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83海水制碱复习鲁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15 MB
- 文档页数:13
第三节海水“制碱”知识梳理一、氨碱法制纯碱在我国,纯碱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原料,以______________为媒介,采用氨碱法制得的,其反应原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纯碱的性质1.Na2CO3与指示剂作用:Na2CO3能使酚酞变______________,说明其溶液显______________性。
(1)与酸反应:与盐酸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硫酸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碱反应:与Ca(OH)2溶液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CaCO3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CO2与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据此推测出实验室检验碳酸盐的方法是:滴加____________________,将产生的气体通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复分解反应可表示为AB+CD====AD+CB知识导学1.明确氨碱法制纯碱的优点是:原料经济易得,CO2和NH3可以回收利用,能连续生产。
氨碱法制纯碱的缺点是:NaCl的回收利用率不高,回收氨时产生大量的CaCl2用处不大,而且还污染环境。
第三节海水“制碱〞教案知识与技能;1.认识纯碱〔碳酸钠〕等盐类物质的重要性质;知道工业制取纯碱的化学反响原理;了解2纯碱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3.通过对氨碱法制取纯碱的反响原理的分析,树立元素守恒观。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创新能力以及观察、动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侯德榜的事迹,激发爱国热情,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人生价值观。
2.通过实验探究,学会通过实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重点和难点:重点:氨碱法制纯碱的原理、纯碱的性质。
难点:氨碱法制纯碱的原理教学流程:任务一:自学课本,根据学案完成教材预览,不太明白的地方做标记并尝试小组内解决。
通过展示完成学案的教材预览内容,对于出现的问题让学生做好标记。
任务二:引导学生探究氨碱法制纯碱的内容。
1.通过思考与讨论,探究制取纯碱的原料,渗透元素的守恒观,稳固物质制取的一般思路。
2.引导学生对氨碱法制纯碱的进一步的学习。
通过合作学习与讨论,深入理解原料、原理、流程以及考前须知。
3.小结:总结氨碱法制纯碱的关键词“多识一点〞---侯氏制碱法的介绍,对学生进展爱国主义教育。
任务三:引导学生学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用途,结合教材预览,组内相互交流。
强调碳酸氢钠用于食品业、灭火等;结合碳酸氢钠的物质类别对酸碱盐的物质的定义进展复习。
任务四:引导学生探究纯碱的性质。
1.指导学生做好分组实验。
2.强调碳酸钠溶液的碱性;渗透碳酸盐的检验;探究纯碱石灰制取火碱的方法。
3.对碳酸钠的化学性质进展总结,并推广的对盐这一类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概括。
“多识一点〞----复分解反响的实质,并作适当点拨。
归纳整理和课堂小结:教学反思:1.对于制碱采用“联系——预测〞策略进展教学设计,如根据元素的守恒推测原料,根据溶解度曲线判定谁析出,通过因果关系帮助学生对制碱有深层次的理解。
2.纯碱的性质设计分组实验,指导完成对其性质的探究,充分表达了化学的实验和探究的本质。
第三节海水“制碱”第一课时氨碱法制纯碱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氨碱法制纯碱的原料和步骤。
(2)知道氨碱法制纯碱的化学反应原理。
(3)了解纯碱和碳酸氢钠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氨碱法制纯碱原理的学习,体会反应媒介促进反应发生和提高生产效率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侯德榜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氨碱法制纯碱的化学反应原理;纯碱和碳酸氢钠的用途。
【难点】氨碱法制纯碱的流程及原理。
教学过程知识点一氨碱法制纯碱【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43~44页的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氨碱法制纯碱(1)原料:食盐、二氧化碳。
媒介:氨气。
(2)原理: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制成饱和氨盐水,在加压并不断通入二氧化碳的条件下使碳酸氢钠结晶析出,过滤后,将碳酸氢钠加热分解即得纯碱。
