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官传序测试和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40.00 KB
- 文档页数:3
伶官传序测试和解析《伶官传序》练习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下列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抑(或者)本其成败之迹原(推究)庄宗之所以得天下B.此三者,吾遗恨(仇恨)也及凯旋而纳(收藏)之C.至于誓天断发,泣(眼泪)下沾襟,何其衰也负(背着)而前驱D.尔(你)其无忘乃父之志及仇雠(仇人)已灭2.下列“乃”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①尔其无忘乃父之志②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③今其智乃反不能及④度我至军中,公乃入⑤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⑥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A.①③B.②④C.④⑤D.①⑥3.下列各句与“梁,吾仇也”一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B.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C.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D.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4.下列句中“所以”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C.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5.与例句中加点字活用现象不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仓皇东.出A.一夫夜.呼,乱者四应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C.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D.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阅读与鉴赏二、课内精读(33分,选择题每题3分)阅读课内语段,完成6~10题。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高中语文伶官传序练习与解析 人教版1.选出加点字注意正确的一组 ( )①盛.衰之理 ②盛.以锦囊 ③其意气之盛.也 ④故方其盛.也 A .①shèng ②shèng ③chéng ④shèngB .①shèng ②shèng ③shèng ④chéngC .①shèng ②chéng ③shèng ④shèngD .①chéng ②shèng ③shèng ④shèng【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多音字。
①shèng ②chéng ③shèng ④shèng【答案】C2.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B .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C .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D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今异义词。
A 项加点词语“人事”,古今意义不相同。
古义:主要指政治上的得失。
今义:指人员的任免、考核、奖惩等事务。
B 、C 、D 三项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兄弟”:哥哥弟弟。
“凯旋”,胜利归来。
“意气”,意志,气概。
【答案】A3.下列加点的字,解释全错误的一项是( )A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究) 吾遗恨.也(恨:悔恨,后悔) B .负.而前驱(负:背着) 及凯旋而纳.之(纳:收藏) C .岂非人事..哉(人事:指给人们安排工作)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尔:通“而”) D .抑.本其成败之迹(抑:或者) 泣.下沾襟(泣:眼泪)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实词和虚词的意义。
人事:泛指人世上各种事情(《辞海》),文中多指政治上的得失。
“尔”,即“你”。
【答案】C4.下列加点的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A . B . C .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伶官传序[基础巩固层]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来)B.抑本其成败之迹.(事迹,事情的始末)C.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祭告)D.及凯旋而纳.之(收藏)A[A项,“原”是动词,推究,推其本源.]2.下列各句中,“与”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契丹与.吾约为兄弟B.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C.莫能与.之争D.当与.秦相较B[B项,动词,给;A、C、D三项均为介词,和。
]3.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一夫夜.呼B.函.梁君臣之首C.仓皇东.出D.负而前.驱B[A、C、D三项中的名词“夜"“东”“前"属于名词作状语;B 项中的“函”在此用作动词,意为“用木匣子装”.]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B.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C.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D.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B[B项,均为“忧虑辛劳”的意思。
A项,“人事",古义与“天命”相对,指人力;今指有关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
C项,“至于"古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相当于“以至于";今常作另提一事的连词.D项,“从事"古义泛指一般属官;今指“投身到事业中去"或“按某种方法处理”.]5.下列句子中,省略成分补充得不对的一项是()A.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于)庙B.请其矢,盛(之)以锦囊,负(箭)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于庙)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其)函梁君臣之首D.而身死国灭,(其)为天下笑B[B项,应是“负锦囊而前驱”。
