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灌口规划收集
- 格式:docx
- 大小:22.65 KB
- 文档页数:4
目录第一章前言 (1)第二章海沧南片区概况及发展定位 (2)2.1区域位置 (2)2.2自然环境概况 (2)2.2.1地形地貌 (2)2.2.2气象 (2)2.2.3地震烈度 (2)2.2.4潮汐水文 (2)2.3地区经济发展概况 (3)2.4流域概况 (4)2.4.1现状水系 (4)2.4.2现状水库 (5)2.5洪涝灾害 (5)2.6区域地质概况 (6)2.6.1地层岩性 (6)2.6.2地质构造与地震 (6)2.7区域发展定位 (6)2.7.1地区作用 (6)2.7.2功能定位 (6)2.7.3规模 (6)第三章防洪防潮及排涝规划 (7)3.1规划范围及规划水平年 (7)3.1.1规划范围 (7)3.1.2规划期限 (8)3.2规划标准 (8)3.2.1防洪标准 (8)3.2.2防潮标准 (8)3.2.3排涝标准 (8)3.3规划原则和目标 (9)3.3.1规划原则 (9)3.3.2规划目标 (9)3.4规划依据 (9)3.4.1相关法律、法规 (9)3.4.2主要规范及技术文件 (9)3.4.3基础资料 (9)3.5近几年区域规划概况 (10)3.6防洪工程规划 (10)3.6.1区域防洪工程现状 (10)3.6.2水文分析计算 (11)3.6.3海沧新市区内湖调蓄演算复核 (14)3.6.4排洪渠治理工程规划 (19)3.6.5跨河建筑物 (29)3.6.6非工程防洪措施 (30)3.7防潮工程规划 (30)3.7.1防潮防台工程现状 (30)3.7.2防潮工程规划 (31)3.8排涝工程规划 (33)3.8.1排涝规划原则 (33)3.8.2城区排涝工程规划 (33)3.8.3村庄排涝工程规划 (35)第四章流域城市空间及景观概念规划 (39)4.1整体构思 (39)4.2空间景观结构 (39)4.3开放空间规划 (39)4.4绿化规划 (39)4.5堤前滩地与岸线整治 (39)4.6地标建筑 (39)4.7街道设施设计 (39)4.8交通组织 (39)4.9河渠水景观规划 (40)4.9.1规划原则 (40)4.9.2景观水体与亲水性 (40)4.10河流生态建设 (40)4.11植载系统规划 (40)第五章水土保持规划 (42)5.1水土流失现状 (42)5.2规划原则 (42)5.3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 (42)5.4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类型区划分 (42)5.4.1北部山地水源保护区 (42)5.4.2坡地果园开发种植区 (42)5.4.3平原城镇开发建设区 (42)5.4.4采石区 (43)5.5预防保护规划 (43)5.6监督管理规划 (43)5.7水土保持监测规划 (43)5.8水土流失防治规划 (43)5.8.1水土流失防治标准及防治目标 (43)5.8.2水土保持措施 (43)第六章环境影响评价 (44)6.1现状主要环境问题 (44)6.2环境影响评价 (44)6.2.1对水文情势的影响 (44)6.2.2对水环境的影响 (44)6.2.3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4)6.2.4施工弃渣对环境的影响 (44)6.2.5施工噪声、废气对环境的影响 (44)6.3结论 (44)第七章投资估算 (45)7.1编制依据 (45)7.2工程量统计 (45)7.3投资估算 (46)7.3.1总投资估算 (46)7.3.2各分项投资估算表 (46)第八章经济评价 (55)8.1工程概述 (55)8.2国民经济评价 (55)8.2.1 评价依据 (55)8.2.2 费用计算 (55)8.2.3 效益计算 (55)8.2.4 国民经济评价指标计算 (55)第九章规划工程实施意见 (57)9.1工程分期实施基本原则 (57)9.2分期实施意见 (57)9.2.1近期实施项目 (57)9.2.2远期实施项目 (57)第十章相关问题和建议 (58)第一章前言海沧南片区地处规划的厦门市岛外城市副中心海沧区境内,东南两面临海,为厦门市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重点发展区域。
厦门地铁灌口双岭村规划
跨村联建聚合力,协同发展促振兴。
x月x日,灌口镇“三村联建”发展联盟启动仪式在群山环绕的xx村仙景戏台举行。
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徐xx出席并为发展联盟授牌。
xx村、双岭村、xx村位于灌口西北部,三村位置毗邻、资源禀赋相近,“一村一品”发展各有优势、初具规模效益。
今后,xx村、双岭村、xx村将组成“三村联建”发展联盟,试点推行“跨村联建”工作试点,在组织联建、产业联建、村财联建、文旅联建等方面探索创新发展路径,进一步赋能乡村振兴、乡村治理,带动村民富起来、村庄美起来。
区委组织部副部长朱x介绍,“三村联建”发展联盟将创新组织设置,把镇党委和三村挂钩帮扶的市直机关、区直机关、国企、高校,三个村内影响力较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作为联盟主要组成单位,把镇级相关领导、驻村工作队队员、科技特派员、驻村选调生等力量都吸纳进来,最大化发挥各类组织的发展引领作用。
三村联动、抱团发展。