(3)流程:上述流程中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①NaCl +NH 3+CO 2+H 2O===NaHCO 3+NH 4Cl ②2NaHCO 3 =====△Na 2CO 3+CO 2↑+H 2O(4)氨气的回收:向滤出碳酸氢钠晶体的氯化铵溶液中加入熟石灰以回收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 4Cl +Ca(OH)2===CaCl 2+2NH 3↑+2H 2O 。
(5)优点:原料经济易得,CO 2和NH 3可回收使用,可连续生产。
缺点:回收氨时产生的大量CaCl 2用处不大,且污染环境。
2.联合制碱法(侯氏制碱法)(1)原理:在氨碱法的基础上,向滤出碳酸氢钠晶体后的氯化铵溶液中加入食盐,使其中的氯化铵单独结晶析出。
(2)优点:结晶析出的氯化铵可用作氮肥,氯化钠溶液可循环使用。
【合作探究】1.在生产过程中为什么要先通入氨气得到饱和氨盐水后再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答:使溶液显碱性,以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提高产率。
2.氨盐水吸收二氧化碳后生成的碳酸氢钠和氯化铵,哪种物质先结晶析出?为什么? 答:碳酸氢钠,因为在同一温度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铵的溶解度。
8.3 海水“制碱”同步卷1一.选择题(共15小题)1.下列关于酸、碱、盐的生产或应用中的说法合理是()A.将氯化铵与草木灰混合施用B.烧碱既可以从内陆盐湖提取,又可用“侯氏联合制碱法”制取C.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D.高温煅烧生石灰可以得到熟石灰2.下列有关酸碱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盐酸具有挥发性B.农业上可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C.可服用氢氧化钠治疗胃酸过多症D.可用碳酸钙做补钙剂3.下列物质中能与ZnCl2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A.Al B.Mg(OH)2C.稀盐酸D.AgNO3溶液4.有关反应A+B═C+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A是稀盐酸,则生成的物质中一定有水B.若A是可溶性碱,B是可溶性盐,则C、D不可能是两种沉淀C.若C、D是盐和水,则A、B不一定是酸和碱D.若A、B、C、D都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5.我国的制碱先驱侯德榜先生发明了“侯氏制碱法”。
下面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制出的碱“碳酸钠”是一种碱B.核心反应是NaCl+H2O+CO2+NH3═NH4Cl+NaHCO3,此反应类型属于复分解反应C.反应中的副产品NH4Cl是一种氮肥D.制出的碱是氢氧化钙6.侯氏制碱法为NaCl+NH3+H2O+CO2═X+NH4Cl。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NaCl可由海水蒸发结晶后精制获得B.CO2可由海边的贝壳煅烧获得C.X为Na2CO3,可治疗胃酸过多D.NH4Cl可作化肥,不能与草木灰混合施用7.酸、碱、盐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具有广泛应用。
下列关于酸、碱、盐的生产或应用的说法不合理的是()A.氢氧化钠用于治疗胃酸过多B.纯碱可从内陆盐潮提取,又可用“侯氏联合制碱法”生产C.用石灰乳与硫酸铜溶液混合配制农药波尔多液D.高温煅烧石灰石可制得生石灰8.关于下列物质的用途,说法不正确的是()A.干冰用作制冷剂B.氯化钠用于调味品C.浓硫酸用于食品干燥剂D.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9.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性质用途作调味品A氯化钠易溶于水,水溶液有咸味B稀盐酸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除铁锈反应C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干燥氧气D氢氧化钠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吸收二氧化硫化物反应A.A B.B C.C D.D10.酸、碱、盐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子击出,遭田子方于道,下车伏谒。
子方不为礼。
子击怒,谓子方曰:“富贵者骄人乎?贫贱者骄人乎?”子方曰:“亦贫贱者骄人耳!富贵者安敢骄人!国君而骄人,则失去国;大夫而骄人则失去家。
失其国者未闻有以国待之者也,失其家者未闻有以家待之者也。
8.3 海水制碱一、氨碱法制纯碱1.工业流程工业上以食盐和石灰石为原料,以氨气为媒介,采用氨碱法制得纯碱。
制取的流程如下:碳酸氢钠盐水氨盐水精盐水纯碱,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CO+NH+HO===NaHCO+NHCl、2NaHCO=====NaCO+CO↑+HO。
23322432322.纯碱和碳酸氢钠的用途(1)纯碱:NaCO俗称纯碱或苏打,在化学工业中用途极广,如石油精炼、粗盐精制、32硬水软化、人造纤维及玻璃生产等均需大量的纯碱。
(2)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又称酸式碳酸钠,是制造灭火器、发酵粉、饮料的重要原料,在医疗上,它是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药剂。
