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松树和大松树
- 格式:ppt
- 大小:1.65 MB
- 文档页数:14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下载与阅读!
小松树和大松树课文原文优秀
导读: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小松树和大松树课文原文优秀,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山上有一棵小松树,山下有一棵大松树。
小松树对大松树说:“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大松树没有回答。
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到了。
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说:“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
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小松树听了,惭愧地抵下了头。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小松树和大松树》课文原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小学一年级语文《小松树和大松树》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原文小松树和大松树是一篇经典的小学语文课文,下面是课文原文:小松树静静地立在草地上;它很想长得高大,但是细长的躯干,像一个细长的大箩筐似的,抬不起它微弱的根儿。
大松树像一个巨人,伸手摸过了小松树的头,它高高地长着,四肢强壮。
小松树心里有一股嫉妒:为什么大家都和大松树玩耍呢?它想让自己变得强壮。
突然,小松树听到了大松树说话的声音:“你也可以强壮。
”小松树震惊地看着它:“我怎么能变得像你一样呢?”大松树微笑着回答:“你只要努力,庇护着小小的希望,那么,太阳、空气、雨,每一个微小的力量,都会助你成长为旺盛的大树。
”教案一、教学目标1.熟悉《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原文;2.理解小松树和大松树的不同之处;3.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4.关注小松树的成长,学会尊重他人。
二、教学内容1.课文原文;2.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形象比较;3.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4.小松树的成长。
三、教学过程1.引入(5分钟)通过给学生看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图片,让他们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
2. 预习(10分钟)老师给学生分发教材,让学生先预习一下《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原文,然后在预习的基础上,找出其中的词语、生词进行解析。
3. 阅读(15分钟)分别让两位同学轮流朗读全文两遍,掌握文意。
4. 比较(10分钟)老师引导学生对比小松树和大松树之间的差异,并画出简单的形象图表。
5. 思考(10分钟)老师问学生对于小松树的成长有何感想,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6. 练习(10分钟)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探讨如何培养意志品质。
7. 小结(5分钟)老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所学的知识点,强化记忆。
四、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流畅朗读课文;2.学生能够对比小松树和大松树的不同之处;3.学生能够表达自己对于小松树的成长的感想;4.学生能够探讨如何培养意志品质。
教学反思通过这次教学,我发现学生对于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形象比较有趣,并且很容易理解。
小学科学教案二:探究小松树和大松树的不同形态和功能探究小松树和大松树的不同形态和功能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松树是什么?松树是常绿乔木植物,属于松科植物。
松树常见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地区,鲜有在南半球出现。
松树通常会生长得很高,能够长到30米甚至50米的高度。
除了在极寒的环境下生长的白松,其他种类的松树都可以在大多数土地上茁壮成长。
在中国,松树自古以来就被人们所喜爱。
清朝皇帝就曾经下令称松树为“臣妾植之万里之半,多年之树而巍然”,可见松树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
接下来,我们将探究小松树和大松树的不同形态和功能。
一、小松树的形态和功能小松树是指松树的幼树阶段,一般指树高不超过2米的松树。
小松树的外形相对较为矮小,不如大松树高大威严。
小松树的树干相对较细,树冠相对较小。
