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权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3
维护人格尊严权读后感《维护人格尊严权读后感》当我在阅读关于维护人格尊严权相关内容的时候,内心产生了强烈的波动。
读到一些案例,那些人无端被诋毁、侮辱,人格尊严被践踏的时候,我感觉非常愤怒。
比如说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位勤劳工作的员工,就因为与上司的一点小矛盾,上司便在上司权限范围之内向外散布不实的谣言,称这位员工品行不端、手脚不干净。
这严重损害了这位员工的声誉,使他在公司里备受歧视和排挤,在生活中也被旁人指指点点,他的人格尊严权受到了极大的侵犯。
看到这样的例子,我极其愤慨,一个人的名声怎么能被如此恶意地诋毁呢。
这让我想起曾经在学校里发生的一件事。
有一个同学,家庭条件比较困难,穿的衣服也比较旧。
有些不懂事的同学就开始笑话他,甚至给他起一些很难听的外号,什么“小破孩”之类的。
当时我就觉得那些同学的做法是不对的,却没有意识到这其实就是在侵犯人格尊严权。
现在通过阅读相关内容才深刻明白过来,即使没有恶意的言语冒犯也是不行的。
每个人都有被尊重的权利,无论他的外在条件如何。
特别触动我的是,那些被侵犯人格尊严权的人往往因为不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或者害怕进一步的报复而默默忍受。
就像一个遭受家庭暴力的妇女,夫家经常因一些琐事辱骂她贬低她的人格,她却选择忍气吞声,只是因为她害怕失去家庭,也不知道原来可以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
后来我明白了,我们需要向大众普及人格尊严权相关的法律知识,这样人们在遭遇此类侵害的时候才懂得去抗争。
我觉得作者想要表达的是人格尊严权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重要权利,它比我们想象的更脆弱,也更重要。
它关系到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的根本,关系到一个人的自尊与自信。
一旦受到侵犯,小则可能影响到个人的情绪和生活,大则会因此毁掉一个人的人生。
在现代社会中,有太多的因素可能在不经意间侵害他人的人格尊严权。
无论是网络上匿名的攻击性言论,还是日常生活中的言语歧视,都需要我们去抵制。
对了还想说,维护人格尊严权不仅仅是保护被侵犯者本人,更是维护整个社会公序良俗的要求。
维护我们人格尊严的教学设计尊重和维护学生的人格尊严是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一个尊重学生人格尊严的教学设计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取得积极向上的学习成果,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自信和自尊心。
下面是一个关于如何维护学生人格尊严的教学设计。
一、为学生创造尊重的环境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始终保持亲善、友好和公平的态度。
在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不同观点和意见,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2.确保公平对待:教师应以公平和客观的态度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并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
不歧视、不偏袒任何一个学生,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公平地受到教育和评价。
3.避免羞辱和嘲笑: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使用侮辱、嘲笑或恶意讽刺的语言来对待学生。
要鼓励学生相互尊重,不允许其他学生对他人进行嘲笑和侮辱。
二、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1.个别辅导:学生的能力和学习进度有所不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需要,给予他们适当的个别辅导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成绩。
2.多样化的评估方式: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评估方式,不仅仅依靠考试分数来评价学生。
可以采用项目作业、小组合作、口头报告等形式,鼓励学生发挥个人特长和才能,获得平等的评价机会。
3.推崇学习过程:教师要重视学习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关注结果。
通过赞扬学生的努力和进步来激励他们,鼓励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三、鼓励学生自我发展1.提供自主学习机会: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小组讨论、研究项目等形式,为学生提供主动学习的机会。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从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通过提供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和积极的反馈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3.尊重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个体差异。
