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园林史知识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25.32 MB
- 文档页数:69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3、诗画的情趣。
4、意境的含蕴。
二、为什么中国古典园林一开始就向着风景式方向上发展1、促成生成期的中国古典园林向着风景式的方向上发展的主要的社会因素则是人们对自然环境的生态美的认识——山水审美观念的确立。
2、天人合一,君子比德,神仙思想的影响。
三、生成期园林的特点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形式:囿和台、园圃囿是王室专门集中豢养禽兽的场所,与帝王的狩猎活动有着直接的关系(也可以说,囿起源于狩猎),是园林的起源形式之一。
1、尚不具备中国古典园林的全部类型,造园活动的主流是皇家园林;2、园林的功能由早先的狩猎、通神、求仙、生产为主,逐渐转化为后期的游憩、观赏为主;3、建筑与其他三个造园要素并无密切关系,园林总体规划比较粗放,谈不上设计经营;4、审美意识尚处于低层次,造园活动并未达到艺术创作的境地。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的特点1.园林的规模普遍较小,设计规划相较以前更加精密细致,管理较为粗放,基本没有设计经营。
2.由山水植物,建筑等造园要素综合而成的景观,其重点已从模拟神仙境界转化为世俗题材的创作,但是老庄,仙界的玄虚之景任与人间显示之景形成分庭抗礼的局面。
3.皇家园林开始收到私家园林的影响,个别御园甚至由著名文人参与经营。
4.以筑山,理水构成地貌基础的人工园林造景,已经较多的运用一些写意的手法,把秦汉以来看重写实的创作方法转化成写实与写意相结合。
5.同时由于社会的不稳定,人们安全感的缺失,佛教、道教得以盛行,庙宇、寺观大量出现,从而出现了寺观园林这一新兴的园林类型。
五、艮岳的造园艺术成就①筑山:园林掇山构思奇特,精心经营。
万岁山居于整个假山山系的主位,西边的万松岭为侧岭,南面的寿山居于山系的宾位,隔水体与万岁山呼应。
②置石:经过优选的石料千姿百态,因此大量运用石的单块“特置”。
③理水:园内形成一套完整的水系,几乎包罗了内陆天然水体的全部形态:河、湖、沼、溪、涧等。
中外园林史1.园林形成的背景因素:大自然的造化、社会历史的发展和人的精神需要2.“园林”一词最早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 园林性质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之分3、园林的功能主要有:狩猎、游玩、观赏、休憩、祭祀、集会演说、文体娱乐、饮食园林的构成方式:规则式(整形式、建筑式、几何式、对称式)、自然式、混合式4、园林类型:按构园方式分为规则式、自然式、混合式按从属关系分为皇家园林、寺观园林、私家园林、陵寝园林按功能分为综合性园林、专门性园林、专题园林、纪念性园林、自然保护区园林5、园林的基本要素:建筑、山石、水体、植物、动物6、世界园林体系划分依据是以世界文化体系为划分标准的,分为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和中国园林体系7、园林史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四大文明阶段8、中国园林史分期:萌芽期(夏——春秋战国)、生成期(秦——两汉)、发展期(魏晋——隋)、全盛期(唐——两宋)、成熟期(元——清末)秦汉时期私家园林兴起。
魏晋南北朝时期寺观园林兴起,中国园林体系完成。
清私家园林分化为江南、北方、岭南园林9、古埃及园林形成的标志是出现了供奉太阳神的神庙和崇拜祖先的金字塔陵园10、古埃及园林可以划分为宫苑园林、圣苑园林、陵寝园林和贵族花园11、古希腊园林可以划分为庭园园林、圣林、公共园林和学术园林12、古罗马园林划分为宫苑园林、别墅庄园园林、中庭式庭园(柱廊式)园林和公共园林.宫苑园林有洛朗丹.欧洲的别墅庄园园林起源于何时?古罗马时期p2613、中世纪欧洲园林类型有寺院园林、城堡园林。
中世纪前期以寺院园林为主,圣保罗教堂。
后期以城堡庭园为主。
法国比尤里城堡和蒙塔尔吉斯城堡。
14、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园林类型可以分为美第奇式园林、台地园林和巴洛克式园林.意大利美第奇式园林有卡雷吉奥庄园、卡法古典庄园、埃菲索罗庄园;意大利台地园林的的奠基人是造园家多拉托-布拉曼特,作品有望景楼园.台地园有:玛达玛庄园、美第奇庄园法尔奈斯庄园、兰特庄园、埃斯特庄园、法尔奈斯庄园和卡斯特园庄园。
外国园林史一、文艺复兴时期是指哪一段时期?修道士庭院和城堡式园林的来源是什么?答:1、文艺复兴时期是指14—17世纪。
2、(1)修道式庭院园林:基督教徒最初是利用罗马时代的一些公共建筑,如法院、市场、大会堂等作为活动场所;以后效法被称为巴西利卡(Basilica)的长方形大会堂的形式来建造寺院,称为巴西利寺院。
前庭(Attrium):有喷泉或水井,供人们用水净身。
硬质铺装,上置盆花或瓶饰。
中庭:为拱卷式,墙上有壁画,中庭由+字形路分为四块,种植草坪,点缀果树和树木。
(2)城堡园林:中世纪前期便于防守,城堡建在山顶,带木栅栏土墙,内外干壕沟围绕,高耸、碉堡市中心建筑作为住宅。
11世纪后,诺曼人(Norsemen)征服英格兰,动乱减少,石造城墙、护城河、城堡中心有住宅。
13世纪之后的城堡,由于战乱逐渐平息和受东方的影响,享乐思想增强。
城堡结构发生变化。
变为开敞、适宜居住的宅邸结构。
15 世纪后,则变为专用住宅。
