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汇总
- 格式:pptx
- 大小:599.26 KB
- 文档页数:23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1.太阳下影子变化实验名称:太阳下影子变化的模拟实验。
实验准备:手电筒、绳子、橡皮、铅笔、呼啦圈等实验过程:用手电筒代替太阳,把手电筒用细绳挂在呼啦圈上。
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傍晚从西方落下,影子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由西向动转动。
实验结论:早上和傍晚的影子最长,中午的影子最短。
2.实际试验模拟昼夜变化的实验答:实验名称:模拟昼夜变化的实验。
实验准备:地球仪、手电筒等实验过程:用手电筒水平照射地球仪,会发现向着手电筒的一面变亮了,背着的一面没有变亮,逆时针转动地球仪,地球仪亮着和黑的一面不断变换。
实验结论:向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随着地球的转动,白昼和黑夜交替出现。
3、设计试验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作用实验名称: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作用。
实验准备:凸透镜、凹透镜、白纸等实验过程:(1)分别用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物体。
(2)让阳光穿过凸透镜,观察聚焦情况。
(3)把凸透镜对着窗户,观察成像的情况。
实验结论:凸透镜有放大物体的作用,能聚光成像。
凹透镜有缩小物体的的作用。
4、设计试验证明光的行进方向。
实验准备:手电筒、三张带孔的纸板等试验过程:把三张纸板平行放置让三个小孔在一条直线上,用手电筒照,光能穿过三个小孔;让三个小孔不在一条直线上,光不能通过小孔。
试验结论:光在空气中是沿着直线行进的。
5.实验名称:研究电磁铁的磁极(自制的电磁铁)实验方法:(1)给电磁铁通电后,让其钉帽一端与指南针接近,如果钉帽与指南针的北极相吸,那电磁铁的这端就是南极;(2)改变电池的正负极,发现钉帽与指南针的北极相斥,这时电磁铁的南极变成了北极。
实验结论:电磁铁的两极会改变,电池正负极方向改变后会改变电磁铁的磁极。
6、问题: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什么有关?假设与线圈圈数有关。
线圈匝数多,磁力大;线圈匝数少,磁力小。
保持不变的是:电池数量、铁钉粗细等。
需要改变的是:线圈匝数结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有关。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一、实验一:观察水的变化1. 实验目的:观察水在加热和冷却后的变化。
2. 实验材料:水、烧杯、酒精灯、冷水。
3. 实验步骤:(1)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
(2)将酒精灯点燃,将烧杯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3)观察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4)当水沸腾后,将烧杯从酒精灯上取下,迅速倒入冷水中。
(5)观察水在冷却过程中的变化。
4. 实验结果:水在加热过程中逐渐变热,沸腾后迅速冷却,温度逐渐降低。
5. 实验结论:水的状态可以随着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二、实验二:研究金属的特性1. 实验目的:研究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2. 实验材料:金属导线、电源、灯泡、铁钉、铝条、铜片、热水壶。
3. 实验步骤:(1)将金属导线连接电源和灯泡,观察灯泡是否亮起。
(2)将铁钉、铝条、铜片分别放入热水壶中加热,观察它们的导热性。
(3)将铁钉、铝条、铜片分别用锤子敲打,观察它们的延展性。
4. 实验结果:金属导线可以使灯泡亮起,说明金属具有导电性。
铁钉和铝条在热水壶中加热后变得很热,说明金属具有导热性。
铜片在锤子敲打后没有变形,说明金属具有延展性。
5. 实验结论:金属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三、实验三:观察土壤中的生物1. 实验目的:观察土壤中的生物,了解土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 实验材料:显微镜、放大镜、镊子、土壤样本。
3. 实验步骤:(1)用镊子取一小块土壤样本放在载玻片上。
(2)用显微镜观察样本,可以看到许多微小的生物,如细菌、原生动物和线虫等。
(3)用放大镜观察样本,可以看到土壤中的一些较大生物,如蚯蚓和蜈蚣等。
4. 实验结果:观察到土壤中存在着多种生物,包括细菌、原生动物、线虫、蚯蚓和蜈蚣等。
这些生物在土壤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5. 实验结论:土壤生态系统具有多样性,其中存在着多种生物,这些生物对于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四、实验四:研究植物的生长条件1. 实验目的:研究植物在不同生长条件下的生长状况。
1实验:研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演示实验)实验目的:验证种子萌发是否需要适量的水实验材料:菜豆或黄豆10—12粒,玻璃小瓶或培养皿两个实验过程:1、在两个瓶中分别放入同样的卫生纸或棉花,并在每个瓶中放入5—6粒菜豆的种子。