今后,三个村庄将告别单个村‘单打独斗’的发展模式,谋求资源链接、力量整合、优势互补的新发展思路灌口镇党委书记黄xx说,接下来,xx村、双岭村和xx村将依托靠山连片的区位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人文底蕴开展联建共建,共谋乡村振兴之路。
集美新城喜来登酒店周边规划一、新城概述集美新城位居厦门市域几何中心,扼守鹭岛西北门户。
规划总用地面积77.7 平方公里,由“一心、两片、两园区”组成,是厦门跨岛发展的示范区和排头兵。
新城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层次、高水平”的要求,以城市转型与经济转型相结合,以产业跨岛优化与城区跨岛拓展双轮驱动,推动产、城、学、人融合发展,打造高素质高颜值跨岛发展最美新城区。
二、新城优势(一)交通优势借助“两环八射”快速路网,形成厦门市域半小时交通圈。
新城路网密集,实现“15分钟全覆盖”,铁路与公路“零距离换乘”,可满足城际交通高效、安全、便捷的客运需求。
目前,途经新城的地铁1号线正式开通运营,4号线、6号线正抓紧建设。
近年,逐步形成鹰厦、福厦、厦深和龙厦铁路,沈海、厦安、厦沙高速公路,以及轨道交通兼备的综合交通网络,构建厦漳泉1小时交通圈,上海5小时、深圳2.5小时、福州1.5小时(厦门北站出发)可抵达。
(二)人才优势拥有集美大学、华侨大学(厦门校区)、厦门理工学院、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厦门稀土材料研究所等15所高校和科研院所。
(三)环境优势新城怀抱杏林湾,独享7.2平方公里辽阔的天然水域,坐拥4A级风景区园博苑,尽得自然生态产品的价值财富。
近年,建成了总长20公里的环杏林湾绿道景观工程和“中国最美海上自行车道”,形成都市型、郊野型、生态型的绿色走廊。
新城还将独具特色的嘉庚元素和闽南风情融入自然景观中,形成别致的滨海城市风貌。
(四)配套优势教育资源:规划建设九年制学校所、中学4所、小学所和公办幼儿园3所,其中包括厦门外国语学校集美校区、厦门二中高中部等名校跨岛办学,形成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完整教育体系。
医疗卫生:邻近厦门市第二医院,在建四川大学华西厦门医院,厦门市妇幼保健院集美院区,不断新增高等级卫生医疗配套。
商业配套:逐步建成尚柏奥莱、IOI MALL、世茂广场等大型商业,形成杏林湾、北站、文教区三大商圈。
厦门市灌口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未来五年是我镇经济和社会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是我镇快速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黄金时期。
根据省委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市委推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部署和区委提出的“呼应大决策,融入大跨越,做出大贡献”的战略要求,按照《厦门市集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共厦门市灌口镇委员会关于制定灌口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指导意见和相关要求,制定《厦门市灌口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一、发展回顾随着厦门市产业布局的调整和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中心城市建设等重大发展战略的实施,过去的五年,灌口从一个以农为主的农业镇逐步发展成为具有较强经济实力的工业重镇。
在工业项目的带动下,灌口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长足的发展,经济实力跨入全国千强镇行列。
㈠经济实现较快增长。
从2001年开始,伴随着厦工、三圈日化和厦门汽车城等项目的相继入驻,灌口逐步形成以工程机械和汽车制造产业为主导的机械产业制造基地,原有的灌南工业区也整合升格为厦门(集美)机械工业集中区。
2005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60.58亿元,是2000年的13倍,其中产值超500万元的企业达51家,工业经济初具规模。
㈡城镇化建设快速推进。
在工业化的强力带动下,灌口的城镇化建设明显加快,规划水平不断提高,先后完成了工业集中区和四个生活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市政设施建设力度逐年加大,五年来共修建市政道路8.5公里,镇区内交通的主体框架初步形成;商业形态不断升级,以凤泉广场为中心的商业圈基本形成,为工业配套的现代服务业实现较快发展。
㈢“三农”工作成效显著。
农民收入显著提高,2005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6510元,年均增长8.57%。
