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伤分析在法医临床鉴定中的应用李
- 格式:doc
- 大小:19.00 KB
- 文档页数:4
法医临床鉴定中损伤分析的作用及应用要点摘要:损伤分析是法医临床鉴定的重要手段,为鉴定提供权威证据与关键条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实现损伤分析的价值,在鉴定中需把握好损伤形态、损伤程度、死亡方式等分析要点,是准确评定损伤情况的关键,为法制案件侦办提供最真实、最客观的依据。
关键词:法医;临床鉴定;损伤分析引言:法医临床鉴定中准确的鉴定分析事关案情的推进、责任定罚、经济赔偿,也对司法审判的公正性有着直接影响。
而损伤分析是鉴定分析的重要方式之一,根据《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展开侵害行为的判断分析,获得关于案件审判的科学、关键依据。
因此,在明确损伤分析的关键作用下,还需掌握应用要点,规范执行鉴定标准,充分实现损伤分析价值。
1损伤分析在法医临床鉴定中的关键作用1.1.是司法临床鉴定的重要手段随着科技进步,现代法医临床鉴定中手段日益多元化,为鉴定工作的推进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而在鉴定手段体系当中,损伤分析有着重要地位,其基于损伤标准的规定与要求,合理、准确、科学判断侵害行为,保障法医临床鉴定工作的有效性;且分析过程中对损伤类型、程度、形态等作出判断,更全面的提供受害者损伤情况信息,是获取司法临床鉴定关键信息的重要手段[1]。
1.1.是司法临床鉴定的关键条件在多种多样的司法临床鉴定过程中,损伤分析所获取的损害行为信息更精细、更客观、更准确,是法医临床鉴定中不可缺少的信息,而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先进的设备、工具引入到损伤分析当中,使其在获取科学、有效鉴定信息上的价值日益突出,从而成为司法临床鉴定中不可缺少的关键条件。
1.1.是推动案件侦办的权威证据法制案件的侦办过程中,损伤分析利用医学专业技术完成损伤行为鉴定,能够对损伤行为作出直接、客观判断,所获结果是推动案件进展的权威证据,影响着案件侦办效率以及最终审判结果,当损伤分析出现失误,不仅无法还死者正义,也损害司法公正。
2损伤分析在法医临床鉴定中的应用要点2.1 损伤形态分析要点损伤形态判断中利用法医病理学相关知识与技术手段,鉴定皮肤创口或骨折形态,提供判断死者是自杀、意外死亡或他杀的信息,通常需要完成尸体解剖、组织切片分析、外表检查等工作,当分析中发现存在致命伤时,则可确定犯罪主体责任。
谈CT检查在眼损伤法医学鉴定中的应用发表时间:2013-11-05T10:16:09.217Z 来源:《医学与法学》2013年第2期供稿作者:李忠义[导读] 第四要了解案情:向病人或其他目击者了解致伤力的性质、大小和方向,是否存在伤后昏迷史等。
李忠义长治市公安局,山西长治 046000【摘要】在法医检案实践中,经常遇见眼部损伤或头面部外伤后眼损伤、眼眶骨折的案例,需要对损伤程度、形成原因、外力的关联度进行鉴定,为司法活动提供客观、公正、科学的证据。
由于眼眶内诸多结构之间存在明显的密度差异,CT检查对早期眼眶损伤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本文拟通过CT影像检查对眼眶损伤进行鉴定分析。
【关键词】眼损伤法医学鉴定CT应用眼眶损伤后可以发生眼球异物、晶状体破裂、眼球破裂、眼眶骨折等。
眼眶骨折可单独发生,也可与颅面其他骨折联合发生。
眶底和眶内壁骨质非常薄,是骨折最常伤及的部位。
单纯性骨折主要为拳击伤或摔伤,系外力直接作用形成,而大多数非单纯性眼眶骨折多在交通事故中形成。
常规眼眶CT扫描分为横断面和冠状面扫描,利用薄层扫描可显示≥0.6mm的金属异物,铝、玻璃和其他物体需≥1.5mm以上,木质由于其CT值与脂肪接近,难以分辨。
