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义和语用
- 格式:doc
- 大小:40.21 KB
- 文档页数:5
语义和语用的区别举例现代汉语中的语义,可从词义的范围来理解。
语义是指意义,就是字面的意义,对人和事物有意义的话或者表达一定意义的话。
语用是指在一定的语境下,为了表达特定的目的,根据具体的情况而采取的话语行为或者是交际策略。
我们一般称为语用。
根据语义可以区分不同的语言系统。
例如汉语、英语、阿拉伯语等,因为它们的使用环境不同,所以语义也不相同。
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语义来划分不同的语言系统。
又比如,根据语义还可以分出一些复句,根据语义还可以判断是否为合成词,等等。
而语用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1。
语义有两种基本形式:语法意义和语用意义。
所谓语法意义,是指语言单位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意义,即语言的语法功能。
比如:高,表示高度的意义。
所谓语用意义,是指语言单位在表达过程中所显示的语言社会作用的意义。
例如:明天刮风,后天下雨。
你干吗去?表达了语用意义。
2。
语法意义和语用意义互相依存、互相渗透。
在不同的语言中,语法意义和语用意义的差异常常很大。
例如:他刚从美国回来,身体健康,很年轻。
表达了语法意义。
但是语用意义却与它大不相同。
他年轻,是什么年龄呢?还有哪些信息呢?还可以怎么说?是不是应该加个修辞手法呢? 3。
语法意义和语用意义是并存的,不是完全独立的。
所以,通过语法分析而找到的意义未必都是语用意义,而通过语用分析而得到的意义也未必都是语法意义。
二者之间有时难以截然分开。
关于这点,请看《修辞学发凡》一文的第九章和第十章。
对此,我不再赘述。
4。
正确地理解语法意义和语用意义,需要运用语言材料加以说明。
要理解一个语法项目,必须知道其具体的语法结构。
因此,了解语义的另一种基本形式——语用意义,才能进一步弄清楚所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5。
语法意义和语用意义之间没有必然联系,不存在语义层次问题。
这里所说的“修辞格”主要是指借助辞格把抽象意思具体化、形象化的方法。
辞格作为一种修辞现象,历来被许多学者所重视。
其中,有一些辞格已经进入了语法规则,只是还没有成为一种单独的修辞手段。
语义和语用的语义和语用语义(Semantics)是指语言意义的研究,它探索语言各个部分与其周围思想经验的关系,解释语言信息如何表达,以及这些信息如何被接收和理解。
它通过描述和分析语言的功能、结构和意义来研究语言现象。
语义研究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确定语言单元,确定其内部结构和字面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语义关系。
语用(Pragmatics)是一门跨学科的学术领域,关注人类如何使用语言。
通常认为,其聚焦点在于语言环境下的应用和效用,包括语言在文化和社会中的应用,语言本身所蕴含的实际效用以及说话者之间的交际技巧。
而至于其它语言形式,例如文学形式和美学形式,则属于语用学研究的外围范畴。
语用学拥有丰富的多种方法,它既可以从语言使用者的角度来研究语言交流,也可以从文化和思维转折的角度来研究语言系统。
语义和语用学是认知语言学的两个核心领域。
语义学重点探讨语言的表达功能,即如何表达思想,而语用学重点探讨是如何使用语言,如何将语言传达到其他人,以及在不同情境下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
语义学和语用学的共同目的就是为了了解语言如何形成,它们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它们彼此交织在一起,共同编织成一个完整有力的语言网络。
语义研究关注如何表达语言中的信息,而语用研究则关注如何使用语言传达想法和意义。
语义学探讨的是对语言的不同部分的内部语义表示及其它的属性,而语用学可以处理在实际应用中推理运用语言。
语义探讨的是语言的字面意义,而语用研究则探讨如何用语言实现实际交流,如何为双方提供一种交互模式,提供有效的沟通。
