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引流管的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6.81 MB
- 文档页数:25
神经外科引流管的护理及观察要点神经外科手术是一种复杂的手术,患者在手术后需要引流管来排除血液和其他体液。
正确的护理和观察对于患者的恢复至关重要。
以下是神经外科引流管的护理及观察要点。
一、引流管的护理1. 清洁引流管口在进行引流管护理时,首先要注意清洁引流管口。
使用无菌生理盐水或洗涤液轻轻清洁引流管口周围的皮肤,保持引流口干净,预防感染的发生。
2. 观察引流管颜色和量每天观察引流管排出的引流液的颜色和量,及时记录并报告医护人员。
如果引流液呈现明显的血性或脓性,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预防感染的发生。
3. 避免引流管的扭曲和堵塞要避免引流管的扭曲和堵塞,保持引流管的通畅和畅通。
定期对引流管进行检查,确保引流管正常排出引流液,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处理。
4. 定期更换引流袋引流袋是存放引流液的地方,应定期更换引流袋,及时清理污染,避免引流袋内的细菌繁殖。
二、引流管的观察要点1. 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呼吸、血压、脉搏等,及时发现任何异常情况并记录。
2. 观察患者的神经状态术后患者的神经状态是关注的重点,包括意识状态、言语能力、肢体活动等,及时发现并报告异常情况。
3. 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和量每天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和量,对于血性或脓性的引流液要及时通知医生处理,预防感染的发生。
4. 观察患者的排尿情况术后患者可能出现排尿困难或尿失禁的情况,需要及时记录和观察患者的排尿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5. 观察患者的饮食和体位在术后,对患者的饮食和体位也要进行观察,及时调整患者的体位,帮助患者排出引流液,促进患者的恢复。
神经外科引流管的护理及观察要点对于患者的恢复非常重要。
通过正确的护理和观察,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患者出现的异常情况,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
希望医护人员能够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引流管护理及观察,以确保患者术后的安全和健康。
在神经外科手术术后,引流管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辅助工具,用于排除手术部位的血液和其他体液,防止积液和感染的发生。
常见普外科术后引流管护理要点普外科术后引流管护理是外科病人术后护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
引流管的正确护理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伤口愈合,保持术后患者的稳定状态。
以下是常见的普外科术后引流管护理要点。
1.术后引流管的观察和记录:术后引流管的观察是护理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
要观察引流管的数量、颜色、气味和质地,记录引流液的量及性质,如出血、脓液或混合液体。
如果引流液量持续增加或质地发生改变,需要及时报告医生。
2.术后引流管的清洁:引流管周围的皮肤应保持干燥和清洁,避免感染的发生。
每天至少进行2次引流管周围的清洁,使用温开水或生理盐水轻柔擦拭,切忌用力擦洗引流管处的伤口。
清洁后用无菌药膏涂抹引流管周围的皮肤。
3.引流管的固定:引流管应固定好,避免移位和脱落。
可以使用无菌纱布或透明敷料将引流管固定在伤口周围,确保引流管的稳定和畅通。
切忌使用胶带直接固定引流管。
4.引流液的密闭和温度:引流液的器官引流袋应保持密闭,避免细菌感染。
引流液袋应定期更换,避免过度填充和溢出。
引流液的温度应保持在体温范围,避免过冷或过热的情况发生。
5.引流管的疼痛评估和控制:术后患者常常会出现引流管周围的疼痛。
护士要定期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并根据疼痛评估结果适时给予止痛药。
可以通过局部冷敷或热敷缓解引流管周围的疼痛。
6.术后引流管的拔管:引流管的拔管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在拔管前要提前与医生沟通并了解患者的伤口情况。
拔管前要先用生理盐水冲洗引流管,避免管腔堵塞。
拔管时要注意不要引起引流液的溅出,拔管后要及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有异常要及时通知医生。
7.与患者的沟通和教育:术后患者在引流管护理过程中常常会感到困扰和焦虑,护士要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沟通。
护士要向患者详细解释引流管的作用和护理措施,告知患者术后引流管护理的重要性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护理措施。
总之,普外科术后引流管护理要点是护理中的重要内容,正确的引流管护理可以促进伤口愈合和患者的康复。
