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用药小常识
- 格式:docx
- 大小:13.43 KB
- 文档页数:3
药店营业员培训夏季皮炎用药常识[疾病常识]夏天的天气多高温及高湿,很多人不注意防护,天气闷热,人体的汗液增多,又不能及时清除,汗液里的化学成分触激皮肤,便可引起夏季皮炎。
夏季皮炎是与夏季气候条件关系最明确的一种季节性皮肤病,本病多见于30岁以上的成年人,反复发作,表现为四肢伸侧,尤其在下肢双小腿胫前区,皮肤出现大片鲜红色斑,红斑上有密集针头至粟粒大小的丘疹、甚至丘疱疹,搔抓后出现较多线状抓痕、血痂,时间长了可使皮肤变得粗糙、淡褐色素沉着、苔藓化。
瘙瘁明显,轻度灼热感,常对称发生。
当气温下降时病情明显好转,可以自愈。
[黄金搭配方案]1.扑尔敏+维生素C+炉甘石洗剂+绿豆汤扑尔敏是H1受体拮抗剂,具有抗过敏作用,能够减少炎症反应,减少渗出,高空作业、驾驶员和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能够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渗出,可增强扑尔敏的作用。
炉甘石洗剂具有收敛、止痒的作用。
绿豆汤具有清热解毒的功能。
上述药物联合是夏季皮炎较好的治疗方法。
2.蛇床子20克+地肤子20克+苦参20克+花椒20克+白矾20克将以上药物煎汁,先熏后洗患处,每日1剂,熏洗2~3次,每次20分钟,10天为一个疗程。
具有燥湿止痒的作用,适用于夏季皮炎,有效率可达95%~100 oA。
3.黄柏6克+苍术6克+荆芥6克+蛇床子20克+防风10克+明矾3克将上述药物研成粗末,用水煎煮或开水冲泡去渣,放入盆中,趁温热熏洗患处。
具有清热止痒的作用,适用于夏季皮炎。
4.冬桑叶30克+苏叶30克+陈艾叶30克+薄荷叶30克+明矾20克将上述中草药加清水适量,煎沸,将药液倒入盆内,待温后外洗患处,每日1剂,洗3次,5~7荆为一疗程。
具有清凉解毒、消疹止痒的作用,适用于夏季皮炎,通常一二个疗程即可痊愈。
6.川黄30克+生川断30克+马齿苋30克+小川朴30克+地肤子30克+蒲公英30克+芒硝30克+枯矾12克将上述中草药用水煎成2000毫升,洗患处,每日2~3次,每次10~20分钟,具有清热、燥湿止痒的作用,效果较佳。
安全用药小常识注意事项1. 选择合适的药物在使用药物之前,首先要确保选择的药物适合自己的症状和疾病。
不同的药物适用于不同的症状和疾病,如果选择错误可能会导致治疗效果不佳,甚至产生不良反应。
建议在选择药物之前咨询医生或药师,听取专业建议。
2. 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或医生的建议用药在使用药物时,一定要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或医生的建议来用药,不要随意更改剂量或使用方法。
特别是一些处方药,需按照医生开具的药方来使用,不可擅自增加或减少剂量。
3. 注意药物的剂量和频率在使用药物时,要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使用频率,不要超量使用或频繁使用药物。
超量使用可能会导致药物中毒或过敏反应,频繁使用也可能导致药物耐受性降低,影响治疗效果。
4. 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在使用药物时,要注意避免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有些药物在同时使用时会产生相互作用,影响药效,甚至导致不良后果。
因此,在使用多种药物时,最好咨询医生或药师,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5. 注意药物的保存和使用在使用药物时,要注意药物的保存和使用方法。
一些药物需要在阴凉干燥处存放,避免阳光直射或高温环境。
在使用药物时,要注意药品的保质期,过期药物可能会失效,甚至产生有害物质,危害身体健康。
6. 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在使用药物时,要时刻关注药物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