晶状体破裂后失去正常双凸透镜形态,边界欠清晰,受损后CT值较健侧低10Hu以上,可诊断外伤性白内障;眼球破裂后,形态变扁,体积变小,严重者球内结构消失,出现混杂密度结构,各直肌及视神经可见断裂、增粗、扭曲等。
CT检查在眼眶骨折中的应用:眼眶骨折CT征象的直接征象为眼眶骨壁结构连续性中断,多发生在较薄弱的下壁、内侧壁及视神经管的内侧壁,粉碎性表现为眼眶骨壁多处断裂、错位;间接征象表现为眼眶骨折引起的眼眶内外软组织损伤改变等,即眼眶肿胀、框内出血、积气、肌肉增粗等。
MRI检查一般不能显示眼眶骨折的直接征象,只是一些骨折后继发征象,如窦腔积血等。
CT检查如何区分急性骨折还是陈旧性骨折:判定急性骨折最有效、最准确的CT征象是受损眼眶同侧眼睑出现挫伤,框内积气、积血、眼球损伤,包括晶状体脱位、眼球破裂、玻璃体内出血等,骨折同时伴有以上CT征象时,可以确诊急性骨折。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医学在司法实践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法医学法律依据的运用,不仅关系到案件真相的揭示,更关乎司法公正和人权保障。
本案例将以一起故意伤害案件为例,分析法医学法律依据在案件中的运用。
案件简介:2021年5月,某市发生一起故意伤害案件。
被害人王某与嫌疑人李某因邻里纠纷发生争执,在争执过程中,李某持刀将王某刺伤。
案件发生后,公安机关立即展开侦查,并将李某抓获。
在侦查过程中,法医对王某的伤势进行了鉴定,并出具了鉴定意见。
二、法医学鉴定意见根据法医鉴定,王某的伤势为重伤二级,其伤情构成故意伤害罪。
具体鉴定意见如下:1. 王某的伤情为胸部刺伤,伤道长度约5厘米,深度约2厘米,伤道周围软组织挫伤明显。
2. 王某的伤情已构成重伤二级,其伤情对身体健康有严重影响,可能导致生命危险。
3. 李某的行为符合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件,应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三、法医学法律依据在上述案例中,法医学法律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七条,对犯罪嫌疑人进行鉴定,应当由具有鉴定资格的鉴定人进行。
鉴定人进行鉴定后,应当出具鉴定意见。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根据侵权责任法第十六条,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
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残疾生活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故意伤害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根据该解释,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一人重伤的,应当认定为“致人重伤”。
关于法医学损伤鉴定的相关问题关于法医学损伤鉴定的相关问题法医学损伤鉴定是指应用法医学的知识和技能对诉讼案件涉及的活体或尸体及其生物源物质等进行检验并作出判断的过程。
包括法医学病理鉴定和临床鉴定。
一、法医病理鉴定俗称尸体鉴定是指运用法医病理学的理论和技术,通过尸体外表检查、尸体解剖检验、组织切片观察、毒物分析和书证审查等,对涉及与法律有关的医学问题进行鉴定或推断。
尸体检验要求做到:详细检查死者的衣着情况,尸体的外表现象以及伤痕的形状、大小和位置;根据需要,捺印十指指纹和掌纹,提取血、尿、胃内容等;对无名尸体的相貌特征,生理、病理特征,以及衣着、携带物品和尸体包装物的特征,进行细致检查,详细记载,并一律捺印十指指纹和掌纹。
