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鉴赏
- 格式:ppt
- 大小:2.35 MB
- 文档页数:28
1、八大山人瓶花八大山人这幅水墨写意画,运笔用墨,构图留白都十分精妙。
画瓶用了各类分歧的线条,有粗细、深浅多样的方式。
墨光浮动,漫笔点在瓶上的墨点,恰好施展出陶瓶的质感。
让我们看到了陶瓷支离破碎,色泽对比。
透露出作者意难平,悲愤却又无处诉说,只能将一腔热忱投注于绘画中的凄凉心境。
一枝孤零零的花枝看似随意漫不经心却又端端正正的立于瓶中,与端正摆放画面中央的花瓶相映成趣。
画面构图、用墨简单自如,有如神来之笔。
从描写物体的形象中,充分流露出八大山人豁达崛强、磊落不羁的个性,和果敢立异的肉体。
结合八大山人所处时代背景与身世经历,可想而知这幅《瓶花》看似简单却蕴藏玄机,作者脑海中滔滔江水绵延不绝,倾泻到纸面上的却是一副收敛后的理智与看破。
2、林风眠静物林风眠的油画作品具有现代特色,其中,这幅作品色彩偏暗,给人一种悲凉、孤寂、空旷的感觉。
构图简单规矩,蓝色窗帘背景与暗黄色花朵相得益彰,凸显作者并不轻快的心情。
我从前很少了解到中国由这样优秀的油画作家,林风眠先生无疑是20世纪中国美术界的精神领袖,他具有创新开拓、中西合璧的精神。
但他又不同于西方浓墨重彩的油画创作方式,油墨仿佛是兑了水的,渲染渐变,营造一种悲凉的氛围。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能够创作出这样优秀的绘画作品,林先生想必是自小接受良好教育的。
画面中我们能够感受到笔墨放纵、韵味醇厚。
3、梵高夹竹桃印象派画家梵高的作品总是具有一股火辣辣的明快性。
画面奇诡艳丽,浓墨重彩,夹竹桃的叶子整齐中却又带着一股邪气错落,让人心里发毛。
桌面的色彩丰富,几笔蓝色浑然天成,更增加画面的奇诡艳丽。
可以看出梵高着重抒发自我感受,同时表达主观感情和情绪跌宕。
对于夹竹桃的质量感和体积感,蛋糕致力于用色彩进行相关塑造,并不着重于追求光影的游戏。
他的《向日葵》《星空》都是传世杰作,对后来人具有积极有意义的影响。
同时也可以看到,梵高对油画创作中,背景并不追求平滑的颜料分布,而是错落有致的深浅叠加,更有趣味。
《中国美术鉴赏》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了解中国美术发生的种类、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
2、了解中国美术史的发展进程,掌握美术史的发展趋势。
3、了解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画家及作品、美术现象与重要流派,培养、提高分析和鉴赏能力。
4、能运用所学的中国美术史知识,总结美术创作的基本规律,启发学生的创作思维,使学生具有设计创作研究能力。
5、能运用所学的中国美术史基本理论与知识,胜任社会美术与设计领域工作。
6、了解中国优秀的艺术文化思想;具备较好的人文素养。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
注:H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高支撑,M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中支撑,L 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低支撑。
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
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
五、课程建议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建议教材
《美术鉴赏》
2.主要参考书
《中国美术通史》(全8卷) 《中国美术史》。
中国美术鉴赏(完整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中国美术鉴赏》教材的第三章节“中国古代绘画艺术”。
具体内容包括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重要流派及其代表作品,如唐代的山水画、宋代的工笔画、元代的写意画等,并着重分析各位大家的创作风格及艺术成就。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美术鉴赏的方法,提高审美品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中国古代绘画流派的区分及其代表作品的特点。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发展历程、各位大家的创作风格及艺术成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教材、画笔、颜料(可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著名的古代绘画作品,引发学生对古代绘画艺术的兴趣,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幅画的作者是谁吗?它属于哪个流派?”2. 新课讲解:介绍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发展历程,讲解各个流派的代表作品及特点。
4. 例题讲解:以教材中的一幅作品为例,详细讲解其艺术特点及鉴赏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教材中的其他作品,并进行课堂分享。
7. 课堂作业布置:见第七部分。
六、板书设计1.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发展历程2. 重要流派及其代表作品3. 鉴赏方法及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从教材中选择一幅你喜欢的古代绘画作品,分析其创作背景、艺术特点及鉴赏价值。
答案示例:作品:《溪山行旅图》作者:范宽创作背景:北宋时期,山水画达到鼎盛。
范宽作为北方山水画的代表人物,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受到后人赞誉。
艺术特点:画面构图严谨,笔法粗犷,墨色浓重,具有强烈的立体感。
鉴赏价值:该作品展现了北宋山水画的高峰,对后世影响深远。
2. 课后拓展:收集其他古代绘画流派的作品,分析其特点,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对中国古代绘画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中国美术鉴赏(完整版)课件•中国美术概述•绘画艺术鉴赏•书法艺术鉴赏•雕塑艺术鉴赏•建筑与园林艺术鉴赏•民间美术鉴赏•现代美术发展及趋势分析目录中国美术概述01美术定义与特点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通过线条、色彩、形状、空间等视觉元素表达情感和观念。
美术具有审美性、创造性、形象性、情感性等特点,能够激发人们的审美感受和思考。
美术包括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等多种门类,每种门类都有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方式。
0102先秦时期中国美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如彩陶、岩画等。
先秦时期出现了青铜器、玉器、漆器等工艺美术品,以及最早的绘画和雕塑作品。
秦汉时期秦始皇陵兵马俑和汉代的画像石、画像砖等作品代表了这一时期美术的高度成就。
同时,书法和篆刻艺术也逐渐成熟。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艺术的传入促进了绘画和雕塑的发展,出现了顾恺之、曹不兴等著名画家。
此外,书法和园林艺术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唐宋时期唐代是中国美术的巅峰时期之一,出现了吴道子、阎立本等绘画大师,以及唐三彩等著名工艺品。
宋代则注重文人画的发展,强调意境和气韵生动。
元明清时期元代出现了赵孟頫等书画大家,明代则有文徵明、唐寅等吴门画派代表人物。
清代美术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如石涛、八大山人等画家的作品具有独特的个性和风格。
