思维,努力创新,发展智力,使语文学习成为有趣的、有意义的、有吸引力、有高效收获的活动。
我想可以从兴趣激发、学法指导、情境创设和情感投入等几个方面入手作了一些尝试。
(一)、兴趣激发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
1.设置悬念,引发兴趣。
“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使学生学而有进,则必须使学生产生“疑”。
要使学生产生“疑”,教师就要不失时机地设“疑”。
2.体验成功,保持兴趣。
小学生的注意力是短暂的,教师要让学生在体验成功喜悦的同时,保持学习兴趣。
(二)、学法指导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
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才能由“学会”变为“会学”,并由“会学”变为“乐学、善学”。
1.导入教学中蕴含学习方法。
2.新授教学中分析学习方法。
3.反思教学中归纳方法。
(三)、教学情境创设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催化剂。
1.创设实验活动情境。
2.创设小组合作学习情境。
3.创设竞赛学习情境。
(四)、师生情感交流是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动力。
教学反思与双边活动存在的问题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所取得成绩和存在问题进行认真思考和总结的一种活动。
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在实际操作中,教学反思并不总是顺利的,教师们也会遇到许多问题。
双边活动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互动和合作。
通过双边活动,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双边活动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就教学反思与双边活动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教学反思可能面临的问题是教师对自己的认知存在偏差。
在进行教学反思时,教师可能会出于自我保护或其他原因,对自己在教学中的表现进行美化,或者对自己的问题视而不见。
这样一来,教师就无法真正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
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们应该保持谦逊和开放的心态,真实客观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并接受他人的建议和批评。
教学反思可能面临的问题是教师缺乏时间和动力。
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往往会感到时间不足,无法安排足够的时间去进行反思。
一些教师可能对教学反思这一活动缺乏动力,认为自己的教学已经很好,没有必要进行反思。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和教育部门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时间和支持,鼓励教师开展教学反思,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双边活动可能存在的问题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不畅。
在双边活动中,教师需要与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反馈,以便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在现实中,一些教师缺乏与学生沟通的技巧,无法有效地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
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们应该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建立起信任和共鸣,使双边活动更加顺利进行。
双边活动可能面临的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需求认识不足。
在进行双边活动时,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和背景,以便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一些教师可能只关注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忽略了学生个体的差异和需求。
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们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制定教学计划,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通过“被教师牵着鼻子走”为“牵着教师鼻子走”谈大学生主动学习[摘要]传统大学的教学总是要求学生认真听教师讲课,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完成教师规定的任务,学生总难跳出教师设置的圈子,老被教师牵着鼻子走。
当人们拷问高等教育为何培养不出超过教师的人才的时候,我们不得不说这亦为重要原因。
改变这一现状的基本措施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使其“牵着老师鼻子走”。
为此,学校应为学生创设出一个自主学习、自由探索的环境,让他们提得出问题;教师应以学论教,回归“答疑解难”职责本位。
[关键词]自觉学习自主探索答疑解难以学论教在当前的大学教育中,教师基本还是课堂的主宰,学生往往只能亦步亦趋,追随其后。
跳不出教师设置的圈子,学生自然就难以成为超过老师的人才。
大学教育亦因此而备受非议。
笔者试就如何改变大学生被动学习的现状作如下探讨。
一、掌握学习主动权的意义人不能没有主动性,因为主动性是个体根据一定的目的,在主体意识的积极支配下探索的活动。
通俗地说,主动性是人的根本特征,是人和动物根本区别之所在。
而“学习的主动性”是指学生在主体意识的支配下,有目的的自觉自愿的学习。
学生掌握学习主动权的意义十分重大。
第斯多惠认为,主动性是人的固有本质,一切人的观察力、记忆、思维、意志都是在发挥主动性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教育是通过人的主动性来实现的。
因此,“教师的注意力首先是发展人的主动性”。
主动性是学生学习发展的内在动力,教师的教只是学生发展的外因条件,教师活动不能代替学生活动。
故此,杨贤江指出:“是以教授之力,仅为诱导之具,而自动之力,实为成功之基。
”关于大学生学习问题,毛泽东一再告诫说“要自学、靠自己学”;并指出“大学生,尤其是高年级,主要是自己研究问题”。
“不要只是跟在教员的后面跑,自己没有主动性”。
主动是相对被动而言,人老是处被动状态,主体性就会消退,失去现代人的特征。
学生缺乏主动性,他们的学习就不再是自觉自愿的行为。
如此,他们的身心则难以获得健康发展。