病理鉴定中包括死亡原因鉴定、死亡方式鉴定、死亡时间推断、致伤(死)物认定、生前伤与死后伤鉴别等。
(一)、是确定死亡原因,死亡原因分为根本死因、直接死因、中介死因、辅助死因等等。
主要在于确定自然死亡(病死或老死)还是非自然死亡(暴力死亡),在同时存在损伤与疾病时,要分析损伤、疾病与死亡的关系,对于存在几种致命性损伤,应确定主要死因,以便澄清谁应负主要致死责任。
常见的死因有感染、出血、栓塞、全身衰竭、中毒等(二)、是判定致死方式,致死方式是指暴力性死亡所采用的致死方式。
确定了暴力死亡方式往往又是决定是否立案的主要依据。
因此,如确定为暴力性死亡的尸体,就必须进一步确定其死亡方式。
如暴力由他人所加导致死亡是他杀;暴力自己所加致于自己身亡称自杀;暴力来自自然灾害、意外事故、非人为故意因素导致的死亡是意外致死。
若经详细的调查和尸体解剖均无法判明,则列入死亡方式不明。
判断死亡方式至关重要,一旦误判他杀或其他各种死亡方式,轻则引起纠纷,重则导致错案。
所以法医在确定死亡方式时要慎之又慎。
判断死亡方式不是单靠法医病理学工作者单独能解决的,有时通过法医病理学检验能确定死亡方式,有时则不能。
往往在实际工作中许多案件在判断死亡方式除法医参加外,还需侦察人员的合作,根据对现场资料和案情调查所得材料综合分析,才能做出准确的结论。
法医学中的尸体的解剖与尸表损伤鉴定在法医学中,尸体的解剖和尸表损伤鉴定是进行死因分析和犯罪侦查的重要步骤之一。
通过对尸体进行解剖,法医学可以确定死亡原因并收集相关证据,以帮助确定是否存在犯罪行为。
同时,尸表损伤的鉴定也可以提供关键线索,帮助揭示死者生前所遭受的伤害。
一、尸体解剖尸体解剖是指对死者遗体进行剖尸检查,包括内脏器官的检查、组织取样、标本收集等。
解剖前需要进行详细的记录和照相,以保存证据。
解剖时,法医学家会仔细观察尸体外观,检查是否存在外伤以及其他明显的异常情况。
接下来会对尸体进行剖开,系统地检查各个器官是否有病变或损伤。
通过尸体解剖,法医学家可以鉴定死者死因,例如心脏病发作、中毒、窒息等。
这对于确定是否存在犯罪行为至关重要。
二、尸表损伤鉴定尸表损伤鉴定是指对尸体外表的损伤进行鉴定,包括创伤、擦伤、撕裂伤等。
法医学通过对尸表损伤的观察和分析,可以提供线索帮助犯罪侦查。
在尸表损伤鉴定中,法医学家需要仔细观察伤口的特征,确定伤口类型和可能的形成过程。
例如,利器造成的伤口通常有整齐的切口和尖锐的边缘,而钝器造成的伤口则呈现不规则或破碎的形状。
通过对伤口的分析,可以推断凶器的性质和使用方式。
此外,法医学家还需要注意外伤的位置、数量和分布规律。
这些信息有助于确定伤害的方式和可能的作案动机。
例如,多个外伤可能意味着凶手的攻击性,而特定部位的伤害可以提供关键线索。
总结:尸体的解剖和尸表损伤鉴定在法医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死因分析和犯罪侦查至关重要。
通过尸体解剖,可以确定死亡原因并收集相关证据。
而尸表损伤的鉴定可以提供关键线索,帮助揭示死者生前所遭受的伤害。
法医学家在进行解剖和鉴定时需要仔细观察和分析,准确判断死因和尸表损伤的特征,为司法公正提供科学依据。
法医损伤学分析在杀人后自杀案件中的作用摘要】在法医学检查中一个常见的问题就是人体损伤,人体损伤包含的种类较多,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案情的侦破工作增加了难度,而对于案发现场存在两人或者两人以上的死亡人员,对其损伤分析可进一步了解死者是否属于在杀人后自杀,本文主要通过一个实际的案例分析论述了法医损伤学分析在杀人后自杀案件中的作用,从而为同行提供一种侦破杀人后自杀案件的法医学检验方法。
