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实验室制取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1.00 KB
- 文档页数:2
课题: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氢气还原CuO实验装置、现象和结论,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2、引导学生体会化学实验室获取化学知识和学习科学探究方法等的重要手段;
3、使学生领悟内因是变化依据,外因是变化条件,使学生再一次理解结构性质,
使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证明实践出真理性培养学生归纳整理,寻找规律的能力。
二、重点:氢气的还原性
三、难点: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
四、实验仪器:氢气制取的简易装置、试管、导管、水槽、酒精灯、止水夹、铁
架台
五、药品:Zn粒、稀硫酸、Cu丝
六、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氢气与氧化铜反应实验
一、Cu+O2====CuO(得氧:氧化反应)
二、氢气具有还原性
现象分析试管壁有水雾有H2O生成
黑色CuO变红色有Cu生成
H2+CuO====H2O+Cu
1、氢气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
2、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
3、用途:冶金工业
Fe2O3+3H2====3H2O+2Fe。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氢气制取的研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氢气制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掌握氢气制取的实验操作步骤;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技能;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内容1. 氢气的基本性质;2. 氢气的制取方法;3. 氢气的应用领域。
教学重点1. 氢气制取的实验操作步骤;2. 氢气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氢气制取实验中的安全措施和注意事项。
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氢气作为一种重要气体的应用领域,引发学生对氢气制取的兴趣。
2. 理论讲解通过教师讲解,介绍氢气的基本性质和制取方法,包括金属与酸的反应制取氢气和电解水制取氢气。
3. 实验操作3.1 实验前准备组织学生分组,准备实验所需材料和器材。
3.2 实验步骤1)金属与酸的反应制取氢气实验:- 将锌粉放入试管中;- 加入稀盐酸,观察气泡产生;- 用放大镜观察气泡性质。
2)电解水制取氢气实验:- 准备电解槽和电解质溶液;- 连接电路,通电进行电解;- 观察电极产生气泡。
4. 实验总结学生针对实验结果进行观察和总结,发现氢气的性质和制取方法。
5.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氢气在能源方面的应用,探索更多与氢气相关的知识和实验。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对实验的操作和观察,以及对实验结果的总结,评价学生对氢气制取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
参考资料-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 实验指导书安全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个人安全,避免暴露在氢气和酸溶液中;2. 实验器材使用完毕后应仔细清洗和储存,防止意外;3. 实验中涉及到电流和电解,要注意电路安全,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
《氢气的实验室制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实验室制取氢气的药品、反应原理和方法、仪器装置、收集方法理解转换反应概念及应用;通过实验的操作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技巧。
2.能力培养:通过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分析、扒理、抽象思维能力和假冒新能力的培养。
3.科学品质:通过不同的衩通俗内容的操作,培养学生对待途学要有来严谨求实的太度。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掌握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反应原理和基本操作。
2.难点:原子团的概念、。
实验准备演示实验:见课本50面[实验3-3][实验3-7]补充实验:镁、铁分别与稀HSO 反应,并检验H 的生成。
