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小鼠
- 格式:pptx
- 大小:2.24 MB
- 文档页数:30
保健食品原料用菌种安全性检验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2020年版)1 范围本指导原则规定了保健食品原料用细菌、丝状真菌(子实体除外)和酵母的安全性评价中的致病性(毒力)检验与评价程序和方法。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保健食品原料用菌种(包括保健食品配方用及原料生产用菌种)的致病性检验与评价。
本指导原则不适用于基因改造微生物菌种和在我国无使用习惯的菌种致病性检验与评价。
2 术语和定义2.1 致病性,Pathogenicity微生物感染宿主造成健康损害引起疾病的能力。
2.2 产毒能力,Toxigenicity微生物产生对人和动物有毒作用的活性代谢产物的能力。
2.3 毒性,Toxicity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对机体可能造成的潜在伤害(不良反应)。
3 对拟评价微生物菌种需提交的基本资料要求在进行致病性评价试验前,菌种送检单位需提供以下资料供评价单位审核。
3.1 基本信息拟评价菌种名称(包括学名、俗名、曾用名、拉丁名等)、来源及用途。
3.2 菌种分类学资料提供由有菌种鉴定资质的机构出具的对拟评价菌种的规范、科学的分类学(属、种名称及株)资料。
细菌的分类和命名应遵循原核生物分类学国际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Systematics of Prokaryotes)的规定,并符合原核生物国际命名法规(International Code of Nomenclature of Prokaryotes)要求。
真菌的分类和命名应按国际藻类、真菌和植物命名法规(International Code of Nomenclature for algae, fungi, and plants)进行。
3.3 菌种鉴定资料根据目前已有的知识,提供基于表型及基因测序技术鉴定到种水平的资料。
作为保健食品的功效成分(活菌),还应提供鉴定到株水平的资料。
3.4 菌种生长环境条件资料提供拟评价菌种生长最适培养基及培养条件(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和湿度、光照等),以及菌种保藏及复壮方法等相关资料。
目的规范实验人员进行大、小鼠给药的操作程序。
适用范围适用于对大、小鼠的给药操作。
职责.1 管理人员负责监督、管理;.2 实验动物中心技术员负责指导、教学;.3 实验人员选择合适的给药方法,并严格遵守本规程。
规程.1 大小鼠常用的给药方法有:灌胃给药、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腹腔注射、尾静脉注射、肌肉注射。
.2 灌胃给药操作规程(如图).2.1 灌胃针、注射器规格的选择.2.1.1 小鼠:灌胃针针长 5-7cm,直径 0.9-1.5mm,1mL 注射器.2.1.2 大鼠:灌胃针针长 6-8cm,直径 1-2mm,2.5-5mL 注射器.2.2 将灌胃针与注射器连接好并吸入一定量药液放置一旁备用;.2.3 左手保定实验动物,使之身体呈垂直或略向后仰,颈部拉直。
.2.4 右手持灌胃器,沿体壁用灌胃针测量口角至最后肋骨之间的长度,作为插入灌胃针的深度。
然后经口角插入口腔,与食管呈一直线,轻轻转动针头,刺激动物的吞咽,再将灌胃针沿上颚壁缓慢插入食管,小鼠插入深度约为2-3cm,大鼠插入深度约为 3-4cm,通过食管的膈肌部位时略有抵抗感。
.2.5 如动物正常呼吸且无异常挣扎行为,即可注入受试物。
如遇阻力应抽出灌胃针重新插入。
.2.6 剂量:小鼠约为 0.1-0.3ml/10g 体重,大鼠约为 1-2ml/100g 体重。
.2.7 注意事项:灌胃时需要先了解食道和气管的结构避免误插进入气管4.3 皮内注射操作规程(如图).3.1 注射部位:选实验动物颈背部皮肤或小鼠腋下约 1cm 处皮肤;.3.2 提前剪毛,常规消毒注射部位的皮肤,注射针头与皮肤呈 15-30°角刺入皮肤浅层,向上挑起并稍刺入,将药液注入皮内。
.3.3 注射后皮肤隆起一白色小皮丘,皮肤上毛孔变大。
.3.4 剂量:小鼠不超过 0.05ml/次,大鼠不超过 0.1ml/次。