要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给予他们适当的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实现个人的发展目标。
第四课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法律权利法律行为法律责任人格尊严权名誉权侮辱、诽谤等如是违法行为则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轻者承担道德责任)肖像权恶意毁损、玷污、丑化肖像;利用肖像进行人身攻击等姓名权盗用、冒用他人姓名隐私权(第五课内容)第一框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1)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人人享有尊严权,法律维护我们的名誉权难点:我们享有法律规定的名誉权的同时要履行维护他人名誉权的义务。
1、(事件背景介绍:广州白云机场有一乞丐在行乞时,有一个乘客鄙夷的将施舍的钱用力的扔在乞丐的脸上,该乞丐不满这种施舍态度,认为有伤他的自尊,他说:宁可饿死、冻死也不需要这种施舍。
)根据这件事,许多网友发表了评论,请你以“乞丐有尊严吗”加入网评。
摘录或及时捕捉学生评论的思想火花。
如:我心飞翔:我为乞丐要尊严喝彩冰糖葫芦:生命诚可贵,尊严价更高。
总结:你可以不去施舍,但你决不因为施舍了别人钱物就有权利去侮辱别人的尊严。
哪怕他只是一个乞丐,哪怕他在伸出乞讨的双手时已经自己轻贱了自己的人格与尊严,但是你,作为一个旁人,均无权因此而雪上加霜,去侵犯他仅剩下的一点人格尊严。
(目的在于:1、引出“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它不分地位高低、贵富贫贱、年龄大小;2、明确人格尊严权的含义、地位及具体内容;3、学会尊重自己,尊重他人。
)2、呈现相关的法律条文宪法第38条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5条第二步:从评选活动谈个人名誉1、说说自己评选最满意老师和星级学生的依据2、根据统计结果公布大家选出的最满意老师和星级学生名单,并说说你对他们的具体评价。
(目的在于:通过评选活动让学生明白,名誉就是社会对一个人品德、才干和信誉的评价,评出的老师和学生就是我们对他们品德、才干等方面的认可)3、我们在评价一个人的品行时,往往会用哪些词语来描述?(完成下列表格,并思考问题。
)品行表现评价所用的词名誉优良(诚实、善良、正直等)(好的名誉)不良(奸诈、邪恶、卑鄙等)(坏的名誉)侵害名誉权的行为方式具体表现造成的危害应承担的后果1.侮辱谩骂他人23通过案例分析和表格填写使学生明确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侵害他人的名誉权要受到道德甚至法律的制裁。
维护人格尊严权读后感《维护人格尊严权读后感》读完关于维护人格尊严权的相关内容后,内心涌起了许多的感触。
读到人们拥有人格尊严权,不容他人随意侵犯的时候,我感觉这是一种非常基本但又极其重要的权利。
它就像是我们作为人的一个保护罩,让我们独有的尊严得以保全。
这让我想起曾经在学校里遇到的一件事,有个同学身体有点残疾,却被另外一群同学嘲笑。
当时那个被嘲笑的同学眼里满是委屈和自卑,而那些嘲笑他的同学,显然没有意识到这种行为是在侵犯他人的人格尊严权。
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看似“不经意”的伤害屡见不鲜,而被伤害的人心里受到的冲击,可能比身体上的伤痛更加难以愈合。
特别触动我的是书中写到即使是犯人,他们的人格尊严权也同样需要被尊重。
我们常常会因为一个人犯了错,就全盘否定他,觉得他没有尊严可言,可以随意侮辱。
但实际上,维护人格尊严权应该是一种普世的理念,不因身份、地位、是否犯错而改变。
我记得新闻里还报道过有个小偷,在被抓到后群众对他各种辱骂,甚至有人想动手打他。
也许小偷的行为确实是不道德或者违法的,但他依然享有人格尊严权,这种权利是与生俱来的,不应该被随意剥夺。
后来我明白了,维护人格尊严权不仅仅是靠法律条文来规定,更多的是需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认可和尊重每一个个体。
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我们在看到他人与自己不同的时候,无论是外貌上的、智力上的,还是生活方式上的,都应该秉持宽容和尊重的态度。
作者想表达的,我想也是希望唤起大家对人格尊严权这种无形财富更为深切的关注和保护。
对了还想说,在社会日益进步的今天,维护人格尊严权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比如网络暴力。
在网络的匿名环境下,很多人会毫无顾忌地对他人进行辱骂、诋毁。
我们应该倡导健康积极的网络环境,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每一个人都是平等且有尊严的个体,不能因为自己的一时爽,去践踏他人的尊严。
从这次阅读中,我今后也会更加谨慎自己的言行,并且积极维护我身边人的人格尊严权。
第四课第一框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教学设计1、新课导入学生:观看晏子使楚和嗟来之食故事。
看完短片后回答问题:老师:晏子为什么不肯钻狗洞?总结:晏子正是为了维护他的人格尊严和国家的尊严。
老师:饥民为什么不吃饭?总结:黔熬的作法是一种侮辱,侵犯他人的人格尊严。
这说明无论一个人是什么身份,他都有人格尊严,而且不容侵犯。
(ppt显示标题人格尊严不可辱)为了维护每个人的人格尊严,我国的法律做出了相关规定。
ppt展示35页相关链接----------宪法第38条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第21条。
因此,人格尊严不可辱,侮辱者必将受到社会道义的谴责、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侵犯的后果)那么什么是人格尊严权呢?(大屏幕打出人格尊严权的定义)学生:朗读人格尊严权定义老师:正是因为是作为一个人最起码受到别人尊重的权利,我国法律将人格尊严定为人格权的核心权利。
