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的叙述角度及作用
- 格式:pptx
- 大小:2.21 MB
- 文档页数:15
小说的叙事特点与作用小说的叙事特点是虚构性和故事性,小说叙事往往都是一个完整鲜明的故事,人们在读整篇小说时不会发生混乱,能够跟随故事的情节一环扣一环的发展下去,能够把人带入到故事情节中去。
小说的叙事特点与作用1小说叙事答题方向1.叙述方式:顺序,倒叙,插叙,补叙,平叙2.叙述人称及视角:第一人称(给人真实感,令人信服,便于直抒胸臆)第二人称(便于交流感情,给人以亲切感,便于强烈呼告。
)第三人称:(视野开阔,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便于客观描述。
)视角:全知全能视角、有限视角3.情节安排(构思)技巧:线索、悬念、伏笔、照应、铺垫、抑扬、对比、衬托、突转、以……话题引入。
4.叙述安排上的技巧:对话、心理、回忆、叙述与写景结合、回忆与现实交织、时空集中。
2具体作用清单【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倒叙】(需具体阐释)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需具体阐释)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令人信服,便于直抒胸臆【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给人以亲切感,便于强烈呼告。
【第三人称】视野开阔,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全知全能视角】特点:就在于“全知”,叙述人就像上帝一样知道故事的全部来龙去脉,知道所有人物的一切隐秘,特别是其复杂微妙的心理变化。
优点:自由灵活,叙述人不受时间空间等任何限制,使人物和事件得到最广泛最自由的表现,使读者对人物和事件能有一个最全面最具体的了解;而且它还能最大限度地展示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等等。
如:以第三人称全知全能的视角叙述故事,这样写更能全面细致的描述人物的形象,展开故事情节。
叙述方式一、顺叙作用:使人物、事件的叙述有头有尾、脉络清楚,有较强的时空层次性。
二、倒叙作用: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增加叙事波澜;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可读性和感染力。
三、插叙作用:帮助展开主要事件,或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或对主要人物的身份作简要介绍,或诠释某一细节;使文章波澜起伏,增大了文章容量,可读性增强。
四、补叙作用:对原来的叙述起丰富、补充作用;造成悬念,叙事波澜,深化主旨,造成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五、平叙作用:可以把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情,写的眉目清楚,有条不紊。
叙述的人称1.第一人称第一人称叙述,是以"我"(或"我们")的视角来观察和感受,并以"我"的口吻来叙述其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它是一种单向视角。
其中的"我"可以是作者,也可以是文章中的人物。
第一人称叙述容易形成真实,亲切的格调,带有鲜明的主体特征和主观抒情意味。
它既适合于内心独白式地呈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又适合于讲故事式地叙述事件,从而在组织篇章结构时显得自由洒脱,无所拘束。
2.第二人称第二人称叙述,是以"你"(或"你们")为对象的叙述。
因此,它自然具有一种双向交流的对话性质。
有人把它叫做"对向视角"。
这种视角能紧紧抓住读者,使之有一种参与感。
第二人称的突出长处在于它的"透视性"。
它便于作者挖掘人物的意识,也便于读者探究人物的内心世界。
3.第三人称第三人称叙述是一种最"古老"的叙事视角。
它是指叙述者以局外人的口吻,叙述"他"或"他们"的事情。
第三人称,是最自由灵活的叙述角度。
它可以根据写作的需要,随意转换时间,空间。
因而,它是多角度,多方位的。
高考小说的叙述人称及视角一、第一人称叙述视角这一人称叙述角度,从“我”出发,一以贯之。
凡是“我”没有出场的地方,“我”没有看到的东西,都无法写。
即使“我”在场,除“我”之外的人物内心活动,也不能直接写,只能通过人物的行动、言语、表情等间接表现。
