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力机空气动力学常识
- 格式:pdf
- 大小:930.88 KB
- 文档页数:10
第三章风力机气动力学§3.1 总论风力机功率的产生依赖于转子和风的相互作用。
风由平均风和附加于上的强烈的湍流脉动合成。
风力机的平均功率输出和平均载荷等主要性能由平均气流的气动力决定。
周期性的气动力是疲劳载荷源和风力机峰值载荷的一个因素。
周期性的气动力可以由切变风、偏轴风(off-axis winds)、转子旋转、由空气紊流和动力学影响诱发的随机脉动力引起。
本章首先关注的是稳态运行的空气动力学现象,关于非稳态空气动力学的复杂现象将在本章结尾简要介绍。
本章为读者提供理解翼型产生功率的背景,以计算一个优化的叶片形状作为设计叶片的起点,对已知翼型特性线和叶型的转子分析其气动性能。
本章的大部分内容详细说明了采用古典分析方法分析水平轴风力机。
动量理论和基元叶片理论(blade element theory)构成了片条理论(strip theory)或基元叶片动量理论(BEM)。
以此计算转子环形截面的特性,然后通过积分就可以获得整个转子的特性。
内容分为:1、理想风力机的分析(Betz极限)2、翼型的运行和一般气动力概念3、重点放在水平轴风力机的经典分析方法和一些应用和例子§3.2 一维动量理论和贝兹极限控制体积和理想透平如图,气流通过透平只产生压力不连续,并假设●气流均匀,不可压缩,定常流动●气流无磨擦阻力●透平具有无限多叶片●推力均匀作用在转子叶轮旋转面上●尾流无旋转转子远上游和远下游静压等于无干扰时环境的静压设T 为风作用于风力机上的力,由动量定理可知,透平对风的作用力为:4114()()T m U m U m U U ∙∙∙=---=- (3.2.2) 对于稳态流动,14()()AU AU m ρρ==,m 是质量流量,这里ρ是空气密度,A 是横截面,U 是空气速度。
此外,还由理想流体伯努利方程可知:2211221122p U p U ρρ+=+ (3.2.3)2233441122p U p U ρρ+=+ (3.2.4)因为14p p =,且通过透平的前后速度一样(23U U =)。
风力发电机运行的空气动力学原理解析风力发电机是一种利用风能转化为电能的设备,利用空气动力学原理进行运行。
空气动力学是研究空气在物体表面流动时所产生的力学效应的学科,其中涉及到的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和结构力学等知识领域。
本文将从风力发电机的构成和原理、空气动力学原理以及风力发电机的运行过程等方面对其运行原理进行分析和解析。
首先,风力发电机由风轮、主轴、发电机以及塔架等构成。
其中,风轮是最重要的部件,它是通过空气动力学原理将风能转换为机械能。
风轮主要由叶片、主轴承和转子组成,其中叶片是最关键的部分。
在运行过程中,当风流通过风轮的叶片时,由于叶片的形状和倾斜角度,会使得风流产生一定的压力差,从而使风轮转动。
风轮的转动通过主轴传递给发电机,由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其次,风力发电机的运行离不开空气动力学原理的支持。
当风流通过风轮的叶片时,由于风流的高速流动和叶片的形状等因素,会在叶片上产生压力差。
根据伯努利定律,当流体速度增加时,压力就会下降,而风轮叶片的形状和倾斜角度使得上表面的流速较快,下表面的流速较慢,从而产生了压力差。
此时,风流将从高压区域流向低压区域,推动风轮转动。
这就是风力发电机利用空气动力学原理来转换风能的过程。
风力发电机使用的是无驱动翼型,即在风流作用下产生升力来推动转子转动。
翼型的选择非常关键,不同的翼型会有不同的气动性能,影响着风力发电机的效率和输出功率。
一般而言,翼型的厚度比例愈小,气动性能愈好,当然翼型的选择还要结合具体的风力工况。
在实际应用中,常用的翼型有NACA系列翼型、稳定翼型等。
