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百合花
- 格式:docx
- 大小:14.71 KB
- 文档页数:2
第四单元15百合花教师寄语:一个能思想的人,才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
学习目标:1、明白本小说题目的含义和主题2、体味细节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难点)3、分析人物形象。
(重点) 4、培养学生速读小说,概述小说的能力预习任务:1、速读全文。
思考:文章写了哪几个人物?围绕这些人物写了哪几件事?2、掌握下列词语及字音撂( ) 讷讷( ) 忸怩( ) 憨憨( ) 执拗( ) 髻( ) 尴尬( ) 讪讪( )瞅 ( ) 挟( ) 嬷嬷( ) 砦( ) 虔诚( ) 磕磕绊绊( ) 3、阅读中发现的问题:学习过程:一、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茹志鹃,女,1925年参加新四军,1955年转业到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任《文艺月报》编辑。
1958年3月,在《延河》上发表了著名作品《百合花》,标志着她艺术风格开始形成。
这篇"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曾被茅盾誉为当时最使他满意和感动的一篇作品,赞赏这篇小说具有清新俊逸的艺术风格,是"静夜的箫声"。
《百合花》是茹志鹃前期的代表作。
她写这篇小说时,正是反右斗争后不久,她的家庭成员是这场扩大化运动的受害者。
冷峻的现实生活使她"不无悲凉地思念起战时的生活,各那时的同志关系"。
她说:"战争使人不能有长谈的机会,但战争却能使人深交,有时仅几十分钟,甚至只来得及瞥一眼,便一闪而过,然而人与人之间,就在这一刹那里,便能胆肝相照,生死与共。
"所以,《百合花》是她"在匝匝忧虑之中,缅怀追念时得来的产物"。
二、整体感知划分段落,概括大意。
提示:全文以时间为顺序,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展开情节。
根据情节的阶段性,可以分为四部分。
一部分、开端二部分、发展三部分、高潮四部分、结局三、合作探究理解跟百合花被相关的情节。
请学生朗读95页描写百合花被的一段文字和96页"刚出门~我已从心底爱上了这个傻呼呼的同乡)的内容。
15 百合花课文分析资料《百合花》是一篇童话,作者是法国的著名画家梵高,在欧洲大陆上的法国巴黎首次展出。
文中描写了百合花开的美丽景象:碧绿的叶在微风中轻轻摆动,像在欢迎大家的到来;洁白的花朵在微风中翩翩起舞;那像蝴蝶一样翩翩起舞的百合花,在花丛中摇曳着,给人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
作者在欣赏百合花美的同时也受到了美好的艺术享受。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先来看一下这篇课文介绍:《百合花》主要写了少女夏梦莲在百合花美丽的外表下,有着强烈的爱慕和虚荣之心和虚荣心的百合花不能相互分离,她们矛盾。
最后一句话:百合花是爱情的象征!一、学过的课文有哪些?文章中描述了少女夏梦莲美丽容颜下的矛盾心理:她美丽纯洁,却不能理解大自然;她爱花而不能欣赏花;她虚荣而不能接受现实……最后一句话是“百合花是爱情的象征!”我们学习课文的时候,要仔细读读课文内容,知道作者是在描写什么。
这样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吧!1、读过这篇课文之后,会发现以下两点提示:作者没有直接用“爱”、“美”来描写百合,而是用“爱”来刻画百合。
作者用“爱”和“美”来描述百合本身,并通过这两个词语把百合写得很美。
作者通过百合美丽、纯洁、美丽的外表,说明了一个女孩具有了高尚的品质。
我们也应该在学习课文时,了解百合花有哪些特点呢?比如它象征着爱情和纯洁。
2、文中的“小”和“莲”是一个重要概念“小”和“莲”都是很形象地描写一个事物,都在文中的某一处出现过。
但是它们却各有各的含义。
我们在学习课文的时候,不能只读懂了一个方面的含义,还要注意整体把握两个方面:第一,要理解课文所描写的事物有什么样的特点和功能。
第二,要能正确把握文章所描写的事物与人之间的关系。
文章写了夏梦莲对小莲的爱,但是在对待小莲这件事上也存在着矛盾:她喜欢小莲,但却不能理解小莲;她对小莲很爱,但又没有把小莲当成可以亲近和依靠的朋友;她有虚荣之心、但是却不能接受现实……在阅读课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小”和“莲”是两个不同的事物,但是又各有各的含义,我们不能把它们混为一谈,要学会正确地理解它们。
《百合花》知识梳理15.百合花小说通过护送、借被、救护和献身、献被等情节的描写,塑造了通讯员、新媳妇两个人物形象,讴歌了为了崇高的信念可以献出一切的人,赞美了严酷环境下年轻战士的革命精神和军民鱼水情。