“我”的内心世界,则可能充分展现,这就更具有真实感。
好像不仅作者就是“我”,连读者也变成了小说中的“我”。
所以第一人称的好处是小说情境显得更为真切,作者与读者的距离缩小了。
小说中“我”的作用①便于直接抒情,能自由表达思想。
②叙述亲切自然,给读者以真实感,拉近读者与文本的距离。
③“我”是全文的线索,串联全文的故事情节。
④能使故事情节更为简洁,内容更为集中。
⑤小说可“借”我的情感态度,揭示文章的主题。
三、第二人称1. 运用第二人称叙述视角的小说,我们很少见到,这里就不做讲解,只需学生记住其优点。
2. 第二人称的作用①第二人称拉近了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②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四、第三人称第三人称叙述视角。
这种叙述视角,小说的叙述者不但了解小说里全部细节的发展,而且了解小说中所有人物的心理动态,就连两个人之间的悄悄话,叙述者也知道;连第二个人都无法知道的人物内心最隐秘的想法,叙述者也了如指掌。
它的最大优点是比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在叙事方面都更方便,无所不知,全知全能;不足之处,是导致作者与读者之间的隔阂,作者总把读者排斥在外。
不像第一、二人称那样,好像作者在与读者交谈似的。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十二本书宁肯“有旧鞋换洋火——”像早先一样,吆喝反复出现,但不是同一个人。
秋良竖着耳朵不用分辨,一下跑出去。
这人穿得破烂,黑脸,缺着黄板牙笑。
“我有好东西,可我不想换洋火,除非换别的。
”“什么?”“闹钟,我有个小闹钟。
你有小人书吗?你要有,我就拿它跟你换。
”“闹钟坏了?”黑脸人明知故问很烦人。
“没坏,就是不走了。
小说叙述视角作用专题附答案全套一、考题解读1.考题式样①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视角来讲述故事,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②小说以儿童视角来叙事,有何好处?2.答题方略(1)相关知识★叙述视角叙述视角与叙述人称紧密相关,但是与叙述人称还是有区别。
常见的叙述视角主要有:全知视角、有限视角、儿童视角、动物视角、女性视角。
小说在选用叙述视角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同一部小说,在叙述过程中,有时也会发生叙述视角转换。
(2)答题角度★全知视角作用(1)视野无限开阔,适合表现时空延展度大,矛盾复杂,人物众多的题材,因此颇受史诗性作品的青睐。
(2)让读者了解真相,便于全方位地描述人物和事件。
(3)在叙述事件和人物时,可以灵活地改变、转移观察或叙述角度,增加了作品的可信性。
★有限视角作用(1)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期待。
(2)增强代入感与真实性,让读者获得了更真切、更自然的感受。
(3)最大限度地还原事物的本来面貌。
这一点主要是限知外视角的作用。
★动物视角作用(1)以动物的眼光看世界,给读者一种崭新的体验,更有情趣;更客观冷静真实;(2)动物展示出的心理活动,往往与人的心理活动交替进行,从而推动情节的发展;(3)突出了作者要真正表达的主题思想(使人意识到动物生命的内在价值、建立生态意识)。
★儿童视角作用(1)儿童纯洁的心灵和简单的阅历使得叙事内容更加客观真实;(2)儿童贫乏的词汇和特有的语句使得叙事语言更加平易亲切;(3)儿童丰富的想象和无知的状态使得叙事效果更加〃陌生化〃。
(4)儿童的好奇心推动情节的发展;(5)儿童视听下来塑造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饱满;(6)用儿童天真善良的天性对比成人世界的丑恶,审视人性,凸显主题,直扣人心。
★女性视角作用(1)以女性敏锐的观察力,情感更加细腻,引人入胜。
(2)以其母性情感笔触,表达对弱者的同情,怜悯的情怀;或以女性口吻表达对强权的反抗,对自由的渴望。
★视角转换作用(1)就增加了感染力,也能更好地突出主题。
常见的三种叙述视角作用
三种叙述视角作用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所采用的表现手法,包
括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三种视角。
第一人称叙述视角是指以“我”为视角,通过自身的经历来叙述故事情节。
这种叙述方式更具有亲身感受和体验,能够深入读者心灵,产生
强烈的感情共鸣。
