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2章价格理论
- 格式:pptx
- 大小:421.62 KB
- 文档页数:92
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之价格理论1. 引言价格理论是西方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了市场上商品和服务的定价机制和影响因素。
价格在市场经济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反映了供求关系,还是资源配置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西方经济学中价格理论的基本概念和主要模型。
2. 供需关系供需关系是价格形成的基础,供应和需求是影响价格的主要因素。
供给(供应)表示市场上各个卖方愿意出售的商品和服务数量,而需求则表示市场上各个买方愿意购买的商品和服务数量。
当供给大于需求时,价格往往会下降,供给小于需求时,价格则会上升。
这是因为供需关系决定了市场上的商品和服务的稀缺性。
稀缺性导致了竞争,而竞争则会影响到价格的变动。
3. 市场均衡市场均衡是价格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
市场均衡指的是供求达到一种平衡状态,此时市场上的商品和服务的供给数量等于需求数量。
在市场均衡状态下,价格也会固定下来,这个价格被称为均衡价格。
通过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叉点,我们可以确定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供给曲线向上倾斜,而需求曲线向下倾斜。
当两条曲线相交时,就得到了市场均衡的价格和数量。
4. 弹性弹性是价格理论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衡量了价格变动对供需关系的敏感程度。
弹性分为价量弹性和交叉弹性。
价量弹性是指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当价格变动对数量的影响较大时,弹性较大,当价格变动对数量的影响较小时,弹性较小。
弹性的计算公式为:弹性 = (数量变动率 / 价格变动率)* (价格 / 数量)。
交叉弹性是指两个不同商品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
如果两个商品之间的交叉弹性为正,说明它们是互补商品,如果交叉弹性为负,说明它们是替代商品。
5. 垄断和竞争价格理论还研究了垄断和竞争市场下价格的形成和变动。
在垄断市场中,只有一个供应者或卖方,他们可以通过控制供给数量来操纵价格。
在竞争市场中,有许多供应者或卖方,他们无法单独控制价格。
垄断市场中的价格往往较高,而竞争市场中的价格往往较低。
《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2章价格理论价格理论是经济学中的重要内容,对于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对《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2章价格理论的概括和分析,总结出其中的主要观点和思想。
价格理论是研究市场上商品和服务价格形成和变动的规律的学科。
它揭示了价格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从供求关系、成本与利润、竞争与垄断等角度分析了价格的决定因素和影响机制。
首先,供求关系是决定价格的基本原理。
市场价格一般是在供给和需求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
供给表示企业生产和销售商品和服务的意愿,需求则表示消费者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意愿。
供给和需求的均衡决定着市场价格的形成,当供求关系发生变化时,市场价格也会相应地调整。
其中,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是影响价格变动幅度的重要因素。
供给和需求的弹性决定了市场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其次,成本与利润也是价格决定因素之一、成本是企业产品生产的必要费用,而利润是企业通过销售商品和服务所获得的收入减去成本后的剩余。
在竞争性市场中,企业通常通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以获取更高的利润。
价格与成本与利润之间的关系取决于企业的生产技术、市场竞争程度等因素。
基于成本和利润的考虑,企业在决定价格时需要权衡利润的最大化和市场需求的平衡。
另外,竞争与垄断是影响价格形成的另外两个重要因素。
竞争市场中的价格取决于市场供求关系和企业之间的竞争程度。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价格往往较低,利润较小。
而垄断市场中存在市场供给的垄断者,他们能够对价格进行设定。
垄断市场的价格往往较高,利润也较大。
垄断能够通过限制进入、垄断技术等手段获得高额利润。
总结来说,价格理论是经济学的重要内容,通过研究供求关系、成本与利润、竞争与垄断等因素,揭示了价格的决定因素和影响机制。
了解价格理论有助于我们理解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对企业的定价决策和消费者的价格敏感度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价格理论是经济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第二章需求、供给、价格微观经济学要说明价格如何配置资源、调节经济,因此,价格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中心。
微观经济学要讨论的基本问题是,价格和市场制度如何决定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有这样一首诗能说明需求与供给概念的重要性你甚至于可以使鹦鹉成为一个博学的经济学者——它所必须学的就是“需求”与“供给”这两个名词。
无名氏第一节需求理论一、需求、需求表、需求曲线1. 需求(demand)需求是决定价格的关键因素之一。
需求是指居民户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对某种商品,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在理解需求这个概念时,应该注意的是,需求是购买欲望(wants)和支付能力的统一,缺少任何一个条件都不能成为需求。
所以,需求也可以说是居民户根据其欲望和购买能力所决定的计划的购买量。
如果只有购买的欲望而没有购买的能力,或者虽有购买的能力而没有购买的欲望,都不能产生有效的需求,也不能在市场上形成实际的购买力。
对于给定的价格,需求也称需求量。
需求预测也要同时考虑到需求的这两个条件,否则会作出错误的预测。
例1.1840年鸦片战争后,英国企业界为开辟了中国这样一个大市场而高兴。
他们把大批的棉布、面沙,以至于吃饭的刀叉、娱乐的钢琴运往中国。
按购买能力来看,当时中国的一些富人是有购买这些产品的能力的。
但由于当时中国人还没有消费这些洋货的欲望,故而市场上并不存在对这些产品的需求。
这次需求预测的错误,在于没有考虑购买欲望。
例2.最近成为热门话题的“汽车进入家庭问题”。
无疑,想拥有一辆汽车是绝大多数人的愿望,对汽车的欲望是普遍而强烈的。
但是,汽车昂贵的购买价格和使用费用(通常是购买价格的2.5倍)使大多数人不具备拥有汽车的支付能力。
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汽车只是少数富人的奢侈品。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汽车进入家庭”仍然是一个梦想。
2.需求表针对某居民户(家庭household)例如,在1993年第一季度某地市场上,当鸡蛋的价格为1.8元时,需求量为200斤;当价格为1.9元时,需求量为150斤;当价格为2.0元时,需求量为100斤;当价格为2.1元时,需求量为80斤;当价格为2.2元时,需求量为50斤;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