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浪鼓制作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49.50 KB
- 文档页数:2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8课传统魅力——拨浪鼓》赣美版一. 教材分析《第18课传统魅力——拨浪鼓》是赣美版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材中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拨浪鼓的制作材料、制作过程以及拨浪鼓在传统文化中的意义。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制作拨浪鼓的基本技巧,并能够创作出具有自己特色的作品。
教材中还提供了多种制作拨浪鼓的方法,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制作出独一无二的拨浪鼓。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操作。
他们在上学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绘画和手工制作技巧,对美术课程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拨浪鼓的制作和使用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拨浪鼓的制作材料、制作过程以及拨浪鼓在传统文化中的意义。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拨浪鼓的制作材料、制作过程以及拨浪鼓在传统文化中的意义。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挥创造力,制作出具有自己特色的作品。
五. 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拨浪鼓的制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制作方法。
2.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拨浪鼓,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发挥创造力,制作出具有自己特色的作品。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PPT、拨浪鼓样品、制作材料(如纸张、颜料、画笔等)。
2.学生准备:制作拨浪鼓所需的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PPT,引导学生了解拨浪鼓的制作材料、制作过程以及拨浪鼓在传统文化中的意义。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拨浪鼓样品,并简要介绍制作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按照教师指导的制作方法,动手制作拨浪鼓。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制作完成的拨浪鼓,相互交流制作心得。
拨浪鼓自制教案教案标题:拨浪鼓自制教案教学目标:1. 学习制作拨浪鼓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 通过制作拨浪鼓,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3. 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教学资源:1. 材料:空心纸杯、橡皮筋、颜料或彩纸、胶水、剪刀、铅笔。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乐播放器。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向学生介绍拨浪鼓,并播放一段拨浪鼓的音乐,让学生感受拨浪鼓的音色和节奏。
2. 提问:你们知道拨浪鼓是怎么制作的吗?你们有没有兴趣亲手制作一个拨浪鼓呢?制作拨浪鼓:3. 向学生展示制作拨浪鼓的材料,并讲解每个材料的用途。
4. 指导学生使用剪刀将纸杯的底部剪掉,使其成为一个圆筒状。
5. 提醒学生小心使用剪刀,并确保安全。
6. 让学生在纸杯的一端涂上颜料或用彩纸包裹,使拨浪鼓更加美观。
7. 指导学生将橡皮筋固定在纸杯的开口处,确保橡皮筋紧绷。
