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科常见引流管的护理68472
- 格式:ppt
- 大小:1.96 MB
- 文档页数:10
常见普外科术后引流管护理要点普外科术后引流管护理是外科病人术后护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
引流管的正确护理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伤口愈合,保持术后患者的稳定状态。
以下是常见的普外科术后引流管护理要点。
1.术后引流管的观察和记录:术后引流管的观察是护理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
要观察引流管的数量、颜色、气味和质地,记录引流液的量及性质,如出血、脓液或混合液体。
如果引流液量持续增加或质地发生改变,需要及时报告医生。
2.术后引流管的清洁:引流管周围的皮肤应保持干燥和清洁,避免感染的发生。
每天至少进行2次引流管周围的清洁,使用温开水或生理盐水轻柔擦拭,切忌用力擦洗引流管处的伤口。
清洁后用无菌药膏涂抹引流管周围的皮肤。
3.引流管的固定:引流管应固定好,避免移位和脱落。
可以使用无菌纱布或透明敷料将引流管固定在伤口周围,确保引流管的稳定和畅通。
切忌使用胶带直接固定引流管。
4.引流液的密闭和温度:引流液的器官引流袋应保持密闭,避免细菌感染。
引流液袋应定期更换,避免过度填充和溢出。
引流液的温度应保持在体温范围,避免过冷或过热的情况发生。
5.引流管的疼痛评估和控制:术后患者常常会出现引流管周围的疼痛。
护士要定期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并根据疼痛评估结果适时给予止痛药。
可以通过局部冷敷或热敷缓解引流管周围的疼痛。
6.术后引流管的拔管:引流管的拔管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在拔管前要提前与医生沟通并了解患者的伤口情况。
拔管前要先用生理盐水冲洗引流管,避免管腔堵塞。
拔管时要注意不要引起引流液的溅出,拔管后要及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有异常要及时通知医生。
7.与患者的沟通和教育:术后患者在引流管护理过程中常常会感到困扰和焦虑,护士要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沟通。
护士要向患者详细解释引流管的作用和护理措施,告知患者术后引流管护理的重要性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护理措施。
总之,普外科术后引流管护理要点是护理中的重要内容,正确的引流管护理可以促进伤口愈合和患者的康复。
常见普外科术后引流管护理要点导读腹部引流管和胃肠减压管是外科术后成功的必要保证。
引流管可将⼈体积⾎、积⽓、脓⾎、及胃内容物等引出体外,对引流物量、颜⾊及性质的观察,可判定术后⼜有⽆⼤出⾎及病⼈恢复情况。
因此,对外科术后留置引流管或胃肠减压管的患者,应做好护理。
腹腔引流管护理➤观察要点(1)观察引流是否通畅,引流液的颜⾊、量、性状。
(2)观察伤⼝敷料处渗⾎、渗液情况及引流管周围⽪肤情况。
➤护理措施(1)向病⼈解释置管的⽬的和注意事项,取得合作。
(2)引流管应妥善固定,防⽌扭曲、受压、折叠,避免导管脱出。
(3)注意观察并记录各种引流管的引流量、性状、颜⾊并做好记录。
(4)长期置管者,每周更换⽆菌引流袋1~2次。
引流管周围⽪肤保持清洁⼲燥。
如有渗出及时换药,必要时涂抹氧化锌软膏加以保护。
(5)引流管应分清每条管道在腹腔内放置的部位,写明标签,贴在管壁上便于观察。
(6)置管期间还应观察和倾听病⼈主诉。
观察内容:患者的腹部、全⾝情况,症状是否减轻、体温是否正常等。
➤护理特点(1)根据病情需要,腹腔内可能安置⼏种引流管,病⼈转⼊病房后必须点清,根据名称或作⽤做好标志,并接好引流袋,要妥善的固定,防⽌扭曲、受压、折叠。
(2)接引流管时注意⽆菌技术操作,引流管应低于出⼝平⾯,防⽌逆⾏回流感染。
保持引流管的通畅,每30分钟挤捏管道⼀次,引流管如果⽆液体流出可能管道被堵塞,要根据实际情况,通知医⽣处理。
(3)分别观察引流液的量、⾊、质,正常⾊泽为淡红⾊,后期为黄⾊、清亮液,每⽇0~100ML;若每⼩时量⼤于50ML,持续3⼩时且呈红⾊则为异常,或⾎浆管引流液呈胆汁⾊,或颜⾊混浊均为异常。
(4)妥善固定导管,病⼈翻⾝、下床、排便时应防⽌引流管脱出或折断滑⼊腹腔。
滑出者应重新更换新管插⼊。
(5)需要负压引流者,应调整好所需负压压⼒,并注意维持负压状态。
⽤封闭式负压引流时,负压可达20kpa,可减少腹腔内腔隙和清除积液。
外科各种引流管的护理常规引流管是一种用于排除体内血液、气体、分泌物等的管道装置,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中。
