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质量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研究生调查问卷的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761.86 KB
- 文档页数:6
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现状调查研究报告[摘要]扩招对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影响是当前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通过对某大学在校硕士研究生的问卷调查,着重分析了在校硕士研究生的个人状况、导师的指导情况、培养过程和毕业前景,希望在准确把握在校硕士研究生现状的基础上,深入了解目前硕士研究生的教育质量状况,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建立科学、有效的质量保障体系的对策和建议,为相关研究和决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教育质量;扩招;保障体系一、问题的提出人们对研究生扩招后带来的教育质量问题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认为,连续几年的研究生教育规模持续增长,导致了研究生教育质量急剧下降;但也有人认为,如果以大众化时期的多样化质量观来衡量研究生教育的质量,现在的质量没有降低。
质量观的问题比较复杂。
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以后,最直接的变化是学生数量的增长,而这必然导致学生的多样化,很难再象精英阶段那样,用统一的标准来要求全体学生。
同时,硕士研究生规模的扩大,也将导致它在整个学位体系中地位的变化。
以往它是专门教育中的高级阶段,但将来它可能向过渡学位发展,变成攻读博士学位的“预科”,这必然导致其质量观的改变。
质量观的转变需要时间,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所以,要想给现阶段研究生教育质量状况下一个结论,到底是降低了还是没有降低,是很难的,也没有多少现实意义。
本文的研究并不试图对研究生教育质量状况给出结论,而是要通过调查,对这一状况进行描述分析。
研究生教育不同于本科教育,在质量的描述方面也有其特殊性。
研究生教育阶段主要的培养方式是学生自主学习和导师指导,其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研究生个人和导师的精力投入。
尽管教学条件、硬件设施等在研究生教育质量中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但本文认为,相比较而盲,研究生、导师、培养过程、毕业前景等是决定性的因素,因此本文着重考察这四个方面,以期能够对目前研究生教育质量有较为深入的认识。
二、调查结果分析本研究选取某大学的部分在校研究生为调查对象,于2004年6月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
研究生课堂教学质量调查分析报告一、调查背景研究生课堂教学质量一直是高校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其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研究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为了更好地了解研究生课堂教学质量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们组织了一次研究生课堂教学质量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旨在深入了解研究生对于课堂教学质量的认知和评价,为提高研究生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一定的参考方向。
二、调查方法我们使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研究生课堂教学质量调查,问卷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包括被调查研究生的个人基本情况,如性别、年龄、专业、职称等;第二部分主要包括研究生对于课堂教学质量的认知和评价,涉及教师授课内容的实用性、通俗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互动性以及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等方面。
三、调查结果1. 被调查的研究生基本情况本次调查共有200名研究生参与,其中男性120人,女性80人;25岁以下的研究生有60人,25-30岁的研究生有90人,30岁以上的研究生有50人;不同专业的研究生分布较均匀,其中文科专业有50人,理工科专业有60人,医学专业有40人,艺术类专业有50人;在职称方面,助教有70人,讲师有80人,副教授有40人,教授有10人。
2. 教师授课内容的实用性在被调查研究生对教师授课内容的实用性的评价中,认为授课内容实用的有150人,占比75%;认为授课内容存在一定问题的有40人,占比20%;认为授课内容不够实用的有10人,占比5%。
可见,大部分研究生对教师授课内容的实用性持肯定态度,但也有一部分研究生认为存在一定问题,教师应对此加以重视。
3. 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互动性在被调查研究生对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互动性的评价中,认为教学方法灵活性和互动性较好的有120人,占比60%;认为教学方法存在改进空间的有60人,占比30%;认为教学方法不够灵活和互动的有20人,占比10%。
从中可以看出,大部分研究生对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互动性感到比较满意,但也有一部分研究生认为存在改进的空间,教师需要重视提高互动性和灵活性。
研究生教育现状满意度的实证分析【摘要】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张,我国研究生教育的质量遭到了社会的质疑。
为此,本文以湖北省部分高校研究生为例进行了问卷调查,对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进行了客观、全面的分析。
对调查数据利用核主成分分析方法(KPCA)找出影响高校研究生教育教学的主要因素,分析相关因素在学生培养中的作用,最后根据以上统计分析的结果给出指导性建议。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核主成分分析学校管理目前,研究生在校人数随着我国教育产业化及扩招的计划逐步递增。
与此同时,研究生的就业率反不如本科生,研究生教育质量和研究生教育满意度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与深思。
在此背景下,中国的高等教育,尤其是研究生教育面临严峻挑战。
本文对湖北省部分高校的研究生培养状况进行实际调查,从学生对高校研究生教育教学满意程度的角度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数据收集本文结合湖北省高校研究生教育教学现状和研究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对湖北省部分高校的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问卷包括三部分:被调查者的个人信息;针对71个测量变量的评分,采用Likert7级量表;开放性问题。
本次抽样调查采取分群抽样,从武汉地区高校中选取了2所985院校、5所211院校和7所普通院校进行实地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专业型与学术型研究生,共发放调查问卷1760份,回收有效问卷1121份,问卷有效率为90.4%。
二、数据的基本处理首先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由描述统计的结果可以看出,71个指标的满意度均值均在区间(4.00,6.00)内波动。