语义学涉及语言结构及其内部语义表示,而语用学则关注如何利用语言表达想法以及如何在不同场合、不同背景和不同目的下运用语言。
语义和语⽤第五章语义和语⽤第⼀节词汇和词义⼀、词和词汇1、词:是语⾔中能够独⽴运⽤的最⼩的符号。
2、确定词的⽅法:(1)能否独⽴运⽤。
(即能“单说”或“单⽤”的就是词。
)(2)能否扩展。
3、词汇:是⼀种语⾔中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如汉语词汇、英语词汇等。
词汇也叫语汇。
4、词汇的组成:基本词汇和⼀般词汇(1)基本词汇:是整个词汇体系中最重要、最基本的部分,是基本词的总和。
基本词汇的特点:①全民常⽤性(本质特征)②稳固性③能产性(2)⼀般词汇:词汇中,基本词汇以外的部分便是⼀般词汇。
(⼀般词汇通常由新造词、古语词、外来词、⽅⾔词、⾏业语、隐语等构成。
)⼀般词汇的特点:①灵活性②个性化5、⼀般词汇与基本词汇的关系:基本词汇与⼀般词汇并⾮是彼此封闭、井⽔不犯河⽔的两个门类,⽽是⼀种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亲密伙伴关系。
⼀⽅⾯,基本词构造新词,充实⼀般词汇;⼀些基本词失去全民性⽽转化为⼀般词。
另⼀⽅⾯,⼀般词汇获得了全民性⽽转化为基本词汇。
⼆、词的词汇意义1、词义:⼈们对现实现象的反映以及由此带来的⼈们对现实现象的主观评价,叫做词的词汇意义,简称词义。
(词义就是和词的语⾳形式结合在⼀起的⼈们对现实现象的反映。
)2、词义的分类⾊彩义:是附属于词的理性义之上的⼀种附加意义,主要表明说话⼈的态度、词的适⽤语域和风格特质以及词所引发的有关事物形貌的现象。
【注意:更多的词的⾊彩义呈现“零形式”,既⽆褒义、贬义,⼜⽆书⾯语⾊彩、⼝语⾊彩,也⽆形象⾊彩,这种词的⾊彩义为中性。
】三、词义的性质①概括性(词义最本质的属性)②模糊性第⼆节词义的各种关系⼀、⼀词多义1、单义词:指的是只包含⼀个词义义项的词。
2、多义词:指的是包含⼏个相互有联系的义项的词。
3、本义:指多义词的⼏个意义中最初的那个意义。
4、派⽣义/引申义:由本义直接或间接派⽣⽽来的意义。
派⽣意义产⽣的途径就是⼀般所说的引申。
引申⼤体上可以分成隐喻和转喻两种⽅式。
5、隐喻:是指根据客观对象之间的相似性联系,⽤原本指称甲对象的词语再去指称⼄对象,从⽽派⽣出新的意义。
语言学中的语义学与语用学语义学和语用学是语言学中两个重要的分支学科,它们研究的是语言的意义和使用。
虽然两者都与语言相关,但各自关注的方面有所不同。
一、语义学语义学是研究语言中的意义的学科。
它探讨的是词汇、短语和句子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语义学主要关注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之间的联系,研究的是语言的内在结构。
语义学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重要概念:1. 词汇意义:词汇意义是指词汇本身的意义。
语义学家通过研究词汇的概念、义项、同义词、反义词等来揭示词汇意义的内涵和外延。
2. 句义:句义是指句子的意义。
语义学通过分析句子的组合规则、语义关系等来解释句子的意义。
3. 语境:语境是指语言使用的具体情境。
语义学认为,语境对于语言的意义有重要影响,同一词汇或句子在不同语境中可能会有不同的意义。
4. 语义关系:语义关系是指词汇、短语和句子之间的关系。
典型的语义关系包括同义关系、反义关系、上下位关系等。
语义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语义分析、语义对比和语义推理等。
通过这些方法,语义学家可以揭示语言结构与意义之间的规律,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语言。
二、语用学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语言在实际交际中的功能和效果,研究的是语言的外在运用。
语用学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重要概念:1. 言外之意:言外之意是指说话人通过语言暗示或隐含的意思。
语用学家通过分析上下文和语言非字面意义来揭示言外之意。
2. 语用规则:语用规则是指在特定语境中语言使用的约定俗成的规则。
比如,社交场合中的谦辞用语、禁忌用语等。
3. 语用失误:语用失误是指由于选择不当的语言,导致交际行为出现误解或不当反应的情况。
