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_道路规划及交通量预测
- 格式:docx
- 大小:44.33 KB
- 文档页数:11
交通量分析及预测交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经过其中一点或其中一路段的交通流量。
交通量的分析旨在通过数据采集和处理,了解路段或交通网络上的交通流量情况,包括每日、每小时或每分钟的交通量大小、交通高峰期和低谷期、不同车辆类型的流量分布等。
常用的数据采集手段包括路段流量计、车牌识别系统、磁敏感线圈等。
交通量的预测可以根据历史数据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模型建立和预测。
常用的交通量预测方法包括时间序列分析、回归分析、神经网络等。
预测结果可用于评估交通规划和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为道路建设和交通信号优化提供参考、指导交通运输企业的调度管理等。
在交通量分析和预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采集和处理:选择适当的数据采集方式,并进行数据清洗和处理,消除异常值和噪声干扰,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交通量分析指标:除了常用的交通量大小指标外,还可以采用交通流密度、平均速度、延误时间等指标来描述交通环境和交通状况。
3.模型选择和建立:根据实际问题和数据特点,选择适当的模型进行交通量预测,常用的模型包括时间序列模型、回归模型、神经网络模型等。
4.模型验证和改进:通过对模型的验证和评估,检验模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并进行模型的改进和调整,提高预测精度和效果。
5.不确定性和风险分析:由于交通量预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需要考虑不确定性范围和可行性等问题。
交通量的分析和预测在交通规划和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通过准确地分析和预测交通量,可以指导合理的交通规划和道路设计,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为交通信号控制和交通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减少交通拥堵和事故发生的概率;为交通运输企业的调度和运营管理提供决策支持,提高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
最后,交通量分析和预测是一个复杂而多学科交叉的领域。
除了交通规划、交通工程和城市交通管理等领域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数据处理和分析、数学建模和计算机仿真等技术手段。
因此,对于交通量分析和预测的研究和实践,需要多学科的协同合作和综合应用。
城市交通规划中的交通流量预测与道路规划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交通拥堵成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为了缓解交通拥堵,提高城市交通效率,交通流量预测与道路规划成为了城市交通规划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交通流量预测是指通过对城市交通系统中的交通流量进行分析与预测,从而得出未来某一时刻或某一时段的交通流量情况。
这一预测可以为城市交通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以合理安排道路建设与改造工程。
交通流量的预测是复杂的,需要考虑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比如人口增长、城市发展规划、道路网络布局、公共交通发展等等。
现代技术的进步为交通流量预测提供了更加精确和高效的方法,比如基于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基于现场观测的实时监测以及基于模型模拟的预测等等。
在交通流量预测的基础上,合理的道路规划是改善城市交通状况的一项重要措施。
道路规划不仅仅是指规划新的道路建设项目,还包括对现有道路进行改造与优化。
一个好的道路规划方案能够更好地满足交通需求,减少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效率。