也正因为这种形态,小松树往往是我们常见的盆景中的植物之一。
小松树的叶子是非常长的,而且很细,呈针状。
小松树的触肢很弱,不能承受大风。
所以,在种植小松树的时候,一定要选择一个避风的地方。
小松树的功能主要是美化环境。
由于小松树是较为矮小的植物,加之表现力很强,所以很适合作为装点街景,公园,花园等环境的一种植物。
二、大松树的形态和功能大松树相较于小松树来说,生长的比较高大,有着非常粗糙的树皮。
大松树的树干比小松树的树干更为粗壮,而且特别挺拔。
大松树的叶子也是呈针状,但是相较于小松树的针叶,它们就显得更加粗壮和粗短。
大松树的树冠也非常大,可以完全覆盖整个树干的顶部。
因为大松树的形态如此壮观,所以人们常常想到它们作为材料的用途,如建筑,制造家具等。
此外,大松树还有着特殊的抗风能力,它们不会因为大风而摇摆不定,反而能够帮助保持地面的稳定。
这种特殊的功能是其它植物所不能比的,因此,保护大松树的生长状况,对于环境的稳定化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总结: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形态和功能可以说是天差地别。
小松树的主要功能是美化环境,而大松树的主要功能则是稳固环境和供应人们必需的日常物品。
小松树和大松树(优秀7篇)册《小松树和大松树》篇一教学过程:(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1、今天有一位小客人来到了我们班,想不想知道他是谁?(出示小松树图片)小松树作自我介绍:小朋友们好!我叫小松树,今年7岁了,很高兴来到一、(2)班,你们愿意和我交朋友吗?(愿意)可是交朋友不能盲目,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小松树,学习一个和小松树有关的寓故事《小松树和大松树》。
2、简介寓言故事。
3、根据自己的理解读课题。
(要求读时突出小松树的小与大松树的大)4、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呢?【教师通过色彩鲜明的小松树图片、生动的语言赋于小松树以生命,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为后面自主学习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仔细地听一位叔叔给我们讲这个故事。
2、想不想自己读读这个故事?轻轻地打开语文书第8课,自由轻声地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明确的要求,对一年级学生来说十分必要,这样可以提高学生读书的效果,有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3、看,字宝宝从课文中跑了出来,你还能认识他们吗?自己读读,想办法记住他!出示注音词语:一棵空回答空松树空惭愧空低头空空空空空空空空摸着空孩子空伯伯空爷爷空拖起来空空空空空空空空多空空喂空空呢空空空空空空空空空空空空空(1)自由认读词语。
(2)指名认读词语。
(读准第二组词语中的轻声,并能区分伯伯与爷爷的辈分)(3)去掉拼音你还能认识字些字吗?(利用开火车、齐读等方式认读不带拼音词语。
) (4)选用自己喜欢的一个或几个词语造一个句子。
【初读环节学生肯定会遇到难度不同的障碍,通过多种认读方式,使学生扫清生字障碍,了解课文内容,并把课文读通顺达到流利。
】过渡:刚才字宝宝跑出来和我们做游戏,现在他们又回到了课文中,让我们再读读课文,边读边看书上的插图,自己试着读懂课文,并标出自然段。
(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一座高山。
)(三)、精读课文,整体感悟:1、学习第一小节:(投影出示第一小节)(1)自由读第一小节。
【寓言故事】两棵松树从前,有两棵松树,分别生长在山的两边。
它们一起经历了风雨的洗礼,看着同伴们在冬天雪中严寒的夜晚发出微弱的安慰,一起阻挡山于大地之间四季单调无奇无趣的游戏,而成为了四季之间的媒婆。
不过,这两棵松树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性格。
一棵是大松树,高大、雄伟,稳重而善良;另一棵是小松树,娇小、灵动,活泼好动。
大松树对小松树关爱有加,不论是在炎热的夏季还是寒冷的冬天,大松树总是第一个挺身而出。
它无私的用自己的枝叶遮挡小松树要遭受的狂风暴雪,无私的用自己的力量支撑着小松树懦弱的身躯。
大松树就像小松树的父亲一样,无微不至地保护着它。
小松树因此被照顾的无比舒服,但同时也变得有些懒散,成了一个任性的小调皮。
它总是对大松树的照顾,不加珍惜,对于日复一日的重复行动,没有一丝感激之情。
小松树觉得这是大松树应该做的,不需要他特意去关注。
有一天,小松树在刺骨的寒风中忍不住觉得寂寞,便对大松树说:“大哥,我想去山上看看,你能陪我一起去吗?”大松树没有犹豫,立刻答应了。
他们一起踏上了去山上的旅途,那里有很多石头,还有一座小木屋。
小松树非常好奇,往前一看,发现木屋门口站着一只狼。
小松树吓得退了几步,但大松树并没有退缩,他站在那里,平静地看着狼。
狼见到大松树没有动,心生一丝畏惧,于是慢慢离开了。
小松树惊讶地问大松树:“大哥,你是怎么做到的?”大松树微笑着说:“没有什么秘密,只是我没有让恐惧充斥我的内心。
当你面对恐惧时,尽量冷静自如,不要退缩,就会发现恐惧不会对你造成任何伤害。
”小松树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他们继续往前走,走到山上时,眼前一片草地。
小松树兴奋地大喊:“大哥,我们来玩草地滚球吧!”说完,他便迫不及待地在草地上滚动。
大松树心里明白,小松树一直想要自由,独立的生活。
于是他让小松树自己去滚,自己尽情体验一下自由的感觉。