五年来,共改建镇级公路25公里,新建村级道路46.5公里,95%的自然村接通自来水,改扩建4所农村小学,兴建115座农村卫生公厕和垃圾池,建设8片共13000亩农业生产、示范基地,改造4000亩中低产田,组织962人参加劳动技能培训,共转移富余劳力3504人。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厦门市集美区2005年度第一批次城市建设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的批复
【法规类别】土地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闽政文[2005]380号
【发布部门】福建省政府
【发布日期】2005.08.22
【实施日期】2005.08.22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1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厦门市集美区2005年度
第一批次城市建设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的批复
(闽政文[2005]380号)
厦门市人民政府:
《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集美区2005年度第一批城市建设用地的请示》(厦府〔2005〕125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同意为实施厦门市集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农用地26.388公顷(其中耕地
14.8406公顷)转为建设用地。
二、同意征收厦门市集美区灌口镇灌口村集体所有旱地2.1885公顷、园地0.0845公顷、其他农用地0.3738公顷,灌口果林场园地0.0608公顷,黄庄村集体所有水田
0.8227公顷、园地0.4158公顷、其他农用地0.1351公顷、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0.148公顷、未利用地0.0893公顷,坑内村集体所有园。
张晓敏(福建省厦门园林植物园工程部,福建厦门361000)摘要:指出了建设生态型园林是解决土地、水资源短缺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以厦门灌口风景湖公园景观改造为例,探讨了生态园林建设的规划与实践,以期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园林;环境;景观;改造收稿日期:2015-04-29作者简介:张晓敏(1981—),男,福建古田人,工程师,主要从事园林施工方面的研究工作。
中图分类号:T 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5)07-0122-031 引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厦门土地、水资源供应日趋紧张,城市环境质量不断下降,城市生态系统越来越脆弱。
近几年来,经过不断的探索、发展和完善,生态型园林已经成为厦门园林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生态型园林是继承和发展传统园林的经营,遵循生态学园林,营造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植物群落,建立人类、动物、植物相联系的新秩序,达到生态美、艺术美、科学美相统一,使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步发展,并实现生态良性循环。
本文以厦门灌口风景湖公园为例,主要探讨了通过对风景湖的生态园林景观改造,使其完成了从一个臭水沟到生态景观公园的嬗变。
2 建设背景及工程概况2011年,灌口风景湖公园存在着众多问题:风景湖所在的瑶山溪流域内径流变化大,易发洪涝和干旱,沿岸的农业、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溪流河道,导致河滩区域淤泥堆积,垃圾成堆,污水横流,杂草丛生,并散发着臭味,影响附近居民生活。
基于此,市政府决定对风景湖进行全面、系统地综合治理,解决风景湖水污染严重、防洪能力低、生态景观不佳等问题,使其成为公园的有机组成部分,营造优美的水岸风景。
风景湖公园作为岛外最大的综合性市政公园,紧邻灌口市民服务中心共建群,是灌口重要的生态绿地和景观区。
公园规划总面积约39万m2人,其中水域面积14万m2,公园绿化与建设总用地面积25万m2,是灌口镇中心城区的大型市政休闲景观公园,是省、市、区重点民生工程,同时也是灌口小城镇绿色廊带、绿化景观工程的重点项目。
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城市建设征(拨)用土地通告(厦府[2005]364号)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厦门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5.12.12•【字号】厦府[2005]364号•【施行日期】2005.12.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城市建设征(拨)用土地通告(厦府〔2005〕364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即闽政文〔2003〕156号批复,决定征(拨)用灌口镇以下土地:灌口村67550平方米,国有土地4970平方米,共计72520平方米,作为城市建设用地。