城堡内有宽敞的厩舍、仓库、供骑马射击的赛场、果园及装饰性花园等。
四角带有塔楼建筑围合出方形或者矩形庭院。
城堡外围仍有城墙与护城河,入口处架桥。
庭园位于城墙之外。
城堡庭园的构成庭园布局简单,有栅栏或矮墙围护。
除方形花台之外,主要为一三面开敞的龛座,上铺草皮,用作坐凳。
有泉池,充满欢乐气氛。
树木修建成几何形。
较大庭园中,设有水池,放养鱼与天鹅。
二、意大利文艺复兴造园全盛期开始的标志是什么?这一时期的意大利造园特点是什么?答:(1)意大利文艺复兴造园全盛期开始的标志是巴洛克式庭园(2)造园特点:1、平面布置以轴线展开,建筑一般为主体,多建在坡地上,便于远眺;立面上则根据地势形成各种台地景观。
2、人工花园部分非常规则,和自然山林形成对比。
3、小品细巧细致、形式丰富多样。
4、喷泉是花园中必不可少的要素。
5、水景丰富,尤其是跌水,并在挡土墙的处理上出现了壁泉。
三、法国勒·诺特尔式造园特点以及对中国和英国的影响。
1、园林史:记载和讲述园林的起源、发生、发展规律,园林景点和特色。
2、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原始文明阶段(园林孕育时期),利用自然;农业文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古典园林时期,改造自然;工业文明阶段——现代园林,利用(破坏)自然;信息文明阶段——生态园林,回归自然。
3、园林:为了补偿人们与大自然环境相对隔离而人为创设的第二自然。
4·规整式园林:讲究规矩格律、对称均齐,具有明确的轴线和几何对位关系,着重在显示园林总体的人工图案美,表现一种为人所控制的有秩序的自然、理性的自然。
5·风景式园林:规划完全自由灵活而不拘一格,着重在显示纯自然的天成之美,表现一种顺乎大自然风景构成规律的缩影和模拟。
6·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地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
7·天然山水园:一般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
8、按园林的隶属关系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
9、离宫御苑:建于远离京城的风景地带,供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行宫御苑:建在都城远效、近效风景优美的地方,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的地方10·叠山:园林内使用天然石堆筑为石山的特殊技艺,江南地区称为掇山。
11·置石:选择整块的天然石材陈设在室外作为观赏对象的做法。
12、文人的工匠化文人通过提高他们的工匠技艺而成的造园家13.工匠文人化工匠通过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而成的造园家14·士流园林:文人官员处于出处进退的矛盾中,纷纷选择园林享受以满足他们一定的避世企望,在显达与穷通之间起到缓冲作用的特殊私家园林。
15·文人园林:是士流园林之更侧重于以赏心悦目而寄托理想、陶冶性情、表现隐逸者。
推而广之,则不仅仅是文人经营的或文人所有的园林,也泛指那些受到文人趣味浸润而文人化的园林16·复道:楼阁或悬崖间有上下两通道17、甬道两侧筑墙的通道18、飞阁是架设在建筑物之间的高架廊道,好像虹一样的拱起·19、造园四项工作: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
第一章绪论1.园林的概念: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人工开辟山水地貌,结合建筑造型、小品艺术和动植物观赏从而构成一个以视觉景观之美为主的游憩、居住环境。
2.园林的形成背景:自然造化;社会历史的发展;人们的精神需要。
3.园林的功能:狩猎、游玩、观赏、休憩、祭祀、集会演说、文体娱乐、饮食等。
4.园林类型1)按园林基址和开发方式:人工山水园、天然山水园2)按构图方式:规则式、自然式、混合式3)按从属关系(中国):皇家园林(大内、行宫、离宫)、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公共园林、其他园林(陵寝、衙署)4)按地域或地理位置(中国):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岭南园林、巴蜀园林、西域园林5)按功能:综合性、专门性、专题、纪念性、自然保护区5.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的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
人工山水园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
特点:规模相对较小,一般来说,小型的在0.5公顷以下,中型在0.5与3公顷之间,大型在3公顷以上。
天然山水园:建在城镇近邓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
6.大内御苑:即皇帝的宅园,建制在皇城和宫城之内,紧邻皇居或距皇居很近,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