此外,第一人称叙述视角还可以让读者更加容易了解、认知和体验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第二人称叙述视角是指通过“你”和“你们”的角度来叙述故事情节。
这种叙述方式像是在跟读者进行交流,让读者深入融入到故事情境中,产
生共鸣。
同时,第二人称视角也能够将故事情节揭示的道理更加深刻
地刻画出来,有助于更好地传达作者的观点。
第三人称叙述视角是指以“他、她、它、他们、她们、它们”等非主体
角色作为叙述视角。
这种叙述方式通常更加客观、中立,可以透过描
述主人公的行为、语言、心理等来生动地刻画出主人公的形象,强调
主人公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突出其他角色的特点和故事的背景,使
故事更完整、深刻。
总的来说,不同的叙述视角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适用于不同的文学
创作当中。
创作者可以根据故事情节的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叙述视角,来表达故事情节,生动有趣地叙述故事,让读者更为投入,感悟更深。
小说叙述技巧范文
1.时间线:小说的情节通常是按照时间线性展开的,从故事的开始到结尾。
叙述者可以通过回顾、预演等手法来改变时间线的次序,从而增强叙述的效果。
2.视角选择:小说的叙述可以选择第一人称、第二人称或第三人称视角。
第一人称视角能够使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而第三人称视角则更适合多角度地展示故事。
4.对话技巧:对话是小说中重要的叙述方式之一、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物性格、情感和关系。
对话可以直接呈现人物的思想、想法和冲突。
6.插叙:通过插叙一些旁白或回忆,可以使叙述更加生动有趣。
插叙可以用于解释一些情节的来龙去脉,或者是对故事展开的进一步说明。
8.转折和冲突:故事中的转折和冲突是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元素。
通过在故事中设置冲突和转折,可以增加故事的张力和吸引力。
9.真实感情和人物发展:通过真实的感情描写和角色的发展,可以使故事更加有吸引力。
读者更容易与情感丰富的角色发生共鸣,并对角色的成长与变化产生兴趣。
10.意义和主题:小说的故事所要传达的主题和意义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深入挖掘故事的主题和意义,可以使读者在阅读中获得更多的思考和感悟。
叙述视角的作用及叙述视角的内涵和特点在叙事文学中~叙述者与故事的关系是一种最本质的关系。
叙述者在叙述故事的时候所采用的叙述角度即是视角。
视角,也称聚焦,是小说中极为重要的叙事技巧。
它对于文本意义的阐释~叙述效果的产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最早提出视角问题的批评家之一是Percy Lubbock~他认为小说中所有的技巧都受到视角的制约。
视角有两层意思:一是它就像视觉艺术的视点~即观察者从什么角度和什么位置来观察一个物体。
而在文学作品中~作者把读者的位置调节到他想表达的角度。
这种调节既是空间上的~又是时间上的。
作者可以把叙述者摆在千里之外~也可以把他置于读者的面前~可以让他作为一个历史人物~也可以是当前的一个目击者。
二是视角存在于表达事物的态度中。
因为叙述文本总是由语言组成的~而语言不允许我们在谈论某事物的同时不表达我们对它的态度。
因此~叙述者在叙述一件事情或是描述一个事物的特点时~所采用的视角就成为了读者分辨作者态度的线索。
20世纪以来~随着叙事理论和写作实践的发展~一些西方作家摒弃了以往以全知叙述为主~只注重情节发展的、说教式的小说形式~而主张叙述者退出文本~并对叙述范围和叙述角度加以自我限制~从而达到一定的叙述效果和审美目的。
出于视角的复杂性~它一直是叙事学中一个颇受争论的问题~从其多样的分类方式就可见一斑。
一般说来~视角可以分为三类:全知性视角~人物视角,有限全知性视角,~客观性视角,戏剧性视角,。
这三种叙述模式各有特点。
在全知视角叙述模式下~文本中明确的存在着一个全知的叙述者~它洞悉故事中所有人物,或一些人物,的内心~随时揭示出人物的思想感情。
它不受时间、地点、人物的限制~可以随心所欲的出现在故事中并随时做出评论。
虽然这种全知视角看起来是最灵活的~但是却拉开了读者与故事中的人物的距离。
这种全知性的视角非常适合传统的说教式的小说。
而如果一个叙述者完全不进入人物的内心~也不对人物的行动做出任何评价~只是充当一个摄像机的作用~如实客观的记录下来故事中发生的一切~这种叙述模式就是客观性视角,戏剧性视角,。