一、基础知识积累1.给下列字注音撂(liào)嗳(āi)讷(nè)忸怩(niǔ)(ní)憨(hān)秤(chèng)踌躇(chóu)(chú)执拗(niù)尴尬(gān)(gà)讪(shàn)磕(kē)抿(mǐn)焚(fén)鹿砦(zhài)匾(biǎn)诚(qián)2.形近字┏乱(luàn)混乱┏趴(pā)趴下┏竟(jìng)竟然┏拗(niù)执拗┗刮(guā)搜刮┗扒(bā)扒皮┗竞(jìng)竞赛┗坳(ào)山坳3.多音字┏(jiáo)细嚼┏(luò)落泪┏(qiáo)翘首嚼┫(jiào)倒嚼落┫(là)落下翘┫┗(jué)咀嚼┗(lào)落枕┗(qiào)翘尾巴4.词语解释【包扎】包裹捆扎。
【珠烁晶莹】像珍珠那样闪光,像水晶那样明净。
【张皇】恐慌、慌张。
【局促不安】拘谨不自然。
【讷讷】说话迟钝。
【忸怩】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
【憨憨】傻气,难为情。
【踌躇】犹豫。
【执拗】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尴尬】形容很窘迫的样子。
【讪讪】难为情的样子。
【嘟哝】连续不断地自言自语。
【鹿砦】形似鹿角的障碍物,用树木的大枝杈钉成,用以阻挡步兵或军用车辆。
【耽搁】停留。
【虔诚】恭敬而有诚意。
【劈手】形容手的动作迅速,使人来不及防备。
【气汹汹】非常生气的样子。
5.文学常识真空(1)《百合花》作者_______,当代女作家,曾用笔名_________、_______。
精品【初中语文试题】小说《百合花》所写的战斗是真实的吗?茹志鹃是50年代少数几个用短篇小说形式来描写战争的作家之一,其短篇小说《百合花》最早发表在《延河》杂志上,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短篇小说。
茅盾曾评价这篇小说是“我最近读过的几十个短篇中间最使我满意,也最使我感动的一篇”。
虽说小说是虚构的艺术,但根据茹志娟本人的回忆,“《百合花》小说里所写的战斗,以及战斗的时间地点都是真的。
著名的苏中七战七捷之一,总攻海岸战斗的时间,正是1946年的八月中秋。
那时候,我确实在总攻团的前线包扎所里做战勤工作。
”(引文见《茹志娟——美丽的百合花》,作者梅纨,《大地》第83期)因此小说在开篇就扼要地点明了战斗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一九四六年的中秋。
这天打海岸的部队决定晚上总攻。
”由此,笔者对发生在1946年中秋的这场战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当年的中秋之夜,是否真如小说中所说,在苏中七战七捷战役中发生过这样一次总攻海岸的战斗呢?按公历推算,1946年的中秋节应为当年的9月10日。
而苏中七战七捷的七场大战发生的时间是否确与此时间有重叠之处呢?根据史料记载,1946年6月底,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全面内战。
7月中旬,盘踞在南通的国民党第一绥区的汤恩伯(以后为李默庵接替),指挥五个整编师共十五个旅十二万人,向苏中解放区大举进犯。
我华中野战军三万余人,奋起迎战,举行了苏中战役。
从7月13日至8月27日,在一个半月内,连续作战七次,均获胜利,歼敌五万余人。
这七次战斗是:7月13日至15日的宣家堡、泰兴战斗;7月18日至21日的如(皋)南战斗;7月30日至8月3日的海安战斗;8月10日至11日的李堡战斗;8月21日至22日的丁堰、林梓战斗;8月23日至26日的邵伯战斗;8月23日至27日的如(皋)黄(桥)路战斗。
这样看来,即便是七战七捷中时间最晚的如皋黄桥战斗,其结束时间也在1946年的中秋之前,这样看来,小说《百合花》中所写的战斗从时间上来看并无真实性可言。
《百合花》知识梳理《百合花》知识梳理15.百合花小说通过护送、借被、救护和献身、献被等情节的描写,塑造了通讯员、新媳妇两个人物形象,讴歌了为了崇高的信念可以献出一切的人,赞美了严酷环境下年轻战士的革命精神和军民鱼水情。
一、基础知识积累1.给下列字注音撂(liào)嗳(āi)讷(nè)忸怩(niǔ)(ní)憨(hān)秤(chèng)踌躇(chóu)(chú)执拗(niù)尴尬(gān)(gà)讪(shàn)磕(kē)抿(mǐn)焚(fén)鹿砦(zhài)匾(biǎn)诚(qián)2.形近字┏乱(luàn)混乱┏趴(pā)趴下┏竟(jìng)竟然┏拗(niù)执拗┗刮(guā)搜刮┗扒(bā)扒皮┗竞(jìng)竞赛┗坳(ào)山坳3.多音字┏(jiáo)细嚼┏(luò)落泪┏(qiáo)翘首嚼┫(jiào)倒嚼落┫(là)落下翘┫┗(jué)咀嚼┗(lào)落枕┗(qiào)翘尾巴4.词语解释_________的角度去反映_________。
(2)本文的主要人物有_________ 和_________。
“百合花”是女主人公嫁妆(新被子)上的图案,也是人物_________、_________的品格的象征,更是_________中的“一朵浪花”。
(3)他一肩_________枪,一肩_________了一杆秤,左手_________了一篮鸡蛋,右手_________了一口大锅,呼哧呼哧地_________来。
(4)他一边________,一边对我们_______,一边还________,同时还从怀里_______一包饭团来________。