现将有关事项通告如下:一、征(拨)用土地基本情况:┌───────────┬─────────────┬────────┬──────────┬───────────────┬──────────────┐│征地单位│项目名称│用途│ 征地面积(平方米)│被征收单位│实施征收单位│├───────────┼─────────────┼────────┼──────────┼───────────────┼──────────────┤│厦门市灌口镇人民政府│灌南工业区配套服务中心│配套服务中心│67550│灌口村│厦门集灌开发有限公司││││├──────────┼───────────────┤│││││4970│灌口镇国有土地││└───────────┴─────────────┴────────┴──────────┴───────────────┴──────────────┘二、被征(拨)用土地范围,以厦门市测量队出具的项目用地勘测定界图为准。
三、征收补偿标准:按厦府〔2005〕176号文、厦府〔2005〕179号文执行。
四、农业人口安置办法:以货币补偿的形式安置。
五、被征(拨)用土地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人应自本通告发布之日起两个月内,持土地权属证书或其他有关证明材料到村委会办理补偿登记手续,超过规定期限未办理的,视为自动放弃应有的权益。
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集美区灌口镇和后溪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方案的批复
【法规类别】土地利用和治理
【发文字号】厦府[2018]103号
【发布部门】厦门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8.04.11
【实施日期】2018.04.1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1
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集美区灌口镇和后溪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
方案的批复
(厦府〔2018〕103号)
集美区人民政府:
你区《关于集美区灌口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方案的请示》(集府〔2018〕30号)、《关于集美区后溪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方案的请示》(集府〔2018〕31号)收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
1 / 1。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沈海高速(灌口镇段)立面整治提升工程外脚手架搭设方案福建省交建集团工程有限公司2017年02月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 (3)1.1工程简介 (3)1.2指导思想和实施目标 (3)1.3编制依据 (3)第二章施工部署 (4)2.1材料及规格 (4)2.2构造要求 (4)2.3技术保障措施 (7)2.4质量保障措施 (7)2.5安全保障措施 (8)2.6脚手架拆除安全技术措施 (8)2.7脚手架检查和验收 (9)第三章安全生产措施 (10)3.1安全管理目标 (10)3.2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10)3.3安全管理措施 (11)3.4应急预案 (12)第四章季节性施工保障措施 (14)4.1台风季节 (14)第一章工程概况1.1工程简介项目位于沈海高速两侧集美(灌口段),起点为井城村,终点为三社村,长度约为9.4公里,共63栋三个村,分别是井城村26栋、铁山社区20栋、三社村17栋。
本项目面积大约为40000㎡,总造价约为940万元。
各参建单位建设单位:厦门市集美区灌口镇人民政府代建单位:厦门市集美城市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单位:厦门住宅设计院有限公司监理单位:厦门市杏林建发工程监理有限公司施工单位:福建省交建集团工程有限公司1.2指导思想与实施目标(1)指导思想项目的指导思想是:以安全、质量为中心,建立工程安全、质量保证体系;选配高素质的现场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精心组织,科学管理。
(2)施工环境目标最大限度减少对周边居民正常工作和生活的影响。
(4)安全及文明施工目标应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并严格按照施工方案组织实施,且必须符合省住建厅《景观综合改造工程沿街外脚手架防护搭设图集》(闽建建〔2014〕31号)和厦门市建设局《建设工程文明施工与安全防护图集》要求。