行官御苑、离宫御苑:建在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优美的地方,或者远离都城的风景地带不同点:行宫御苑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之用:离宫御苑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相联系的政治中心。
7.园林构成要素:建筑、山石、水体、植物、动物(古代园林)。
8.世界园林体系1)欧洲(西方)园林体系:以法国古典主义式园林和英国风景式园林为代表(意大利台地园)。
前者为规则园林,气势恢宏,视线开阔,构图严谨均衡,花坛、雕像、喷泉等装饰丰富,体现庄重典雅雍容华贵的气势;后者取消了园林与自然之间的界限,亦不考虑人工与自然之间的过渡,将自然作为主体引入到园林中,并排除一切不自然的人工艺术,体现自然天成、返璞归真的艺术境界。
中外园林史复习资料园林是人类世界中最富有艺术性和文化内涵的一种环境艺术形式。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园林都扮演着传承文化、表达情感的重要角色。
本文将回顾中外园林史,介绍其发展历程、代表作品和影响。
一、古代中园林史1. 古代中国园林中国古代园林与文化息息相关。
汉朝时期,园林开始在中国兴起。
这些园林多以景观、建筑、水池和植物为主要特点,结合了人工和自然元素。
例如,苏州园林以其精致、精心设计的景观而闻名,如留园、拙政园等。
唐宋时期,中国园林进一步发展。
唐代的《萧何新泽园》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园林的代表作之一。
此后,宋代的乌衣巷、沈园、留园等园林也在园林艺术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2. 古希腊罗马园林古希腊的园林主要用于宗教场所和公共广场。
在古罗马,园林被视为贵族和富人的象征,其中著名的园林有卡普里岛上的提伊布利的别墅和尼日尔维安大厦的花园。
二、近现代中外园林史1.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时期是园林艺术的重要时期。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园林设计师之一的安德烈亚·帕拉第奥对园林设计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设计了一系列以几何形状为基础的园林,如威尼斯的凡尔赛宫和费拉拉的达尔沃勒城堡。
2. 中国清代园林清代是中国园林史上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园林设计追求自然、柔和和恬静的氛围。
如苏州的留园、拙政园以及扬州的个园和瘦西湖都是清代园林的代表作。
3. 现代园林设计现代园林设计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新加坡的滨海湾花园是一个典型的现代园林设计案例,它将自然元素、现代建筑和人工景观相结合。
同样,日本的日本庭园也以其简约、精致的设计而闻名。
三、中外园林史的影响中外园林史对现代园林设计有着深远的影响。
从中园林史中可以看到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文精神的追求。
而外园林史则加强了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园林艺术的发展也促进了城市绿化、生态保护和旅游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中外园林史是园林艺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古代到现代,园林在中外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是表达人类情感和审美追求的一种手段,也是城市绿化、生态保护和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1.造园: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认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
创造这样一个环境的全过程一般称为造园。
2.寝殿造园林(平安时代):从中国唐代传入的庭园样式.其建筑布局为让人产生安定感的左右对称式,寝殿面南有池泉围绕,左面有泉殿,右面为钓殿,延伸两侧.3.台地园:意大利半岛三面濒海而又多山地,所以它的建筑都是因其具体的山坡地势而建的,因此它前面能引出中轴线开辟出一层层台地,台地园为欧式园林重要分类,最早出现在意大利.为现存古园林四大体系之一。
4.刺绣花坛:克洛德是法国刺绣园林的真正开创者。
用花草图形模仿衣服上的刺绣花边,创造出的一种新的园饰艺术形式。
5.写意山水园:根据造园者对山水的艺术认识和生活需求,因地制宜地表现山水真情和诗情画意的园称为写意山水园。
6、迷园:是这一时期比较流行的局部,以大理石或者草皮铺路,以修剪的绿篱围在道路两侧,形成图案复杂的通道。
6.曲水宴:“曲水宴”最早起源于中国,是秦朝古代宫廷赐宴的一种,其特别之处就在于其无事而宴,席上众人临流水而坐,常有赏花、赋诗等活动。
7.国家公园:“国家公园”的概念源自美国,政府通过一些保护政策设立一个大公园…一个国家公园,其中有人也有野兽,所有的一切都处于原生状态,体现着自然之美”.之后,即被全世界许多国家所使用,是指自然保护区的一种形式.8.水风琴:希腊工程师可忒西比乌斯建造于公园前3世纪,称为水力风琴,用水是为稳定气压。
9.艮岳:初名万岁山,是北宋有名的皇家园林,唐、宋写意山水园的代表。
构园设计以情为立意,以山水为蓝本,以诗词品题为主题,园中有诗、园中有画,创造了一种趋向自然情致的意态和趣味,成为元、明、清宫苑的重要借鉴。