8.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创意对拨浪鼓进行装饰。
音乐表演:9. 播放一段简单的鼓点音乐,引导学生按照节奏敲击拨浪鼓,感受音乐的节奏感。
10. 引导学生尝试不同的敲击方式和力度,探索不同的音效。
讨论与总结:11. 引导学生回顾制作拨浪鼓的过程,并让他们分享自己制作拨浪鼓的体验。
12. 提问:你们觉得拨浪鼓的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13. 解释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引导学生思考拨浪鼓的声音是由橡皮筋振动产生的,并通过纸杯放大和传播出来。
14. 引导学生欣赏其他乐器演奏的音乐,让他们发现不同乐器的声音特点。
拓展活动:15. 鼓励学生尝试制作其他简易乐器,如手拍、木鱼等,并组织小型音乐表演。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动手能力。
2. 观察学生在音乐表演中的节奏感和对音乐的表达能力。
3. 学生的回答和讨论参与度。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了解更多乐器的制作和原理。
2. 组织学生参观音乐学校或音乐厅,让他们近距离接触各种乐器。
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制作拨浪鼓》
一、活动目标:
1. 让幼儿了解拨浪鼓的结构和制作方法。
2.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体验制作拨浪鼓的乐趣。
二、活动重难点:
1. 重点:让幼儿了解拨浪鼓的结构和制作方法。
2. 难点: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三、活动准备:
1. 经验准备:幼儿已经见过拨浪鼓。
2. 物质准备:纸盘、木棍、绳子、珠子、彩笔、胶水等。
四、活动过程:
1. 导入
- 教师出示拨浪鼓,引发幼儿的兴趣。
- 教师与幼儿一起观察拨浪鼓的结构,如纸盘、木棍、绳子、珠子等。
2. 展开
- 教师讲解制作拨浪鼓的方法,让幼儿跟着做。
- 幼儿用彩笔在纸盘上画出自己喜欢的图案,并将纸盘对折。
- 用胶水将木棍固定在纸盘的一侧。
- 在木棍的两端分别系上绳子,并在绳子的末端穿上珠子。
3. 结束
- 教师与幼儿一起分享制作拨浪鼓的心得和体会。
- 教师可以让幼儿拿着自己制作的拨浪鼓进行表演。
五、活动延伸:
1. 在美术区提供更多的材料,让幼儿继续制作拨浪鼓。
2. 鼓励幼儿将制作好的拨浪鼓带回家,与家人分享。
六、注意事项:
1. 活动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幼儿受伤。
2. 让幼儿在制作过程中自由发挥,不要过多干涉。
3. 活动结束后,要让幼儿将材料收拾好,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幼儿园小班《做拨浪鼓》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幼儿学会制作简单的拨浪鼓,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合作等环节,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幼儿对手工制作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会制作拨浪鼓的基本方法。
难点:如何将拨浪鼓制作得美观且功能正常。
三、教学准备:1. 材料:纸箱、硬纸板、颜料、画笔、绳子、胶水等。
2. 工具:剪刀、尺子、圆规等。
3. 环境:宽敞的操作空间,充足的光线。
四、教学过程:2. 讲解与示范:教师讲解制作拨浪鼓的步骤和方法,并示范制作过程。
3. 幼儿制作:幼儿按照教师讲解的步骤,分组合作制作拨浪鼓。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创意发挥:鼓励幼儿在制作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拨浪鼓设计独特的图案和颜色。
5. 作品展示:完成后,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互相欣赏、评价。
五、教学评价:1. 教师评价:根据幼儿的制作过程和作品质量,给予肯定和鼓励,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2. 同伴评价:让幼儿互相评价,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3. 自我评价:鼓励幼儿自我评价,培养幼儿的自我认知能力。