小说中的叙事视角分析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通过叙事视角的选择来呈现故事内容。
不同的叙事视角可以带来不同的效果和观感,使读者更深入地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内心世界。
本文将以小说中的叙事视角为主题,探讨它对于小说情节和人物描写的影响。
一、第一人称叙事第一人称叙事是指以小说人物自身的角度来叙述故事的一种视角。
这种叙事方式使读者可以更直接地感受到故事主人公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Mark Twain的《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就是以主人公哈克贝里·费恩的视角来讲述的。
通过哈克贝里的叙事,读者可以感受到他的天真善良和对人性的反思。
二、第三人称叙事第三人称叙事是指以旁观者的身份来叙述故事的一种视角。
这种叙事方式常用于多线叙事结构的小说中,可以展示多个角色的情节发展。
例如,J.K.罗琳的《哈利·波特》系列中就采用了第三人称叙事。
通过旁观者的视角,读者可以全面了解不同角色的行为动机和内心世界。
三、多重叙事视角有些小说会选择多种叙事视角来讲述故事,使故事更为复杂和丰富。
例如,威廉·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就采用了多重叙事视角。
通过不同的叙事者,读者可以看到同一个事件的多个侧面和不同的解释。
四、叙事视角对描写人物的影响不同的叙事视角可以对人物塑造产生深远的影响。
例如,第一人称叙事可以更深入地揭示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让读者更加亲近主人公。
而第三人称叙事则可以从外部观察者的视角客观地描绘人物的特征和行为。
通过对人物的细腻描写,叙事视角能够给予读者更多元化的观感和认知。
五、叙事视角对故事情节的影响叙事视角的选择也会对故事情节产生重要的影响。
例如,如果选择第一人称叙事,读者只能从主人公的角度来了解故事发展,这种局限性可以增加故事的紧张感和悬念。
而第三人称叙事则可以展示多个角色的思想和行动,使故事更加丰富和立体。
总之,小说中的叙事视角选择是一项重要的写作决策,它能够通过不同的视角展示人物和故事的多个方面。
一小说的表达技巧【模式】指(指明所用技巧)+析(结合文句分析如何运用)+点(点明表达效果)。
1.叙事视角(即人称)(1)第一人称:①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抒胸臆,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②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读起来有亲切感和真实感。
(真实自然,但表现受限)(2)第二人称:①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②抒情自由灵活,便于感情交流,容易感染读者。
(亲切抒情)(3)第三人称:①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②更能从多方面自由叙述,更灵活自由地反映现实。
(客观灵活、但缺乏亲切)2、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①全知视角:更有利于全方位地表现重大历史事件中的各种复杂关系。
第三人称大多是全知视角。
②有限视角:第一人称视角;第三人称中的傻子视角、儿童视角和成人受限视角(没有写人物心理等)。
比如:《尘埃落定》《爸爸爸》(傻子视角),《红高粱》《呼兰河传》(儿童视角),2017全国1《天嚣》(成人受限视角)3.故事情节的叙述方式(1)顺序:事件由头到尾依次叙述,次序井然,文气自然贯通,条理清晰。
(2)倒叙: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可避免叙述的平铺直叙和结构的单调,使叙述行文曲折有致。
(3)插叙:①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②丰富小说内容,使内容更充实。
③衬托中心人物,丰富情节,④深化文章……的主题。
(4)补叙:补充交代……,使内容更充实,结构更完整;丰富了文章内容。
插叙与补叙的区别在于:插叙插入的是基本事件之外的有关情况,去掉它并不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补叙补入的则是基本事件发展之中的有机环节,去掉它会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