小松树在草地上尽情地滚了一会儿,后来发现了草地上的一颗小草。
“大哥,你看,这颗小草好可爱!”小松树兴奋地叫道。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反思(通用16篇)《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反思 1本课是一篇生动、浅显的童话故事,语言活泼,讲的是山上的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通过小松树和风伯伯的对话,让学生明白做人不要盲目自大的道理,课文融情于理,充满童贞童趣。
而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是本课的难点,因此,我首先给本课定下这两点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诵读小松树和风伯伯说的话。
2、在品读中体会小松树的骄傲自大,感受风伯伯的和蔼可亲,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
确定了教学目标,我便在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内容,效果较好。
首先读懂“小松树”的话,我采用课文插图,让学生观察,说说图上小松树的表情、神态、动作等,让学生读读“喂”这个这个语气词,很多学生就轻轻地“喂”了一下,没有读出小松树的.趾高气扬,面对这种情况,为了能让学生加深体验,提高朗读效果,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我指着一个孩子说:“喂,把你的铅笔借给我用一下!”学生听后便笑了起来,但是很快便安静下来,他们知道我的用意,于是纷纷举手:“老师,你平常教育我们不能和人家没礼貌的说话,你这种说话的态度,如果是问我借,我肯定是不会借给你的。
”又有一个学生说:“是呀,借东西要有礼貌,说话的语气不能这么说,所以我也不借。
”……看着学生们的精彩回答,我一看时机已到,便乘热打铁,说:“那读小松树说‘喂’的时候,该怎么读,知道了吗?”这下学生们个个举起小手,小脸发光,说:“知道”。
接下来的朗读便水到渠成,不仅能读出小松树说话的语气,体会出了小松树对大松树的傲慢无礼,个别学生还能加上动作自演自说,课堂顿时推向高潮。
接着就是理解风伯伯说的话了,用同样方法,我创设情境,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说说平时谁会摸着你的头,什么时候,并和你说了什么,让学生在实际的情况下理解长辈对自己的关爱与亲切,体会到其中的温暖,之后我便让学生也来体验体验风伯伯对小松树的关爱,并让学生用朗读表现出来,学生也能有模有样的学着风伯伯的语气读了出来,加上我及时的鼓励与肯定,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了学习语文的快乐,对文本的理解再次等到了升华。
小学一年级语文《小松树和大松树》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导语】《小松树和大松树》是一篇生动、浅显的寓言故事。
让学生明白做人不要盲目自大的道理,课文融情于理,充满童真童趣。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小学一年级语文《小松树和大松树》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干资料,期望帮助到您。
1.小学一年级语文《小松树和大松树》原文山上有一棵小松树,山下有一棵大松树。
小松树对大松树说:“喂,朋友,你看我长很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大松树没有回答。
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到了。
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说:“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
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2.小学一年级语文《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知道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3.知道课文内容,知道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看图导入,揭示课题1.看插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树?(松树)教“松”(song)。
领读。
2.板书课题:小松树和大松树指出“松”是平舌音,“树”是翘舌音。
指名读课题,领读课题。
3.从“小松树和大松树”这个题目上,你们想提出哪些问题?(1)小松树和大松树在什么地方?(2)他们之间产生了什么故事啊?(3)这个故事告知我们什么道理呀?二、初读指导1.自由读课文。
要求:(1)画诞生字词,圈诞生字,自由拼读,读准字音,知道生字词的意思。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想想各段的主要内容。
学生自由读,相互交换。
2.检查自读情形。
(1)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
指名认读,结合实际正音,齐读生字词。
(2)课文中的词语,估计学生都能知道,可采取下列办法解决有关词语:指名回答:低头(动作表示)听(动作)摸(动作)回答(联系课堂提问与学生的回答)《蘑菇该奖给谁》一课中,哪个词的意思和“惭愧”一样?(难为情)(3)视察生字特点,想出记住生字的方法。