.4 皮下注射操作规程(如图).4.1 注射部位:选实验动物颈背部皮下;.4.2 常规消毒注射部位的皮肤,用注射针头取一锐角角度刺入皮下;.4.3 将针头轻轻左右摆动,易摆动表示已刺入皮下,再轻轻抽吸,如无回血,可缓慢地将药物注入皮下。
小鼠肺栓塞模型肺血栓栓塞症(PTE)是内源性或外源性血栓栓子堵塞肺动脉所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是一种相对常见的心血管急重症,其因栓子堵塞肺动脉血管床从而引起危及生命的右心衰竭。
其发病率在心血管疾病中仅次于冠心病和高血压,未经及时治疗的肺栓塞死亡率高达20%~30%,由于对该病的认识不足,加上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误漏诊率高达70%~90。
该病发病率高,预后严重,是肺部疾患中最常见的死亡原因.1.实验动物SPF级Balb/C小鼠,雄性,周龄为4w~6w,体重为22g~26g。
2.实验分组:实验分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受试药组,每组15只。
3.主要试剂凝血酶4.建模方法4.1选取体重22g-26g的小鼠,以3%戊巴比妥钠,以80mg/kg剂量腹腔麻醉小鼠,小鼠取仰卧位,将四肢和头部用胶布固定在解剖板上,用8%硫化钠对颈部脱毛,活力碘消毒后准备手术。
4.2颈部正中切口,逐步分离软组织和肌肉,暴露左侧颈静脉,向颈内静脉注射凝血酶溶液(溶于0.9%生理盐水,剂量20U/kg)。
4.3清理术野,缝合颈部切口,待小鼠清醒后,将其放回洁净笼具后放回饲养室饲养,定期观察小鼠状态及死亡情况并做好记录。
4.4假手术除仅向颈静脉注射生理盐水以外,其他操作均相同。
4.5 在模型建立后24h,分别处死小鼠,取左侧部分肺组织于4%多聚甲醛溶液固定,石蜡包埋;其余肺组织-80度保存。
5.模型的评价5.1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取小鼠外周血20μl,置于盛有380μl (10g/L)草酸氨稀释液的无菌EP管中,混匀后用血球记数板行血小板计数。
5.2组织病理评价取左肺4%多聚甲醛固定,然后将肺组织常规脱水,石蜡包埋,切片(厚度为5μm),HE染色。
术后几小时即可见肺泡里大量渗出并有出血,肺泡间隔增厚,其内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可见较大的动脉栓塞,血小板和红细胞聚集粘附在栓子周围。
5.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 ±s)表示,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示有极显著性差异。
小鼠分离胸腺瘤的方法小鼠胸腺瘤是一种常见的瘤型,分离胸腺瘤是研究这种瘤型的重要步骤。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本的方法,供参考。
1. 实验动物使用健康小鼠作为实验动物,确保小鼠的胸腺瘤为独立的病例。
2. 术前准备2.1 仪器准备:手术台,手术刀,肺杓,取片钳,无纤维刷,显微镜等。
2.2 实验室环境准备:无菌实验室,保持操作环境的无菌和干燥。
3. 麻醉和固定3.1 麻醉小鼠:将小鼠置于浅盘中,采用适当剂量的麻醉剂进行麻醉。
常用的麻醉剂包括氯乙酸乙酯(ISOFLURANE)和二氧化碳(使用CO2气体处理密闭环境中)。
3.2 固定小鼠:用Clippers修剪小鼠胸部的毛发,使用70%乙醇将胸部消毒。
固定小鼠的位置,保持小鼠胸部向上。
4. 打开胸腺4.1 用显微镜观察定位小鼠胸腔。
用手术刀在小鼠胸部中间切开皮肤,用肺杓轻轻将两侧胸骨之间的胸膜撑开,以便进入胸腔。
4.2 注意不要损伤周围的主动脉、神经和胸腺。
使用锋利的手术刀或剪刀小心地取下和移除胸腺肿瘤。
5. 组织处理5.1 将胸腺瘤放入含有PBS(磷酸盐缓冲液)的离心管中。
去除离心管中的空气,牢固地盖上离心管盖。
5.2 将离心管放在离心机中,以2000 rpm离心5分钟,以去除胸腺瘤外的PBS。
5.3 除去上清液,用无纤维刷轻轻地洗涤胸腺瘤。
根据需要,可以重复上述步骤几次。
6. 组织分离6.1 使用显微镜观察胸腺瘤。
根据实验的具体需求,将胸腺瘤分成更小的片段。
6.2 使用取片钳将分离的组织放入离心管中,根据需要分别放入不同的离心管中。
7. 实验后处理7.1 在实验结束后,将使用过的仪器和实验室设备进行适当清洁和消毒。
7.2 将小鼠放回原来的小组或个体笼中。
