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汇总
- 格式:pptx
- 大小:599.26 KB
- 文档页数:23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1.太阳下影子变化实验名称:太阳下影子变化的模拟实验。
实验准备:手电筒、绳子、橡皮、铅笔、呼啦圈等实验过程:用手电筒代替太阳,把手电筒用细绳挂在呼啦圈上。
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傍晚从西方落下,影子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由西向动转动。
实验结论:早上和傍晚的影子最长,中午的影子最短。
2.实际试验模拟昼夜变化的实验答:实验名称:模拟昼夜变化的实验。
实验准备:地球仪、手电筒等实验过程:用手电筒水平照射地球仪,会发现向着手电筒的一面变亮了,背着的一面没有变亮,逆时针转动地球仪,地球仪亮着和黑的一面不断变换。
实验结论:向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随着地球的转动,白昼和黑夜交替出现。
3、设计试验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作用实验名称: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作用。
实验准备:凸透镜、凹透镜、白纸等实验过程:(1)分别用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物体。
(2)让阳光穿过凸透镜,观察聚焦情况。
(3)把凸透镜对着窗户,观察成像的情况。
实验结论:凸透镜有放大物体的作用,能聚光成像。
凹透镜有缩小物体的的作用。
4、设计试验证明光的行进方向。
实验准备:手电筒、三张带孔的纸板等试验过程:把三张纸板平行放置让三个小孔在一条直线上,用手电筒照,光能穿过三个小孔;让三个小孔不在一条直线上,光不能通过小孔。
试验结论:光在空气中是沿着直线行进的。
5.实验名称:研究电磁铁的磁极(自制的电磁铁)实验方法:(1)给电磁铁通电后,让其钉帽一端与指南针接近,如果钉帽与指南针的北极相吸,那电磁铁的这端就是南极;(2)改变电池的正负极,发现钉帽与指南针的北极相斥,这时电磁铁的南极变成了北极。
实验结论:电磁铁的两极会改变,电池正负极方向改变后会改变电磁铁的磁极。
6、问题: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什么有关?假设与线圈圈数有关。
线圈匝数多,磁力大;线圈匝数少,磁力小。
保持不变的是:电池数量、铁钉粗细等。
需要改变的是:线圈匝数结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有关。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一、实验一:观察水的变化1. 实验目的:观察水在加热和冷却后的变化。
2. 实验材料:水、烧杯、酒精灯、冷水。
3. 实验步骤:(1)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
(2)将酒精灯点燃,将烧杯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3)观察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4)当水沸腾后,将烧杯从酒精灯上取下,迅速倒入冷水中。
(5)观察水在冷却过程中的变化。
4. 实验结果:水在加热过程中逐渐变热,沸腾后迅速冷却,温度逐渐降低。
5. 实验结论:水的状态可以随着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二、实验二:研究金属的特性1. 实验目的:研究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2. 实验材料:金属导线、电源、灯泡、铁钉、铝条、铜片、热水壶。
3. 实验步骤:(1)将金属导线连接电源和灯泡,观察灯泡是否亮起。
(2)将铁钉、铝条、铜片分别放入热水壶中加热,观察它们的导热性。
(3)将铁钉、铝条、铜片分别用锤子敲打,观察它们的延展性。
4. 实验结果:金属导线可以使灯泡亮起,说明金属具有导电性。
铁钉和铝条在热水壶中加热后变得很热,说明金属具有导热性。
铜片在锤子敲打后没有变形,说明金属具有延展性。
5. 实验结论:金属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三、实验三:观察土壤中的生物1. 实验目的:观察土壤中的生物,了解土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 实验材料:显微镜、放大镜、镊子、土壤样本。
