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园林史知识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25.32 MB
- 文档页数:69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3、诗画的情趣。
4、意境的含蕴。
二、为什么中国古典园林一开始就向着风景式方向上发展1、促成生成期的中国古典园林向着风景式的方向上发展的主要的社会因素则是人们对自然环境的生态美的认识——山水审美观念的确立。
2、天人合一,君子比德,神仙思想的影响。
三、生成期园林的特点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形式:囿和台、园圃囿是王室专门集中豢养禽兽的场所,与帝王的狩猎活动有着直接的关系(也可以说,囿起源于狩猎),是园林的起源形式之一。
1、尚不具备中国古典园林的全部类型,造园活动的主流是皇家园林;2、园林的功能由早先的狩猎、通神、求仙、生产为主,逐渐转化为后期的游憩、观赏为主;3、建筑与其他三个造园要素并无密切关系,园林总体规划比较粗放,谈不上设计经营;4、审美意识尚处于低层次,造园活动并未达到艺术创作的境地。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的特点1.园林的规模普遍较小,设计规划相较以前更加精密细致,管理较为粗放,基本没有设计经营。
2.由山水植物,建筑等造园要素综合而成的景观,其重点已从模拟神仙境界转化为世俗题材的创作,但是老庄,仙界的玄虚之景任与人间显示之景形成分庭抗礼的局面。
3.皇家园林开始收到私家园林的影响,个别御园甚至由著名文人参与经营。
4.以筑山,理水构成地貌基础的人工园林造景,已经较多的运用一些写意的手法,把秦汉以来看重写实的创作方法转化成写实与写意相结合。
5.同时由于社会的不稳定,人们安全感的缺失,佛教、道教得以盛行,庙宇、寺观大量出现,从而出现了寺观园林这一新兴的园林类型。
五、艮岳的造园艺术成就①筑山:园林掇山构思奇特,精心经营。
万岁山居于整个假山山系的主位,西边的万松岭为侧岭,南面的寿山居于山系的宾位,隔水体与万岁山呼应。
②置石:经过优选的石料千姿百态,因此大量运用石的单块“特置”。
③理水:园内形成一套完整的水系,几乎包罗了内陆天然水体的全部形态:河、湖、沼、溪、涧等。
中外园林史1.园林形成的背景因素:大自然的造化、社会历史的发展和人的精神需要2.“园林”一词最早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 园林性质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之分3、园林的功能主要有:狩猎、游玩、观赏、休憩、祭祀、集会演说、文体娱乐、饮食园林的构成方式:规则式(整形式、建筑式、几何式、对称式)、自然式、混合式4、园林类型:按构园方式分为规则式、自然式、混合式按从属关系分为皇家园林、寺观园林、私家园林、陵寝园林按功能分为综合性园林、专门性园林、专题园林、纪念性园林、自然保护区园林5、园林的基本要素:建筑、山石、水体、植物、动物6、世界园林体系划分依据是以世界文化体系为划分标准的,分为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和中国园林体系7、园林史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四大文明阶段8、中国园林史分期:萌芽期(夏——春秋战国)、生成期(秦——两汉)、发展期(魏晋——隋)、全盛期(唐——两宋)、成熟期(元——清末)秦汉时期私家园林兴起。
魏晋南北朝时期寺观园林兴起,中国园林体系完成。
清私家园林分化为江南、北方、岭南园林9、古埃及园林形成的标志是出现了供奉太阳神的神庙和崇拜祖先的金字塔陵园10、古埃及园林可以划分为宫苑园林、圣苑园林、陵寝园林和贵族花园11、古希腊园林可以划分为庭园园林、圣林、公共园林和学术园林12、古罗马园林划分为宫苑园林、别墅庄园园林、中庭式庭园(柱廊式)园林和公共园林.宫苑园林有洛朗丹.欧洲的别墅庄园园林起源于何时?古罗马时期p2613、中世纪欧洲园林类型有寺院园林、城堡园林。
中世纪前期以寺院园林为主,圣保罗教堂。
后期以城堡庭园为主。
法国比尤里城堡和蒙塔尔吉斯城堡。
14、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园林类型可以分为美第奇式园林、台地园林和巴洛克式园林.意大利美第奇式园林有卡雷吉奥庄园、卡法古典庄园、埃菲索罗庄园;意大利台地园林的的奠基人是造园家多拉托-布拉曼特,作品有望景楼园.台地园有:玛达玛庄园、美第奇庄园法尔奈斯庄园、兰特庄园、埃斯特庄园、法尔奈斯庄园和卡斯特园庄园。
外国园林史一、文艺复兴时期是指哪一段时期?修道士庭院和城堡式园林的来源是什么?答:1、文艺复兴时期是指14—17世纪。
2、(1)修道式庭院园林:基督教徒最初是利用罗马时代的一些公共建筑,如法院、市场、大会堂等作为活动场所;以后效法被称为巴西利卡(Basilica)的长方形大会堂的形式来建造寺院,称为巴西利寺院。
前庭(Attrium):有喷泉或水井,供人们用水净身。
硬质铺装,上置盆花或瓶饰。
中庭:为拱卷式,墙上有壁画,中庭由+字形路分为四块,种植草坪,点缀果树和树木。
(2)城堡园林:中世纪前期便于防守,城堡建在山顶,带木栅栏土墙,内外干壕沟围绕,高耸、碉堡市中心建筑作为住宅。
11世纪后,诺曼人(Norsemen)征服英格兰,动乱减少,石造城墙、护城河、城堡中心有住宅。
13世纪之后的城堡,由于战乱逐渐平息和受东方的影响,享乐思想增强。
城堡结构发生变化。
变为开敞、适宜居住的宅邸结构。
15 世纪后,则变为专用住宅。
城堡内有宽敞的厩舍、仓库、供骑马射击的赛场、果园及装饰性花园等。
四角带有塔楼建筑围合出方形或者矩形庭院。
