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两江四岸江北片区城市设计--ECO上课讲义
- 格式:ppt
- 大小:12.49 MB
- 文档页数:90
承启人文生态重塑山城水岸——重庆主城两江四岸滨江地带
城市设计
扈万泰;胡海;姜涛
【期刊名称】《城市规划》
【年(卷),期】2010(000)001
【摘要】重庆主城两江四岸滨江地带城市设计通过对山地型特大城市滨江特点和发展策略的分析研究,运用生态、人文为主导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开展滨江地区整体规划策划和功能组织优化设计,突出对重要滨水景观资源的合理利用,挖掘山城、江城特色,倡导城市滨江空间公共性和可达性,促进城市功能与社会、生态、文化、景观建设协调发展,探索构筑高品质人居环境、塑造国际山水都市形象并重的城市设计策略.
【总页数】4页(P73-76)
【作者】扈万泰;胡海;姜涛
【作者单位】重庆市规划局;重庆市规划局总工程师办公室;重庆市规划局总工程师办公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
【相关文献】
1.意在山水之间—渝中区两江滨江地带城市设计 [J], 彭瑶玲
2.基于分形理论的城市滨江地带风貌控制——以重庆市两江四岸地带为例 [J], 黄
海静;陈纲
3.和谐为本美化滨江——以重庆主城"两江四岸"城市形象为例 [J], 李勇
4.重庆"两江四岸"滨江慢行步道的规划设计建议
——以重庆市主城区嘉陵江段为例 [J], 周淼
5.水岸运动生活圈的重塑——以宁波市“三江六岸”滨江休闲带工程为例 [J], 楼慧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打造两江四岸风貌'提升滨江城市品质涪陵地处长、乌两江交汇之处,水域岸线长达154公里,L1J水资源得天独厚,人文历史源远流长,是千里乌江第一城,是重庆市区域性中心城市。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深入践行“绿水青L1J就是金LU银山”的发展理念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原则,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使“两江四岸”成为展示“两江福地,神奇涪陵”城市品牌的靓丽名片。
一、规划引领,提升涪陵LU水魅力坚持规划引领滨江景观建设,一是彰显四LU之雄。
大力优化“两江四岸”天际轮廓线,全面联通L1J水视线廊道,以城周黄草Lb、北山、大梁Lh /聚云LU、插旗Lh /雨台Lh环湖屏障作为城市背景,引导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二是彰显两江之灵。
适度降低临Lh滨水区域建设用地开发强度,严控建筑高度、建筑密度与建筑布局形式,严格滨江建筑后退控制,系统实施“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大力推进城市公园建设,努力保护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
全区共建有12个城市综合公园、10个社区公园和16个小游园。
同时,完成了20 个鲜花小镇打造,18个乡镇已建成或正在建设公园14个,同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二、还江于民,建设滨江环湖公园坚持还江于民、还岸于民,全面建成江南滨江公园、江东滨江公园、乌江滨江公园、碧筱公园等4个带状公园和锦绣州广场、江东文化广场、乌江健身休闲广场等3个立体广场,滨江环湖区域景观带基本成形。
主要做法:一是“拆”。
秉承滨水资源公众化、公益化理念,2013年7月,区委、区政府耗资4000多万元,将位于乌江西岸临江的“乌江民俗风情一条街”回购,拆除1万余平方米的房屋和超出人行道标高的堤防,在大堤上外挑3-5米结构平台,进行景观打造,建成乌江滨江公园。
二是“购”。
2015年,区委、区政府耗资1.8亿元,将码头退出城区同时迁建原中石油加油站,回购保留部分码头遗址,建成全长3公里、占地面积7.8万平方米江南滨江公园。
三是“让”。
加快修复完善受三峡库区蓄水影响的乌江东岸片区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功能,为提升江东片区滨江景观效果,投资28亿促进江东片区开发建设。
控制单元08号地块DEMO : Purchase from to remove the watermark
控制单元09号地块
控制单元09号地块
09
号控制单元控制导则
建筑高度应形成高低错落,层次鲜明,疏密有秩的城市空间序列,同时增强沿街界面的通透性。
控制单元10号地块
10控制单元控制控制文字
控制单元11号地块11号控制单元控制导则
控制单元12号地块12
号控制单元控制导则
滨江绿地中可设置螺纹舞台作为表演平台,丰富滨
水岸线的功能,增强商业空间与滨水空间的互动性。
绿化通廊不仅是城市的公共绿地,也是城市景观视
线廊道,周边建筑应为其留出一定开敞空间。