2、保持1号内的种子干燥,经常向2号瓶中洒一些水,使纸或棉花始终保持潮湿状态,但不要让种子浸没在水里。
3、将两个瓶子同时放在相同的室温中,并保持光照的情况相同。
4、记录种子在第一天、第三天、第五天、第七天的萌发的情况。
实验现象:1号瓶中的种子没有萌发,2号瓶中的种子萌发了。
实验结论:种子在干燥的环境中不会萌发,种子的萌发需要适量的水。
2实验:渗水比赛(分组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发现不同土壤渗水能力的大小实验材料:三个相同的塑料瓶,纱布,橡皮筋,沙质土壤土黏质土,水,三只烧杯,支架实验过程:1、取三个同样大小的透明塑料瓶,去掉瓶底,用纱布蒙住瓶口,扎好,倒立在支架上,在瓶口下面各放一只同样大小的烧杯。
2、向三个瓶中分别装进同样多的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并同时倒入同样多的水。
3、过一段时间,对渗出的水进行比较。
实验现象:沙质土渗出的水最多,黏质土渗出的水最少实验结论: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沙质土、壤土、黏质土3实验:研究根的作用(演示实验)实验目的:研究根的作用实验材料:透明的玻璃瓶,水,一株完整的植物,植物油。
实验过程:1、把一株完整植物的根浸在盛水的小瓶里,并在水面上滴一层植物油。
2、用彩笔在水面处做一个标记。
3、把实验装置放到向阳处。
4、过一段时间,观察水面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瓶中的水面下降了。
实验结论: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4实验:茎的作用(分组实验)实验目的:研究植物茎的作用实验材料:烧杯,一段新鲜芹菜,水,红墨水实验过程:1、将芹菜等植物的茎插入到滴有几滴红墨水的的瓶中。
2、过一段时间后,观察茎的变化。
3、然后将茎纵切和横切,观察茎的颜色变化实验现象:茎的横切面上出现一圈小红点,在茎的纵切面上出现一条条红线实验结论: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两个小组不同的条件:一组有阳光,一组没有阳光。
实验的方法:
(1)分别将3粒种子放到垫有纸巾的盘子里,并加入适量的水。
(2)往一个盘子上扣一个大个不透明的杯子,另一个扣透明的杯子。
实验现象:两天后,两个的盘子中的绿豆都发芽了。
实验结论:绿豆种子发芽不需要阳光。
实验三:绿豆芽的生长是否需要阳光。
我们想研究的问题:绿豆芽的生长是否需要阳光。
我们的猜想: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
用到的材料:两盆生长状况相同的绿豆芽。
我们要改变的条件:阳光。
我们不改变的条件:水、适宜的温度、空气。
实验的方法:
把种有相同绿豆芽的两个花盆中的一盆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另一盆放在黑暗的地方,保持其他条件相同。
过一段时间观察。
实验现象:一周后,阳光下的绿豆芽茎和叶都是深绿色的,茎比较粗;黑暗处的绿豆芽茎和叶呈淡黄色,茎又细又长。
实验结论: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
实验四:研究问题:蚯蚓喜欢潮湿的生活环境,还是喜欢干燥的生活环境呢?
我的猜想:蚯蚓喜欢潮湿的生活环境。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一、火山的形成我的猜想:火山的形成是由于地球内部巨大的压力.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岩浆通过岩石的裂缝向上升,当遇到薄弱的地表时,就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我的方案:1在铁盘里摆一些土豆泥,堆上成山的形状,在土豆泥中间挖出个大洞。
2往洞里放入番茄酱,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遮住。
3把铁盘放在三脚架上,用酒精灯冷却,观测现象。
我的发现:番茄酱溢了出来。
实验说明火山喷发是由于地球内部巨大的压力。
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岩浆通过岩石的裂缝向上升,当遇到薄弱的地表时,就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二、地震的形成我的悖论:地震就是由于地球内部非常大的压力。
地下岩层在压力的促进作用下能出现变形,当受的力小至无法忍受时,岩层就可以出现忽然、快速的脱落。
岩层脱落产生的地震波传至地表就可以引发地表振动,这就是地震。
我的方案:1拿一根竹片,慢慢用力弯曲,观察现象。
2换成筷子试一试我的辨认出:筷子、竹片慢慢伸展,然后脱落,手深感麻木。
实验表明地震的构成就是由于地球内部非常大的压力。
地下岩层在压力的促进作用下能出现变形,当受的力小至无法忍受时,岩层就可以出现忽然、快速的脱落。
岩层脱落产生的地震波传至地表就可以引发地表振动,这就是地震。
三、温度变化对岩石的毁坏促进作用我的猜想:温度变化对岩石有破坏作用。
我的方案:熄灭酒精灯,用镊子卡住一小块岩石放到酒精灯上冷却,然后放进冷水中。
2、再冷却,再放进冷水中,反反复复几次。
3观测实验现象。
我的发现:岩石出现裂缝,破碎。
实验说明温度变化对岩石有破坏作用。
四、声音的产生我的悖论:声音就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我的方案:1在鼓面上放几粒豆粒,敲响鼓,观察现象。
2敲响音叉,听到声音后,用音叉接触水面,观察。