(引导学生回忆第三课内容:人格权包括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名誉权、姓名权、肖像权、隐私权)那么人格尊严权包括那些具体的权利呢?学生:名誉权、姓名权、肖像权、隐私权。
老师:不错,人格尊严权具体包括名誉权、姓名权、肖像权、隐私权四项具体的权利。
下面我们具体的来学习名誉权。
2、维护名誉是我们的权利首先让我们了解什么是名誉,(ppt显示名誉含义)名誉是对特定人的品德、才干、信誉等方面的社会评价。
比如我们常用善良、诚实、公正等词形容一个人的形象,这样的人我们大家都喜欢,都会尊重他。
如果一个人奸诈、卑鄙、歹毒,我们都会远离他。
有了好的名誉,也就有了人的尊严,因为名誉集中体现了人格尊严。
但是对一个人的评价有好有坏。
活动一:下面请同学们看教材35页材料,分析一下好的名誉会对我们有什么好处?(ppt显示材料35页)学生:略老师:好的名誉可以使我们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可以获得社会的更多尊重,还可以获得经济利益。
良好的名誉可以带来怎么多的好处,我们要怎么才能获得良好的名誉呢?下面我们从一个人的故事来分析一下。
《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教案范文尊严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质,是人格的核心属性,是我们存在的价值体现。
每个人都应该具备一定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保护自己的人格尊严是人类作为人而存在的基本品质。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受到各种各样的打击和侵犯,失去自信,失去尊严。
为了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我们需要学会一些方法和技巧。
一、树立自己的价值观人格尊严是个人内在自尊心、自立性、自我价值感和自信心的综合体现在现实生活中,各种价值观的冲突和碰撞比比皆是。
树立自己的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
人应该具备自我认知和自我肯定,并制定自己的人生理念,树立自己的思想信仰并坚持不懈。
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才能更加自信和豁达地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不随波逐流。
二、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在生活和工作中,为了避免与他人发生矛盾冲突,我们很容易把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收敛起来,但是这样往往会丧失自己的独立性和人格尊严。
我们要勇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突显自己的个性魅力。
但是也要注意,表达意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伤害到他人的自尊心。
三、注重言行一致言行一致,表现了一个人的真诚和可信度。
如果言行不一致,人们就会失去信任感,觉得其不可靠,这也就失去了人格尊严。
注重言行一致,言行不差,才能建立起真正的信任感和人格尊严。
四、以礼待人,彰显自己的敬业精神每个人都应该始终以礼待人,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思想和行为,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
在职场中,勤奋努力、认真负责、细心周到是彰显自己敬业精神的有效方法。
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凭借自己的才干和能力得到上司同事的认可和尊重,进而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五、学会拒绝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常会遇到一些难以拒绝的请求,即便我们不想做,心有不甘,但也难以抉择。
这时,我们就需要学会拒绝。
要学会说“不”,告诉对方自己的实际情况,表达出自己的不满和拒绝。
这样,在维护自己人格尊严的同时,也避免了被动接受他人的要求。
第四课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权
力目标:提升使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和他人人格尊严和名誉权的水平。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珍爱自己的名誉、维护自己的尊严,能自觉地尊重他人,承担维护他人人格的义务。
一、情境导入,明确目标情境导入,
二、预习讨论自主学习
1.人格尊严权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这个权利表现为()与()两个方面。
2.人格尊严权具体体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名誉权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表现为________和_______。
4.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不受侵害,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________或_______他人。
三、展示交流合作探究
受?
探究二:阅读教材P37 页材料议一议:你对上述观点怎么看,为什么?你会采取大江的做法吗?
探究三:阅读教材P38 页材料和漫画,回答:(1)对此你有什么看法?理由是什么?
