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松树和大松树1711905
- 格式:pdf
- 大小:51.17 KB
- 文档页数:5
小松树和大松树(优秀7篇)册《小松树和大松树》篇一教学过程:(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1、今天有一位小客人来到了我们班,想不想知道他是谁?(出示小松树图片)小松树作自我介绍:小朋友们好!我叫小松树,今年7岁了,很高兴来到一、(2)班,你们愿意和我交朋友吗?(愿意)可是交朋友不能盲目,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小松树,学习一个和小松树有关的寓故事《小松树和大松树》。
2、简介寓言故事。
3、根据自己的理解读课题。
(要求读时突出小松树的小与大松树的大)4、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呢?【教师通过色彩鲜明的小松树图片、生动的语言赋于小松树以生命,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为后面自主学习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仔细地听一位叔叔给我们讲这个故事。
2、想不想自己读读这个故事?轻轻地打开语文书第8课,自由轻声地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明确的要求,对一年级学生来说十分必要,这样可以提高学生读书的效果,有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3、看,字宝宝从课文中跑了出来,你还能认识他们吗?自己读读,想办法记住他!出示注音词语:一棵空回答空松树空惭愧空低头空空空空空空空空摸着空孩子空伯伯空爷爷空拖起来空空空空空空空空多空空喂空空呢空空空空空空空空空空空空空(1)自由认读词语。
(2)指名认读词语。
(读准第二组词语中的轻声,并能区分伯伯与爷爷的辈分)(3)去掉拼音你还能认识字些字吗?(利用开火车、齐读等方式认读不带拼音词语。
) (4)选用自己喜欢的一个或几个词语造一个句子。
【初读环节学生肯定会遇到难度不同的障碍,通过多种认读方式,使学生扫清生字障碍,了解课文内容,并把课文读通顺达到流利。
】过渡:刚才字宝宝跑出来和我们做游戏,现在他们又回到了课文中,让我们再读读课文,边读边看书上的插图,自己试着读懂课文,并标出自然段。
(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一座高山。
)(三)、精读课文,整体感悟:1、学习第一小节:(投影出示第一小节)(1)自由读第一小节。
《小松树和大松树》文本解读作者:郑竹清来源:《小学语文教学·园地》2017年第09期《小松树和大松树》是一篇寓言故事,作者主要通过小松树与大松树的对话,教育学生不能盲目自大,瞧不起他人,不管做什么事都要谦虚谨慎,不可目空一切,要礼貌待人。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故事内容是浅显易懂的,那么,教师怎样对课文进行深刻解读,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意义呢?教师要引导学生细细赏读、品味,让学生获得对所学内容的深刻理解。
笔者主要以小松树与大松树作比为突破点,对课文进行解读。
一、从题目作比人们常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
对于编入教材的文章来说,几乎每篇课文的题目都是经过作者反复筛选、斟酌或者推敲得来的,可以说课文题目凝聚着作者与编者的双重智慧。
本文以“小松树和大松树”为题,可以使学生一目了然地对文章所要描写的对象有清楚的认识。
另外,以“小松树”和“大松树”为题目,“小”“大”这对反义词还可以有效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进而使学生对要阅读的内容产生一种强烈的期待。
再有,就是作者为什么不以“大松树和小松树”为题目呢?读完全文,你就会明白整篇课文都是以小松树为主写的,而大松树只是起到了一个衬托作用。
如此一来,通过“小”“大”作比,你就不得不为作者命题的高超技巧所折服。
二、从住所作比小松树与大松树作为这篇寓言故事的主角,它们的住所开篇就有所交代:“山上有一顆小松树,山下有一颗大松树。
”作者开头就这样描写,既显得自然,细读起来,又似乎是作者的有意安排。
作者这样描写可以为接下来的故事展开做一个合理的铺垫,这从文中插图可见——小松树又矮又小,大松树又高又大。
造成这样大反差的主要原因是小松树长在高高的山头,大松树长在低低的山脚,这也就为小松树的骄傲自满、盲目自大等等做了铺垫。
试想,如果小松树与大松树的住所位置变了,小松树还会向现在这样目空一切吗?这不得不说是作者的高明所在,令人叹服。
三、从态度作比小松树小,没有大松树经历的事情多、见到的事情多,按常理说小松树应该是一种谦虚的姿态,无论做什么都喜欢向大松树请教,但是在这篇文章中却不是这样。
教学目的: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3、学会三个生字:爷、松、呢。
一、导入:1、课前在黑板上画简笔画:大小两棵松树,小松树在大山上,大松树在山下。
2、提问:小朋友,我们来看看,这儿有两棵松树,它们有什么不同?(大小、位置不同)师:山上的这棵小一点,我们称它为——小松树;山下的这棵大一点,我们称它为——大松树。
3、这两棵松树,一上一下,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今天我们好好地来学习第8棵。
4、指读、齐读课题。
(读出松树的大小之分)二、精读体味:(一)第一自然段1、看图说话(引出第一段)请小朋友看着黑板上的这幅图,谁能用一句话来说说这两棵松树分别长在什么地方?2、指名读(读出两棵松树大小、位置的不同)书上是怎么写的呢,谁愿意为我们读一下?3、齐读过渡:它们两个,一个长在山上,一个长在山下,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呢?我们继续往下看。
(二)第二自然段1、自读第二自然段,读完好动脑筋想一下:你觉得这是一棵什么样的小松树?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小松树骄傲自大、自我炫耀。
)2、出示句子:“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1)自己读读,你觉得哪些词语最能体现小松树非常骄傲、得意?(2)指导读好词语:多高、很远很远、你呢(3)谁能把这些词语放到句子里面,把句子读好了,读出小松树非常骄傲、得意。
(4)“你呢?”是什么意思?——你有我长得高,看得远吗?(5)自己带上动作、表情练读。
