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101.00 KB
- 文档页数:9
一年级草原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认识“原、碧、野”等 13 个生字,会写“风、草、羊”等 6 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认识生字,会写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难点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学习方法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课文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课文内容。
2、图文结合法:结合课文中的插图,帮助理解生字和课文内容。
3、想象法:发挥想象,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
四、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见过草原吗?草原是什么样子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草原,去感受它的美丽风光。
(二)初读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生字读音。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2)开火车认读生字。
(3)去掉拼音认读生字。
(三)学习生字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让学生观察字形。
2、教师范写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四)再读课文1、学生分组朗读课文,互相评价。
2、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倾听,提出建议。
(五)理解课文1、学习第一自然段(1)出示第一自然段,学生自由朗读。
(2)思考:这段话写了草原的什么?(3)引导学生理解“草原、蓝天、羊群”等词语。
(4)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草原的广阔和美丽。
2、学习第二自然段(1)出示第二自然段,学生自由朗读。
(2)思考:这段话写了草原上的什么?(3)引导学生理解“骏马、秋风、奔驰”等词语。
(4)指导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读出骏马的欢快和草原的热闹。
3、学习第三自然段(1)出示第三自然段,学生自由朗读。
(2)思考:这段话写了草原上的什么?(3)引导学生理解“歌声、微笑”等词语。
(4)指导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读出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
(六)背诵课文1、学生自由背诵课文。
《草原》导学案(教师案+学生案)——统编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师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 认识本课的生字,会读写“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偏西、天涯”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准确把握课文的情感基调。
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想象课文所描写的景色,背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3. 深入感受文章的语言特点,体会作者运用的表达方法,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朗读、默读、讨论等,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蒙古草原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
2. 引导学生仔细分析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其对表达文章情感和描绘景色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能够深刻感受蒙古草原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情谊,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 培养学生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尊重和欣赏,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团结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 感受蒙古草原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作者通过文字所传达的情感和对草原的热爱。
2. 想象课文所描写的迷人景色,通过对文字的品味和理解,感受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二)难点1. 深入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包括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情谊以及对草原的眷恋之情。
2. 学习作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并能在自己的写作中加以运用,提高写作能力和表达水平。
三、教学方法(一)讲授法通过讲解课文的重点内容、背景知识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意图。
(二)朗读法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美,增强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三)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多媒体演示法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资源,展示草原的风光和风土人情,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草原的美丽和魅力。
《草原》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风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
3、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积累文中优美的语言。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