引流管护理的目的是确保引流的顺利进行,防止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引流管的护理常规。
1.外科引流管护理常规一般外科引流管包括胸管、腹腔引流管等。
护理常规如下:-术后立即观察引流管出血量和颜色,注意及时更换引流袋;-每班交接时记录引流量和颜色的变化,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防止引流管被拉拽或扭曲,避免引起疼痛或引流管被堵塞;-引流管与患者的衣物或其他设备保持固定,防止脱落;-根据医嘱调整引流袋的高度,保证引流管畅通;-定期更换引流袋,避免细菌滋生和感染;-随时观察患者的引流液特征和量,及时报告异常情况。
2.胃引流管护理常规胃引流管是一种经口或经鼻插入胃腔内的管道,用于排除胃液、气体或其他物质。
护理常规如下:-定期检查胃引流管的位置是否正确,确保管道被正确插入胃腔;-每班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颜色和量,报告异常情况;-根据医嘱进行胃灌洗,保持胃引流管的通畅;-鼻饲患者的胃引流管应保持固定,避免引起不适;-定期清洗和更换引流袋,防止感染的发生;-随时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和不良反应,及时报告医生。
3.尿引流管护理常规尿引流管是一种用于排泄尿液的管道装置,常见于泌尿外科手术。
护理常规如下:-每班检查尿引流管是否固定,避免被拉拽;-定期观察尿引流管和尿袋是否有漏尿现象,及时更换引流袋;-检查尿引流管是否存在扭曲,保持通畅;-注意尿引流管的口径是否适当,避免尿液排出困难;-定期清洗和更换尿袋,防止感染;-每班检查尿液的颜色和量,及时报告异常情况;-观察患者尿量的变化和尿的性状,以及其他泌尿系统症状。
总之,针对不同类型的引流管,护理常规会有所不同。
目的是保持引流管的通畅,预防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在进行引流管护理时,需要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和量,留意患者的身体反应和相关症状,并及时报告医生以便进行处理。
普通外科常见引流管的护理引流管是一种用于排出体内液体或气体的管道,常用于普通外科手术中。
引流管的护理非常重要,可以起到防止感染、促进伤口愈合等作用。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引流管的护理步骤和注意事项。
引流管的护理步骤如下:1.清洁双手:护理人员在接触引流管之前,先要仔细洗手,保持清洁。
2.沟通:在进行引流管护理之前,应与患者进行沟通,告知其护理的目的和重要性,并告知患者护理的过程中可能的不适感,以免患者产生紧张和焦虑。
3.观察引流液:在更换引流袋或清洗引流管之前,应先仔细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包括颜色、气味、量和性状等。
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医生报告。
4.更换引流袋:每日或根据医生指示更换引流袋。
在更换引流袋之前,先备好干净的引流袋和其他所需物品,以免过程中引流管被污染。
5.清洗引流管:在更换引流袋后,使用生理盐水或医生指定的清洗液清洗引流管。
可使用注射器帮助进行冲洗,将清洗液从管道的一端注入,再从另一端排出,直到排出的液体清澈为止。
6.检查引流管的通畅性:引流管被污物或凝血堵塞会影响引流的效果,故每次护理完引流管后,应检查管道是否通畅。
可用注射器轻轻注射生理盐水,观察是否有反应。
7.固定引流管:引流管应固定在防滑固定带上,避免引流管的过度拉扯或移位。
固定引流管可使用皮贴或透明防水胶布。
8.皮肤护理:应定期清洁引流管周围的皮肤,避免感染。
可使用无菌盐水或生理盐水擦洗,注意保持引流口周围皮肤的干燥。
9.防止污染:护理过程中要注意严格遵守洗手、戴手套等感染控制措施,以防止引流管的污染。
同时,尽量避免污染引流管和引流袋,如有污染需及时更换。
引流管护理的注意事项如下:1.定期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气味、量和性状变化,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医生报告。
2.避免抽出引流管,除非在医生指示下。
过度抽出引流管可能导致感染和引流不畅。
3.引流袋应始终保持下垂,避免引流液倒流入体内。
4.若引流管有拉力或拉扯感,应检查是否有固定不当,及时调整。
常见外科术后引流管的护理外科手术后引流管的护理是一个重要的护理环节。
正确的护理能够预防并减少感染、减轻患者的疼痛和不适,促进伤口愈合。