一些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引起头晕、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停止使用药物,并咨询医生或药师。
7. 孕妇、儿童和老年人用药要慎重孕妇、儿童和老年人在使用药物时,要特别慎重。
孕妇要避免使用影响胎儿发育的药物,儿童用药要根据年龄和体重选用适合的药物,老年人用药要避免使用容易引起药物中毒的药物。
8. 谨慎使用抗生素抗生素在治疗感染性疾病时非常有效,但是过度使用抗生素会导致细菌耐药性,甚至产生不良反应。
因此,在使用抗生素时,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用药,不可随意滥用。
9. 养成良好的用药习惯养成良好的用药习惯对于保证药物治疗效果非常重要。
夏季用药小常识及注意事项
夏季用药小常识及注意事项:
1. 存储药物:夏季气温高,要将药物存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以防药物变质或失效。
2. 药物耐热性:一些药物对高温敏感,容易分解、失效或产生有害物质。
在夏季,特别是在户外活动时,应尽量避免携带这些易受热的药物。
3. 防蚊虫叮咬:夏季是蚊虫多的季节,可以使用驱蚊剂或涂抹具有驱蚊效果的药膏,以防止叮咬并预防传染病。
4. 防晒药物:夏季阳光强烈,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容易引起晒伤。
选择适合自己肤质的防晒药物,避免阳光暴晒,同时注意补充水分。
5. 消化不良药物:夏季,由于天气炎热,容易导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问题。
可以携带一些消化药物,如胃复安等,以缓解胃部不适。
6. 抗过敏药物:夏季花粉、尘螨等过敏原较多,容易引起过敏症状。
如花粉症、鼻炎等,可以携带一些抗过敏药物,及时缓解不适。
7. 饮食结合用药:在服用药物时,应避免与某些食物相互作用,以防降低药物疗效或产生不良反应。
应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用
药,并咨询医生或药师关于服药时的饮食调节。
8. 长时间用药注意事项:如果需要长时间用药,应定期复查并与医生保持沟通,以及时调整用药剂量或治疗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建议仅供参考,根据个人情况和具体药品使用说明,最好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使用药物。
防暑降温的预防用药随着气温的持续增高,夏天的骄阳已开始影响着人们的生活,防暑降温药又一次走近了我们的生活。
夏日里最常使用的防暑降温药以藿香正气液(水)、仁丹、十滴水(胶丸)等解表药为主。
对于婴幼儿、产妇、肥胖者、体质虚弱及高热病人等更要注意预防痱子。
常用的有凉茶、风油精、痱子粉等,但要根据不同的身体体质、药性选用适当的防暑药。
尽管这些药物人们对其并不陌生,但是否使用得当,仍有许多讲究。
藿香正气水(液)可以解表化湿、理气和中,可用于治疗因中暑引起的头晕昏重、恶心呕吐等症状。
服用时要注意禁食生冷油腻。
仁丹主要成分是薄荷冰、滑石、儿茶、丁香、木香、小茴香、砂仁、陈皮等。
具有清热解暑、避秽止呕之功效,是夏季防暑的常用药。
主要用于因高温引起的头痛、头晕、恶心、腹痛、水土不服等症。
此药能促进肠道蠕动,缓解肠痉挛。
中暑、急性胃肠炎、咳嗽痰多者服用为宜。
可治疗因中暑引起的头晕胸闷、食欲不佳。
但由于其中有朱砂(含汞),超量或久服容易导致汞中毒,因而婴幼儿禁服。
十滴水可以治疗头晕、恶心、腹痛等胃肠不适中暑症状。
另外还可以外用防治痱子,成人可直接用它搽在痱子处,婴幼儿则可在水中加十滴水数滴后洗澡。
夏季参加户外活动注意事项1、防晒尽量在中午前后减少户外活动,外出时要注意防晒。
因为这个时候的气温最高,骄阳似火,阳光中的紫外线特别强烈,皮肤长时间暴露在烈日下,会造成1~2度的灼伤,并会发生中暑现象。
紫外线还可以透过皮肤、骨骼,辐射到脑膜、视网膜,使大脑和眼球受到损伤。
应对措施:高温天气下参加一般的活动一定要带上太阳帽、墨镜、防晒霜、毛巾,穿长袖上衣,并带上十滴水、人丹、藿香正气丸、清凉油等防暑药品。
2、饮水夏季户外活动出汗多,必须及时补充水分,但如果饮水方式不对,会引发不良的后果。
很多饮料广告中的模特,在运动中或休息时,往往拿起一瓶饮料一饮而尽,看起来很解渴,实际上从运动生理学的角度上来说,是非常有害的。