3. 实验步骤:(1)用镊子取一小块土壤样本放在载玻片上。
(2)用显微镜观察样本,可以看到许多微小的生物,如细菌、原生动物和线虫等。
(3)用放大镜观察样本,可以看到土壤中的一些较大生物,如蚯蚓和蜈蚣等。
4. 实验结果:观察到土壤中存在着多种生物,包括细菌、原生动物、线虫、蚯蚓和蜈蚣等。
这些生物在土壤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5. 实验结论:土壤生态系统具有多样性,其中存在着多种生物,这些生物对于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四、实验四:研究植物的生长条件1. 实验目的:研究植物在不同生长条件下的生长状况。
1实验:研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演示实验)实验目的:验证种子萌发是否需要适量的水实验材料:菜豆或黄豆10—12粒,玻璃小瓶或培养皿两个实验过程:1、在两个瓶中分别放入同样的卫生纸或棉花,并在每个瓶中放入5—6粒菜豆的种子。
2、保持1号内的种子干燥,经常向2号瓶中洒一些水,使纸或棉花始终保持潮湿状态,但不要让种子浸没在水里。
3、将两个瓶子同时放在相同的室温中,并保持光照的情况相同。
4、记录种子在第一天、第三天、第五天、第七天的萌发的情况。
实验现象:1号瓶中的种子没有萌发,2号瓶中的种子萌发了。
实验结论:种子在干燥的环境中不会萌发,种子的萌发需要适量的水。
2实验:渗水比赛(分组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发现不同土壤渗水能力的大小实验材料:三个相同的塑料瓶,纱布,橡皮筋,沙质土壤土黏质土,水,三只烧杯,支架实验过程:1、取三个同样大小的透明塑料瓶,去掉瓶底,用纱布蒙住瓶口,扎好,倒立在支架上,在瓶口下面各放一只同样大小的烧杯。
2、向三个瓶中分别装进同样多的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并同时倒入同样多的水。
3、过一段时间,对渗出的水进行比较。
实验现象:沙质土渗出的水最多,黏质土渗出的水最少实验结论: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沙质土、壤土、黏质土3实验:研究根的作用(演示实验)实验目的:研究根的作用实验材料:透明的玻璃瓶,水,一株完整的植物,植物油。
实验过程:1、把一株完整植物的根浸在盛水的小瓶里,并在水面上滴一层植物油。
2、用彩笔在水面处做一个标记。
3、把实验装置放到向阳处。
4、过一段时间,观察水面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瓶中的水面下降了。
实验结论: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4实验:茎的作用(分组实验)实验目的:研究植物茎的作用实验材料:烧杯,一段新鲜芹菜,水,红墨水实验过程:1、将芹菜等植物的茎插入到滴有几滴红墨水的的瓶中。
2、过一段时间后,观察茎的变化。
3、然后将茎纵切和横切,观察茎的颜色变化实验现象:茎的横切面上出现一圈小红点,在茎的纵切面上出现一条条红线实验结论: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两个小组不同的条件:一组有阳光,一组没有阳光。
实验的方法:
(1)分别将3粒种子放到垫有纸巾的盘子里,并加入适量的水。
(2)往一个盘子上扣一个大个不透明的杯子,另一个扣透明的杯子。
实验现象:两天后,两个的盘子中的绿豆都发芽了。
实验结论:绿豆种子发芽不需要阳光。
实验三:绿豆芽的生长是否需要阳光。
我们想研究的问题:绿豆芽的生长是否需要阳光。
我们的猜想: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
用到的材料:两盆生长状况相同的绿豆芽。
我们要改变的条件:阳光。
我们不改变的条件:水、适宜的温度、空气。
实验的方法:
把种有相同绿豆芽的两个花盆中的一盆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另一盆放在黑暗的地方,保持其他条件相同。
过一段时间观察。
实验现象:一周后,阳光下的绿豆芽茎和叶都是深绿色的,茎比较粗;黑暗处的绿豆芽茎和叶呈淡黄色,茎又细又长。
实验结论: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
实验四:研究问题:蚯蚓喜欢潮湿的生活环境,还是喜欢干燥的生活环境呢?