六、教学延伸:1. 活动延伸:邀请家长参与,开展家庭手工制作活动,让幼儿与家长一起制作拨浪鼓,增进亲子关系。
2. 环境创设:将幼儿制作的拨浪鼓摆放在班级展示区,供全体幼儿观赏和交流。
七、安全注意事项:1. 剪刀、胶水等工具在使用时,教师要进行安全教育,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2. 避免使用易碎、有毒的材料,确保幼儿的健康。
八、教学反思:1. 教师要在课后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2. 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幼儿的需求,调整教学策略。
九、家园共育:1. 教师与家长保持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和生活。
2. 教师向家长传授手工制作技巧,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幼儿一起开展手工活动。
劳动课制作拨浪鼓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拨浪鼓的起源和基本构造原理,掌握拨动拨浪鼓的技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音乐表演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酒瓶、塑料杯、彩色纸、铁丝、胶水、剪刀、宣纸、颜色笔等。
2. 教学环境:室内教室或音乐教室,保持教室整洁并保证教学用具的摆放合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拨浪鼓的背景知识,例如拨浪鼓的起源、历史及在不同文化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对拨浪鼓制作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实物拨浪鼓,讲解其基本构造原理,引导学生了解拨浪鼓的主要组成部分和材料的选择。
3. 制作步骤(15分钟)教师详细讲解制作拨浪鼓的步骤:步骤1:准备一个干净的酒瓶或塑料杯作为拨浪鼓的主体。
步骤2:使用彩色纸围绕酒瓶或塑料杯,固定在底部,并将多余的纸剪掉。
步骤3:用剪刀剪出大小合适的宣纸圆片,并在宣纸上用颜色笔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
步骤4:用胶水将宣纸圆片黏贴在酒瓶或塑料杯的顶部,并用手压紧,确保黏贴牢固。
步骤5: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意选择添加装饰物,例如丝带、小铃铛等。
4. 拨动技巧演示(15分钟)教师向学生演示拨动拨浪鼓的正确姿势和技巧,并鼓励学生跟随教师的示范进行练习。
5. 学生制作及实践操作(4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和示范,自行制作拨浪鼓,并进行实际的拨动操作。
教师可以分组组织学生,让学生之间互相合作帮助,并展示自己制作完成的拨浪鼓。
6. 表演和总结(15分钟)学生将自己制作的拨浪鼓进行表演,并进行简单的评价和总结。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问题,帮助学生回顾和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评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制作和表演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
主要从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团队合作和音乐表演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并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提高和发展。
幼儿园中班教案《制作拨浪鼓》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拨浪鼓的特点;•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制作拨浪鼓的方法;•学生能够逐步提高手工技能。