]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2)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答案](1)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2)等到他衰败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围困了他,就自己丧命,国家灭亡,被天下人耻笑。
高中语文《五代史伶官传序》检测试卷含答案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A .仇雠.(chóu) 凯.(kǎi)旋遗.(yí)恨 骄奢.(shē)B .离散.(sǎn) 沉溺.(nì)剔.(tì)除 俳.(fēi)优C .度.(dù)曲 宝藏.(cánɡ)勖.(xù)勉 系.(jì)颈D .囊.(nánɡ)括 发.(fà)誓缱.(qiǎn)绻 伶.(línɡ)人2.下面加点词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①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究②及凯旋..而纳之 凯旋:取得胜利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尔、其、乃:第二人称代词④抑本.其成败之迹 本:推究⑤逸豫..可以亡身 逸豫:安乐⑥泣.下沾襟 泣:流泪A .①②④⑤B .①⑤⑥C .①④⑤D .③④⑤⑥3.与“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一句中“乃”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B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C .家祭无忘告乃.翁D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4.选出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项() 例:与.尔三矢A .遂与.之俱出B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C .玉斗一双,欲与.亚父D .无乃尔是过与.5.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盛以.锦囊,负而前驱而皆背晋以.归梁B .⎩⎪⎨⎪⎧此三者,吾遗.恨也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C .⎩⎪⎨⎪⎧此制作之本.意也虽逾本.色,不能复化 D .⎩⎪⎨⎪⎧请.其矢,盛以锦囊请.奉盆缶秦王 6.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盛衰之理.A .自然之理.也 B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C .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 D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7.从文言句式看,下列各句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智勇多困于所溺A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B .此三者,吾遗恨也C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D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8.下面对课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以“呜呼”的感叹突兀而起,引发对历史的沉痛追问和感慨,开门见山地提出论点。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伶官传序》【单元说明】本单元主要从形与神关系的角度欣赏古代散文。
“散而不乱,气脉中贯”,指的是散文形与神、内在与外在的相互关系与特征。
作者的思想情感、精神气质,通过字句音节体现出来。
诵读时,能感受到作者情感的起伏流动,这就是古代散文家和鉴赏家常讲的“气脉”或“文气”。
文气贯注,作品就有了生命力和感染力。
文气是真实的思想感情浸透到文字中的表现。
选择优秀的古代散文,多多诵读,细心体会,自然会感受到作者情感的起伏和气脉的流动。
《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中的《伶官传》所作的序。
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又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讽谏北宋统治者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语言委婉,气势旺盛。
文笔酣畅,波澜起伏。
平易自然,简约凝练。
句式整齐,言简意丰,发人深省。
《祭十二郎文》是韩愈在贞元十九年(803)为悼念他的侄子老成而写的一篇“衔哀致诚”的祭文。
要体会作者哀痛、诚挚的情感,首先应了解他们叔侄的特殊关系。
韩愈三岁丧父,一直依靠兄嫂抚养。
不久,哥哥又宦死于南方,寡嫂携带年幼的韩愈叔侄回到故乡河阳,艰难度日。
这时,兄弟辈只剩韩愈一人,子侄辈只有老成一人,“两世一身,形单影只”!韩愈视长嫂如母,和比自己小几岁的侄子情同手足。
后来,又一同移居宣州,孤苦零丁,一家人相依为命。
韩愈19岁来到京师谋生,25岁中进士后便在朝廷和地方任职,而老成则一直羁留在南方,他们叔侄每隔数年才得相见一面。
韩愈本以为彼此都还年轻,指望着将来生活稳定后,便接侄子来同住。
没想到老成突然病死,他悲痛欲绝,为悼念老成写了这篇情真意切、感人至深的《祭十二郎文》。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是一篇杂记,记叙了苏轼和文与可之间的深厚情谊,并阐述了文与可的画论,是一篇有回忆,有议论,深情缅怀亡友的文章。
文与可是苏轼的表兄,比苏轼大l8岁。
第五单元伶官传序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D)A.李存勖.(xù) 请其矢.(shì) 自于人欤.(yú)B.伶.官(línɡ) 盛.以锦囊(chénɡ) 誓天断发.(fā)C.抑.本其成败之迹(yì) 仇雠.已灭(chóu) 乱者四应.(yīnɡ)D.吾遗.恨也(yí) 智勇多困于所溺.(nì) 泣下沾襟.(jīn)【解析】A项,矢shǐ;B项,发fà;C项,应yìnɡ。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A.负.而前驱负:背着及凯旋而纳.之纳:收藏B.吾遗恨.也恨:悔恨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原来、本来C.抑.本其成败之迹抑:或者泣.下沾襟泣:哭泣D.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乃:你的岂非人事..哉人事:给人安排工作【解析】B项,恨:憾恨。
原:推求。
C项,泣:眼泪。
D项,人事:人力所及所为。