我的猜想:蚯蚓喜欢潮湿的生活环境。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一、火山的形成我的猜想:火山的形成是由于地球内部巨大的压力.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岩浆通过岩石的裂缝向上升,当遇到薄弱的地表时,就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我的方案:1在铁盘里摆一些土豆泥,堆上成山的形状,在土豆泥中间挖出个大洞。
2往洞里放入番茄酱,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遮住。
3把铁盘放在三脚架上,用酒精灯冷却,观测现象。
我的发现:番茄酱溢了出来。
实验说明火山喷发是由于地球内部巨大的压力。
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岩浆通过岩石的裂缝向上升,当遇到薄弱的地表时,就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二、地震的形成我的悖论:地震就是由于地球内部非常大的压力。
地下岩层在压力的促进作用下能出现变形,当受的力小至无法忍受时,岩层就可以出现忽然、快速的脱落。
岩层脱落产生的地震波传至地表就可以引发地表振动,这就是地震。
我的方案:1拿一根竹片,慢慢用力弯曲,观察现象。
2换成筷子试一试我的辨认出:筷子、竹片慢慢伸展,然后脱落,手深感麻木。
实验表明地震的构成就是由于地球内部非常大的压力。
地下岩层在压力的促进作用下能出现变形,当受的力小至无法忍受时,岩层就可以出现忽然、快速的脱落。
岩层脱落产生的地震波传至地表就可以引发地表振动,这就是地震。
三、温度变化对岩石的毁坏促进作用我的猜想:温度变化对岩石有破坏作用。
我的方案:熄灭酒精灯,用镊子卡住一小块岩石放到酒精灯上冷却,然后放进冷水中。
2、再冷却,再放进冷水中,反反复复几次。
3观测实验现象。
我的发现:岩石出现裂缝,破碎。
实验说明温度变化对岩石有破坏作用。
四、声音的产生我的悖论:声音就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我的方案:1在鼓面上放几粒豆粒,敲响鼓,观察现象。
2敲响音叉,听到声音后,用音叉接触水面,观察。
我的辨认出:鼓面振动,豆粒在鼓面上跳动。
音叉在振动,水面上存有波纹,水珠飞溅出。
实验表明声音就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五、空气传播声音我的猜想:气体能传播声音。
我的方案:1、熄灭两根蜡烛,放到锣的一侧,一根距鼓近,另一根离鼓离2奏响锣,观测蜡烛的变化。
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全集(2021新苏教版上册)实验一:物体的浮力实验目的研究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现象,了解浮力的原理。
实验材料1. 一个透明玻璃2. 水3. 各种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体(如纸张、木块等)实验步骤1. 将透明玻璃装满水。
2. 选取一个物体,将其放入水中观察。
3. 观察物体在水中的现象,记录下来。
4. 重复步骤2和3,使用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体进行观察。
实验结果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放入水中的物体会浮起来,而且浮起的程度不同。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物体在液体中会受到一个向上的浮力。
2. 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体积有关,体积越大,浮力越大。
3. 物体在液体中浮的程度取决于物体的密度,密度越小,浮得越高。
实验二:光的传播实验目的研究光的传播路径和特性,了解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现象。
实验材料1. 一张白纸2. 一支手电筒3. 一面镜子实验步骤1. 将白纸固定在桌子上。
2. 打开手电筒,将其正对着白纸发出光线。
3. 观察光线在白纸上的传播路径,记录下来。
4. 将镜子放在光线路径上,观察光线的反射现象,记录下来。
实验结果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光线在直线上传播,并且当光线遇到镜子时会发生反射。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光线在真空和透明介质中直线传播。
