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文章后提出自己的疑问. 疑
质疑一: 为什么“惊异”与“悲哀”?为什么说“春 天就在北京的天空中荡漾”?
质疑二: “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罢,——但是, 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如何理解 质疑…… 1、“惩罚”是什么? 2、看到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为什么说是“不幸”? 3、为什么“我”二十年来毫不忆及幼小时候对于 精神虐杀这一幕? 4、“我”用最可行的方法去讨他的宽恕,“我”得到宽恕 了吗,为什么? 5、因为他不记得此事了,“我”心里就宽松起来了吗?由此, 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6、为什么“无怨的恕,说谎罢了。”
(1)弟弟是真的忘记了吗,请从“我”或者弟弟的角 度写一段话来表现他真实的内心世界。 (2)你如何看待现在的家长教育 。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清.高鼎
鲁 迅
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1881年9月25日诞生于浙江省绍兴县 城一个逐渐没落的封建家庭。 1904年入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立 志学医,后弃医从文,成为文坛领袖 。 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 海,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举行公祭 鲁 、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1956 迅 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 简 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 介
“我”讨弟弟的宽恕,弟弟却全然忘却, 毫无怨恨,被虐杀者并不认为被虐杀, 把兄长的行为视为合情合理,被虐杀 者的麻木使虐杀者可以恣意妄为,这 是尤其令人悲哀的,所以鲁迅只觉得 这世界一片肃杀和寒威。
质疑探讨:
终观全文,作者是如何在误解 冲突中表现浓浓的亲情?
本文叙写的是小时候不允许小兄弟放风筝,不准 小兄弟做这种没出息的玩艺,甚至很粗暴把小兄 弟做好的风筝毁掉,显然写的是兄弟之间的矛盾 冲突。但从字里行间流露的却是手足情深,当年 不允许小兄弟放风筝,是想小兄弟有出息,但一 旦明白是自己错了,虽是几十年前的往事,虽为 兄长,也一心想补过,讨小兄弟的宽恕,同胞手 足情溢于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