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统计检验
- 格式:ppt
- 大小:426.00 KB
- 文档页数:29
线性回归模型的经典假定及检验、修正一、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假定1、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是最简单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在模型中只有一个解释变量,其一般形式是Y =β0+β1X 1+μ其中,Y 为被解释变量,X 为解释变量,β0与β1为待估参数,μ为随机干扰项。
回归分析的主要目的是要通过样本回归函数(模型)尽可能准确地估计总体回归函数(模型)。
为保证函数估计量具有良好的性质,通常对模型提出若干基本假设。
假设1:回归模型是正确设定的。
模型的正确设定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模型选择了正确的变量,即未遗漏重要变量,也不含无关变量;(2)模型选择了正确的函数形式,即当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间呈现某种函数形式时,我们所设定的总体回归方程恰为该函数形式。
假设2:解释变量X 是确定性变量,而不是随机变量,在重复抽样中取固定值。
这里假定解释变量为非随机的,可以简化对参数估计性质的讨论。
假设3:解释变量X 在所抽取的样本中具有变异性,而且随着样本容量的无限增加,解释变量X 的样本方差趋于一个非零的有限常数,即∑(X i −X ̅)2n i=1n→Q,n →∞ 在以因果关系为基础的回归分析中,往往就是通过解释变量X 的变化来解释被解释变量Y 的变化的,因此,解释变量X 要有足够的变异性。
对其样本方差的极限为非零有限常数的假设,旨在排除时间序列数据出现持续上升或下降的变量作为解释变量,因为这类数据不仅使大样本统计推断变得无效,而且往往产生伪回归问题。
假设4:随机误差项μ具有给定X 条件下的零均值、同方差以及无序列相关性,即E(μi|X i)=0Var(μi|X i)=σ2Cov(μi,μj|X i,X j)=0, i≠j随机误差项μ的条件零均值假设意味着μ的期望不依赖于X的变化而变化,且总为常数零。
该假设表明μ与X不存在任何形式的相关性,因此该假设成立时也往往称X为外生性解释变量随机误差项μ的条件同方差假设意味着μ的方差不依赖于X的变化而变化,且总为常数σ2。
目录一、加载工作文件 (7)二、选择方程 (7)1.作散点图 (7)2.进行因果关系检验 (9)三、一元线性回归 (10)四、经济检验 (12)五、统计检验 (13)六、回归结果的报告 (15)七、得到解释变量的值 (15)八、预测应变量的值 (17)实验二一元线形回归模型的估计、检验和预测实验目的:掌握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估计、检验和预测方法。
实验要求:选择方程进行一元线性回归,进行经济、拟合优度、参数显著性和方程显著性等检验,预测解释变量和应变量。
实验原理:普通最小二乘法,拟合优度的判定系数R2检验和参数显著性t检验等,计量经济学预测原理。
实验步骤:已知广东省宏观经济部分数据如表2-1所示,要根据这些数据研究和分析广东省宏观经济,建立宏观计量经济模型,从而进行经济预测、经济分析和政策评价。
实验二~实验十二主要都是用这些数据来完成一系列工作。
表2-1 广东省宏观经济数据续上表续上表一、加载工作文件广东省宏观经济数据已经制成工作文件存在盘中,命名为GD01.WF1,进入EViews后选择File/Open打开GD01.WF1。
二、选择方程根据广东数据(GD01.WF1)选择收入法国国内生产总值(GDPS)、财政收入(CS)、财政支出(CZ)和社会消费品零售额(SLC),分别把①CS作为应变量,GDPS作为解释变量;②CZ作为应变量,CS作为解释变量;③SLC作为应变量,GDPS作为解释变量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1.作散点图从三个散点图(图2-1~图2~3)可以看出,三对变量都呈现线性关系。
图2-1 图2-2图2-3 2.进行因果关系检验从三个因果关系检验可以看出,GDPS是CS的因;CS不是CZ 的因;GDPS不是SLC的因。
但根据理论CS是CZ的因,GDPS是SLC的因,可能是由于指标设置问题。
所以还是把CS作为应变量,GDPS作为解释变量;CZ作为应变量,CS作为解释变量;SLC作为应变量,GDPD作为解释变量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2.4 一元线性回归的模型检验一、经济意义检验。
