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主动参与医疗活动的措施
- 格式:docx
- 大小:14.24 KB
- 文档页数:3
邀请患者主动参与医疗安全管理的具体措施与流程(3.10.2.1)为了鼓励患者及其家属主动参与医疗安全活动,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选择同意权。
提升疾病的治愈好转率,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生命安全,制定本措施与流程。
一、患者及家属主动参与医疗安全活动,是对患者和家属知情同意权、选择权的重视,让患者在医疗活动中实施自己的知情同意权、选择权,并且参与其中,同时获取信息。
二、进一步落实医务人员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知识教育,以公休座谈、知情告知等形式,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知识进行宣传,每周每个病区至少一次,并记录。
三、落实出院患者回访制度。
医院职能科室及病区进行进行出院患者回访工作,并进行记录小结分析。
主管医师在病人出院1周内进行回访,职能科室在1月内进行回访,对患者治疗效果,满意度情况,改进意见等调查,促进医疗持续改进。
四、临床医疗、医技科室医务人员主动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相关的健康宣教,提供健康管理相关信息,积极配合医务人员实施预防和处理措施。
五、教育患者在就诊时应提供真实病情、真实信息,并告知其对诊疗服务质量与安全的重要性。
六、主动邀请患者及其家属参与治疗计划的制定、实施和医疗决策过程。
最大限度地促进医患沟通,有利于医务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及个体差异的不同制定出适应每个患者的详细、科学的治疗(手术)方案.当患者病情变化的时候能够及时调整修改治疗(手术)方案。
以提高患者/家属的知情权和自我护理能力,利于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
七、医务人员在给患者采集标本、给药或输血等各类诊疗活动时,应该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并主动要求患者及家属参加。
八、对需要手术的患者。
主动邀请患者参与手术安全核查。
术前医师应标示手术部位,主动邀请患者参与认定;手术、麻醉实施前实施“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确认”程序,由手术医生、麻醉师、手术或巡回护士执行最后确认程序后,方可开始实施手术、麻醉。
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
九、在实施任何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对接收手术、昏迷、神智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及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急诊抢救室、新生儿室等科室的患者,要使用“腕带”作为操作、用药、输血等诊疗活动时辨识病人的一种必备手段。
邀请患者主动参与医疗安全管理的具体措施与流程(3.10.2.1)为了鼓励患者及其家属主动参与医疗安全活动,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选择同意权。
提升疾病的治愈好转率,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生命安全,制定本措施与流程。
一、患者及家属主动参与医疗安全活动,是对患者和家属知情同意权、选择权的重视,让患者在医疗活动中实施自己的知情同意权、选择权,并且参与其中,同时获取信息。
二、进一步落实医务人员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知识教育,以公休座谈、知情告知等形式,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知识进行宣传,每周每个病区至少一次,并记录。
三、落实出院患者回访制度。
医院职能科室及病区进行进行出院患者回访工作,并进行记录小结分析。
主管医师在病人出院1周内进行回访,职能科室在1月内进行回访,对患者治疗效果,满意度情况,改进意见等调查,促进医疗持续改进。
四、临床医疗、医技科室医务人员主动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相关的健康宣教,提供健康管理相关信息,积极配合医务人员实施预防和处理措施。
五、教育患者在就诊时应提供真实病情、真实信息,并告知其对诊疗服务质量与安全的重要性。
六、主动邀请患者及其家属参与治疗计划的制定、实施和医疗决策过程。
最大限度地促进医患沟通,有利于医务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及个体差异的不同制定出适应每个患者的详细、科学的治疗(手术)方案.当患者病情变化的时候能够及时调整修改治疗(手术)方案。
以提高患者/家属的知情权和自我护理能力,利于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
七、医务人员在给患者采集标本、给药或输血等各类诊疗活动时,应该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并主动要求患者及家属参加。
八、对需要手术的患者。
