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常见各种管道的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3.32 MB
- 文档页数:20
【护士】外科常见各种导管护理管道的分类:供给性管道、排出性管道、监测性管道、综合性管道1、供给性管道: 特指通过管道将氧气、能量、水分或药液源源不断补充到体内。
在危重抢救时,这些管道被称为“生命管〞。
如给氧管、鼻饲管、输液管、输血管等。
例: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病人,血容量明显缺乏,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缺血缺氧,通过通畅的管道及时补充液体进展扩大血容量和供给氧气,抢救伤员生命。
2、排出性管道: 指通过专用性管道引流出液体、气体等。
常作为治疗、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
如胃肠减压管、留置导尿管、各种引流管等。
例:留置导尿管,它不仅排出尿液,消除代谢的产物,而且通过尿量测定,计算液体平衡,量出为入,指导输液,同时还可借助尿量来评估抗休克的效果。
3、监测性管道: 指放置在体内的观察和监护,不少供给性或排出性管道也兼有此作用。
如上腔静脉导管、中心静脉测压管等。
例:上腔静脉导管,既可快速大量补液,也可测中心静脉压,说明右心前荷,对指导补液有意义。
4、合性管道:具有供给性、排出性、监测性的功能,在特定的情况下发挥特定的功能。
如胃管等。
胃管有三重作用:1.在昏迷或下颌骨折时,可通过胃管进食。
2.在胃肠大手术后,肠胀气、胃液滞留可通过胃管减压,减轻腹部压力和不适。
3.当上消化道出血时,胃管可监测出血的速度和量,了解治疗的效果。
护理对策1、保持通畅:必须保证进出通畅,经常检查各管道是否扭曲、移位、堵塞、脱落、受压。
不通畅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而且易误导观察结果。
经常观察记录引流物的性质和量。
如无液体流出应检查可能管道被堵塞。
2、标志清楚:各种管道应标志分清,分别记录,不可混淆。
3、准确留置:有的管子要做到准确留置,如鼻导管吸氧,对立即给氧病人以9.5cm 为固定插入长度;对定时给氧及按时更换鼻导管的病人测鼻尖至耳垂长度的2/3插入较为适宜。
鼻饲管插入长度45~55cm为宜,注入食物后,其食道蠕动及括约肌功能仍存在,不会发生食物返流及呕吐。
一、脑室引流的护理1.引流管安置:无菌操作,妥善固定,使引流管开口高于侧脑室平面10~15cm,以维持正常颅内压。
2.控制引流速度和量:术后早期应抬高引流袋缓慢引流,每日引流量以不超过500ml为宜,使颅内压平稳降低,避免放液过快,导致脑室内出血、硬膜外血肿或硬膜下血肿,诱发小脑幕上疝等。
但在抢救脑疝等危急情况下,可先加快引流脑脊液,再接引流袋缓慢引流。
3.观察记录引流液情况: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无沉定。
本后1~2日为血性后逐渐转清。
若脑脊液中有大量血液或颜色逐渐加深,提示脑室持续出血,应及时报告医师进行处理;若脑脊液混浊,呈毛玻璃状或有絮状物,提示有颅内感染,应及时引流脑脊液并送检。
4.严格无菌,防止感染:保持穿刺部位敷料干燥,穿刺点和引流袋每日更换,如有污染则随时更换;更换引流袋时夹闭引流管,防止逆行感染。
5.保持引流通畅:防止引流管受压、扭曲、折叠或阻塞,尤其在搬运病人或翻身时,防止引流管牵拉、滑脱。
若引流管内不断有脑脊液流出、管内的液面随病人呼吸、脉搏等上下波动表明引流管通畅;若引流管无脑脊液流出,可能的原因有:①颅内压低于120~150mH.0(1.18~1.47女「2)可降低引流袋高度,观察是否有脑脊液流出;②引流管在脑室内盘曲成角,可请医师对照X线片,将过长的引流管缓慢向外抽出至有脑脊液流出,再重新固定;③管口吸附于脑室壁,可将引流管轻轻旋转,使管口离开脑室壁;④引流管被小凝血块或破碎的脑组织阻塞,可在严格消毒管口后,用无菌注射器轻轻向外抽吸,切不可注入生理盐水冲洗,以免将管内阻塞物冲至脑室系统,引起脑脊液循环受阻。
经上述处理后若仍无脑脊液流出,按需更换引流管。
6.及时拔管:持续引流时间通常不超过1周,时间过长易发生颅内感染。
拔管前行头颅CT检查,并先试行夹闭引流管24小时,观察病人有无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升高的症状。
如出现上述症状,立即开放引流;如未出现上述症状,病人脑脊液循环通畅,即可拨管。
普外科管道护理汇报人:日期:•管道护理概述•普外科管道分类与用途•管道护理操作流程•管道护理常见问题与对策目•特殊病人管道护理要点•普外科管道护理质量控制与改进建议录管道护理概述01普外科管道护理是指对普外科患者体内各种管道的护理,包括胃管、尿管、引流管等。