然后再对71个观测变量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先进行KMO和Bartlett检验,结果显示,KMO值为0.977,Bartlett值为69397.527,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显著为0.000,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接着引用Alpha信度系数法对问卷进行信度分析,软件运行结果显示,克朗巴哈α值为0.980,项目平均值为0.981,均在0.9以上,表示量表的信度非常好,问卷具有很高的内在一致性,其稳定性与可靠性很好。
基于问卷调查的教育硕士培养质量分析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教育硕士培养质量,并提出问题与建议。
首先介绍研究背景,阐述教育硕士培养的重要性。
然后说明研究目的,探讨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评价方法。
在问卷设计与实施部分,详细描述问卷的设计和调查过程。
随后进行样本分析及结果呈现,展示调查结果和数据分析。
在问题与建议分析中,提出当前教育硕士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改进建议。
接着对教育硕士培养质量进行评价,分析其影响因素。
最后总结研究结论,探讨对教育硕士培养工作的启示,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本研究将为提高教育硕士培养质量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教育硕士培养质量、问卷调查、样本分析、问题分析、建议、培养评价、影响因素、研究结论、启示、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教育硕士培养是当前我国教育领域的重要任务之一。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培养高素质的教育硕士人才变得尤为重要。
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到培养出来的教育人才的素质水平,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前我国教育硕士培养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教育硕士培养质量不均衡、培养目标不清晰等,这些问题影响了教育硕士培养工作的效果和质量。
有必要对教育硕士培养质量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探讨如何提升教育硕士培养质量,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本研究旨在通过基于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教育硕士培养质量进行分析研究,从而为今后的教育硕士培养工作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指导和建议。
通过对现有教育硕士培养质量进行深入研究,提出问题和建议,进一步推动我国教育硕士培养工作的提质增效。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基于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进一步提高教育硕士培养的质量,为教育硕士培养工作的改进提供依据和参考。
具体目的包括:1. 探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现状,了解学生和教师对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认知和评价情况。
2. 分析教育硕士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探讨影响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主要因素。
研究生教育质量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作者:廖文武陈文燕郭代军来源:《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2年第2期廖文武1 陈文燕2 郭代军2(1.复旦大学研究生院,上海200433;2.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上海200433)收稿日期:2011-11-21作者简介:廖文武(1954—),男,广西天等人,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主任,教授.基金项目:本文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委托全国学会下达的“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研究——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及评估标准”(项目编号:08W1143)子课题的研究成果之一.摘要:本文在阐述研究生教育质量概念、内涵的基础上,从质量意识不强、生源质量下降、指导力量不足、过程控制不力、经费投入匮乏等五个方面,探析影响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的重要因素及问题,并提出若干对策思考。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影响因素;对策思考中图分类号: G643.0文献标识码: A一、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内涵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的蓬勃发展,对研究生的培养规格和类型要求逐步增多,在研究生教育面临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如何保证和提高研究生培养与学位授予质量,已成为社会各界人士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
纵观国内外研究情况,学界对什么是教育质量,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的内涵应包含那些,始终是众说纷纭,见解不一。
有学者认为质量概念都有一个预设,无需考究;有学者认为教育质量概念问题说了很多,却都不好界定,于是便有意或无意地采取回避的方式;也有学者认为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真正内涵与其他层次教育无本质区别或没多大差异,可忽略不讲。
[1]经过对不同研究生教育质量概念的界说和内涵分析,我们认为研究生教育质量内涵至少应包括以下三点:(1)培养的高层次人才满足社会需求和人的发展需求;(2)学位授予单位或研究生培养单位做出的研究成果满足现在和未来的学校、学科需要、社会需要及人的需要;(3)教育所提供的服务满足社会需求和人的个性发展需要。
研究生课堂教学质量调查分析报告一、概述研究生课堂教学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环节,其质量直接影响着研究生的学习效果和专业能力的提升。
为了了解研究生课堂教学的质量情况,本次调查针对研究生就读院校进行了问卷调查,共收集了100份有效问卷。
二、调查结果分析1. 研究生课程设置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研究生课程设置与学生的专业需求相符合,82%的学生对院校的课程设置比较满意。
还有18%的学生对部分课程内容不满意,主要原因是课程内容过于理论化,缺乏实际应用。
2. 教师授课方式调查结果显示,64%的学生认为教师授课方式生动、活泼,能够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但也有36%的学生认为教师授课方式单一,缺乏互动和创新。
3. 教师的教学能力在调查中,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58%的学生认为教师教学能力较强,授课内容深入浅出。
但还有42%的学生认为部分教师教学能力有待提高,表达能力不强、解决问题能力不足等问题成为主要短板。
4. 课堂互动与讨论调查结果显示,近80%的学生认为课堂互动和讨论比较活跃,教师和同学之间有良好的互动氛围。
这些互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5. 评价与反馈机制调查结果显示,10%的学生认为院校对教师的评价与反馈机制不完善,希望能有更加科学、准确的评价方式。
有10%的学生认为自身对教师的反馈不够积极,希望能够主动参与评价和反馈的过程。