2.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合作的重要性,体验合作的乐趣;•学生能够感受创造的快乐和成就感;•学生能够领会用废旧物品创造新型物品的环保理念。
3.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加强对环境材料的认识;•学生能够掌握简单的手工操作技巧,如剪、粘、绑等。
二、教学重点•拨浪鼓的制作方法;•鼓面材料的选择和使用;•合作互助的意义和重要性。
三、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1.讲解拨浪鼓的特点和功能;2.观察不同形状、颜色和材质的废旧包装盒。
2. 操作环节1.根据预先准备好的材料,帮助学生裁剪鼓壳和包边;2.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鼓面材料,用胶水或者绑带将鼓面固定在鼓壳上;3.在鼓面两侧分别固定好木棒,使其成为可以拨动的拨棒;4.最后添加自己的创意元素,如添加装饰品、贴画等。
3. 课堂展示1.学生向大家展示自己制作的拨浪鼓;2.教师带领学生进行集体演奏,体验制作成果与音乐结合的乐趣;3.回顾本次活动体验的乐趣,夸奖参与劳动的学生。
四、教学反思此次教学以制作拨浪鼓为主题,通过手工制作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创造的快乐和成就感。
课堂操作简单,容易掌握,能够提高学生手工技能和观察能力。
在学生中形成了环保理念,让他们理解固体废物再利用的重要性,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互相帮助的意识。
但是,本次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于,课堂安排不够充分,导致时间过于紧张。
另外,在准备环节中,教师应该挑选易用和耐用的材料,避免学生使用复杂或者易碎的材料。
相信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完善,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学习机会和教育资源。
(原创实用版4篇)编制人员:_______________审核人员:_______________审批人员: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月___日序言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4篇《童年玩具的简单制作方法》,供大家借鉴与参考。
下载后,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谢射!(4篇)《童年玩具的简单制作方法》篇1以下是一些简单易行的童年玩具制作方法:1. 纸飞机:将一张 A4 纸对角线对折,然后沿着折痕将纸张折成飞机形状。
将机翼向上抬起,飞机就可以飞出去了。
2. 绳索:用一条长绳子和两端打结,就可以制作出一个简单的绳索玩具。
可以利用绳索进行各种玩法,如翻花绳、跳绳等等。
3. 沙包:用碎布或旧袜子缝制一个小袋子,然后倒入适量的沙子或豆子,就可以制作出一个沙包。
可以用沙包进行各种游戏,如扔沙包、踢沙包等等。
4. 拨浪鼓:用一个空罐头盒和一些豆子或石子,就可以制作出一个拨浪鼓。
将豆子或石子倒入罐头盒中,然后摇晃盒子,就可以发出声音。
5. 木偶:用废旧袜子和棉花制作出一个木偶身体,然后用纸板或旧报纸制作出木偶的头部和四肢,最后用线将头部和身体连接起来,就可以制作出一个简单的木偶玩具。
《童年玩具的简单制作方法》篇2以下是一些简单易行的童年玩具制作方法:1. 纸飞机:将一张 A4 纸对角线对折,然后折叠成飞机形状。
折好后,用嘴巴吹一口气,然后放手,让它飞出去。
2. 纸船:将一张 A4 纸折成船形状。
折好后,放在水里,让它漂浮。
可以用小木棒或者橡皮筋当作船桨,让纸船前进。
3. 绳子游戏:用一根长绳子,两端分别绑在树干或者柱子上。
然后,将绳子中间的部分翻过来,用手抓住绳子两端,用力跳跃。
4. 沙盘游戏:用沙子做一个沙盘,然后在上面搭建一些小城堡、桥梁、道路等等。
可以用小木棒、小石子等物品作为搭建材料。
5. 毽子:用一张纸折成一个小毽子,然后用线将毽子绑在一起。
关于制作拨浪鼓的作文
《制作拨浪鼓》
嘿呀,想起制作拨浪鼓那事儿啊,就觉得特别有意思。
有一天,我突发奇想,想要做个拨浪鼓玩玩。
说干就干,我找齐了材料,有小木板、小木棍、两颗珠子,还有皮筋啥的。
我先把小木板锯成合适的形状,嘿,这锯木板可不容易啊,我那个锯子用起来一卡一卡的,老费劲了,就跟那木板跟我较劲儿似的。
好不容易锯好了,我又开始给它钻孔,这钻孔也不简单啊,我拿着小电钻,小心翼翼的,生怕钻歪了,那可得重来咯。
接着把小木棍安上去,哎呀,这小木棍也是不太听话,放上去总是有点歪歪扭扭的,我捣鼓了好久才给它弄正了。