对高中化学教学改革的几点实践与思考【摘要】新课改要求教学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其实就是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自主学习的落实。
高中化学课程改革为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学生学的效果要充分体现教师是如何引导的?注重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联系化学实验的魅力,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等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提高学生自主、主动、自学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改革;实践;思考高中化学课程改革为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学生学的效果要充分体现教师是如何引导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多角度的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教他们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要展现知识的发生过程,把知识结论变活,形成探究过程。
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就如何实施进行课改、实施高效教学简要阐述个人的几点实践和粗浅认识。
1. 贯彻“双主”方针,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关键是要转变教师的学生观,摆正师生之间的位置,确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自主学习,逐步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主动的参与,绝不是表面上、形式上的活跃和参与。
韩愈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要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需要,要更多的去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传道授业解惑的最终目的不是教,而是不教,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他们终身学习养成良好习惯,在课堂上,教师只是一名导演,课堂的组织者和策划者,不能喧宾夺主,更不能自导自演,教师滔滔不绝,口若悬河,最终学生听明白了,也学到了一种技能。
教师是制造钥匙的师傅,课堂活动就是教师教给学生制造钥匙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制造钥匙的技能,在今后的人生路上,打通一道道知识的殿堂,这需要师生共同活动来完成,尤其要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绝不能把课堂当作发放钥匙的场所,只让学生去开门而不教给学生如何制作钥匙,这就是授人以鱼和授之以渔的道理。
浅谈如何处理好体育教学中“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关键词】体育教学双边活动课堂教学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小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如何把学生从传统的被动的受教育地位转变到主动求知的地位上来,切实培养学生主动探求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是每一个教师所面对的突出难题和主要目标。
学生们学习过辅助动作后滚空中抱腿动作后,我简要讲解并示范了后滚翻的完整动作。
我首先问大家:“谁能给我们表演一下。
”“你会不会,就是老师做的后滚空中抱腿动作……”学生们一个个七嘴八舌的议论开来。
“我来试试。
”只见我们班的“调皮鬼”刘闻雨跑了出来,他打开垫子,迅速做了个完整动作。
“做得真不错!大家给他鼓鼓掌。
”我高兴的说,并结合他的动作仔细的讲解了动作要领,接着我要求同学们在本组的垫上自己练习。
没过多久,部分学生已经开始不耐烦了,有的开始做自己的事了。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说:“同学们,张老师来和大家比一比,大家都来帮我打打分,好吗?”同学们都有些吃惊,但也很赞同。
由于我没做准备活动做后滚空中抱腿动作做好之后我就一阵头晕,接下来的后滚翻动作做的有些勉强。
刚做完,孩子们就叽叽喳喳讨论起来。
我微笑着说:“没关系,大家可以随便发表意见。
”可没有一个敢站出来说的。
我只好点名说:“体育委员带个头。
”“老师第一个后滚空中抱腿动作做得很漂亮,接下来的动作虽然质量不高,可是连贯性很好。
”她刚一说完大家都点头赞同,于是我说:“非常感谢你对我的鼓励。
还有其他的意见吗?”“刘××,你说说。
”他评议道:“后滚空中抱腿动作抱腿不够充分,使得后面的站起来有些歪。
”听完后我说:“不错,我能看出同学们都很仔细的观看了我的动作,并且动了脑筋,我根据你们的建议再做一个,你们再来帮我打打分,好吗?”学生们都说:“好!”我活动了一下头部,深吸了一口气,做了个优美的示范,学生们纷纷鼓起掌来。
化被动为主动促进双边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中的两个环节教与学其主体对象分为教师和学生。
在以前的传统教学中往往都是以教为主教师成为双边活动中的主导者学生大多是被动的学习和接受不利于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更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因此如何能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由被动变为主动成为双边活动中的主导者这是当前教学活动中所急待解决的问题。
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为使这种转变过程成为可能我认为应该做好一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教师必须要树立以学生为主的观念一切要以学生为主要出发点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
首先教师要不断的学习和接受各种新知识和新观念学习他人的各种先进经验和方法特别是学习国外各种先进的经验和方法来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少走弯路使自己的业务能力得以稳固提高。
通过多看一些书籍杂志和资料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了解本学科以及各相关学科的发展了解当前教学发展的趋势。
互联网也是获取各种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对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也有很大帮助。
其次教师要注重和学生的交流加深对学生的了解。