最后,风力发电机的运行过程可以简单概括为:当风力达到一定速度时,风轮开始转动,这时发电机开始工作,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随着风力的增大,风轮的转速也会增加,进而提高了发电机的输出功率。
另外,为了保证风力发电机的安全运行,还需要考虑风轮的稳定性和抗风性能。
在强风条件下,风力发电机会自动启动风刹系统,将风轮停止旋转,以避免因风力过大导致设备损坏。
第3章风力机空气动力学3.1 概述风力机功率的产生仰赖于转子和风之间的相互作用。
如第 2 章所述,风的流动可以看做是由均匀流动和剧烈波动叠加而成。
经验表明,风力机性能(指输出功率和平均负载)的主要是由均匀流动部分产生的气动力所决定。
周期性的气动力可以由切变风、偏轴风(off-axis winds)、转子旋转和由空气紊流和动力学影响诱发的随机脉动力引起,它是疲累负载的来源,也是影响风力机峰值负载的一个因素。
这些当然很重要,但是只有熟悉了稳态运行的空气动力学才能理解。
因此,本章首先关注的是稳态运行的空气动力学现象,关于非稳态空气动力学的复杂现象将在本章结尾简要介绍。
实际设计的水平轴风力机通过桨叶将风的动能转变有用的能量。
本章提供了相关背景材料,帮助读者理解浆叶工作中动力的产生,计算优化叶形,分析已知叶型和浆叶特性的转子的空气动力学性能。
多位作者已经给出了预测风力机转子稳态性能的方法。
古典的风力机分析方法最初是由Betz和Glauert (Glauert, 1935)在20世纪30年代发展的。
随后,理论被发展并且可以使用计算机求解(see Wilson and Lissaman, 1974, Wilson et al., 1976 and de Vries, 1979)。
在所有这些方法中,结合动量理论和叶片微元理论(blade element theory)形成的带流理论,能够计算转子环形截面的工作特性。
本章将运用带流理论,通过对每个环形截面的特性值求积分或求和得到完整转子的特性。
本章首先分析了理想风力机转子,介绍相关的重要概念并阐述了风力机转子及其绕流气体的一般特性。
这些分析也适用于确定风力机的理论极限性能。
之后将介绍一般的空气动力学概念,用于评价利用浆叶产生动力相对于其他方法的优势。
本章的大部分内容详细说明古典分析方法对水平轴风力机的分析,以及一些应用实例和应用。
首先详述了动量理论和叶片微元理论的发展,以及用它计算简单、理想运行状况下的最佳叶型。
风力机的基本参数与理论风力发电机风轮系统2.1.1 风力机空气动力学的基本概念1、风力机空气动力学的几何定义(1)翼型的几何参数翼型翼型本是来自航空动力学的名词,是机翼剖面的形状,风力机的叶片都是采用机翼或类似机翼的翼型,与翼型上表面和下表面距离相等的曲线称为中弧线。
下面是翼型的几何参数图1)前缘、后缘翼型中弧线的最前点称为翼型的前缘,最后点称为翼型的后缘。
2)弦线、弦长连接前缘与后缘的直线称为弦线;其长度称为弦长,用c表示。
弦长是很重要的数据,翼型上的所有尺寸数据都是弦长的相对值。
3)最大弯度、最大弯度位置中弧线在y坐标最大值称为最大弯度,用f表示,简称弯度;最大弯度点的x坐标称为最大弯度位置,用x f表示。
4)最大厚度、最大厚度位置上下翼面在y坐标上的最大距离称为翼型的最大厚度,简称厚度,用t表示;最大厚度点的x坐标称为最大厚度位置,用x t表示。
5)前缘半径翼型前缘为一圆弧,该圆弧半径称为前缘半径,用r1表示。
6)后缘角翼型后缘上下两弧线切线的夹角称为后缘角,用τ表示。
7)中弧线翼型内切圆圆心的连线。
对称翼型的中弧线与翼弦重合。
8)上翼面凸出的翼型表面。
9)下翼面平缓的翼型表面。
(2)风轮的几何参数1)风力发电机的扫风面积风轮旋转扫过的面积在垂直于风向的投影面积是风力机截留风能的面积,称为风力机的扫掠面积,下图是一个三叶片水平轴风力机的扫掠面积示意图。
下图是一个四叶片的H型升力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的扫掠面积示意图。