三、问题与建议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研究生课堂教学质量整体较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基于调查结果,我们给出以下几点建议:1. 加强实践应用:课程内容应更贴近实际应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 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加强教师的教学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加强评价与反馈机制:完善教师的评价和反馈机制,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4. 鼓励学生参与互动与讨论: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主动性。
51㊀㊀[收稿日期]2017-11-02[基金项目]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基金项目(yjsjg1508)[作者简介]林乐芬,女,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财政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国际金融,农村金融㊂陈燕,女,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财政金融㊂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对研究生科研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林乐芬,陈燕(南京农业大学,江苏南京210095)[摘㊀要]研究生课程教学使研究生具备科学研究工作的学术素养,以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为最终目标,是高校建设 双一流 大学的关键环节㊂为分析研究生课程质量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影响,使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定量衡量研究生课程质量与研究生科研能力,并运用Tobit模型实证研究生课程质量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影响㊂结果表明: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评价高于一般水平,存在提升空间,尤其在如何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方面㊂学术型与专业型研究生在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以及研究生科研能力上存在差异㊂教学内容㊁所在学院㊁参与SRT项目㊁参与学术交流㊁课后科研学习时间㊁相关文献阅读与研究生科研能力显著正相关㊂[关键词]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科研能力;模糊综合评价法;Tobit模型[中图分类号]G643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献编号]1009-1173(2018)02-0051-07㊀㊀2017年1月20日教育部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印发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 十三五 规划“提出组织实施 一流研究生教育建设计划 项目,着力提升研究生培养水平和质量㊂研究生课程教学处于研究型大学教育的顶层,以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为最终目标,是高校建设 双一流 大学的关键环节㊂研究生教育中,研究生科研能力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而研究生课程教学是研究生教育的基础㊂研究生课程教学立足于 研究 ,其本质是学术研究性㊂研究生课程教学为研究生进行科研活动积累专业知识㊁磨炼专业技能㊁提高专业素养,注重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㊁创新意识[1]㊂目前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如何?研究生科研能力如何?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对研究生科研能力是否具有显著影响?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探索如何通过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为建设研究型大学提供启示㊂现有关于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对研究生科研能力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三方面:一是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㊂梁彦刚等(2013)㊁折文焕等(2015)均从学生评价角度构建教学质量指标体系[2-3]㊂严太山等(2016)从教学态度㊁教学内容㊁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四维度建立了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4]㊂李门楼等(2010)研究了基于网络的研究生评教㊁教师自评㊁培养督导组评教㊁教学管理人员评教的多元化教学评价系统[5]㊂王芳等(2011)详细介绍了同济大学研究生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及实践方法,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从教师投入㊁教学控制㊁产出质量等三个方面考核[6]㊂李良群等(2016)针对问卷的主观性及客观性,通过直觉模糊理论客观公正评价课程质量㊂二是研究生科研能力影响因素[7]㊂巩亮等(2014)认为学生的主动性人格㊁严谨性人格㊁延迟满足等个体因素和导师的学术地位㊁师徒指导关系等导师因素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影响显著[8]㊂季俊杰(2013)认为相比52㊀科研实践㊁课程质量等培养因素,研究生自身素质因素对于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影响更大[9]㊂研究生科研能力正向作用于科研能力提升行为,科研能力提升行为显著正向作用于科研能力提升效果(高锡荣等,2015)[10]㊂三是教学质量对科研能力影响㊂刘远风(2015)以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综合技能课为例,探讨研究生课程建设与学术能力培养的关系[11]㊂张祥兰等(2010)得出博士生认为专业课程㊁选修课程与专业外语课程对科研帮助很大或较大,尤其在指导发表论文环节的结论[12]㊂林乐芬等(2017)认为国际化教学内容㊁国际化教学方法㊁专业研究感兴趣程度㊁课余学习时间㊁GPA㊁是否参加SRT对本科生科研能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13]㊂将研究生科研能力渗透到研究生课程教学中,不仅能提高实效性,而且对研究生日常科研训练与科研方法培养具有指导性作用㊂目前将研究生教学质量与研究生科研能力结合,直接定量衡量研究生教学质量对研究生科研能力影响的文献较少,多为定性分析㊂本文将基于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的问卷调查数据,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定量分析研究生教学质量与科研能力,并进一步实证研究生教学质量对科研能力的影响㊂㊀㊀一、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与研究生科研能力指标体系分析㊀㊀(一)数据来源本次问卷调查对象为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㊁经济管理学院㊁公共管理学院㊁人文学院学术型与专业型研究生㊂本次问卷调查实际回收问卷共210份,其中有效问卷199份,有效率为94.76%㊂学术型研究生共61份,占比30.65%,专业型研究生共138份,占比69.35%㊂在职研究生共27份,全日制研究生共172份㊂问卷内容主要包括研究生基本信息调查㊁研究生专业学习与科研态度调查㊁研究生教学质量评价㊁研究生科研能力评价等方面㊂问卷涉及研究生评价的指标设置 很差 ㊁ 比较差 ㊁ 一般 ㊁ 比较好 ㊁ 很好 的李克特五级量表评分体系㊂(二)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与科研能力分析1.