1.3编制依据(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_130-201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12(3)《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JGJ80-2016(4)《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59-2013(5)《高处作业分级》 GB3608-2008(6)《景观综合改造工程沿街外脚手架防护搭设图集》(闽建建〔2014〕31号)(7)《建设工程文明施工与安全防护图集》第二章施工部署2、1 材料及规格1)选用φ48.3×3.6mm钢管,钢管最薄壁厚不得小于3.24mm(应无严重锈蚀、弯曲、压扁或裂纹);旧钢管表面锈蚀深度应符合《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的规定。
灌口北路东边规划根据厦门市发改委昨天发布的消息,蔡厝高中位于厦门新机场片区,将设置 60 个班,项目预计 2023 年 12 月竣工。
据悉,该项目位于翔安区望嶝北路与城场路交叉口东侧地块,建设用地面积为66443.071㎡,总建筑面积85911㎡。
主要建设项目包含普通教学楼、实验艺术楼、行政综合楼、食堂宿舍楼、体育馆、地下室等。
根据项目规划,蔡厝高中的设计将结合现状资源和周边环境优势,充分考虑校园功能分区、空间序列及环境景观方面的衔接。
方案以"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为出发点,通过建筑的围合创造出一个个庭院,形成分散的景观小节点,用中轴主线将各景观点串联起来,构成有层次感的校园景观环境,为师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提供了便利的选择性和调节性,合理的校园活动场地规划也提高了校园的硬件档次。
学校将按照传统建筑的空间手法,从南到北沿规划主轴线,依次设置行政办公区、教学区、生活区,空间院落由相对开放的校前广场向半开放的校内广场、围合的校园中心广场、活跃的生活区广场层层递进。
建筑的主体造型将采用现代主义风格,通过简约的立面元素呈现多样的空间变化,从而与当前教育理念相互契合,同时也达到与翔安地域建筑的协调统一。
记者了解到,集美新城软件园三期西片区将新增一所洪茂幼儿园,计划今年 8 月份开工,明年投入使用。
办学规模达到 12 个班,可提供 360 个学位。
该项目位于软件园三期西片区灌口北路和横四路交叉路口东侧,用地面积 4219 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4820 平方米。
幼儿园建筑总体呈南北向两排布局。
建筑靠北侧布置,东侧为人行主入口,南侧及中部布置室外活动场地,北侧沿横四路设置后勤及车行出入口。
东侧为主要的出入口,在入口处设置广场缓冲区,方便疏散学生上下学高峰期的人流。
各层次的景观相互呼应、相互渗透,形成一个立体、多层次的绿化景观系统。
此外,厦门市发改委也于近日发布了关于马銮湾新城西园幼儿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
资料太多稍微整理了一下删减后
红字为重点
厦门城市结构以厦门本岛为中心,形成众星拱月的格局。
城市总体分为四大片区:
本岛中心片区,包括中部新市区、南部旧城区、鼓浪屿-万石山风景名胜区、北部港区、高科技工业区和东部前埔副中心;
西片区包括新阳工业区、海沧新市区、
南部工业区和海沧港区;
北片区包括集美、杏林、同安组团;
东片区包括马巷、新店、刘五店、大嶝岛,远景还包含金门岛等组团。
灌口
依托新城大道和安仁大道发展轴,高标准配套公共设施,带动房地产发展
【《厦门市灌口生活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该规划由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于2月开始编制,至年底基本完成。
(1)规划背景:随着海湾型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以及厦门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岛外产业的升级换代,一批工业项目落户灌口南部工业区,为使相应的生活配套设施建设同步进行,保证该地区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及时编制灌口生活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2)区位及用地范围:规划灌口生活区位于集美分区的西北部,灌口镇所在地;基地西北侧为规划灌北工业区,西部为汽车工业园,南部则与灌南(厦工)工业区相邻,东北部规划为生态控制区。
规划范围东至规划三南路,南侧以灌口中路为界,西至灌前路,北接324国道。
(3)规划性质:灌口机电工业集中区生活配套及灌口新区建设的重要载体,是配套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大型居住区。
(4)规模控制:规划总用地面积370.68公顷,居住人口约7万人。
规划中将本片区划分为10个大控制片区,并细分为145个控制地块.