【参考答案】(1)茹志鹃阿如初旭成名代表短篇较小时代本质(2)小通讯员新媳妇纯真高洁革命战争时期人民的斗争生活(3)背挂挎提(4)放东西又抱歉又诉苦喘息地喝着水掏出嚼着二、课文学习1.作者回顾【明确】茹志娟,曾用笔名阿如、初旭。
15.百合花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背景,梳理文脉。
(重点)2.通过具体事件,分析人物形象。
(难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我们都非常幸运,处在一个和平的年代,温饱无忧。
但是曾经在一个无情的战争年代,一条印有百合花的新被子却引发出一个十分感人的故事。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百合花》,了解那个特殊年代里所发生的感人故事。
二、预习展示1.读准字音。
撂(liào) 嗳(āi) 讷(nè) 忸怩(niǔ ní)憨(hān) 执拗(niù) 讪(shàn) 尴尬(gān gà)抿(mǐn) 虔诚(qián) 踌躇(chóu chú)磕磕绊绊(kē)2.理解词语。
讷讷:形容说话迟钝。
憨憨:傻气,难为情。
执拗: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踌躇:犹豫,迟疑不决。
讪讪:形容不好意思,难为情的样子。
虔诚:恭敬而有诚意。
局促不安:形容举止拘束,心中不安。
磕磕绊绊:跌跌撞撞的样子。
珠烁晶莹:像珍珠那样闪亮,像水晶那样明净。
3.初读课文,简要概括本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明确:本文主要讲述了新媳妇将自己心爱的嫁妆——一条印有百合花的新被子借给战士并且最后执意将其盖在战士身上入殓的故事。
三、合作探究(一)精读课文,梳理文脉。
划分本文层次,并概括大意。
明确:本文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23):写通讯员送“我”去前沿包扎所。
第二部分(24—45):写通讯员和“我”一起向新媳妇借被子。
第三部分(46—60):写通讯员为了保护担架员壮烈牺牲,新媳妇怀着崇敬、歉疚的心情给他缝衣服。
第四部分(61、62):写新媳妇执意将自己的被子盖在通讯员的身上入殓。
(二)细读课文,探讨分析人物形象。
1.小说中的小通讯员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明确:小通讯员:天真纯洁,充满朝气,憨厚朴实,拘谨腼腆。
(1)即将发起总攻的时刻,还在枪筒上插上几根树枝和野菊花。
《百合花》
学习目标:
1、识记重点生、字词并理解其含义,夯实基础;
2、运用刻画人物的方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3、体会理解战争中人性美和心灵美。
新课导入: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借花喻人,以此来表现自己的高贵品格。
周敦颐爱莲闪现自己的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陶渊明爱菊则展示自己淡泊名利,不趋炎附势。
今天我们来学习小说《百合花》,看看作者笔下的百合花寄寓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一、预习检测,夯实基础
1、请学生课下搜集百合花的有关图片,别介绍其特点。
特点:色泽文雅,香气清幽,白净纯洁,即:清丽,春节,高雅…………
2、给下列加点词正音,并根据语境理解划横线词语的意思。
3、文章主要写了那几个人物?人物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
开端:通讯员带“我”去包扎所;
发展:新媳妇借给“我们”被子;
高潮:新媳妇为通讯员缝衣服;
结局:新媳妇执意献新被。
二、小组交流,合作探究(分析人物形象)
(提示:原句…………,展示了人物…………性格特征)
1、新媳妇:美丽、纯洁、善良、品的高尚、勇敢坚强。
(最后学生总结:新媳妇是一个………………)
师疑问:坐着刻画新媳妇与百合花有无关系?
有,新媳妇如百合花一样拥有人性美和性格美。
所以,百合花正是人物纯真、高洁心灵和品格的象征。
2、通讯员:天真(心灵)纯洁,充满朝气,对生活和自然无比热爱;憨厚朴实,拘谨腼腆,不善言辞;对革命和人民群众的无限忠诚。
师疑问:坐着刻画通讯员与百合花有无关系?
有,通讯员这种纯洁高尚美好的心灵也像百合花一样。
三、研读细节,归纳总结
1、小说以“我”所见所闻为线索,谈谈“我”在文中的作用。
以“我”所见所闻为线索,并从“我”的感情变化中逐步完成人物性格塑造,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2、分析“新媳妇这时………………扭过脸去”句中新媳妇“劈手、狠狠、气汹汹”的原因。
表现了她深切的哀悼和崇敬之情。
3、作者以“百合花”为题有何寓意?
百合花是印在被子上的图案,是新媳妇最心爱的嫁妆,但是他义无反顾的奉献出来,象征着人性美和人情美,展现了人物像百合花一样纯洁美好的心灵。
四、补充阅读,巩固拓展
P104页,可以课上完成亦可课下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