二、在一元回归模型的统计检验主要包括如下几种检验1、拟合优度检验(R2检验;2、自变量显著性检验(t检验;3、残差标准差检验(SE检验。
•主要检验模型参数的符号、大小和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是否与经济理论和实际经验相符合。
一、经济意义检验i•二、统计检验•回归分析是要通过样本所估计的参数来代替总体的真实参数,或者说是用样本回归线代替总体回归线。
•尽管从统计性质上已知,如果有足够多的重复抽样,参数的估计值的期望(均值就等于其总体的参数真值,但在一次抽样中,估计值不一定就等于该真值。
那么,在一次抽样中,参数的估计值与真值的差异有多大,是否显著,这就需要进一步进行统计检验。
1、拟合优度检验拟合优度检验:对样本回归直线与样本观测值之间拟合程度的检验。
度量拟合优度的指标:判定系数(可决系数R2(1、总离差平方和的分解已知由一组样本观测值(X i ,Y i ,通过估计得到如下样本回归直线ii X Y 10ˆˆˆββ+=i i i i i i i y e Y Y Y Y Y Y y ˆˆ(ˆ(+=-+-=-=总离差平方和的分解ii X Y 10ˆˆˆββ+=ˆ(ˆY Y y i i -=i i i i i i i ye Y Y Y Y Y Y y ˆˆ(ˆ(+=-+-=-=Y 的i 个观测值与样本均值的离差由回归直线解释的部分回归直线不能解释的部分离差分解为两部分之和总离差平方和的分解公式:TSS=RSS+ESS,TSS 总离差平方和,ESS 为回归平方和,RSS 为残差平方和.((((((((0ˆˆˆ,0.0ˆˆ(ˆ(ˆˆ(2ˆˆ: 1022222222ˆˆˆˆˆˆ=+===-=-=--+=+=-+-=-+--+-=-+-=-=∑∑∑∑∑∑∑∑∑∑∑∑∑∑∑∑∑ii i i i i i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X e e Y e e e Y Y e Y Y e Y Y ESS RSS y e Y Y Y Y TSS Y Y Y YY Y Y YY Y Y Y Y Y Y Y ββ而因为证明TSS=ESS+RSSY的观测值围绕其均值的总离差(total variation可分解为两部分:一部分来自回归线(ESS,另一部分则来自随机部分(RSS。
从统计学看线性回归(1)——⼀元线性回归⽬录1. ⼀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数学形式2. 回归参数β0 , β1的估计3. 最⼩⼆乘估计的性质 线性性 ⽆偏性 最⼩⽅差性⼀、⼀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数学形式 ⼀元线性回归是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最简单的回归模型。
⾃变量与因变量间的线性关系的数学结构通常⽤式(1)的形式:y = β0 + β1x + ε (1)其中两个变量y与x之间的关系⽤两部分描述。
⼀部分是由于x的变化引起y线性变化的部分,即β0+ β1x,另⼀部分是由其他⼀切随机因素引起的,记为ε。
该式确切的表达了变量x与y之间密切关系,但密切的程度⼜没有到x唯⼀确定y的这种特殊关系。
式(1)称为变量y对x的⼀元线性回归理论模型。
⼀般称y为被解释变量(因变量),x为解释变量(⾃变量),β0和β1是未知参数,成β0为回归常数,β1为回归系数。
ε表⽰其他随机因素的影响。
⼀般假定ε是不可观测的随机误差,它是⼀个随机变量,通常假定ε满⾜:(2)对式(1)两边求期望,得E(y) = β0 + β1x, (3)称式(3)为回归⽅程。
E(ε) = 0 可以理解为ε对 y 的总体影响期望为 0,也就是说在给定 x 下,由x确定的线性部分β0 + β1x 已经确定,现在只有ε对 y 产⽣影响,在 x = x0,ε = 0即除x以外其他⼀切因素对 y 的影响为0时,设 y = y0,经过多次采样,y 的值在 y0 上下波动(因为采样中ε不恒等于0),若 E(ε) = 0 则说明综合多次采样的结果,ε对 y 的综合影响为0,则可以很好的分析 x 对 y 的影响(因为其他⼀切因素的综合影响为0,但要保证样本量不能太少);若 E(ε) = c ≠ 0,即ε对 y 的综合影响是⼀个不为0的常数,则E(y) = β0 + β1x + E(ε),那么 E(ε) 这个常数可以直接被β0 捕获,从⽽变为公式(3);若 E(ε) = 变量,则说明ε在不同的 x 下对 y 的影响不同,那么说明存在其他变量也对 y 有显著作⽤。