根据前面两表可由所需发电功率估算出风力机所需的扫风面积,例如200W的升力型垂直轴风力发电机工作风速为6m/s,全效率按25%计算所需扫风面积约为6.2m2,如果工作风速为10m/s则所需扫风面积约为1.4m2即可;例如10kW的升力型垂直轴风力发电机工作风速为10m/s,全效率按30%计算所需扫风面积约为56m2,如果工作风速为13m/s则所需扫风面积约为25m2即可。
按高风速设计的风力机体积小成本相对低些,但必须用在高风速环境,例如把一台设计风速为10m/s的风力机放在风速为6m/s的环境工作,其功率会下降80%;按风速6m/s设计的风力机风轮会很大,虽在6m/s时运行很好,但遇大风易超速损坏电机,为抗强风时需增加结构强度使成本大大增加。
第三空气动力学新型风力机的设计与开发技术
第一章风力机的设计基础
风力机依靠叶轮汲取风能,叶轮直接决定风力机的、重要性能指标-----风能利用系数。
叶轮性能的好坏则取决于叶轮上叶片的数量和外形设计。
现代风轮叶片的平面形状通常是接近矩形的直叶片,尖削度不大而展弦比比较大。
这样叶片的展向流动是次要的,叶片的气动特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叶片的翼剖面形状及其所处的相对位置!也即翼剖面的气动特性是研究叶片性能的关键。
研究绕翼剖面流动比较简单,易于观察、实验、理论推导与分析,同时翼剖面气动特性也是探讨复杂情况的基础。
空气动力学提供了对翼剖而作深入细致研究的理论基础,提供了丰富的翼剖面气动性能试验数据和理论计算方法!为风力机的气动研究和气动设计提供了依据。
近代风力机叶片广泛采用了机翼翼剖面!大大提高了风力机的风能利用系数。
第二节低速翼型空气动力学基础。
风力发电机的气动力学分析风力发电机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其气动力学分析对于提高发电效率和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风力发电机的气动力学原理,并进一步分析其影响因素以及相关的优化方法。
一、风力发电机的工作原理风力发电机利用风的动能来驱动发电机转子的旋转,从而产生电能。
其工作原理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风的捕捉:风力发电机通过叶片将风能转化为机械能。
风吹过风力发电机的叶片,叶片会受到风力的推力,进而开始旋转。
2. 发电机转子转动:风力的推力使叶片旋转,进而驱动发电机转子一同旋转。
3. 电能转换:发电机转子的旋转通过磁场与线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电能可以存储或传输供人们使用。
二、影响风力发电机性能的气动力学因素风力发电机的性能受多种气动力学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几个主要因素:1. 风速:风速是影响风力发电机发电能力的关键因素。
风速越高,风力发电机叶片受到的风力越大,转速也会相应提高。
2. 叶片设计:风力发电机叶片的设计对其性能有直接影响。
合理的叶片设计可以提高叶片捕捉风能的效率,从而提高发电效率。
3. 刀片数目:风力发电机的刀片数目也会影响其性能。
一般来说,刀片数目越多,叶片受到的风力越均匀,转速也越稳定。
4. 叶片材料:叶片材料的选择会影响风力发电机的整体质量、强度和耐用性。
合适的叶片材料可以延长风力发电机的使用寿命。
三、风力发电机的优化方法为了提高风力发电机的性能,有以下几种常见的优化方法:1. 叶片优化:通过改变叶片的形状、结构和材料,来提高叶片捕捉风能的效率和减小阻力,以提高发电效率。
2. 控制系统优化:通过改进风力发电机的控制系统,可以实现更精确的风向和风速控制,提高发电机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3. 风场规划:选择适合风力发电机布局的地理位置和风场条件,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风能资源,提高整体发电能力。
4. 故障检测与维护:建立完善的故障检测和维护体系,及时发现并修复风力发电机的故障,保障其正常工作和延长使用寿命。