在道路规划中,需要考虑到交通流量、道路容量、交通需求、交通网络连通性等多个因素。
通过合理的道路规划,可以减少交通瓶颈,简化交通路线,提高出行效率,改善城市交通环境。
为了实现交通流量预测与道路规划的有效结合,需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和数据技术进行深度分析。
首先,需要收集并整理城市交通相关数据,比如交通流量数据、道路网数据、公交线路数据等。
这些数据通过技术手段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客观准确的交通流量信息。
其次,需要建立交通流量的预测模型,通过对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的分析,利用数学统计方法、机器学习算法等预测模型,预测未来的交通流量。
最后,基于交通流量预测结果,进行道路规划。
根据预测的交通流量情况,结合交通需求和城市规划,制定合理的道路规划方案,包括新建道路、改造道路、优化道路等。
这些方案应考虑到城市交通需求、公众出行习惯、交通组织方式等多个方面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在进行交通流量预测与道路规划时,需要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第三章交通量分析与预测】第三章交通量分析及预测3.1 现状交通调查及分析3.1.1 项目影响区的确定项目影响区根据对项目的影响程度,分为直接影响区和间接影响区,一般按行政区域划分。
根据对各地区经济和交通的影响程度以及区域内物流和车流集散的特点,结合各地区社会经济、交通运输现状和路网状况,本项目直接影响区为彭山区,间接影响区包括眉山市、新津县等。
3.1.2 交通现状分析1、交通现状随着城市建设用地的变化及产业结构的调整,步行和自行车出行仍然是居民的主要交通方式,但重要性有所下降,两轮电动车的出行比例已上升至 10.1%,汽车出行增长较快,达到 12.5%,公交车比例仅为 14.7%。
彭山区私家车发展势头强劲,将成为未来城市机动车增长的主要因素。
2、项目影响区交通现状及规划条件城市交通状况的恶化和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不断增加关系十分密切,当然这也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
当前我们正处在快速城市化和快速机动化交织的历史时期,城市交通压力急剧增加,过去五年彭山区机动车每年以 10.8%的速度增长,而同期道路的增长速度远低于此。
彭山区城范围内现状主次干道路网密度 2.44 公里/平方公里,城市支路路网密度更低,而城市主干道和支路的平均容积率要达到规划水平,还存在有很大差距。
因此加大路网建设力度仍然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途径。
3.2 交通量预测方法交通量预测分析的目的是通过对片区路网的分析,研究项目建设给片区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交通影响及其程度,判断在当前这种交通路网的承载能力下的影响,能否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并确定合理的项目出入口位置。
道路断面的设置形式是否合理,满足交通功能的要求是最基本的条件。
设计通行能力低于设计交通量的道路形式是不合适的,因为它容易造成片区路网的交通拥挤,甚至发生交通堵塞,要求设计通行能力必须大于设计交通量。
另一方面,通行能力也不能过大,否则使道路资源不能充分利用,必然造成大量的浪费。
第3章交通量分析及预测3.1公路交通调查及分析3.1.1调查综述3.1.1.1 调查内容按照交通规划的研究对象,本项目分别对公路客货运输量、年平均交通流量进行调查。
按照调查的方式,又大致分为以道路上的车辆为对象的实测调查和为明确人的活动和货物的移动性质而进行的问卷调查。
前者的调查有道路交通量调查和运行车速调查,具体的调查事项及观测方法,因表示交通流特性所采用的要素不同而有所不同,通过它可掌握汽车行驶状态有关的各种特性,为道路上实现畅通交通流而进行适当的交通控制及建立交通规划发挥作用。
后者的调查有居民出行调查、机动车0D调查和物流调查。
3.1.1.2 调查方法交通调查是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采集所需基础数据的最基本手段。
其目的是了解项目影响区域公路交通运输的特性、构成以及客货运输的流量、流向,使后续的交通量预测建立在客观、可靠的基础上,为公路建设项目的计划、建设规模、建设标准等提供科学的依据。