2、难点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表达方法。
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
三、学习方法1、朗读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受草原的美,体会作者的情感。
2、圈点批注法:边读边圈点批注,品味文中优美的语句,理解课文内容。
3、小组合作法:小组合作探究,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提高学习效率。
四、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把课文读通顺。
2、搜集有关草原的资料,了解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
(二)课堂学习1、导入新课播放草原的风光视频或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草原的美丽。
提问:同学们,看到这样美丽的草原,你们有什么感受?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理解。
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3、精读课文,感受草原风光美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画出描写草原景色的语句。
小组交流:这些语句写出了草原的哪些特点?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汇报展示,教师相机指导朗读,体会草原的辽阔、碧绿、美丽。
背诵第一自然段。
4、精读课文,感受草原人情美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至五自然段,思考:草原人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小组讨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汇报交流,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
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有感情地朗读。
5、总结写法,迁移运用思考:作者是怎样描写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小组交流,教师总结: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
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写自己熟悉的一处风景。
6、课堂小结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所表达的情感。
《草原-老舍》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草原》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了解作品的背景和主题;2. 理解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3. 分析小说中的文学手法和风格,了解老舍的写作特点;4. 探讨小说中的社会寓意和现实意义。
导学内容:一、《草原》简介1. 作者介绍:老舍,原名舒庆春,是中国现代文学的著名作家和剧作家,代表作品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
2. 作品背景:《草原》是老舍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一个汉族青年与蒙古族姑娘之间的爱情故事,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
二、角色介绍1. 主要人物:- 王春梅:汉族青年,勤劳善良,对爱情忠诚。
- 贝勒格图:蒙古族姑娘,勇敢坚强,心地善良。
2. 辅助人物:王春梅的父母、贝勒格图的家人等。
三、情节分析1. 王春梅和贝勒格图的爱情:两个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的人相爱,面临重重困难和阻碍。
2. 社会背景描写:小说中反映了当时汉族和蒙古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和社会现实,展现了民族融合和和平共处的理想。
四、文学手法和风格分析1. 描写细腻:老舍善于描写人物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2. 对比鲜明:通过汉族和蒙古族之间的对比,突出文化碰撞和融合的主题;3. 语言生动:老舍的语言流畅自然,情节曲折变化,引人入胜。
五、社会寓意和现实意义1. 尊重多元文化:小说中倡导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推崇民族融合和共生;2. 探讨爱情与婚姻:小说通过王春梅和贝勒格图的爱情,反映了爱情和婚姻在不同文化下的困境和挑战。
导学提问:1. 你如何理解《草原》中的爱情主题?2. 你认为汉族和蒙古族之间的文化对比在小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3. 你对老舍的文学写作风格有何看法?小结:通过本次导学,我们对老舍的代表作品《草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理解了其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文学手法和社会寓意。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阅读和讨论中深化对这部作品的理解,并思考其中蕴含的价值和意义。
第二课时导语:《草原》是著名作家老舍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写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的生活,展现了当时社会上普通人的艰辛生存现状。
课题:1、草原班级:____ _ 姓名:__ ____ 小组:__ ____ 学习时间:___ ___主备人:程艳芳复备人:_叶锦良组长审核____【导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2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草原的美丽,体会兄弟民族的深厚的情谊展开想象“蒙汉族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两句话描写的情景。
【学习的重点】1、感受草原美丽可爱,体会兄弟民族的深厚的情谊。
2、积累优美的句子,体会它的作用。
轻松起步:1、我能完成以下练习。
⑴在正确的读音下画横线内蒙.古(mēng méng měng)同行.的人(xíng háng)好.客(hào hǎo )似.的(shìsì)(2)我能区分形近字并组词喧()拘()跤()蹄()崖()渲()苟()狡()啼()涯()2、我理解的词语有:3、我能简要说说课文主要讲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