3.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项(A)例: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A.大喜,笼归,举.家庆贺B.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C.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D.戍卒叫,函谷举.【解析】A及例句,表范围的副词,全;B动词,抬头;C动词,拿;D动词,攻克。
4.选出与例句加点字活用现象不相同的一项是(C)例句:仓皇东.出A.一夫夜.呼,乱者四应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C.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D.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解析】A、B、D三项与例句均为名词作状语。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5~6题。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5.与“方其盛也”句中的“其”指代对象不同的一项是(B)A.与其所以失之者B.请其矢C.其意气之盛D.方其系燕父子以组【解析】B当“那”讲,其他的都当“他”讲,指李存勖。
《伶官传序》练习一、积累·整合(一)、指出下面加点词的古今不同含义1、岂非人事..哉 古义: 。
今义: 。
2、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古义: 。
今义: 。
3、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古义: 。
今义: 。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盛衰之理.2、负.而前驱3、及.凯旋而纳之4、方.其系燕父子以组.5、函.梁君臣之首6、抑本其成败之迹.7、举.天下豪杰8、数十伶人困.之9、祸患常积于忽微..(三)解释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现象1、负而前.驱2、函.梁君臣之首3、一夫夜.呼,乱者四应4、仓皇东.出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6、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昆玉所溺(四) 解释下列加点的虚词1、于A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B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C 霜叶红于.二月花D 智勇多困于.所溺2、其A 与其.所以失之者B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C 其.后用兵D 其.真无马耶3、之A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B 莫能与之.争C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D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E 之.二虫又何知F 吾欲之.南海,何如4、与其所以失之者..5、而皆背晋以.归梁6、尔其.勿忘乃父之志(五)判断下列句式1、此三者,吾遗恨也。
2、智勇多困于.所溺3、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六)翻译下列语句1、与尔三失,尔其勿忘乃父之志。
2、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3、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4、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八)文学常识1、欧阳修(1009—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字永叔,号,晚年号,谥。
欧阳修是北宋中叶的倡导人。
大力提倡古文,批评宋初以来追求靡丽形式的文风,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并且提拔和奖掖后进,著名的古文家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等都出自他的门下。
他写的《朋党论》《新五代史·伶官传序》《与高司谏书》《醉翁亭记》《丰乐亭记》《泷冈阡表》等,都是历代传诵的佳作。
《五代史伶官传序》一、默写闯关(一)挖空练习《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岂独伶人也哉!附:记忆导图将易写错的字每个写3遍函雠襟欤抑豫伶溺(二)情境默写1.【2024·山东日照·三模】古代对绳索有多种表达,如《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组”和刘克庄《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的“缨”都指绳索。
2.【2024·黑龙江佳木斯·三模】古之君子谨小慎微,重视“小”处,如司马迁《屈原列传》“()”以表达深远的意义;又如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指出“小”也会酿成大的祸患。
3.【2024·北京朝阳·一模】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总结后唐灭亡的历史教训时说“(),()”,认为成败得失的根本在于“人”。
4.【2024·山东济宁·一模】打倒自己的,往往是身边的一些人和事,究其原因,或由小积大,或沉溺而不能自拔,《五代史伶官传序》中“(),()”两句就是对此类教训的总结。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新五代史•伶官传序》(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B.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C.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D.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字词及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其根本B.而皆背晋以归.梁归:归顺C.抑.本其成败之迹抑:抑制D.举.天下之豪杰举:全,整个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盛衰之理,在于人事。
该论点强调了人事的作用,并将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的事例作为这一立论的历史根据。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测试卷自主赏析伶官传序一、夯基达标1.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读音和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乱者四应.(yīnɡ)以一少牢告.庙(告诉)B.仇雠.已灭(chóu) 系燕父子以组.(组合)C.盛.以锦囊(shènɡ)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推究)D.与尔三矢.(shǐ) 抑.本其成败之迹(或者)项,“应”应读“yìnɡ”;告,祭告。