然后把珠子穿上皮筋,绑在小木棍的两头,嘿嘿,这珠子还挺调皮,一下子就蹦跶开了,我又手忙脚乱地去抓它们。
终于,我的拨浪鼓初见雏形啦!我迫不及待地摇了摇,“咚咚咚”,还真响嘞,那声音可清脆啦,就像我的心情一样欢快。
我拿着拨浪鼓这儿晃晃那儿晃晃,感觉自己就像个小孩子得到了新玩具一样开心。
这制作拨浪鼓的过程虽然有点麻烦,但真的超级有趣啊。
到现在,我看到这个亲手做的拨浪鼓,还会想起当时的那些情景呢,哈哈。
制作拨浪鼓教案教案:制作拨浪鼓课题:手工艺制作拨浪鼓年级:小学二年级课时:1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学生了解拨浪鼓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通过手工制作体验创造的乐趣。
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
教学准备:材料:纸板、彩纸、油画棒、小铃铛、胶水、橡皮筋。
工具:剪刀、铅笔、尺子。
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到的关于乐器的知识,提问他们是否知道什么其他的音乐工具。
引入拨浪鼓的概念,简单介绍拨浪鼓的结构和用途。
制作过程(30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制作拨浪鼓的材料,并简要说明制作步骤。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剪刀剪下两个相同大小的圆形纸板。
在其中一个纸板上涂抹颜色,可以使用油画棒进行涂鸦,让学生发挥创意。
将两个纸板粘贴在一起,将小铃铛均匀地粘贴在纸板的边缘上。
将橡皮筋拉过两个纸板之间,确保橡皮筋的张力适中。
最后,用彩纸装饰拨浪鼓的边缘。
活动体验(5分钟):学生互相展示他们制作的拨浪鼓,并简要介绍自己的设计理念。
教师组织学生一起演奏拨浪鼓,感受不同颜色和形状的拨浪鼓可能带来的声音变化。
总结(5分钟):回顾整个制作过程,让学生总结他们学到的知识。
引导学生思考拨浪鼓的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与其他乐器有什么不同。
作业:请学生回家整理拨浪鼓制作的过程,并写一篇小结,包括他们的设计理念以及在演奏中的感受。
通过这个手工艺制作的教案,学生既能够了解简单乐器的原理,又能够通过亲自动手的方式培养动手能力,同时激发对音乐的兴趣。
拨浪鼓手工教案教案标题:拨浪鼓手工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拨浪鼓的起源和作用。
2. 学习制作拨浪鼓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4. 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教学准备:1. 拨浪鼓制作所需材料:纸板、装饰纸、胶水、彩色笔、铅笔、剪刀、彩色绳子。
2. 图片或视频资源,介绍拨浪鼓的起源和作用。
3. 音乐资源,如节奏明快的音乐片段。
教学步骤:引入:1. 展示一张拨浪鼓的图片,问学生是否知道这是什么乐器。
2. 通过图片或视频资源,简要介绍拨浪鼓的起源和作用。
主体:3. 向学生展示制作拨浪鼓的步骤和技巧,并解释每个步骤的目的。
a. 使用铅笔在纸板上画出两个同样大小的圆形,作为拨浪鼓的面板。
b. 使用剪刀小心地剪下两个圆形。
c. 在一个圆形上涂抹胶水,将另一个圆形贴在上面,制作出一个圆柱形。
d. 用装饰纸包裹整个圆柱形,使其外观更加美观。
e. 在圆柱形两侧的中心位置,用铅笔穿孔。
f. 将彩色绳子穿过穿孔处,打结固定。
g. 使用彩色笔在拨浪鼓面板上进行装饰。
4. 分发材料并让学生按照步骤制作自己的拨浪鼓。
5. 在学生制作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完成。
巩固:6. 让学生展示他们制作的拨浪鼓,并鼓励他们分享制作过程中的体验和困难。
7. 播放一段节奏明快的音乐,引导学生使用拨浪鼓伴奏或模仿节奏。
拓展:8.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他们有机会改进拨浪鼓的设计,他们会做出什么样的改变?9. 鼓励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材料或装饰方式制作其他类型的手工乐器。
评估:10. 观察学生制作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动手能力。
11. 听取学生对拨浪鼓制作的理解和感受,以及他们在音乐活动中的表现。
教案扩展:1. 可以邀请音乐教师或专业音乐人来学校进行现场演示和指导,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拨浪鼓和音乐。