我还知道课文是按顺序叙述的,按这一顺序主要写了个情景。
挑战自我:1、画出文中写得美的句子,把体会批注在书上,准备与同学交流。
2、背诵一、二自然段。
3我能用课文中关键的词语概况草原的总体印象。
空气()、天空()、草原()我能摘抄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至少三句)并且说说它的作用A---------------------------------------------------------B----------------------------------------------------------C----------------------------------------------------------4、理解蒙汉族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意思是?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更棒的自我1展开想象“蒙汉族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两句诗描写的情景。
2如果你是导游你将怎样介绍草原的风光?谈谈你的想法相关链接课文摘选自老舍写的《内蒙风光》。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导学案【学习目标】1.我能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跌、偏西、天涯”等词语。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还能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3.通过细读课文,我能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从中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对西部有一些初步的了解。
4.通过揣摩优美语句,我体会到了作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达方法。
【知识链接】《草原》摘选自老舍写的《内蒙风光》。
老舍,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被誉为“人民艺术家”,代表作《骆驼祥子》被译成十几种文字,产生较大的国际影响。
【学习过程】一、解读目标,设重难点。
(2分钟)二、初读课文,字词积累。
(15分钟)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课文。
2.我能圈出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和四字词语,并读两遍。
3.在本课生字中,我想提醒同学注意“”字的读音;还有“”字的字形。
4.我能积累本课优美的词句:5.我的疑难:三、理清脉络,整体感知。
(13分钟)1.课文是按顺序,先描写的景色,再描写场面和的情景,最后以诗句“,”结尾。
2.课文主要记叙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赞美了和。
四、细读感悟,入情入境。
(50分钟)1.品读课文第1自然段,讨论:(1)本自然段是围绕着哪句话写的?(我能用横线画出中心句,并做好批注)“一碧千里”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写出了草原什么特点?(2)草原的景色到底美在哪里?(我能用波浪线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读一读,并抓住关键词谈谈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同时在文中做好批注。
)关键词:理解和体会:2. 品读课文第2至3自然段,说说蒙古族老乡是怎样迎接远客的?(我能用波浪线画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并能抓住关键词谈谈自己的看法,同时在文中做好批注)关键词:我的看法:3. 品读课文第4、5自然段,我能结合课文内容以及插图,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理解和体会,和同学分享读后的感受。
1、《草原》第一课时学讲稿你去过草原吗?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美丽的风光,去感受那独特的民族风情。
自主预习:1、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新词。
3、搜集有关作者和课文的资料。
自我检测一下预习效果:一、看拼音写词语:ɡāo ɡēlǜtǎn róu měi xuàn rǎn ɡōu lâyūhuíjíchímǎtílǐmào jūshùxiūsâshuāi jiāo tiān yárâhu hūyíbìqiān lǐ二、根据意思写词语:1、形容草原上绿色无边的景象。
()2、十分自在、不受拘束。
()3、绿色浓郁得将要流动似的。
()4、过分约束自己,显得不自然。
()5、细细地回忆、品味。
()6、形容骏马奔腾,草原上的人们热情奔放的样子。
()三、我知道了作者合作探究:一、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了访问的过程?二、草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找一找草原的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找出有关的句子。
交流展示:对下面的句子你有什么感悟?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3、“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草原》第二课时学讲稿温故而知新:1、说说对这些词语的理解。
渲染:勾勒:疾驰:迂回: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襟飘带舞:2、你能背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吗?激情讨论,课堂交流:1、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这些迎接客人的草原人民多么热情啊,哪些词句特别能表现草原人民的热情?2、“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
《草原》教案(优秀9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作者整理了9篇《草原》教案,希望您在阅读之后,能够更好的写作草原教案。
《草原》教案篇一教学内容音乐:我是草原小牧民重点难点感受蒙古族舞蹈的特点学习几个基本动作教学目标1.感受蒙古族舞蹈的旋律及奔放、欢快的特点。
2.体验学习民族舞蹈的。
乐趣。
组织形式集体教学准备儿童经验基础幼儿在电视上看到过环境准备录音机、磁带过程与策略一、听音乐进活动室。
二、律动。
三、欣赏蒙古舞音乐。
1.播放音乐数遍2.分组创编动作,教师及时提炼动作。
3.教师榜样骑马和摔跤动作,幼儿模仿。
四、学跳跑马步。
1.教师榜样跑马步。
2.幼儿跟学。
3.全体幼儿练习五、完整榜样动作。
1.教师完整榜样表演,幼儿跟学。
2.幼儿分组、男女跟学蒙古舞。