运动中和运动后大量饮水,会给血液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特别是给心脏增加负担,造成更加疲劳。
药店人须知:夏季常见病用药大全来源:网络入夏后,由于受空气湿度、温度、光线及虫害等诸多种因素的影响,中暑、感冒、肠胃不适以及皮肤损伤等常见病又开始席卷而来,下面就是夏季常见疾病用药的法则,店员店长们快快学起来!中暑表现症状:轻则出现多汗、头昏、胸闷、心悸、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会出现昏厥或痉挛,甚至危及生命病因:高温高辐射的干热,导致人体水分大量流失,水分得不到及时补充所致,或是高温高湿度的湿热天,人体不能正常排汗,皮肤血流量增加也会导致中暑用药推荐1、十滴水简介:中成药,棕红色或棕褐色液体。
主要成分为樟脑、干姜、大黄等。
十滴水还可祛痱子,是夏季家庭中必备的药品。
适应症:用于因中暑引起的头晕、恶心、腹痛等症状。
2、人丹简介:人丹的主要成分是薄荷冰、滑石、儿茶、丁香、木香、小茴香、砂仁、陈皮等,具有清热解暑、避秽止呕之功效,是夏季防暑的常用药。
适应症:用于因高温引起的头痛、头晕、恶心、腹痛、水土不服等症。
3、清凉防暑颗粒简介:清热祛暑,利尿生津。
适应症:用于暑热,身热,口干,溲赤和预防中暑4、清凉油简介:为白色或淡黄色软膏。
清凉散热,醒脑提神,止痒止痛。
适应症:用于感冒头痛,中暑,晕车,蚊虫蜇咬等。
肠胃不适表现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泻、发热、便秘等;多为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急性肠胃炎等肠胃疾病;病因:一种是食物污染,夏季食物不易保存,细菌繁衍更快,易因食物变质或中毒引发胃肠道疾病;另一方面是夏季人体机能下降,加上多食冷饮冷食等,易给胃肠道疾病以可乘之机。
用药推荐1、黄连素简介:黄连素是一种重要的生物碱,是我国应用很久的中药。
可从黄连、黄柏、三颗针等植物中提取。
它具有显著的抑菌作用。
常用的盐酸黄连素又叫盐酸小檗碱。
适应症:用于治疗肠道感染、腹泻。
2、乳酶生片简介:为活肠球菌的干燥制剂,在肠内分解糖类生成乳酸,使肠内酸度增高,从而抑制腐败菌的生长繁殖,并防止肠内发酵,减少产气,因而有促进消化和止泻作用。
生活中合理用药小常识合理用药是保障身体健康的重要环节,以下是一些生活中的合理用药小常识:1.按照医生建议用药:严格按照医生的开药建议使用药物,包括用药剂量、频率和疗程。
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中途停药,以免影响疗效。
2.避免自行诊断:不要通过网络或他人建议自行诊断疾病并购买药物。
应该咨询专业医生,根据专业诊断来确定用药方案。
3.了解药物成分:在使用药物之前,了解药物的成分、作用机制、副作用等信息,以避免对自己的身体造成不必要的风险。
4.避免过量使用抗生素:抗生素应该在医生的建议下使用,并且按照完整疗程使用,不要随意中断。
过量或不当使用抗生素可能导致耐药性的产生。
5.谨慎使用镇痛药:镇痛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应按照建议使用,避免长期或大剂量使用,以免对胃肠道、肾脏等器官产生不良影响。
6.避免酒精与药物相互作用:在用药期间应避免过量饮酒,因为酒精可能会与某些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的疗效。
7.留意过敏反应:在用药初期,特别是新药首次使用时,要留意是否有过敏反应。
如果出现不适,及时向医生报告。
8.不随意更换药品:不要随意更换药品品牌,以免因为不同的药品成分造成不必要的风险。
9.注意存储药品:药品应存放在干燥、阴凉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过期的药品不应使用,应安全处理。
10.保持用药记录:可以保持一份用药记录,包括药物名称、剂量、使用时间等,以便在需要时方便医生了解用药情况。
总体而言,合理用药需要慎重对待,以确保药物的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和风险。
在用药过程中,及时向医生汇报用药情况,以获得更好的医疗指导。
科普一些用药小常识
1.保持药物存放环境:药物应该存放在干燥、阴凉、通风的地方,远离阳光直射和高温潮湿的环境。