主动邀请患者参与手术安全核查。
术前医师应标示手术部位,主动邀请患者参与认定;手术、麻醉实施前实施“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确认”程序,由手术医生、麻醉师、手术或巡回护士执行最后确认程序后,方可开始实施手术、麻醉。
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
九、在实施任何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对接收手术、昏迷、神智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及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急诊抢救室、新生儿室等科室的患者,要使用“腕带”作为操作、用药、输血等诊疗活动时辨识病人的一种必备手段。
具体措施与流程为了鼓励患者及其家属主动参与医疗安全活动,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选择同意权。
提升疾病的治愈好转率,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生命安全,制定本措施与流程。
一、患者及家属主动参与医疗安全活动,是对患者和家属知情同意权、选择权的重视,让患者在医疗活动中实施自己的知情同意权、选择权,并且参与其中,同时获取信息。
二、进一步落实医务人员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知识教育,以公休座谈、知情告知等形式,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知识进行宣传,每周每个病区至少一次,并记录。
三、落实出院患者回访制度。
医院职能科室及病区进行进行出院患者回访工作,并进行记录小结分析。
主管医师在病人出院1周内进行回访,职能科室在1月内进行回访,对患者治疗效果,满意度情况,改进意见等调查,促进医疗持续改进。
四、临床医疗、医技科室医务人员主动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相关的健康宣教,提供健康管理相关信息,积极配合医务人员实施预防和处理措施。
五、教育患者在就诊时应提供真实病情、真实信息,并告知其对诊疗服务质量与安全的重要性。
六、主动邀请患者及其家属参与治疗计划的制定、实施和医疗决策过程。
最大限度地促进医患沟通,有利于医务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及个体差异的不同制定出适应每个患者的详细、科学的治疗(手术)方案.当患者病情变化的时候能够及时调整修改治疗(手术)方案。
以提高患者/家属的知情权和自我护理能力,利于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
七、医务人员在给患者采集标本、给药或输血等各类诊疗活动时,应该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并主动要求患者及家属参加。
八、对需要手术的患者。
主动邀请患者参与手术安全核查。
术前医师应标示手术部位,主动邀请患者参与认定;手术、麻醉实施前实施“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确认”程序,由手术医生、麻醉师、手术或巡回护士执行最后确认程序后,方可开始实施手术、麻醉。
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
九、在实施任何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对接收手术、昏迷、神智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及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急诊抢救室、新生儿室等科室的患者,要使用“腕带”作为操作、用药、输血等诊疗活动时辨识病人的一种必备手段。
完整版)邀请患者主动参与医疗安全管理的具体措施与流程XXX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和流程,以鼓励患者及其家属主动参与医疗安全活动,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和选择权,提升疾病的治愈好转率,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生命安全。
首先,患者及家属可以主动参与医疗安全活动,实施自己的知情同意权和选择权,并获取相关信息。
其次,医务人员会进行健康知识教育,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知识进行宣传,并记录每周每个病区至少一次。
此外,医院还落实了出院患者回访制度,进行回访工作,并记录小结分析,以促进医疗持续改进。
临床医疗、医技科室医务人员也会主动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相关的健康宣教,提供健康管理相关信息,积极配合医务人员实施预防和处理措施。
同时,教育患者在就诊时应提供真实病情、真实信息,并告知其对诊疗服务质量与安全的重要性。
医务人员还会主动邀请患者及其家属参与治疗计划的制定、实施和医疗决策过程,以提高患者/家属的知情权和自我护理能力,利于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
在给患者采集标本、给药或输血等各类诊疗活动时,医务人员应该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并主动要求患者及家属参加。
