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9例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4
…★彭波(杭州市临安区中医院针灸科…摘要:目的: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采用改良日本骨科学会腰痛评分表(JOA )、简式McGill 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改善,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77.7%、30.0%)经卡方检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的疗效比普通针刺加温针灸更优。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证;多针刺法;热敏灸;温针灸中图分类号:R274.9……文献标识码:B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以腰腿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好发于20~50岁人群。
由于人们不良习惯的增加,该病患者越来越年轻化。
按其临床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当归属于中医的“痹证”“腰痛”等范畴,多因长期劳损,感受风寒湿邪、瘀阻经络,或扭伤闪挫、瘀血阻滞,或年老肝肾亏虚、筋脉失养,其中感受风寒湿邪致病为最常见。
笔者经多年实践,发现多针刺法加热敏灸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中60例患者均为2017—2018年杭州市临安区中医院门诊病例,患者均确诊为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其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8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30年。
按其就诊时间,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 =30)组别性别/例)/岁/年男女观察组171342.3±16.0411.3±8.10对照组161440.6±15.7710.3±8.341.2…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有关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①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及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部活动受限;③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摘要】目的:探讨有效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针灸治疗方法。
方法:120患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采用针刺配合温针灸法治疗。
主穴取突出节段及上下节段之夹脊穴,委中;配穴取环跳穴,秩边,承山,足三里,太冲;肾俞,大肠俞,膀胱俞,风市,中渎,阳陵泉,绝骨等,每日治疗一次。
对照组60例,采用穴位注射丹参注射液治疗,取穴同温针灸组,,每次选用4个穴位,用75%酒精棉球严格消毒后,缓慢注射药液,每穴注射药液1—3ml,每日治疗一次,分别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比较。
结果:治疗组愈显率90.17%,对照组愈显率76.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温针灸夹脊穴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显著。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温针灸;穴位注射,夹脊穴腰椎间盘突出症又名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其主要症状是不同程度的腰部疼痛,一侧或双侧下肢疼痛,麻木等一系列症状,甚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
本病好发于20—40岁,近年来发病年龄也趋于增大。
目前的治疗方法很多,针灸仍然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的方法之一。
治疗原则以舒筋通络,活血止痛为主。
我院采用温针灸法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60例中,男性42例,女性18例;年龄最小者19岁,最大者67岁。
其中40岁以下43例,病程最短者9天,最长者3年。
全部患者均经ct检查定位,其中病位在l3—l4椎间者10例,l4—l5椎间者24 例,l5—s1椎间者26例。
患者伴有单侧或双侧下肢疼痛,麻木。
60例患者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发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之诊断。
2治疗方法2.1治疗组取穴:分两组,第一组取腰2-5骶1夹脊穴,委中,环跳穴,秩边,承山,足三里,太冲;第二组取肾俞,大肠俞,膀胱俞,风市,中渎,阳陵泉,绝骨。
操作方法:常规消毒穴位,针刺腰夹脊穴时用2.5寸毫针垂直进针,捻转得气向臀部放射为佳,针刺环跳穴时用3寸毫针刺入,使针感放射至足部为佳;其它穴位得气后用平补平泻手法,针刺得气后,针柄装上2.5cm长的艾条,连续灸3壮起针后,按压针孔。
温针灸结合麦肯基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作者:纪晓东潘淑兰来源:《维吾尔医药》2013年第07期摘要:目的:观察温针灸结合麦肯基(Mckenzie)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方法:将5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9例,A组采用温针灸结合麦肯基疗法治疗;B组采用常规电针疗法治疗。
治疗一个月后对各组病人进行疗效观察及功能评定,比较两组的疗效。
结果:A组痊愈率73.7%明显优于B组痊愈率5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温针灸;麦肯基;腰椎间盘突出症;生物力学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成都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因素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近年来,笔者应用温针配合麦肯基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2例,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58例均为门诊患者,男性32例,女性26例,直腿抬高在20度至60度之间;平均年龄为42.63±2.77岁;病程最短者46天,最长者3年。
通过影像学检查,L3-4突出者2例,L4-5椎间盘突出者19例,L5-S1椎间盘突出者22例,影像检查L4-5和 L5-S1椎间盘突出者15例。
所有病人均经过CT或MRI检查确诊,并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表现为腰痛及下肢放射痛,腰椎活动不利,久站后加重。
体检时腰椎棘突两旁均有明显压痛点,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均为阳性。
将病人随机分两组,A组29例,采用温针灸疗法结合麦肯基疗法治疗:B组29例,采用常规电针疗法治疗。
