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美术发展概况
- 格式:rtf
- 大小:38.01 KB
- 文档页数:4
隋唐美术概况: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当时社会相对安定,经济繁荣,同其他国家的交流频繁,文化艺术获得高度发展,名家辈出,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李思训、王维、韩干、张萱、周昉、褚遂良、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张旭、怀素等都是令后人仰慕的巨匠。
隋唐的人物画继承汉魏传统,重视表现人物的精神气质;山水画分流出青绿山水和水墨山水两大体系,并产生出不同的地域风格;花鸟画创立了工笔设色和水墨淡彩等多种表现方法;书法艺术以唐朝的楷书、草书成就最为突出。
此外,雄伟的唐代雕塑,绚丽的宗教绘画也体现出伟岸的大国风度。
开青绿山水之源的展子虔展子虔(约550—604),渤海(今山东阳信)人,擅画山水、人物,被称为“唐画之祖”。
传为隋代展子虔画的《游春图》是现存最早的一件山水画卷,该画用鸟瞰方式把湖光山色统一在有限的画面里。
从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山峦起伏、新绿成荫、春波荡漾的大自然中,游人或放马、或伫立、或泛舟、或漫步,尽情地享受春天的快乐。
隋代以前,山水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的。
在魏晋南北朝这个动乱时代,老庄回归自然的思想比较流行,许多文人学士都归隐山林,从而产生了一批田园诗人和山水画家。
南北朝时期的宗炳曾写过一篇专门论山水画的文章《画山水序》,但在早期的山水画中,由于没有解决透视问题,比例不协调一直是个问题。
这幅画描绘的对象在比例处理上较为合理,有“丈山、尺树、寸马、豆人”之评,与以前“水不容泛,人大于山”的景观大为不同,标志着中国山水画己从作为人物配景的稚拙阶段进入到成熟时期。
展子虔的山水画为唐代李思训父子所承,对中国山水画的影响极为巨大。
以表现政治题材为主的阎立本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重视以绘画作为工具来维护政权。
当时的大画家阎立本在唐太宗的旨令下,画过《秦府十八学士图》、《凌烟阁功臣二十四人图》、《职责图》、《历代帝王图》、《步辇图》等主要反映唐太宗政治生涯的作品。
深得唐太宗欣赏的阎立本官至右相,他与当时战功赫赫的左相姜恪有“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驰誉丹青”之称。
中国美术史-隋唐绘画概况隋唐绘画概况隋唐时期是美术南北统一,走向鼎盛的时期。
隋代的绘画风格,承前启后,有"细密精致而臻丽"的特点,是唐代绘画灿烂发展的前奏。
来自各地,集中于京畿的画家,大多擅长宗教题材,也善于描写贵族生活。
作为人物活动环境的山水,由于重视了比例,较好地表现出"远近山川,咫尺千里"的空间效果,山水画开始独立出来。
唐代的绘画在隋的基础上有了全面的发展,题材、形式、风格技巧方面出现前所未有的新面貌。
人物鞍马画取得了非凡的成就,青绿山水与水墨山水先后成熟,花鸟与走兽也作为一个独立画科引起人们注意,工笔重彩焕烂求备的画风已臻成熟,笔致豪放,淡彩轻色以致水墨晕章都成为这个时代的新风格,可谓异彩纷呈。
初唐时的人物画发展最大,山水画则沿袭隋代的细密作风,花鸟画已经出现个别名家,宗教绘画的世俗化倾向逐渐明显和增多。
从已发现的乾陵陪葬墓壁画的山水画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到的比较简单的斧劈皴。
以薛稷、殷仲容为代表的花鸟画,则设色和水墨的形式都已出现。
此外,这时最著名的画家还有阎立德与康萨陀等。
他们的作品和作风丰富了初唐时期的画坛,为盛唐画风的突变奠定了基础。
虽然,他们的作品大多没有流传,但是我们从乾陵各陪葬墓的壁画、新疆出土的绢画与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中,都可以看到当时他们不同的风格。
盛唐时期是中国绘画发展史上一个空前繁盛的时代,也是一个出现了巨人与全新风格的时代。
宗教绘画更趋世俗化,经变绘画又有发展。
不同地区的画法交融为一,产生了颇受欢迎的新样式,以"丰肥"为时尚的现实妇女进入画面。