研究方法与指标构建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以及研究生科研能力涉及多方面,无法采用单一指标代表,需构建评价体系框架㊂指标体系构建遵循方向性㊁科学性㊁完整性㊁激励性原则㊂笔者采用国内外普遍使用的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定量分析,同时使用变异系数法计算权重㊂变异系数法使用指标的均值及标准差根据公式:变异系数=标准差/均值,计算得到权重,能有效地反映指标信息,与专家打分法等主观评价相比更加客观㊂同时,指标中差异值越大的指标所获得的权重越大,被评分单位的差异更容易被体现㊂通过各项指标均值的加权平均的综合值可以对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与研究生科研能力有直观衡量㊂教学质量一般包括专业课程的内容㊁教师授课方式㊁期末考核方式等方面㊂本文使用教学内容㊁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衡量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在教学内容下设对本专业课程内容设置满意度㊁课程能够为科研提供足够的知识支持㊁能够促进对学科新发展的认识㊁能够激发对该领域科学研究的兴趣和对提升科研能力有帮助等4个二级指标,教学方法下设教学方法采用满意程度㊁能够提供足够的科研能力支持㊁能够为科研提供足够的训练机会㊁能够满足科学研究的学习需求㊁能够提高发现问题㊁解决问题能力和能够培养实践㊁沟通㊁自主学习能力等6个二级指标,考试方法下设考试方法采用满意程度㊁能够考察出综合素质水平㊁可以真实地反映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有助于激发学生自主的科研训练兴趣等4个二级指标(见表1)㊂研究生科研能力不仅表现在论文撰写㊁发表方面,参与课题也是研究生科研能力的体现㊂使用论文发表能力㊁学位论文研究㊁参与课题能力衡量研究生科研能力,在论文发表能力下设发表论文数目㊁论文被引用次数㊁最高层次论文发表期刊和论文获奖次数等4个二级指标;学位论文研究下设选题角度的新颖程度㊁理论与实证分析方法的创新性㊁研究有清晰的思路和步骤和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评价等级等4个二级指标;参与课题能力下设参与课题数目㊁参与课题层次㊁参与课题中所承担角色的重要程度㊁能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课题研究任务㊁完成的课题研究任务能达到指导老师要求㊁研究中发现问题㊁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课题研究中的创新能力等7个二级指标(见表2)㊂53㊀表1㊀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指标体系权重目标指标子指标权重综合权重教学质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方法对本专业课程内容设置满意度0.17890.3186能够为科研提供足够的知识支持0.2054能够促进对学科新发展的认识0.2128能够激发对该领域科学研究的兴趣0.2024对提升科研能力有帮助0.2004教学方法采用满意程度0.15640.3411能够提供足够的科研能力支持0.1603能够为科研提供足够的训练机会0.1830能够满足您的科学研究的学习需求0.1626使您的发现问题㊁解决问题能力得到提高0.1679能培养实践㊁沟通㊁自主学习等能力0.1699考试方法采用满意程度0.22070.3403能考察出综合素质水平0.2297可以真实地反映研究生的科研能力0.2823有助于激发学生自主的科研训练兴趣0.2673表2㊀研究生科研能力指标体系权重目标指标子指标权重综合权重科研能力论文发表能力课程论文或学位论文创作能力参与课题能力发表论文数目0.24150.4163论文被引用次数0.2576最高层次论文发表期刊0.2342论文获奖次数0.2667选题角度的新颖程度0.24830.2394理论与实证分析方法的创新性0.2454研究有清晰的思路和步骤0.2505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评价等级0.2557参与课题数目0.16180.3443参与课题层次0.1561参与课题中所承担角色的重要程度0.1416能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课题研究任务0.1360完成的课题研究任务能达到指导老师要求0.1357研究中发现问题㊁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0.1341课题研究中的创新能力0.1348㊀㊀2.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及科研能力分析根据表3可以发现,(1)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评价高于一般水平㊂研究生总体中,教学质量评价综合评分为3.6093,高于一般水平,但尚未达到比较好水平,在这些指标中,教学方法指标中 为科研提供足够的训练机会 ㊁考试方法指标中 有助于激发学生自主的科研训练兴趣 的分值相比其他指标分值略低㊂表明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存在提升空间,尤其是如何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方面㊂教学内容指标中,研究生 对本专业课程内容设置满意度 分值较高, 能够激发对该领域科学研究的兴趣分值低于综合值㊂教学方法指标中, 能够为科研提供足够的训练机会 分值较低㊂调查问卷中,23.95%受访研究生认为传统讲授式教54㊀学法采用的比较多,17.85%受访研究生认为小组合作式教学法比较多,15.43%认为基于案例的教学法比较多㊂受访研究生选择的更适合本专业的研究生教育的教学方法排名前三的为基于案例的教学法㊁基于项目的教学法和基于问题的教学法㊂考试方法指标中, 有助于激发学生自主的科研训练兴趣 分值较低㊂根据调查问卷,56.36%的受访研究生认为以论文为形式的考试方式在本专业教学中采用得比较多,20.30%受访研究生认为闭卷考试形式采用得比较多㊂当前以论文以及闭卷的考试形式对研究生科研兴趣的提高效果不高㊂(2)专业型研究生评分高于学术型研究生㊂专业型研究生对课程教学质量综合评分为3.6764,高于学术型研究生综合评分3.4578,且教学内容㊁教学方法㊁考试方法的设置评价,专业型研究生均比学术型研究生高㊂学术型研究生中,教学方法为科研提供足够的训练机会㊁考试方法真实地反映研究生的科研能力的设置评价不高㊂表3㊀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指标分值目标指标子指标学术型研究生专业型研究生研究生总体均值综合值均值综合值均值综合值教学质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方法对本专业课程内容设置满意度3.68853.50423.87593.69953.81823.6391能够为科研提供足够的知识支持3.40983.70073.6111能够促进对学科新发展的认识3.42623.59123.5404能够激发对该领域科学研究的兴趣3.49183.63503.5909对提升科研能力有帮助3.52463.72263.6616教学方法采用满意程度3.62303.40653.83093.69993.76653.6091能够提供足够的科研能力支持3.36073.63503.5505能够为科研提供足够的训练机会3.19673.54743.4394能够满足您的科学研究的学习需求3.42623.64233.5758使您的发现问题㊁解决问题能力得到提高3.36073.75913.6364能培养实践㊁沟通㊁自主学习等能力3.52463.78833.7071考试方法采用满意程度3.75413.46643.91243.63213.86363.5815能考察出综合素质水平3.60663.64233.6313可以真实地反映研究生的科研能力3.27873.54013.4596有助于激发学生自主的科研训练兴趣3.32793.48183.4343目标层总体评分3.45783.67643.6093㊀㊀表4显示,(1)研究生科研能力低于一般水平㊂研究生总体中,科研能力综合值为2.2742,低于一般水平,其中论文发表能力小于2,研究生科研能力有待提高,尤其是论文发表能力㊂论文发表能力指标中,仅 最高层次论文发表期刊 