7.3 将收集到的胸腺瘤组织储存于理想的条件下,如-80C的低温冰箱中。
通过上述步骤,可以较为有效地分离小鼠胸腺瘤。
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胸腺瘤的特殊性,上述步骤仅供参考,具体步骤还需要根据实验的具体要求和胸腺瘤的特征进行相应的调整。
引言概述:小鼠缺氧实验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用来研究缺氧对生物体的影响和机制。
本实验报告(二)旨在进一步探讨小鼠缺氧实验的具体步骤、结果和讨论,以及对实验结果的解释和意义。
正文内容:第一大点:实验设计和方法1.1小鼠选择和养护条件1.2缺氧处理组和对照组的设置1.3缺氧处理的具体方法和惯例1.4缺氧处理前后的小鼠体重和健康状况监测1.5实验所使用的设备和试剂第二大点:实验结果分析2.1缺氧处理组和对照组的比较2.2小鼠生理指标的变化(如体重、呼吸、血液参数等)2.3组织样本的采集和处理方法2.4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的结果分析第三大点:实验结果解释和意义3.1缺氧对小鼠生理和行为的影响3.2缺氧对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影响3.3缺氧对相关生物分子的表达和信号通路的调控3.4缺氧实验的局限性和改进方法3.5缺氧实验结果的临床意义和应用前景第四大点:讨论和比较4.1与其他缺氧实验方法的比较4.2相关研究领域的进展和发展方向4.3缺氧实验结果的一致性和复现性4.4实验结果与预期的差异和可能的原因4.5实验结果对相关疾病的认识和治疗的启示第五大点:实验的局限性和展望5.1实验过程中的潜在误差和限制5.2缺氧实验的技术创新和改进方向5.3更广泛应用缺氧实验的可能性和挑战5.4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难题5.5基于实验结果的未来研究方向的建议总结:通过本次小鼠缺氧实验,我们对缺氧的影响和机制有了更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实验结果表明,缺氧会对小鼠的生理和行为造成明显的影响,并且相关的组织结构和功能也会发生改变。
缺氧还可以调控多种生物分子的表达和相关信号通路的活性。
本实验还存在一些局限性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实验步骤的细节和设备的稳定性等。
未来的研究应该继续探索缺氧对生物体的影响,并提出新的实验方法和模型来解决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这些研究对于深入理解缺氧机制、发展相关疾病的治疗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引言概述:小鼠缺氧实验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模型,用于研究缺氧对小鼠生理和病理的影响,以及缺氧对疾病发生和发展的作用机制。
小鼠杂交瘤轻链恒定区序列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小鼠杂交瘤轻链恒定区序列是指在小鼠体内产生的免疫球蛋白轻链中的保守序列。
这些恒定区序列在杂交瘤中被高效地表达,为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方便和可靠的实验材料。
对小鼠杂交瘤轻链恒定区序列的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免疫系统功能和抗体多样性产生的机制,还可以为药物开发、免疫诊断和治疗等领域提供重要的应用价值。
1.2 文章结构本篇文章将分为五个部分进行阐述。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概述小鼠杂交瘤轻链恒定区序列的背景和意义,并介绍文章的整体结构。
接下来,第二部分将详细介绍小鼠杂交瘤轻链恒定区序列的定义、背景知识以及相关实验方法和技术。