B项,组,绳索。
C项,“盛”应读“chénɡ”。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尔其.无忘乃父之志B.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C.抑本其.成败之迹D.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项,加强祈使语气的副词,其他三项为代词。
3.下列句子中,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B.一夫夜呼,乱者四应C.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项,“兴”“亡”为动词的使动用法。
B项,“夜”为名词作状语,在夜里;“乱”为形容词用作动词,作乱。
D项,“函”为名词用作动词,用匣子装。
4.下列句子中,句式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身死国灭,为天下笑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C.而智勇多困于所溺项为介词结构后置句,A、B、C三项均为被动句。
5.下列句子中,省略成分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B.有志矣,不随以止也C.入于太庙,还矢先王,与坐谈、B、D三项均省略宾语“之”,C项省略介词“于”。
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精品文档.伶官传序达标测试题及答案伶官传序基础巩固•站起,拿得到!1.下列加点词语注音和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舌L者四应(y Ing)以一少牢告庙(告诉)B.仇雠已灭(ch6u)系燕父子以组(组合).盛以锦囊(sheng)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推究)D.与尔三矢(shi)抑本其成败之迹(或者)答案:D解析:A项,“应”应读“ ying” ;告,祭告。
B项,组,绳索。
项,“盛”应读“ cheng”。
2.下列加点的“其”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尔其无忘乃父之志B.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年牢告庙.抑本其成败之迹D.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答案:A解析:A项为加强祈使语气的副词,其余为代词。
3.下列句子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B.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D.函梁君臣之首答案:解析:A项中“兴”“亡”为使动用法;B项中“夜”为名词作状语,“乱”为形容词作动词;D项中“函”为名词作动词。
4.下列言句式不同类的一项是()A.身死国灭,为天下笑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智勇多困于所溺D.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答案:D解析:A、B、三项均为被动句。
5.下列句子省略成分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B.有志矣,不随以止也.入于太庙,还矢先王D.旦日,客从外,与坐谈答案:解析:A B、D三项均为省宾语“之”,项省介词“于”。
6.对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岂独伶人也哉(旧时指戏曲演员)B.伶官传序(是一种体,有赠序、书序等,本是书序).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祭祀用的牲畜,猪、牛、羊各一头)D.祸患常积于忽微(一寸的十万分之一叫“忽” ,百万分之一叫“微”)答案:解析:项,羊、猪各一头叫“少牢”,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
能力提升•踮起脚,抓得住!阅读下面的字,完成7—11题。
伶官传序时间:40分钟分值:40分[基础提升]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 )A.锦囊装璜共商国是心心相印B.凯旋启事出奇不意逸豫亡身C.遴选邦交掎角之势平心而论D.俳优冒然励精图治飞黄腾达答案 C解析A.璜—潢。
B.奇—其。
D.冒—贸。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学习只靠老师讲解是不够的,还要靠自己积极思考,认真琢磨,官止神行....才能奏效。
②《伶官传序》中没有佶屈聱牙....的措辞,只是用平实的语言生动地叙说事例,深入地说明道理,语言平易近人,自然晓畅。
③老赵一见人就说:“古人云‘言而无信,不知其可’。
我这个人一辈子从不食言,绝对是一言九鼎....。
”④为化解部分旅客的不满情绪,他们设立了“旅客投诉中心”,此举说明他们不光有良好的服务意识,还有闻过则喜....的雅量。
⑤他虽然年纪轻轻,作品也不多,但在绘画创作方面已是头角峥嵘....,受到专家的普遍赞赏。
⑥奥巴马此次企图以贸易保护来维护美国本土企业的利益,却走上了一条极端的道路,从长远来看无异于釜底抽薪....。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②⑤⑥答案 B解析①官止神行:不用眼睛看,只凭潜意识去做某种活动。
望文生义。
②佶(jí)屈聱(áo)牙:(文章)读起来不顺口。
使用正确。
③一言九鼎:一句话的分量像九鼎那样重。
形容所说的话分量很重,作用很大。
用错对象,应用“一诺千金”。
④闻过则喜: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缺点、错误就感到高兴。
形容虚心,对自己要求严格。
使用正确。
⑤头角峥嵘:头角,比喻青年人显示出来的才华;峥嵘,特出的样子。
形容年轻有为,才华出众。
使用正确。
⑥釜底抽薪:抽去锅底下的柴火,比喻从根本上解决。
不合语境。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现在的大学生,毕业后选择创业的越来越多。
他们的家庭背景、受教育的程度以及投入的资金,都决定着他们能否在创业大潮中脱颖而出。
《五代史伶官传序》练习题(节选自欧阳修《五代史•宦者传论》) [注①唐昭宗:即李晔。
晚唐时期宦官专政,对皇帝有废立大权。
昭宗是僖宗之弟,即由宦官拥立为帝的。
后来昭宗与宰相崔胤谋诛宦官,反被宦官刘季述等幽禁,后虽得神策军解救,重新复帝位,但却招致梁王朱全忠乘机领兵入京,唐朝因之覆灭。
文本二: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节选自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4.下列对文本一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为人主者非欲养祸/于内而疏忠臣硕士/于外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B.夫为人主者非欲养祸/于内而疏忠臣/硕士于外/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C.夫为人主者/非欲养祸于内/而疏忠臣硕士于外/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D.夫为人主者非欲养祸于内/而疏忠臣硕士于外/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5.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端”,文中指萌芽、发端,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的“端”含义相同。