(6)多种形式表演读:个别读、挑战读、男女生赛读(7)小松树觉得自己比大松树长得高,看得远,觉得很骄傲,瞧不起大松树。
听了它的话,大松树生气了吗?如果你是大松树,你会怎么想呢?过渡:小松树的骄傲,没有礼貌,大松树都没有去理会,他——没有回答。
可是小松树的话被天上的风伯伯听到了,他又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呢?(三)第三自然段1、自读2、看插图:谁来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风伯伯?(笑眯眯、和蔼可亲)3、你从课文中的什么地方可以看出风伯伯非常和蔼可亲?(1)摸着——动作(2)风伯伯称呼小松树为为什么呀?(孩子)读好“孩子”,十分亲切、和蔼(3)引读: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笑着告诉它——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
小学一年级语文《小松树和大松树》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1.小学一年级语文《小松树和大松树》原文山上有一棵小松树,山下有一棵大松树。
小松树对大松树说:“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大松树没有答复。
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到了。
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说:“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
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2.小学一年级语文《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看图导入,揭示课题1.看插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树?〔松树〕教“松〞〔song〕。
领读。
2.板书课题:小松树和大松树指出“松〞是平舌音,“树〞是翘舌音。
指名读课题,领读课题。
3.从“小松树和大松树〞这个题目上,你们想提出哪些问题?〔1〕小松树和大松树在什么地方?〔2〕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啊?〔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呀?二、初读指导1.自由读课文。
要求:〔1〕画出生字词,圈出生字,自由拼读,读准字音,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想想各段的主要内容。
学生自由读,互相交流。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
指名认读,结合实际正音,齐读生字词。
〔2〕课文中的词语,估计学生都能理解,可采取以下方法解决有关词语:指名答复:低头〔动作表示〕听〔动作〕摸〔动作〕答复〔联系课堂提问与学生的答复〕《蘑菇该奖给谁》一课中,哪个词的意思和“惭愧〞一样?〔难为情〕〔3〕观察生字特点,想出记住生字的方法。
小组内交流。
〔4〕朗读课文,说说各个自然段的意思。
A、介绍两棵松树的大小和位置。
B、小松树对大松树夸自己长得高、看得远。
C、风伯伯教育小松树。
D、小松树惭愧地低下了头。
〔5〕逐段指名朗读。
三、作业1.认读、练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小松树的思想感情。
最新《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2015最新《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
风伯伯用委婉的话语让小松树认识到了自己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骄傲自大的行为。
全文共有四个自然段,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介绍了小松树从自我夸耀、受到教育、感到惭愧的转变过程。
【教案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品读理解小松树和风伯伯的话。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体会风伯伯的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松树和大松树》,跟老师一起来板书课题。
'松'第4笔是点,不是,要写的左窄右宽。
齐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不仅认识了小松树和大松树,而且还和很多新的字词交上了朋友,你愿意和他们打声招呼吗?3、大家还记得小松树和大松树分别长在哪里吗?根据生回答,画'山'简笔画,贴大小松树。
二、精讲课文1、师:小松树长在山上,大松树长在山下,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师:谁来说说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生1:小松树取笑大松树。
师:能说的完整些吗?生2:小松树长在山上,大松树长在山下,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于是看不起大松树。
师:这次回答的即完整又有条理性,真不错!3、师:刚才前面小朋友说小松树看不起大松树?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生:第二小节;小松树说的话。
师:你愿意来读一下吗?生读。
师:从刚才小朋友的读,你觉得这是一棵怎样的小松树?生:自大、骄傲……师:你为什么这么说?生:因为……师:你现在就是这棵自大的小松树,你来读一读这句话。
生读。
师:小松树长在山顶上,可以看到太阳公公从东边升起,白云姐姐在天空自由自在的散步,还看到了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你现在就是小松树,看到这些,心里会有什么感受?生1:可舒服啦!生2:好美啊!师:是呀,小松树看到了如此壮观的景象,心里不禁美滋滋地想到:我是世界上长得最高最高的松树了!这时一转脸,看到了山下有一棵大松树,于是它说到......(你再来读 )生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