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 格式:ppt
- 大小:2.54 MB
- 文档页数:35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教案【篇一: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教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教案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教案编写人:彭凌超1.知识与技能⑴能举例说明主要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⑵掌握人类对水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了解一些保护、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成功经验。
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分析“世界淡水资源丰缺状况图”和“中国淡水资源丰缺状况及主要跨流域调水路线图”,了解世界和我国淡水资源的空间分布。
⑵思索解决地区性水资源不足的办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⑴懂得淡水资源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
⑵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在自己的生活中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教学重点】1.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教学难点】我国南水北调各个方案的优缺点分析;不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产生的问题;保护地下水资源的措施。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读图分析法、启发式讲述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准备】1.自制多媒体课件、2.指导学生查阅世界水资源总量、空间分布情况。
3.指导学生查阅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和季节分配现状、我国水体污染的现状。
4.了解家乡水体污染现状。
【教学过程】(一)水资源及其分布复习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引入水资源的概念。
提问:目前人类较易利用的淡水资源是什么?(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再问:河水补给主要是什么?湖泊水、浅层地下水的补给又是什么?(都是大气降水)承转:由此看出大气降水量影响水资源的多少,由于降水量有时空的差异,导致水资源也有时空分布差异。
水资源丰富:降水量大,水循环活跃地区水资源缺乏:降水量小,水循环不活跃地区承接:由于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径流,而多年平均径流量=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蒸发量,因此衡量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水资源丰歉程度标志是多年平均径流量。
读p66图3?11“ 世界各大洲的水资源” 回答:(1)降水量多是哪些大洲?最少是哪个大洲?(2)径流量大是哪些大洲?最少是哪个大洲?(3)为什么世界不同地区水资源不同?(降水量时空差异)(4)我国水资源分布上有什么特点?承转:由于水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因此水资源对人类社会发展影响很大。
水资源管理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其在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等方面的需求量逐年增加。
然而,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水资源变得越来越紧缺。
因此,水资源管理的合理利用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讨论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性、现状以及如何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一、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水资源管理是指通过一系列可持续的管理策略和措施,合理规划和调配水资源的使用、保护和管理。
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保证人类基本需求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之一,合理管理水资源可以确保人类的饮水安全和基本生活用水需求得到满足。
1.2 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是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发展的基础,合理利用水资源可以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提高生产效率。
1.3 保护生态环境水资源管理的合理利用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污染,从而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二、水资源管理的现状在当前全球水资源管理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以下是当前水资源管理的一些现状。
2.1 面临供需矛盾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的进程,水资源供需矛盾逐渐凸显。
部分地区的水资源供应不足,导致水资源的竞争和紧张局势。
2.2 水资源的过度开采部分地区存在水资源过度开采的问题,长期以来,一些地方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和保护措施,导致水资源的严重浪费和污染。
2.3 水资源管理体制不完善在一些地区,缺乏健全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机制,导致水资源管理权责不明确,水资源的规划和调配不够科学和合理。
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途径要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来推动水资源管理的合理利用。
3.1 推广节水意识普及并加强节水意识的宣传和教育,通过提高公众对节水的认知和理解,可以有效减少浪费现象并促进水资源的节约利用。
3.2 加强技术创新加大科技投入,推动水资源管理和利用的技术创新,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回收利用技术以及水资源监测和评估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知识清单项目内容水资源及其分布1、广义的水资源包括水圈内的水量总体。