重庆“两江四岸”城市设计国际咨询方案点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类矢志不渝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人们更加关注自己所生活的城市,力求通过调整城市的生产、生活环境来改善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的健康发展以满足人类对聚居环境的高品质要求。
在这一发展背景下,作为城市最具活力的地区——城市滨水区的开发、建设、更新、保护成为了人们最关注的焦点。
以长江、嘉陵江两大水系为自然地理要素将重庆大都市区天然分隔成“两江、四岸”的地理单元,两江既是重庆的“母亲河”,更是城市历史演替、兴衰发展的见证和印记。
两江及四山(明月山、铜锣山、中梁山、缙云山)是构成重庆“山城”、“江城”的自然本底,也是重庆城市特色的生命力所在。
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将最具发展潜力的“两江、四岸”作为营造城市特色和体现城市公共生活中心的定位高度加以打造,通过“两江四岸”城市设计国际竞赛活动的举办,力求选出富有创意和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案,作为实施重庆滨水区域开发计划的宏伟蓝图。
本次竞赛活动中有很多来自国际知名设计公司,比如英国阿特金斯工程顾问有限公司、法国夏邦杰设计、德国SBA、澳大利亚伍兹贝格公司、英国工程设计院、丹麦VLA建筑设计事务所等。
大部分是国外公司与境内公司合作的设计方案,从构成上看都是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的设计公司,如重庆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重庆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广西华蓝设计集团、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
总体而言,这些城市设计作品都具有较高的水准,共同点都突出了“滨水区城市设计的生态性、公共性、开放性”特征,强调城市与自然融合,将公共生活与城市亲水环境的营造结合一并考虑,体现了“生态、人本”的现代设计思想。
由于涉及的作品较多,要想对每个作品做细细解读也绝非易事,仅仅就比较关注的几个设计谈谈自己的看法:钓鱼嘴片区钓鱼嘴片区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定位为休闲旅游功能,四家设计单位的作品都从不同程度上体现了总规的相关要求,第一方案:法国夏邦杰设计的作品结构清晰,通过构筑三大主题园,作为规划区的核心,以此为依托,南北强化交通联系和生态廊道的贯穿,形成南部滨江休闲及国际会议会展区、中部创业及交通换乘中心、北部居住生活中心的总体布局,规划以五个较大型的公园为生态斑块,以东西南北与长江贯通的绿带为生态廊道,各功能建筑组团为生态基质构筑“领衔西部才智高地,山间水岸休闲之都”。
重庆主城区两江四岸滨江地带城市设计——重钢片区.00006二、公共开敞空间▲形成系统完善,层次丰富的绿地系统,保持城市生态格局与开敞空间,提供市民活动场所。
▲规划绿地面积为120.81ha,其中公共绿地面积37.66ha。
规划范围内规划了。
▲控制导则:保证滨江绿带与山体绿带的完整性,并加强两绿带间的绿化联系。
滨江公园应与绿廊公园相衔接,保证绿地网络的完整性。
社区绿地应提供宽度不少于2米的步行通道,并保证相邻绿地的步道对接,且允许自由通行。
1、滨江公园面积和使用性质不得改变,设置必要的市民公共设施,栽植设计上要创造一系列空间,建议采用族群式栽植结合大片草坪区,种植面积不少于70%,绿化覆盖率50%—75%,郁闭度0.3—0.6。
2、绿廊公园宽度不少于30米,两侧采用银杏、枫香等色叶树种,形成景观特色。
3、崖线公园:保护原生态的良好植被,为重钢片区绿色城市屏障。
崖线公园各片区相联系,保证其完整性。
4、五六公园:具有较丰富的活动内容和设施完整崖线公园、滨江公园、五六公园和四个绿廊公园一、绿化系统公共开敞空间规划——以人为本的公共开敞空间设计▲公共开敞空间的设置具有较强的可达性和可视性,并符合市民的行为活动规律。
▲公共开敞空间功能化,配置完善的活动设置以满足不同人的需求。
▲步行开敞空间与其余公共开敞空间紧密联系,形成公共开敞空间系统,覆盖整个片区。
▲公共开敞空间设置与景观眺望点和景观廊道的有机联系。
控制要求:▲公共开敞空间内不得修建任何遮挡或可能遮挡观江视线的建(构)筑物。
▲公共空间应与城市道路相邻,多个公共空间相邻,相邻空间的边界应保持开敞。
▲广场开敞空间的绿地率不应低于30% ,绿化覆盖率不应低于45% ;绿地开敞空间的绿地率不应低于70% ,绿化覆盖率不应低于85% 。
▲保证眺望点的视线敞开角度,其视线扇面范围内,建(构)筑物的高度不得高于实现控制线;保持眺望点与外部城市道路便捷的联系,并设立显著的标志或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