教学用品试管、水槽、导秘、铁架台、玻片、锌粒、铁钉、镁条、稀H2SO4、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提问)写出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如何用化学方法证明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二、引入新课(讲解)我们已经知道了水氢气氧气,其中有氢气生成,它是由氢元素组成的音质同。
由于氢气的密度在所有气体中最"轻",所以需用到氢气。
但由于电解水得到氢气需消耗的电能较大,故不采用这种方法,那么实验室用了什么方法呢?三、新课讲授(讲解)在实验中常用稀H2SO4反应来制取氢气1.实验药品(实验)课本50页[实验3-3]观察)锌跟稀硫酸反应放出的气体可以燃烧,这是氢气。
(实验)见补充实验(观察)镁跟稀硫酸反应剧烈,速度快,放出氢气;铁跟稀硫酸反应速度慢,也放出氢气。
(小结)镁、锌、铁跟稀硫酸反应均有气体生成,经检验是氢气。
但这三种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镁反应速度快,铁反应速度慢,只有锌粒反庆速度适中。
所以实验室常用锌粒和稀HSO反庆来制取氢气。
(板演) Zn H2SO4--ZnSO4 H2↑………………………①Mg H2SO4--MgSO4 H2↑……………………②Fe H2SO4--FeSO4 H2↑………………………③(讲解)由一述实验得知,实验室常用锌粒和稀H2SO4反应制取氢气。
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
授课人:刘丹丹
班级学号:一班16号
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
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的原理及其操作技
能。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学习整个实验,逐步学会观察实验
现象,并会对实验现象进行描述及简单解释;
了解实验仪器安装的顺序;掌握该实验的操作
要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正确的实验方法对实验成功的价
值;体验观察实验现象的重要性;感受
化学变化的奥秘,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的原理及其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演示实验的讲解及准确性。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氢气还原氧化铜一、原理
氢气+氧化铜
水+铜
二、现象
黑色粉末红色
试管壁有水珠
三、注意
1.氢气验纯
2.试管口倾斜
3.先通氢气后加热
4.先停止加热,通一会氢气,再停氢气。
教学反思
1.首先,讲课准备要充分,教案不仅要写好,而且要背好。
2.讲课时要从容淡定,不能太紧张。
语言流畅,说普通话。
3.写教案前要仔细看教材,同时了解学生之前学了那些内容,
这些要做到心中有数。
4.在写教案过程中,抓住重难点,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认
知能力。
5.讲课时要做到边讲边做,而且语言和实验操作都要准确。
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教案教案: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了解还原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技巧,培养实验观察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二、实验器材和药品1.器材:锥形瓶、燃气灯、双尾燃烧管、大坩埚、铜网、石棉网、滤纸等;2.药品:氢气、氧化铜。
三、实验原理氧化铜在高温下与氢气反应可得到铜和水,反应方程式为:CuO(s) + H2(g) → Cu(s) + H2O(l)四、实验步骤1.实验前准备:(1)将氢气气瓶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地方,保证实验室室内氢气浓度不超过2%;(2)准备好实验器材和药品。
2.实验操作:(1)在锥形瓶底部放入适量的铜网,再将铜网上放一层石棉网和滤纸;(2)用双尾燃烧管连好氢气气源和锥形瓶,并将燃气灯点燃;(3)打开氢气气阀,调节氢气流量,使火焰恰好达到铜网处;(4)取少量氧化铜放入烧杯中,加热使其变为棕黑色的粉末;(5)关闭氢气气阀,将烧杯快速放入锥形瓶内,倾斜锥形瓶使粉末均匀分布在锥形瓶内;(6)打开氢气气阀,调节氢气流量,使火焰再次达到铜网处,开始还原反应;(7)反应结束后,关闭氢气气阀,用磨杵将生成的铜粉灰状物碾成均匀细腻的粉末;(8)用碱性碘液滴定,每滴液的深蓝色不再消失,表示反应结束。
五、实验现象实验开始,在铜网处可见到明亮的黄色火焰,与锥形瓶内的氧化铜粉末呈现黑色。
反应结束后,氢气的颜色由黄色变为紫红色,铜网逐渐变红,生成的铜粉灰状物呈现铜红色。
六、实验数据和计算将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滴定数据填写在数据表格中。
七、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滴定数据,计算出氧化铜的质量,分析实验的适用性和准确性。
八、实验安全注意事项1.氢气具有易燃易爆性,实验中要注意火源的防护和气体泄漏的防范;2.实验过程中要保持室内通风良好,避免氢气浓度过高引起安全事故;3.实验结束后要关闭氢气气阀,保持实验室安全。
九、实验延伸1.可以改变氢气流量、氧化铜粉末质量等实验条件,观察效果的差异;2.可以进行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实验,探究温度对还原反应速率的影响;3.可以进一步探究其他金属离子的还原反应特点。