第三部分将对小鼠杂交瘤轻链恒定区序列进行概述说明,包括其组成和特点、不同种类小鼠杂交瘤轻链恒定区序列的比较,以及功能和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第四部分将从可能的生物学意义和作用机制、与免疫应答关系的探讨以及应用前景与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对小鼠杂交瘤轻链恒定区序列进行解释。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对小鼠杂交瘤轻链恒定区序列进行总结归纳,并讨论其研究的局限性和不足,以及可能的研究方向和未来发展动态。
1.3 目的本文旨在系统概述和解释小鼠杂交瘤轻链恒定区序列的相关知识,并探讨其可能的生物学意义、作用机制以及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通过对该领域的综合介绍和深入分析,有助于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小鼠杂交瘤轻链恒定区序列,并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2. 小鼠杂交瘤轻链恒定区序列:2.1 定义和背景知识:小鼠杂交瘤轻链恒定区序列是指在小鼠体内由浆细胞或淋巴细胞分泌的单克隆抗体中,与抗原无关的部分。
恒定区序列存在于免疫球蛋白的轻链(Ig light chain)中的C-端,它不同于可变区序列(V-region),其氨基酸序列通常相对保守。
2.2 恒定区序列的重要性:恒定区序列在抗体结构和功能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们提供了抗体框架的支持结构,帮助抗体保持稳定的立体构型。
氰化钠加重缺氧诱导的小鼠脑神经损伤及机制李鹏飞;石华香;周梦玮;郭家彬;王永安;王丽韫【期刊名称】《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年(卷),期】2024(38)2【摘要】目的研究氰化钠(NaCN)急性染毒对密闭缺氧致小鼠脑神经损伤的作用及机制。
方法①将小鼠随机分为缺氧+NaCN〔0(缺氧对照组),2.56,3.8和5.1 mg·kg^(-1)〕组,ip给予不同浓度NaCN染毒后立即放入密闭缺氧罐,观察小鼠缺氧存活时间。
②将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aCN 3.8 mg·kg^(-1)组、缺氧30和60 min组及NaCN(3.8 mg·kg^(-1))+缺氧(30和60 min)组,按分组处理后,用动脉血气分析仪检测小鼠动脉血气指标酸碱度(pH)、氧饱和度(sO_(2))、氧分压(pO_(2))和二氧化碳分压(pCO_(2));用激光散斑成像仪检测小鼠大脑皮质脑血流;分别称量脑组织干、湿重,计算脑组织含水率;试剂盒检测海马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TUNEL染色检测小鼠海马细胞凋亡率;HE染色检测海马组织病理变化。
结果①与缺氧对照组比较,缺氧+NaCN各剂量组小鼠缺氧存活时间均显著延长(P<0.01)。
②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缺氧30 min组动脉血pCO_(2)上调(P<0.05),pH和pO_(2)下调(P<0.05);缺氧60 min组pCO_(2)上调(P<0.05),皮质脑血流下调(P<0.01);NaCN 3.8 mg·kg^(-1)组动脉血pO_(2)和sO_(2)显著下调(P<0.05),皮质脑血流显著下调(P<0.01),MDA含量和T-SOD活性显著上调(P<0.01),脑组织含水率增加(P<0.01)。
与缺氧30 min组相比,NaCN+缺氧30 min组sO_(2)和pO_(2)显著上调(P<0.05),pCO_(2)显著下调(P<0.05);分别与缺氧30或60 min组比较,NaCN+相应时间缺氧组皮质脑血流均显著下调(P<0.01),MDA含量、T-SOD活性和脑组织含水率显著上调(P<0.01)。
肿瘤动物模型的构建——⽩⾎病篇导读⽩⾎病(Leukemia)是⼀种常见的恶性⾎液疾病,俗称⾎癌。
据统计,⽩⾎病是⼉童恶性肿瘤的头号原因,在⼉童及35岁以下成⼈中发病率位居第⼀[1]。
同时也是⼗⼤恶性肿瘤之⼀。
⽬前,⽩⾎病具体的发病原因⾄今尚未研究透彻,因此建⽴合适的⽩⾎病动物模型,对于⽩⾎病发病机制及药物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本期为⼤家综述了⽩⾎病的基本情况及⼩⿏模型的分类、建⽴⽅法和应⽤。