从统计学看线性回归(2)——⼀元线性回归⽅程的显著性检验⽬录1. σ2 的估计2. 回归⽅程的显著性检验 t 检验(回归系数的检验) F 检验(回归⽅程的检验) 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 样本决定系数 三种检验的关系⼀、σ2 的估计 因为假设检验以及构造与回归模型有关的区间估计都需要σ2的估计量,所以先对σ2作估计。
通过残差平⽅和(误差平⽅和)(1)(⽤到和,其中)⼜∵(2)∴(3)其中为响应变量观测值的校正平⽅和。
残差平⽅和有n-2 个⾃由度,因为两个⾃由度与得到的估计值与相关。
(4)(公式(4)在《线性回归分析导论》附录C.3有证明)∴σ2的⽆偏估计量:(5)为残差均⽅,的平⽅根称为回归标准误差,与响应变量y 具有相同的单位。
因为σ2取决于残差平⽅和,所以任何对模型误差假设的违背或对模型形式的误设都可能严重破坏σ2的估计值的实⽤性。
因为由回归模型残差算得,称σ2的估计值是模型依赖的。
⼆、回归⽅程的显著性检验 ⽬的:检验是否真正描述了变量 y 与 x 之间的统计规律性。
假设:正态性假设(⽅便检验计算)1. t 检验 ⽤t 检验来检验回归系数的显著性。
采⽤的假设如下:原假设 H0:β1 = 0 (x 与 y 不存在线性关系)对⽴假设 H1:β1 ≠ 0 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就是要检验⾃变量 x 对因变量 y 的影响程度是否显著。
下⾯我们分析接受和拒绝原假设的意义。
(1)接受 H0:β1 = 0 (x 与 y 不存在线性关系) 此时有两种情况,⼀种是⽆论 x 取值如何, y 都在⼀条⽔平线上下波动,即,如下图1,另⼀种情况为, x 与 y 之间存在关系,但不是线性关系,如图2。
图 1图 2 (2)拒绝 H0:β1 = 0 (x 对解释 y 的⽅差是有⽤的) 拒绝原假设也有两种情况,⼀种是直线模型就是合适的,如图 3,另⼀种情况为存在 x 对 y 的线性影响,也可通过 x 的⾼阶多项式得到更好的结果,如图 4。
用Eviews软件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并进行相关检验的实验报告1.数据表1列出了某年中国部分省市城镇居民每个家庭平均全年可支配收入X与消费性支出Y 的统计数据。
2.建立模型应用EViews软件,以表1的数据可绘出可支配收入X与消费性支出Y的散点图(图2-1)。
从该三点图可以看出,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消费性支出也在增加,大致程线性关系。
据此,我们可以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Y=β0+β1·X+μ图2-1对模型作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在Eviews软件下,OLS的估计结果如图(2-2)所示。
Dependent Variable: Y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12/07/11 Time: 21:00Sample: 1 20Included observations: 20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X 0.755368 0.023274 32.45486 0.0000C 271.1197 159.3800 1.701090 0.1061R-squared 0.983198 Mean dependent var 5199.515Adjusted R-squared 0.982265 S.D. dependent var 1625.275S.E. of regression 216.4435 Akaike info criterion 13.68718Sum squared resid 843260.4 Schwarz criterion 13.78675Log likelihood -134.8718 Hannan-Quinn criter. 13.70661F-statistic 1053.318 Durbin-Watson stat 1.302512Prob(F-statistic) 0.000000图2-2OLS估计结果为^Y=271.12+0.76X(1.70) (32.45)R2=0.9832 D.W. =1.3025 F=1053.3183.模型检验从回归估计的结果看,模型拟合较好。