分值高于2,远低于一般水平,研究生关于论文写作的训练以及指导需要加强㊂调查问卷中,38.54%的研究生有论文发表期望,但无所谓是否为C刊㊁北大核心期刊;39.06%的研究生期望发表在C刊㊁北大核心期刊㊂但目前研究生发表论文能力较弱,可能无法完成期望发表目标㊂课程论文或学位论文创作能力指标中,指标分值均接近3,相比论文发表能力指标以及参与课题能力指标分值高,存在进步空间㊂参与课题能力指标中, 参与课题数目 分值低,低于2㊂调查问卷中,有65.15%的研究生对当前科学研究感兴趣,大部分研究生拥有科研热情,但参与课题的情况不是很理想㊂(2)学术型研究生科研能力明显高于专业型研究生㊂学术型研究生科研能力综合值为2.7145,高于专业型研究生的2.0935㊂学术型研究生中,论文创作能力综合值为3.2420,高于一般水平㊂专业型研究生中,论文发表能力低于2㊂55㊀表4㊀研究生科研能力指标体系分值目标指标子指标学术型研究生专业型研究生研究生总体均值综合值均值综合值均值综合值科研能力论文发表能力课程论文或学位论文创作能力参与课题能力发表论文数目2.32792.32001.73191.70381.91461.8936论文被引用次数2.32791.62321.8392最高层次论文发表期刊2.57381.86962.0854论文获奖次数2.09841.60871.7588选题角度的新颖程度3.40983.24202.76812.72212.96482.8819理论与实证分析方法的创新性3.29512.75362.9196研究有清晰的思路和步骤3.42622.73192.9447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评价等级2.85252.63772.7035参与课题数目2.31152.82381.79712.08251.95482.3120参与课题层次2.68851.88412.1307参与课题中所承担角色的重要程度2.90162.07972.3317按时独立完成老师的课题研究任务3.09842.24642.5075课题研究任务完成达到指导老师要求3.01642.21012.4573研究中发现㊁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3.03282.26812.5025课题研究中的创新能力2.91802.16672.3970目标层总体分值2.71452.09352.2742㊀㊀二、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对研究生科研能力影响实证分析㊀㊀(一)模型选择与变量选取与本科传授广泛相关专业基础知识不同,研究生教学以科研为导向㊂研究生课程不能简单延伸或重复本科阶段课程,必须体现科研层次的广度与深度,以契合系统性㊁全面性㊁长期性的研究生科研能力要求㊂一方面,研究生课程教学通过设置系统的专业课程,在本科基础上进一步夯实研究生专业基础知识,加深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了解㊁吸收与运用,为研究生科研打下扎实专业基础㊂另一方面,研究生课程教学采取科研导向,注重研究生科研能力㊁创新意识的培育,提供科研相关实践训练,强化研究生对于科研方法和技巧的掌握,使研究生具备科学研究工作的学术素养,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㊂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定量衡量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与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基础上,对其内在关系进行实证分析㊂本文将研究生科研能力综合值作为被解释变量,将教学质量的教学内容㊁教学方法㊁考试方法等3个指标的综合值作为关键解释变量㊂现实研究中,被解释变量的变化不光受单一关键因素影响,而是几类重要解释变量综合作用的结果㊂因此,本文还引入研究生基本特征㊁学习与科研特征等解释变量进行控制,其中研究生基本特征包括研究生所在学院㊁学位类型;学习与科研特征包括是否参与过SRT㊁参与学术交流㊁课后科研学习时间㊁相关文献阅读㊂由于研究生科研能力来自李克特五级量表评分,属于受限因变量,且所有观察值均在受限区间内,采用传统的线性回归模型容易导致结果存在偏误,断尾回归适用于所有数据中只能观察到断尾单侧的部分数据的情况,因此在本文中采用Tobit模型㊂Tobit模型不同于离散选择模型和一般的连续变量选择模型,它的特点在于因变量是受限变量㊂构建研究生科研能力影响因素的Tobit模型为:Y=β1x1+β2x2+ +βixi+vi(iɤn)其中Y为科研能力指标加权平均值,X为可能影响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影响因素,V为随机扰动项㊂具体变量及变量描述性统计见表5㊂56㊀表5㊀变量选取及统计特征项目变量定义均值标准差被解释变量科研能力指标加权平均2.2741.216教学质量教学内容评价指标加权平均3.6390.655教学方法评价指标加权平均3.6060.689考试方法评价指标加权平均3.5810.709研究生基本特征所在学院金融=1,经管=2,公管=3,人文=41.4370.856学位类型学术型研究生=1,专业型研究生=00.3070.462学习与科研特征是否参与过SRT是=1,否=00.2860.453参与学术交流很少=1㊁比较少=2㊁一般=3㊁比较多=4㊁很多=52.4470.832课后科研学习时间完全没有=1,1-2小时=2,2-4小时=3,4-6小时=4,6小时以上=52.8040.968相关文献阅读需要完成任务时才阅读=1,保持经常阅读最新文献的习惯=21.2460.497㊀㊀(二)实证分析本文运用stata12.0对Tobit模型进行估计,估计结果见下表㊂根据模型结果,回归模型LRchi2(9)=47.74,Prob>chi2=0.0000,模型总体显著㊂教学内容㊁所在学院㊁是否参加过SRT㊁参与学术交流㊁相关文献阅读对研究生科研能力具有显著影响,而教学质量中的教学方法㊁考试方法以及学位类型未通过显著性检验㊂表6㊀Tobit模型实证结果项目变量系数t值教学质量教学内容0.381∗1.69教学方法-0.180-0.74考试方法-0.107-0.63研究生基本特征所在学院0.481∗∗∗4.54学位类型0.1940.96学习与科研特征是否参与过SRT0.474∗∗2.61参与学术交流0.180∗1.83课后科研学习时间0.242∗1.82相关文献阅读-0.300∗-1.73常数项Cons0.2340.34㊀㊀注:∗㊁∗∗㊁∗∗∗分别代表0.10㊁0.05㊁0.01显著性水平㊂表6中结果显示,(1)关键解释变量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中,教学内容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并对研究生科研能力产生正向影响㊂调查问卷中,52.76%的受访研究生对现行的研究生课程设置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表示 基本满意 ,30.65%表示 一般 ;56.63%的受访研究生认为现行的本专业研究生教育中课程内容的设置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21.69%认为侧重于科学研究方法的讲解与训练,17.87%认为侧重于本领域研究前沿热点问题的梳理;35.38%的受访研究生认为本专业研究生教育中课程内容的设置应该侧重于本领域研究前沿热点问题的梳理,20.51%认为教学内容应侧重于科学研究方法的讲解与训练,仅7.69%的受访者认为教学内容应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㊂现行的研究生课程教学内容更侧重于理论知识,对科研相关知识与技能的梳理需加强㊂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方法与考试方法对研究生科研能力影响不显著㊂(2)研究生基本特征中,所在学院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学位类型未通过㊂可能的原因是南京农业大学对专业型硕士和学术型硕士均有一定的科研要求,专业型硕士受科研训练机会不比学术型硕士少,导致学位类型没有明显差异㊂(3)研究生学习与科研特征中,是否参与过SRT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参与学术交流㊁课后科研学习时间㊁相关文献阅读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相关文献阅读未通过检验㊂是否参加SRT与研究生科研能力显著正相关,表明研究生参加过SRT的经历有助于增强研究生科研能力㊂SRT计划旨在加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研究生在本科阶段就接触科研训练,对如何进行科研有亲身体验,从而在研究生阶段使用本科的科研基础,强化学生科研能力㊂参与学术交流与研究生科研能力显著正相关,表明研究生参加各种学术活动有助于增强研究生科研能力㊂课后科研学习时间与研究生科研能力显著正相关,表明研究生平均每天课后花在本专业科研学习的时间增加有利于研究生科研能力提高㊂57㊀㊀㊀三㊁结论与建议本文主要基于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㊁经济管理学院㊁公共管理学院㊁人文学院研究生的问卷调查,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定量衡量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以及研究生科研能力,然后运用Tobit模型实证分析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㊂第一,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评价高于一般水平,教学内容㊁教学方法㊁考试方法等均高于一般水平, 