030405中国美术发展历程中国美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如注重意境和气韵生动、追求自然与人的和谐统一、强调笔墨技巧和审美意境等。
这些特点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观念和文化传统。
民族特色中国美术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如儒家思想中的“中和之美”、“尽善尽美”,道家思想中的“自然之美”、“无为而为”,以及佛教文化中的“慈悲为怀”、“普度众生”等。
这些思想和文化内涵在中国美术作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和传承。
同时,中国美术还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特点和变迁,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文化内涵民族特色及文化内涵绘画艺术鉴赏02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山水画萌芽,到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各代的发展演变。
中国美术鉴赏(完整版课件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中国美术的基本特点、发展脉络和艺术价值。
2. 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使学生能够从历史、文化、技法等多角度欣赏和分析美术作品。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和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中国美术作品的鉴赏方法与技巧。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绘画、雕塑、建筑艺术的特点及其代表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美术作品高清图片。
学具:笔记本、画笔、颜料、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中国美术作品的图片,引导学生从视觉上感受中国美术的魅力,提出问题:“这些作品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2. 新课讲解:(1)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介绍主要流派、技法,展示代表作品,分析作品的艺术特点。
(2)中国古代雕塑艺术:介绍特点,展示代表作品,分析作品的艺术风格。
(3)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介绍风格、特点,展示代表建筑,分析建筑的美学价值。
(4)中国近现代美术作品鉴赏:介绍主要流派,展示代表作品,分析作品的时代背景和艺术创新。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如山水、人物、花鸟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并鉴赏一组中国美术作品。
4. 例题讲解:以《清明上河图》为例,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艺术价值和历史背景。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鉴赏并分析教材中的一幅作品。
六、板书设计1. 中国美术鉴赏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中国近现代美术作品鉴赏2. 作品鉴赏方法与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从教材中选择一幅你喜欢的中国美术作品,运用所学鉴赏方法,分析作品的艺术特点和价值。
2. 答案要求:不少于500字,包括作品名称、作者、创作背景、艺术特点、价值等方面的内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的参与度如何?哪些环节需要改进?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参观美术馆、博物馆,了解更多中国美术作品,提高鉴赏能力。
中国美术鉴赏与实践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美术的发展历程;2.通过美术作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3.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4.培养学生对美术实践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重点:1.中国传统美术的发展历程;2.中国传统美术的特点和表现形式;3.通过欣赏中国传统美术作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4.美术实践。
教学难点:1.学生对中国传统美术的认识和理解;2.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感知。
教学准备:1.课件或图片资料;2.笔墨纸砚等绘画工具;3.中国传统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中国传统美术的发展历程1.导入:教师简要介绍中国传统美术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了解美术鉴赏和实践的重要性。
2.学习:教师通过课件或图片资料,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美术的历史、发展和特点。
重点介绍中国绘画、书法、篆刻等形式的美术作品。
3.讨论:教师与学生讨论中国传统美术作品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4.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引出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第二课时:中国传统美术作品的欣赏鉴赏1.导入:教师给学生展示一些中国传统美术作品的图片,让学生进行欣赏。
2.分析:教师给学生讲解这些作品的背景和意义,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构图、用色、形式等方面。
3.实践: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绘画、书法或篆刻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美术的魅力。
4.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鼓励学生对传统美术作品进行更深入的欣赏和研究。
第三课时:中国传统文化的感知1.导入:教师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美术的联系与区别。
2.分析:教师讲解中国传统文化在美术作品中的体现,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文化内涵。
3.实践: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主题的美术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绘画、书法等形式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4.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鼓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保持敏感和热爱。
课堂延伸:1.学校美术展览:组织学生参观学校或当地的美术展览,让学生近距离接触传统美术作品,增强美术欣赏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