风力机空气动力学常识
作者:曹连芃
关键字:翼型,升力,阻力,相对风速,攻角,失速迎角,叶尖速比,贝茨极限,雷诺数,实度
风能曾是蒸汽机发明之前最重要的动力,数千年前就有了帆船用于交通运输,后来有了风车用来磨面与抽水等。
近年来,由于传统能源逐渐枯竭、对环境污染严重,风能作为清洁的新能源得到人们的重视,风力发电已成为重要的新能源。
对于想学习风力发电的朋友应该学习一些风力机空气动力学的基础知识。
升力与阻力
风就是流动的空气,把一块薄的平板放在流动的空气中会受到气流对它的作用力。
我们先分析一下平板与气流方向垂直时的情况,此时平板受到的阻力最大,D为阻力,当平板静止时,受阻力虽大但气流并未对平板做功;只有平板在阻力作用下运动,气流才对平板做功;如果平板运动速度方向与气流相同,气流相对平板速度为零,则阻力为零,气流也没有对平板做功。
一般说来受阻力运动的平板速度是气流速度的20%至50%时能获得较大的功率。
当平板与气流方向平行时,平板受到的作用力为零。
当平板与气流方向有夹角时,在平板的向风面会受到气流的压力,在平板的下风面会形成负压区,平板两面的压差就产生了侧向作用力F,该力可分解为阻力D与升力L,阻力与气流方向平行,升力与气流方向垂直。
当夹角较小时,平板受到的阻力D较小;此时平板受到的作用力主要是升力L。
飞机的翼片是用来产生升力的,一般翼片上表面弯曲,下表面平直,即使翼片与气流方向平行也会有升力,因为翼片上表面弯曲,下表面平直,上方气流速度比下方快,跟据流体力学的伯努利原理,上方气体压强比下方小,翼片就受到向上的升力作用。
由于飞机翼片截面为流线型,受气流阻力很小。
当翼片与气流方向有夹角(该角称攻角或迎角)时,升力会增大,阻力也会增加,适当选择翼片的攻角可获得最大的升力,尽量小的阻力。
风力机利用叶片受风的阻力运转的称阻力型风力机;利用叶片受风作用产生升力而运转的称升力型风力机。
水平轴风力机基本都是升力型,垂直轴风力机有多种阻力型结构,也有升力型结构。
翼型
翼型本是来自航空动力学的名词,是机翼剖面的形状,风力机的叶片都是采用机翼或类似机翼的翼型,与翼型上表面和下表面距离相等的曲线称为中弧线。
下面是翼型的几何参数图
翼型通过以下参数来描述
(1)前缘、后缘
翼型中弧线的最前点称为翼型的前缘,最后点称为翼型的后缘。
(2)弦线、弦长
连接前缘与后缘的直线称为弦线;其长度称为弦长,用c表示。
弦长是很重要的数据,翼型上的所有尺寸数据都是弦长的相对值。
(3)最大弯度、最大弯度位置
中弧线在y坐标最大值称为最大弯度,用f表示,简称弯度;最大弯度点的x坐标称为最大弯度位置,用x f表示。
(4)最大厚度、最大厚度位置
上下翼面在y坐标上的最大距离称为翼型的最大厚度,简称厚度,用t表示;最大厚度点的x坐标称为最大厚度位置,用x t表示。
(5)前缘半径
翼型前缘为一圆弧,该圆弧半径称为前缘半径,用r1表示。
(6)后缘角
翼型后缘上下两弧线切线的夹角称为后缘角,用τ表示。
对称翼型的弯度为0,t1=t2,上下表面对称。
下图是一个性能较好的低阻翼型,是带弯度翼型,在水平轴风力机中应用较多。
翼型的升力与失速
下面为一个低阻翼型的气流动力图,翼型弦线与气流方向的夹角(攻角)为α,正常运行时气流附着翼型表面流过,靠近翼型上方的气流速度比下面的气流速度快,根据流体力学的伯努利原理,翼型受到一个上升的力Fl,当然翼型也会受到气流的阻力Fd。
这是正常的工作状态,有较大的升力且阻力很小。
但翼型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产生大的升力。
如果攻角α大到一定程度,气体将不再附着翼型表面流过,在翼型上方气流会发生分离,翼型前缘后方会产生涡流,导致阻力急剧上升升力下降,这种情况称为失速。
见下图
翼型什么时候开始失速,请看下节。
升力系数曲线与失速迎角
下面是有弯度翼型的升力系数与阻力系数随攻角的变化曲线参考图,图中绿色的是升力曲线、棕色的是阻力曲线。
在曲线中可看出,攻角α在11度以下时升力随α增大而增大,当攻角α大于11度时进入失速状态,升力骤然下降,阻力大幅上升,在α等于45度时升力与阻力基本相等。