(1)交通量调查点的布设交通量调查点的选择,对调查数据、区域路网流量分析、拟建项目交通量预测有着直接的影响,是整个交通量调查的关键。
本报告交通量调查路段及其地点的选择,主要考虑了以下因素:1)根据拟建项目特点及其区域路网交通流特性,选择有代表性的路段布点;2)调查点远离城镇,尽量避免城镇内部交通及短途交通的影响;3)调查点选择在路基较宽、视距远的路段上,同时要保证上行与下行调查点之间留有不少于150 m的距离,以免造成交通阻塞;4)附近有收费站的,尽量将调查点设在收费站中,以减少对车辆通行的影响。
由于交通流量观测是在具体的某一天进行的,有的是24小时流量观测点,有的是12小时流量观测点,所以在交通流量分析时根据各流量观测点所在路段历年交通量观测资料对其进行年月、周日、昼夜不均匀性调整,并以次推算出年均日交通量。
调整公式如下:Q k = q ijk •a i •p i "Y '-i 地点、j 方向、k 类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i 地点、j 方向、k 类车的观测交通量交通量;a i ――i 地点交通量年月不均衡系数; P i ―― i 地点交通量周日不均衡系数; Y i —— i 地点交通量昼夜比。
第三章交通量分析及预测3.1 公路交通的进一步调查与分析3.1.1 已有资料的回顾与评价1.客货运输量据调查,2010年江西省的客、货运输量分别已达76633万人次、100339万吨,客、货运输周转量分别已达912.7645亿人公里、2738.6993亿吨公里,其中公路客、货运输量及周转量分别为70628万人次、88445万吨、330.4835亿人公里、1850.1965亿吨公里,分别占客、货总运量及总周转量的92.16%、88.15%、32.21%、67.56%。
江西省历年客货运输量详见表3-1。
抚州市的客货运输主要以公路、铁路为主,据调查,抚州市2010年的公路客、货运输量分别为:公路客运量3723万人,比上年增长3.8%,公路货运量2175万吨,比上年增长4.8%,公路旅客周转量26.0486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3.9%。
公路货物周转量31.1849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4.9%。
分别占全省的5.27%、2.46%,7.89%、1.69%,抚州市历年客货运输量详见表3-2。
从客货运输调查资料可以看出:江西省的公路客、货运量及周转量的增长要快于全社会的客、货运量及周转量的增长;公路平均运距增加,客货周转量的增长要快于客货运量的增长;抚州市的公路客运量及周转量的增长快于全省的增长;抚州市的公路货运量及周转量的增长远快于全省的增长;与同期经济发展相比,公路客货运量及周转量的增长要慢于经济增长,1990~2010年间的弹性系数在0.35~1.85之间。
2.民用汽车保有量江西省2010年民用汽车拥有量已达147.6011万余辆,其中客车95.6480万余辆、货车近40.1679万辆。
江西省2010年民用车辆拥有量详见表3-3。
抚州市2008年民用汽车拥有量为340593辆,比上年增长10.08%,其中:汽车65499辆,增长14.01%;摩托车273556辆,增长9.09%;拖拉机24辆,与上年持平;挂车1514辆,增长31.08%。
3 总体规划及交通量预测3.1总体规划3.1.1区域规划本次工程位于沪东社区地块内。
沪东新村街道地处城区的东北部,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继曹杨新村之后,依托沪东造船厂形成的第二个工人新村,管辖区域东至张杨北路,与浦兴路街道接壤;南靠路,与金杨街道相连;西濒黄浦江,与浦西隔江对望;北至东沟港,与高行镇为邻。
目前已逐步发展为一个拥有5.51平方公里、12万余实有人口、33个居民区和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混合型社区。
根据《沪东社区(Y000801、Y000802、Y000803、Y000804单元)控制性编制单元规划》(沪规划[2005]0965号),新建段西侧由北至南分别为为商业、办公用地、社会服务设施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东侧为居住用地;项目跨马家浜两侧规划为绿地;改造段两侧分别为居住用地及商业、办公用地。
3.1.2路网规划一、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四类。
1)快速路网1999年批复的《干道系统规划》确定了10条城市快速路。
总长约133km。
包括:罗山路(杨浦大桥-龙阳路),龙阳路(南浦大桥-罗山路),环东一大道(吴淞越江隧道-五洲大道),环东二大道(五洲大道-迎宾大道),环南一大道(徐浦大桥-环东二大道),五洲大道(嫩江路越江工程-远东大道),龙东大道(罗山路-远东大道),龙阳路(龙阳路-环南一大道),迎宾大道(环东二大道- 国际机场),远东大道(五洲大道-南汇)。