语用学研究语用失误的原因和修复方法,帮助人们更好地进行交际。
4. 语用策略:语用策略是指在特定交际目的下选择合适的语言行为。
语用学研究语用策略的选择和使用,以实现有效的交际目的。
语用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语用分析、语用推理和语用实验等。
通过这些方法,语用学家可以揭示语言在不同交际场景下的特点和规律,帮助人们提高语言运用的效果。
第五章语义和语用一、词汇和词义(一)基本词和一般词基本词:一种词汇系统中居于核心地位的部分。
特点:1. 全民常用;2. 稳固性;3. 构词能力强。
(有些基本词没有构词能力,如:表示语法关系的虚词:的、地、得、吗、啊等。
表示指称的代词,如:你、我、他。
基本词汇三个特点之间的关系: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为因果。
一般词:词汇系统中除了基本词汇以外的所有词汇。
(二)词的词汇意义(词义)和词的语音形式结合在一起的人们对现实现象的反映。
词义是语言得以存在的基础。
词义的特征:一方面是以现实为基础,对现实现象作概括的反映;另一方面,词义往往带有人的主观态度、主观评价色彩。
词义包括理性意义和附加色彩。
理性意义:词义的核心部分,是所有词都具有的,是整个词义的基础。
附加色彩:除理性意义之外表示人们的主观态度和评价的意义。
理性意义比较稳固,附加色彩容易变化。
“天堂、地狱、神、鬼”之类的词虽然是主观臆造的,但其形成仍然具有现实基础。
(三)词义的概括性词义对客观现实现象的概括反映,它不是反映个别的具体的事物的特征,而是反映同一类事物现象的共同特征。
任何词都是在概括。
词义的概括性把纷繁的客观现象化简了,获得了以简驭繁的功效。
词义概括性的特征:一般性、模糊性、全民性。
一般性:词义是从特殊的具体的对象事物中抽象出来的,舍弃了个别的具体事物的特点,反映的是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一般性特点。
模糊性:指人们认识中产生的关于客观事物的边界、状态的不确定性。
词义不是对客观现实的细致反映,而是大致的反映。
产生模糊性的原因:一方面,客观事物是连续不断运动的,难以切割,人们要认识它、把握它,就只能省略一些环节,使之变得相对清晰明确。
另一方面,因为人的个性上的差异,人们的认知水平、心理、态度、爱好及所处的环境都有所不同,对事物的看法并不都一致,很难有一致的标准。
“我们能分清好坏,但是我们分不清好和坏的界线。
”模糊性主要表现在概念的边沿区域,在中心区域概念的区别还是清楚的。
《语言学概论》第五章語義和語用第五章語義和語用语义是以语音形式表达的各级语言单位所包含的意义,以及在语言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意义。
语言意义:语言系统中固有的意义是抽象的、概括的、相对稳定的,不受语境和语境的影响。
语用意义:指在一定的交际环境中所表达的特定的、暂时的、隐含的意义。
第一节词汇和词义一词和词汇词是语言中可以自由使用的最小符号,是语法结构中最重要的语法单位。
词汇是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成语等固定用语的总汇,具有全民常用性、稳固性、能产性。
一般词汇语言词汇中除了基本词汇以外的词,包括新词、古词、外来词、行业用语、科技术语、方言俚语等,其特点为:数量大,成分杂,变化快。
二词的词汇意义1概念意义也称词的“理性意义”,它是词义的核心,指说一种语言的人在对现实世界的认知中形成的共同的主观映像,是认知的成果。
它这包含三个方面:1它是对现实世界中各种现象的分类和概括反映;2它对于说一种语言的所有人来说是共同的;3它必须与某种语言的特定声音相结合。
2色彩意义也称词的“修辞意义”,是指以理性意义为基础附加上人们的主观态度的意义,包括感情色彩、形象色彩、语体色彩、联想色彩。
a感情色彩:是指说话者对所谈对象的主观感情评价和态度。
有褒、贬、中性之分。
b形象意义:词在获得理性意义的同时,还往往因对对象的描绘而具有某种形象感。
①内部形式比较生动的复合词;②拟声、绘色、摹状的词;③具有比喻义的词。
c语体意义:词用于不同的语体时所产生的一种附加意义。
d联想意义:通过理性意义或语音中介的联想而产生的,大多具有民族特点。
3搭配意义一个词经常与一些词组合而不与另一些词搭配,这种由于组合关系而产生的意义叫搭配意义。
三词义的概括性1一般。
