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析·语言 4.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 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 能忘本。(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 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 指什么?)
这里的“枉”字可以理解为:白白地,无价值地,无 意义地。作者的第一本书,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 生的第一本书,如果这第一本书不写出来,那么这几十年 的读书和写书(诗)就失去了意义,变得毫无价值了.因为 你忘记了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起点,你忘记了过去,即忘 本了.作者最后说:“人不能忘本”,巧妙地运用了双关 的修辞手法,“本”这里指课本 ,那第一本国语教材,也 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作 者所指主要是后者。
(3-9)第一本书的来历。
(11-13)与第一本书相关的人或事。
(14)呼应开头,表达对第一本书 的珍 视铭记之情(不能忘本)。
新课·讲解
1.作者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国语课本是什么样子的?从中 发现了什么? “一团纸”,是拦腰截断的,只有下半部分,没有 封面,没有头尾”
苦难的生活 同学之间的浓浓的友情以及父亲对孩子之间友情 的理解——人间的温暖与友情
温和、善良、乐于助人
善良、勤奋、调皮 忠厚、没本事 聪明好学 勇敢、带点傻气
拓展·延伸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考了第一名,说明他是个聪明好学的 孩子,这样的孩子是能成大器的,可是他在最需要学习的时候 失学了,人生成长的第一个阶梯就这样永远失去了。再加上当 地文化、经济的极度贫困和落后,他一辈子只能在生存的底线 上挣扎,还能有什么发展可言呢?
我并不比乔元贞聪明,而“我”后来到条件好一些的学校 上学去(再后来,“我”读了中学,读了大学,成了诗人)。
从文中“我”和乔元贞结局的对比,你 懂得什么道理? “知识改变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