对需要手术的患者,医务人员会主动邀请患者参与手术安全核查,术前医师应标示手术部位,主动邀请患者参与认定;手术、麻醉实施前实施“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确认”程序,由手术医生、麻醉师、手术或巡回护士执行最后确认程序后,方可开始实施手术、麻醉,以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
在实施任何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对接收手术、昏迷、神智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及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急诊抢救室、新生儿室等科室的患者,要使用“腕带”作为操作、用药、输血等诊疗活动时辨识病人的一种必备手段。
最后,医院公开了本院接待患者投诉的主管部门、投诉的方式及途经,以保证患者权益得到保障。
宣传患者教育,鼓励患者或家属参加公休座谈会,以便掌握相关知识。
患者参与医疗安全活动的措施
医疗安全是医患双方共同的责任,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管理不仅充分体现了患者的权利,也诠释了医院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诊疗过程中患者参与医疗安全有助于及时发现不良因素、可有效的避免医疗缺陷、保证医疗安全,增加医疗透明度,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将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为此,我院制定以下规定:
一、实施任何诊疗活动前,医务人员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取得患者或家属的确认;其中特殊检查(治疗)、创伤性诊治活动前需知情同意签字确认,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确保实施操作等医疗行为的顺利进行。
二、引导患者在就诊时应提供真实病情和真实信息,并向患者宣传提供真实病情和有关信息对保障诊疗服务质量与安全的重要性。
三、针对患者的疾病和诊疗信息,为患者和家属提供相关的疾病和健康知识的教育,协助患方对诊疗方案的理解与选择。
四、主动邀请和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管理,尤其是患者在接受手术、介入或有创操作前告知其目的和风险,并请患者参与手术部位的确认。
五、需要使用设备或耗材的,为患者提供设备和材料的相关信息。
让患者对操作有所了解,以确认设备及耗材和患者身份具有惟一对应性,以及和相应费用的对应性。
六、药物治疗时,告知患者用药目的与可能的不良反应,鼓励患者主动获取安全用药知识,充分体现患者的知情权,并邀请患者参与用药时的查对。
七、定期向患者举行医疗健康教育讲座,宣传参与医疗安全活动。
八、医院设立投诉科,建立投诉机制,向患方公开本院接待患者投诉的主管部门、投诉的方式及途径。
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的流程。
患者参与医疗安全活动的措施
医疗安全是医患双方共同的责任,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管理不仅充分体现了患者的权利,也诠释了医院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诊疗过程中患者参与医疗安全有助于及时发现不良因素、可有效的避免医疗缺陷、保证医疗安全,增加医疗透明度,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将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为此,我院制定以下规定:
一、实施任何诊疗活动前,医务人员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取得患者或家属的确认;其中特殊检查(治疗)、创伤性诊治活动前需知情同意签字确认,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确保实施操作等医疗行为的顺利进行。
二、引导患者在就诊时应提供真实病情和真实信息,并向患者宣传提供真实病情和有关信息对保障诊疗服务质量与安全的重要性。
三、针对患者的疾病和诊疗信息,为患者和家属提供相关的疾病和健康知识的教育,协助患方对诊疗方案的理解与选择。
四、主动邀请和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管理,尤其是患者在接受手术、介入或有创操作前告知其目的和风险,并请患者参与手术部位的确认。
五、需要使用设备或耗材的,为患者提供设备和材料的相关信息。
让患者对操作有所了解,以确认设备及耗材和患者身份具有惟一对应性,以及和相应费用的对应性。
六、药物治疗时,告知患者用药目的与可能的不良反应,鼓励患者主动获取安全用药知识,充分体现患者的知情权,并邀请患者参与用药时的查对。
七、定期向患者举行医疗健康教育讲座,宣传参与医疗安全活动。
八、医院设立投诉科,建立投诉机制,向患方公开本院接待患者投诉的主管部门、投诉的方式及途径。
九、流程。
患者或家属主动参与医疗安全管理制度2、实施任何诊疗活动前,医务人员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取得患者或家属的确认;其中特殊检查(治疗)、创伤性诊治活动前需知情同意签字确认,以确保实施操作等医疗行为的顺利进行。