《氢气的实验室制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实验室制取氢气的药品、反应原理和方法、仪器装置、收集方法理解转换反应概念及应用;通过实验的操作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技巧。
2.能力培养:通过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分析、扒理、抽象思维能力和假冒新能力的培养。
3.科学品质:通过不同的衩通俗内容的操作,培养学生对待途学要有来严谨求实的太度。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掌握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反应原理和基本操作。
2.难点:原子团的概念、。
实验准备演示实验:见课本50面[实验3-3][实验3-7]补充实验:镁、铁分别与稀HSO 反应,并检验H 的生成。
教学用品试管、水槽、导秘、铁架台、玻片、锌粒、铁钉、镁条、稀H2SO4、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提问)写出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如何用化学方法证明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二、引入新课(讲解)我们已经知道了水氢气氧气,其中有氢气生成,它是由氢元素组成的音质同。
由于氢气的密度在所有气体中最"轻",所以需用到氢气。
但由于电解水得到氢气需消耗的电能较大,故不采用这种方法,那么实验室用了什么方法呢?三、新课讲授(讲解)在实验中常用稀H2SO4反应来制取氢气1.实验药品(实验)课本50页[实验3-3]观察)锌跟稀硫酸反应放出的气体可以燃烧,这是氢气。
(实验)见补充实验(观察)镁跟稀硫酸反应剧烈,速度快,放出氢气;铁跟稀硫酸反应速度慢,也放出氢气。
(小结)镁、锌、铁跟稀硫酸反应均有气体生成,经检验是氢气。
但这三种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镁反应速度快,铁反应速度慢,只有锌粒反庆速度适中。
所以实验室常用锌粒和稀HSO反庆来制取氢气。
(板演) Zn H2SO4--ZnSO4 H2↑………………………①Mg H2SO4--MgSO4 H2↑……………………②Fe H2SO4--FeSO4 H2↑………………………③(讲解)由一述实验得知,实验室常用锌粒和稀H2SO4反应制取氢气。
科目化学年级初三文件 jiaoan010.doc标题氢气的实验室制法章节第三章第三节关键词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内容§3-3 氢气的实验室制法【目的要求】:1. 掌握实验室用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的化学反应原理。
2. 能够判断哪些是置换反应。
3. 认识一些常见的原子团。
4. 学会用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
【重、难点】1. 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反应原理和基本操作2. 检验氢气的纯度【教具】: 实验室制取氢气仪器一套【教学过程】性,分析氢气收集方法。
氢气密度最小,用何方法收集?氢气难溶于水,用何方法收集?并进行演示,分析两种方法哪个方法为最佳方法?【提问】有A、B两瓶气体放置在桌上,哪瓶是氢气正确的放置方法?为什么?氧气_______。
还可用________法,因为氧气_______。
实验收集氢气用_______法,因为氢气______。
还可用______法,因为氢气_______。
思考并回答问题。
气性质分析出氢收集方法。
对比加深记忆提问思维能力【过渡】是否必须使用稀硫酸呢?猜想培养想象能力【实验】以干杯代替稀硫酸制取并检验氢气记录:A.盐酸______色________体。
与铁反应现象。
_______B.盐酸与锌反应现象_____。
C.盐酸与镁反应现象______。
制氢气可用稀硫酸还可用稀盐酸。
写出A、B、C三个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回顾并提问】什么叫化合反应?什么叫分解反应?分析铁、锌、镁分别与稀硫酸、稀盐酸的反应属于化合化应还是分解反应?提出置换反应的概念。
【投影】课堂练习二(见附2)指导学生做练习二回答问题:_________叫化合反应。
举一例。
__________叫分解反应。
举一例。
看书:置换反应概念,并找出关键词语。
做练习二导出置换反应的概念。
提高分析问题能力,逐步完成知识到能力的转化。
【简介原子团】硫酸()中叫硫酸根;硝酸()识记做练习三认识原子团在反馈练习中提高学生的记忆。
中叫硝酸根;氢氧化钠()中OH叫氢氧根;碳酸钠()中叫碳酸根。
氢气还原氧化铜
明光市桥头中学郭先婷
【实验目的】
了解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及注意事项
【实验原理】
H 2+CuO Cu+H2O
【仪器试剂】
酒精灯、试管、启普气体发生器、铁架台、铁夹、乳胶管、氧化铜粉末、Zn粒、稀H2SO4(3mol/L)。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试管口有水珠生成。
【实验要点】
1、装置要点
