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认识图形、分类与整理(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298.09 KB
- 文档页数:3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3 《分类与整理》学案6
学案内容
本学案主要围绕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分类与整理》进行学习和拓展。
学
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运用分类整理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归纳和整理能力。
学案目标
1.理解物品的分类和整理方法;
2.能够根据不同的特征对物品进行分类;
3.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相关练习和活动,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学案内容
一、分类与整理
1.分类原则
–根据形状分类:方形、圆形、三角形等;
–根据颜色分类:红色、黄色、蓝色等;
–根据功能分类:文具、食品、玩具等。
2.分类练习
–针对给定的一组物品,让学生进行分类整理,并给出合理的理由。
二、实际运用
1.生活中的分类
–分辨日常生活中不同类别的物品,如水果、蔬菜、玩具等;
–整理家中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培养自己独立整理物品的能力。
2.整理游戏
–设计分类整理游戏,提高学生的分类整理能力;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设计自己的分类整理游戏。
总结
通过本学案的学习,学生将更加熟练掌握分类与整理的方法,培养自己的思维
能力和观察力。
同时,也为他们今后更深入学习数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希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以上为《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3 《分类与整理》学案6》的学习内容,希望学生们在学习中取得进步,提升自己的分类整理能力。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3 《分类与整理》学案4 1. 学习目标
•能够根据所学内容,将不同形状的图形进行分类。
•能够根据分类规则将图形整理有序排列。
2. 学习重点
•形状的分类
•图形的整理
3. 学习内容
3.1 形状的分类
1.圆形
2.正方形
3.三角形
4.长方形
3.2 图形的整理
•根据不同形状的图形特点进行整理
•将相同形状的图形归类在一起
4. 学习过程
4.1 导入新知识
教师出示几个不同形状的图形,让学生观察并将其分类。
4.2 学习新知识
1.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老师引导学生区分不同形状的图形。
2.学生尝试将观察到的图形进行分类。
4.3 巩固训练
1.让学生观察下面的图形,按照老师的分类标准进行整理。
–图形1
–图形2
–图形3
2.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整理结果,与同学们进行讨论。
5. 拓展活动
学生可以在教室或者家里找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进行分类整理。
可以
与家长或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整理方法。
6. 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如何分类不同形状的图形,并学会将图形整理
有序排列。
这对培养学生的分类思维和整理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与实践,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以上就是本次课程学案的内容,希本各位学生认真学习,提高自己的数学分类
能力。
2022-2023学年一年级下学期数学三认识图形(导学案)知识目标•学习认识不同类型的图形。
•了解图形的基本属性,如边数、角数、面积、周长等。
•掌握用图形的基本属性来区分和描述不同的图形。
课前思考1. 你知道什么是图形吗?•图形是指平面内由无数个点组成并连接而成的封闭或半封闭集合体。
2. 你知道不同类型的图形有哪些吗?•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正多边形•不规则图形思考一下每一种图形的特点和可能与其他图形的区别点。
导学过程1. 图形的基本属性图形的基本属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边数:图形的边的数量•角数:图形内部角的数量•面积:图形所占据的平面面积•周长:图形边上点到点间的距离之和2. 各种常见图形的特点1.正方形•边数:4条相等的边•角数:4个直角•面积:边长的平方•周长:4倍边长2.长方形•边数:4条边,相对的两条边长相等,相对的两条边短相等•角数:4个直角•面积:长乘以宽•周长:两长边之和乘以二3.三角形•边数:3条边•角数:三个内角•面积:底乘以高除以二•周长:三条边的和4.圆形•边数:无•角数:无角•面积:半径的平方乘以π•周长:半径的二倍乘以π5.正多边形•边数:相等的n条边•角数:相等的 n 个内角•面积:等边三角形面积乘以n,其中等边三角形面积为边长平方除以4再乘以根号3/4•周长:n 倍边长6.不规则图形•边数、角数、面积、周长均不固定,需要根据每个具体的不规则图形进行计算。
3. 区分和描述不同的图形通过图形的基本属性,我们可以区分和描述不同的图形。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边数和角数来区分正方形和长方形。
通过面积和周长来区分不同的三角形。
总结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不同类型的图形,以及图形的基本属性。
我们学习了如何通过图形的基本属性来区分和描述不同的图形。
希望同学们可以认真思考这些知识点,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导学案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
——白居易《远师》
枫岭头学校张海泉
【素材积累】
1、走近一看,我立刻被这美丽的荷花吸引住了,一片片油油的荷叶层层叠叠地挤摘水面上,是我不由得想起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这一句诗。
荷叶上滚动着几颗水珠,真像一粒粒珍珠,亮晶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晶的。
它们有时聚成一颗大水珠,骨碌一下滑进水里,真像一个顽皮的孩子!