翼型开始失速的攻角α的值称为失速迎角。
大多数有弯度的薄翼型与该曲线所示特性相近。
在曲线图中看出翼型在攻角为0时依然有升力,这是因为即使攻角为0,翼型上方气流速度仍比下方快,故有升力,当攻角为一负值时,升力才为0,此时的攻角称为零升攻角或绝对零攻角。
翼型在失速前阻力是很小的,在近似计算中可忽略不计。
对于对称翼型的升力与阻力等气动特性与有弯度翼型类似,但对称翼型在攻角为零时升力为零,因为此时翼型上面与下面气流速度相同。
下面是对称翼型的升力系数与阻力系数随攻角的变化曲线参考图,图中绿色的是升力曲线、棕色的是阻力曲线。
比较有弯度的薄翼与对称翼型两个曲线图,两曲线相似,可近似认为在对称翼型中升力曲线经过0点,随着翼型弯度增加升力曲线向左方移动。
同时也近似认为在翼型失速前升力曲线的斜率是个常数,其值为0.1/度或5.73/弧度。
普通翼型的失速迎角多在10度至15度,一般薄翼型失速迎角稍小,厚翼型失速迎角要大一些;对于同一个翼型影响失速迎角的是翼片运行时的雷诺数与翼片的光洁度。
压力中心
正常工作的翼片受到下方的气流压力与上方气流的吸力,这些力可用一个合力来表示,该力与翼弦(翼片前缘与后缘的连线)的交点即为翼片的压力中心。
对称翼型在不失速状态下运行时,压力中心在离叶片前缘1/4叶片弦长位置。
运行在不失速状态下的非对称翼型,在较大攻角时压力中心在离叶片前缘1/4叶片弦长位置,在小攻角时压力中心会沿叶片弦长向后移。
雷诺数
雷诺数是衡量作用于流体上的惯性力与黏性力相对大小的一个无量纲参数,雷诺数用Re表示,
Re= v l ρ/μ
式中ρ——流体密度;v——流场中的特征速度;l——特征长度;μ——流体的粘度。
流体的粘度主要随温度变化,空气的粘度随气温升高加大;而液体则相反,温度升高粘度减小。
定义ν为流体的运动粘度,ν=μ/ρ 于是Re=v l /ν
由于空气的密度ρ随气温上升而减小、空气的粘度μ随气温上升而增加,所以雷诺数Re随气温上升而减明显减小。
在研究翼型的气动特性时,v取翼型的运动速度,l取翼型的弦长,得到的就是该翼型的雷诺数。
雷诺数对翼型气动特性影响较大,一般翼型的失速迎角随雷诺数的增大而增大、最大升
力系数也随失速迎角的增大而增大;阻力系数在总体上会有降低。
贝茨极限
风能就是空气运动的动能,风在通过风轮时推动风轮旋转,把它的动能转变为风轮旋转的能量,但经过风轮做功后的风速不会为零,仅仅是减小,故风只能把一部分能量转交给风轮。
那么风能把多大的能量转交给风轮呢,从理论上讲最大值为59.3%,这也是风力发电机组的风能利用系数的最大值,称为贝茨极限。
目前高性能的风力发电机组风能利用系数约为40%。
相对风速
风力机叶片运动时所感受到的风速是风速与叶片运动速度的合成速度,称为相对风速。
下图是一个风力机的叶片截面,当叶片运动时,叶片感受到的相对风速为w→,它是叶片的线速度(矢量)u→与风进叶轮前的速度(矢量)v→的合成矢量
w→=u→+v→
相对风速与叶片弦线之间的夹角就是叶片的攻角α
叶尖速比
风轮叶片尖端线速度与风速之比称为叶尖速比。
下图是一个风力机的叶轮,u是旋转的风力机风轮外径切线速度,v是风进叶轮前的速度,叶尖速比λ
λ=u/v
阻力型风力机叶尖速比一般为0.3至0.6,升力型风力机叶尖速比一般为3至8。
在升力型风力机中,叶尖速比直接反映了相对风速与叶片运动方向的夹角,即直接关系到叶片的攻角,是分析风力机性能的重要参数。
实度
风力机叶片的总面积与风通过风轮的面积(风轮扫掠面积)之比称为实度比(容积比),是风力机的一个参考数据。
左图为水平轴风力机叶轮,S为每个叶片对风的投影面积,B为叶片个数,R为风轮半径,σ为实度比,
σ=BS/πR2
右图为升力型垂直轴风力机叶轮,C为叶片弦长,B为叶片个数,R为风轮半径,L为叶片长度,σ为实度比。
垂直轴风力机叶轮的扫掠面积为直径与叶片长度的乘积,σ=BCL/2RL= BC/2R
多叶片的风力机有高实度比,适合低风速、低转速大力矩的风力机,其效率较低。
风
力发电机多采用少叶片与窄叶片的低实度比风力机,可以在很宽的风速范围高效率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