B.“中”,文中指符合,与《劝学》中“木直中绳”的“中”含义相同。
C.“患”,文中指祸害、灾难,与“患得患失”的“患”含义不同。
D.“少牢”,文中指祭祀用羊、猪各一头。
一般是诸侯、卿大夫祭祀宗庙时所用。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开头说自古以来,宦官扰乱国家,比女人造成的祸患还要严重。
文本二开头提出盛衰由于人事的论点,用庄宗得失天下的事作为全文立论的根据。
《伶官传序》练习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抑(或者)本其成败之迹原(推究)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B.此三者,吾遗恨(仇恨)也及凯旋而纳(收藏)之
C.至于誓天断发,泣(眼泪)下沾襟,何其衰也负(背着)而前驱
D.尔(你)其无忘乃父之志及仇雠(仇人)已灭
2.下列“乃”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①尔其无忘乃父之志②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③今其智乃反不能及④度我至军中,公乃入⑤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⑥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A.①③B.②④
C.④⑤D.①⑥
3.下列各句与“梁,吾仇也”一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B.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C.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D.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4.下列句中“所以”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C.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5.与例句中加点字活用现象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仓皇东.出
A.一夫夜.呼,乱者四应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C.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D.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阅读与鉴赏
二、课内精读(33分,选择题每题3分)
阅读课内语段,完成6~10题。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
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6.下列句子中的“方”与“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中的“方”,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故方其盛也B.夫虽无四方之忧
C.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D.今其地方千里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东出
..B.乱者四应,仓皇
C.以致
..
..天下之士,合从缔交D.举天下之豪杰
8.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少牢”是指古代祭祀用羊、猪各一头;而“太牢”是指祭祀用牛、羊、猪各一头。
B.欧阳修,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
谥号是指,帝皇、诸侯、文臣武将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前事迹给予的称号。
C.“入于太庙”的“太庙”是指皇帝的宗庙,与“一夫作难而七庙隳”的“七庙”意思一样。
D.“伶官传序”的“序”是一种文体,和“跋”一样,都是放在文章或书籍的前面。
9.下列各句对文段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
A.传说晋王李克用临终前交给庄宗三支箭,目的是希望庄宗牢记遗命,为父报仇。
B.庄宗把父亲给的三支箭“藏之于庙”,作战时又“以一少牢告庙”,表现出对父亲遗命非常恭谨的态度。
C.国家兴盛、衰亡的道理,不在于天命,而在于人事。
D.作者认为,祸患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智勇之人会被自己溺爱的东西所害,这是一种普遍的历史经验。
10.情景式默写(9分)
①《伶官传序》借庄宗困于伶人而亡国警戒后人的句子是:,,。
②.《伶官传序》的中心论点是:,,!
③.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就后唐庄宗沉溺于伶人而丧国的史实,告诫后人应记住,,。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12分)
(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伶官传序》答案
1、B 恨:遗憾
2、答案 C 解析①你的;②是;③竟然;④才;⑤才;⑥于是。
3、答案 A 解析A.判断句;B.否定句;C.介词结构后置句,被动句;D.普通句式。
4、答案 D 解析A、B、C项,……的原因;D项,用来……的。
5、答案 C 解析A.夜,名词用作状语,在夜间;B.侧,名词用作状语,从旁边;C.笑,耻笑;D.前,名词用作状语,向前。
6、答案 A 解析A.正当;B.地方、地域;C.学问;D.地方、地域。
7、答案 C 解析C.来招致。
8、答案 D 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
9、答案C(文中并没否定天命)
10、①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②.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③“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11、答案(1)盛衰变化的规律,虽说是由天命决定,难道不也是与人事有关的吗?
(2)这三者,是我的遗恨;给你三枝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
(3)难道是得天下艰难而失天下容易吗?或者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
(4)祸患常常由极细微的事情累积而成,智慧勇敢的人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所困住,难道只是(溺爱)伶人才如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