10.悬空园:耸立在巴比伦平原上的花园,在蔓生及悬垂植物的掩隐中,一部分柱廊被遮住了,远远望去,仿佛属挂在空中一般,故命名古巴比伦空中花园,又称悬空园。
中外园林史一、名词解释1.囿:是人们对一定地域用篱笆或墙加以范围,让天然草木和鸟兽滋生繁育,通常还挖地建台以供王宫贵族狩猎游乐的用地.西汉一池三山:太液池;蓬莱,瀛洲,方丈.园林三要素: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工程设计.{山水,植物,建筑}白居易私宅:洛阳履道坊,庐山草堂:园林四要素:山水,地形,植物,建筑造园四要素:缀山。
理水,植物造景,建筑经营。
世界造园形式:中国自然山水园,意大利台地式别墅园,法国宫廷式花园,英国自然风致式园林。
英国风景园林:在其固有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下,具备一定的政治经济背景受到各种文学艺术思潮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园林形式和风格。
枯山水:以石组,白沙铺地组成的一种山水市园林,立石表现着群山,石间有叠水和小溪,并流入山谷间汇入大海这样一种情境的描写。
也有通过一片白沙来表现宽广的大海,其间散置着几处石组来反映海岛等象征的表现。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利用建筑,道路,花圃水池以及形状修剪得十分整齐的草木如同刺绣一般编制出美丽图案。
形成及有组织有秩序地古典主义园林风格园林,排布,总体感觉清新明快而又雄伟壮丽。
英国自然风景园林:是指在1世纪发展起来的自然风景园,这种风景园以开阔的草地,自然式种植的树丛,蜿蜒的小径为特色。
不列颠群岛潮湿多云的气候条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造成庞大的城市,促使人们追求开朗,明快的自然风景。
造园的几大系统:1,中国系统(自由式山水园,影响到日本,朝鲜,东南亚);2,欧洲系统{规则建筑为主,植物配置为辅埃及,希腊,古罗马}3西亚系统[主要是花园和,教堂园,叙利亚,波斯,伊拉克] 苏州名园:1网师园2拙政园3留园4个园5寄畅园世界园林形式:按构园方式分:1规则式园林2自然式园林3混合式园林按隶属划分:1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中国古典园林主要类型}按基质选择或开发方式:人工山水园,2自然山水园中国过电园林的几个阶段及其特点?1,生成期[殷,周.秦汉]2转折期[魏晋南北朝]3全盛期[[隋唐]4成熟期[两宋,元,明,清初]5成熟后期[清中叶,清末]a{中国古典园林特点:一`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虽由人在宛如天开]2建筑美自然美的融糅3诗画的情趣[以画入园,因画成景]4意境含蕴}夏殷周,是园林生成期的初始阶段,特点为:1,园林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中国园林产生于奴隶制社会2,囿式园林起源的初级方式3,此期内园林由开始的狩猎,通神,生产为主,逐渐向后期的游憩,观赏为主转化,但园林的整体规划设计经营水平很低.4早期的囿,台,池沼相结合,是自然山水园的初期体现,艺术水平乃居低级阶段.5秦汉处于囿向苑转变发展的阶段{内容,形式,构思立志,造园手法,技术材料}6苑规模浩大建筑壮观严整,装饰聂荣极其华丽,以显示帝王的至高无上,但对山水的欣赏还处于朦胧的非自然阶段,祈求长生成仙的观念在宫苑中是有体现7私家园林虽已见消记载,但大多是对皇家园林的模仿,两者尚未出现类型上的差别8园林早先的狩猎通神,求仙生产的功能虽然存在,但已转化以游憩观赏为主,园林的内容复杂,园林的概念也比较模糊9在园林中堆山穿池,配置可供观赏的动植物以及建筑,雕塑小品等装饰园景的德造园手段为后代开了好头但园林的整体规划比较粗放,设计经营比较原始.10上林苑中树术的记载,实堪惊人,草木多达4000余种,大多是从汉代势力所及的四面八方搜集而来,其中也能看出汉代的文化成就.二由秦汉时期宫苑为主型向自然山水转变,2大力兴建都城皇家园林狩猎.求仙,通神功能基本消失,或仅保留象征意义生产和经济运作以很少存在游赏运动为主导,甚至唯一的功能3造园已不再追求高大,规模宏伟而是在穷及技巧上下功夫使楼园为景,所以苑囿精巧雅致,造园活动完全升华到艺术创作的境界.4在以自然为核心的时代美学思潮直接影响下,中国古典风景式园林由再现自然自然,由单纯模仿自然山水进而适当的加以概括提炼,但始终保持着"有若自然的基调"5私家园林作为一个独立的类型异军突起,集中地反映了这个造园的成就。
中外园林史复习资料第一章园林的基本问题1.世界三大园林体系: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中国园林体系2.中国当代园林三陈:陈植着名林学家、造园学家,有造园学概论这是我国近代最早的一部造园学论、陈俊愉、陈从周说园3.一池三山:蓬莱,方丈,瀛洲,太液池一池三山是中国的一种园林模式,源于中国的道家思想,并于以后各朝的皇家园林以及一些私家园林中得以继承和发展;三山指神话中东海里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并有仙人居之,仙人有长生不老之药,食之可长生不老,与自然共生;4.园林类型1p6/按构园方式区分:规则式法国古典主义园林、自然式、混合式2按园林的从属关系划分:皇家园林特点:规模宏大,真山真水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体形高大,代表:北京颐和园、北京北海公园、河北承德避暑山庄、私家园林特点:规模小,常用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表现其淡雅素静;代表:北京恭王府、苏州四大名园、上海豫园、寺观园林3按园林功能分:综合性园林、专门性园林、专题性园林、纪念性园林、自然保护区园林等;5.