我的辨认出:鼓面振动,豆粒在鼓面上跳动。
音叉在振动,水面上存有波纹,水珠飞溅出。
实验表明声音就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五、空气传播声音我的猜想:气体能传播声音。
我的方案:1、熄灭两根蜡烛,放到锣的一侧,一根距鼓近,另一根离鼓离2奏响锣,观测蜡烛的变化。
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全集(2021新苏教版上册)实验一:物体的浮力实验目的研究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现象,了解浮力的原理。
实验材料1. 一个透明玻璃2. 水3. 各种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体(如纸张、木块等)实验步骤1. 将透明玻璃装满水。
2. 选取一个物体,将其放入水中观察。
3. 观察物体在水中的现象,记录下来。
4. 重复步骤2和3,使用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体进行观察。
实验结果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放入水中的物体会浮起来,而且浮起的程度不同。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物体在液体中会受到一个向上的浮力。
2. 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体积有关,体积越大,浮力越大。
3. 物体在液体中浮的程度取决于物体的密度,密度越小,浮得越高。
实验二:光的传播实验目的研究光的传播路径和特性,了解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现象。
实验材料1. 一张白纸2. 一支手电筒3. 一面镜子实验步骤1. 将白纸固定在桌子上。
2. 打开手电筒,将其正对着白纸发出光线。
3. 观察光线在白纸上的传播路径,记录下来。
4. 将镜子放在光线路径上,观察光线的反射现象,记录下来。
实验结果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光线在直线上传播,并且当光线遇到镜子时会发生反射。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光线在真空和透明介质中直线传播。
2. 光线遇到镜子会发生反射,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呈相等的角度。
3. 光的传播路径可以用直线表示。
实验三:电流的通路实验目的研究电流的传导路径和条件,了解电路的基本原理。
实验材料1. 一个电池2. 一根导线3. 一个小灯泡实验步骤1. 将电池连接到灯泡的两端,形成一个电路。
2. 打开电路开关,观察灯泡是否亮起。
3. 断开电路,观察灯泡是否熄灭。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当电路通路畅通时,灯泡会亮起;当电路中断时,灯泡会熄灭。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电流需要通过一个闭合的电路才能流动。
2. 电流的通路必须连通,不能中断。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整理第一单元1.对比实验。
会制定对比实验计划(我们研究的问题、我们的推测、实验方法、两个组相同的条件、两个组不同的条件、实验步骤)(1)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吗?(参考:作业本第1页,书本第4页的图)(2)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空气吗?(参考:书本第4、6页的图)(3)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阳光吗?(参考:书本第4、6页的图)(4)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吗?(参考:书本第7页)(5)绿豆芽生长需要水吗?(参考:书本第8页)(6)蚯蚓喜欢黑暗还是明亮的生活环境?(参考:书本第9、10页)(7)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生活环境?(参考:书本第10、11页)(8)蚯蚓喜欢温度高还是温度低的生活环境?(参考:作业本第4页)2.食物链。
会写食物链,会指出食物链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3.生态瓶。
(1)会设计生态瓶。
指出生态瓶中的生物、非生物各有哪些?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参考:作业本第6页)(2)如果减少了生态瓶中的水、植物、动物,生态瓶会有什么变化?第二单元1.影子的特点。
会做实验研究影子的特点(影子会随着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影子的大小与挡光物和遮挡物之间的距离有关;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参考:课本第25页)2.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
会做实验研究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是怎样的。
(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早晨和傍晚最长,中午最短)3.光的直线传播。