插叙有情节;补叙无情节,前后不必有什么过渡性的话。
补叙可以在篇中,也可以在篇末。
插叙只能在篇中,不能在篇末。
二小说的语言赏析1.从词语使用及其效果、句式选用及其效果、修辞使用及其效果、整体语言风格四个方面分析语言。
小说中的叙事视角与叙述技巧在小说创作中,叙事视角和叙述技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决定了读者对故事的感知和理解。
通过选择不同的叙事视角和灵活运用各种叙述技巧,作家们能够创造出多样化的作品,让读者更加沉浸其中。
本文将探讨小说中的叙事视角和叙述技巧,并分析它们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
一. 叙事视角1. 第一人称叙事第一人称叙事是指通过主人公或故事中的某个角色来讲述整个故事。
这种叙事方式使得读者可以深入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情感和思想。
同时,也提供了更加亲密的叙事体验。
例如,杰罗姆·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以主人公霍尔顿的角度叙述,使读者能够真实感受到他的孤独与反叛。
2. 第三人称叙事第三人称叙事是指以故事中的旁观者角度进行叙述,既可以是客观的旁观者,也可以是受限的第三人称叙述。
这种叙事方式常用于叙述复杂的故事结构和多重人物关系。
例如,乔治·R.R.马丁的《冰与火之歌》系列采用了多角度的第三人称叙述,让读者可以同时观察到不同人物的行动和心理。
3. 全知叙事全知叙事是指作者从无所不知的角度对故事进行叙述。
通过全知叙事,作者可以自由切换角色的思想和感受,提供全面的故事信息。
例如,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运用了全知叙事,将读者带入到整个社交圈的复杂关系中,揭示了角色的内心活动和隐藏的动机。
二. 叙述技巧1. 描述与展示通过描述和展示,作家可以向读者传递丰富的画面感和情绪。
通过精准的描写和细腻的语言,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故事的氛围和情感。
例如,夏洛特·勃朗特的《简爱》中,勃朗特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和主人公的情感反应,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戏剧性和浪漫的世界。
2. 对话与独白对话和独白是展示角色性格和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角色之间的对话,读者可以了解他们的交流和互动,把握故事的推进方向。
同时,角色的独白也可以透露出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
如渡边淳一的《千针刺出一片白》中,通过主人公的自我独白,读者得以深入了解他内心的痛苦与挣扎。
叙述视角的作用有哪些叙述视角,作为文学创作中的重要元素,对于整部作品的艺术效果和读者体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影响着故事的情感表达、人物塑造、情节安排以及主题呈现。
以下是叙述视角的几个重要作用:1.塑造个性化的人物形象:通过不同的叙述视角,作者可以巧妙地展现人物内心的世界,揭示他们的思想、情感和动机。
第一人称叙述视角能让读者更加亲近主人公,感受到其真挚的情感;而第三人称叙述视角则能让读者从一个客观的角度去评价人物,从而形成更加立体、丰满的人物形象。
2.营造独特的情感氛围:叙述视角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故事的氛围营造。
例如,恐怖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述视角,能让读者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恐怖氛围;而浪漫小说则适合采用第三人称叙述视角,让读者沉浸在浪漫的情感之中。
3.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叙述视角可以引导读者关注故事中的某些细节,从而使情节更加紧凑。
通过切换不同的叙述视角,作者可以巧妙地将多个线索穿插在一起,为最后的悬念揭开埋下伏笔。
4.展现多样化的主题:叙述视角的变换能使读者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使作品的主题更加丰富多元。
例如,一部小说可以采用多个角色的叙述视角,展现同一事件在不同人眼中的差异,从而反映出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多样性。