3、引导患者在就诊时提供真实病情和真实信息,并向患者宣传提供真实病情和有关信息对保障诊疗服务质量与安全的重要性。
4、主动邀请和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管理,尤其是患者在接受手术、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实施约束隔离、输液输血或有创操作前告知其目的、操作方式和风险,并请患者参与手术部位的确认。
主动邀请患者及其家属参与治疗计划的制定、实施和医疗决策过程。
最大限度地促进医患沟通,有利于医务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及个体差异的不同制定出适应每个患者的详细、科学的治疗(手术)方案。
当患者病情变化的时候能够及时调整治疗(手术)方案。
以提高患者家属的知情权和自我护理能力,利于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
5、严格落实查对制度及身份识别制度。
患者手术、有创诊疗操纵前医务职员应主动邀请患方说出身份,并参与疾病诊断和部位、手术方式,操纵项目标核对。
标本采集、输血、药物使用等各类诊疗活动时,请患方自报姓名;诊断和相关药物过敏或严重不良反应信息,医患双方主动查对。
6、需要使用设备或耗材的,为患者提供设备和材料的相关信息。
让患者对操作有所了解,以确认设备及耗材和患者身份具有惟一对应性,以及和相应费用的对应性。
7、药物治疗时,告知患者用药目的与可能的不良反应,鼓励患者主动获取安全用药知识,充分体现患者的知情权,并邀请患者参与用药时的查对。
8、护士在进行护理服务时,应告知患者护理操作的目的、操作的步骤、以及如何配合及配合治疗的重要性。
9、对儿童、老年、孕妇、行动不便和残疾患者,用语言提醒、搀扶、请人帮助和警示标识等办法邀请患方主动参与防止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
10、定期开展健康教育讲座,鼓励患者或家属参与医疗安全活动。
10、定期开展健康教育讲座,鼓励患者或家属参与医疗安全活动。
患者主动参与医疗安全保障活动简介
本文档旨在探讨患者主动参与医疗安全保障活动的重要性和方法。
患者作为医疗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扮演着保障自身安全的关
键角色。
患者参与的重要性
患者参与医疗安全保障活动具有以下重要性:
1. 提高安全意识:患者了解自身权益和医疗过程中的安全风险,能更加理性和主动地参与决策,提高整体的医疗安全水平。
2. 减少医疗事故:患者通过主动参与医疗安全保障活动,可以
帮助识别和纠正潜在的医疗错误,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3. 改善医患关系:患者的参与可以促进医患之间的有效沟通和
理解,建立起更加良好的医患关系,有利于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
患者参与的方法
患者可以采取以下方法主动参与医疗安全保障活动:
1. 掌握医疗知识:患者可以通过研究了解基础的医疗知识,了解常见的医疗安全问题和应对策略,提高安全意识。
2. 主动沟通:患者在与医生和医院进行沟通时,应主动表达关注的问题和需求,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参与医疗决策。
3. 监督医疗过程:患者可以参与医疗过程的监督,如核对个人信息、用药记录等,发现问题及时提醒医生和护士进行调整。
4. 合理利用医疗资源:患者可以合理利用医疗资源,如遵守医生的建议和规定,按时就诊和服药,减少不必要的风险。
总结
患者主动参与医疗安全保障活动对提高医疗质量和保障患者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提高安全意识、主动参与决策、监督医疗过程和合理利用医疗资源等方法,患者可以为自身的健康安全贡献力量,改善医疗环境和医患关系。
因此,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医疗安全保障活动,共同促进医疗安全和患者的福祉。
病患积极参与医疗安全活动
简介
本文档旨在探讨病患积极参与医疗安全活动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简单的策略来鼓励病患参与。
重要性
病患积极参与医疗安全活动对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积极参与,患者可以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并与医疗团队共同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策略
以下是一些简单的策略,可帮助鼓励病患积极参与医疗安全活动:
1. 提供信息:医疗机构应向病患提供易于理解的健康信息,包括诊断、治疗方案以及可能的风险和效果。
这样,病患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病情,并参与决策过程。
2. 促进沟通:医疗团队应鼓励病患与其沟通,提供机会让病患提出问题和表达关注。
通过积极沟通,病患能够更好地理解所接受的治疗,并提供反馈意见。
3. 鼓励主动参与:医疗机构可以设立一些活动,鼓励病患积极参与医疗安全活动,例如组织座谈会、举办健康教育讲座等。
这些活动不仅提高了病患对医疗安全的认知,还增强了患者与医疗团队之间的互动。
结论
病患积极参与医疗安全活动对提高患者满意度和医疗质量至关重要。