2. 合理用药:药物的使用应该根据医生的建议来进行,遵守用药规定,不随意改变用药方式和剂量。
3. 注意药物副作用:药物可能会产生副作用,如头晕、恶心、呕吐等,应该及时告诉医生,避免进一步影响身体健康。
4. 严格控制用药时间:药物的使用时间不宜过长,应该严格控制用药时间,不得超过医生规定的时间。
5. 注重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之间可能会产生相互作用,导致药效减弱或者副作用增加,应该遵循医生建议,避免同时使用多种药物。
6. 合理饮食:药物的使用期间,应该注意饮食健康,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酒类等,以免影响药效和身体健康。
7. 不随意停药:药物的使用期间,不要随意停药,应该遵循医生的指示,按照规定的时间和剂量使用药物。
8. 注意用药后的反应:药物使用后可能会产生一些反应,如皮肤过敏、呼吸困难等,应该及时告诉医生,避免出现严重的后果。
- 1 -。
安全合理用药知识一、什么是安全合理用药就是应该做到:根据病情、病人体质和药物的全面情况适当选择药物,真正做到“对症下药”,同时以适当的方法、剂量、时间准确用药。
注意该药物的禁忌、不良反应、相互作用等。
并且还要注意尽量少花钱。
这样就可以做到安全、合理、有效、经济用药了。
要做到安全合理选用药品,首先应当确诊患者得的是什么病,然后对症下药,不能只凭患者自我感觉就随便用药。
比如发烧、头痛,是许多疾病共有的症状,不能简单地服一些止痛退烧药就完事;又如腹痛,也是一些疾病的共有症状,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地使用止痛药,就会掩盖一些急腹症的症状,贻误病情而造成严重后果。
其实,了解药物的性质、特点、适应症、不良反应等,要选用疗效好、毒性低的药物,医师常常讲的“首选药”和“二线药”就是这个道理。
二、家庭几种不合理用药的现象家庭中不合理用药现象比较突出地反映在非处方药中毒和非处方药引起的不良反应上,有以下几种:1、“老毛病”现象。
有的人自我感觉不适,或“老毛病”复发,凭经验自行购药。
这种做法有可能因反复使用某种药,而产生药源性疾病2、随意增减药物用量这种不规范用药,尤其是抗生素类药物,极易导致耐药菌种增多和产生二重感染等。
3、模仿他人用药。
有的病人看到别人吃某种药,感觉症状相似,自己也跟着吃。
在病因不清、不同的情况下,模仿用药等于无的放矢,轻则无效,重则延误病情。
4、多药并用。
不少人有这种心态,对一时难以确诊的疾病,会盲目采用多药并用打歼灭战,这是很危险的。
三、合理用药遵循6字原则:安全、有效、经济药是用来治病的,但不是随便拿来就可以用。
因为药物具有双重性,既有治疗作用,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
如果使用不当,很可能产生不良反应,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还会给患者造成痛苦。
所以,如何做到合理用药,减少药品的毒副作用给患者带来的损害,已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
做到合理用药用8个字进行了概括:安全、有效、经济用药首先强调的是安全性,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才能谈合理用药。
夏季用药我们该注意什么
盛夏酷暑,家庭适当准备一些防暑中药是必要的。
但应该注意的是,有些防暑中药有禁忌,在服用时应当留心。
人丹
含有薄荷脑、桂皮、冰片、砂仁、泡姜、人造麝香等,具有开窍安神、清热祛暑、解毒辟秽之功效。
主治中暑受热引起的头昏脑涨、恶心呕吐、腹痛泄泻等症。
成人每次口含5-10粒,儿童适当减少。
因感冒引起恶心等症时,不要服用人丹。
克痢痧
能散热解暑、解毒辟秽。
主治中暑、腹痛泄泻、痢疾等症。
内服每次两粒,一日3-4次,儿童酌减。
中暑惊厥者可取本品适量喷入鼻孔,如不见喷嚏可在15分钟后再用一次。
儿童在喷鼻时一定要注意用量,不可过量,量过大会引起不良反应。
第1 页。
夏季安全用药小常识药品储存进入夏季,迎来暑季高温天气,市民家中存放的药品亦要经历“烤验”。
强光及高温易导致药品变质,夏季气温高、湿度大,更要注意药物的贮存方法。
药品对其储藏条件有严格要求,暑季家庭储存药品一定要注意低温阴凉,特别是已打开包装使用而又没用完的药品,更要妥善保存。
