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三相四线制和三相五线制供配电系统专题培训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3.68 MB
- 文档页数:1
三相指L1---(A)相、L2---(B)相、L3---(C)相三相,四线指通过正常工作电流的三根相线和一根N线(中性线),或称零线。
不包括不通过正常工作电流的PE线(接地线)。
由于在三相四线制中有中线,而中线的作用在于保证负载上的各相电压接近对称,在负载不平衡时不致发生电压升高或降低,若一相断线,其他两相的电压不变。
所以在低压供电线路上采用三相四线制。
L1---(A)相、L2---(B)相、L3---(C)相,各相线之间的电压称为线电压,线电压为380伏。
L1---(A)相、L2---(B)相、L3---(C)相中的任一相与N线(中性线) 或称零线间的电压,称为相电压。
相电压为220伏。
三相五线制中五线指的是:三根相线加一根地线一根零线。
三相五线制比三相四线制多一根地线,用于安全要求较高,设备要求统一接地的场所。
三相五线制的学问就在于这两根"零线"上,在比较精密电子仪器的电网中使用时,如果零线和接地线共用一根线的话,对于电路中的工作零点会有影响的,虽然理论上它们都是零电位点,如果偶尔有一个电涌脉冲冲击到工作零线,而零线和地线却没有分开,比如这种脉冲却是因为相线漏电引起的,再如有些电子电路中如果零点飘移现象严重的话那么电器外壳就可能会带电,可能会损坏电气元件的,甚至损坏电器,造成人身安全的危险.零线和地线的根本差别在于一个构成工作回路,一个起保护作用叫做保护接地,一个回电网,一个回大地,在电子电路中这两个概念是要区别开来的.结构的区别:零线(N):从变压器中性点接地后引出主干线。
地线(PE):从变压器中性点接地后引出主干线,根据标准,每间隔20-30米重复接地。
原理的区别:零线(N):主要应用于工作回路,零线所产生的电压等于线阻乘以工作回路的电流。
由于长距离的传输,零线产生的电压就不可忽视,作为保护人身安全的措施就变得不可靠。
地线(PE):不用于工作回路,只作为保护线。
利用大地的绝对“0”电压,当设备外壳发生漏电,电流会迅速流入大地,即使发生PE线有开路的情况,也会从附近的接地体流入大地。
三相四线制与三相五线制三相四线制的漏电保护器严格地讲,在输入端必须是按照规定四根线都接入,而输出端可以是只接一相线一零线(单相)或两相(比如电焊机的380V两相)或三相(比如电动机)或三相四线都接(比如电机加照明)。
(1)如果零线不经漏电保护器而直接和用电设备连接,那从相线出来的电流(指单相)在“回路”到电源时就不经过漏电保护器了,此时漏电保护器就检测到这个电流(相当于漏电流),所以就引起漏电保护器跳闸。
(2)还有当三相电路中由于负载不平衡而引起中性点不是零电位,导致零线有电流,所以零线经过保护器的话也会引起跳闸。
(3)但是不管接什么设备,输出端的零线都不得接地,否则将无法正常供电,如需对设备接保护接地线必须从设备外壳直接接线至大地。
(4)三相四线制用漏电保护器一定用四极的.如果用三极的,在三相负载不平衡时由于没有零线电流的返回,漏电保护器就判断线路是在漏电,所以一合闸就会跳闸。
不过这次没有像上次那样直接对焊,而是用更为可靠的接线端子,还因此专门买了液压钳;不过此次重点的发现不在于如何接线,而在于用户的地沟中的两根电源线,粗的一根是三相五线,细的一根是独立地线。
而我们的控制柜的三相电一直是采用三相四线制,且除火线外的零线与外壳相连;地沟中的地线与零线也是相通的。
由于控制柜中使用的三相电其实是用于为三个220V的整流滤波电源供电(因为220V线路的电流不够大),因此须保证零线与任一根火线的线电压为220V。
最后接法是将火线直接对接,而控制柜的零线与地沟中的零线对接。
回到宾馆上网才发现关于三相四线制与三相五线制还有很多的知识点的,特别是其中的一些名词让我想到了Paker驱动器手册中的名词。
现将关于此方面的知识点整理如下: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对基本供电系统的名称做了统一规定,即TT系统,TN系统,IT系统。
其中,第一个大写字母T表示电源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I则表示电源变压器中性点不接地(或通过高阻抗接地)。
三相四线制与三相五线制三相指L1---(A)相、L2---(B)相、L3---(C)相三相,四线指通过正常工作电流的三根相线和一根N线(中性线),或称零线。
不包括不通过正常工作电流的PE线(接地线)。
由于在三相四线制中有中线,而中线的作用在于保证负载上的各相电压接近对称,在负载不平衡时不致发生电压升高或降低,若一相断线,其他两相的电压不变。
所以在低压供电线路上采用三相四线制。
L1---(A)相、L2---(B)相、L3---(C)相,各相线之间的电压称为线电压,线电压为380伏。
L1---(A)相、L2---(B)相、L3---(C)相中的任一相与N线(中性线) 或称零线间的电压,称为相电压。
相电压为220伏。