为科研提供足够的训练机会 有助于激发学生自主的科研训练兴趣 等子指标的分值相比其他指标分值略低,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存在提升空间,尤其在如何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方面,同时专业型研究生评分高于学术型研究生㊂研究生科研能力低于一般水平,论文发表能力以及参与课题情况分值低,学术型研究生科研能力明显高于专业型研究生㊂第二,研究生课程教学体系中,教学内容对研究生科研能力显著正向影响㊂同时,研究生科研能力也受研究生所在学院㊁学习与科研特征中的是否参加过SRT㊁参与学术交流㊁课后科研学习时间㊁相关文献阅读等变量的积极作用㊂基于此,笔者就如何通过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出以下建议:第一,改革研究生课程教学内容,加强科研方法的讲解与训练㊂本研究发现,研究生参加过如SRT的科研训练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同时科研训练也是研究生对课程教学改革的诉求方向㊂欧美国家研究生教学中方法类课程开展较广泛,可以借鉴相关研究生教育经验,适当增加方法论课程的设置,教师可采取案例教学㊁课堂研讨等形式,开展科研实践活动,指导研究生对于文献查阅㊁资料分析㊁数据分析方法㊁结论形成等科研步骤的训练,布置论文写作任务,提高研究论文发表能力㊂第二,增设科研前沿问题的课程与讲座㊂开设学术前沿课程有助于拓展研究生科研视野,培养研究生学术创新意识,使研究生敏锐捕捉科研最新动向㊂可以增设科研前沿专题课程,定期为研究生梳理学科的新成就与热点㊂同时,前沿课程设置可以不局限于传统课程形式,而采用学术讲座㊁学术会议等形式,内容上不局限于本专业前沿,跨专业科研的最新动向有助于发散研究生科研思维㊂第三,以讨论形式带动研究生自觉提高科研能力㊂教师可以尝试开放式讨论的教学形式,同时研究生院也可以组织学术沙龙活动,培养研究生主动参与科研的意识㊁独立思考能力㊁观点表达能力㊁批判性思维,激发研究生科研兴趣,提高学术素养㊂[参考文献][1]赵向华.提高硕士研究生课程质量的若干思考[J].中国农业教育,2016(2):84-87.[2]梁彦刚,李人杰.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评价[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3(4):52-54.[3]折文焕,赵忠.以学生为主体的评教指标体系的构建 基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样本调查的分析[J].中国农业教育,2015(3):64-68.[4]严太山,郭观七,李文彬.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J].电子技术,2016(5):74-76,73.[5]李门楼,叶静.构建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思考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6):20-21.[6]王芳,贾青青,邓慧萍,黄宏伟.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构建初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1):53-57.[7]李良群,李小香.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的直觉模糊综合评价[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6):138-141.[8]巩亮,张万红,李卿,王智宁,吕向前.研究生科研能力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12):50-57.[9]季俊杰.优秀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影响因素与启示[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3(2):13-18.[10]高锡荣,万倩,陈玉宝.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因素及作用机理分析[J].高校教育管理,2015(2):114-118.[11]刘远风.研究生课程建设与学术能力培养 以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综合技能课为例[J].中国农业教育,2015(5):64-67,91.[12]张祥兰,王秋丽,林莉萍.影响博士生科研能力培养的课程因素调查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5):6-9.[13]林乐芬,顾庆康.国际化课程教学质量对本科生科研能力提升的影响研究 基于研究型大学金融本科教育视角分析[J].中国农业教育,2017(2):75-83.(责任编辑:周献)。
研究生教育质量调查报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研究生教育逐渐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
为了解研究生教育的现状和质量,本文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旨在探讨研究生教育的质量现状,并提出建议,以期提高研究生教育水平。
一、研究生教育质量调查概况本次调查共对XX所高校的研究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涉及研究生导师指导情况、科研能力培养、学术交流机会等方面。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研究生对导师的指导比较满意,但在科研能力培养和学术交流机会方面存在一定不足。
二、研究生导师指导情况在对研究生导师指导情况进行调查时,发现大部分研究生对导师的指导都比较满意。
他们认为导师在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方面都给予了很好的指导,但也有部分研究生表示导师在人文关怀和综合素质培养方面还有待加强。
三、科研能力培养情况调查显示,在科研能力培养方面,研究生普遍感到缺乏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机会。
他们认为学校应该增加实验室实践课程、科研项目参与等机会,帮助他们提升科研能力,提高论文质量。
四、学术交流机会在学术交流机会方面,研究生普遍认为学校应该加强学术报告、学术讲座等形式,提供更多与行业内专家学者交流的机会。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研究生的学术视野,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学术水平和竞争力。
五、结语与建议通过本次调查的结果分析,我们发现研究生教育在导师指导、科研能力培养和学术交流方面存在一定问题。
为了提高研究生教育的质量,我们建议学校应该建立更加完善的导师制度,加强科研实践与实践能力培养,并增加学术交流机会,提升研究生的整体素质和学术水平。
总之,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水平。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不断提高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培养更多高素质的科研人才,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国研究生教育满意度调查基于在读研究生的视角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通过深入调查和分析,全面了解我国研究生教育满意度的现状,以及影响满意度的主要因素,从而为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提供决策参考。