只有深入了解学生才会发现学生的各种特点才有可能根据具体情况来展开教学活动。
教师的人格魅力在和学生的交往中往往也会起到不可
估量的作用学生喜欢老师往往会转化成行动──努力学习并且争取学好这个老师所带的课因此教师既要注重和学生的交往又要注重自身形象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使自己得到学生的承认从而为下步工作打好一个扎实基础。
再次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应经常进行换位思考用学生的观点来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这样才会使自己的教学活动切实可行才能真正达到所期望的教学目的。
二、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尽可能的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得以发挥以使学生的能力稳步提高。
首先教师在备课中要根据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教学计划使教学过程能得以顺利进行。
既不要脱离实际过高要求(过高要求不但达不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还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要为求稳妥过于保守(过于保守对于提高学生的能力不但没有帮助还有可能助长学生的自满情绪)。
因此一个好的教案和教学的预备过程是教学活动中重点中的重点切不可掉以轻心它是教学活动的开始。
要尽可能估计到教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并且做好相应的应对措施以使教学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恰如其分的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要让自己从幕前走到幕后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充当主要的角色积极的展开教学。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起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要根据教学中的各种情况来进行相应的指导从而使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切不可把自己摆在一个主要的位置而要使自己处于一
个次要的但是绝对关键的位置。
既不能过分控制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也不能放纵教学活动的随意发展要起到一个把握全局而又不过多干涉的作用也就是说要有一个恰当的度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各种不同问题的解决使学生的各种能力稳步提高。
再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适时的进行一些必要的干预(及时的提示和暗示以及相应的总结)但干预不可过于粗暴要使学生觉得十分自然和贴切不至于打乱学生的主体活动。
另外要尽可能多的给予学生鼓励和承认使学生有种学习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刺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更加愿意学习并且能在学习中得到乐趣为以后的学习注入活力从而极大的提高学生解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切不可因为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一些失误和错误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尽可能减少学生因出现的错误带来的消极影响“好学生都是夸出来的”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
另外教学中出现各种意料外的情形也是不可避免的。
所以在教学活动开始阶段要尽可能多的估计有可能出现的情况。
对于出现的意外情况不要过于紧张要力争及时解决(这就需要教师一定要注重自身素质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如果不能及时解决一定不要回避要坦诚和学生说明但过后一定要给予解决。
这也是对学生做人的一个教育──认真诚实这样不但无损教师的形象相反还会使学生增加对老师的认同感使学生树立自信(老师也有
不能解决的问题所以我有些问题不能解决也是正常的不要回避问题我们要象老师一样要努力解决各种困难)。
三、教师不仅要注重在课堂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还要注重自身平时对学生的言传身教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品德(积极向上不怕挫折敢于战胜一切困难)这也有助于教学中双边活动的顺利展开。
一个积极健康向上教师的周围一定会有一大批积极健康向上的学生同时还会感染更多的学生榜样的力量是巨大和无穷的!所以教师不仅要注重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还要不断完善和提高自身的品德和修养。
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还要力争给学生创造一个较为优越的外部环境由于学生的年龄大多较小缺少一定的生活阅历和经验这极大影响了他们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力的欠缺使他们对于问题的解决感觉有一定的困难。
如果忽视了这种情况长此下去会极大伤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所以教师和学校包括家长尤其是教师一定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来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学习的外部环境。
五、学生是双边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他们自身水平和能力是教学活动中的关键。
因此学生平时要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不断向他人学习通过各种途径来获取大量的各种有益知识来丰富发展和完善自己。
教师应该做好对学生平时学习的督导和警示工作使学生能主动的去注重和完善自己。
总之教学活动是一个双边活动教师和学生是两个重要的独立个体。
要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成为主体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应该在这个过程中起着主导和关键的作用。
教师只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和完善自己就一定能使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并且也一定会达到预期的目的从而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