(1)、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目的是:避免生成的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
(2)、导管应伸入试管底部
(目的是:利用氢气密度小于空气密度的原理,排尽试管内的空气)
2、操作步骤要点:
(1)装CuO (2)固定试管(3)检验氢气的纯度
(4)通氢气(5)加热CuO
(4、5两步的原因:排尽试管内的空气,防止氢气与空气混合加热时试管炸裂)
(6)停止加热并继续通氢气至试管冷却(7)停止通氢气
(6、7两步的原因:防止灼热的铜再次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氧化铜)
四字总结:氢灯灯氢
【实验练习】
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时,氧化铜先变成亮红色,然后又变成黑色。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D)
(A)通入的氢气量不足
(B)加热温度不够高
(C)撤火过早
(D)没有继续通入氢气至试管冷却。
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化学反应过程;2. 掌握制备氢气的方法;3. 掌握氢气与氧化铜的反应条件;4. 观察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现象;5.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氢气发生器、氧化铜粉末、干燥管、点火棒、试管、酒精灯、火柴等;2. 实验药品:氢氧化钠固体、稀盐酸、水等;3. 实验环境:通风良好的实验室。
三、教学步骤1. 实验前准备(1)检查实验器材和药品是否齐全;(2)检查实验环境是否安全;(3)学生佩戴实验眼镜和实验服。
2. 实验操作(1)制备氢气:将适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加入氢气发生器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观察气体生成情况,收集氢气。
(2)准备反应装置:取一个干净干燥的试管,加入适量的氧化铜粉末。
(3)进行反应:将收集到的氢气通过干燥管导入试管中,用点火棒点燃氢气,观察反应现象。
3. 实验观察(1)观察氢气燃烧现象:点燃氢气后,会发出“吱吱”声,产生明亮的火焰,并且火焰会燃烧到试管中的氧化铜粉末。
(2)反应后的观察:观察反应结束后试管中的颜色变化,氧化铜粉末由原来的黑色变为红色。
4. 实验讨论(1)解释氢气燃烧现象:氢气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剧烈燃烧,生成水蒸气。
(2)解释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氢气具有很强的还原性,可以将氧化铜中的氧元素还原成金属铜。
5. 实验总结(1)总结实验步骤和观察现象;(2)总结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化学反应方程式;(3)总结氢气的特性和应用领域。
四、教学拓展1. 提问学生:如果将氢气通过氧化铁粉末,会发生什么反应?请写出反应方程式。
2. 练习题:小明在实验中用氢气还原了氧化铜,他观察到氧化铜粉末由黑色变为红色,请问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五、教学评价1. 实验操作: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情况评价其熟练程度和安全意识;2. 实验讨论:评价学生对氢气还原氧化铜反应的理解程度和分析能力;3. 实验总结:评价学生对实验内容的整体掌握程度和归纳总结能力。
氢气还原氧化铜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教授学生氢气与氧化铜发生还原反应的过程、原理和实验操作。
通过实验,学生将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和各种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本教案适用于中学化学课堂,适用对象为高中生。
教学目标:1. 理解氢气和氧化铜之间的还原反应;2. 掌握该实验的操作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3. 能够正确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4.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氧化铜粉末、氢气气瓶、实验室平衡、试管、试管夹等;2. 实验药品:稀硫酸、稀盐酸、纸巾等;3. 实验操作流程图;4. 实验安全指导册。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引发学生的兴趣,提出问题,如“你知道氢气和氧化铜可以发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吗?”激发学生思考和猜测。
2. 实验准备:向学生介绍实验器材和药品,讲解实验操作流程和安全注意事项。
3. 操作演示:老师进行实验演示,展示氢气和氧化铜的还原反应过程,并解释反应原理。
4. 学生实验:学生按照操作流程和安全指导逐步进行实验,掌握实验技巧和注意事项。
5. 实验记录:学生记录实际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提醒学生注意单位、标签和图示的正确使用。
6. 实验结果分析:学生分析实验结果,讨论氢气与氧化铜之间的反应机制和生成物。