2. 光线遇到镜子会发生反射,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呈相等的角度。
3. 光的传播路径可以用直线表示。
实验三:电流的通路实验目的研究电流的传导路径和条件,了解电路的基本原理。
实验材料1. 一个电池2. 一根导线3. 一个小灯泡实验步骤1. 将电池连接到灯泡的两端,形成一个电路。
2. 打开电路开关,观察灯泡是否亮起。
3. 断开电路,观察灯泡是否熄灭。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当电路通路畅通时,灯泡会亮起;当电路中断时,灯泡会熄灭。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电流需要通过一个闭合的电路才能流动。
2. 电流的通路必须连通,不能中断。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整理第一单元1.对比实验。
会制定对比实验计划(我们研究的问题、我们的推测、实验方法、两个组相同的条件、两个组不同的条件、实验步骤)(1)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吗?(参考:作业本第1页,书本第4页的图)(2)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空气吗?(参考:书本第4、6页的图)(3)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阳光吗?(参考:书本第4、6页的图)(4)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吗?(参考:书本第7页)(5)绿豆芽生长需要水吗?(参考:书本第8页)(6)蚯蚓喜欢黑暗还是明亮的生活环境?(参考:书本第9、10页)(7)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生活环境?(参考:书本第10、11页)(8)蚯蚓喜欢温度高还是温度低的生活环境?(参考:作业本第4页)2.食物链。
会写食物链,会指出食物链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3.生态瓶。
(1)会设计生态瓶。
指出生态瓶中的生物、非生物各有哪些?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参考:作业本第6页)(2)如果减少了生态瓶中的水、植物、动物,生态瓶会有什么变化?第二单元1.影子的特点。
会做实验研究影子的特点(影子会随着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影子的大小与挡光物和遮挡物之间的距离有关;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参考:课本第25页)2.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
会做实验研究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是怎样的。
(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早晨和傍晚最长,中午最短)3.光的直线传播。
会做实验证明光是直线传播的。
4.光的反射。
会做实验研究光的反射现象,并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哪些地方(物品)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5.光和热。
会做实验研究“光的强弱与温度的关系”。
知道“哪些仪器会把光线聚起来想成强光和高温?”(凹面镜、凸透镜)(参考:课本第34页)6.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知道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关系(阳光下的黑色纸袋温度上升最;知道阳光直射、斜射与吸热的关系(阳光直射时光线最强烈、物体得到热量最多)地形图上的信息。
简单的55个小实验筷子的神力思考:把一根筷子插入装着米的杯子中,然后将筷子上提,筷子会把米和杯子提起吗?材料:塑料杯一个、米一杯、竹筷子一根1、将米倒满塑料杯。
2、用手将杯子里的米按一按。
3、用手按住米,从手指缝间插入筷子。
4、用手轻轻提起筷子,杯子和米一起被提起来了。