小组内交换。
(4)朗诵课文,说说各个自然段的意思。
小松树和大松树8.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材分析:《小松树和大松树》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的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上一棵小松树觉得本身长得很高,瞧不起下的大松树。
风伯伯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骄傲自大的行为。
全文共有4段。
第一自然段讲上有棵小松树,下有棵大松树。
第二自然段讲小松树想大松树夸耀本身长得高、看得远。
第三自然段讲风伯伯批评了小松树盲目自大的行为。
第四自然段讲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很惭愧。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
2.学会本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
认识3个偏旁。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成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在朗读中理解文。
2.看图理解词语,启发想象,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
教学时间:两时教学准备:1.学生不雅察松树的特征。
2.教师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第一时3月15日总第36时时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
2.学会本5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成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在朗读中理解文。
一、谜语导入,巧妙激趣。
1.小伴侣们爱猜谜语吗?老师今天带一个谜语,想猜吗?猜一种植物。
“一年四季穿绿衣,风雪再大全不怕。
”“头上青丝如针刺,皮肤厚裂像龟甲。
”(谜底:松树)(评价:真聪明,真是个爱思考的孩子。
)2.今天老师请了两棵松树,比比看这两棵松树有什么不同?(出示松树贴图,一棵为大松树,一棵为小松树,大小对比明显。
)3.让我们亲切地叫叫它们的名字。
瞧,这一大一小的松树该怎么读?指名读。
(评价:你心中的小松树真小,你心中的大松树真大!)(设计意图: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教学在初始阶段就充分针对低年级孩子的特点让他们猜谜语,调动好奇心,求知欲。
对学习文产生浓厚的兴趣,由谜语创设浓厚的学习情境是个巧招。
)二、对比朗读,巧揭题。
教案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一:认识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松树和大松树的特点和区别。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认知能力。
教学内容:1. 引入小松树和大松树的概念。
2. 讲解小松树和大松树的特点。
3. 比较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异同。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让学生观察周围的树木,引导学生关注小松树和大松树。
2. 讲解小松树和大松树的特点:介绍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形态特征、生长环境等。
3. 比较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异同:让学生观察两者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描述小松树和大松树的特点。
2. 学生能比较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异同。
教案二:小松树和大松树的生长环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松树和大松树的生长环境。
2. 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讲解小松树和大松树的生长环境。
2. 分析小松树和大松树对生长环境的要求。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让学生了解小松树和大松树的生长环境。
2. 讲解小松树和大松树的生长环境:介绍它们适宜的生长温度、土壤、水分等条件。
3. 分析小松树和大松树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探讨它们在特定环境下的生长状况。
教学评价:1. 学生能描述小松树和大松树的生长环境。
2. 学生能理解小松树和大松树对生长环境的要求。
教案三:小松树和大松树的生态作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松树和大松树的生态作用。