外科各种引流管的护理常规引流管是一种用于排除体内血液、气体、分泌物等的管道装置,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中。
引流管护理的目的是确保引流的顺利进行,防止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引流管的护理常规。
1.外科引流管护理常规一般外科引流管包括胸管、腹腔引流管等。
护理常规如下:-术后立即观察引流管出血量和颜色,注意及时更换引流袋;-每班交接时记录引流量和颜色的变化,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防止引流管被拉拽或扭曲,避免引起疼痛或引流管被堵塞;-引流管与患者的衣物或其他设备保持固定,防止脱落;-根据医嘱调整引流袋的高度,保证引流管畅通;-定期更换引流袋,避免细菌滋生和感染;-随时观察患者的引流液特征和量,及时报告异常情况。
2.胃引流管护理常规胃引流管是一种经口或经鼻插入胃腔内的管道,用于排除胃液、气体或其他物质。
护理常规如下:-定期检查胃引流管的位置是否正确,确保管道被正确插入胃腔;-每班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颜色和量,报告异常情况;-根据医嘱进行胃灌洗,保持胃引流管的通畅;-鼻饲患者的胃引流管应保持固定,避免引起不适;-定期清洗和更换引流袋,防止感染的发生;-随时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和不良反应,及时报告医生。
3.尿引流管护理常规尿引流管是一种用于排泄尿液的管道装置,常见于泌尿外科手术。
护理常规如下:-每班检查尿引流管是否固定,避免被拉拽;-定期观察尿引流管和尿袋是否有漏尿现象,及时更换引流袋;-检查尿引流管是否存在扭曲,保持通畅;-注意尿引流管的口径是否适当,避免尿液排出困难;-定期清洗和更换尿袋,防止感染;-每班检查尿液的颜色和量,及时报告异常情况;-观察患者尿量的变化和尿的性状,以及其他泌尿系统症状。
总之,针对不同类型的引流管,护理常规会有所不同。
目的是保持引流管的通畅,预防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在进行引流管护理时,需要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和量,留意患者的身体反应和相关症状,并及时报告医生以便进行处理。
外科常见各种引流管护理引流管是由医生在手术或创伤处理过程中植入患者体内的管道,用于引流体液、气体或血液,以减少感染和促进伤口愈合。
外科常见的引流管有多种类型,每种类型的护理都有其特定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以下是外科常见引流管的护理方法。
1.胃管护理胃管是一种通过鼻孔或口腔插入患者胃内,用于排出胃液、食物残渣或药物的管道。
胃管护理要点如下:-定期检查胃液的颜色、气味和量,以及引流管的通畅性。
-每次引流后用生理盐水或清水进行冲洗,以防止管道堵塞。
-定期更换引流袋,并注意清洁引流袋和引流管,并避免拉扯引流管。
-监测患者的体温和肠鸣音,以及胃液中的潜血。
2.导尿管护理导尿管是一种插入患者尿道,用于排尿的管道。
导尿管护理要点如下:-每天定时清洁外阴部和导尿管管口,以预防感染。
-监测尿液颜色、气味和量,及引流管的通畅性。
-定期更换导尿袋,并注意清洁导尿袋和导尿管,并避免拉扯导尿管。
-监测尿液中的潜血和质地。
引流管是一种直接插入伤口或手术切口,用于排出伤口分泌物或血液的管道。
引流管护理要点如下:-定期检查引流管的通畅性,并注意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颜色和量。
-每天检查引流管周围的皮肤情况,保持患者伤口周围的干燥和清洁。
-根据医嘱定期更换引流袋,并注意清洁引流袋和引流管,并避免拉扯引流管。
胸腔引流管是一种通过胸壁插入胸腔,用于排出胸腔积液或气体的管道。
胸腔引流管护理要点如下:-定期检查引流管的通畅性,并注意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颜色和量。
-检查引流管的负压设备,确保负压恰当且稳定。
-定期更换引流瓶,并注意清洁引流瓶和引流管,并避免拉扯引流管。
-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和呼吸音。
以上是外科常见引流管的护理方法,每种引流管的护理都需要根据医嘱和患者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操作和监测。
护士应定期评估引流管的通畅性和引流液的性质,及时报告医生发现异常情况,以便及时处理。
在进行引流管护理时,护士应遵循无菌操作原则,确保操作过程的卫生和安全。
外科各种引流管的护理外科引流管的护理是指对患者体内或体外安置的不同类型引流管进行适当的护理,以保证引流管畅通,减少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常见的外科引流管包括胸管、胃管、尿管、引流管和胰汁引流管等。
1.胸管护理:胸管是用于胸腔内液体、气体引流的管道。
护理步骤包括:-检查引流瓶液位,确保引流畅通。
-每6-8小时更换引流瓶,记录液体量和性质,并观察是否有渗血、脓液等异常。
-每4小时检查胸管连接口是否松动,保持连接牢固。
-定期检查胸管和连管带的固定情况,避免胸管脱落或外出。
-观察患者呼吸状况和氧饱和度,及时报告异常。
2.胃管护理:胃管是用于排空胃内液体的管道。
护理步骤包括:-每隔2小时检查胃液引流量,记录液体量和性质,观察有无恶心、呕吐等症状。
-每6小时抽出1-2毫升胃液送检验,以评估消化功能。
-每8小时擦洗胃管口,保持清洁,避免感染。