研究以在读研究生为视角,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研究生教育的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实践教学、学术氛围、管理服务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
本文不仅关注研究生教育的整体满意度,还对不同学科、不同高校、不同年级的研究生进行差异化分析,以揭示满意度差异背后的原因。
通过本文的研究,期望为政策制定者、高校管理者和教师提供有益参考,推动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
二、文献综述研究生教育满意度作为衡量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一直是教育研究领域关注的焦点。
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涉及满意度的概念界定、影响因素、测评方法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等多个方面。
关于研究生教育满意度的概念,多数学者认为它是一个多维度的构念,包括课程质量、师资力量、教学设施、学术氛围、管理服务等多个方面。
满意度的高低不仅反映了研究生对教育质量的直接感受,还与其学术成果、职业发展和生活满意度等密切相关。
在研究生教育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方面,国内外研究普遍认为,教育资源的投入、教育过程的实施、教育环境的营造以及研究生个人特征等都对其产生显著影响。
例如,教育资源的丰富程度、教学方法的创新性与互动性、导师的指导质量、学校的学术声誉等都会影响研究生的教育满意度。
在测评方法上,学者们通常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案例研究等多种方法收集数据,并运用统计分析、内容分析等手段进行量化或质性分析。
其中,问卷调查法因其操作简便、结果客观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
在教育实践应用方面,研究生教育满意度的调查结果不仅为高校改进教育质量提供了重要参考,也为政策制定者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依据。
例如,通过对比不同高校或不同专业的满意度水平,可以发现教育质量的差异和存在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模型构建与研究--基于PSO-AHP分析方法的应用与实证李圣;李勇;王海燕【摘要】从研究生教育质量和评价指标内涵以及影响因素出发,提出了一个包括生源质量、培养质量、学位质量以及发展质量四个维度组成的培养质量评价具体指标所赖以附着的模型框架。
在分析指标权重中使用了新的 PSO 算法,弥补了传统层次分析法的缺陷,提高了分析结果的信服力。
通过对模型框架应用与实证得知,该模型科学正规、客观合理,为教育单位建立健全研究生培养质量内涵建设与评价体系提供参考。
%Starting from the education quality , evaluation index connotation and impact factors , this paper presents a 4‐dimension model framework of education quality evaluation index .Use of new PSO algorithm in the analysis of index weight remedies defects in the traditional AHP analysis and increases credibility of the analysis result . Application and case demonstration displayed the reasonableness and feasibility of the evaluation model .【期刊名称】《研究生教育研究》【年(卷),期】2016(000)005【总页数】7页(P53-59)【关键词】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法【作者】李圣;李勇;王海燕【作者单位】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院,陕西西安 710072;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院,陕西西安 710072;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院,陕西西安 71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3研究生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顶端,是培养高层次人才和释放人才红利的主要途径,是国家人才竞争和科技竞争的重要支柱。
研究生教育质量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研究生调查问卷的分析李树林,李平,房力明哈尔滨工程大学政策研究室,哈尔滨(150001)E-mail:liping@摘要:研究生教育质量问题是当前研究生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关注点之一。
文章通过调查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影响研究生教育教育质量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显示,导师队伍总体水平、研究生课程内容设置情况、学校实验室(电子阅览室)及各类实验设备情况、研究生教育管理水平、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要求情况以及研究生生源质量等因素是影响高校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质量;关键因素;调查研究1. 问题的提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已有百年的历史。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研究生教育的数量和规模得到了急剧的扩张。
客观讲,这种超常规式的发展对推动社会的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问题与矛盾,其中,研究生教育质量问题引起了更多的关注和探讨。
归纳一下这些探讨,大多是基于客观层面或针对培养环节中某些具体问题的研究,譬如,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问题,培养机制改革,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建设等等。
而对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究竟是什么缺乏量化的分析与明确的界定,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实证研究。
鉴于上述原因,本研究以某高校硕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因素进行相关调查和实证研究,目的通过这个研究能够引起对当前研究生教育质量状况的更多注意,从而对如何切实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科学的依据。
2. 数据收集和研究方法2.1 样本与数据本研究样本来自于某高校硕士研究生。
在进行调查之前,对问卷的形式与内容进行多次的分析和探讨,并召开研究生座谈会,对问卷进行测试和修正。
为保证被调研者客观、准确地填写问卷,研究者亲自到学生课堂、宿舍发放问卷,说明填写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本次调查的范围涉及理、工、文、管等各个院(系)的硕士研究生,共发出问卷500分,实际收回有效问卷446份,回收率为89.2%。
其中一年级研究生占53.1%,二年级占46.9%。
研究生中具有本科学历的占97.6%,专科学历的占2.4%;“211工程”院校毕业的学生占74.6%,一般院校毕业的学生占24.7%,专科院校的占0.6%。