2. 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的认识。
教学内容:1. 讲解小松树和大松树的生态作用。
2. 分析小松树和大松树对生态环境的贡献。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让学生了解小松树和大松树的生态作用。
2. 讲解小松树和大松树的生态作用:介绍它们对空气质量、水源保护、土壤改良等方面的作用。
3. 分析小松树和大松树对生态环境的贡献:探讨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1. 学生能描述小松树和大松树的生态作用。
2. 学生能理解小松树和大松树对生态环境的贡献。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精选3篇)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看图导入,揭示课题1.看插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树?(松树)教“松”(song)。
领读。
2.板书课题:小松树和大松树指出“松”是平舌音,“树”是翘舌音。
指名读课题,领读课题。
3.从“小松树和大松树”这个题目上,你们想提出哪些问题?(1)小松树和大松树在什么地方?(2)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啊?(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呀?二、初读指导1.自由读课文。
要求:(1)画出生字词,圈出生字,自由拼读,读准字音,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想想各段的主要内容。
学生自由读,互相交流。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
指名认读,结合实际正音,齐读生字词。
(2)课文中的词语,估计学生都能理解,可采取下列办法解决有关词语:指名回答:低头(动作表示)听(动作)摸(动作)回答(联系课堂提问与学生的回答)《蘑菇该奖给谁》一课中,哪个词的意思和“惭愧”一样?(难为情)(3)观察生字特点,想出记住生字的方法。
小组内交流。
(4)朗读课文,说说各个自然段的意思。
A、介绍两棵松树的大小和位置。
B、小松树对大松树夸自己长得高、看得远。
C、风伯伯教育小松树。
D、小松树惭愧地低下了头。
(5)逐段指名朗读。
三、作业1.认读、练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小松树的思想感情。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2教学目标:巩固复习字词;分析课文;指导朗读,熟读课文。
让学生学会做人的道理,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重难点:理解词语,摸、托、惭愧,懂得做人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字卡、松树图片教学过程:一、导入:歌曲《小松树》配有动作,导入新课。
二、复习字词先用字卡复习,方式齐读、开火车。
一年级语文小松树和大松树常用知识点1. 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区别2. 松树的生长环境3. 松果的特点和种类4. 松针的形态和结构5. 松树的用途6. 松树的生长过程7. 松树的繁殖方法8. 松树的重要性9. 松树保护知识10. 与松树相关的习俗和文化礼仪小松树和大松树都属于松科植物,在外观上最大的区别在于它们的高度和枝叶茂密度。
小松树通常比较矮,而大松树可以高达数十米。
不论是小松树还是大松树都生长在比较干燥的地区,如荒山野岭、沙漠和高山地带。
松果是松树的成果之一,根据松果的不同种类,可以分为经济价值极高的假松果和毒松果。
松针则是松树的重要枝叶之一,它们形态各异,有些带有韧性,可以用来制造草席、笤帚和装饰品。
松树对人类具有重要的作用,除了可以提供木材、树脂和松茸等生产原材料,还可以用来治疗感冒、消炎等疾病。
同时,在生态保护方面,松树所承担的作用和职责也不可小视。
松树的繁殖方式主要有播种和移植两种方式。
无论哪种方式,都需要有一定的条件和技巧。
比如,播种时需要注意播种时间和种子的储存方法,移植时则需要注意土壤的酸碱度和湿度,以及阳光的照射强度。
总体而言,松树在人类历史和文化中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人们通过松树的种种表现来代表着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
比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松树被认为是高洁、坚毅的象征,常常被用于赞美有志青年。
因此,保护好松树、爱护自然环境,不仅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也是我们应该承担的义务和使命。
1. 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区别小松树和大松树在外观上最大的区别在树高和枝叶密度上。
一般情况下,小松树的高度不会超过十米,树冠比较疏松,而大松树则可以高达数十米,树冠比较茂密。
在松针和松果的形态上,小松树和大松树也存在不同,但在整体上区别不是很大。
2. 松树的生长环境松树生长的环境主要是比较干燥的地区,如荒山野岭、沙漠、高山地带等。
但是,不同种类的松树对生长环境的适应性也有所不同。
例如,黑松适应性比较广泛,可以生长在海拔3000米以下的地区,而红松则适应性更强,在海拔2000米以下的地区都可以生长。