在复合词的词义中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在词义的泛化中,把特殊复杂的东西变成一般简单的东西。
2模糊性。
一个词的意义所指的现象有一个大致的范围,它还必须包含能区别于其他现象的特征,但往往没有明确的界限。
3全民性。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义,语法和语用三层次
对于对外汉语教学而言,语义、语法和语用的三个层次都是非常重要的。
语义是指词汇和句子的意义,其中包括词汇的搭配和句子的逻辑结构。
在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词汇的意思和使用方法,以及如何将词汇组成完整的句子,并理解句子的含义。
语法是指词汇和句子的结构和语法规则。
语法规则包括词性、句型、语序、时态等方面。
在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汉语语法规则,并学会正确运用这些规则,以便能够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语用是指语言的实际应用和交际功能。
语用包括语境、语气、语调以及文化背景等方面。
在教学中,学生需要理解汉语的文化背景和社交习惯,学会在不同场合运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义、语法和语用的三个层次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只有掌握这三个层次,学生才能够真正学好汉语,流利地与汉语母语人士进行交流。
论句法,语义,语用三者之间的关系
语义与语法、语用紧密相关,是语言研究的三大基本内容之一。
语法是指定义句子的结构、组织和表达方式的规则,如句子结构、搭配关系、词性等。
而语义是指句子中单词或相互关系的涵义,它表示出句子的认知意义。
最后,语用是指语言的实际使用,即使用语言来与他人进行交流,表达自己的思想。
因此,语法、语义和语用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赖。
语义保证了句子的意义,而语法的正确合规保证了句子的准确表达;语用则是语义和语法的实际运用,必须使用准确的语法和句子并表达出正确的语义。
只有这样,才能清晰地传达自己的想法,达到沟通交流的效果。
总之,语法、语义和语用三者是密不可分的,若想要正确、准确地使用语言,必须充分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语义和语用的区别举例1、语义和语用的区别在于意义是构成语言符号系统的基本单位,而意义与实际运用有关。
例如:他被烧死了。
这个“烧”字表示什么?语义包括词语在其语境中的整体含义,如汉语中的“失火”“烤火”都可以表示烧着东西的行为。
而意义与词语的实际运用无关,如:这个人失火了,但是他是好人。
所以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语义的意义不能代替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2、在语言交际过程中,“语言文字”与“具体事物”并不一定对应,即不一定是意义与实际运用同时发生。
例如:小张同学把一首歌词抄在一张白纸上送给老师。
这个“抄”字就没有实际的运用意义,它仅仅只是记录歌词的形式,如果要让这个词产生实际的意义的话,还必须在语言环境中才行。
再如: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中有这样一句话“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我们从“盼望”这两个字上来看,这两个字是多义词,既有希望的意思,又有预料的意思。
所以说“盼望”二字只有实际运用时才会产生意义。
3、人们在选择词汇时,也经常受到语义的影响。
如:“老人”这个词一般指60岁以上的老年人,而今天, 60岁以上的老人可能会是一个极广泛的群体,他们可能是年轻人,也可能是年长的人。
因此,人们在选择词汇时,经常会受到语义的影响。
4、在选择和运用词语时,人们往往会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某些语义知识,借助语义的帮助去理解那些看似深奥的、抽象的词语。