三相五线制中五线指的是:三根相线加一根地线一根零线。
三相五线制比三相四线制多一根地线,用于安全要求较高,设备要求统一接地的场所。
三相五线制的学问就在于这两根"零线"上,在比较精密电子仪器的电网中使用时,如果零线和接地线共用一根线的话,对于电路中的工作零点会有影响的,虽然理论上它们都是零电位点,如果偶尔有一个电涌脉冲冲击到工作零线,而零线和地线却没有分开,比如这种脉冲却是因为相线漏电引起的,再如有些电子电路中如果零点飘移现象严重的话那么电器外壳就可能会带电,可能会损坏电气元件的,甚至损坏电器,造成人身安全的危险.零线和地线的根本差别在于一个构成工作回路,一个起保护作用叫做保护接地,一个回电网,一个回大地,在电子电路中这两个概念是要区别开来的.结构的区别:零线(N):从变压器中性点接地后引出主干线。
地线(PE):从变压器中性点接地后引出主干线,根据标准,每间隔20-30米重复接地。
原理的区别:零线(N):主要应用于工作回路,零线所产生的电压等于线阻乘以工作回路的电流。
由于长距离的传输,零线产生的电压就不可忽视,作为保护人身安全的措施就变得不可靠。
地线(PE):不用于工作回路,只作为保护线。
三相指L1---(A)相、L2---(B)相、L3---(C)相三相,四线指通过正常工作电流的三根相线和一根N线(中性线),或称零线。
不包括不通过正常工作电流的PE线(接地线)。
由于在三相四线制中有中线,而中线的作用在于保证负载上的各相电压接近对称,在负载不平衡时不致发生电压升高或降低,若一相断线,其他两相的电压不变。
所以在低压供电线路上采用三相四线制。
L1---(A)相、L2---(B)相、L3---(C)相,各相线之间的电压称为线电压,线电压为380伏。
L1---(A)相、L2---(B)相、L3---(C)相中的任一相与N线(中性线) 或称零线间的电压,称为相电压。
相电压为220伏。
三相五线制中五线指的是:三根相线加一根地线一根零线。
三相五线制比三相四线制多一根地线,用于安全要求较高,设备要求统一接地的场所。
三相五线制的学问就在于这两根"零线"上,在比较精密电子仪器的电网中使用时,如果零线和接地线共用一根线的话,对于电路中的工作零点会有影响的,虽然理论上它们都是零电位点,如果偶尔有一个电涌脉冲冲击到工作零线,而零线和地线却没有分开,比如这种脉冲却是因为相线漏电引起的,再如有些电子电路中如果零点飘移现象严重的话那么电器外壳就可能会带电,可能会损坏电气元件的,甚至损坏电器,造成人身安全的危险.零线和地线的根本差别在于一个构成工作回路,一个起保护作用叫做保护接地,一个回电网,一个回大地,在电子电路中这两个概念是要区别开来的.结构的区别:零线(N):从变压器中性点接地后引出主干线。
地线(PE):从变压器中性点接地后引出主干线,根据标准,每间隔20-30米重复接地。
原理的区别:零线(N):主要应用于工作回路,零线所产生的电压等于线阻乘以工作回路的电流。
由于长距离的传输,零线产生的电压就不可忽视,作为保护人身安全的措施就变得不可靠。
地线(PE):不用于工作回路,只作为保护线。
利用大地的绝对“0”电压,当设备外壳发生漏电,电流会迅速流入大地,即使发生PE线有开路的情况,也会从附近的接地体流入大地。
低压供电系统中三相四线制和三相五线制三相四线制就是动力负载和照明负载共用-根零线。
三相五线是动力照明分开。
三相四线制:相线A、B、C,保护零线PEN,PEN线上有工作电流通过,PEN在进入用电建筑物处要做重复接地;三相五线制:相线A、B、C,零线N,保护接地线PE,N线有工作电流通过,PE线平时无电流(仅在出现对地漏电或短路时有故障电流);前者属于TN-C接地系统,后者属于TN-S接地系统。
如今我国民用建筑的配电方式采用后者。
三相四线制分两种情况:TN-S:L1L2L3+PE(保护线)+N(中性线)TN-C:L1L2L3+PEN(二者合一)三相五线制有一种情况:TN-C-S:L1L2L3+前半部PEN,后半部PE+N具体如下:低压系统接地制式按配电系统和电气设备接地的不同组合分类,可分为TN、TT、IT三种形式,其文字代号的意义如下:1、第一个字母表示配电系统的对地关系:T:电源端有一点直接接地;I:电源端所有带电部分与地绝缘,或有一点经阻抗接地。
2、第二个字母表示电气装置的外露导电部分与地的关系:T:外露导电部分对地直接做电气连接,与配电系统的任何接地点无关;N:外露导电部分与配电系统的接地点直接做电气连接(在交流配电系统中,接地点通常就是中性点)在TN系统中,所有电气设备的外露导电部分接到保护线上,与配电系统的接地点相连接。
这个接地点通常是配电系统的中性点。
如果没有中性点(如配电变压器二次侧为三角形接线)或未引出中性点,可将变压器二次侧的一相接地,但该接地线不能用作PEN线。
保护线应在每个变电所附近接地。
配电系统引入建筑物时,保护线在其入口处接地。
为了在故障时,保护线的电位尽量接近地电位,应尽可能将保护线与附近的有效接地极相连,如有必要,可增加接地点,并使其均匀分布。
根据中性线N与保护线PE是否合并的情况,TN系统又分为TN-C、TN-S及TN-C-S。
1、在TN-C系统中,保护线与中性线合并为PEN线,具有简单、经济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