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计算机基础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39 MB
- 文档页数:109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学分:6建议学时:68适用专业:高职各专业按照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要求,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等文件的精神,制订本课程标准。
本标准所给学时,均为建议学时。
第一部分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和作用(一)课程性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是高职高专职业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是全院各专业教学的必修公共课程,是学生基本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基础课程,影响力大、受益面广,也是我院重点建设课程之一。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也是为后续课程和专业学习奠定坚实的计算机技能基础。
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作用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应用计算机学习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信息道德及信息安全准则,培养学生成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
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了解网络、数据库、多媒体技术等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和相关技术,具有良好的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呈现的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办公应用、网络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技能,使学生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能够根据职业需求运用计算机,体验利用计算机技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发布信息的过程,逐渐养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意识。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标准课程代码:MB010003 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程属性: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学时:48 学分:2.5课程负责人:一、课程定位(一)课程性质《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是高职高专计算机网络相关专业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核心课程,承担着培养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安全管理领域核心职业能力的重要任务。
它的任务是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基础,使学生能够掌握企业或局域网的组建、企业应用服务器的配置与管理等相关技术和职业技能,达到高素质劳动者和高等技术专门人才所必需具备的网络管理与维护的基本知识的基本应用技能,使学生理解网络管理与维护的内涵,及时了解网络技术新的发展趋势,为就业和继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作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是学院所有计算机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
该课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中起着引导作用,是学习后续课程的基础。
可看出本课程属于该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后续课有“网络设备”、“网络安全”等课程,其专业地位十分重要。
(三)前导、后续课程前导课程:无后续课程:《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技术》二、课程理念及设计思路该课程以能够搭建和管理一个中小型局域网络为最终目标,教学内容分为理论基础知识部分和实践教学两部分。
在充分的理论知识基础上学习局域网的规划、制作网线及测试分析网络连通性的基本技能,这部分的内容主要由任课教师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及学生的课堂讨论完成教学任务。
实践教学部分,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将教学内容分为:交换机配置、路由器配置、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等多个教学任务,实践部分的教学模式采用“典型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方法,采用学生小组合作的形式参与教学,每个学生的学习小组共同承担网络设备及服务器的架构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最后通过一个功能全面、综合性强大型企业局域网组建项目的设计与实施,使学生具备中小型企业局域组建与管理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一)能力目标能够根据用户需求制定出中小型局域网组网方案、绘出网络的物理拓扑结构,并出相应设备采购清单;能够根据给出的设计方案,正确连接一个物理局域网络;能够进行企业局域网IP地址的规划,正确配置网络中所有主机的网络设备的IP地址和各种网络协议,并进行连通性调试;能够正确使用网络操作系统分配和管理局域网中的资源;能够对企业局域网进行管理与维护,并能对简单故障进行排除;(二)知识目标要求学生在了解计算机网络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同时,掌握网络组网方法、网络操作系统的管理和维护,互联网服务的使用和配置等实际操作技能。
电脑应用基础一、教学目的本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电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包括电脑硬件和软件的基本概念、微机的基本构成及各部件的功能、电脑网络、信息安全和数据库的基本知识、微机操作系统Windows xp、文字处理软件Word 2003、电子表格软件Excel 2003和演示软件Powerpoint 2003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操作等。
了解电脑硬件与电脑软件的关系以及电脑发展趋势。
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上机操作能力。
〔一〕知识教学目标1 、具有使用微型电脑的基础知识,了解微型电脑系统的组成和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2 、掌握电脑基本组成及拆装、局域电脑网络的使用和微机系统的简单维护3 、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和作用,掌握 Windows2000 XP 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4 、了解汉字输人的常用方法,熟练掌握一种汉字 ( 键盘 ) 输人方法。
5 、掌握文字处理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 Word2003 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6 、掌握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 Excel2003 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7 、掌握演示文稿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 PowerPoint 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8 、了解电脑网络的基本概念和 Internet 的初步知识,掌握 Internet 的基本应用。
9 、了解电脑病毒防治和多媒体电脑的常识,熟悉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
〔二〕能力培养目标1 、稳固提高电脑操作的基本能力。
2 、稳固提高 Office2003 软件、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和 Internet 的使用能力。
3 、稳固提高综合应用各种软件和使用技巧能力。
4 、培养自学其它电脑软件的基本能力。
〔三〕素质教育目标1 、提高电脑的防病毒意识和信息安全意识。
2 、使用电脑做对社会、对人民有价值的事情。
二、本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微机操作系统Windows xp、文字处理软件Word 2003、电子表格软件Excel 2003和演示软件Powerpoint 2003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操作。
基于实例教学的高职高专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探讨摘要:计算机基础课是高职高专的公共课程之一,是大学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职高专的学生层次不一,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应该结合高职高专的特点进行。
在教学改革中,实例教学是符合高职高专教学和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实例教学;高职高专;计算机;教学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3) 07-0000-02近年来,计算机在各行各业的运用越来越广泛。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是目前各类各级高校的公共必修课程。
对于此类课程,教师和学生的评论不一。
有的认为此课程很重要,是为以后的专业学习打下基础,是一种很好的工具;而有的恰恰相反,认为此课程没有开设的必要,很多学生已经能够操作计算机。
所以,计算机基础课在各个学校的重视度不一样,课程开设情况也不同。
1高职高专计算机基础课现状高职高专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作为本科及以上学历教育的一种补充。
在高职高专学校,计算机基础课也是公共课程。
但由于高职高专专业特色性强,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情况呈多样化的状态。
1.1计算机专业重视此课程教学。
对于计算机专业来讲,计算机基础课是专业学习的基石,所以从教师到学生都很重视课程的学习。
1.2非计算机专业学生重视程度不够。
很多其他专业的学生认为计算机基础课就是那么回事,就是些简单的计算机操作,并不用心去学习基础理论和操作练习。
甚至有些教师也自己轻视自己,认为是豆芽课,教学重视度严重打折,效果可想而知。
1.3一些高职高专将计算机等级考试纳入教学考核评价之一,所以教师和学生较重视此课程的学习。
可他们都是为了应试,没有多大兴趣,教和学都不得法,学生感觉学习吃力。
1.4现在的高职高专普度认为,学生在中学年代都已学习类似的课程,或是认为学生自己都能运用计算机玩游戏等,因此,计算机基础课教学计划中的课时少,教学内容多,教学任务重。
1.5高职高专的生源多样化和差异化,学生层次不同,教师在组织教学时感到为难。
2010年第25卷第3期《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
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并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
随着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基础》课程已成为大学生知识和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各高校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
针对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合理确定高职高专《计算机基础》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显得非常必要和迫切。
1编写适合高职高专学生的校本教材《计算机基础》是高职高专学生的重要基础课程,选择适合高职高专学生使用的教材直接关系到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高低,也影响到学生就业竞争能力。
目前,由于国内的教学资源不一,造成了学生在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方面程度不一,且由于各高校的培养目标不同,教学方法各异。
因此更加需要编写适合高职高专特色的《计算机基础》教材。
课题组根据我院《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实践,总结近十年的教学经验,打破了传统编写教材的知识体系,根据“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编写了《计算机文化基础》教材。
以理论够用为度,重点突出培养学生对操作系统的应用能力、利用计算机进行文字处理、图表处理、多媒体信息的综合处理能力,以及运用计算机网络获取和学习知识的能力,着力培养学生的后继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