通过提供信息、促进沟通和鼓励主动参与,我们可以建立一个更加安全和透明的医疗环境,从而实现更好的治疗结果和患者体验。
医疗机构应当重视病患参与的重要性,并采取相应措施来支持和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医疗安全活动。
病患主动参与医疗安全活动医疗安全是医疗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病患的主动参与对医疗安全具有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病患主动参与医疗安全活动的重要性和具体方法。
重要性病患主动参与医疗安全活动有以下几个重要的方面:1. 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性:病患的主动参与能够提供额外的反馈和信息,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
这有助于确保医疗方案的质量和安全性。
2. 减少医疗错误和意外事故:病患的主动参与可以帮助发现并纠正潜在的医疗错误和事故风险。
他们可以提供准确的个人信息和药物史,避免药物相互作用或过敏反应等问题。
3. 加强患者与医务人员的关系:病患的主动参与有助于建立积极的医患关系。
这能够提高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从而使医疗过程更加顺利和有效。
方法以下是一些病患可采用的具体方法来主动参与医疗安全活动:1. 与医生和护士建立有效的沟通:病患应该主动与医生和护士进行有效的沟通,包括就医状况、用药情况和疗效等方面进行交流。
这样有助于双方共同制定合适的医疗方案。
2. 主动了解医疗过程和治疗计划:病患应该主动了解自己的医疗过程和治疗计划。
这包括了解具体的治疗步骤、药物剂量和可能的副作用等信息。
如果有疑问,应及时向医务人员咨询。
3. 按时服药和遵循医嘱:病患应按时服药,并且遵循医嘱和治疗方案。
同时,他们也应该主动向医务人员汇报任何不适或不良反应。
4. 提供详尽的个人信息:病患应该向医务人员提供详尽准确的个人信息,包括过敏史、疾病史和用药史等。
这有助于医务人员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状况和需求。
5. 参与医疗决策:病患可以在医疗决策中积极参与,如了解治疗选项、风险和效益等方面。
他们可以与医务人员一起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总之,病患的主动参与对于医疗安全至关重要。
通过与医务人员有效沟通、了解医疗过程、服药和提供准确的个人信息,病患可以促进医疗质量和安全性的提升。
同时,这种参与也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使整个医疗过程更加顺利和成功。
邀请患者主动参与医疗安全管理的具体措施与流程和措施的具体实施应由医院的医疗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监督和评估,定期进行评估和改进。
同时,医院应该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医疗安全意识和服务质量,确保患者的权益得到保障。
为了提高医疗质量和保障患者安全,我们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和流程,鼓励患者和家属主动参与医疗安全活动。
我们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和选择权,让患者在医疗活动中实施自己的权利并参与其中。
具体措施包括:1.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知识教育,定期进行宣传,并记录。
2.落实出院患者回访制度,对患者治疗效果、满意度情况、改进意见等进行调查,促进医疗持续改进。
3.医务人员主动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健康宣教和管理相关信息,积极配合实施预防和处理措施。
4.教育患者在就诊时应提供真实病情、真实信息,并告知其对诊疗服务质量与安全的重要性。
5.邀请患者及其家属参与治疗计划的制定、实施和医疗决策过程,以提高患者/家属的知情权和自我护理能力。
6.在给患者采集标本、给药或输血等各类诊疗活动时,应该精选范本,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并主动要求患者及家属参加。
7.对需要手术的患者,主动邀请参与手术安全核查,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
8.在实施任何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使用“腕带”作为操作、用药、输血等诊疗活动时辨识病人的一种必备手段。
9.公开本院接待患者投诉的主管部门、投诉的方式及途经。
以上措施和流程的具体实施应由医院的医疗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监督和评估,定期进行评估和改进。
同时,医院应该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医疗安全意识和服务质量,确保患者的权益得到保障。
患者或家属应参加公休座谈会,以便掌握相关知识并参与安全活动。
在座谈会上,他们可以了解疾病的病情、诊断、检查、治疗、手术和预后等方面的信息,并在必要时签署相关文件以确保知情权。
患者或家属应积极参与相关安全活动,并与医疗人员进行沟通,以确保了解病情的恶化情况。