讲解:由于杯内米粒之间的挤压,使杯内的空气被挤出来,杯子外面的压力大于杯内的压力,使筷子和米粒之间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所以筷子就能将成米的杯子提起来。
瓶子赛跑思考:装有沙子和装有水的两个同等重量的瓶子从一个高度滚下来,谁先到达终点?材料:同等大小、重量相等的瓶子两个、沙子、水、长方形木板一块、两本厚书操作:1、用长方形木板和两本书达成一个斜坡2、将水倒入另一个瓶子中,将沙子倒入瓶子中3、把两只瓶子放在木板上,在同一起始高度让两只瓶子同时向下滚动4、装水的瓶子比装沙子的瓶子提前到达终点讲解:沙子对瓶子内壁的摩擦比水对瓶子内壁的摩擦要大得多,而且沙子之间还会有摩擦,因此它的下滑速度比装水的瓶子要慢。
创造:将瓶子里的物质换一换,再让它们比比赛吧!带电的报纸思考:不用胶水、胶布等粘合的东西,报纸就能贴在墙上掉不下来。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材料:1支铅笔;1张报纸。
步骤:1. 展开报纸,把报纸平铺在墙上。
2. 用铅笔的侧面迅速地在报纸上摩擦几下后,报纸就像粘在墙上一样掉不下来了。
3. 掀起报纸的一角,然后松手,被掀起的角会被墙壁吸回去。
4. 把报纸慢慢地从墙上揭下来,注意倾听静电的声音。
说明:1. 摩擦铅笔,使报纸带电。
2. 带电的报纸被吸到了墙。
3. 当屋子里的空气干燥(尤其是在冬天),如果你把报纸从墙上揭下来,就会听到静电的劈啪声。
创造:请试一试,还有什么物品能不用粘和剂,而用静电粘在墙上胡椒粉与盐巴的分离思考:不小心将厨房的佐料:胡椒粉与盐巴混在了一起,用什么方法将他们分离开呢?材料:胡椒粉、盐巴、塑料汤勺、小盘子操作:1、将盐巴与胡椒粉相混在一起。
新教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汇总一、提出问题: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吗?3我的猜测: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
实验材料:两个种植盒、绿豆种子、纸巾、滴管、水相同条件:温度、空气、各组3粒大小相同的绿豆种子不同条件:水实验方法:让一组种子得到水,保持湿润,叫实验组;让另一组种子得不到水,保持干燥,叫对照组。
都放在温暖的地方。
实验至少要有两个小组同时进行。
实验现象:得到水的绿豆种子发芽了,得不到水的绿豆种子没有发芽。
实验结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
二、提出问题: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光吗? 6右图我的猜测:绿豆种子发芽不一定需要阳光。
实验材料:两个种植盒、绿豆种子、纸巾、滴管、水、标签、黑色塑料袋。
相同条件:温度、空气、水、各组3粒大小相同的绿豆种子不同条件:光实验方法:让一组种子见光,叫实验组;让另一组种子不见光,叫对照组。
都放在温暖的地方。
实验至少要有两个小组同时进行。
实验现象:见光和不见光的种子都发芽了。
实验结论:绿豆种子发芽不一定需要阳光。
三、提出问题: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空气吗?6左图我的猜测: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空气。
实验材料:两个种植盒、绿豆种子、纸巾、滴管、水、标签、密封袋。
相同条件:温度、水、光照、各3粒完全同的绿豆种子。
不同条件:空气实验方法:六粒绿豆种子,平均分成两组,都放在潮湿的吸水纸上。
让一组种子得到空气,叫实验组;让另一组种子得不到空气,叫对照组。
都放在温暖的地方。
实验至少要有两个小组同时进行。
实验现象:得到空气的种子发芽了,得不到空气的种子没有发芽。
实验结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空气。
四、提出问题:绿豆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吗?我的猜测:绿豆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
实验方法:六粒绿豆种子,平均分成两组,都放在潮湿的吸水纸上。
一组种子放到温暖的地方,叫实验组;让另一组种子放进冰箱,叫对照组。
实验至少要有两个小组同时进行。
实验材料:两个种植盒、绿豆种子、纸巾、滴管、水、标签。
相同条件:空气、水、光照、各组3粒大小相同的绿豆种子。
五年级上册1、渗水比赛一、实验题目:渗水比赛二、实验要求:渗水比赛三、实验器材:塑料瓶、纱布、剪刀、线、烧杯、支架、沙质土、黏质土、壤土、水。
四、操作步骤:1、取三个同样大小的透明塑料瓶,去掉瓶底,用纱布蒙住瓶口,扎好,倒立在支架上,在瓶口下面各放一只同样大小的烧杯。