7. 拓展应用:引导学生思考氢气还原在其他实际场景中的应用,如金属冶炼等。
8. 总结回顾:对本节课的实验内容和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复习关键知识点和实验操作要点。
9. 提问互动: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问题提出互动讨论,加深学生对本实验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评价:1. 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的记录准确性;2. 学生对实验原理和反应机制的理解程度;3. 学生对实验操作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的熟练掌握程度;4. 学生对拓展应用领域的思考和探索能力。
总第342期2020年7月氢气制取和氢气火焰加热还原氧化铜实验设计潘国荣 白显圣 黄 诚摘 要:研究设计了一体化实验装置。
在装置中,将产生的氢气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用于燃烧,另一部分用于还原氧化铜,直接利用氢气燃烧产生的火焰作为热源代替酒精灯加热还原氧化铜,能取得很好的实验效果。
关键词:氢气制取;氢气火焰;还原;氧化铜;实验设计作者简介:潘国荣,本科,正高级教师;白显圣,本科,高级教师;黄诚,本科,高级教师。
贵州省雷山县第三中学,557199基金项目:黔东南州2018年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一般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实验改进与创新应用研究》(编号:2018B081)。
一、实验设计的背景对比了初中化学三种教材版本[1-3],发现在进行氢气制取及其性质实验时,如果按照人教版和仁爱版教材的内容使用大试管作为反应容器,那么携带的药品和仪器比较多且笨重,如两个铁架台就比较重,携带起来不方便。
做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时,操作起来也比较麻烦。
粤教版教材中介绍过氢能源的优点,即氢气燃烧时释放出的热量非常高,是汽油的3倍多。
本文设计了一个一体化实验装置,向学生说明可以直接使用氢气燃烧时产生的火焰做热源,代替酒精灯火焰作为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的加热源,效果同样好。
二、实验装置研究的过程在做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的初期,把氢气分流出来还原氧化铜后,就无法正常点燃氢气了。
因此改变了分流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导管,将两头烧熔,使其进出气口变得很小,以便增加用来燃烧的氢气量,使氢气火焰连续足量。
由于从反应装置出来的氢气含有水蒸气,不能说明氢气还原氧化铜出现的水是氢气反应产生的,还是还原氧化铜生成的。
因此,选择用干燥管装无水氯化钙来干燥氢气,然后再进行燃烧和还原实验,从而完成实验装置的设计。
氧化铜以一段由0.8 mm 粗的铜丝绕成的螺旋形铜丝圈烧黑代替。
三、实验用品250 mL 锥形瓶1个、60 mL 分液漏斗1个、三孔橡皮塞1个、单孔小橡皮塞2个、干燥管2支(其中1支尾部弯曲大约90度)、90度玻璃尖嘴管1支、90度细口玻璃导管1支、12 mm ×70(或100) mm 规格小试管2支、锌粒1小瓶、浓度为1:3的稀盐酸1小瓶、0.8 mm 粗铜丝1段。
氢气还原氧化铜教案【知识】氢气还原氧化铜教案引言:氢气还原氧化铜(简称氢还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实验,用于展示氧化还原反应和气体生成反应。
本教案将介绍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步骤、化学原理以及实验结果的观察和解释。
正文:一、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氢气发生装置、氧化铜粉末、洗涤瓶、装液钵和酒精灯。
2. 将氧化铜粉末加入洗涤瓶中,盖好瓶盖并摇晃瓶子,使得氧化铜粉末均匀分布在洗涤瓶底部。
3. 将氢气发生装置连接到洗涤瓶上,并用装液钵收集产生的氢气。
4. 在酒精灯火焰下加热洗涤瓶底部,观察氢气与氧化铜粉末的反应。
二、化学原理:1. 氧化还原反应:氢气与氧化铜发生反应时,氢气被氧化为水,同时氧化铜被还原为金属铜。
化学方程式如下:2H₂(g) + CuO(s) -> 2H₂O(g) + Cu(s)在反应过程中,氧化铜失去氧原子,被还原为金属铜,而氢气则氧化为水。
2. 气体生成反应:在氢气和氧化铜反应过程中,氢气发生装置收集到了氢气。
气体生成反应是指在反应过程中产生气体的化学反应。
在此实验中,产生了氢气的氧化还原反应是一个典型的气体生成反应。
三、实验结果观察和解释:1. 实验前:洗涤瓶中的氧化铜呈灰黑色粉末状,没有气体产生。
2. 实验过程:加热洗涤瓶底部后,观察到瓶内产生气泡,气泡由洗涤瓶底部逐渐上升,最终进入氢气发生装置。
3. 实验后:观察到气体发生装置中产生了大量的气体,该气体具有可燃性和较轻的特性,与氢气的性质相符。
洗涤瓶底部的氧化铜粉末由灰黑色变为暗红色。
四、总结回顾: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中,通过加热氢气发生装置和氧化铜粉末的反应,观察到了氧化还原反应和气体生成反应。
在反应中,氢气被氧化为水,氧化铜则被还原为金属铜。
观察到产生的气体具有可燃性和较轻的特性,符合氢气的性质。