2.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音乐展览或音乐表演,拓宽他们的音乐视野。
3. 可以将制作的拨浪鼓作为学校音乐课或文化艺术展的一部分,展示学生的成果。
拨浪鼓:本来是一种古乐器,后来失去奏乐的作用,成为儿童的玩具。
拨浪鼓是一面小鼓,在它两侧系有小球,转动时小球击鼓发声。
空竹又叫“抖嗡”,用两根小棍栓绳,缠在轴上抖动,空竹快速旋转而发出声音,很早的时候,空竹就是春季最常见的玩具,随处能听到悠扬悦耳的空竹声。
陀螺:又叫打老牛,是用木头精心砍削而成,顶部光滑,底部尖并镶有铁钉,可染成各种颜色。
还可进行比赛,比赛时用鞭绳缠绕陀螺,互相旋放击打,互撞之后,以陀螺旋转时间较长者为胜。
风车是比较普遍的一种儿童玩具。
制作方法简单,大都用农村里的高粱秆编扎而成,大小不一,有两个风轮的,十个风轮的和十五个风轮子。
风车不仅看上去五颜六色,绚丽多彩,而且当儿童手执风车向前奔跑时,受风力影响,五光十色的彩色风车,便迅速转动起来。
风力使风轮旋转后拨动竹签,敲打起风车上的小鼓哒哒作响,声色俱佳,十分有趣。
拉洋片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民间艺术。
表演者通常为1人。
使用的道具为四周安装有镜头的木箱。
箱内装备数张图片,并使用灯具照明。
表演时表演者在箱外拉动拉绳,操作图片的卷动。
观者通过镜头观察到画面的变化。
通常内置的图片是完整的故事或者相关的内容。
表演者同时配以演唱,解释图片的内容。
滚铁环,旧时儿童民间游戏,流行于中国各地。
玩家手捏顶头是"U"字形的铁棍或铁丝,推一个直径66厘米左右的黑铁环向前跑,发出哗啷哗啷的声音。
有的还在铁环上套两三个小环,滚动时更响亮。
用铁丝做一个圈,然后再做一个长柄的铁钩子,推着这个铁丝圈滚着走。
铁环的动作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一定的技巧。
个人活动、集体竞赛均可。
有50米或100米竞速、有100米障碍(如绕树丛、过独木桥)、4×100米接力等比赛项目。
跳皮筋,也叫跳橡皮筋、跳橡皮绳、跳猴皮筋,是一种适宜于儿童的民间游戏,约流行在20世纪50至80年代。
皮筋是用橡胶制成的有弹性的细绳,长3米左右,皮筋被牵直固定之后,即可来回踏跳。
可三人至五人一起玩,亦可分两组比赛,边跳边唱非常有趣。
我做的“拨浪鼓”
我做的“波浪鼓”
上个星期天,我们去学校的技能创作室参观了大哥哥、大姐姐的作品,看着那些琳琅满目、精制的小制作,我心里也痒痒的,于是前几天,我与妈妈合作也做了一个小玩具,名字叫“波浪鼓”。
看,可爱极了。
制作小波浪鼓要什么材料呢?我和妈妈开始准备起来:硬纸板、双面胶、卡纸、剪刀、小木棍、小剪贴画,样样都不能少,“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小制作开始了”!妈妈一发令,我们俩就动起手来。
我先把一个硬纸条围成一个圈,用双面胶粘起来,再用一次性筷子从硬纸条中间穿过,接着在卡纸上画两个圈,把它剪下来并粘在硬纸条上,这样“鼓皮”就做成了,然后再用一张卡纸围着硬纸条粘上去,之后用毛线穿过纽扣,用胶带贴上去,最后,为了让我的波浪鼓更加美丽,我用了小姑娘跳舞的贴花来装扮。
这样,一个充满童真趣味的小波浪鼓便在我手中诞生了,鼓身深蓝色,鼓皮白色,贴着朝鲜族姑娘击鼓图,挂敲鼓纽扣的线是粉色。
小巧玲珑,美极了!
瞧!拿我的波浪鼓摇两下,“咚咚直响”,我的作品赢得了老师的表扬,也得到了同学的称赞,我的心里比吃了蜜还甜呢!是呀,亲手制作,才尝到了创作乐趣啊!
老师点评:看别人的作品,自己“心痒痒”的;自己动手实践,作品得到了别人称赞比“吃了蜜还甜”心情流露十分真实。
准备的材料略写,制作步骤详写,方法得当。
指导老师:徐闪闪
红山小学
三(2)班
杨安雯。
拨浪鼓的制作
制作一个拨浪鼓需要如下材料:扁圆形金属盒一只,木质圆珠两个,粗尼龙绳一段,竹筷一根。
制作方法:
1.将尼龙绳剪成与圆盒直么长度相等的两根,分别穿上木珠,并在绳的一头打一个结。
(图1和图2)
2.在圆盒侧面分别锥出上、下、左、右四个孔(图3),左右孔径以能穿过尼龙绳为宜。
上下孔径比竹筷外径略小。
将带木珠的尼龙绳从左右两孔穿进,调整盒外面绳的长度,以能使木珠从水平方向碰到圆盒中部为宜,然后将盒内的绳头打上结,盖上盒盖(图4)。
3.将竹筷从下方孔中用力插入圆盒,使筷子上端正好卡在盒子上方孔处。
侧面可用胶带纸裹上一两圆,以防盒盖松脱。
拨浪鼓的玩法
孩子手持竹筷下端迅速一转,下垂的木珠就会抬起,敲打盒盖中部,发出清脆的响声。
(图5)
手旋转竹筷时,木球做圆周运动。
当手停止转动竹筷,金属盒也静止,但木珠由于惯性继续转动,就会敲打金属盒,使盒面迅速振动起来而发声,就跟敲鼓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