小学五年级语文是一个很重要的学科,小学五年级的语文教育不仅涉及孩子的语言能力培养,还直接影响了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水平,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启发。
其中《小松树和大松树》这篇寓言故事是一篇很好的教育材料,它不仅富有趣味性,而且蕴含了深刻的教育意义,值得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加以借鉴和运用。
一、故事情节:小松树和大松树是两棵生长在同一山坡上的树。
一年的春天,树林里的风吹来了一只漂亮的鸟雏,小松树热情地招待它,而大松树却不屑一顾。
夏天到了,其它的树已经长大叶子、开花结果,小松树还是瘦小。
大松树嘲笑小松树的矮小,小松树却不放弃自己的努力。
秋天来临,秋风吹烟柳,小松树终于开出了一些小小的松果,鸟雏欣喜地飞上来享用。
大松树却哭天抹泪,矮小的小松树居然在他之上开花结果。
冬天,大雪封山了,大松树本以为自己能够顶住严寒,没想到还是被冻坏了。
而小松树却屹立不倒,依然矮小、坚强。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对《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内容有初步的理解,了解对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事件发展进行判断和评价;2.能够朗读寓言故事,感受其中表面的情感和深层的寓意;3.通过本文教学,启发学生思考生活的道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案老师通过介绍小松树和大松树的生长史,引出文章导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教学阅读老师分段对文章进行阅读,让学生听老师讲解故事,全面了解小松树和大松树的成长历程。
通过提问,让学生回答文章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描述。
3.分角色讨论让学生分为小松树和大松树两组,让学生自行讨论故事中人物形象特征,各自发表自己的观点。
4.故事深意分析让学生自由讨论文章的深层寓意,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寓意,发现寓言故事中蕴含的哲理道理。
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尽可能地提出自己的主张。
5.故事情感体验在故事阅读完毕后,让学生分组以表演形式表现故事情节的不同场景和人物形象,让学生在表演中深入感受寓言故事中的情感和寓意,消化故事内容,储备语言表达能力。
8、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诵读中享受阅读的乐趣。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品读词句,了解小松树的骄傲,为下文的学习铺垫。
教学课件课文课件一、谜语导入,巧妙激趣。
1、师:小朋友们爱猜谜语吗?老师今天带来一个谜语,想猜吗?猜一种植物。
“一年四季穿绿衣,风雪再大全不怕。
”“头上青丝如针刺,皮肤厚裂像龟甲。
”(谜底:松树)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两棵松树,比比看这两棵松树有什么不同?(出示松树贴图,一棵为大松树,一棵为小松树,大小对比明显。
)师:让我们来亲切地叫叫它们的名字。
瞧,这一大一小的松树该怎么读?指名读。
师:你们把它们的名字叫的这么亲切,它们一定爱和你们交朋友。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第八课。
板书:8小松树和大松树,来读读课题。
2、随文识字“松”松树的“松”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生字,在读音方面你想提醒其他小朋友要注意什么?指导书写。
(1)我请个同学来分析一下这个字。
怎样才能很快记住它呢?(渗透偏旁加部件方法识字)(2)在写的时候你要提醒其他小朋友注意什么(我们在写松的时候,木字旁写的小一些,捺要变成点,左窄右宽,松字才漂亮。
)你们来书空,老师把松字送回田字格,来,你能给松再找找别的朋友吗?组词,读词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过渡:小松树和大松树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想知道吗?那就马上轻轻打开课本46页,自由地读读课文吧!老师有要求:看着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藏在课文中的生词宝宝找出来,多读几遍;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将你刚才找出来的生词宝宝大声读给同桌听,读不准的同位之间要互相帮助一下。
3、现在可爱的生词宝宝要从课文中跳出来跟你见面了,你能大声叫出它们的名字吗?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先带拼音读,然后去掉拼音读)4、字词宝宝认识了,读课文就容易多了,我想请四位同学起来合作接读课文,这几位同学在读的时候,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听他们有没有加字,漏字,读错音,读破句子。