2、向三个瓶中分别装进同样多的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并同时倒入同样多的水。
3、对三只烧杯收集到的从瓶子中渗出的水,进行比较。
4、观察三个烧杯中的水量,记录在表中。
注意:要让瓶口流出的水全部注入到烧杯中。
2、测量水温的变化一、实验题目:测量水温的变化二、实验要求:测量水温的变化三、实验器材:2支温度计、400ml烧杯、100ml锥形瓶、热水、冷水、铁架台、纸板。
四、操作步骤:1、向锥形瓶中加入280ml热水(80℃左右),向锥形瓶中加入80ml冷水。
2、将锥形瓶放入烧杯中,用纸板盖住杯口,在纸板上打两个小孔。
3、将两支温度计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
4、观察两个容品中水的初始温度和每间隔1分钟的温度变化。
3、勺柄冷热的变化一、实验题目:勺柄冷热的变化二、实验要求:勺柄冷热的变化三、实验器材:金属物品、酒精灯或蜡烛、凡士林、小木棍(或小豆子、小球等)、火柴。
四、操作步骤:1、在金属片的一端粘上小木棍,用酒精灯给金属片加热,观察现象。
2、在锅的金属把上粘上豆子,用炉火加热铁锅,观察现象。
3、在杯壁上粘上豆子,用蜡烛给金属杯底加热,观察现象。
4、传热比赛(一)一、实验题目:传热比赛。
二、实验要求:观察热可沿物体从温度高的一端向温度低的一端传递。
三、实验器材:粗金属丝、木制支架、玻璃管、酒精灯、火柴、凡士林油(或蜡)、四、操作步骤: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
2、照下图组装实验。
点燃酒精灯,在金属丝一端加热,观察哪根火柴先掉下来,以及几根火柴棍掉下的顺序。
3、整理物品放回原处。
注意:A、金属丝粗细要恰当。
过粗,实验时间太长;过细,火柴棍不好粘,传热太快,3根火柴棍掉下的时间相差太小,实验结果不明显。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操作实验2 :地震成因模拟实验实验材料:细木棍或竹筷、毛巾。
实验步骤:1、模拟实验:用不同颜色的毛巾做地层,将毛巾叠成几层,向中间挤压,看毛巾有什么变化?2、用细木棍或竹筷做地壳,拿一根筷子,慢慢用力弯曲,体会手上有什么感觉,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现象:1、用力挤压毛巾,毛巾会形成褶皱。
2、筷子会断裂,手感觉到麻木。
实验结论:岩层在收到外力时会发生变形,形成褶皱,当受到的外力大到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突然断裂,形成地震。
注意事项:使用的筷子韧劲不要太大,注意安全。
实验3:卵石的形成模拟实验实验材料:有盖的大玻璃瓶、水、碎砖块、实验步骤:1、模拟实验:碎石子或用砖头做河道中的石头,装水的大玻璃瓶做流水的河道。
2、把碎砖块放入盛有水的大玻璃瓶里,把瓶口拧紧。
3、用力摇晃瓶子,过一段时间后观察。
实验现象:观察到水变浑浊了,水中有一些砖屑;碎砖块变小了,棱角变光滑了。
实验结论:在水的冲刷和碎砖块的相互碰撞、摩擦的过程中,碎砖块棱角消失变得光滑起来。
从而推想:卵石是在河道中不断受到水的冲击和相互碰撞形成的。
注意事项:1、砖块尽量要小一些,棱角鲜明一点。
2、要用比较长的时间。
实验4 :声音的产生实验实验要求:能用典型材料发出声音,看到它在振动。
一般实验分三种物态。
固体:音叉被敲响后,音叉发音,手感到振动或立即插入水中,会看到水花四溅和波纹;手敲鼓和锣会感到振动。
气体:用吹满气的气球,松手时有声音,这时看到气球口振动或嘴吹小瓶,会听到声音,看瓶内小塑料泡沫在振动。
液体:用烧杯来回倒水时有声音,水面在振动;往水中投东西或搅动,水也发出声音,同时水面在振动。
实验材料:空纸盒、橡皮筋、小鼓、绿豆、音叉、烧杯、水实验步骤:1、把空纸盒去掉盒盖,把橡皮筋紧绷在盒子上,用手拨动橡皮筋,使它发出声音,观察现象。
2、鼓面上放少许豆粒,用鼓槌敲鼓,观察现象。
3、用锤敲音叉,听到声音后,用音叉接触水面,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1、皮筋在振动。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一、模拟火山喷发实验目的:模拟火山喷发实验材料:三脚架铁盒子土豆泥番茄酱酒精灯火柴实验过程:1.在铁盒子里放一些土豆泥,做成山的形状,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个小洞。
2.往洞里倒入一些番茄酱,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