城堡外围仍有城墙与护城河,入口处架桥。
庭园位于城墙之外。
城堡庭园的构成庭园布局简单,有栅栏或矮墙围护。
除方形花台之外,主要为一三面开敞的龛座,上铺草皮,用作坐凳。
有泉池,充满欢乐气氛。
树木修建成几何形。
较大庭园中,设有水池,放养鱼与天鹅。
二、意大利文艺复兴造园全盛期开始的标志是什么?这一时期的意大利造园特点是什么?答:(1)意大利文艺复兴造园全盛期开始的标志是巴洛克式庭园(2)造园特点:1、平面布置以轴线展开,建筑一般为主体,多建在坡地上,便于远眺;立面上则根据地势形成各种台地景观。
2、人工花园部分非常规则,和自然山林形成对比。
3、小品细巧细致、形式丰富多样。
4、喷泉是花园中必不可少的要素。
5、水景丰富,尤其是跌水,并在挡土墙的处理上出现了壁泉。
三、法国勒·诺特尔式造园特点以及对中国和英国的影响。
1、园林史:记载和讲述园林的起源、发生、发展规律,园林景点和特色。
2、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原始文明阶段(园林孕育时期),利用自然;农业文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古典园林时期,改造自然;工业文明阶段——现代园林,利用(破坏)自然;信息文明阶段——生态园林,回归自然。
3、园林:为了补偿人们与大自然环境相对隔离而人为创设的第二自然。
4·规整式园林:讲究规矩格律、对称均齐,具有明确的轴线和几何对位关系,着重在显示园林总体的人工图案美,表现一种为人所控制的有秩序的自然、理性的自然。
5·风景式园林:规划完全自由灵活而不拘一格,着重在显示纯自然的天成之美,表现一种顺乎大自然风景构成规律的缩影和模拟。
6·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地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
7·天然山水园:一般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
8、按园林的隶属关系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
9、离宫御苑:建于远离京城的风景地带,供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行宫御苑:建在都城远效、近效风景优美的地方,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的地方10·叠山:园林内使用天然石堆筑为石山的特殊技艺,江南地区称为掇山。
11·置石:选择整块的天然石材陈设在室外作为观赏对象的做法。
12、文人的工匠化文人通过提高他们的工匠技艺而成的造园家13.工匠文人化工匠通过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而成的造园家14·士流园林:文人官员处于出处进退的矛盾中,纷纷选择园林享受以满足他们一定的避世企望,在显达与穷通之间起到缓冲作用的特殊私家园林。
15·文人园林:是士流园林之更侧重于以赏心悦目而寄托理想、陶冶性情、表现隐逸者。
推而广之,则不仅仅是文人经营的或文人所有的园林,也泛指那些受到文人趣味浸润而文人化的园林16·复道:楼阁或悬崖间有上下两通道17、甬道两侧筑墙的通道18、飞阁是架设在建筑物之间的高架廊道,好像虹一样的拱起·19、造园四项工作: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
第一章绪论1.园林的概念: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人工开辟山水地貌,结合建筑造型、小品艺术和动植物观赏从而构成一个以视觉景观之美为主的游憩、居住环境。
2.园林的形成背景:自然造化;社会历史的发展;人们的精神需要。
3.园林的功能:狩猎、游玩、观赏、休憩、祭祀、集会演说、文体娱乐、饮食等。
4.园林类型1)按园林基址和开发方式:人工山水园、天然山水园2)按构图方式:规则式、自然式、混合式3)按从属关系(中国):皇家园林(大内、行宫、离宫)、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公共园林、其他园林(陵寝、衙署)4)按地域或地理位置(中国):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岭南园林、巴蜀园林、西域园林5)按功能:综合性、专门性、专题、纪念性、自然保护区5.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的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
人工山水园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
特点:规模相对较小,一般来说,小型的在0.5公顷以下,中型在0.5与3公顷之间,大型在3公顷以上。
天然山水园:建在城镇近邓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
6.大内御苑:即皇帝的宅园,建制在皇城和宫城之内,紧邻皇居或距皇居很近,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
行官御苑、离宫御苑:建在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优美的地方,或者远离都城的风景地带不同点:行宫御苑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之用:离宫御苑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相联系的政治中心。