寺观园林的定义:佛寺,道观等宗教建筑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宗教建筑内外的园林化环境;6.中国四大名园:颐和园,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7.苏州四大名园:拙政园,留园,狮子林,沧浪亭8.园林形成的三大背景:1大自然的造化 2社会历史的发展3人们的精神需要9.世界园林体系的划分标准:世界文化体系10.中国园林历史阶段的划分:萌芽期——夏--春秋战国生成期——秦--两汉发展期——魏晋--隋全盛期——唐--两宋成熟期——元--清末11.世界园林历史阶段划分:1原始文明对园林的孕育作用2农业文明形成世界世界三大园林体系3工业文明促进了城市园林化和自然保护区园林的行形成4信息文明确立了生态园林目标12.园林基本要素:建筑,山石,水体,植物,动物13.园林中水的作用:①导向作用②点缀作用③倒影作用④基底作用⑤连接作用第二章欧洲园林1.美国纽约中央公园:奥姆斯特德设计师{道宁园林理论与实践概要道宁之后的园林大师是奥姆斯特德}2.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国家公园3.造园的理论与实践是“造园艺术的圣经”标志着法国古典主义的园林艺术理论的完全确立;4.英中式园林:由于法国的风景式园林借鉴了英国风景式园林的造园手法,又受到中国园林艺术的影响,形成了一种新的园林风格,被称之为“英中式园林”;5.布里奇曼规则式园林向自然式过渡,肯特造成过渡,布朗-大地的改造者,胡弗莱画家造园家一起造园,钱伯斯向中国学习肯辛顿公园:伦敦皇家园林中改为对公众开放的最大的公园;第三章伊斯兰园林1.天堂园:面积通常较小,四周有围墙,外观显得比较封闭,类似建筑围和的中庭,与人的尺寸非常协调,其内有十字型的林荫道,构成中轴线;中轴线将园分割成四区,栽有花草,在十字型林荫路交汇点处设有中心水池,象征天堂;2.空中花园又被译为“悬园”或“架空园”,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3.王宫庭园是中世纪伊斯兰的主要园林类型;4.菲恩园是国家王宫庭园的典型代表;第四章中国园林的雏形1.一池三山的应用:建章宫、西苑、元代的大内御苑2.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圃、台、园圃3.中国园林的雏形--囿,最早的囿是畜养禽兽观赏狩猎的场所4.囿中较早的建筑物或构筑物是“台”,即用土堆筑而成的高台;5.2考工记·匠人关于周代王城的描述:匠人营国……德6.从囿到苑发展的思想流派:天人合一思想、君子比德思想、神仙思想7.从囿到苑发展的建筑标志:台苑、代表:姑苏台、荆台、章华台第五章中国园林嗯形成-苑1.秦代建筑以广阔,壮丽,豪放为主要特征2.秦代皇家园林的代表:信宫极庙、阿房宫、兰池宫3.汉代三宫:长乐宫、未央宫萧何建、建章宫;存在时间最长的是:未央宫4.两汉私家园林的代表:梁孝王兔园、梁冀园苑,袁广汉园5.秦代时上林苑广阔、建章宫壮丽、广成苑豪放6.先秦两汉园林特点1造园活动的主流是皇家园林2园林的功能由最早的狩猎、求仙、生产为主,逐渐转化为后期的游息与观赏为主3大自然在人们心中尚保持着一种浓厚的神秘感7.上林苑本为秦代营建阿房宫的一处大苑囿,汉武帝时扩而广之为上林苑,上林苑是皇家禁苑,专供皇帝游猎的场所,苑中最大的是昆明湖,是世界上最早的树木园洛阳主要苑囿:鸿池苑、上林苑,广成苑第六章中国园林体系的完成魏晋-隋1.魏晋六朝时期宗教、哲学、文人思想对园林发展的影响1在时代美学思潮的影响下,中国式风景园林由再现自然进而至于表现自然2游赏活动成为园林主导的甚至唯一的功能3私家园林成为一个独立的类型异军突起4寺观园林的出现开拓了造园活动的新领域集中地代表了一个时期造园活动的成就,对风景名胜区的开发起着主导作用5建筑作为一个造园要素,与山水地形,花木鸟兽等自然要素取得了较为密切的协调关系2·皇家、私家、寺观园林的代表皇家园林:华林苑曲水流觞的最早起源、芳林园、乐游园私家园林:金谷园、会稽谢家庄园、城廓宅园、张伦宅园、雍宅寺观园林:同泰寺、五台山、峨眉山永宁寺佛塔是最宏伟的佛塔3.中国园林形成了皇家、寺观、私家、陵寝等四大园林类型并行不悖的鼎盛局面,标志着中国园林体系的完成;第七章中国园林的写意化唐宋时代1.大明宫的三大殿: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2.皇家园林的代表唐城三大内:西内太极宫、东内大明宫、南内兴庆宫大内三苑:西内苑、东内苑、禁苑禁苑面积最大,在长安城北郊一带,风景园林区,狩猎区3.私家园林的代表:辋川别业长安、屡道坊宅园洛阳4.五代、北宋山水画的代表人物为董源,李成、关仝、荆浩5.长廊是我国古建筑和园林中最长的廊;6.建筑技术方面出现的官方和民间的两本书籍:李明仲营造法式、喻皓木经7.周师厚洛阳花木记、张峋洛阳花谱8.梨园: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所“皇家艺术学院”9.曲江池:我国历史上见诸文字的第一个公共游览地10.唐代园林的特点:①皇家园林的“皇家气派”已经安全形成②私家园林的艺术性较之前代有所升华③山水画,山水诗文山水园林这三个艺术门类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形成中国山水园林的独特艺术风格④皇家,寺观,私家三大园林类型都已经完全具备中国风景式园林的主要特点⑤佛教禅宗兴盛⑥这个园林类型所独具的特征,不仅表现为园林规模的宏丽,而且反应在园林总体的布置和局部的设计处理上面11.