邀请患者主动参与医疗安全管理的具体措施与流程-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邀请患者主动参与医疗安全管理的具体措施与流程(3.10.2.1)为了鼓励患者及其家属主动参与医疗安全活动,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选择同意权。
提升疾病的治愈好转率,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生命安全,制定本措施与流程。
一、患者及家属主动参与医疗安全活动,是对患者和家属知情同意权、选择权的重视,让患者在医疗活动中实施自己的知情同意权、选择权,并且参与其中,同时获取信息。
二、进一步落实医务人员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知识教育,以公休座谈、知情告知等形式,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知识进行宣传,每周每个病区至少一次,并记录。
三、落实出院患者回访制度。
医院职能科室及病区进行进行出院患者回访工作,并进行记录小结分析。
主管医师在病人出院1周内进行回访,职能科室在1月内进行回访,对患者治疗效果,满意度情况,改进意见等调查,促进医疗持续改进。
四、临床医疗、医技科室医务人员主动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相关的健康宣教,提供健康管理相关信息,积极配合医务人员实施预防和处理措施。
五、教育患者在就诊时应提供真实病情、真实信息,并告知其对诊疗服务质量与安全的重要性。
六、主动邀请患者及其家属参与治疗计划的制定、实施和医疗决策过程。
最大限度地促进医患沟通,有利于医务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及个体差异的不同制定出适应每个患者的详细、科学的治疗(手术)方案.当患者病情变化的时候能够及时调整修改治疗(手术)方案。
以提高患者/家属的知情权和自我护理能力,利于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
七、医务人员在给患者采集标本、给药或输血等各类诊疗活动时,应该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并主动要求患者及家属参加。
八、对需要手术的患者。
主动邀请患者参与手术安全核查。
术前医师应标示手术部位,主动邀请患者参与认定;手术、麻醉实施前实施“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确认”程序,由手术医生、麻醉师、手术或巡回护士执行最后确认程序后,方可开始实施手术、麻醉。
(一)第三医院主动邀请患者参与医疗安全活动措施为了鼓励患者及其家属主动参与医疗安全活动,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选择同意权。
提升疾病的治愈好转率,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生命安全,制定本措施与流程。
一、患者及家属主动参与医疗安全活动,是对患者和家属知情同意权、选择权的重视,让患者在医疗活动中实施自己的知情同意权、选择权,并且参与其中,同时获取信息。
二、落实出院患者回访制度。
医院职能科室及病区进行进行出院患者回访工作,并进行记录小结分析。
主管医师在病人出院1周内进行回访,职能科室在1月内进行回访,对患者治疗效果,满意度情况,改进意见等调查,促进医疗持续改进。
三、临床医疗、医技科室医务人员主动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相关的健康宣教,提供健康管理相关信息,积极配合医务人员实施预防和处理措施。
四、教育患者在就诊时应提供真实病情、真实信息,并告知其对诊疗服务质量与安全的重要性。
五、主动邀请患者及其家属参与治疗计划的制定、实施和医疗决策过程。
最大限度地促进医患沟通,有利于医务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及个体差异的不同制定出适应每个患者的详细、科学的治疗(手术)方案.当患者病情变化的时候能够及时调整修改治疗(手术)方案。
以提高患者/家属的知情权和自我护理能力,利于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
六、医务人员在给患者采集标本、给药或输血等各类诊疗活动时,应该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并主动要求患者及家属参加。
七、对需要手术的患者。
主动邀请患者参与手术安全核查。
术前医师应标示手术部位,主动邀请患者参与认定;手术、麻醉实施前实施“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确认”程序,由手术医生、麻醉师、手术或巡回护士执行最后确认程序后,方可开始实施手术、麻醉。
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
八、在实施任何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对接收手术、昏迷、神智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及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急诊抢救室、新生儿室等科室的患者,要使用“腕带”作为操作、用药、输血等诊疗活动时辨识病人的一种必备手段。
邀请患者主动参与医疗安全管理的具体措施与流程(3.10.2.1)为了鼓励患者及其家属主动参与医疗安全活动,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选择同意权。