3.把铁盒子放到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番茄酱受热后外溢的现象。
结论:土豆泥相当于岩层,番茄酱相当于岩浆。
二、地震成因模拟实验实验目的:模拟地震产生的原因实验材料:竹筷实验过程:1.每人拿一根筷子,慢慢用力弯曲,体会手上有什么感觉,观察发生的现象。
2.同时用两根筷子试一试。
实验现象:筷子会断裂,手感觉麻木。
结果及解释:筷子相当于地壳的岩层;筷子用力弯曲相当于挤压产生褶皱;当筷承受不了所用的力时就会突然断裂——地震。
三、卵石的形成实验目的:通过卵石磨圆的模拟实验,认识卵石是怎样形成的。
实验材料:有盖的大口玻璃瓶、水、砖1.用锤子把砖敲成碎砖块。
2.把碎砖块放入盛有水的大口玻璃里,把瓶口拧紧。
3.用力摇晃瓶子,过一段时间后进行观察。
实验现象:观察到碎砖块没有了棱角。
实验结论:在水的冲刷和碎砖块的相互碰撞、摩擦过程中,碎砖块棱角消失,变得光滑起来。
四、声音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实验材料:鼓碎纸屑实验步骤:1.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轻敲鼓,听发出的声音,并观察鼓面上纸的振动情况。
2.敲击由轻逐渐加重,再听声音强弱的变化,并观察鼓面上纸屑的振动情况。
实验现象、结论:响度越大,纸屑跳动得越高。
说明振幅越大,声音越高。
五、观星箱的制作步骤1.准备1个较大的盒子、线、胶带。
2.将盒子去掉盖,并在盒底左下角挖一个小洞,作为观察孔,洞不宜太大。
3.在原来盒盖处用线编出大小一样的网格,线的端口可以用胶带固定在盒子上,网格起到为观察对象定位的作用。
4.将制作好的观星箱放置在便于观察研究对象的位置,固定不动,并开始利用观星箱对研究对象进行长期观察。
六、木材特点的实验实验材料:各种木材锤子放大镜酒精灯镊子小刀电池、导线水槽等。
五年级科学实验上册实验一:水的沸点测量实验目的:通过测量水的沸点来了解物质的性质。
实验材料:水、酒精灯、温度计、玻璃杯、火柴等。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温度计的温度调至0℃。
2. 将适量的水倒入玻璃杯中。
3. 点燃酒精灯,将温度计插入水中,然后将酒精灯放置在温度计下方。
4. 观察温度计的读数,当水开始沸腾时,记录下温度。
5. 实验结束后,关闭酒精灯,小心取出温度计。
实验结果:我们观察到当水达到100℃时开始沸腾,即水的沸点为100℃。
实验分析:水的沸点是指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由液体状态转变为气体状态所需的温度。
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地测量了水的沸点为100℃,这个数值在标准大气压下是稳定不变的。
实验二:自制电池实验目的:通过自制电池来了解并验证电能的转化过程。
实验材料:铜片、锌片、铜丝、线材、电灯泡。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铜片和锌片清洗干净。
2. 将铜片和锌片固定在瓶内,使它们不直接接触。
3. 用铜丝将铜片与电灯泡的一端连接起来。
4. 用线材将锌片与电灯泡的另一端连接起来。
5. 观察电灯泡是否亮起。
实验结果:我们观察到当铜片和锌片连接成电池后,电灯泡亮了起来,说明电能得到了转化并成功地点亮了电灯泡。
实验分析:在电池中,铜片和锌片分别充当电池的正负极,通过连接电路形成一个闭合的电流环路。
当电池连接电路时,电流开始流动,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并通过电灯泡的发光来观察电能的转化过程。
实验三:物体的密度测量实验目的:通过测量物体的密度来了解物质的性质。
实验材料:密度试管、水、不同材质的物体等。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密度试管放在水平台上。
2. 将水倒入密度试管中,直至水平面达到试管中线。
3. 将待测物体轻放入密度试管中,观察其浮力情况。
4. 根据观察到的浮力情况判断待测物体的密度。
实验结果:我们观察到一些物体浮在水面上,而另一些物体则下沉至底部。
根据这些观察结果,我们可以判断物体的密度。
实验分析:物体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物质所包含的质量。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汇总一、种子发芽实验1. 实验目的- 想知道种子发芽需要啥条件呗。
是只要有水就行,还是得有阳光、空气啥的呢?2. 实验材料- 绿豆种子(这绿豆种子可便宜又好找,就像科学实验里的小明星)、透明塑料杯(方便观察种子的一举一动)、纸巾(给种子当小床)、水。