以吴道子、张萱为代表的人物仕女画,从初唐的政治事件描绘转为描写日常生活,造型更加准确生动,在心理刻划与细节的描写上超过了前代的画家。
而山水画则在此时已经获得了独立的地位,代表的画家有李昭道、吴道子和张璪,分工细和粗放两种。
破墨山水也开始出现。
花鸟画的发展虽不象人物画和山水画那样成熟,但在牛马画方面却名家辈出,曹霸、韩干、陈闳、韩滉与韦偃等都是个中好手。
隋唐五代的绘画艺术概说《明皇幸蜀图轴》隋、唐是我国绘画艺术全面繁荣的时期。
隋朝初年,杨坚在政治、经济上都作了改革,使生产和文化得到恢复和发展。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全盛时代。
唐初开元、天宝年间,封建经济获得空前发展,民殷国富,社会安定,是发展文化艺术的物质基础。
贞观、开元之盛,举世向往。
东西方的交流,为发展中华传统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
加上统治阶级的高度重视,更为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此时崇尚文学艺术蔚然成风,文苑、艺坛群芳竞发。
所以唐代绘画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而到了五代,虽然这个时期只有短暂的五十多年的时间,却为宋代山水、花鸟画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时,封建统治者在宫廷里设立“图画院”的制度,也肇始于西蜀、南唐。
这说明五代在绘画史上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
隋唐五代的绘画艺术发展史,大概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隋到唐初。
这是南北绘画融合、发展的阶段。
《历代名画记》载有隋代的名画家展子虔、董伯仁的情况,“初董与展同召入隋室,一自河北,一自江南。
初则见轻,后乃颇采其意。
”这是南北绘画风格融合的记录。
不过,这个阶段还是南北绘画革命的阶段。
人物画有阎立本、尉迟乙僧等名家,反映出中外画法在画坛共辉之情状。
山水人物画、楼阁人物画演变为青绿山水画并得到迅速发展,以其辉煌的成就跨入盛唐。
第二个阶段是盛唐时代。
人物画此时发展到顶峰,呈现出辉煌富丽、豪迈博大的风格;山水画成熟;花鸟画向独立画科迈进。
第三个阶段是中晚唐时代。
人物画发展到以周昉的仕女画为代表的“周家样”,表明绘画世俗化的进程已经完成。
纯粹观赏性的绘画逐渐取代宗教画和教化性绘画。
水墨山水画兴起,开宋代山水画之先河。
花鸟画亦有所发展,为五代徐熙、黄筌两派花鸟画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第四个阶段是五代。
人物画相当盛行,主要是继承前人的成就,新的突破较少。
周文矩、顾闳中的画代表了五代人物画的最高成就。
山水画则比唐代更加发达成熟。
花鸟画是五代绘画最光辉的部分,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简述隋唐美术发展的概况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美术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美术呈现出独特的风貌,融合了多种民族文化的特点,形成了独具风格的隋唐美术。
隋唐美术的发展可以分为隋代和唐代两个时期。
隋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短暂时期,但在美术发展方面却有着重要的影响。
隋朝统一了南北朝时期分裂的局面,建立了庞大的帝国,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为美术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隋代的美术主要表现在宫廷绘画和佛教艺术方面。
在宫廷绘画方面,隋代继承了北魏时期的传统,注重人物形象的表现,尤其擅长描绘皇帝和贵族的形象。
在佛教艺术方面,隋代兴建了大量的佛寺和佛塔,佛教艺术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隋代佛教艺术风格。
随着隋朝的灭亡,唐朝的建立,中国的美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一个朝代之一,也是中国古代美术发展的黄金时期。