建筑技术方面出现的官方和民间的两本书籍:李明仲营造法式,喻皓木经12.宋代造园活动兴盛体现在哪几个方面1文人园林的兴起2造园的叠石技术大为提高3植物栽培技术提高13.艮岳园①主持者是:梁师成;相关的记载文献两篇比较着名艮岳记宋徽宗撰写,华阳宫记僧人祖秀撰写②建园目的:主要是以山水的“放怀适情,游心赏玩”③艮岳的造园艺术成就1园林掇山构思独特,精心经营2园内形成一套完整水系,它几乎包罗壳内陆天然水体的全部形态:河,湖,泉,沼,溪,涧,瀑,潭等3动,植物珍奇丰富,且成为景题对象,使皇家园林平添诗情画意4园林建筑几乎包罗壳当时的全部建筑形式,建筑的布局绝大部分均从小造景的需要出发,充分发挥其“点景”、“引景”、“观景”的作用5假托道教风格,创设多样意境14.东京四苑①琼林苑:除殿亭楼阁、池桥画舫之外,还以树木和南方的花草取胜,是一座以植物为主体的园林②玉津苑:仅有少量建筑,环境比较清幽,林木特别茂盛③宜春苑:以栽培花卉之盛而闻名京师④含芳园:以竹林繁茂而出名⑤辋川别业:唐长安私园,文人别墅园林⑥履道坊宅园:唐洛阳私家园林⑦相国寺:北宋寺观园林⑧灵隐寺:南宋寺观园林15.李格非关于北宋私家园林的着作:洛阳名园记,将私家园林分为宅园富郑公园、环溪、游憩园董氏东园,董氏西园、花园归仁里,李氏人丰园洛阳名园记对洛阳私家园林的总结①除宅园之外,还有许多单独建置的游憩园②洛阳的私家园林都是以莳花栽木着称③当时中原私家园林的筑山仍以土山为主,仅在特殊需要的地方如构筑洞穴时掺以少许石料,一般少用甚至不用④园内建筑形象丰富,但数量不多,布局疏朗16.两宋时期造园的特点①皇家园林出现了接近私家园林的倾向②市民园林开始兴盛③私家、皇家、寺观、三大园林类型都已完全具备中国古典园林的四个主要的特点④这个时期的园林创作方法逐渐向写意转化⑤寺观园林由世俗化更一步的文人化17.苏州现存园林中建园最早的是苏舜钡的沧浪亭18.文人园林风格特征1简远2疏朗3雅致4天然第八章中国园林的成熟1.迄今传世最早、篇幅最宏的一本画石谱录是:林有麟的素园石谱2.元明清时期园林特点:(1)皇家园林经历了大起大落的波折(2)私家园林沿袭前代高峰水平,民间造园活动广泛普及,形成江南、北方、岭南三大地方风格(3)宫廷、民间的园居活动频繁,园林由赏心悦目,陶冶性情为主的游憩场所转为多功能的活动中心(4)造园的理论探索(5)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中西园林文化开始交流3.石涛的叠石传世作品是扬州的个园,万石园片石山房假山4.清初三部园林理论着作是作者分别是5.李渔一家言、文震亨长物志、计成园冶---中国古代造园专着,也是中国第一本园林艺术理论专着6.三山五园分别是:玉泉山的静明园,万寿山的颐和园,香山的静宜园、畅春园、圆明园7.首次较全面的引进江南造园艺术的一座皇家园林是:畅春园,称之为“京师第一园”叶洮负责规划,张然主持叠山工程8.避暑山庄的五个特点:(1)几乎包含了全部天然山水的构景要素(2)湖泊与平原南北纵深联成一片(3)狮子沟北岸的远山和武烈河东岸的奇石,都能提供很好的借景条件(4)湖区有三大水源(5)具有冬暖夏凉优越的小气候条件8.圆明园的五个分区分别是:官区、后湖区、第三区、福海区、第五区包括内宫北墙外的长条分区9.北京城内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古刹是:法源寺10.道教全真派的三大祖庭之首是:重阳宫元代关中道教全真教着名圣地还有两个是白云观,永乐宫11.北方园林为什么以北京为中心(1)大量官僚、王宫贵戚集中,世居本地者子孙繁衍分宅而居,外省的大员、蒙古王公都要在北京兴造宅邸而有宅必有园(2)自康熙以来皇家园林建设频繁,至乾隆时达到高峰注:“皇元孙真人道行碑“赵孟頫写12.扬州园林的代表是:个园,晚清第一园是:何园13.岭南四大名园是:顺德的清辉园、东菀的可园、番禺的余荫山房、佛山的梁园粤中四大名园14.列举明清两代着名的造园匠师及他们的代表作品叶涛:畅春园张然:畅春园张轼:寄畅园计成:影园15.私家园林矛盾现象表现在哪些方面1宅园的性质发生变化,园林与府邸的关系比过去更为密切2园林建筑物的类型改变,数量随着园林性质的转化而逐渐增多3园内用石掇山更为普遍4园内的植物配置,重艺不重技5私家园林景题盛行,形式倾向日益突出16.复道回廊:“中国立交桥的雏形”17.两堤上的六座桥梁:玉带桥、界湖桥、练桥、镜桥、驼背桥宗教三大花事:法源寺“丁香”与宗教寺中土丹茶、王府海棠18.引静桥:中国古典园林最短的拱形桥19.本时期园林分化为哪三大地方派别举例阐述各自的特点;1江南园林个园,休园,影园①建筑的形式极其多样丰富,个体形象玲珑轻盈②江南园林叠山石料的品种很多,以太湖石和黄石两大类为主③江南气候温和湿润,花木生长良好,种类繁多④园林空间多样而富于变化2北方园林半亩园,恭王府花园,勺园,清华园①建筑体量高大,形象稳重敦实②北京城里水资源匮乏,宅园多数因水源困难,故山水在布局中一般处于辅佐的地位,水池的面积都比较小,而在小水面上求其变化③北京树种比江南少,树木花草多作为点缀④叠石为假山的规模就相对要小一些⑤总体布局上多采取中轴对称的处理方式3岭南园林①规模比较小,且多数是宅院,建筑的比重大,建筑物的通透开敞更胜于江南②叠山常用姿态嶙峋、均折繁密的英石包镶,因而山体的可塑性强,姿态丰富;外形更轻盈活泼,建筑的局部,细部很精致,尤以装修③小型叠山或石峰特置与小型水体相结合而成的水石庭等,尺度亲切而婀娜多姿,乃是岭南园林一绝观赏植物品种繁多,园内一年四季都是花团锦簇,绿荫葱翠,老榕树大面积覆盖遮蔽的阴凉效果尤为宜人,故称岭南园林一绝20.颐和园总体规划的蓝本是:西湖;谐趣园仿照的是江南无锡的寄畅园。
1.造园: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认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