2.2 研究方法本研究的调查问卷共由28个问题项组成,涉及研究生自入学到毕业各培养环节,问卷采用Likert5级量表,将定性指标分成1~5个档次(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很差),分别赋值为5、4、3、2、1五等。
为保证统计分析的有效性,在自变量的选择方面,去掉6个不含有量化级别的备选问题项(见表1的阴影部分),最后由21个问题项构成自变量,以V21(研究生教育质量总体状况)作为因变量,具体见表1。
本文根据此次调查的数据,运用社会统计分析软件SPSS13.0软件包,对研究生教育质量状况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基本思路是:1.根据理论分析和小范围问卷调查、座谈的结果,设计并修正研究生教育质量影响因素问卷;2.在全校范围发放经过修正的问卷,得到所需数据;3.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因子处理;4.进行回归分析,判断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
3. 实证结果及解释3.1 因子分析结果因子分析法(Factor Analysis)主要是对指标过多而产生的变量间可能存在相关性问题进行处理。
KMO和Bartlett检验结果表明(见表2),Bartlett的值为2790.943,P<0.0001,相关矩阵不是一个单位矩阵;而KMO值为0.871,大于0.7,故可以考虑使用因子分析[1]。
表1 研究生教育质量影响因素指标体系指标序号指标内容V1 研究生生源质量V2 考研原因V3 报考学校的原因V4 实验室(电子阅览室)及各类实验设备V5 参与导师科研项目的机会V6 图书资料(含数据库资料)V7 校园网络资源情况V8 授课教师授课态度V9 授课教师授课方式V10 课程内容设置情况V11 导师队伍总体水平V12 对导师指导满意程度V13 导师掌握学科前沿的知识、能力和水平V14 导师的劣势V15 导师进行学术指导采用最多的方式V16 导师指导研究生的工作频率V17 导师指导研究生的数量V18 导师对研究生论文及业务的指导力度V19 学校对研究生答辩的要求V20 研究生做论文的态度V21 研究生教育质量总体状况V22 研究生教育中最关键的因素V23 实行研究生双导师制或导师组制V24 研究生教育管理水平V25 研究生培养实行末位淘汰制V26 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V27 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前发表论文V28 学制由3年改为2年表2 KMO and Bartlett's TestKaiser-Meyer-Olkin Measure of SamplingAdequacy..871Approx.Chi-Square2790.943df 231 Bartlett's Test ofSphericitySig. .000 采用因子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法,从21个自变量中析出5个公因子,但从表3中可以看出,5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仅仅达到54.147%,难以较好反映全部变量,这说明,运用因子分析法得到的5个因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研究生教育质量状况的影响因素,但并不全面和客观。
因此,下面的回归分析仍然使用全部21个变量作为自变量。
3.2 多元线性回归模拟运行结果在本研究中,采用SPSS13.0版本中的Analyze-Regression-Linear Regression 进行回归分析[2],在表1中选择“研究生教育质量总体状况(V21)”作为因变量,其他21项作为自变量,通过逐步回归法(Stepwise)进行变量筛选,并剔除不符合要求的解释变量,最终得到模型汇总(Model Sunmmary)、方差分析(ANOV A)、回归系数(Coefficients)、多重共线性诊断等表(如表4至表6所示)。
3.3 对模拟运行结果的检验与分析1.回归模型的产生经过逐步回归,7个变量进入会规模型(见表4),它们分别是:V11导师队伍总体水平,V10课程内容设置情况,V4实验室(电子阅览室)及各类实验设备,V24研究生教育管理水平,V27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前发表论文,V1研究生生源质量,V6图书资料(含数据库资料)。
从一定意义上讲,7个因素对研究生教育质量可能具有一定的影响,但还需要进一步证明这种回归分析的有效性。
2.回归模型概要由表4中的模型7可以看出,复相关系数R为0.571、判定系数R2为0.326,调整以后的值(Adjusted R Square)R2为0.315,其值并不是很大,这说明进入回归模型中的第7个自变量对“研究生教育质量状况”有较弱的影响,同时,模型6与模型7的R2值相差仅为0.006,差距很小,因此,可以刨除模型7这一因素。
从表4中还可以看到,模型1的改变绝对值(F Change)为91.02,明显大于其他6个模型,这就说明,该模型的自变量“V11(导师队伍总体水平)”是因变量“研究生教育质量状况”很好的预测变量。
此外,Durbin-Watson即DW值为1.864,近似等于2,可以认为随即误差项是相对独立的,7个自变量之间不存在序列相关的问题。
3.模型的方差与F检验的结果从表5中的模型7可以看出,回归均方(Regression Mean Square)为86.922,剩余均方(Residual Mean Square)为0.422,F 值为29.41较大,说明自变量对因变量的解释力度较大。
显著性为0.000,由于显著性已达到0.01的水平,说明配合回归直线是有意义的,因变量“V21(研究生教育质量状况)”与6个自变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4.多重共线性诊断本次研究属于大样本调查,由回归产生的多重共线性诊断表显示,只有一项条件指数(condition Index)略大于15,其他都小于15。
另外,他们的特征值(Eigenvalue)都不为0,所以6个自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
表3 全部解释变量(Total Variance Explained)Component Initial Eigenvalues Extraction Sums of SquaredLoadingsRotation Sums of SquaredLoadingsTotal% ofVarianceCumulative% Total% ofVarianceCumulative% Total% ofVarianceCumulative%1 5.915 26.885 26.885 5.91526.885 26.885 4.24919.315 19.3152 1.785 8.113 34.998 1.7858.113 34.998 2.72812.402 31.7173 1.704 7.747 42.745 1.7047.747 42.745 2.0809.454 41.1714 1.370 6.225 48.971 1.370 6.225 48.971 1.6627.553 48.7245 1.139 5.176 54.147 1.139 5.176 54.147 1.193 5.423 54.1476 .982 4.463 58.610Extraction Metho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表4 模型汇总(Model Summary(h) )Change StatisticsMode RRSquareAdjustedR SquareStd. Error ofthe EstimateRSquareChangeFChange df1df2Sig. FChangeDurbin-Waton1 .418(a) .174.172 .714 .174 91.0201431.000… … … … … … … ……… …6 .566(f) .320.310 .652 .017 10.7481426.0017 .571(g) .326.315 .650 .006 4.0171425.046 1.864表5 方差分析(ANOV A(h))Model Sum of Squares df Mean Square F Sig.1 Regression 46.444 1 46.444 91.020 .000(a)Residual 219.921 431 .510Total 266.365 432… … … … … … …7 Regression 86.922 7 12.417 29.410 .000(g)Residual 179.443 425 .422Total 266.365 4325.标准化残差标准残差直方图(图略)显示,正态曲线被加载在直方图上,残差服从于近似的正态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