7.园林构成要素:建筑、山石、水体、植物、动物(古代园林)。
8.世界园林体系1)欧洲(西方)园林体系:以法国古典主义式园林和英国风景式园林为代表(意大利台地园)。
前者为规则园林,气势恢宏,视线开阔,构图严谨均衡,花坛、雕像、喷泉等装饰丰富,体现庄重典雅雍容华贵的气势;后者取消了园林与自然之间的界限,亦不考虑人工与自然之间的过渡,将自然作为主体引入到园林中,并排除一切不自然的人工艺术,体现自然天成、返璞归真的艺术境界。
中外园林史复习资料园林是人类世界中最富有艺术性和文化内涵的一种环境艺术形式。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园林都扮演着传承文化、表达情感的重要角色。
本文将回顾中外园林史,介绍其发展历程、代表作品和影响。
一、古代中园林史1. 古代中国园林中国古代园林与文化息息相关。
汉朝时期,园林开始在中国兴起。
这些园林多以景观、建筑、水池和植物为主要特点,结合了人工和自然元素。
例如,苏州园林以其精致、精心设计的景观而闻名,如留园、拙政园等。
唐宋时期,中国园林进一步发展。
唐代的《萧何新泽园》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园林的代表作之一。
此后,宋代的乌衣巷、沈园、留园等园林也在园林艺术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2. 古希腊罗马园林古希腊的园林主要用于宗教场所和公共广场。
在古罗马,园林被视为贵族和富人的象征,其中著名的园林有卡普里岛上的提伊布利的别墅和尼日尔维安大厦的花园。
二、近现代中外园林史1.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时期是园林艺术的重要时期。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园林设计师之一的安德烈亚·帕拉第奥对园林设计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设计了一系列以几何形状为基础的园林,如威尼斯的凡尔赛宫和费拉拉的达尔沃勒城堡。
2. 中国清代园林清代是中国园林史上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园林设计追求自然、柔和和恬静的氛围。
如苏州的留园、拙政园以及扬州的个园和瘦西湖都是清代园林的代表作。
3. 现代园林设计现代园林设计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新加坡的滨海湾花园是一个典型的现代园林设计案例,它将自然元素、现代建筑和人工景观相结合。
同样,日本的日本庭园也以其简约、精致的设计而闻名。
三、中外园林史的影响中外园林史对现代园林设计有着深远的影响。
从中园林史中可以看到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文精神的追求。
而外园林史则加强了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园林艺术的发展也促进了城市绿化、生态保护和旅游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中外园林史是园林艺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古代到现代,园林在中外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是表达人类情感和审美追求的一种手段,也是城市绿化、生态保护和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1.造园: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认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
创造这样一个环境的全过程一般称为造园。
2.寝殿造园林(平安时代):从中国唐代传入的庭园样式.其建筑布局为让人产生安定感的左右对称式,寝殿面南有池泉围绕,左面有泉殿,右面为钓殿,延伸两侧.3.台地园:意大利半岛三面濒海而又多山地,所以它的建筑都是因其具体的山坡地势而建的,因此它前面能引出中轴线开辟出一层层台地,台地园为欧式园林重要分类,最早出现在意大利.为现存古园林四大体系之一。
4.刺绣花坛:克洛德是法国刺绣园林的真正开创者。
用花草图形模仿衣服上的刺绣花边,创造出的一种新的园饰艺术形式。
5.写意山水园:根据造园者对山水的艺术认识和生活需求,因地制宜地表现山水真情和诗情画意的园称为写意山水园。
6、迷园:是这一时期比较流行的局部,以大理石或者草皮铺路,以修剪的绿篱围在道路两侧,形成图案复杂的通道。
6.曲水宴:“曲水宴”最早起源于中国,是秦朝古代宫廷赐宴的一种,其特别之处就在于其无事而宴,席上众人临流水而坐,常有赏花、赋诗等活动。
7.国家公园:“国家公园”的概念源自美国,政府通过一些保护政策设立一个大公园…一个国家公园,其中有人也有野兽,所有的一切都处于原生状态,体现着自然之美”.之后,即被全世界许多国家所使用,是指自然保护区的一种形式.8.水风琴:希腊工程师可忒西比乌斯建造于公园前3世纪,称为水力风琴,用水是为稳定气压。
9.艮岳:初名万岁山,是北宋有名的皇家园林,唐、宋写意山水园的代表。
构园设计以情为立意,以山水为蓝本,以诗词品题为主题,园中有诗、园中有画,创造了一种趋向自然情致的意态和趣味,成为元、明、清宫苑的重要借鉴。
10.悬空园:耸立在巴比伦平原上的花园,在蔓生及悬垂植物的掩隐中,一部分柱廊被遮住了,远远望去,仿佛属挂在空中一般,故命名古巴比伦空中花园,又称悬空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