建设与交通委员会于2005年7月开展了新一轮的《道路系统专业规划修编》,修编规划在原规划的基础上增加了4条快速路。
分别为:线(路隧道- 路-申江路-华夏西路-上中路隧道)、沪芦高速公路、济阳路高架段、华夏中路(申江路-环东二大道)快速路。
2)主干路网1999年批复的《干道系统规划》确定了30条主干路。
总长约200km。
其总体结构为沿黄浦江的变形方格网式+其它地区的方格网式结构。
总体来看,整个规划主干路系统间距较大,主干路网密度较为稀疏。
第3章交通量分析及预测公路交通调查及分析3.1.1调查综述3.1.1.1调查内容按照交通规划的研究对象,本项目分别对公路客货运输量、年平均交通流量进行调查。
按照调查的方式,又大致分为以道路上的车辆为对象的实测调查和为明确人的活动和货物的移动性质而进行的问卷调查。
前者的调查有道路交通量调查和运行车速调查,具体的调查事项及观测方法,因表示交通流特性所采用的要素不同而有所不同,通过它可掌握汽车行驶状态有关的各种特性,为道路上实现畅通交通流而进行适当的交通控制及建立交通规划发挥作用。
后者的调查有居民出行调查、机动车OD调查和物流调查。
3.1.1.2调查方法交通调查是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采集所需基础数据的最基本手段。
其目的是了解项目影响区域公路交通运输的特性、构成以及客货运输的流量、流向,使后续的交通量预测建立在客观、可靠的基础上,为公路建设项目的计划、建设规模、建设标准等提供科学的依据。
(1)交通量调查点的布设交通量调查点的选择,对调查数据、区域路网流量分析、拟建项目交通量预测有着直接的影响,是整个交通量调查的关键。
本报告交通量调查路段及其地点的选择,主要考虑了以下因素:1) 根据拟建项目特点及其区域路网交通流特性,选择有代表性的路段布点;2) 调查点远离城镇,尽量避免城镇内部交通及短途交通的影响;3) 调查点选择在路基较宽、视距远的路段上,同时要保证上行与下行调查点之间留有不少于150m的距离,以免造成交通阻塞;4) 附近有收费站的,尽量将调查点设在收费站中,以减少对车辆通行的影响。
由于交通流量观测是在具体的某一天进行的,有的是24小时流量观测点,有的是12小时流量观测点,所以在交通流量分析时根据各流量观测点所在路段历年交通量观测资料对其进行年月、周日、昼夜不均匀性调整,并以次推算出年均日交通量。
调整公式如下:Q ijk=q ijk·αi·βi·γi式中:Q ijk――i地点、j方向、k类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q ijk――i地点、j方向、k类车的观测交通量交通量;αi――i地点交通量年月不均衡系数;βi――i地点交通量周日不均衡系数;γi――i地点交通量昼夜比。
道路工程交通量预测研究道路工程交通量预测是指通过对道路交通流量进行分析和建模,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道路上的交通流量。
这是道路规划、交通管理和交通设施设计的重要依据之一。
准确的交通量预测可以帮助交通部门和道路管理者合理规划交通流量,优化路网布局,提高道路运输效率。
道路工程交通量预测研究的重点主要包括数据收集与分析、模型建立与评估以及交通量预测和验证。
数据收集与分析是交通量预测的基础。
交通量数据可以通过交通计数器、监控摄像头、卫星导航系统等设备进行采集。
这些数据可以用于分析交通量的特征和规律,包括交通高峰时段、交通拥堵情况等。
还可以引入一些社会经济数据和气象数据,如人口流动情况、产业结构、天气状况等,以更全面的考虑因素。
模型建立与评估是确定合适的交通量预测模型的主要任务。
常用的模型包括时间序列分析模型、回归模型、神经网络模型和机器学习模型等。
模型的选择应根据实际情况考虑,例如数据的可获得性、数据的特点、预测的时间范围等。
模型的评估要进行模型拟合程度、预测准确度、模型稳定性等方面的评估,以确定模型的适用性和可靠性。
交通量预测是基于建立的模型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交通量进行预测。
预测结果可作为规划和决策的科学依据。
交通量预测可以分为短期预测和长期预测。
短期预测主要用于交通管理和控制,如交通信号控制和拥堵指数的预测;长期预测主要用于道路规划和交通设施的设计,如新建道路和立交桥的规划和设计。
交通量预测的准确度是评估预测效果的主要指标。
预测结果应与实际观测值进行对比和验证,以评估预测的准确度和误差。
如果预测结果与实际观测值相差过大,需要重新对模型进行调整和优化。
第三章交通量分析及预测3.1 公路交通调查与分析3.1.1调查综述交通调查的目的是了解现状区域路网的交通特性,掌握路段交通量及其特征。