二、纯碱的性质1.纯碱的物理性质:纯碱是一种白色固体,易溶于水。
2.纯碱的化学性质(1)与指示剂作用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说明其水溶液显碱性。
碳酸钠属于盐,但它的水溶液呈碱性,可见,盐类物质的水溶液不一定都呈中性。
(2)与酸反应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CO+2HCl===2NaCl+HO+CO↑;2322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CO +HSO===NaSO+HO+CO↑。
22432224(3)与某些碱反应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CO+Ca(OH)===CaCO↓+2NaOH。
3322(4)与某些盐反应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CO+BaCl===BaCO↓+2NaCl。
32323.盐的溶解性:不同盐的溶解性不同,如CaCO、AgCl等难溶于水,NaCl、MgCl、NaCO、3232CuSO、AgNO等均易溶于水。
常见盐的溶解性可查阅溶解性表。
34钾、钠、铵盐水中溶,硝酸盐入水无影踪;盐酸盐除去银、亚汞,硫酸钡、铅水不溶;碳酸盐大多都不溶。
4.复分解反应的实质:酸、碱、盐所电离出的离子之间的互换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或水的过程。
复分解反应的实质与离子共存1.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复分解反应指的是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其实质是气体可以相互反应的离子在溶液中不能共存,结合生成水、阳离子后,化合物电离生成阴、.子击出,遭田子方于道,下车伏谒。
子方不为礼。
子击怒,谓子方曰:“富贵者骄人乎?贫贱者骄人乎?”子方曰:“亦贫贱者骄人耳!富贵者安敢骄人!国君而骄人,则失去国;大夫而骄人则失去家。
失其国者未闻有以国待之者也,失其家者未闻有以家待之者也。
+H或沉淀。
反应的方向是向着减小溶液中离子浓度的方向进行的。
如酸与碱反应的实质是-,其他离子没变化。
如果几种离子混合后,离子的浓度不减小,反应就不OOH结合成H和2溶液不发生反应。
溶液和NaOHCO能发生。
如Na32.离子共存2是指离子因发生反应离子不能共存,溶液中离子能大量共存,是指离子间不发生反应;而结合成了沉淀、气体或水。
-+等;-3CO23-、HCO①与H不共存的离子有:OH、+++2+2+3+-2等;、Ag、Al、FeH、NH+4、Cu、Mg②与OH不共存的离子有:++22-+Ca-、Ba和SO24③彼此结合成沉淀的金属离子与酸根离子不共存,如:Cl与Ag、+2-等。
Ba 与CO23和CO23-、 ( )。
(2011·江苏盐城中考)能在水中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例题】3CO23H、Na、NO-Na.NH+4、、Cl、SO24-B.A-++-++2Cl3-、K、Ag、NOBa.K、、OH、+-++-、SO24-D.C此时两离子反应符合复分解离子之间不能大量共存就是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思路点拨:发生的条件。
即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
+2+D能反应生成沉淀,4-项中的Ba与SO2CO2解析:B项中的H与3-能反应生成气体,C-+ Cl也能反应生成沉淀,都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它们之间不能相互共存。
Ag项中的与A 答案:( )。
1.在化学发展史上,为制碱工业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是2.下列物质的名称、俗名与化学式完全对应的是( )。
A.氯化钠食盐 NaCl 2B.碳酸氢钠纯碱 NaHCO 3C.氢氧化钙熟石灰 CaOD.氢氧化钠火碱 NaOH3.下列对纯碱的性质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能与指示剂作用B.能与酸反应C.能与烧碱反应D.能与氢氧化钙反应4.下列物质混合后,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一组是( )。
A.KSO溶液和Ba(OH)溶液混合224B.KCl溶液和Cu(NO)溶液混合23C.CuSO溶液和NaOH溶液混合4D.NaCO溶液和HCl溶液混合325.“NaCl+CO+NH+HO===NaHCO+NHCl”是著名的“侯氏制碱法”的重要反应。
下42233面是4位同学对该反应涉及的有关知识发表的部分见解。
其中不正确的是( )。
...子击出,遭田子方于道,下车伏谒。
子方不为礼。
子击怒,谓子方曰:“富贵者骄人乎?贫贱者骄人乎?”子方曰:“亦贫贱者骄人耳!富贵者安敢骄人!国君而骄人,则失去国;大夫而骄人则失去家。
失其国者未闻有以国待之者也,失其家者未闻有以家待之者也。
6.氧气、干冰、熟石灰和纯碱四种物质分别与下列图中的人类活动有关,请将它们的化学式填在图下相应的括号内。