(2)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把相关内容填入下表
侵害名誉权的行为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具体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成的危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应承担的后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检测反馈学以致用
1、小明腿部患有残疾,同学小张老是嘲笑他,还给他取了个绰号叫“跛子明”。
小张的行为侵犯了小明的()
A、荣誉权
B、名誉权
C、姓名权
D、生命健康权
2、某学校一学生寝室丢失了物品,老师怀疑是本学校的学生所为,经过调查在毫无结果的情况下,让同学在班级投票“选小偷”这种做发。
()
A、保护了同学的财产所有权
B、能够迅速有效地解决问题
C、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权
D、是同违法行为作斗争的手段
第二框肖像和姓名中的权利
1.知识目标:懂得姓名的作用,姓名权的含义和内容,侵害姓名权的表现形式与后果;懂得肖像的含义及作用,肖像权的内容,侵害肖像权的表现形式与后果。
2.水平目标:通过学习能够准确区分哪些行为是侵害公民姓名权和肖像权的行为;提升使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和他人姓名权与肖像权的水平,能够使用法律武器追究侵犯者的法律责任。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姓名权和肖像权的责任意识;增强法制观点,增强依法维权意识。
一、导入
二、预习讨论、自主学习
1.肖像权的含义和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侵害肖像权的行为:公民的肖像权不容侵犯,(1)未经本人同意________________;(2)不得恶意__________________公民肖像;(3)利用公民肖像_______________等。
3.姓名的含义:姓名是人们相互区别的____________。
姓名包括____、_____、_____、乳名、别名等。
4.姓名权的含义:姓名权是公民依法享有_____、______、______,并且排除他人__________。
5.侵害公民姓名权的表现: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得干涉他人行使姓名权,_______、_______他人姓名,是侵害公民权的两种具体表现。
三、展示交流、合作探究
1、案例分析:15岁的小红,喜爱芭蕾舞,让爸爸给自己拍了张跳舞的照片。
某刊编辑找到了小红,要求将该照片刊登于杂志封面上。
小红征得同意后答应了编辑的要求,编辑将使用照片的报酬交给了小红。
(1)连连看:
小红让爸爸给自己拍照片肖像使用权
小红征得爸爸同意后答应编辑的要求获酬权
小红获得了一定的报酬肖像制作权
(2)小红使用自己的照片为什么还要经过爸爸的同意?
2、丽丽在影楼拍了一套艺术照,照片中的她光彩照人,丽丽非常满意。
一个月后,丽丽经过该影楼,意外地发现橱窗里摆放自己的巨幅艺术照。
丽丽非常气愤,找到影楼负责人说理。
影楼负责人振振有辞地说:“让更多的人欣赏你的美有什么不好?”
(1)该影楼的行为构成侵权吗?为什么?
(2)丽丽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张楠和王芳同在北京打工。
4月1日,张楠以王芳的名义给她家发电报,内容为“我病重住院,请速来”。
王芳的母亲心急如焚,从千里之外赶到北京,才知虚惊一场。
张楠解释说,这是愚人节的玩笑。
对此,王母十分气愤,强烈要求讨回公道。
(1)张楠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为什么?
(2)受害人应采用什么方式维护自己的权利?
四、检测反馈学以致用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行为中,不属于侵犯公民肖像权的是()
A、影楼未经丽丽本人同意,擅自将她的艺术照摆放在橱柜
B、出于报复,李某将同学赵某的照片丑化后钉在教室的黑板上
C、广告商张某未征得黄某同意,将黄某的肖像用作广告宣传
D、小明将自己平时拍摄的生活照印在挂历上
某企业未经体育明星郭某的同意,将郭某在体育比赛中的镜头印在本企业生产的产品包装上。
锯此回答第2、3题。
2、该企业的这种行为()
A、不构成侵权,无可非议
B、不道德,但不违法
C、侵犯了郭某的肖像权
D、侵犯了郭某的生命权
3、该企业的这种行为应①受到道德的谴责②由当地人民政府处以刑罚③承担相对应的法律责任④承担相对应的民事责任
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记者小郭用照相机拍下某妇女晾的衣服把小树都快压断的照片,并向报社反映,呼吁公民要保护树木花草。
该妇女却说小郭侵犯了她的肖像权。
对此评价准确的是()A、记者侵犯了妇女的肖像权B、记者多管闲事,小题大做
C、该妇女法律意识强,环保意识薄弱 D 、记者并未侵犯该妇女的肖像权
5、中学生刘明喜好文学,向文学刊物投稿时,常常以“墨含”署名。
他这样做()
A、是在合法行使自己的姓名权
B、是欺骗读者的不诚实行为
C、是法律所不允许的非法行为
D、是冒用他人姓名的违法行为
6下列属于准确行使姓名权的是()
①张鸣用笔名“豆瓣”在杂志上发表文章②某歌星给自己起了个好听的艺名③张某用李某的名字跟别人签订了合同④“体操王子”李宁创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