有效语言设计1.听这段音乐有什么感觉?2.蒙古族人好像在大草原上干什么?3.你喜欢蒙古舞的哪个动作?环境辅助蒙古人的图片若干草原的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学会14个生字,会认4个字,能正确读写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礼貌、拘束、摔跤、襟飘带舞等词语。
背诵课文一、二自然段。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
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
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和谐的教育。
3.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下培养美感。
初步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中描述的精彩情景,体会句中所含的意思。
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的意思及表达上的作用。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1.带着想象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有层次的朗读,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会。
2.运用音乐的情感引导作用体会文中美景及表达的情感。
一、音乐铺垫、孕育情感1.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说说歌曲中描绘的是哪里的景色。
听着歌曲,在你头脑中呈现了怎样的景象?出示课题。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学会14个生字,会认4个字,能正确读写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礼貌、拘束、摔跤、襟飘带舞等词语。
背诵课文一、二自然段。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
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
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和谐的教育。
3.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下培养美感。
初步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中描述的精彩情景,体会句中所含的意思。
教学难点: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的意思及表达上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上一节课的参观,我们知道蒙古草原上清新的空气,有明朗的天空,有翠绿的小丘,有迂回明如玻璃的小河,那里形美、色美,而更美的是那里的人。
二、你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出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的“、敬酒──回敬──再回敬”、“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只有心相同,才会“握手再握手”,才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主客人都舞的舞、唱的唱,以至于忘记了时间的流逝,是啊,“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你能将这段文章满含深情地读出来吗?三、课外延伸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民族团结互助的事情又何止这些呢?你还知道哪些?学生汇报收集的资料。
四、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
2.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导学案第【2】篇〗一、说教材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以他亲身的经历和感受写下了《草原》这篇访问记。
文章记叙了他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作者通过对草原景色美和人情美的不断认识这条明线,以及自己情感发展的暗线,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对汉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充分体现出祖国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草原的导学案草原,广袤无垠的大地,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宝贵财富。
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生长着茂盛的草原植被,栖息着各种野生动物,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乐园。
今天我们将带领大家深入了解草原,探索其中的奥秘和美丽。
一、草原的分类1. 按地理位置可分为内陆草原和边缘草原两大类别。
内陆草原位于水域内陆,气候干燥,植被丰富,生长着大片的禾草和野花,是牧民们放牧的重要场所。
边缘草原分布在陆地与水域之间的交界地带,植被种类较为多样,有利于动植物的繁衍生息。
2. 按气候条件可划分为温带草原和寒带草原两种类型。
温带草原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适宜植物的生长,是许多动物迁徙的重要通道。
寒带草原则气候寒冷,植被矮小,适应力强,生长周期短,是北极地区独特的景观。
二、草原的生态作用1. 保持土壤水分和结构,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
草原植被根系发达,能很好地固定土壤,减缓水流速度,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
2. 提供氧气,净化空气,促进水循环,维护大气平衡。
草原是地球的肺脏,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是维持地球生态平衡不可或缺的一环。
3. 提供粮食和牲畜饲料,维持食物链平衡,促进生态多样性。
草原植被是人类和动物的重要食物来源,也是各种昆虫和小型生物的栖息地,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环。
三、草原的保护与利用1. 制定草原资源保护规划,加强管理与监测,减少人为破坏。
要根据草原的特点,制定科学的保护计划,加强巡护和监测,防止滥伐滥伐,保护生物多样性。
2. 合理开发利用草原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
要注重发挥草原的经济价值,积极推动畜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永续利用。