第二章 回归分析概要第三节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统计检验根据第一章第二节里,我们讲过的计量经济学模型检验规则可知,在利用OLS 法估计了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参数,并确定了样本回归线后,首先要根据经济理论及实际问题中X 和Y 的对应关系,对回归系数的符号、大小及相互关系进行直观判断,如果上述检验通过的话,还须对估计值进行统计学检验。
回归分析是要通过样本所估计的参数来代替总体的真实参数,或者说是用样本回归线来替代总体回归线。
尽管,从统计性质上已知,如果有足够多的重复抽样,参数的估计值的期望(均值)就等于总体的参数真值,但是,在一次抽样中,估计值不一定就等于该真值。
那么,在一次抽样中,参数的估计值与真值的差异有多大,是否显著,这就需要进一步进行统计检验,主要包括拟合优度检验、变量的显著性检验以及参数检验的置信区间估计。
一、拟合优度检验拟合优度检验,顾名思义,是检验模型对样本观测值的拟合程度(即回归直线对观测值的拟合程度)。
显然,若样本观测值离回归直线越近,则拟合优度越好,X 对Y 的解释程度越强;反之,则拟合优度差,X 对Y 的解释程度弱。
(参看课本44页图3.2.3)因为样本值太多,分别考察每一个离差是不切实际的,又为了克服绝对值符号在计算上带来的不便,因此,常使用离差平方和来考察总离差(推导过程课本44页)。
被解释变量的总离差平方和TSS可解释平方和(回归平方和)ESS 残差平方和RSS 因此,显然,ESS 在TSS 的构成中所占比例越大,RSS 在TSS 中所占的比例就越小,说明回归参数估计值的显著性越强,即样本回归线与真实回归线的拟合优度就越好。
因此,可以用ESS 在TSS 中所占的比例表示样本回归线与总体回归线的拟合程度。
二、变量的显著性检验 1. 相关系数的检验样本相关系数定义公式:)ˆ()ˆ(t t t t y y y y y y -+-=-RSS ESS TSS uRSS y yESS y y TSS t t t +==-=-=∑∑∑222)ˆ()ˆ()(100,01)()ˆ(22222≤≤∴≤≤≤≤-=--==∑∑R TSS ESS TSS RSS TSSRSS R y y y y TSS ESS R t t样本相关系数的性质:(1) r 的取值介于-1和1之间。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统计检验概述(doc 8页)§2.3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统计检验回归分析是要通过样本所估计的参数来代替总体的真实参数,或者说是用样本回归线代替总体回归线。
尽管从统计性质上已知,如果有足够多的重复抽样,参数的估计值的期望(均值)就等于其总体的参数真值,但在一次抽样中,估计值不一定就等于该真值。
那么,在一次抽样中,参数的估计值与真值的差异有多大,是否显著,这就需要进一步进行统计检验。
主要包括拟合优度检验、变量的显著性检验及参数的区间估计。
一、拟合优度检验拟合优度检验,顾名思义,是检验模型对样本观测值的拟合程度。
检验的方法,是构造一个可以表征拟合程度的指标,在这里称为统计量,统计量是样本的函数。
从检验对象中计算出该统计量的数值,然后与某一标准进行比较,得出检验结论。
有人也许会问,采用普通最小二乘估计方法,已经保证了模型最好地拟合了样本观测值,为什么还要检验拟合程度?问题在于,在一个特定的条件下做得最好的并不一定就是高质量的。
普通最小二乘法所保证的最好拟合,是同一个问题内部的比较,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所表示优劣是不同问题之间的比较。
例如图2.3.1和图2.3.2中的直线方程都是由散点表示的样本观测值的最小二乘估计结果,对于每个问题它们都满足残差的平方和最小,但是二者对样本观测值的拟合程度显然是不同的。
....... . .. .图2.3.1 图2.3.21、总离差平方和的分解已知由一组样本观测值),(ii Y X ,i =1,2…,n 得到如下样本回归直线i i X Y 10ˆˆˆββ+=而Y 的第i 个观测值与样本均值的离差)(Y Y y i i -=可分解为两部分之和:ii i i i i i y e Y Y Y Y Y Y y ˆ)ˆ()ˆ(+=-+-=-= (2.3.1)图2.3.3示出了这种分解,其中,)ˆ(ˆY Y y ii -=是样本回归直线理论值(回归拟合值)与观测值i Y 的平均值之差,可认为是由回归直线解释的部分;)ˆ(i i i Y Y e -=是实际观测值与回归拟合值之差,是回归直线不能解释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