5.强化叙述张力:通过巧妙地切换叙述视角,作者可以控制信息的传递,制造出一种叙述张力。
例如,在紧张悬疑的情节中,突然切换到另一个角色的叙述视角,可以使读者产生一种紧张感,激发继续阅读的兴趣。
6.提升读者参与度:叙述视角的选择也会影响读者的参与程度。
第一人称叙述视角能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感受到主人公的情感;而第三人称叙述视角则能让读者在欣赏故事的同时,保持一定的距离感,从而更好地进行思考和评判。
总之,叙述视角在文学创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家可以根据作品的需求,灵活运用不同的叙述视角,以达到最佳的艺术效果。
从人物塑造、情感氛围、情节安排到主题展现,叙述视角的变换为文学作品带来了丰富的表现力和深度。
叙述视角及其作用叙述视角是文学作品中最基本的一个概念,它直接决定了读者所能了解到的信息以及情感上的体验。
叙述视角分为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三种,本文主要从它们的角度出发,探讨叙述视角对于文学作品的作用。
首先是第一人称叙述视角,即通过小说人物的自我陈述来讲述故事。
第一人称叙述视角能够直接展示小说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人物的情感和动机。
小说人物自我描绘和自我反思都能够直接呈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更加容易产生共情和理解。
从某种意义上说,第一人称叙述视角产生一种置身其中的感觉,让读者能够更加身临其境地体验故事。
但是,第一人称叙述视角也存在局限。
由于叙述者只能从自己的视角来看待事情,因此读者所了解到的信息也受到限制。
读者只能看到与叙述者相关的事情,而无法了解叙述者之外的事情。
此外,如果叙述者自制力不足,或者重点安排有误,那么读者可能会失去一些重要信息。
接下来是第二人称叙述视角,即以"你"的方式来讲述故事。
第二人称叙述视角常常被运用在诗歌、散文、深度报道等非小说类文学作品中。
它能够让读者产生参与感,感觉它是为自己量身定制的。
通过使用第二人称叙述视角,作者能够让读者更加主动参与到阅读中来,产生更加深刻的思考和情感体验。
然而第二人称叙述视角也具有一些缺点。
因为它是以"你"的方式来讲述故事,所以它的信息呈现方式较为单调,往往难以展示现实生活的复杂性。
此外,使用第二人称叙述视角可能导致作品难以被广泛接受,因为读者们不愿意被强制性地参与到故事中来。
最后是第三人称叙述视角,即通过旁观者的视角来讲述故事。
第三人称叙述视角是最普遍的一种叙述视角,如今的大多数文学作品都采用这种叙述视角。
通过使用第三人称叙述视角,作者能够充分地展示故事的全貌,以更为客观的方式呈现事情的发展过程。
读者也可以更好地了解故事中所有人物,感受到他们的情感丰富性。
些缺点范畴中,第三人称叙述视角无疑是最为全面的一种叙述视角,它能够呈现事物的全貌,并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人物的情感世界。
一、定义:作家写作小说,一开始就要给自己找一个叙述的身份和位置,这就是叙事角度。
二、分类:小说的叙述视角有“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两种,这两者既可以单独运用,也可以灵活转换。
⏹上帝俯瞰——全知视角特点:小说的叙事人就是作者,全知全能,无所不在,绝对控制,什么都为读者安排妥当了。
好处:容量丰富,讲述自由,阅读时信息清楚了然,不必让读者劳神费心,苦思冥想。
⏹第三人称——“他”——全知或有限视角特点:叙述人只是故事情节的讲述者,并非故事情节中的的参与者、见证者、亲历者,叙述人站在故事我外部,以旁观者的身份讲述故事,视角或有限也可无限。
好处:叙述自由,超越时空,无所不知。
不足:叙述缺乏亲切感,使小说与读者之间产生距离。
举例:比如《项链》“叙述人对玛蒂尔德的生活情况无所不知,又俨然一个冷静的上帝俯瞰着玛蒂尔德的人生悲剧”。
⏹凡人目光——有限视角特点:小说的叙事人不再是全知全能的上帝——作者,而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讲究含蓄,讲究隐藏、留白。
好处:能充分激发读者的阅读能动性,主动参与,全心投入,更能体验到阅读的魅力,将读者变为小说的第二作者。
⏹第一人称——“我”——有限视角特点:“我”既是故事情节的讲述者又是其中的参与者、见证者、亲历者。
好处:真实亲切,拉近小说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抒情。