第⼀章:⽩⾎病基本常识⽩⾎病是常见液体瘤⽩⾎病是常见的液体瘤,与结肠癌、肝癌等实体瘤不同的是,它是造⾎⼲细胞的异常分化和过度增殖导致,因此肿瘤细胞会遍布全⾝,会侵犯⾝体的每个脏器,造成全⾝衰竭。
造⾎⼲细胞是⾎液系统中的成体⼲细胞,具有长期⾃我更新和分化成各类成熟⾎细胞的能⼒。
如下图为造⾎⼲细胞可分类形成各种⾎细胞,如红细胞、⾎⼩板和⽩细胞:造⾎⼲细胞分化成各类⾎细胞(图⽚来⾃⽹站)⽩⾎病致病因素有哪些呢?现阶段认为⽩⾎病的发病因素:化学因素、电离辐射、药物、毒物、病毒、遗传因素等有关。
⽩⾎病主要分为四类根据⽩⾎病细胞的成熟程度和⾃然病程,⽩⾎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临床上,⽩⾎病共分为四⼤类:急性髓系⽩⾎病(AML)、急性淋巴细胞⽩⾎病(ALL)、慢性髓系⽩⾎病(CML)和慢性淋巴细胞⽩⾎病(CLL)。
⼉童⽩⾎病90%以上是急性的,其中急性⽩⾎病中70%~80%是ALL。
第⼆章:实验研究所⽤⽩⾎病模型⾸先,来了解⼀下常⽤的细胞株⽩⾎病中常⽤的⼩⿏品系⽤于建⽴⽩⾎病⼩⿏模型的⼩⿏可分为近交系和突变系。
根据不同类型和⽬的选择不同的⼩⿏品系,具体如下图所⽰:最后说说常⽤的动物模型,主要分为三类:⼀、异种移植模型异种移植模型是最常⽤的淋巴瘤动物模型。
根据实验⽬的选择相应的⼩⿏品系和细胞株后,通常细胞的接种⽅式为⽪下注射、腹腔注射和尾静脉注射。
⽪下注射和腹腔注射操作简单,很快在接种部位形成肿瘤或腹腔内形成多发性肿瘤,适合筛选针对⽩⾎病的药物。
一、实验目的1. 熟悉血糖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2. 掌握血糖试纸的使用技巧。
3. 了解血糖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的变化。
二、实验原理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是机体的重要能量来源。
血糖浓度的测定是诊断糖尿病和其他代谢性疾病的重要指标。
本实验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小鼠血糖浓度。
三、实验材料1. 小鼠:健康成年小鼠,体重约20g。
2. 血糖试纸:一盒。
3. 血糖测定仪:一台。
4. 采血针:一套。
5. 计时器:一个。
6. 实验室器皿:试管、移液管、滴管等。
四、实验方法1. 准备实验器材:将血糖试纸、血糖测定仪、采血针、计时器等实验器材准备齐全。
2. 采血:将小鼠放入实验笼中,用采血针对小鼠耳静脉进行采血。
采血过程中注意保持动物安静,避免动物挣扎造成血液溢出。
3. 测定血糖:将采得的血液滴在血糖试纸上,等待试纸变色。
将变色后的试纸放入血糖测定仪中,读取血糖浓度值。
4. 数据记录:记录每只小鼠的血糖浓度值。
五、实验结果实验过程中,共采集了10只小鼠的血液样本,测定其血糖浓度。
实验结果如下:小鼠1:血糖浓度:4.5mmol/L小鼠2:血糖浓度:5.0mmol/L小鼠3:血糖浓度:5.2mmol/L小鼠4:血糖浓度:4.8mmol/L小鼠5:血糖浓度:5.1mmol/L小鼠6:血糖浓度:5.3mmol/L小鼠7:血糖浓度:4.7mmol/L小鼠8:血糖浓度:5.4mmol/L小鼠9:血糖浓度:5.0mmol/L小鼠10:血糖浓度:5.2mmol/L六、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小鼠的血糖浓度波动不大,均在正常范围内。
这说明本实验方法可行,可以用于测定小鼠血糖浓度。
2.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血糖测定的原理和方法,掌握了血糖试纸的使用技巧。
同时,也认识到血糖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的变化。
3.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采血过程中,保持动物安静,避免动物挣扎造成血液溢出;(2)滴血量要适中,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测定结果;(3)血糖试纸应在规定时间内使用,避免试纸过期或受潮。
小鼠脐间带充质干细胞培养方法引言充质干细胞(me se nc h ym al st em ce ll s,M SC s)是一类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多能干细胞,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生物医学领域,小鼠脐间带充质干细胞是一种重要的来源之一。