提升疾病的治愈好转率,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生命安全,制定本措施与流程。
一、患者及家属主动参与医疗安全活动,是对患者和家属知情同意权、选择权的重视,让患者在医疗活动中实施自己的知情同意权、选择权,并且参与其中,同时获取信息。
二、进一步落实医务人员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知识教育,以公休座谈、知情告知等形式,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知识进行宣传,每周每个病区至少一次,并记录。
三、落实出院患者回访制度。
医院职能科室及病区进行进行出院患者回访工作,并进行记录小结分析。
主管医师在病人出院1周内进行回访,职能科室在1月内进行回访,对患者治疗效果,满意度情况,改进意见等调查,促进医疗持续改进。
四、临床医疗、医技科室医务人员主动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相关的健康宣教,提供健康管理相关信息,积极配合医务人员实施预防和处理措施。
五、教育患者在就诊时应提供真实病情、真实信息,并告知其对诊疗服务质量与安全的重要性。
六、主动邀请患者及其家属参与治疗计划的制定、实施和医疗决策过程。
最大限度地促进医患沟通,有利于医务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及个体差异的不同制定出适应每个患者的详细、科学的治疗(手术)方案.当患者病情变化的时候能够及时调整修改治疗(手术)方案。
以提高患者/家属的知情权和自我护理能力,利于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
七、医务人员在给患者采集标本、给药或输血等各类诊疗活动时,应该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并主动要求患者及家属参加。
八、对需要手术的患者。
主动邀请患者参与手术安全核查。
术前医师应标示手术部位,主动邀请患者参与认定;手术、麻醉实施前实施“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确认”程序,由手术医生、麻醉师、手术或巡回护士执行最后确认程序后,方可开始实施手术、麻醉。
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
九、在实施任何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对接收手术、昏迷、神智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及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急诊抢救室、新生儿室等科室的患者,要使用“腕带”作为操作、用药、输血等诊疗活动时辨识病人的一种必备手段。
患者主动参与医疗活动的措施
一、加强对患者的健康知识教育
医务工作者在诊疗过程中,应有意识地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与患者疾病诊疗相关的健康知识教育,以协助患方对诊疗方案做出正确理解与选择,从而更积极的配合治疗。
为患者提供健康知识教育的方式可以有多种。
(一)在诊疗过程中运用患者可以理解的语言至少在以下方面对患者进行教育:患者参与知情同意和医疗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如实提供患者信息的重要性,基本病情和推荐诊疗方案,临床路径,特殊诊疗方法和操作的告知(必要性、成功率、风险性等),安全用药(包括药物的不良反应、药物和饮食之间潜在的相互作用等),安全有效的使用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器械和材料,康复技术等。
医护人员应鼓励患者对不理解、不明白的问题多提问,对于患者的提问要耐心认真的解答。
(二)医院定期组织开展健康大讲堂活动,鼓励临床科室根据自身情况开展健康知识普及活动,加强前期宣传,并为患者提供咨询和反馈的途径(固定电话、电子邮箱等)。
(三)在门诊、病区等处张贴宣传页,向患者介绍疾病常识、手术或特殊治疗措施、医院规章制度等。
制作健康教育小册子,内
容由各科室自行拟定,可包括对特定疾病的简单解释、特殊医疗护理检查操作过程、面对疾病的正确心态、正当用药指导等。
二、认真落实《医患沟通制度》、《患者知情同意告知制度》,加强医患沟通、护患沟通,保障患者的知情同意权。
三、鼓励患者通过认真填写《满意度调查表》反馈住院期间对医疗服务的意见和建议;在醒目位置公布医院投诉主管部门的电话等投诉途径;医院设专人负责处理门诊和住院患者反映的问题。
四、主动邀请患者参与医疗安全活动
(一)患者身份识别
在给药、输血、输液、采集血样或其他临床检验所需样本或提供其他治疗之前,应主动邀请患者(或家属)参与身份确认。
鼓励患者及其家属主动提供身份信息,如姓名、身份证号、住院号等,以便与医护人员进行信息核对。
(二)手术部位标示
医师向患者和(或)家属解释手术部位识别标示的意义和方法,取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在患者家属或监护人在场参与标示认定的情况下进行手术部位标示。
麻醉开始前应再次邀请患者提供身份信息、指认手术部位。
(三)药物使用
患者使用药物前,尤其是高风险药物前,医护人员应详细向患者讲解药物的使用方法和不良反应,并提供不同的治疗方案,方便患者及其家属自主选择;鼓励患者主动报告药物应用中的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