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景观的定义:
园林的概念随着社会历史和人类知识的发展而变化的。 不同历史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内容和适用范围,不同国家和 地区的界定也不完全一样。历史上,园林在中国古籍里根据 不同的性质也称作园、囿、亭、庭园、园池、山池、池馆、 别业等。英美各国则称之为Garden,Park,Landscape, 它们的性质、规模虽不完全一样,但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定: 即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 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配景和建筑布置,构成一个供人 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
意境美 -----中国造园虽也重视形式,但倾心追求的却是意境 美。与西方不同,中国古典园林深受绘画、诗词和文学的影 响。由于诗人、画家的直接参与和经营。中国古典园林所创 造的风景形象是没有一定的格式的,有理而无定势。“仁者 乐山,智者乐水”、“虽由人做,宛自天成”,强调人与自 然的可比性、协调性、和谐性,以自然来补充人工的不足。 中国园林的美不局限于风景形象的外在形式,它还寄寓于风 景包涵丰富的内涵上,例如:植物花卉的象征意义。中国古 代哲学“儒、道、佛”的重情义,尊崇自然、逃避现实和追 求清净无为的思想汇合一起形成一种文人特有的恬静淡雅的 趣味,浪漫飘逸的风度和朴实无华的气质和情操,这也就决 定了中国造园的“重情”的美学思想。
西方园林的起源可以上溯到古埃及和古希腊。萌芽时期的西 方园林体现着人类为更好的生活而同自然界恶劣环境进行斗 争的精神,它来自于生产者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通过整 理自然,形成有序的和谐,西方园林体现的是“天人相胜” 的观念和理性的追求。从历史上看,西方哲学都十分强调理 性对实践的认识作用。早在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就从 数的角度来探求和谐,并提出了黄金率。罗马时期的维特鲁 威在他的论述中也提到了比例、均衡等问题,提出:“比例 是美的外貌,是组合细部时适度的关系”。文艺复兴时的达 芬奇、米开朗琪罗等人还通过人体来论证形式美的法则。而 黑格尔则以“抽象形式的外在美”为命题,对整齐一律、平 衡对称、符合规律、和谐等形式美法则作抽象、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