本文将介绍小鼠脐间带充质干细胞的培养方法,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利用这一珍贵的细胞资源。
原料与试剂准备1.小鼠脐带组织2.DM EM/F12培养基3.胎牛血清(F BS)4.细胞培养袋5.1×PB S缓冲液步骤1.小鼠脐带的处理(1)准备一个无菌操作台,并在工作区上喷洒酒精消毒剂,手套等工具也需要经过灭菌处理。
(2)取出小鼠脐带组织,置于无菌的1×P BS缓冲液中,用剪刀剪碎细胞片段。
(3)将小鼠脐带组织片段转移到细胞培养袋中。
(4)加入适量的DME M/F12培养基,保证组织片段被完全浸润。
(5)将细胞培养袋密封,并置于37°C恒温培养箱中,进行消化和悬浮培养,时间约为4-6小时。
2.细胞的收获和培养(1)将消化后的细胞悬液通过100μm的细胞滤网过滤,去除大颗粒残渣。
(2)将滤液离心,去除上清液,沉淀的细胞用DM EM/F12培养基洗涤。
(3)将洗涤后的细胞沉淀用适量的D MEM/F12培养基重新悬浮。
(4)将细胞悬液转移到细胞培养瓶中,每瓶加入适量的培养基和10%的F BS。
(5)将细胞培养瓶放置于37°C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6)每2-3天更换一次培养基,保持细胞的健康生长。
3.细胞的传代与冻存(1)当细胞达到80-90%的密度时,将培养瓶内的细胞用1×P BS缓冲液洗涤。
(2)用胰酶对细胞进行消化,停止细胞的生长。
(3)加入适量的DME M/F12培养基,将细胞悬液转移到新的细胞培养瓶中。
(4)将细胞培养瓶放置于恒温培养箱中继续培养。
4.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鉴定(1)使用流式细胞仪对培养的小鼠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免疫鉴定。
XXXX药业有限公司标准操作规程(S O P)1.目的规范小白鼠的饲养操作,确保小白鼠按国家科委条例饲养使用2.范围动物室洁净级小白鼠的饲养3.责任质量保证科、化验室、实验动物室负责人及相关人员4.制定依据:国家科委《实验动物条例》、《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河南省实验动物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要求。
5.规程5.1工作人员更换衣、帽、鞋,戴上口罩后,进入工作状态。
5.2小白鼠的接受5.2.1实验小白鼠应从经认可符合规定的动物机构购买。
5.2.2接受标准外观检测(1)个体匀称、健壮、丰满、活泼有力。
(2)眼睛鲜红、光泽。
(3)背毛浓密、贴身、有光泽、不易脱落。
(4)四肢短、动作敏捷。
(5)尾巴发育良好,血管呈粉红色。
(6)体表无伤痕,粪便正常。
(7)鼻孔文件编号:SP-DW-SOP-09-002-01页号2-2清洁、无分泌物、呼吸正常。
5.2.3观察检疫5.3.传送新购进的小鼠按每盒5只饲养,进行检疫观察2-3天,合格者才能用于实验,不符合健康标准者,按规定淘汰处理。
经检疫检测无异常的小白鼠按《超净工作台使用操作规程》和《IVC使用操作规程》规定的程序,经超净工作台转入IVC小鼠笼中饲养。
5.4饲养5.4.1饲养环境小白鼠饲养环境应为屏障环境,环境温度应保持在20-26℃,相对湿度为40%-70%。
5.4.2 笼具和垫料鼠笼为IVC鼠盒,鼠盒每次使用前应灭菌消毒。
垫料须高压灭菌后方可使用,每个鼠盒一般情况下每周更换垫料2次。
5.4.3饲料及饮水5.4.3.1 饲料应为经灭菌处理后的全价营养饲料,并保持饲料相对稳定。
5.4.3.2 饮水为经灭菌处理后的饮用水。
5.4.3.3 饲料和饮水每周添加、更换3-4次;工作人员每天应检查水瓶是否漏水,饲料是否还有,如短缺,应及时添加。
5.4.3.4小鼠喜欢黑暗安静的环境,操作时应保持动作要轻,防止噪声。
饲养室内应提供适当的昼夜明暗交替时间,一般是12/12或10/14小时,非工作时间使用动物照度。
正确逮小白鼠的实验报告小鼠解剖[1]实验一小鼠大体解剖注意事项:请按教师的指令进行操作,谨防被小鼠咬伤;如发生意外,请立即报告老师!一、实验目的1. 掌握小鼠的抓取和固定方法;2. 掌握小鼠的解剖方法;3. 熟悉脏器系数的测定方法4. 了解一般实验动物的抓取和固定方法5. 了解一般实验动物的生物样本的采集方法二、实验内容1. 小鼠的抓取和固定正确的抓取固定动物,是为了不损害动物健康,不影响观察指标,并防止被动物咬伤,保证实验顺利进行。