有的时候还会准备黑盒子(用来模拟没有阳光的环境)。
3. 实验步骤- 首先呢,在塑料杯里铺上纸巾,就像给种子铺好小褥子。
然后把绿豆种子放进去。
- 接着,分成不同的组。
一组是给充足的水,一组少给点水,还有一组不给水。
这就像给种子们不同的待遇,看它们谁能发芽。
- 如果要探究阳光的影响,就把一组放在阳光下,另一组放在黑盒子里。
就像让种子们有的住“阳光房”,有的住“小黑屋”。
- 每天都去看看这些种子,就像去看望小宠物一样。
看看哪个杯子里的种子先发芽,哪个杯子里的种子一直没动静。
4. 实验结果- 结果发现啊,种子发芽需要适量的水,水太多会把种子泡烂,水太少种子又干巴巴的发不了芽。
而且呢,种子发芽不需要阳光,在黑暗里也能发芽,不过长了芽之后如果一直没阳光,豆芽就会长得又黄又弱,像病怏怏的小瘦子。
二、光的传播实验1. 实验目的- 想知道光到底是怎么走的呀,是直来直往,还是会拐弯呢?2. 实验材料- 手电筒(这就是我们的小光源,像个会发光的小魔法棒)、三张带孔的卡纸(孔要在一条直线上哦)、一块光屏(就像光的小舞台,用来接收光的)。
3. 实验步骤- 先把三张带孔的卡纸立起来,排成一条直线。
然后把手电筒打开,让光从第一张卡纸的孔射进去。
- 眼睛盯着光屏看,就像在等一个小惊喜。
如果孔在一条直线上,就能在光屏上看到一个明亮的光斑。
- 然后呢,把中间那张卡纸稍微挪一挪,让孔不在一条直线上,再看光屏,光斑就消失啦。
4. 实验结果-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就像火车在铁轨上跑,直直的,不会随便拐弯。
三、溶解实验1. 实验目的- 想知道哪些东西能在水里消失不见(溶解),哪些东西在水里还是原样(不溶解)。
部编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知识点、日积月累(必背内容)一、实验部分1.1 物质的性质- 实验一:水的沸腾- 目的:观察水在加热过程中的沸腾现象,理解沸腾的条件。
- 材料:烧杯、热水、温度计、计时器。
- 步骤:1. 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热水。
2. 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并记录。
3. 加热烧杯,观察水的沸腾现象,并记录沸腾的时间。
- 注意事项:加热时要注意安全,避免烫伤。
- 实验二:磁铁的性质- 目的:了解磁铁的吸引和排斥现象,探究磁铁的性质。
- 材料:磁铁、铁钉、铅笔、直尺。
- 步骤:1. 将磁铁的一端靠近铁钉,观察吸引现象。
2. 将磁铁的另一端靠近铁钉,观察排斥现象。
3. 用直尺测量磁铁的吸引和排斥范围。
- 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避免磁铁的磁性减弱或消失。
1.2 力的作用- 实验三:摩擦力的大小- 目的: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压力之间的关系。
- 材料:木块、毛巾、斜面、弹簧测力计。
- 步骤:1. 将木块放在斜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推动木块所需的力。
2. 将木块放在毛巾上,重复上述实验。
3. 比较不同接触面积下摩擦力的大小。
- 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保持斜面的倾斜角度不变。
- 实验四:重力的方向- 目的:验证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 材料:气球、绳子、铅笔。
- 步骤:1. 将气球吊在绳子上,观察气球的下垂方向。
2. 改变气球的位置,重复上述实验。
3. 记录实验结果,验证重力的方向。
- 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避免气球受到外力干扰。
1.3 生物的特征- 实验五:植物的蒸腾作用- 目的:观察植物的蒸腾作用,了解其对水分吸收和运输的影响。
- 材料:植物、透明塑料袋、标记笔。
- 步骤:1. 将植物放入透明塑料袋,并在塑料袋上标记时间。
2. 观察一段时间内植物的蒸腾现象,并记录。
- 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保持植物的生长环境适宜。
二、知识点部分2.1 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 物质的溶解:溶解度、溶解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