通过交通调查来分析路段交通量及车种组成、时空分布特征等,了解区域交通发生、集中及分布状况。
本项目有关的交通调查主要是交通量调查。
交通量调查是收集沿线主要相关道路的历年交通量状况,交通量的车种构成以及有关连续式观测站点的交通量时空变化特征等资料。
3.2 相关运输方式的调查与分析拟建项目X922荔波县翁昂至瑶山(捞村至瑶山段)公路改扩建工程路线起点位于荔波县捞村,顺接X922翁昂至捞村段,终点位于荔波县瑶山与X418平交,终点桩号K20+762.250。
路线推荐方案全长20.762公里。
根据贵州省公路局及地方观测点提供的交通量统计资料,现有与该项目相关的公路主要有X922翁昂至捞村段(原Y101乡道),X418线。
公路沿线历年的交通量观测值见表3-1。
表3-1 X922捞村至瑶山段(原Y007乡道)公路历年平均交通量单位:辆/日车型年份小型货车中型货车大型货车中小型客车大型客车拖挂车其它车混合车折算值2006 32 16 7 86 3 31 193 2007 42 21 8 114 4 40 251 2008 48 24 11 130 5 46 290 2009 59 31 13 164 5 58 361 2010 74 38 15 200 6 70 444 2011 94 48 20 255 8 90 566 2012 101 51 21 274 8 96 605 2013 105 54 23 288 9 102 639 2014 121 61 24 328 11 114 725 2015 133 68 28 364 12 128 805 注:表中数据除混合车折算值为按小客车为标准的折算值外,其余均为自然车辆数。
3.3 预测思路与方法3.3.1 交通量预测的总体思路公路远景交通量的预测,是为正确制定公路修建计划提供分析基础,为项目的决策提供依据。
第三章道路规划及交通量预测第一节道路路网现状及道路服务水平评价庐山区道路主要由十里大道、长江大道、外环路、学府路、学府二路,前进东路,并与周边的城市外围主干道长虹大道、庐山大道、芳兰大道、金凤路,九莲南路联系。
由于现有主要道路兼有区内交通、对外交通、以及生活性、交通性多重功能,虽在目前区域交通量并非十分巨大,但作为XX市区的规划范围,随着土地开发利用,规划道路应按城市道路“人车分离、机非分离”的原则规划设计。
随着土地的开发利用,对道路运输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路网的不完善,将制约了经济的发展,现状道路的服务水平将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第二节区域路网规划一、交通运输规划调查道路系统历来被称为城镇的动脉和骨架,是一个城市能否规划合理的重要因素。
因此道路的布局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城镇能不能经济合理的发展。
道路规划本着“快速、顺畅、通达”的原则,合理调整布局,合理布置集镇道路网络。
规划道路等级分为三级,即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
主干道间距大于500米,红线30—60米;次干道间距为250—500米,红线宽度为20—40米;支路间距150—250米,红线宽度为9—20米以下。
二、路网规划项目建设区域道路等级分为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三个等级。
其中主干道有十里大道、庐山大道、濂溪大道、芳兰大道、长江大道、欣荣路、外环路,道路宽度为30—50m;次干道学府路、学府二路,前进东路,道路宽度20—30 m;支路道路宽度15—20 m。
三、道路新建必要性论证交通建设对土地利用有导向作用,土地的开发利用,必须以道路的修建为基础。
濂溪大道为XX市庐山区道路骨架中最重要的一条主干道,本工程(濂溪大道延伸线)是濂溪大道的一部分。
它的建设是城区土地资源使用开发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经济发展对加强人居环境的开发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良好的居住环境离不开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将直接服务于经济建设。
为了能更好地改善XX市投资环境,改善人居生活环境,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不断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开发就成为必然。
道路建设不可避免地征集土地,拆迁房屋,造成建设区人口动迁,劳动力重新安置等社会问题。