狭义的水资源主要是指陆地淡水资源。
2.水资源分布不均产生的原因是降水量空间分布不均3.水资源分布的一般规律是降水量大,水循环活跃的地区,水资源丰富;降水量小,水循环不活跃的地区,水资源贫乏。
4.衡量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水资源丰歉程度的指标是多年平均径流量5.世界水资源分布大洲多少顺序:亚洲、南美、北美、非、欧、大洋洲6.水资源分布国家多少顺序::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亚、中国7.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空间分布不均,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时间分布不均,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率大。
水资源与人类社会8.水资源的数量影响经济活动规模的大小9.水资源的质量影响经济活动的效益10.在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影响(1)在科学技术较落后的时代,人类主要在沿河和沿湖地区发展;(2)随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生存和发展空间大为拓展了。
合理利用水资源11.水资源危机,数量需求量增大,原因是人口持续增长,经济高速发展,可用水资源减少是由于水体污染。
12.开源措施有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修筑水库,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分布,开渠引水,调节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海水淡化,人工增雨等。
13.节流措施有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节水意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
考点梳理考点1.水资源及其分布1.水资源的概念概念定义范围储量广义水圈内的水量总体所有的气态水、液态水、固态水、所有的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所有淡水、咸水100%狭义陆地淡水资源地下淡水、河流水、湖泊淡水、沼泽水、土壤水、冰川水、生物水。
2.53 %容易利用的水资源人类开发利用比较方便的陆地淡水资源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十万分之七2.水资源的空间分布:(1)特点:空间上,具有地区差异;时间上,具有季节变化、年际变化。
(2)原因:全球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
粤人版八年级地理上册3.3《水资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粤人版八年级地理上册 3.3《水资源》是关于水资源分布、利用和保护的内容。
本节内容通过介绍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时空变化规律,使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的现状,掌握水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水资源的定义、重要性以及水资源的利用。
在此基础上,学生需要进一步掌握水资源分布的特点,了解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及水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掌握水资源时空变化规律,知道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数据等资料,分析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时空变化规律,水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的方法。
2.教学难点:水资源时空变化规律的阐述,水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数据等资料,引导学生分析水资源分布的特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案例教学法:列举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水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的方法。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地图、数据、案例等资料。
2.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介绍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如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等,并通过数据展示水资源时空变化规律。
3.操练(10分钟)分析我国水资源的现状,让学生了解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如水资源浪费、污染等。
4.巩固(5分钟)让学生举例说明水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的方法,如节水措施、治理水污染等。
5.拓展(5分钟)讨论水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的意义,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高一必修1《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公开课教案上课教师:王方勇上课班级:高一、11班上课时间:2019-11-29 第13周星期五第二节一、课程标准: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二、课标解读:1.辨证看待人类对水资源的利用情况。
2.树立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观点。
三、【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水资源的概念和衡量水资源的具体指标。
2.图表说明全球和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
3.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4.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观念,了解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策略。
过程与方法1.阅读有关资料和图片,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2.案例分析和活动设计,培养学生思维方式,挖掘学生潜力,激发学生的求知精神。
3.开展小组合作作业,倡导合作探究和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辨证看待人类对水资源的利用情况。