一些中药材易长霉、虫蛀,在装瓶前应充分烘干或晒干,装瓶后密闭阴凉存放。
片剂和胶囊应放在阴凉处;液体制剂、乳膏剂常温保存即可。
另外,有些药物遇热极易挥发,要特别注意密闭,如各种酊剂、医用酒精等高温时更易挥发。
市民可根据药品说明书中注明的存放条件,在夏天妥善保管各类药品。
值得注意的是,有一些药品对热特别敏感:如乳酶生、胃蛋白酶、胰岛素、丙种球蛋白、人血白蛋白等,按要求应放在2~15℃的低温处保存。
如室内达不到此要求时,可放在冰箱中冷藏。
针剂、搽剂、外用药品、混悬剂、栓剂也应置入冰箱内保存。
家庭备药夏季天气炎热,是许多疾病的多发时期。
家中可备一些防暑及相关疾病的常用药品。
1.中暑类药品:可备上些十滴水,主要用于治疗中暑引起的各种症状,以及消炎镇痛、清凉止痒、祛风解毒的风油精、清凉油、本草油等。
2.感冒类药品:夏天贪凉,使用空调使用不当等都可引发感冒。
建议在家中准备一些板蓝根冲剂等有清热解毒作用的药品。
3.消化道系统疾病类药品:夏季易滋生细菌,消化系统疾病较多。
建议备上一些具有化湿和中功效的药品,如藿香正气丸、藿香正气口服液等,或者有清热解毒、行气化滞、消炎杀菌作用的香连丸等药品4.腹泻勿滥用抗生素和止泻药:因为腹泻有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非感染性腹泻可由饮食不当、食物过敏、生活规律改变、气候突变等原因引起,此类腹泻使用抗生素治疗是无效的,而应当服用一些助消化药或采用饮食疗法等。
皮肤病用药禁忌早知道夏季高温有利于细菌和真菌的繁殖,加上皮肤出汗较多,皮肤潮湿也有利于一些细菌的繁殖,所以容易产生一些皮肤癣病。
皮肤病是常见病、多发病,有人认为只要涂点外用药就行了,结果往往无济于事。
用药小常识分享
1.药品存放要注意:药品应存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也要远离儿童和宠物。
2. 遵医嘱服药:在医生的指导下,按照规定的剂量和时间服药,不可自行停药或加大剂量。
3. 食物影响药效:某些药物在饭前或饭后服用有不同的效果,有些药物甚至需要空腹服用。
在服药时要注意饮食指导。
4.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有些药物会与其他药物产生相互作用,导致药效减弱或副作用增加,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5. 药品过期不可使用:过期药品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过期药品应按照规定的方式处理。
6. 副作用及时处理:在使用药物过程中,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联系医生进行处理。
7. 多种药物交叉使用时要注意:在使用多种药物时,应遵医嘱使用,不可随意更改或增加药物剂量,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副作用。
8. 药品不可共用:每个人的身体情况不同,药品的剂量和种类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药品不可共用。
9. 饮酒会影响药效:有些药物会与酒精发生反应,导致药效下降或副作用增加,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10. 药品正确处置:用完药品后应按照规定的方式处理,不可随意丢弃或倒入排水系统,以免污染环境。
- 1 -。
安全用药小常识100条1. 按照医生的指导和处方用药。
2. 不要使用过期药物。
3. 注意存放药物的温度和湿度。
4. 不要将药物放在儿童可接触的地方。
5. 不要与他人共用药物。
6. 在服用药物前先阅读药物说明书。
7. 如果有过敏史,应该在使用新药物前先进行过敏测试。
8. 不要同时使用多种药物,以免发生药物相互作用。
9. 按照规定剂量服用药物。
10. 不要随意更改药物的剂量。
11. 在服用药物期间避免饮酒。
12. 遵守药物的服用时间。
13. 如果忘记服用药物,不要在下一次服药时翻倍服用。
14. 在服用药物期间避免驾驶或操作机器。
15. 如果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16. 不要将药物倒入其他容器中,保持原包装。
17. 避免将药物暴露在阳光下。
18. 不要将药物冲入下水道或马桶,正确处理废弃药物。