总体空间格局
一心一带两轴三区多廊道
未来的灌口小城镇将从工业区向城市综合区转变。
根据总体规划,灌口镇将打造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休闲旅游、人居商贸服务业为辅,“产业发达、宜居亲和、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工业商贸新城,成为塑造厦门城市门户形象的“西大门”,并形成“一心、一带、两轴、三区、多廊道”的总体空间格局。
所谓“一心”,指行政办公及商贸综合体等形成的公建核心;
“一带”,指瑶山溪和风景湖形成的带状滨水绿化景观休闲带;
“两轴”,指旧324国道和安仁大道形成的十字轴;
“三区”,指机械工业集中区一期、二期和灌口新城区;“多廊道”,指在机械工业集中区、居住生活区规划多条绿化廊道。
突出灌口的地域文化特色、结合灌口风景湖公园、凤山祖庙等人文景观进行特色景观与人文景观等方面的规划,以更加凸显灌口的历史、人文文化。
规划一大亮点
凸显绿色生态与人文特色重点
根据规划,“绿色生态”将成为灌口小城镇建设的一大亮点。
位于灌口西片区、黄庄村北侧的风景湖公园,是灌口小城镇目前在建的最大的景观工程项目,建成后将成为灌口第一个大型综合市政公园。
旅游方面,“绿道计划”是串联东孚、灌口两个试点小城镇的重要布局。
“绿道”指的是在两镇之间建设自行车道,并通过自行车道将分布其中的特色景点、特色村庄、服务中心串联起来。
以“绿道”串起坑内水库、双龙潭景区、正新汽车主题公园、仙人旗景区、东辉大峡谷、塔山边水库、山口庙等山地景区,打造精品生态休闲和山地旅游品牌;开发利用田头、双岭、东辉、李林、顶许、三社等村庄绿楔空间,发展生态休闲农业,促进农家乐、农业观光旅游、农业生态旅游、农村民俗文化游等各种形式的休闲农业大发展。
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的灌口片区
“灌口片区”分为灌口新城市生活区、机械工业集中区、集美物流园区、生态休闲运动旅游区四大部分。
灌口新城市生活区为商贸居住综合区和厦门西部新市区,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主,集教育、商贸、人居休闲于一体的高品质城市生活区,力争用五年时间基本建成灌口新城启动区。
目前的重点拓展区域是推进“绿道”工程,打造灌口独具一格的精品生态休闲和山地旅游品牌,促进各种形式的休闲农业大发展。
以火车新站营运中心为主的后溪片区
“后溪片区”以厦门北站为核心,加快后溪工业组团和文教区建设,形成以综合交通枢纽为定位,集高端商贸、现代物流、人居休闲为一体的综合型新城区。
灌口小城镇打造厦门西部新城区2011.6
厦门的“西大门”即将翻开新的历史篇章。
自开展试点的3个月来,灌口小城镇建设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6亿元,其中基础设施项目完成投资1.4575亿元,产业发展项目完成投资10.5492亿元,城建事业项目完成0.5938亿元。
指挥部介绍,以“厦门西部新市区”为定位,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层次、高水平”的“四高”标准。
围绕“一年拉开框架、三年大变样、五年基本建成”的建设目标,
今年,灌口小城镇共安排40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今年第一季度已下达第一批建设项目共有70个,总投资约180亿。
这70个项目包括了基础设施项目26个,产业发展项目25个,城建事业项目19个。
重点
目前,已有台商投资区工业组团基础设施、正新集美厂、迈士通电器工业园等12个重点项目得到先期推进;
海翔大道一期、灌新路一期等城镇主次干道路网建设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年底前,小城镇中心区道路主骨架基本成形;
主要街道景观综合整治项目——凤泉中路整治工程已于3月底完成方案设计并开始实施整治,计划上半年完成;深青溪、瑶山溪改造工程计划年底完成改造;总投资约6500万元的风景湖公园项目已完成选址,预计将于6月份启动建设,10月底基本建成。
此外,灌口镇还策划启动了一批公建项目。
灌口机械工业集中区服务中心(暂定名)、灌口体育中心、灌口文化中心、灌口新农贸市场、灌口东部新区36班制小学、12班制幼儿园等公建项目的用地选址、建设规模等已确定,计划6月底完成方案设计工作。
“灌口小城镇建设工作刚刚起步。
”灌口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指挥部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围绕省、市
的战略部署和灌口小城镇建设目标,抢抓机遇,主动作为,推进灌口镇在跨越发展中走前头、当先锋。
一个产业发达、宜居亲和、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集美新城重要组团、厦门西部的新市区正在逐步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