对农村居民而言,由于道路建设占用一定农田,菜地等耕地,由此会使农民的生存和生活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受到影响;且对农民的劳作带来不便。
但随着城镇建设发展,农民也将从务农为主转变成服务、务工、务商为主,故由此所造成的社会影响是在可承受范围内的。
从长远来看,道路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有利于推进XX的城市化建设进程。
本次工程沿线地势较起伏,因土地、规划部门工作到位,全线道路红线早已得到控制,拆迁、排障工作量小,道路两侧用地以公建为主,部分为居民用地。
道路沿线没有发现需特殊保护的文物古迹,名树、古木等。
该工程除部分民房需拆除外,道路用地已基本具备,修建该道路已成为可能。
第三节交通量预测思路根据本项目影响区综合交通现状与发展的分析,本项目交通量预测采用“四阶段法”。
“四阶段法”将交通预测的全过程划分成出行生成、出行分布、方式划分及交通分配四个阶段进行预测。
基本思路如下:交通预测可分为调查、分析、建模及预测四大板块。
首先根据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和空间发展趋势,预估远期人口规模、用地规模、经济水平、产业结构、布局等;以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为基本依据,预计城市对内外客、货交通需求总量,同时根据用地规模、不同交通方式承受能力、发展趋势和潜力、城市居民出行需求心理等因素综合分析确定内外各种交通方式的客货分担量推算交通工具需求量;以供需平衡为前提,采用交通网络广义容量法推算城市交通设施建设水平。
确定本项目远景交通量由以下两部分组成:1.正常增长的交通量经重新分担后在本项目上的分配量:2.本项目建成后产生的诱增交通量。
本次研究项目的交通量预测年限为本项目完成后15年。
根据本项目的实施计划,项目计划2012年完成,预测的特征年定为2019年,2027年,预测工作的基年是2012年。
第四节交通量预测内容一、交通运输规划调查交通运输规划调查包括交通调查和规划相关信息的专项调查。
交通运输规划调查的目的是搜集人口,经济活动、出行特征和交通设施等方面的数据,用来分析、评价交通运输系统现状,预测未来运输需求。
1、交通基础设计调查(路网调查)路网调查主要是收集调查区域内道路(已经建和待建)的信息。
包括道路的几何参数调查和道路路面调查。
道路几何参数调查包括:道路长度、道路宽度、中央分隔带、行车道宽度、交叉口类型等影响车速的因素。
路面状况调查包括路面类型(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上、砂石路面、土路面)路基材料与结构、使用时间以及道路铺装状况(优、良、中、差、坏)。
2、交通调查在交通运输规划中,依据交通量调查获得的数据,利用趋势外推的方法,计算增长率的方法,详细分析交通生成、交通分布、方式划分和交通分配的方法或者结合使用这些方法预测未来交通需求。
二、交通需求预测根据区域交通发生量与区域土地利用等特征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通过预测,运用回归分析与弹性系数法预测得出未来年各片区的交通产生量和交通吸引量。
1、城市人口、车辆发展分析⑴人口规模预测XX市区2010年总人口85.8万人,2005年至2010年市区仅户籍人口年平均增长率就达到6.79%,故可取2012年市区人口规模为“总体规划”确定的规模,即中心城区常住人口95万。
⑵机动车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①现状分析截止2009年XX市拥有机动车辆352593辆,一年新增72732辆,增长率达29.8%。
可见近年来机动化的需求是十分旺盛的。
②发展趋势Ⅰ、经济增长的要求城市机动化水平提高不仅是城市经济发展的结果,更是城市经济得以发展的前提。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住房条件的改善,城市居民追求更高质量的交通出行方式是必然趋势。
Ⅱ、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随着国家汽车工业的发展,未来城市机动车辆的数量必将迅速发展。
目前在国内外发展程度高的城市都出现由于机动车(特别是小汽车)发展过快带来的城市交通问题。
XX机动车保有量还处于较低的水平,未来将处于高速发展期。
Ⅲ、增长趋势XX市城区的车辆拥有量约占全市汽车拥有量的50%—60%,而中心城区客货车之比在0.42:0.58~0.43:0.57之间,其中摩托车所占比重相对较大,几乎占到主城区车辆总数的70%左右。
相反,中心城区公交车辆的比重却相对较低。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未来城市车辆增长主体将是小汽车。