19. 在服用药物期间保持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20. 在服用药物期间避免过度运动。
21. 咨询医生或药师关于药物与食物的相互作用。
22. 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应特别注意用药安全。
23. 不要将药物与其他家庭成员的药物混淆。
24. 避免在高温或潮湿的环境中存放药物。
25. 药物疗程结束后,正确处理剩余药物。
26. 不要将药物留给他人使用。
27. 在服用药物期间避免饮用咖啡、茶或含咖啡因的饮料。
28. 存储液体药物时,确保瓶盖密闭。
29. 药物过敏的人应该避免使用含有相同成分的药物。
30. 如果有肝脏或肾脏问题,应该咨询医生并注意用药安全。
31. 保持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和剂量。
32. 遵守药物的使用频率。
33. 避免在服用药物期间饮用葡萄柚汁。
34. 使用药物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指导。
35. 存储药物时应避免阳光直射。
36. 不要在服用药物期间吸烟。
37. 不要将药物存放在潮湿的浴室中。
38. 在服用药物前洗手,以防细菌感染。
39. 遵守药物的禁忌和警示。
40. 在服用药物时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夏季四防安全培训心得夏季是一个高温多雨的季节,也是一个安全事故多发的季节。
为了保障员工的安全,我们公司在夏季进行了四防安全培训。
在这次培训中,我学到了很多关于夏季安全的知识和技能,下面是我的心得体会。
一、防暑降温夏季高温天气容易引发中暑,因此防暑降温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公司在培训中强调了以下几点:1.保持室内通风,使用空调和电扇等降温设备;2.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高强度的体力活动,尽量选择在早晚气温较低的时候进行;3.多喝水,补充体内水分;4.穿着透气、轻便的衣服,避免暴晒。
二、防雷电夏季雷雨天气频繁,雷电事故也容易发生。
我们公司在培训中强调了以下几点:1.在室外时,尽量避免站在高处或者树下等危险地方;2.遇到雷雨天气时,尽量不要使用电器设备,特别是不要使用带电的电器设备;3.在雷雨天气中,尽量不要接触金属物品,如铁栏杆、铁门等;4.如果遇到雷雨天气,要及时避开危险地方,找到安全的避雷措施。
三、防溺水夏季是游泳的好时节,但是也容易发生溺水事故。
我们公司在培训中强调了以下几点:1.不要在没有专业救生员的情况下单独游泳;2.不要在酒后或者疲劳的情况下游泳;3.不要在未经检查的水域游泳,以免遇到危险;4.如果遇到溺水事故,要及时寻求救援。
四、防火夏季气温高,容易引发火灾。
我们公司在培训中强调了以下几点:1.不要在室内使用易燃物品,如酒精灯、香薰等;2.不要在室内吸烟,以免引发火灾;3.不要在室外乱扔烟蒂,以免引发草地火灾;4.如果发现火灾,要及时报警并采取适当的灭火措施。
总之,夏季四防安全培训让我更加了解了夏季安全的重要性和应对措施。
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会更加注意安全,做好各项防范措施,保障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防暑药品及使用注意事项▍来源:药店经理人▍特约撰稿:李思博夏季天气越来越热,防暑降温药品成了药店销售的主打,可是中暑也分为阴署和阳署,如果顾客吃得不对症还有可能加重病情,那么药店人你能说清楚吗?另外,介绍防暑降温药品时应该告知顾客些什么注意事项呢?药店常销售的防暑降温药品常销售的防暑降温药品:藿香正气水(片、胶囊、软胶囊、合剂、滴丸、颗粒、口服液)、十滴水、风油精、人丹、仁丹、清凉防暑颗粒、清凉油、金银花露、六一散等等。
其中,藿香正气水既可以口服也可以外用,有些企业生产的风油精也能口服,但一般都是外用,以药品说明书为准。
阴署、阳署要分清中暑是一种季节性疾病,发于暑热季节(夏至后)或高温环境下感受暑邪致病。
主要症状为早期或轻症的症状如疲软,头昏发热,口渴,汗出的称中暑。
中晚期高热,突然昏倒,四肢凉冷称为“暑厥”。
常见中暑类型一般可以分为中暑阳症和中暑阴症两大类中暑阳症:以发热、汗出、烦渴、便结、溲赤、脉洪等症状为主。