实验结果说明氧化还原反应和气体生成反应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能够展示出反应物和产物之间的转化过程。
个人观点和理解: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是一种简单而有趣的实验,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和气体生成反应的化学原理。
氢气还原氧化铜演示实验的改进
笔者在教学中用以下方法对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进行改进,改进后实验操作简单、安全、直观,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简述如下:
1.用一束细铜丝(除去绝缘层的废电线),制成2颗铜丝小团A、B,其中B小团留有长约20厘米的细铜丝,如图1所示。
2.将A、B铜丝小团先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一会儿,铜丝表面由红色变成黑色(氧化铜)。
3.将A、B小团放入试管底部,使B小团的细铜丝一端留在试管外,如图2所示。
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用氢气还原氧化铜。
4.待A、B小团又由黑色变成红色时,移去酒精灯,然后用手指牵引试管外的细铜丝,趁热将B小团从试管中抽出,继续通氢气让A小团在氢气流中冷却。
这时,灼热的铜丝小团B由于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又由红色变为黑色。
而A小团因受氢气流的保护,免受氧化,仍然红色。
通过这一对比实验,使学生对为什么反应结束时要“先移灯后停氢”有了深刻的理解。
制取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初步掌握氢气的还原性;从得、失氧的角度了解还原反应、还原剂的概念;根据氢气的性质了解氢气的主要用途。
2.能力培养:通过学生的实验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发展学生的观察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科学品质: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和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氢气还原氧化铜。
2.难点: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质及实验操作过程。
实验准备教学用品自制气体发生器、铁架台、酒精灯、硬质试管、锌粒、稀H2SO4、氧化铜、导管、烧杯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给下列混和气体点火,一定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A.氢氧和氮气B.氢气和空气C.氢气和氧气D.氢气和氖气二、引入新课(讲解)我们了解了氢气的可燃性,说明了氢气可以和空中的氧发生反应,那么它能否与化合物中的氧发生作用呢?三、新课讲授1.氢气的还原性(观察)黑色氧化铜还渐变成为光亮的红色的铜,同时管口有水珠生成。
(H2+ CuO=加热= Cu +H2O)(小结)见课本氢气还原氧化铜的装置图。
其操作注意事项为:先通氢气(经验纯的H2),后加热,通氢时导管要插入试管底部;停止加热时,先撤洒精灯,待冷确到室温理撤通氢导管。
(教师分析以上原因)(提问)氢气跟氧化铜反应属于哪种其本反应类型?(分析)要从得氧、失氧的角度进行分析。
H2 +CuO=加热=Cu+ H2O,在该反应中,氢气夺取氧化铜中的氧,发生了氧化反应。
而氧化铜失去了氧变成了单质铜,则氧化铜发生了还原反应。
在反应中,氢气夺取了氧化铜中的氧,发生了氧化反应。
说明氢气有还原能力,具有还原性,称之为还原剂。
氧化铜失去了氧,发生了还原反应,说明它具有氧化能力,具有氧化性,称之为氧化剂。
(小结)氢气:得氧→有还原性→发生了氧化反应→是还原剂;氧化铜:失氧→有氧化性→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
2.氢气的用途(提问)前面讲过物质的用途由它的性质所决定,那么根据氢气的性质氢气有哪些用途呢?学生讨论(小结)物质的用途是由其性能决定的。
氧化铜、氢气的制备及氧化铜的还原【实验目的】1、学习氧化铜的制备。
2、掌握制备气体装的选择和安装3、练习气体的发生、收集、净化和干燥的基本操作4、了解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注意事项【实验原理】1、控制Ph在6~7,室温下往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浓碱液(NaOH)立刻有胶状蓝色氢氧化铜生成,将氢氧化铜溶液加热到80摄氏度,分解成氧化铜和水,过滤,然后直接将滤液饼放到蒸发皿上加热,得到固体黑色粉末。
2、Zn+ H2SO4(6mol/L)= Zn SO4+ H23、CuO+H2=Cu+ H2O【仪器试剂】电子天平、恒温水浴锅、酒精灯、石棉网、三脚架、抽滤纸、布氏漏斗、真空泵、坩埚、坩埚钳、量筒、烧杯、试管、启普气体发生器、洗气瓶、干燥管、铁架台、铁夹、乳胶管硫酸铜晶体、饱和氢氧化钠溶液、广泛Ph试纸、Zn粒、H2SO4(3mol/L)。