3. 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加强资源调查和信息共享,提高草原管理水平。
要加强科研力量,推动新技术的应用,提高对草原资源的认知,推动资源共享,实现行业合作,提高管理水平。
通过对草原的深入了解,我们能更好地珍惜和保护这片美丽的大地,共同营造一个绿色、美丽的生态环境。
1、《草原》导学案【学时安排】2 学时【第一学时】【学习目标】1.认识生字,会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背诵第一自然段。
【学习重点、难点】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
【学习过程】一、温故互查1.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何:;忍:指;天涯碧草:指;话:;斜阳:。
这句话的意思是:。
2.“嗯,刚吃过。
(回味似的)鲤鱼的味道实在是鲜美呀!”这句中的“回味”指。
3.“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这句中的“回味”指。
4.蒙古族习俗:蒙古族以肉食、奶食为主,传统吃法有“手扒肉”、“烤全羊”。
每年七八月间,草原上都要举行盛大的“那达慕”大会,“摔跤”是“那达慕”的主要内容。
二、设问导读1.朗读课文,读2 至3 遍,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段落序号,划出不懂的词句,想一想哪些字、词需要注意。
2.默读课文,小组内互相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看看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记叙的。
3.仔细研读课文,划出你喜欢的词句和文中的重点词句,和同学交流,谈谈自己的感受。
课文中写了哪些场面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说说原因。
4.再次默读课文,思考还有哪些问题没有明白,提出来。
三、自主学习1.自学生字,读写下列生字:毯陈裳虹蹄腐稍微2. 用联系上下文或者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词语:渲染:勾勒:茫茫:洒脱:回味:疾驰:襟飘带舞:3.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草原的?思考回答:①本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
先描写了()景色,再描写()场面,最后描写了()情形,赞美了草原(),歌颂了()。
②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四、分层练习1.自读第一部分(1 自然段)。
这段文字非常优美,读着读着,让人仿佛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之中。
说说你觉得哪些语句写得美?划出相关的句子,互相交流。
(学生读后,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先由学生回答,讨论,教师适时引导。
垣曲县七一小学导教学设计学科 语文 班级 主备人 苏宝君 使用人 章节第一组课题1.草原课型新授课时间1、认识 “渲、勒、鄂、涯”4个生字,正确读写“高歌、绿毯、柔美、衬着、勾勒、低吟、奇丽、回味、洒脱、迂回、奔驰、马蹄、礼貌、拘束、羞怯、摔跤、天涯、热乎 学习目标乎、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襟飘带舞”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并背诵。
3、感觉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自然风光,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学习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难 2、让学生经过语文文字张开想象,领悟第一段草原 景色文字的境地美。
点 3、领悟课文中静态、动向的描述方法。
课前课时安第一课 准备PPT 课件、草原风光民俗图片和资料、老舍先生的一生介绍时排导学过程思虑与 调整预习检测一、检查自学生字词情况各学习小组内互相检测并检查批阅。
二、阅读感悟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畅达,初步整体感知课文马虎,说说文章是依照什么序次写的?描述了哪几个场景?2、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教师范读,并指导朗读。
三、合作交流小组合作完成问题:作者写出了草原怎样的特点,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四、显现点拨深入感悟课文的境地美,并用自己的话来理解文章的优美语句。
用“一会儿 一会儿 ”练习说话。
五、课堂检测完成导学检测题六、总结拓展1、小结。
2、课外读一读老舍先生的《草原》的原著,并在全班进行交流读书心得。
【课堂检测】一、看拼音,写词语。
xuànrǎn gōulèmǎtílǜtǎn róuměi shuāiji āo() () () () () ()dīyín huíwèi sǎtuō lǐmào xīusèjūshù() () ( ) ()()()二、辨字组词渲()勒()羞()涯()吟()宣()鞋()差()崖()冷()板书设计:1.草原天:可爱、光亮景色(美丽)地:一碧千里课后反思:垣曲县七一小学导教学设计学科语文班级主备人苏宝君使用人章节第一组课题 1. 草原课型新授课时间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觉内蒙古大草原的风土人情。
殿市中学高效课堂导学案
(2)除了吃的、喝的,还不忘以歌助兴,宾主无拘无束,其乐融融。
(3)有感情地朗读。
尽情联欢:
(1)出示课件:联欢的项目有些什么呢?
(2)说明:这些都是蒙古人最喜爱的传统项目,是能骑善射、能歌善舞的蒙古人力与美的展示。
深情话别:
出示课件:背景为夕阳西下的草原,难舍难分的离别音乐(蒙语演唱的《蒙古人》)响起。
师导:夕阳西下,再美好的相聚,也终有分别的时刻,此时的宾主双方站在蒙古包外,望着那一望无际的草原,耳边,悠扬的马头琴声、质朴高亢的蒙古民歌还在回响;嘴里,喷香的奶茶、鲜美的羊肉,回味无穷;脑海中,那雄健有力、明快强烈的蒙古舞蹈依然回旋不已。
手握着手,那样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那可真是:──依依不舍,难舍难分(引导学生说出表示舍不得离别的成语)。
这正是──(课件出示:)“蒙古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此时,你就是蒙古同胞,你想说什么?
此时,你就是汉族兄弟,你想说什么?
6.“热情迎接、激情相见、盛情款待、尽情联欢、深情话别”,这一切是那样美好,是那样和谐,人们总希望美好的瞬间能永远定格,永久珍藏。
假如你是一名随行的记者,你最想拍下哪一个精彩的瞬间?
四、作业
1.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2.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五、配乐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