2、摘有欢声笑语的校园里,满地都是雪,像一块大地毯。
房檐上挂满了冰凌,一根儿一根儿像水晶一样,真美啊!我们一个一个小脚印踩摘大地毯上,像画上了美丽的图画,踩一步,吱吱声旧出来了原来是雪摘告我们:和你们一起玩儿我感到真开心,是你们把我们这一片寂静变得热闹起来。
对了,还有树。
树上挂满了树挂,有树枝被压弯了腰,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真好看呀!。
第八单元总复习第3课时
学习内容温习图形、分类计算校园备课日期审阅人备课人
学习目标1.常识与技术:领会在平面上确认方位需求两个条件,领会日子中处处有数学。
2.进程与办法:会数方块图,并依据图形摆放找出必定规则。
3.情感、情绪与价值观:开始剖析计算图,并依据计算图进行简略的揣度,培育学生的实践使用才能。
学习要点、难
点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几何图形和分类计算的知道,进步学生运用常识才能。
学法辅导自主学习,协作温习
学习过
程
一、温习进程:
1、温习图形。
什物出示七巧板。
(讲义第94页第2题图)。
(1)用4个正方形,能够拼成什么图形?拼一拼。
一、你能用学过的图形拼出一个风趣的图画吗?
小组讨论,沟通报告。
2、温习分类。
出示讲义第94页的图形。
(1)该怎样分呢?
小组讨论,沟通。
二、操练稳固,温习计算。
1、讲义97页第14题。
分类后完结表格。
答复问题。
2、讲义98页第15题。
分类后完结表格。
答复问题。
三、总结。
这节课咱们学到了什么?
温习图形、分类计算
板
书
设
计
图形称号:三角形圆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
教育
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全部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分类和整理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分类和整理事物的能力。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分类和整理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整洁、有条理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1.了解分类和整理的概念。
2.能够运用分类和整理的方法分类和整理事物。
教学难点1.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分类和整理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2.教具:彩色图卡、玩具、物品、幻灯片等3.其他:课堂活动安排、教学参考资料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杂乱的物品让学生思考如何对这些物品进行分类,并引出“分类”概念。
2.课堂讨论:通过学生讨论不同物品的特征和共同点,引导学生自己制定分类标准。
3.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每组用彩色图卡表示不同分类的物品,然后相互交流并互相讨论。
4.总结归纳:老师带领学生总结不同分类的方法和标准。
第二课时1.复习上节课内容: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并进行相关练习。
2.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整理物品的重要性,引出“整理”概念。
3.教学示范:老师用具体物品演示如何对物品进行整理,鼓励学生模仿。
4.小组活动:学生分组整理自己的物品,比较不同组的整理结果。
5.总结反思:帮助学生总结整理物品的方法,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应用。
课后作业1.家庭作业:让学生整理家里的书桌、玩具等物品,写下整理的心得体会。
2.拓展练习:设计一些情境题,让学生在生活中应用分类和整理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分类和整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培养了他们观察、归纳、分类和整理的能力。
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多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之外也能运用所学知识。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第三课时认识图形、分类与整理复习人教新课标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第三课时认识图形、分类与整理复习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针对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的第三课时,主要内容是对认识图形、分类与整理的知识进行复习。
我们将回顾和巩固之前学习的平面图形的识别和分类方法,以及如何整理和归纳数据。
二、教学目标1. 能够识别和命名常见的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
2. 能够理解和运用分类的方法,将图形按照一定的特征进行归类。
3. 能够通过整理和归纳数据,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巩固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识别和分类方法,以及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分类的方法,以及如何整理和归纳数据。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彩色图形卡片、分类标签、记录表格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将以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些图形卡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 回顾:接着,我会带领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识别和命名它们。
3. 分类练习:我会给学生发放一些图形卡片,让他们按照一定的特征进行分类。
例如,将所有的正方形放在一起,将所有的圆形放在一起。
5. 例题讲解:我会选取一些例题,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引导他们运用分类的方法解决问题。
例如,给出一些图形,要求学生按照大小进行排序。
6. 随堂练习:我会给学生发放一些练习题,让他们独立完成。
我会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确保他们能够掌握分类和整理的方法。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如平面图形的名称和特征,分类方法等。
我会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作业设计将包括一些有关分类和整理的题目,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具体的作业题目和答案如下:1. 作业题目:请将下面的图形按照大小进行排序。
第八单元总复习第3课时
学习内容复习图形、分类统计学校备课日期审核人备课人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体会在平面上确定位置需要两个条件,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过程与方法:会数方块图,并根据图形排列找出一定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分析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推断,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学习重点、难
点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几何图形和分类统计的认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能力。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复习
学习过程
一、复习过程:
1、复习图形。
实物出示七巧板。
(课本第94页第2题图)。
(1)用4个正方形,可以拼成什么图形?拼一拼。
一、你能用学过的图形拼出一个有趣的图案吗?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2、复习分类。
出示课本第94页的图形。
(1)该怎么分呢?