中暑阴症:以恶寒、冷汗、肢厥、脉微、呕逆、泄泻、口虽干而不欲饮,或虽欲饮而喜饮热、或气喘不已等为主。
阴署和阳署主症及各自用药温馨提示:药店常销售的藿香正气水(片、胶囊、软胶囊、合剂、滴丸、颗粒、口服液)治疗的是中暑阴症,如果顾客是中暑阳症,服用此药就不对症了。
常销售防暑降温药品注意些啥藿香正气销售提醒:其中水剂含有乙醇,所以不能同头孢一起服用。
服药后不得驾驶机、车、船、从事高空作业、机械作业及操作精密仪器。
口服液剂型大多含糖,糖尿病患者禁用。
另外,有报道服用藿香正气水致荨麻疹样药疹、上消化道出血、过敏性紫癜以及低血糖,应引起大家的重视。
十滴水销售提醒:孕妇忌服,驾驶员、高空作业者慎用。
风油精销售提醒:孕妇忌用:成份中含有樟脑,怀孕3个月内若过多地使用风油精,影响胎儿生长发育,严重者可导致胎儿死亡。
婴幼儿忌用:樟脑可引起新生儿黄疸症。
面部忌用:涂搽面部后会出现皮疹瘙痒,并形成色素沉着,影响美容。
夏季防暑用药因人而异防暑降温不同人群各有侧重在炎热的夏季,由于环境温度过高,空气湿度又大,人体体内多余的热量难以散发,使之越积越多,以致体温调节中枢无力调控,就会发生中暑。
和普通人相比,一些身体素质较差或有其他疾病的人更容易出现中暑问题,所以在炎热的天气里自己和家人就更要注意。
面对酷暑,专家提醒市民尽量避免高温时外出,如需外出应做好防护。
按照不同人群,专家列出如下防暑要点,供大家参考。
一、上班族上班族虽然大多在空调房里办公,可是中暑概率也很大,如:当从外面很热的环境进入室温调到很低的空调房时,极易发生中暑;去外地出差或旅游的机会较多,开车或坐飞机时间较长,没有及时补充水分,通风降温条件又不好,易导致中暑;去健身房锻炼时,由于大量出汗,没有很好地补充水分,且从有空调的房间出去时,也易中暑。
积极预防中暑适当运动:健身运动是上班族的时尚,但在炎热的夏季要减少运动量,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时间以半小时为宜。
当运动锻炼出汗过多时,可适当饮用淡盐开水或绿豆盐水汤。
而当气温达到35℃以上,要停止运动,以静制动,并保持充足的饮水。
同时,应随身携带一些人丹、风油精、清凉油、藿香正气水等常规的防暑药物。
及时补充水分:夏季高温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可在饮食上加以调节,饮食宜清淡,多食青菜水果,少吃肥腻煎炒食品。
经常食用冬瓜薏米粥、绿豆海带汤、绿豆粥,适量吃些瓜果,如西瓜、冬瓜、凉瓜等解暑食物,可以有效地防暑降温,避免发生中暑。
每天还要经常补充水分,最简单的是多饮开水或淡盐水,喝盐水时,要少量多次地喝,才能起到预防中暑的作用,也可饮水果汁、酸牛奶、茶水等。
空调温度别调得太低:如果在家中,感觉到热时要借助自然风和地上洒水或电风扇、空调来降温。
电风扇最好不要对着自己吹,使用空调时一定要注意适时开窗通风。
办公室也要合理设置空调温度,室内温度在26℃运行一段时间后,设置为27℃为最佳,千万不要把空调温度调得太低,空调温度应控制在与室外温差5℃~10℃之间,否则室内外温差太大,反而容易中暑、感冒。
科学用药的5种小常识作为一种药物,药物的使用过程不仅仅需要严格遵守医嘱,还需要我们掌握一些小常识,以确保我们的用药科学、安全。
常识一:正确使用处方药处方药是指需要医生开具处方才能购买的药物。
这类药物的剂量和用法通常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来服用,因此我们不能自行决定停药或者增加用量。
在使用处方药时,我们需要遵守以下几点:1. 严格按照医生开具的处方来使用药物,不得自行增加或减少剂量;2. 遵守用药时间和时长的规定,不得随意停药或者延长用药时间;3. 在服药期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遵守饮食规律,不抽烟酒等习惯,避免药物与其他物质的相互影响。
常识二:注意孕妇用药孕妇在使用药物时需要格外小心,因为药物对胎儿的发育可能会产生影响。
在咨询医生前,孕妇不应自行使用药物。
在使用药物时,孕妇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遵循医生的建议,并准确说明自己的妊娠状态;2. 避免使用含有酒精、咖啡因等物质的药品;3. 避免使用未经过充分临床试验的新药物;4. 如在用药期间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与医生联系。