抓取固定动物的方法依实验内容和动物类而定。
抓取固定动物前,必须对各种动物的一般习性有所了解,抓取固定时既要小心仔细,不能粗暴,又要大胆敏捷,确实达到正确抓取固定动物的目的。
(1)单手抓取固定法小鼠性情较温顺,挣扎力小,比较容易抓取和保定。
抓取时,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小鼠尾巴中部(图1)放在格板或铁笼上。
趁着小鼠试图挣脱的瞬间,迅速用另外三个手指压住小鼠的尾巴根部握入手掌(图2);放松拇指和食指,用另外三个手指控制小鼠,然后用食指和拇指捏住小鼠头部两边疏松的皮肤提起小鼠(图3),完成抓取保定。
注意,抓小鼠尾巴应抓住尾巴中部或根部,不能仅捏住小鼠尾巴的尾端,因为这时小鼠的重量全部集中到尾端,如果小鼠挣扎,有可能弄破尾端。
在进行解剖、手术、心脏采血、尾静脉注射时,可将小鼠用线绳捆绑在木版上,或固定在尾静脉注射架及粗试管中。
图1图2图3(2)双手抓取固定法抓取时先用右手抓取鼠尾提起,置于鼠笼或实验台向后拉,在其向前爬行时,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抓住小鼠的两耳和颈部皮肤(图4),将鼠体置于左手心中,把后肢拉直,以无名指按住鼠尾,小指按住后腿即可(图5)。
这种在手中固定方式,能进行实验动物的灌胃、皮下、肌肉和腹腔注射以及其他实验操作。
如进行解剖、手术、心脏采血和尾静脉注射时,则需将小鼠作一定形式的固定,解剖手术和心脏采血等均可使动物先取背卧位(必要时先行麻醉),再用大头针将鼠前后肢依次固定在腊板上。
淋巴细胞增殖试验的标准操作规程(编号:035)
1、目的及适用范围
该SOP用来规范MTT法检测淋巴细胞转化效率的操作。
2、主要仪器
CO2细胞培养箱、普通光学显微镜。
超净工作台(生物安全级别)、电动吸引器、移液器、细胞计数器
3、试剂及配制方法
RPIM-1640培养基、淋巴细胞分离液、MTT噻唑蓝(5mg/mL用PBS,pH=7.4配制后,过滤除菌)
4、相关器皿的预处理
玻璃制品和金属制品高压灭菌
5、操作步骤
5.1分离小鼠脾细胞
5.1.1 断颈处死小鼠,浸入75%的乙醇中浸泡1-2min。
5.1.2 在超净台中用大头针固定,小心剪开小鼠的腹部外皮,再剪开小鼠的腹腔,用镊子取出小鼠脾脏。
注意无菌操作。
5.1.3 在60mm培养皿中放入4-5mL淋巴细胞分离液,用镊子把尼龙网固定在皿上。
然后用注射器活塞轻轻研磨小鼠脾脏,使得分散的单细胞透过尼龙网进入淋巴细胞分离液中。
5.1.4 把悬有脾脏细胞的分离液转移到离心管中,然后覆盖上大约1mL的1640培养基。
5.1.5 800g离心30min。
离心结束后淋巴细胞会漂浮上来,在1640覆盖层下面聚集。
5.1.6 吸出淋巴细胞层,加入10mL 1640培养基洗涤一次,250g离心10min。
倾倒上清液,加入3-5mL含5%FBS的1640培养基重悬,细胞计数。
5.2接种细胞:用含10%FBS1640培养基配成单个细胞悬液,以每孔(1~8)×105个细胞/孔接种到96孔板,每孔体积200μL;
5.3培养细胞:同一般培养条件,培养1~2d(可根据试验目的和要求决定培养时间);
70。
血糖检查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血糖检查引言:血糖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手段,用于评估个体的血糖水平是否正常。
血糖是人体能量供应的重要来源,它直接关系到人体细胞的代谢活动。
血糖异常可能导致多种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
本实验旨在通过检测不同饮食条件下小鼠的血糖水平,探究饮食对血糖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1. 实验动物:使用小鼠作为研究对象,随机选择20只体重在20-30g之间的小鼠。
2. 实验分组:将小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只。
实验组饲喂高脂高糖饮食,对照组饲喂常规饮食。
3. 实验操作:a. 高脂高糖饮食组:饲喂高脂高糖饲料,每只小鼠每天摄入食物量为正常饲料的2倍。
b. 常规饮食组:饲喂常规饲料,每只小鼠每天摄入食物量正常。