唐朝的美术呈现出了独特的特点,融合了中原和西域的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唐代美术风格。
唐代的美术在绘画、雕塑和建筑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在绘画方面,唐代继承了隋代的传统,但又在绘画技法和题材上进行了创新。
唐代的绘画注重写实,追求形象的真实和生动,尤其擅长山水画和人物画。
在雕塑方面,唐代的雕塑艺术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塑像栩栩如生,栩栩如生。
在建筑方面,唐代兴建了许多宏伟壮丽的建筑,如大明宫、洛阳白马寺等,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魅力。
隋唐美术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交流。
隋唐时期,中国的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国际交往频繁,这为美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同时,隋唐时期的文化交流也是美术发展的重要因素。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开放、最宽容的朝代之一,吸引了许多外来文化的影响,如佛教、波斯、突厥等,这些外来文化的融入丰富了唐代的美术风格。
隋唐美术的发展给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隋唐时期的美术成就不仅在中国乃至东亚地区产生了广泛影响,也对世界艺术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隋唐时期的绘画、雕塑和建筑等艺术形式都在后世得到了继承和发展,成为中国古代美术的重要传统。
隋唐绘画艺术概况一、隋——呈现向新的高峰发展的迹象1、承上启下的画家——郑法士、董伯仁、杨契丹、展子虔2、擅宗教壁画,也从事现实生活题材的创作,大多是描绘上层社会的生活,创作初步表现出个人的专长。
画风多属于“属意温雅、用笔调润”的绵密一体。
二、唐——绘画走向成熟的时期1、初唐画坛呈现着集南北传统画风与外来风格争相辉映的局面(1)人物画获得了重大的发展——初唐阎立本。
(2)少数民族画家尉迟乙僧与康萨陀以画外族人物、佛像及奇禽异兽而负盛名。
(3)墓室壁画展现了初盛唐之际的绘画——题材面宽阔、构图能力很强,具有巨大宏伟的气魄。
李贤墓出行图画面宏大,在较为单一的动态中,成功地组成流畅奔放的构图;李重润墓仪仗图突出庄重气氛。
2、盛唐是唐代美术最光辉灿烂的时期(1)吴道子在道释画方面富于变革精神,影响深远。
(2)表现以上层社会生活的贵族美术受重视,以此为题材的仕女画的盛行,张萱、周昉是具有代表性的画家。
(3)唐代的宗教美术明显地世俗化:一方面绘画形象和表现技巧经过不断地探索而更为广大观众所接受;另一方面题材的现实性因素增多也曲折地表明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热爱。
(4)绘画有了明显的分科,山水画、花鸟画分科独立。
山水画呈现多样态特色,作为分科独立的鞍马绘画在唐代倍受重视。
人物画一、初唐道释人物画——阎立本、尉迟乙僧1、阎立本:(1)阎立本工于写真,取材多是贵族、官宦以及宫廷历史事件,曾画《秦府十八学士图》、《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图》、《职贡图》等。
(2)技巧特征:健劲的线描加以深沉的设色,人物动态较为拘谨而重视面部特征的刻画,都反映了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创作影响十分深远。
(3代表作:《历代帝王图》、《步辇图》等。
《历代帝王图》(宋代摹本):①内容:为中国唐代画家阎立本人物画代表作,此图描绘从西汉至隋朝十三个皇帝的形象。
画家力图通过对各个帝王不同相貌表情的刻画,揭示出他们不同的心态、气质和特征。
②艺术特色:画家用画笔评判历史,褒贬人物,扬善抑恶。
第五章隋唐五代时期的美术填空题1.唐代美术毫不掩饰的表明要起(成教化,助人伦)的作用。