定义普外科管道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和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有效的管道护理能够预防感染,促进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
重要性定义与重要性管道护理最早起源于古代,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管道护理逐渐成为医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
现代管道护理技术不断发展,涉及的管道种类越来越多,护理手段也更加多样化。
管道护理的历史与发展发展历史记录与观察对管道进行护理时,要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管道的类型、插入深度、固定情况等,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
保持通畅确保管道引流通畅,避免堵塞、打折、受压等情况。
无菌操作进行管道护理时,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感染。
预防并发症在管道护理过程中,要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如管道脱落、堵塞、感染等。
管道护理的基本原则普外科管道分类与02用途置管过程中需注意避免损伤胃黏膜,术后需妥善固定管道,防止移位或脱落。
需要定期冲洗,保持通畅,防止堵塞。
用于术后胃部减压,减轻胃部胀痛,促进伤口愈合。
胃肠减压管用于术后胃部减压,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置管过程中需注意避免损伤食管、胃黏膜,术后需妥善固定管道,防止移位或脱落。
需要定期冲洗,保持通畅,防止堵塞。
用于术后尿液排出,减轻膀胱压力,促进伤口愈合。
置管过程中需注意避免损伤尿道黏膜,术后需妥善固定管道,防止移位或脱落。
需要定期冲洗,保持通畅,防止堵塞。
用于胆道引流,减轻胆道压力,促进胆汁排出。
置管过程中需注意避免损伤胆道,术后需妥善固定管道,防止移位或脱落。
需要定期冲洗,保持通畅,防止堵塞。
T管需要定期冲洗,保持通畅,防止堵塞。
用于术后造瘘口排水、排气,减轻腹腔压力。
置管过程中需注意避免损伤周围组织,术后需妥善固定管道,防止移位或脱落。
外科管道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外科管道管理,提高外科手术安全性,减少术中并发症,保障患者术后康复,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外科管道管理全过程,包括管道使用、清洁消毒、维护和更换等环节。
三、外科管道管理流程1、外科管道使用(1)手术室护士长负责指导手术室护士按照规定使用外科管道;(2)手术室护士在接诊患者后,按照医嘱准备外科管道,确保手术所需;(3)手术室护士在使用外科管道前,必须进行检查,确认外科管道完好无损、清洁卫生;(4)外科管道使用完毕后,应立即进行清洁消毒,并做好记录。
2、外科管道清洁消毒(1)手术室护士长负责制定外科管道清洁消毒方案,并指导护士执行;(2)手术室护士在使用外科管道前,要进行必要的清洁工作,确保外科管道表面无尘、无血迹;(3)外科管道使用后,手术室护士应立即进行清洁消毒处理,确保外科管道干净卫生;(4)手术室护士应定期对外科管道进行全面清洁消毒,建立健全的档案记录。
3、外科管道维护(1)手术室护士长负责指导手术室护士做好外科管道的日常维护工作;(2)手术室护士要定期检查外科管道的使用情况,发现问题要及时更换;(3)手术室护士要做好外科管道的保养工作,确保外科管道的正常使用;(4)外科管道使用一定期限后,必须进行更换,手术室护士应立即安排更换工作。
4、外科管道更换(1)手术室护士长负责指导手术室护士进行外科管道更换工作;(2)外科管道使用一定期限后,手术室护士应及时进行更换;(3)更换外科管道时,手术室护士要做好记录,明确更换时间和原因。
五、外科管道管理要求1、外科管道管理要遵循标准化程序,确保每一道环节都符合规定;2、外科管道管理要加强质量控制,确保外科管道的质量稳定可靠;3、外科管道管理要加强培训和考核,提高护士的管理和操作水平;4、外科管道管理要加强监督和检查,确保外科管道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
六、外科管道管理责任1、医院管理层负责制定外科管道管理制度,加强外科管道管理工作;2、手术室护士长负责指导手术室护士做好外科管道管理工作;3、手术室护士负责具体执行外科管道管理制度,确保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