c. 实验时间:实验进行4周,每周测量一次小鼠的血糖水平。
d. 血糖检测:使用血糖仪检测小鼠的空腹血糖水平,每次检测前确保小鼠持续空腹12小时以上。
结果:实验结束后,我们得到了如下数据:实验组小鼠的血糖水平分别为6.8 mmol/L、7.2 mmol/L、7.5 mmol/L、7.9 mmol/L。
对照组小鼠的血糖水平分别为4.5 mmol/L、4.8 mmol/L、5.1 mmol/L、5.3 mmol/L。
讨论: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实验组小鼠的血糖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小鼠。
这表明高脂高糖饮食对小鼠的血糖水平有明显影响。
高脂高糖饮食富含大量的脂肪和糖分,摄入过多这些营养物质会导致机体摄入的能量过剩,从而引起血糖升高。
实验组小鼠长期摄入高脂高糖饮食,导致体内脂肪堆积,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度降低,血糖的代谢过程受到干扰,进一步导致血糖水平的增加。
相对而言,对照组小鼠饮食均衡,摄入的营养物质相对适中,血糖水平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因此,饮食构成对血糖水平的维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证实了高脂高糖饮食对小鼠血糖水平的影响。
高脂高糖饮食可导致小鼠血糖水平升高,而常规饮食有助于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
苏贝止咳颗粒小鼠急性毒性实验【摘要】苏贝止咳颗粒组方来自民间验方,该方在临床使用多年,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具有散寒宣肺,祛痰、止咳、平喘之功,用于急性气管、支气管炎(风寒袭肺证)所致的咳嗽、咳痰稀薄、咽痒、气急等症状。
根据该方的功能主治、各味药材的理化性质和验方汤剂的临床应用实践,我们对其进行了止咳、祛痰、抗炎、解热、抗病毒、抗菌等主要药效学实验和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苏贝止咳颗粒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技术审评,发补充资料通知(药审补字[2014]第1030号),其中药理毒理方面要求为:本品进行的急毒试验未提供剖检结果,建议补充。
如果没有观察该方面的内容,建议补充规范的急性毒性试验。
针对该问题,该项目研究在前期的申报材料中的确没有详述相关内容,因此按照中心老师的发文内容和相关规定对该品种的急性毒性实验重新进行规范性实验,对实验所有动物进行大体解剖、并对相关重要脏器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
实验结果显示,苏贝止咳浸膏小鼠口服急性毒性实验测不出LD50,从而进行小鼠ig最大给药量实验,单次最大给药剂量164g生药/kg,单次最大给药容积为0.8mL/20g,24h内给药3次,连续观察13天,所观察的各项指标均正常,未见动物死亡,实验观察期结束时对所有动物大体解剖和相关重要脏器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未见与药物相关性病变。
因此苏贝止咳浸膏小鼠一日口服最大给药剂量为492g生药/kg,相当于临床拟用量的424.1倍。
表明苏贝止咳浸膏急性毒性较低,提示苏贝止咳浸膏在临床上急性用药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实验目的】观察苏贝止咳浸膏的小鼠急性毒性。
【供试品】1.名称:苏贝止咳浸膏(本实验采用苏贝止咳颗粒为浸膏,实验代号:SB-补1),含量规格及配置:4.1g生药/每毫升浸膏,人用临床拟用剂量81g生药/d。
采用小鼠灌胃给药,以最大给药剂量164g生药/kg,最大给药容积为0.8mL/20g,24h 内给药3次。
小鼠实验用药溶解配药的流程和注意事项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1. 实验用药采购和存储。
1.1 第一步是收集实验所需的药物,确保药物的纯度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