创造这样一个环境的全过程一般称为造园。
2.寝殿造园林(平安时代):从中国唐代传入的庭园样式。
其建筑布局为让人产生安定感的左右对称式,寝殿面南有池泉围绕,左面有泉殿,右面为钓殿,延伸两侧。
3.台地园:意大利半岛三面濒海而又多山地,所以它的建筑都是因其具体的山坡地势而建的,因此它前面能引出中轴线开辟出一层层台地,台地园为欧式园林重要分类,最早出现在意大利。
为现存古园林四大体系之一。
4.刺绣花坛:克洛德是法国刺绣园林的真正开创者。
用花草图形模仿衣服上的刺绣花边,创造出的一种新的园饰艺术形式。
5.写意山水园:根据造园者对山水的艺术认识和生活需求,因地制宜地表现山水真情和诗情画意的园称为写意山水园。
6、迷园:是这一时期比较流行的局部,以大理石或者草皮铺路,以修剪的绿篱围在道路两侧,形成图案复杂的通道。
6.曲水宴:“曲水宴”最早起源于中国,是秦朝古代宫廷赐宴的一种,其特别之处就在于其无事而宴,席上众人临流水而坐,常有赏花、赋诗等活动。
7.国家公园:“国家公园”的概念源自美国,政府通过一些保护政策设立一个大公园…一个国家公园,其中有人也有野兽,所有的一切都处于原生状态,体现着自然之美”。
之后,即被全世界许多国家所使用,是指自然保护区的一种形式。
8.水风琴:希腊工程师可忒西比乌斯建造于公园前3世纪,称为水力风琴,用水是为稳定气压。
9.艮岳:初名万岁山,是北宋有名的皇家园林,唐、宋写意山水园的代表。
构园设计以情为立意,以山水为蓝本,以诗词品题为主题,园中有诗、园中有画,创造了一种趋向自然情致的意态和趣味,成为元、明、清宫苑的重要借鉴。
10.悬空园:耸立在巴比伦平原上的花园,在蔓生及悬垂植物的掩隐中,一部分柱廊被遮住了,远远望去,仿佛属挂在空中一般,故命名古巴比伦空中花园,又称悬空园。
1、园林的基本概念:-在一定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
2、园林史:记录和论述园林的渊源、发展演变、形式体系、风格类型等一般规律及其特征,为现代园林建设提供历史借鉴的园林理论。
3、世界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园林景观的孕育阶段--原始文明阶段;第二阶段:农业文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第三阶段:工业文明阶段;第四阶段:信息文明阶段4、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国、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5、园林四大构景要素分别是:山、水、植物、建筑。
6、世界三大园林体系: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和中国园林体系。
7、欧洲园林:又称为西方园林,主要是以古罗马和古希腊园林为渊源。
其早期为规则式园林,以中轴对称或规则式建筑布局为特色,以大理石、花岗岩等石材的堆砌雕刻、花木的整形与排行作为主要风格。
文艺复兴后,出现了以人工美的规则式园林和自然美的自然式园林为造园风格的意大利台地园林、法国古典园林和英国风景式园林。
8、伊斯兰园林体系:以古波斯园林为渊源,以两河流域及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为中心,以阿拉伯世界为范围,横跨欧、亚、非三大洲,,以波斯、印度、西班牙中世纪园林风格最为典型。
特点:十字形庭园为典型布局方式,讲究植物和水法。
9、东方园林体系:以中国为代表,影响到日本、朝鲜、东南亚地区。
主要特点:建筑美与自然美有机融合;充溢着诗情画意自然式山水风景园林为主,典雅精致,意境深远。
布局形式以自由、变化、曲折;景物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是人工美和自然美的完美融合;“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10、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分为五个时期:一、生成期园林产生和成长的幼年期,相当于殷、周、秦汉时期。
二、转折期相当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三、全盛期相当于隋、唐时期。
四、成熟前期相当于两宋时期。
五、成熟后期相当于元、明、清时期。
11、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三、诗话的情趣;四、意境的蕴涵。
《中外园林史》讲义第一章绪论园林:在一定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的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息、居住的环境。
园林:为了补偿人们与大自然环境相对隔离而人为创设的“第二自然”。
园林史:记录和论述园林的渊源替嬗、发展演变、形式体系、风格类型等一般规律及其特征,为现代园林建设提供历史借鉴的园林理论。
第一节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原始文明阶段原始文明对园林具有孕育作用。
人类社会的原始文明大约持续了二百多万年。
原始文明后期,出现了原始的农业公社和人类聚居的部落。
人们把采集到的植物种子选择园圃种植,把猎获的鸟兽圈围起来养殖。
于是在部落附近及房前屋后有了果园、菜圃、兽场等在逐渐满足了人们祭祀温饱需要之后,其中某些动、植物的观赏价值日益突出,园林由此得到孕育,进入萌芽状态。