不足:只能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受到一定的限制,是“有限的讲述”。
注意:“我”并不等于作者。
举例:比如《桥边的老人》中,“我”就无法得知老人此时此地内心的想法,所以就无从描写他的心理活动了。
三、人称:第一人称(我)是属于说话人,第二人称(你)属于听话人,第三人称(他)属于说话人、听话人以外的人。
所有的叙述一般是由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来承担的。
第一人称:①可以把文中的人物、事件写得好像是“我”的亲身经历,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增强文章的真实感;②便于抒情,便于直接表达“我”内心的喜怒哀乐,亲切自然;③让人读起来更加有兴趣,将自己和主角进行人物交换. 拉近作者与读者的距离.如鲁迅先生的《祝福》运用了第一人称的笔法,向我们娓娓道来一个较为真实的故事。
关于小说的叙述角度及作用记得中学时的语文课上学过,视角分为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
今天查了下资料,发现有限视角又可以分为内视角和外视角。
至于叙述方式,常见的有顺叙、倒叙、平叙、插叙、补叙、直接叙述和间接叙述这七大类。
以上这些名词具体的解释我在这就不说明了,毕竟我也不是学这个的,下面只是结合自己最近读的小说发表一点小小的意见。
众所周知,艾米利·勃朗特的《呼啸山庄》不仅因其精彩的故事情节而著名,小说的叙述视角跟叙述方式也很独特。
《呼啸山庄》前后共叙述了三十一年的故事,作者打破当时惯用的平铺直叙和直线叙述的模式,采用了多角度叙述方法,从几个角度来叙述故事。
从故事中间开始叙述,然后故事情节朝两个方向发展:一边是过去——倒叙,一边是未来——顺叙。
为了使略显夸张的故事内容令人信服,艾米莉采用了双重叙事结构,利用多重视角的转换,将故事深入。
从出场顺序上看,洛克伍德是第一叙述者,耐莉在时间上属于第二叙述者。
但她却是故事的主要叙述者,由她对外来的洛克伍德讲述故事的主要情节,而她的述说又包含在洛克伍德的叙述中。
鉴于故事发生在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地方,所以小说开头部分便通过一个洛克伍德的眼光来观察这一切,外来者的叙述给读者营造了一种神秘的氛围。
耐莉作为与主人公一起长大的女仆,由她讲述故事更让人信服。
洛克伍德是故事开端和结尾的叙述者,整个故事也是他讲述的,其中包括耐莉的叙述、日记、信件以及他本人的亲身经历。
同时他还是故事的见证人,两次进入呼啸山庄的所见所闻令读者对其讲述的故事深信不疑。
《呼啸山庄》借鉴了书信体小说的叙述模式,在传统框架式叙事结构的基础上,开创了多个叙述者叙述相同故事域的叙事结构。
同时小说还创造了旁观式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
故事在单一叙事的基础上加入了重复叙述,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地方、同一件事被不同人物不止一次地提起。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呼啸山庄》在故事发展上采用了摇摆这一技巧。
顺叙、倒叙和插叙的交叉运用使小说在情节结构上呈摇摆状态;省略、概要、场景、停顿的交替使用使故事在加速或减速中曲线前行,建构了小说抑扬顿挫的节奏;单一叙事、重复叙事以及概括的巧妙运用使小说勾勒出完美的情节曲线。
叙事视角的三种类型及作用
叙事视角是一种特殊的文学技巧,它可以帮助作家更好地表现出故事的层次感和深度内涵。
在文学作品中,叙事视角有三种常见的类型:第一人称叙事视角、第三人称叙事视角和旁白叙事视角。
第一人称叙事视角指的是作家以一个角色自己的视角描述故事事件,叙事角色是小说中的主角,即“我”。
作家可以利用这种视角更好地让读者参与到故事情节中去,从而体会到主角的心理感受。
第三人称叙事视角指的是作家以小说中的其他角色的视角,叙事角色是小说中的次要角色,即“他/她”,故事叙述者不参与故事情节,而是被动地把握故事的发展脉络。
这种视角可以更有效地表现出故事中的人物的多面性,并且允许作家从不同角度来展示故事。
旁白叙事视角指的是作家通过旁白的方式来表达对故事情节的评论或解释,即“我们”或“大家”。
这种视角使作家可以一边描述,一边评论,既能反映出作家对故事的想法,又能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
总之,叙事视角是一种重要的文学技巧,它可以更好地表现出故事的层次感和深度内涵,更有效地表达作家的想法,让读者参与故事情节,加深读者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