例如:你为什么把那件事忘了?如果你了解有关“遗忘”的各种知识,就很容易明白:“忘”是由“亡”、“心亡”和“忘”组成的,那就是说,人有了这些心理活动或精神变化,就称为“忘”。
所以你这件事情,当然与“亡”有关系了。
4、人们在选择词汇时,往往会受到语义的影响。
如:“老人”这个词一般指60岁以上的老年人,而今天, 60岁以上的老人可能会是一个极广泛的群体,他们可能是年轻人,也可能是年长的人。
因此,人们在选择词汇时,经常会受到语义的影响。
5、语用是语言的应用和运用,也就是说语言在交际时所使用的功能及交际意图。
语义学和语用学的区别与联系语言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它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工具,更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
在语言学研究中,语义学和语用学是两个重要的分支学科,它们分别关注于语言的含义和使用。
本文将从语义学和语用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方面分析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一、语义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语义学是研究语言的含义的学科,它研究的对象是语言中的词汇和句子的意义。
语义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语义分析和语义推理。
语义分析是指对语言中的词汇和句子进行分析,探究它们的含义和构成规律。
语义推理则是通过对语言中的词汇和句子进行逻辑推理,从而得出它们的含义和推论。
语义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词汇和句子的含义。
在词汇层面上,语义学研究的是单词的含义,比如“爱”“恨”“美丽”等词汇的含义。
在句子层面上,语义学研究的是句子的含义,包括句子的词汇含义、句子的语法结构和句子的语境含义等方面。
二、语用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的学科,它研究的对象是语言的使用情况和语境。
语用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语用分析和语用推理。
语用分析是指对语言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探究语言使用者的意图和目的。
语用推理则是通过对语言使用情况进行逻辑推理,从而得出语言使用者的意图和目的。
语用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语言使用者的意图和目的。
在语用学中,语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因为语境会影响语言使用者的意图和目的。
语境包括语言使用的时间、地点、社会背景、文化背景等方面。
三、语义学和语用学的区别语义学和语用学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区别:1. 研究对象不同语义学研究的是语言的含义,主要关注于词汇和句子的含义。
而语用学研究的是语言的使用,主要关注于语言使用者的意图和目的。
2. 研究方法不同语义学主要采用语义分析和语义推理的方法进行研究,目的是探究语言的含义。
而语用学主要采用语用分析和语用推理的方法进行研究,目的是探究语言使用者的意图和目的。
3. 研究内容不同语义学主要研究词汇和句子的含义,探究它们的构成规律和含义。
汉语形容词的语义与语用分析汉语形容词是表达某种属性、特征、状态等性质的词汇,是汉语中非常重要的一类修饰词。
它们在句子中担任着修饰名词、代词或其他词汇的作用,能够丰富句子的意义,表达出更多的信息。
本文将从语义和语用两个方面来分析汉语形容词。
一、语义分析语义是指词汇在语言中所代表的意义。
汉语形容词的语义可分为基本语义和附加语义两个部分。
基本语义:指形容词所固有的意义,即描述某个事物的属性或特征。
例如:漂亮、高兴、可爱、笨等词语,都可以用来形容事物的具体属性或特征。
附加语义:指形容词在指代事物时,可添加的一些额外意义。
例如:“笨”一词不仅可描述一个人的智商低,还可能含有这个人缺乏机智或智慧的意义。