【实验装置】【实验内容】1、氧化铜的制备(1)称取5、02gCuSO4·5H2O加入100mL蒸馏水,搅拌配置成溶液,加热使溶质完全溶解,再向其中逐滴加入饱和氢氧化钠溶液,边加边搅拌,并测定溶液的pH等于7,此时生成蓝色氢氧化铜絮状沉淀(2)向上述含氢氧化铜的溶液中再加20mL蒸馏水,适当搅拌,在水浴锅中将溶液加热到80摄氏度,向热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待其生成黑色氧化铜后,再减压过滤。
(3)过滤后将氧化铜黑色固体转移到坩埚中加热,并用玻璃棒搅拌,待其表面烘干后再捣碎进行进一步烘炒。
2、氢气的制备(1)安装好启普发生器关闭排气导管,从顶部漏斗口注水,当漏斗下端被水封闭后再注水,水面不下降则表明器密性好。
然后把水倒出,塞好棉花,再装好硫酸,放入锌粒。
(2)检验纯度。
用一支小试管收集氢气,用中指和食指夹住试管,大拇指盖住试管。
将试管口移近火焰,大拇指离开管口,开始两次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示气体不纯净,然后继续收集第三次听到平稳的细微的“噗”声,表示气体已经纯净3、氧化铜的还原(1)取少量氧化铜,放入试管底部,先通一段时间的氢气,然后加热试管。
制取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初步掌握氢气的还原性;从得、失氧的角度了解还原反应、还原剂的概念;根据氢气的性质了解氢气的主要用途。
2.能力培养:通实验对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发展学生的观察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科学品质: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和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氢气还原氧化铜。
2.难点: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质及实验操作过程。
实验准备
教学用品
自制气体发生器、铁架台、酒精灯、硬质试管、锌粒、稀H2SO4、氧化铜、导管、烧杯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给下列混和气体点火,一定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
A.氢氧和氮气
B.氢气和空气
C.氢气和氧气
D.氢气和氖气
2、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是什么反应?氧化与还原反应是同时发生的吗?
二、引入新课
(讲解)
我们了解了氢气的可燃性,说明了氢气可以和空中的氧发生反应,那么它能否与化合物中的氧发生作用呢?
三、新课讲授
演示实验
1.氢气的还原性
(观察)黑色氧化铜还渐变成为光亮的红色的铜,同时管口有水珠生成。
(H2+ CuO=加热= Cu +H2O)
(小结)见课本氢气还原氧化铜的装置图。
其操作注意事项为:先通氢气(经验纯的H2),后加热,通氢时导管要插入试管底部;停止加热时,先撤洒精灯,待冷确到室温理撤通氢导管。
(教师分析以上原因)
(提问)氢气跟氧化铜反应属于哪种其本反应类型?
(分析)要从得氧、失氧的角度进行分析。
H2 +CuO=加热=Cu+ H2O,在该反应中,氢气夺取氧化铜中的氧,发生了氧化反应。
而氧化铜失去了氧变成了单质铜,则氧化铜发生了还原反应。
在反应中,氢气夺取了氧化铜中的氧,发生了氧化反应。
说明氢气有还原能力,具有还原性,称之为还原剂。
氧化铜失去了氧,发生了还原反应,说明它具有氧化能力,具有氧化性,称之为氧化剂。
(小结)氢气:得氧→有还原性→发生了氧化反应→是还原剂;氧化铜:失氧→有氧化
性→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
2.氢气的用途
(提问)前面讲过物质的用途由它的性质所决定,那么根据氢气的性质氢气有哪些用途呢?
学生讨论
(小结)物质的用途是由其性能决定的。
密度小--充灌探空气球;
可燃性--氢氧焰、高能燃料等;
还原性--冶练金属、制备硅等;
另处还可用于合成氨气、制备盐酸等。
2.典例分析
四:巩固
例1
请你根据实验情况排出一个正确的顺序(用编号填答)
A.向大试管装锌粒;
B.检验氢气的纯度;
C.冷却、取出氢气导管;
D.在干燥的硬质大试管底部铺上一层氧化铜;
E.立即将氢气通入成氧化铜的试管底部。
F.用排水法收集一小试管氢气;
G.装氧化铜的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并固定在铁架台上;
H.给制氢气装置的长颈漏斗加入稀硫酸; I.有气泡产生; J.给氧化铜加热; K.黑色氧化铜逐渐变成亮红色,同时有水珠生成; L.把装有长颈漏斗和导气管的橡皮塞塞紧装锌粒的试管口,并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1.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图中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M、E、H、I、J、G、B、F、K、L、D、C;
巩固练习
在高温下,三氧化二铁与氢气反应生成单质铁和水蒸气。
此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____,还原剂是____________
(提示:(1)A、C、G、E、B、D、F;(2)Fe2O3,H2。
)
五、归纳小结
1.了解氢气的用途,掌握氢气的还原性。
2、掌握氢气制取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操作原理。
3.进一步证明:性质用途的辩证关系。
六、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