下面将介绍常见的外科手术后引流管的护理,重点包括:1.观察引流管的颜色、形状和数量。
正常的引流液应该呈现清亮、无异味,而且颜色逐渐变淡。
如果引流液的颜色突然变深或有异常气味,需要立即报告医生。
2.检查引流管的连接是否紧密。
确保引流管连接处没有松动或渗漏,并及时修复。
定期检查引流管的各个连接部位,以防止感染的发生。
3.维持引流管通畅。
定期检查引流管是否被血块、凝血物或渗出物堵塞。
如果发现堵塞,及时清除。
清除引流管时要注意卫生,使用无菌盐水进行冲洗,以防感染。
4.记录引流液的输出量和质量。
每天记录引流液的总量,及时了解引流液的排出情况。
同时注意观察引流液是否悬浮有脓血、颗粒或异物。
5.保持引流口周围的皮肤清洁。
多次日常清洁引流口周围的皮肤,并及时更换引流口周围的敷料,以保持其干燥和清洁。
6.饮食护理。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术后恢复情况,提供合理的饮食。
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和难以消化的食物,以减少对伤口愈合的影响。
7.防止引流管的脱出。
患者在活动时应注意避免拉扯引流管,保持引流管的位置固定。
如果引流管脱出或掉落,应立即通知医生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8.监测患者的体温和疼痛。
外科手术后,患者常常伴有疼痛和发热。
护士应定期测量患者的体温,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并及时给予相应的止痛措施。
9.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护士应监测患者的心率、呼吸、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10.协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外科手术后,患者常需要进行康复训练,包括活动肢体、呼吸康复、步行训练等。
护士应根据医嘱和患者的情况,科学合理地指导和协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以上是常见外科手术后引流管的护理措施。
护士在护理过程中要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并根据患者的需要进行个性化的护理。
同时,护士还应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护理水平,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负压引流的护理(一)目的1.排出局部或体腔内积液、积脓、积血等。
2.预防和治疗感染。
3.保证缝合部位愈合良好。
4.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二)评估1.核对病人2.病人病情、意识状况及配合能力。
3.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有无折叠、扭曲、受压,移位,是否妥善固定等。
4.负压球性能是否完好(有无漏气等),引流液有无超过1/2以上。
5.环境:清洁、安静。
(三)护理措施1.心理护理2.引流管的护理:①保持引流通畅,检查患者引流管的数量及位置;②维持有效引流;③引流管位置均应低于切口位置,防止逆行感染;④引流管标识清晰,有置管时间及名称;⑤固定引流管时要注意预留一定长度以便患者活动。
3.引流液的观察:①各班护士准确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及量;②严格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有渗血渗液及时更换;③若引流量过多,颜色深红,可能有出血征象,要警惕有无潜在失血性休克,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尿量及意识,有异常及时汇报④若引流量过少可能是管道堵塞或者受压、扭曲、漏气发生,应仔细观察。
4.引流液的倾倒:引流液应每日倾倒,(如果引流量超过1/2以上时应及时倾倒),倾倒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
5.患肢护理:观察患者皮瓣的颜色、温度、肿胀程度及肢体活动情况,如有异常,及时汇报予以处理。
6.一般视引流量而定,术后24-72小时拔管,24小时引流量不超过50ml即可拔管,最长不超过一周。
7.拔管时严格无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