...7.分别选用一种试剂,用化学方法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1)NaOH溶液中混有少量的NaC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2)H中混有少量的C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3)NaCl溶液中混有少量的NaC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参考答案1. 答案:D2. 答案:D3. 答案:C4. 答案:B5. 答案:C6. 答案:Ca(OH) O NaCO CO 222327. 答案:(1)Ba(OH)溶液或Ca(OH)溶液 (2)NaOH溶液 (3)稀盐酸或BaCl溶液2221.小明、小刚等四位同学,对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进行了探究,以下是他们对探究结果。
( )的描述,其中不正确的是子击出,遭田子方于道,下车伏谒。
子方不为礼。
子击怒,谓子方曰:“富贵者骄人乎?贫贱者骄人乎?”子方曰:“亦贫贱者骄人耳!富贵者安敢骄人!国君而骄人,则失去国;大夫而骄人则失去家。
失其国者未闻有以国待之者也,失其家者未闻有以家待之者也。
2.现有①液态氧;②铁锈;③食盐水;④纯碱;⑤氢氧化钾,⑥石油。
对上述物质的分类全部正确的是( )。
A.盐——③④ B.纯净物——④⑤⑥C.碱——④⑤ D.混合物——②③⑥3.一天,小影惊奇地发现妈妈蒸馒头时用的不是纯碱,而是小苏打,她好奇地问:“为什么不用纯碱而用小苏打?”妈妈说:“面团没发酵,不能用纯碱。
”通过查阅资料小影发现小苏打的化学式为NaHCO,是一种常用的膨松剂,加热可转化为纯碱。
下列小影相关的推3断不合理的是( )。
A.小苏打是膨松剂是因为能产生二氧化碳气体B.小苏打受热转化为纯碱是分解反应C.小苏打属于酸D.小苏打对人体无害4.物质王国的“小朋友”在做游戏,五位“小朋友”手拉手围成一圈(如下图所示),要求相邻的“小朋友”之间必须能互相“配合”(即必须能发生化学反应),他们才能将游戏进行下去。
场外还有四位替补“队员”。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圈内相邻的“小朋友”之间均未能发生置换反应B.五位“小朋友”中的任意两位均不能互相调换位置C.若“NaCO”小朋友玩累了,可换上场外的“KCO”3223D.若“Ba(OH)”小朋友玩累了,可换上场外的“KOH”2。
( ).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所加试剂不能达到目的的是5.也。
有以家待之者国待之失去家。
失其国者未闻有以者也,失其家者未闻曰:“乎?贫贱者骄人乎?”子方亦贫贱者骄人耳!富贵者安敢骄人!国君而骄人,则失去国;大夫而骄人则,谓子子击出,遭田子方于道,下车伏谒。
子方不为礼。
子击怒方曰:“富贵者骄人中的一种或几种。
取样溶、NaOHNaSO、NaCO、BaCl6.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22243于水,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后,向该白色沉淀中滴加盐酸,沉淀完全溶解并有气体产生。
( )。
由此推断白色固体中 SO.可能存在ANaOHB.可能存在Na42SOD.肯定存在NaCO和NaC.肯定不存在BaCl43222( ) 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下列各组物质能在pH=17.(2011·四川广安中考KClB.Cu(NO) NaCl KNOA.KSO Ba(OH)332224 KClClD.MgSO NaNOC.NaCO KNO NH324343。
.下列各组物质间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转化,则甲、乙、丙可能是( )8NaOH NaCl NaNOA.3O CO H.BCO Na2223 CaO Ca(OH) CaCOC.32 O OD.HO H2222某同学在自家厨房中找到一种白色粉末,到学校实验室进行)9.(2011·山东潍坊中考实验,实验过程与现象如下:通入加入盐酸加入水白色沉淀产生无色无味气体――→无色溶液――→――→白色粉末澄清石灰水对此粉末的成分判断正确的是( )。
A.该粉末一定是碳酸钠B.该粉末一定是碳酸氢钠C.该粉末一定是氯化钠D.该粉末可能是碳酸钠或碳酸氢钠.(2011·浙江中考)一种溶液里可能含有NO-3、Cl、CO23-、SO24-四种阴离子之中的一-10种或几种,取少量这种溶液分别盛放于两支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1)向第一个试管中加入BaCl溶液时生成白色沉淀;2(2)向第二个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硝酸时,溶液生成无色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继续加入稀硝酸使溶液显酸性时,再加入硝酸钡溶液不产生沉淀。
据实验推断:溶液中肯定不含有________离子,肯定含有__________离子,可能含________离子。
11.(2011·四川乐山中考)利用井盐和合成氨生产的氨气及二氧化碳生产纯碱的“联合制碱法”是由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发明的,其氯化钠的利用率高达96%。
其原理流程如下图所示:子击出,遭田子方于道,下车伏谒。
子方不为礼。
子击怒,谓子方曰:“富贵者骄人乎?贫贱者骄人乎?”子方曰:“亦贫贱者骄人耳!富贵者安敢骄人!国君而骄人,则失去国;大夫而骄人则失去家。
失其国者未闻有以国待之者也,失其家者未闻有以家待之者也。
(1)氨极易溶于水,向饱和食盐水通入氨气可得到饱和食盐水和氨水的混合盐水(称为氨盐水)。
氨盐水比食盐水更容易吸收二氧化碳,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写出氯化铵溶液与熟石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