会做实验证明光是直线传播的。
4.光的反射。
会做实验研究光的反射现象,并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哪些地方(物品)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5.光和热。
会做实验研究“光的强弱与温度的关系”。
知道“哪些仪器会把光线聚起来想成强光和高温?”(凹面镜、凸透镜)(参考:课本第34页)6.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知道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关系(阳光下的黑色纸袋温度上升最;知道阳光直射、斜射与吸热的关系(阳光直射时光线最强烈、物体得到热量最多)地形图上的信息。
简单的55个小实验筷子的神力思考:把一根筷子插入装着米的杯子中,然后将筷子上提,筷子会把米和杯子提起吗?材料:塑料杯一个、米一杯、竹筷子一根1、将米倒满塑料杯。
2、用手将杯子里的米按一按。
3、用手按住米,从手指缝间插入筷子。
4、用手轻轻提起筷子,杯子和米一起被提起来了。
讲解:由于杯内米粒之间的挤压,使杯内的空气被挤出来,杯子外面的压力大于杯内的压力,使筷子和米粒之间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所以筷子就能将成米的杯子提起来。
瓶子赛跑思考:装有沙子和装有水的两个同等重量的瓶子从一个高度滚下来,谁先到达终点?材料:同等大小、重量相等的瓶子两个、沙子、水、长方形木板一块、两本厚书操作:1、用长方形木板和两本书达成一个斜坡2、将水倒入另一个瓶子中,将沙子倒入瓶子中3、把两只瓶子放在木板上,在同一起始高度让两只瓶子同时向下滚动4、装水的瓶子比装沙子的瓶子提前到达终点讲解:沙子对瓶子内壁的摩擦比水对瓶子内壁的摩擦要大得多,而且沙子之间还会有摩擦,因此它的下滑速度比装水的瓶子要慢。
创造:将瓶子里的物质换一换,再让它们比比赛吧!带电的报纸思考:不用胶水、胶布等粘合的东西,报纸就能贴在墙上掉不下来。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材料:1支铅笔;1张报纸。
步骤:1. 展开报纸,把报纸平铺在墙上。
2. 用铅笔的侧面迅速地在报纸上摩擦几下后,报纸就像粘在墙上一样掉不下来了。
3. 掀起报纸的一角,然后松手,被掀起的角会被墙壁吸回去。
4. 把报纸慢慢地从墙上揭下来,注意倾听静电的声音。
说明:1. 摩擦铅笔,使报纸带电。
2. 带电的报纸被吸到了墙。
3. 当屋子里的空气干燥(尤其是在冬天),如果你把报纸从墙上揭下来,就会听到静电的劈啪声。
创造:请试一试,还有什么物品能不用粘和剂,而用静电粘在墙上胡椒粉与盐巴的分离思考:不小心将厨房的佐料:胡椒粉与盐巴混在了一起,用什么方法将他们分离开呢?材料:胡椒粉、盐巴、塑料汤勺、小盘子操作:1、将盐巴与胡椒粉相混在一起。
新教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汇总一、提出问题: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吗?3我的猜测: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
实验材料:两个种植盒、绿豆种子、纸巾、滴管、水相同条件:温度、空气、各组3粒大小相同的绿豆种子不同条件:水实验方法:让一组种子得到水,保持湿润,叫实验组;让另一组种子得不到水,保持干燥,叫对照组。
都放在温暖的地方。
实验至少要有两个小组同时进行。
实验现象:得到水的绿豆种子发芽了,得不到水的绿豆种子没有发芽。
实验结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
二、提出问题: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光吗? 6右图我的猜测:绿豆种子发芽不一定需要阳光。
实验材料:两个种植盒、绿豆种子、纸巾、滴管、水、标签、黑色塑料袋。
相同条件:温度、空气、水、各组3粒大小相同的绿豆种子不同条件:光实验方法:让一组种子见光,叫实验组;让另一组种子不见光,叫对照组。
都放在温暖的地方。
实验至少要有两个小组同时进行。
实验现象:见光和不见光的种子都发芽了。
实验结论:绿豆种子发芽不一定需要阳光。
三、提出问题: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空气吗?6左图我的猜测: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空气。
实验材料:两个种植盒、绿豆种子、纸巾、滴管、水、标签、密封袋。
相同条件:温度、水、光照、各3粒完全同的绿豆种子。
不同条件:空气实验方法:六粒绿豆种子,平均分成两组,都放在潮湿的吸水纸上。
让一组种子得到空气,叫实验组;让另一组种子得不到空气,叫对照组。
都放在温暖的地方。
实验至少要有两个小组同时进行。
实验现象:得到空气的种子发芽了,得不到空气的种子没有发芽。
实验结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空气。
四、提出问题:绿豆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吗?我的猜测:绿豆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
实验方法:六粒绿豆种子,平均分成两组,都放在潮湿的吸水纸上。
一组种子放到温暖的地方,叫实验组;让另一组种子放进冰箱,叫对照组。
实验至少要有两个小组同时进行。
实验材料:两个种植盒、绿豆种子、纸巾、滴管、水、标签。
相同条件:空气、水、光照、各组3粒大小相同的绿豆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