一年级语文小松树和大松树知识点1. 什么是小松树和大松树?2. 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区别是什么?3. 树的生长过程和小松树和大松树的生长过程有什么不同?4. 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形态特征有哪些?5. 小松树和大松树的营养需求有什么不同?6. 小松树和大松树的根系结构有哪些不同?7. 小松树和大松树的繁殖方式有哪些?8. 小松树和大松树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哪些?9. 小松树和大松树的传统文化意义是什么?10. 如何保护小松树和大松树?1. 什么是小松树和大松树?小松树和大松树都属于松科,是常见的乔木植物。
小松树是生长在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带的松树,高度一般在5-10米之间。
大松树则生长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高山地区,高度可达20-40米不等。
2. 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区别是什么?小松树与大松树在形态特征、营养需求、根系结构及繁殖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
小松树的叶子较小,针形较细,枝干较短;而大松树的叶子较大,针形较粗,枝干较长。
小松树对土壤要求不高,耐贫瘠,而大松树对土壤肥沃度有较高要求。
另外,小松树的根系较为浅,大松树的根系则相对较深。
小松树在繁殖时主要以种子繁殖,而大松树除种子繁殖外,还可以通过扦插或嫁接等方式进行繁殖。
3. 树的生长过程和小松树和大松树的生长过程有什么不同?小松树和大松树在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水分、阳光和营养物质也不完全相同。
小松树生长快,枝干短,形态较为紧凑,适应性强。
大松树生长缓慢,枝干细长,适应性较强,但耐寒能力要强于小松树。
两种松树的生长速率和生长周期也不同,大松树生长周期较长。
4. 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形态特征有哪些?小松树的树冠较小,枝干较短,树干直立,整体呈现圆锥形,叶子针形较短小。
而大松树的树冠较为宽大,枝干较长,树干通常呈现笔直状,整体形态椭圆形或锥形,叶子针形较大。
5. 小松树和大松树的营养需求有什么不同?小松树对营养土壤的匮乏具有一定的耐力,可以在较为贫瘠的土壤上生长并生产较高质量的种子,对光照强度和温度的适应性也较强。
8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材简析:本课是一则语言故事,讲的是山上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
课文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妄自尊大的行为。
全文共有4段,第一自然段讲山上有棵小松树,山下有棵大松树。
第二自然段讲小松树想大松树夸耀自己长得高,看得远。
第三自然段讲风伯伯批评了小松树盲目自大的行为。
第四自然段讲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很惭愧,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
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不同的语气。
2.学习生字词。
读准音,记住形。
指导书写“松、多、呢、回、答”。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品读词句,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第一课时一、以松导入,揭题激趣。
1.小朋友,谁认识这个字?(教师出示“松”。
指名读。
读时强调:松是平舌音)仔细看看这个字,谁能指导老师来写写它。
(生指导教师写字,教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里进行书写,并且结合学生的“指导”强调:1)这个字,左右结构,木字旁。
(写)因为做偏旁,木字最后一撇变成点。
2)右边是个公:撇要短、捺要长。
3)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来书空:左边——横-竖-撇-点,右边——撇-捺-撇折-点。
(教师引读:松)1.谁再来当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这个词。
(出示:松树。
出示:小松树。
你领大家读。
出示大松树:你领大家读。
)2.过渡: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小松树和大松树的故事。
(板书完整课题)谁来响亮的读课题?(指名1生)我们一起读。
3.(出示图片)瞧:老师把它俩请来了。
这是——小松树,这是——大松树(分别贴在课题小松树和大松树的旁边)二、拼读生字,初步识记。
过渡:它俩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小朋友们一定很想了解吧,那我们赶紧去读读课文吧。
*请小朋友打开书本,翻到48页先借助拼音把每个生字拼读2遍。
(生自由拼读生字)*盖住拼音再读读。
出示折叠生字词卡:师:生字有信心读准了吗?那老师来考考大家。
三人火车开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