1.2治疗方法:①温针治疗:灵活选用腰局部阿是穴、突出节段夹脊穴、肾俞、腰阳关、秩边、环跳、风市、委中、阳陵泉、昆仑、丘虚等。
肾俞、腰阳关用补法,其余穴位均平补平泻,针感以酸胀为度。
在肾俞、腰阳关、阿是穴针柄上插入长1.5-2cm的艾条点燃,每穴灸3炷,以患者感觉局部温热为宜。
类型1.跳痛2.射穿样痛3.戳穿样4.锐痛5.箍紧样痛6.咬痛7.烧灼痛8.酸痛9.沉重痛10.触痛11.劈开样痛12.耗竭样13.受病困样14.害怕样15.受惩罚样表1简式疼痛问卷表(MPQ )疼痛分级指数(P RI)无痛000000000000000轻痛111111*********中痛222222222222222极痛333333333333333注:1~11为疼痛的感觉方面;12~15为疼痛的情感方面。
1~11项相加,得疼痛感觉方面总分S ,12~15项相加,得疼痛情感方面总分A ,S +A 为疼痛总分T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对照研究赵学田,张喜娟(漳州市中医院,福建漳州363000)关键词:针刺;灸法;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图分类号:R681.5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0-338X(2008)01-0030-01收稿日期5作者简介赵学田(6—),男,副主任医师。
笔者从2000~2006年采用温针灸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00例患者均来自本院门诊病例,男61例,女39例;年龄14~68岁,平均42.7岁;病程1周~5a ,平均8个月;有腰部外伤史67例,无明显外伤史33例;突出部位在L 3/4的9例,在L 4/5的63例,在L 5/S 1的21例,多节段突出7例;首次发病58例,复发者42例;伴有骨质疏松和骨质增生28例。
采用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
1.2诊断依据: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制定。
1.3纳入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②年龄、性别不限;③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排除标准:①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②妊娠或哺乳期的患者;③针刺有不良反应或不愿接受针灸治疗;④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和严重危及生命的原发性疾病;⑤精神病患者;⑥大块髓核突出引起严重神经功能障碍、马尾神经受压及有其它需手术指征者;⑦伴有椎管骨性狭窄者。
温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9例
【关键词】针刺;温针灸;腰椎间盘突出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691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433-0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疾病,它是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所表现的一种综合症。
本病患者多伴发不同程度的腰腿痛,甚至还可出现活动功能受限,二便失禁及肌肉萎缩等症状,可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腰椎间盘突出症以l4-5、l5-s1发病率最高,约占95%。
临床上大多数患者可以通过非手术治疗达到缓解或治愈,笔者采用温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39例患者其中男性17例,女性22例。
年龄最大80岁,最小28岁。
病程最短半月,最长20年。
12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制定本组的诊断及病例纳入标准。
①腰痛伴患侧下肢放射痛;
②直腿抬高试验可为阳性;③腰椎脊突旁或脊突间压痛;④有不同程度的脊椎侧弯;⑤ct或mri显示椎间盘突出。
13治疗方法
131取穴病变部位两侧的华佗夹脊穴,病变部位同侧的环跳、承扶、委中、阳陵泉、足三里、昆仑。
132操作嘱患者俯卧或侧卧位,常规消毒后取035mm×50-75mm一次性无菌针进行针刺,提插捻转得气后留针,其中针刺环跳穴要使针感向下放射至脚底。
取2-3cm长艾条插入针尾上点燃灸1壮,待艾条燃尽后,留针30min。
3天治疗1次,5次一疗程。
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4疗效观察
141疗效标准根据《中医病证诊断及疗效标准》[1]中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标准进行评判。
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试验70
以上,能恢复正常工作。
显效: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
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减轻。
2治疗结果
39例患者经治疗后,治愈28例,显效9,无效2例。
总有效率949%。
3病例介绍
患者女,28岁,2007年来诊,右侧腰腿疼痛半年,加重一周。
直腿抬高试验左80、右40,加强试验阳性。
ct检查示:l5s1、l4l5椎间盘突出。
曾经药物治疗效果不显,久坐后易发,l4l5、l5s1脊突旁及右环跳穴有明显压痛,予针刺l4l5、l5s1夹脊、右侧环跳、殷门、阳陵、委中、昆仑等穴,并予艾灸,治疗2次后患者疼痛明显减轻,一个疗程后症状基本消失,又巩固治疗一个疗程,腰腿痛症状体征完全消失,随访至今未复发。
4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中医学“腰腿痛”、“痹症”范畴,多因机体感受风寒湿邪或跌仆闪挫而导致经络气血阻滞,不通则痛。
中医治疗该病的原则为散寒除湿,活血化瘀,疏通经络。
笔者采用的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针刺和艾灸并用的方法,其艾灸的热力可通过针体直接传入体内,使针和灸发挥协同作用,起到温经散寒,通络止痛的功效。
现代研究认为针刺病变腰椎节段夹脊穴可以调节植物神经的功能,从而调节了血管功能,改善了血液循环。
《甲乙经》:腰胁相引痛急,髀筋痛,胫痛不可屈伸,痹不仁,环跳主之。
委中主膝痛,腰痛不能举体,风痹,髀枢痛。
再配承扶、阳陵泉、足三里、昆仑等足三阳经之穴,可起到振奋人体的阳经经气,达到扶正祛邪,通络止痛之功,加之温灸之法可加快病变部位的血液循环,使炎症等代谢产物加速吸收,缓解痉挛,使坐骨神经痛患者的痛阈值升高[2],起到温经散寒止痛之效。
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不是将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完全回纳,而是通过改变椎间盘组织与受压神经根之间的相对位置,减轻病变组织对神经根的压迫,并松解局部粘连,消除局部炎症,从而缓解症状。
研究发现,针刺可以促进人体的自身调节作用,减轻病变组织对血管、神经的压迫[3],配合灸疗可使受损的神经根及破坏的纤维环得到不同程度的修复,从而使腰椎的功能状态得到改善[4],缓解神经压迫状态,从而促进患者腰腿痛等症状的康复。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
诊断及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2]陈美仁,王萍,成钢温针灸对坐骨神经痛患者痛阈值的影响[j]中国针灸,2005,25(12):813
[3]康建业,口锁堂针推结合治疗颈椎病110例临床观察[j]甘肃中医,2007,20(3):34-35
[4]梁镇宏温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肌电图分析[j]新中医,1998,3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