常识三:个体化用药药物的剂量和用法通常是根据病人的体重、性别、年龄以及病情来制定的。
因此,我们需要对药物的个体化用药有所了解。
在用药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严格按照医生开具的处方来使用药物;2. 如身体出现副作用或者其他异常状况,需要及时和医生联系;3. 对于长期使用药物的患者,需要定期检查药物的功效以及副作用。
常识四:饭前或饭后服药在用药时,饭前或者饭后服药对药物吸收以及作用会产生巨大影响。
一般情况下,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饭后服药的情况下,应该在进食后的30分钟到1小时之后再服用药物;2. 空腹下服药的情况下,应该避免进食或者在进食前30分钟到1小时之间服用药物。
常识五:药物保存知识一些药物在保存过程中可能会发生质量的变化,因此我们需要注意存储药物的方法。
在保存药物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不要把药物暴露在阳光、湿气等强光和潮湿的环境下;2. 不要保存过期的药物;3. 不要使用已经变质的药物;4. 把药物放在小孩子够不到的地方。
进入夏季,迎来暑季高温天气,市民家中存放的药品亦要经历“烤验”。
强光及高温易导致药品变质,夏季气温高、湿度大,更要注意药物的贮存方法。
药品储存
药品对其储藏条件有严格要求,暑季家庭储存药品一定要注意低温阴凉,特别是已打开包装使用而又没用完的药品,更要妥善保存。
一些中药材易长霉、虫蛀,在装瓶前应充分烘干或晒干,装瓶后密闭阴凉存放。
另外,有些药物遇热极易挥发,要特别注意密闭,如各种酊剂、医用酒精等高温时更易挥发。
市民可根据药品说明书中注明的存放条件,在夏天妥善保管各类药品。
值得注意的是,有一些药品对热特别敏感:如乳酶生、胃蛋白酶、胰岛素、丙种球蛋白、人血白蛋白等,按要求应放在2~15℃的低温处保存。
如室内达不到此要求时,可放在冰箱中冷藏。
家庭备药
夏季天气炎热,是许多疾病的多发时期。
家中可备一些防暑及相关疾病的常用药品。
中暑类药品:可备上些十滴水,主要用于治疗中暑引起的各种症状,以及消炎镇痛、清凉止痒、祛风解毒的风油精、清凉油、本草油等。
感冒类药品:夏天贪凉,使用空调使用不当等都可引发感冒。
建议在家中准备一些板蓝根冲剂等有清热解毒作用的药品。
消化道系统疾病类药品:夏季易滋生细菌,消化系统疾病较多。
建议备上一些具有化湿和中功效的药品,如藿香正气丸、藿香正气口服液等,或者有清热解毒、行气化滞、消炎杀菌作用的香连丸等药品。
腹泻勿滥用抗生素和止泻药
因为腹泻有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非感染性腹泻可由饮食不当、食物过敏、生活规律改变、气候突变等原因引起,此类腹泻使用抗生素治疗是无效的,而应当服用一些助消化药或采用饮食疗法等。
皮肤病用药禁忌早知道
皮肤病是常见病、多发病,有人认为只要涂点外用药就行了,结果往往无济于事。
如患皮炎、湿疹等病,用癣药涂搽,会使炎症、皮损加重;而癣病用激素类药膏治疗,犹如火上加油,反而促进病菌生长繁殖等。
因而皮肤病用药须依据病情、病种对症用药。
不要用饮料、茶水送服药品
夏日天气炎热,许多人喜欢喝饮料茶水消暑解渴,并顺便用饮料茶水送药。
事实上茶水、饮料会降低或改变某些药物的疗效,重者导致药物中毒。
如茶类饮料中的鞣酸可使许多抗生素失去抗菌活性。
服药用白开水送服疗效最佳。
掌握好用药的最佳时间
因合理的用药时间是保证药物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
如健胃药、抗酸药、胃肠解痉药、宜在饭前服;抗生素类宜在饭后服,泻药宜空腹服。
饭前服指饭前30至60分钟。
饭后服是指饭后30分钟服。
睡前服是指睡前15至30分钟服。
风油精使用有禁忌
风油精作为夏季防治蚊虫叮咬的常用药物,在使用上也有禁忌症。
因为风油精的主要成分之一樟脑具有一定的毒性,对于孕妇与胎儿、产妇、新生儿等都有很大的危害性,重者造成胎儿流产、儿童脑功能受损。
因此以上三类人群要禁用风油精。
同时婴幼儿也不可大量外用六神丸治疗蚊虫咬伤以免造成中毒。
夏季药品储存也得“避避暑”
夏季,因高温、潮湿等因素影响,药品保存上也需“避暑”,并对号入座的保存。
针剂、搽剂、外用药品、混悬剂、栓剂应置入冰箱内保存;片剂和胶囊应放在阴凉处;液体制剂、乳膏剂常温保存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