原始文明后期的园林萌芽状态的特点:1、种植、养殖、观赏不分;2、为全体部落成员共同管理,共同享受;3、主观为了祭祀崇拜和解决温饱问题,而客观有观赏功能,所以不可能产生园林规划。
第二阶段农业文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此阶段内,园林经历了萌芽、成长而臻于兴旺的漫长过程,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方风格,最后终于三分天下,形成具有一定的国家地域范围、一定的造园思想与规划方式、一定的园林类型和形式,风格特征彼此各异的世界三大园林体系: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和中国园林体系。
⑴欧洲园林体系基督教的《圣经》里记载的“伊甸园”;《旧约·创世纪》中亚当和夏娃。
⑵伊斯兰园林体系《古兰经》中的“天园”的旖旎风光:长久不浊的“水河”、滋味不变的“乳河”、味道纯美的“酒河”、清澈见底的“蜜河”。
⑶中国园林体系中国古代广为流传的“瑶池”和“悬圃”;文字记载的“囿”、“圃”。
第二阶段园林的特点:⑴绝大多数是直接为统治阶级服务,或者归他们所私有;⑵主流是封闭型、内向型的;⑶追求美的观赏和精神的愉悦,没有体现所谓社会、环境效益。
中外园林史讲义第一章:绪论一、1、园林的定义: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就称为园林。
园林包括庭园、宅园、小游园、花园、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等,随着园林学科的发展,还包括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或国家公园的游览区以及休养胜地。
2、园林意义:是对人类生活空间及全球综合资源的合理安排、利用和管理。
即以处理人类与其生活环境的矛盾为研究对象,实在最高层面上协调人类生活与空间环境的科学。
3、园林概念:(1)在构成要素上,在园林用地中必然有天然或人工种植的各种花卉绿植。
植物是古今中外各类园林中必不可少的要素。
(2)在功能上,园林是人们游憩的场所。
人们通过游览园林景观,参与园林各种有益有趣的活动,愉悦身心,获得积极的休息。
(3)在形成过程中,园林多多少少都有人为的建造工作,园林都具有“人工参与建造”的共性。
4、园林是我国特有的一个专门名词,最早出现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5、我国最早文字记载的的作为游憩生活境域的形式是囿出现时间在商殷,如西周周文的囿,由灵囿、灵沼、灵台构成了了中国古代苑林的雏形。
6、按构园方式划分①规则式园林:又称整形式、建造式、几何式、对称式园林,整个园林及景区景点皆表现出人工控制下的几何图案美,在整体布局中为前后左右对称,有明显的中心轴。
②自然式:园林题材的配合在平面规划或园地划分上随形而定,景以境出。
园路多采用曲线,草地、水池多采取起伏的自然状貌,叠山理水顺乎自然法则。
是一种全景式仿真自然或浓缩自然的构园方式。
③混合式园林:把规则式和自然式两种构园方式结合起来,扬长避短的造园方式。
是我国现在造园常用的一种的造园方式。
7、按园林隶属划分①皇家园林:属于皇帝个人或皇室私有,中国古籍里称为苑,宫苑,御园。
离宫御苑:建在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地带,作为皇家避暑,游憩居住的皇家园林。
中外园林史中国园林史一、中国古典园林概况萌芽时期夏~东周出现了囿,台,沼,苑生成时期秦汉出现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山水园林出现转折时期三国魏晋南北朝出现了寺观园林,中国园林体系完成全盛时期隋唐宋园林技术发展迅速,写意山水园发展迅速成熟时期元明清皇家,私家园林得到长足发展,三大私家园林区域的确立二、总论园林类型:构园方式:规则式,自然式,混合式从属关系:皇家,私家,寺观,陵寝,公园功能:综合性,专门性,专题性,纪念性,自然保护区体系:东方,西方,伊斯兰园林要素:山石,建筑,植物,水体,动物中国园林特点:1.本与自然,高于自然2.建筑美与自然美有机融合3.浓郁的诗情画意4.深邃高雅的意境三、萌芽时期(夏~东周)一.专有名词解释囿:蓄养动物观赏狩猎,在空地上种植树木,经营果蔬,开凿水渠作灌溉,还简单的建筑物与构筑物。
台:用土堆积而成的高台,沼:囿中水体建筑物二..填空与选择1.中国古典园林孕育完成于囿,台的结合2 狩猎与通神是中国古典园林最早具备的两个基本功能3 囿,台,沼的完美结合:灵台,灵囿,灵沼4.城郭建筑的确立的基本原则:四面三门,九经九纬,左祖(庙)右社,前朝后市,王室居中,前朝后寝5 .宫室建筑的完备:1).宫室制度2).明堂,辟雍6 .指导思想:天人合一,君子比德,神仙神仙7 .由囿发展到苑的建筑标志:台苑。
举例:姑苏台,荆台,章华台,丛台,冀阙,惠庄公宫室四、生成时期(秦汉)一.名词解释一池三山:最早出现在西汉,其中一池为太液池,三山为方丈,瀛洲,蓬莱二.选择与填空1. 秦代皇室宫苑:信宫(极庙),阿房宫,兰池宫2. 长安宫苑:长乐宫,未央宫(存在时间最长),建章宫,甘泉宫,上林苑,3. 洛阳宫苑:鸿池苑,上林苑,广成苑4. 两汉私家园林:王侯官僚的苑囿(梁孝王的兔园,梁冀的苑囿)富商巨贾的苑囿(袁广汉园,樊重园)5. 皇家园林的特点:广阔,壮丽,豪放6.假山的首创形式:土石的结合。
创造了石假山的记录在袁广汉园三.简答与综述1.简述秦汉园林概况初期为皇帝王侯富商所专有,建筑宏伟壮观,装饰穷其奢华,规划宏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