-每4小时检查胃管连接呼吸机或吸痰器的连接口是否松动,保持连接牢固。
-观察患者的腹胀情况及肠鸣音,及时报告异常。
3.尿管护理:尿管是用于排尿的管道。
护理步骤包括:-每隔2小时观察尿液颜色、量和性质,记录液体量和性质。
-每4-6小时检查尿管通畅与否,排除结石或尿管堵塞的可能。
-每8小时清洗尿管口,保持清洁,避免感染。
-观察患者排尿情况及尿液性状,及时报告异常。
4.引流管护理:引流管用于排除伤口渗出的液体。
护理步骤包括:-每2-4小时检查引流液量和性质,记录液体量和性质,并观察有无渗血、脓液等异常。
-每8小时更换引流瓶或抽尽液体,保持引流通畅。
-定期检查引流管与皮肤之间的固定情况,保持固定状态,避免脱落或外出。
-观察伤口渗液是否减少和伤口周围皮肤的情况,及时报告异常。
5.胰汁引流管护理:胰汁引流管是用于排除胰管分泌物的管道。
-每2-4小时检查引流液量和性质,记录液体量和性质,并观察有无渗血、脓液等异常。
-每8小时更换引流瓶或抽尽液体,保持引流通畅。
-定期检查引流管与皮肤之间的固定情况,保持固定状态,避免脱落或外出。
普通外科常见引流管的护理引流管是一种用于排出体内液体或气体的管道,常用于普通外科手术中。
引流管的护理非常重要,可以起到防止感染、促进伤口愈合等作用。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引流管的护理步骤和注意事项。
引流管的护理步骤如下:1.清洁双手:护理人员在接触引流管之前,先要仔细洗手,保持清洁。
2.沟通:在进行引流管护理之前,应与患者进行沟通,告知其护理的目的和重要性,并告知患者护理的过程中可能的不适感,以免患者产生紧张和焦虑。
3.观察引流液:在更换引流袋或清洗引流管之前,应先仔细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包括颜色、气味、量和性状等。
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医生报告。
4.更换引流袋:每日或根据医生指示更换引流袋。
在更换引流袋之前,先备好干净的引流袋和其他所需物品,以免过程中引流管被污染。
5.清洗引流管:在更换引流袋后,使用生理盐水或医生指定的清洗液清洗引流管。
可使用注射器帮助进行冲洗,将清洗液从管道的一端注入,再从另一端排出,直到排出的液体清澈为止。
6.检查引流管的通畅性:引流管被污物或凝血堵塞会影响引流的效果,故每次护理完引流管后,应检查管道是否通畅。
可用注射器轻轻注射生理盐水,观察是否有反应。
7.固定引流管:引流管应固定在防滑固定带上,避免引流管的过度拉扯或移位。
固定引流管可使用皮贴或透明防水胶布。
8.皮肤护理:应定期清洁引流管周围的皮肤,避免感染。
可使用无菌盐水或生理盐水擦洗,注意保持引流口周围皮肤的干燥。
9.防止污染:护理过程中要注意严格遵守洗手、戴手套等感染控制措施,以防止引流管的污染。
同时,尽量避免污染引流管和引流袋,如有污染需及时更换。
引流管护理的注意事项如下:1.定期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气味、量和性状变化,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医生报告。
2.避免抽出引流管,除非在医生指示下。
过度抽出引流管可能导致感染和引流不畅。
3.引流袋应始终保持下垂,避免引流液倒流入体内。
4.若引流管有拉力或拉扯感,应检查是否有固定不当,及时调整。
外科护理学引流管护理一、手术后病人引流管护理1.正确连接并妥善固定引流管。
2.保持引流管通畅:定期检查负压吸引有无堵塞。
3.引流液观察:量、颜色和性状。
4.记录:准确、完整。
5.无菌:更换时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二、颅内压增高引流管护理—脑室引流的护理1.引流管安置:引流瓶(袋)高于侧脑室平面10~15cm。
搬动病人时,应夹闭引流管。
2.控制引流速度和量:术后早期引流量≤500ml/d。
在抢救脑疝时,先快后慢。
3.观察记录引流液情况:若见大量血液或颜色逐渐加深,提示脑室持续出血。
若见混浊,呈毛玻璃状或有絮状物,提示有颅内感染。
4.严格无菌,防止感染:保持穿刺部位敷料干燥,穿刺点敷料和引流袋每日更换。
更换引流袋时夹闭引流管,防止逆行感染。
5.保持引流通畅:防止引流管受压、扭曲、折叠或阻塞。
根据造成无引流液流出的不同原因分别处理。
6.及时拔管:持续引流时间通常不超过1周。
拔管前行头颅CT检查,并先试行夹闭引流管24h。
三、颅内血肿患者引流管的护理留置引流管者应加强引流管的护理。
1.病人取平卧位或头低足高患侧卧位,以利引流。
2.保持引流通畅,引流袋应低于创腔 30cm。
3.保持无菌,预防逆行感染。
4.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和量。
5.尽早拔管,术后 3d 左右行 CT 检查,血肿消失后可拔管。
四、甲状腺癌术后引流管护理伤口处酌情放置引流管,做好固定,并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和量,保持引流通畅,及时更换伤口处敷料,评估并记录出血情况。
病情允许时,尽早拔除引流管。
五、急性乳腺炎脓肿切开引流后护理脓肿切开引流后保持引流通畅,密切观察引流液颜色、性状、量及气味的变化,定时更换伤口敷料。
六、乳腺癌根治术后引流管护理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下常规放置引流管并接负压引流装置,如负压引流球或负压引流瓶。
负压吸引可及时、有效地吸出残腔内的积液,积血,并使皮肤紧贴胸壁,从而有利于皮瓣愈合。
(1)有效吸引:负压引流球或引流瓶应保持压缩(即负压)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