根据近年的机动车的增长,按中等水平,到2010年,城区的机动车辆拥有量将达到42万辆,其中规划公交车将增至950标台,社会客运公交车将增至280标台。
根据XX市的发展要求和政策引导,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严格限制摩托车的增加,鼓励购置私人小汽车势在必行。
2、弹性系数e的确定弹性系数e=运输指标变化的百分率∕经济指标变化的百分率式中,运输指标为交通分区的交通发生量;经济指标采用国内生产总值。
采用客货运输量等交通运输相关指标与社会经济指标进行回归分析,推算出弹性系数e,从而确定各小区未来客、货发生量的弹性系数。
具体分为三个步骤:选定回归分析指标;试算回归方程及相应增长率,通过专家讨论并认定经验上合理的模型。
根据实践,多数采用客车保有量(辆)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人)相关分析和货车保有量(辆)与国内生产总值(亿元)相关分析。
并根据模型计算出弹性系数,确定各交通小区未来客、货交通出行量和吸引量的弹性系数。
3、交通增长率拟定根据各交通小区未来经济发展预测及各时期弹性系数预测,计算出交通发生量的趋势增长率和诱增率。
表-1交通增长率4、2019年、2027年交通产生量、吸引量预测表-2预测基年交通量表根据回归预测所得的2012~2027年的交通量增长率,各特征年预测交通量用下式计算:Pi′= Pi×(1+a)n本式中:Pi′—第n年道路交通产生(吸引)量预测值;Pi—基年道路交通产生(吸引)量预测值;a—道路交通量增长率(诱增率)。
得到濂溪大道及延伸线:2019年Pi′=500×(1+0.085)7+210×(1+0.075)7=885+348=1233pcu/h2027年Pi′=885×(1+0.075)8+348×(1+0.055)8=2113 pcu/h根据以上交通流量分析,以及该路的整个城市路网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出以下结论: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应尽快完善路网建设。
三、出行分布预测1、预测方法采用弗雷特(Frator)法计算未来特征0D表,其公式为:公式中,T y——未来年份i区与j区之间的交通量;T ij——基年i区与j区之间的交通量;F i——I区的交通产生量增长系数;E j——J区的交通吸引量增长系数;n—交通小区数2、通过上述计算;可得未来特征年的趋势型及诱增型交通出行OD 情况。
3、车辆运输效率变化调整根据未来年预计车型结构比例的变化,按照车型及运输效率指标的趋势预测对预测的交通分布量进行调整。
根据交通调查及历年交通量观测值中的车型构成,经过回归分析,可以预测出未来年各交通小区运输通道内汽车出行的各车辆构成,以及预测出未来年汽车出行载运系数。
再根据运输效率指标预测结果,对预测的客货车OD量进行调整,得出各交通小区的OD分布情况。
4、方式划分预测方式划分是将两个分区间的出行分布量在各种出行方式(步行、骑自行车、公交、地铁、乘出租车或其他)中加以分配,以确定各种方式所承担的比例。
路段承担的交通量构成主要由吸引交通量与诱增交通量两部分构成。
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除受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输能力限制外,还受许多因素影响,如运价、运输时间等。
一般情况下运输方式选择可通过三种因素来表述:一是各种运输方式的运价;二是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输时间;三是各种运输方式的特征。
应用Logil模型(Binary Logi1 Model),即可测算出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交通量转移率,并获得转移后的未来特征年OD表,然后进行交通量分配。
其确定效用函数为:U1=θ1C1+Ø2T1+θ3+ε1(公路)U2=θ1C2+Ø2T2+ε2(铁路)其中,T为交通方式所需时间,C为交通方式所需运费,两者均为共同变量,Ø为固定变量。
ε为涵盖了不能量化、不能确定的影响因素的效用随机项,假定随机项相互独立且服从与正态分布相似的二重指数分布(Gumbel Distribution),则推导出以下Login 模型:选择公路出行的概率:exp(θ1C1+θ2T1+θ3)/exp(θ1C1+θ2T1+θ3)+exp(θ1C2+θ2T2) 选择铁路出行的概率:P2=1-P15、交通量分配预测交通分配是指将各交通分区之间的出行分布量分配到交通网络的各条边上去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