2.树立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观点。
四、【教学重点】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
【教学难点】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师:请同学们欣赏几张图片,我们可以看出:前三张图片反映了某些地区缺水导致农田干裂、饮水困难,最后一张图是反映了某些地区水资源的浪费。
我们知道水资源对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本节课要探讨的内容。
【板书】:1.水资源概念师:水资源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广义水资源:水圈内水量总体狭义水资源:陆地淡水我们前面有讲到水体的类型,包括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
陆地水包括陆地淡水和湖泊咸水、地下咸水。
其中陆地淡水仅占 2.53%,陆地上的淡水种类多,有些难以利用或者目前直接利用较少,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有河流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这些储量仅占全球水体总量的0.007%。
那么,一个地区水资源的多少用什么来衡量呢?【板书】:2水资源的衡量标准师: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国家水资源的丰歉程度,通常用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来衡量。
课题 3.3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设计教师罗兆旭授课教师时间 11月24—30日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水资源的分布,水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关系;2.掌握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
重点难点重点:水资源的分布,水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难点:无教法三维立体互动教学模式教具学案、PPT教学过程设计教材处理师生活动【激趣导入】【教学目标】3.3《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一、水资源及其分布1.概念:(1)广义:包括内的水量总体(2)通常:主要指的淡水资源(3)利用主体:、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2.分布不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水资源的丰歉程度,通常用来衡量。
(1)大洲:最多的是,其次是,最少的是。
(2)国家:最多,其次为俄罗斯,我国居第六位。
(3)我国:空间上,;时间上,激趣导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目标定向,展示考点学生看书或学案回答问题。
教师举出实例讲解易错易混知识。
小组合作探究: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问题合作探究,总结知识点。
然后小组代表演示成果。
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高中地理术语全集一、等潜水位线将潜水位线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成的线称作等潜水位线。
随地形起伏而起伏。
1、判断地势的高低潜水位的高低起伏与地表地势的高低起伏基本一致,但潜水位要平缓得多。
2、判断潜水的流向垂直等潜水位线,由高水位流向低水位。
3、判断河流的流向潜水水位随地形而有起伏(呈正相关),可根据图中等潜水位线的数据递变(递增或递减)顺序判断出地势高低,河流都是由高处向低处流,可知河流流向。
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的递减方向一致。
4、判断潜水的流速等潜水位线越密集,潜水流速越快;等潜水位线越稀疏,潜水流速越慢。
不同地图中要注意比例尺和高差。
5、计算潜水的埋藏深度某地的潜水埋藏深度等于该地的等高线值(或范围)减去等潜水位线值(或范围)。
6、判断潜水与河水的补给关系方法1:首先,作出河流两岸的潜水流向;然后,依据潜水的流向进行判断。
若潜水的流向向河流汇合,则潜水补给河水若潜水的流向向河流分开,则河水补给潜水(河流补给潜水)(潜水补给河流)方法2:依据等潜水位线的凹凸关系判断河流流经处,若等潜水位线是高处凸向低处,则河流补给潜水河流流经处,若等潜水位线是低处凸向高处,则潜水补给河流7、合理布置取水井和排水沟为了最大限度地使潜水流入水井和排水沟当等潜水位线凹凸不平、疏密不均时,取水井(或排水沟)应布置在潜水汇流并且埋藏较浅处;当等潜水位线由密变疏时,取水井(或排水沟)应布置在由密变疏的交界处,并与等潜水位线平行(注意不是垂直)。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3.3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习题解析版一、选择题1. 2 000多年前,罗马人建造的蓬迪加尔输水渠,利用的水资源是()A.地下水 B.冰雪融水C.海水 D.地表河湖水解析:2 000多年前科学技术水平比较落后,人们不可能大规模的开采地下水,更不可能淡化海水,利用的是对技术水平要求不高的地表水。
答案:D2. 修建水库的有益之处是()A.天然拦蓄洪水B.人工泄洪分洪C.调节径流地区分布不平衡D.调节径流季节变化解析:修建水库,丰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调节径流季节变化。
答案: D3. 读表格,①②③④序号所对应的地区依次排列分别是()我国各地区水资源、人口总数、耕地资源比较表A.东南、西南、华北、西北B.西南、东南、华北、西北C.东南、西南、西北、华北D.西南、东南、西北、华北解析:西南、东南、西北、华北四个地区中,西南地区水资源最丰富,所以①是西南地区,据此可以排除A、C选项,并且四个地区中,西北地区地广人稀,人口最少,所以④是西北地区。
答案: B第 1 页4.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图中A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较明显的土壤盐碱化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①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分不易下渗②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③农业耕种过程中,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④地处河谷地区,水流平缓,对土壤侵蚀作用微弱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解析:由图中经纬网度数、河流位置以及政区图省界形状,可以判断A平原是宁夏平原,它位于西北内陆,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蒸发旺盛,发展农业必须引黄河水进行灌溉,但是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不合理灌溉方式,使地下水位上升,在蒸发旺盛的条件下,容易造成土壤盐碱化问题。