2.当代是古代人物画的盛期,在表现(重大政治题材),反映(贵族生活情态),描绘(多种道释现象),及(宗教题材)等方面有重要成就,(反映城乡风俗),也开始成为美术家所注意,在南北朝基础上题材范围进一步扩大。
3.贵族阶层对美术的需要增多,贵族的精神状态及艺术审美爱好在美术作品众得到进一步反映。
在盛中唐画家(张萱)(周昉)及五代(顾闳中)(周文矩)的绘画中有着集中的表现。
4.以山水花鸟为题材的绘画创作开始活跃和山水花鸟专门画家的出现,反映了美术在现实生活的扩大,(荆浩,关仝,董源、巨然,黄筌)的出现显示了山水花鸟画的成熟。
5.《步辇图》是描绘(唐太宗派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联姻)的故事。
6.吴道子是(盛唐)时期最伟大的画家,对(中古)以后的人物画有巨大深远的影响,他的佛教画被称为(吴家祥)。
也成(百代画圣)。
8.韩干是(唐代)画家,自谓(臣自有师,殿下内厩之马皆臣之师).9.(韩滉)的《五牛图》。
10.吴道子在大同殿画嘉陵江山水,(一日而就),他代表了盛唐兴起的(粗犷雄伟)的山水画风格。
11.韦偃时代晚于韩干,以描绘(庞大的马群)著称,有(《牧放图》)。
12.张萱师(唐)代仕女人物画家,他的画有(《捣练图》、《虢guá国夫人游春图》、《武后行从图》。
13.张萱画贵族妇女,(以朱色晕染耳根)。
14.周昉人物画特点(初效张萱,后则小异),(衣纹简劲,彩色柔丽),(以丰厚为体)。
15.周昉的宗教画有新的创造,与(张僧繇,曹仲达,吴道子)并成为(周家祥)。
16.创水月观音之体的是(周昉)。
17.周昉的仕女画有(《纨wán扇仕女图》、《簪zān花仕女图》。
18.周昉是继吴道子之后具有重大影响的画家,他的成就不仅在技法的高超上,而是较深的揭示出(唐代后期妇女精神上受压抑苦闷和不幸)。
19.真正把山水画推到新高度的是在(盛唐)之际,重要的画家有(李思训,吴道子,王维)。
隋唐美术概况: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当时社会相对安定,经济繁荣,同其他国家的交流频繁,文化艺术获得高度发展,名家辈出,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李思训、王维、韩干、张萱、周昉、褚遂良、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张旭、怀素等都是令后人仰慕的巨匠。
隋唐的人物画继承汉魏传统,重视表现人物的精神气质;山水画分流出青绿山水和水墨山水两大体系,并产生出不同的地域风格;花鸟画创立了工笔设色和水墨淡彩等多种表现方法;书法艺术以唐朝的楷书、草书成就最为突出。
此外,雄伟的唐代雕塑,绚丽的宗教绘画也体现出伟岸的大国风度。
开青绿山水之源的展子虔展子虔(约550—604),渤海(今山东阳信)人,擅画山水、人物,被称为“唐画之祖”。
传为隋代展子虔画的《游春图》是现存最早的一件山水画卷,该画用鸟瞰方式把湖光山色统一在有限的画面里。
从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山峦起伏、新绿成荫、春波荡漾的大自然中,游人或放马、或伫立、或泛舟、或漫步,尽情地享受春天的快乐。
隋代以前,山水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的。
在魏晋南北朝这个动乱时代,老庄回归自然的思想比较流行,许多文人学士都归隐山林,从而产生了一批田园诗人和山水画家。
南北朝时期的宗炳曾写过一篇专门论山水画的文章《画山水序》,但在早期的山水画中,由于没有解决透视问题,比例不协调一直是个问题。
这幅画描绘的对象在比例处理上较为合理,有“丈山、尺树、寸马、豆人”之评,与以前“水不容泛,人大于山”的景观大为不同,标志着中国山水画己从作为人物配景的稚拙阶段进入到成熟时期。
展子虔的山水画为唐代李思训父子所承,对中国山水画的影响极为巨大。
以表现政治题材为主的阎立本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重视以绘画作为工具来维护政权。
当时的大画家阎立本在唐太宗的旨令下,画过《秦府十八学士图》、《凌烟阁功臣二十四人图》、《职责图》、《历代帝王图》、《步辇图》等主要反映唐太宗政治生涯的作品。
深得唐太宗欣赏的阎立本官至右相,他与当时战功赫赫的左相姜恪有“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驰誉丹青”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