又例如:“黯淡”一词不仅可表示光线阴暗,还可能表示情绪低落或缺乏生气的意义。
形容词的语义可通过下面三个方面来体现:1、形容词的修饰范围。
汉语形容词常常修饰名词或代词。
例如:红苹果、美女、好朋友等。
2、形容词所描述的事物的属性或特征。
例如:蓝天、白云、清晨等词语,都能描述具体的属性或特征。
3、形容词所引起的话题或情感。
例如:有些形容词可能引起人们的喜悦、悲伤、愤怒等情绪反应。
这种情绪或话题可能是由特定的语境决定的,例如:感人的电影、漂亮的衣服、残酷的现实等。
二、语用分析语用是指语言在实际交际中所发挥的作用。
汉语形容词在交际中起到丰富语言表达的作用,因此可以进行语用分析。
在语用分析中,我们需要关注以下两个方面:1、形容词的修饰对象。
形容词的表达往往与所修饰的名词或代词有很大关系。
例如:“漂亮的女孩”和“漂亮的地方”所表达的含义是不同的。
2、形容词的修辞效果。
在汉语中,形容词具有很强的修辞效果,例如:夸张、比喻、简洁等。
例如:“天真无邪”、“冰清玉洁”等使用了比喻手法,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除此之外,语用分析还需要考虑下面几个方面:1、形容词与其他修饰词之间的关系。
汉语中常常使用多个修饰词来修饰一个名词,这些修饰词之间可能存在“并列”、“串联”、“递进”等关系。
语义和语用的区别举例
1。
词义和词用
第一、词义的指称性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一是指人称的指称性,如:这间房里有我,还有小东西;二是指时间的指称性,如:他回来了;三是指事物的指称性,如:那本书我没看完。
这里的“有”和“没有”都是指人的,“我”是人,也是客体。
例句中的“我”不具备指称性,而且“还有”和“也”也不具备指称性,只是对应关系,如果换成“他”或“你”就行了。
第二、词义的扩展性。
词义的这个特点就要求我们必须区分同义词的不同语境义。
比如说:“满意”一词的基本含义是使人或事物感到舒适、顺心,这是它的语境义。
但是,当“大家对活动十分满意”这种语境出现时,“满意”就成为了引申义,有认可、赞扬之意。
2。
词义和语义语义是用来表示某一概念的词语的意义,如“爱护树木”“助人为乐”等等。
语义是指与概念相对应的某个词语的意义,而不仅指个别词语的意义。
比如“学习”,在一定语境下,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上学,听讲,做作业,读书”等含义,这是“学习”的语义。
1。
词义和词用
第二、词义的扩展性。
有些词语即使没有任何语法意义,我们也可以从字面上把它理解为“这样”、“那样”、“那么”等,如:改革、发展、市场经济、入世、民主、稳定、创新等。
- 1 -。
语义学和语用学是语言学的两个重要分支,它们研究的是语言的不同方面和功能。
它们的应用也存在一些差异:
1. 语义学的应用:语义学关注的是词汇、短语和句子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语义学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词汇翻译:语义学可应用于词汇的跨语言翻译,帮助理解和转换不同语言中的词汇意义和语义关系。
-搜索引擎优化:语义学可应用于搜索引擎的优化,帮助理解用户搜索的意图和相关性,提高搜索结果的准确性和相关性。
-自然语言处理:语义学对于自然语言处理任务如文本分类、信息检索和问答系统等有重要影响,帮助机器理解和处理人类语言。
2. 语用学的应用:语用学关注的是语言的使用和交际功能,研究语言在实际交流中的意义和效果。
语用学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跨文化交际:语用学可应用于跨文化交际中,帮助理解和解决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用差异和误解,促进有效的跨文化交流。
-商务和社交交流:语用学可应用于商务和社交交流中,帮助解读和运用不同场景下的语言表达方式,提高交际的效果和准确性。
-修辞和演讲技巧:语用学可应用于修辞和演讲技巧的研究,帮助理解和运用言辞手法和语言策略,增强说服力和表达能力。
总体而言,语义学更注重语言的内在意义和结构,而语用学更关注语
言的使用和交际功能。
它们在实际应用中各有侧重,但也存在一定的交叉和互相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