小组讨论,交流。
二、练习巩固,复习统计。
1、课本97页第14题。
分类后完成表格。
回答问题。
2、课本98页第15题。
分类后完成表格。
回答问题。
三、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复习图形、分类统计
板
书
设
计
图形名称:三角形圆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
教学
反思。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导学案
年级一年级主备人赵金莲课型新授科目数学授课人赵金莲课时数第一课时课题认识图形〔二〕---- 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
学习目标1、通过摸一摸、看一看、画一画等操作活动,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经历从“体〞到“面〞的过程,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2、能识别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
学习重点通过实践活动体会“体〞与“面〞的联系,认识、识别五种平面图形。
学习难点通过实践活动体会“体〞与“面〞的联系,认识、识别五种平面图形。
学习过程二次备课前
置
性
作
业
请说出下面物体的名称
自主探究
画一画
你能用这些立体图形画出你喜欢的图形吗?试着画一画。
小组合作,试着说出下面图形的特征。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导学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导学案
第 11 页。
《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分类与整理》是人教版数学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属于统计与概率领域的知识。
本课是在学生已具备较少的物体分类经验的基础上,行教学的,教材创设了气球分类的情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适时提出分类这一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分类的标准和分类计数的方法。
学好这部分的知识有助于学生理解分类的含义,掌握分类的方法,同时也为学生将来学习数据收集、整理、统计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一)生活与知识能力方面: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学习《认识图形(一)》中已接触了形状的分类。
(二)认知基础: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但在生活中开始具备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思想。
(三)己有能力:大部分学生具有根据实物表面特征进行简单分类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掌握分类的方法,体会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
(二)过程与方法:尝试运用象形统计图把整理数据的结果记录下来,感受象形统计图的简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中,体会分类的目的和作用。
(四)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一些分类方法,让学生通过思考得出一些分类的规律。
2、体验分类标准多样化,会自定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计数。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分类课堂导入环节,准备好不同颜色的糖果,上课后先把不同颜色的糖果按照性别的不同,分发给班里的同学们。
然后做一个小的总结,其实分发糖果的过程就是一个简单的分类,从而引出今天的新课《分类与整理》。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 出示例题的气球,引导学生思考可以怎样分类。
(学生有的说按颜色分类,有的说按形状分类)。
2. 老师让学生根据任务(先按形状分类)用实物操作并尝试记录分类结果。
(大概七八分钟的时间,先请同学们进行观察,然后请同学们到黑板上进行操作分类,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来,通过实际操作增强他们对分类的理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课程—分类与整理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 掌握分类与整理的基本概念。
2. 能够将物品进行分类和整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具:各种物品(如水果、玩具、文具等)。
2. PPT或黑板。
3.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导入1.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对分类与整理的兴趣。
2.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分类和整理吗?可以举例说明一下吗?讲解1. 通过示范,简单明了地解释分类和整理的概念。
2. 举例说明分类和整理的重要性,如在整理书包或整理玩具时的好处。
操作1. 将一些物品摆放在课桌上,让学生观察。
2. 引导学生根据物品的特点进行分类,如颜色、形状、用途等。
3. 让学生动手将物品分类,并进行整理。
总结1.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总结分类和整理的概念和方法。
2. 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分类和整理,养成良好的惯。
课堂练1. 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根据特点进行分类。
2. 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分类整理自己的物品。
拓展活动1. 给学生出示一些有关分类和整理的图片,让他们进行观察和思考,然后进行小组讨论。
2. 让学生设计一个小游戏,通过分类和整理来提高研究效果。
教学反思1.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观察,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2.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巩固学生对分类和整理的理解,通过实际操作加深记忆。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的分类和整理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以上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课程的分类与整理优质课教案,希望能够对教师的教学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