答案: C5. 目前,我国水资源最短缺的地区主要位于()A.干旱区 B.半干旱区 C.半湿润区 D.湿润区解析:目前,我国华北平原水资源最短缺。
从干湿区来划分,华北平原属于半湿润区。
答案:C6. 目前与人类关系最密切、最需要保护的水资源是()A.冰川水B.河流水C.深层地下水D.大气水解析: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这三种水体也最容易被污染。
(投影:我国降水量分布图)师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存在怎样的差异?这对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有何影响?生我国降水量的分布呈现自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所以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具有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的特点。
师我国水资源在时间分布上又有怎样的特点呢?为什么?生我国水资源在时间分布上表现出夏秋多、冬春少的特点,这是因为我国大部分地区是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
师不错!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同样会对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同的影响。
我们就请第一小组在课后相互合作,收集资料,就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影响写一篇地理小论文。
师水资源作为地理环境中最活跃的要素,它的质量和数量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正是由于水资源的分布存在地区差异,从而影响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教材的第二部分内容将告诉我们水资源和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66页“水资源与人类社会”后,概述其中的主要观点。
(板书)二、水资源与人类社会(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师同学们读完课文后,能否提炼出这五个自然段中关于“水资源和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所表达的主要观点。
生这一部分内容主要表明了这样的观点:水资源的数量会影响经济活动规模的大小;水资源的质量也会影响一个地区经济活动的效益;在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
师说得非常好!教材67页的三幅图片反映了不同时代人类对水资源的利用,从建造水渠利用地表水进行灌溉到利用地下水进行灌溉,再到20世纪50年代海水淡化进入商业化生产阶段,从水资源利用方式的变化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什么?生三幅图片资料主要用来说明科技进步是如何促进人类对水资源的利用,从而拓展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的。
师好!科技进步使人类对水资源的利用能更加充分合理,以色列就是一个成功范例。
(导入“活动”内容,引导学生阅读材料,讨论问题)(投影:中东地区地图)师同学们能否在中东地图上找到以色列?从图上我们可否判断它的气候类型?生以色列地处西亚。
高中地理必修一3.3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训练题(四)1. 关于我国水资源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总量不少,人均不多 B.南多北少,东多西少C.春夏多,秋冬少 D.年际变化大2. 衡量一个地区或国家水资源丰欠的主要指标是A.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总量 B.多年平均蒸发量C.多年平均降水量 D.多年平均径流总量3. 世界各大洲的淡水储量最丰富的是A.亚洲 B.南美洲 C.南极洲 D.非洲4. 长江以北地区的耕地面积占全国的2/3,水资源总量占全国的19℅。
下列关于该区农业生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研究推广抗旱作物 B.减少耕地面积C.减少水稻种植面积 D.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大气降水是陆地上主要的淡水来源,目前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重视对雨水的拦蓄和利用。
据此回答5-6题:5. 下列地区最迫切需要收集和积储雨水的是A.西亚—北非地区B.西欧地区C.东南亚地区D.北美五大湖地区6. 拦蓄和利用雨水,可以解决以下哪些矛盾A.水资源空间分配不均B.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C.水资源地区使用不均D.农业与工业的用水不均读某地月平均气温和月平均降水量数据表,完成7-9题。
7. 表中数据反映了该地水资源具有的特点是A.空间分布不均B.季节分配不均C.蒸发微弱D.气候干旱8. 为改善该地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应当A.禁止耗水产业的发展B.改进耕作和灌溉方式C.建造大型人工湖以改善小气候D.大量开采地下水以弥补地表水的不足9. 该地区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若采取大水漫灌,会导致A.出现地下水漏斗B.土地盐碱化C.土壤板结D.绿洲面积扩大2012年1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并对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做出全面部署和具体安排。
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
据此回答10-11题。
10.我国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其原因有①我国水资源总量小②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③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④水体污染严重⑤资源利用方式比较粗放,不少地方水资源开发过度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11.对三条红线理解不正确的是A.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管住取水B.用水效率控制红线:推动节水C.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加快治理D.三条红线的确立和实施不利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12.图1为某河段示意图,图2表示该河段上①、②两观测点所测得的年流量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