(四)健康教育1.做好管道滑脱的相关评分和床边标识。
2.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放置引流管的目的和重要性,强化医疗安全意识。
3.鼓励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4.功能锻炼:根据病人情况制订功能锻炼计划,术后一天进行肢体被动运动,术后三天进行肢体主动运动,主要锻炼方法是局部的肌肉收缩运动及远端关节的功能锻炼,如上肢术后握拳和手指活动,下肢术后足趾伸屈运动,踝关节背伸、跖屈运动,可有效的防止关节僵硬、肌肉萎缩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
外科常见引流管护理外科引流管是用于排除伤口或手术切口中的渗出物或体液,并减少伤口感染的一种器械。
在外科患者中,常见的引流管包括胸腔引流管、腹腔引流管、胃引流管、伤口引流管等。
引流管的护理非常重要,下面将详细介绍外科常见引流管的护理方法。
1.胸腔引流管护理:(1)检查引流管:每天定时检查引流管是否畅通,无梗阻或结块。
(2)引流液量记录:每日定时记录胸腔引流液量和性质,如有异常现象及时通知医生。
(3)引流袋护理:定时清空胸腔引流袋,更换清洁的引流袋。
注意引流袋低于胸部,防止反流。
(4)引流管固定:胸腔引流管不得随意抽拉,避免牵拉。
(5)皮肤护理:注意胸腔引流管出口处皮肤的清洁和干燥,定时更换敷料。
2.腹腔引流管护理:(1)引流液收集:定时记录腹腔引流液量和性质,并及时通知医生有无异常。
(2)引流袋护理:每天定时清空腹腔引流袋,并更换干净的引流袋。
(3)引流管护理:注意腹腔引流管的畅通情况,避免扭曲和牵拉。
(4)皮肤护理:定期清洁和干燥引流管出口周围的皮肤,注意避免感染和破裂。
(5)引流管取出:当引流液量达到医生要求的标准时,医生会决定是否拔除引流管。
3.胃引流管护理:(1)引流液记录:每日定时记录胃引流液量和性质,并向医生报告异常情况。
(2)引流袋护理:每天定时清空胃引流袋,更换干净的引流袋。
(3)引流管护理:注意胃引流管的畅通情况,避免扭曲和堵塞。
(4)口腔护理:每4-6小时进行口腔内清洁,防止口腔卫生问题。
(5)睡姿维持:患者应该保持半卧位,减少胃引流管的牵拉。
4.伤口引流管护理:(1)引流液记录:每日定时记录伤口引流液量和性质,并向医生报告异常情况。
(2)引流袋护理:每天定时清空伤口引流袋,更换干净的引流袋。
(3)引流管护理:定期检查伤口引流管是否畅通,避免堵塞和扭曲。
(4)皮肤护理:保持伤口周围皮肤的清洁和干燥,定时更换敷料。
(5)引流管取出:当引流液量和性质满足医生要求时,医生会决定是否拔除伤口引流管。
普外科各种引流管的护理普外科是一门对人体各种外科疾病进行治疗的学科。
在普外科治疗过程中,引流管的使用是非常常见的。
引流管的主要作用是将体内积聚的液体或气体排除体外,以便减少感染的风险和促进伤口的愈合。
下面将介绍普外科常见引流管的护理方法。
一、胸腔引流管胸腔引流管主要用于胸腔积液的抽吸和排出。
以下是胸腔引流管的护理要点:1.保持引流管通畅:要保持引流管通畅,不应有堵塞或折曲的情况发生。
需要定期检查引流管并观察排液情况,如需更换引流管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2.固定引流管:引流管应被固定在身体上,以防止意外拔除。
常见的固定方法有使用胶布或绷带固定引流管。
3.观察引流液量:观察胸腔引流液的量和性质,如有明显减少或变化应及时向医生报告。
4.保持患者舒适:在固定引流管的同时要保证患者舒适,尽量避免引流管对患者造成不适。
二、腹腔引流管腹腔引流管主要用于腹腔积液或气体的排出。
以下是腹腔引流管的护理要点:1.保持引流管通畅:保持引流管通畅是非常重要的,需定期检查引流管是否被堵塞或折曲。
需要定期观察引流液的气味和性状,如需更换引流管应及时向医生报告。
2.观察引流液量:观察腹腔引流液的量和性质,如有异常变化应及时向医生报告。
3.避免引流管脱落:需要将引流管适当固定在身体上,常用的方法有使用胶布或绷带固定引流管,以防止引流管的脱落。
4.防止感染:保持引流管周围的皮肤清洁和干燥,定期更换敷料以防止感染的发生。
5.迅速处理不良事件:如引流液过多或过少、颜色改变、嗜中性粒细胞增多等情况发生,应立即向医生报告并及时处理。
三、产褥期常见引流管产褥期常见引流管主要有尿管、鼻胃管等。
以下是产褥期常见引流管的护理要点:1.保持通畅:保持引流管通畅,及时清洗定期更换引流管,注意保持消毒无菌。
2.观察引流液: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和性质,如有异常变化应及时向医生报告。
3.保持干燥:保持引流管周围的皮肤干燥,避免引流液外溢并导致皮肤湿疹或糜烂。
4.避免滑脱:适当固定引流管,以防止滑脱或拔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