【关键词】法医损伤学;杀人后自杀;案件分析;应用价值【中图分类号】R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5-0202-02近年来,许多人因为夫妻感情不和、邻里关系不睦或者同学之间存在一定的误会,在冲动的情况下将另外一方残忍的杀害,在杀害之后又由于恐惧或者是悔过产生了自杀的想法并实施行动,这样在无形中就增加了案情的复杂性,鉴于部分案发现场没有目击证人,侦破案情对于还死者一个公道以及维护社会正常秩序均有重要意义[1],本文主要就法医损伤学分析在杀人后自杀案件中的作用通过实例进行分析如下:1.案情回顾某日晚上8点左右,在某一民租房内有人听到某一房间内有人在呼喊救命,随后有人员报警,当警察赶到现场后,发现该房内有一男一女两名死者,通过对其身份信息进行确认,男子李某29岁,女子刘某27岁,二人为夫妻关系,当天下午出去游玩,同时回到家中,在案发现场室内地面以及墙壁上有大量的血迹存在,房间内门锁完好,没有出现明显的异常情况,同时现场也没有出现其他打斗的痕迹,在房间内的一个角落有一把带血家用切菜刀,案发现场男性尸体呈现俯卧状,上身穿一件白色的衬衣,下身为一灰色牛仔裤,脚上为一棕色皮鞋,地上有较大的一滩血迹,女性死者上身穿一件粉红色T恤,下身为一件黑色裤子,脚上为一双拖鞋。
此外在床上的部分位置存在着一定的血迹[2]。
2.死者尸检情况分析李某进行尸检,尸体长度为162cm,皮肤苍白,尸斑浅淡,在颈部右侧与颈前部之间有一切口,切口长度为11×5.0cm,同时切口较为整齐,左侧创角低一些,右侧创角高一些,左侧切口深度较浅,右侧切口较深,在该切口上方有3条平行的小型创伤,同时在死者的左胸外侧、左胫前、皮下出血、左腕背侧等部位均有不同程度的皮下出血。
损伤分析在法医临床学中的应用探究摘要:损伤分析是法医临床学中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可以通过识别、分析和鉴定损伤来揭示涉案人员受伤的真实情况,并为司法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维护司法公正和人权。
本问题围绕损伤的识别、分析和鉴定三个方面,介绍了损伤分析在法医临床学中的应用方法和技术,并讨论了其对法医学和临床医学交流与合作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损伤分析;法医临床学;应用损伤分析是法医临床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通过系统地识别、分析和鉴定损伤特征,帮助揭示涉案人员受伤的真实情况,在刑事案件中,伤害的真实程度和性质是非常重要的,这对于确定犯罪责任、辨别自伤与他伤、辨认伤害的时间和地点等信息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此外,损伤分析可以通过物证、病例、图像学等多种方法获取证据,为司法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再者,损伤分析在法医临床鉴定中的应用有助于维护司法公正和公正裁决,确保被害人和建议人的权益得到保护。
通过准确的损伤分析,可以减少错误判决和冤假错案的发生,确保司法决策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最后,损伤分析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术,需要法医和临床医学之间的密切合作。
法医医师可以从临床医学中获得更广泛的知识和经验,提高损伤鉴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临床医师也可以借鉴法医学的技术和专业知识,提高对伤害的识别和文书记录病情的能力。
一、损伤识别的方法和技术在损伤识别阶段,临床医生通过观察病程、病理变化和临床特点等多种方法,对疾病和伤害进行准确识别。
在法医临床学中,通过应用临床医学的技术和理论,可以对涉案人员的损伤进行识别。
例如,通过检查和观察损伤表面的形态特点,识别出不同类型的损伤,从而判断损伤的性质和可能的致伤工具。
此外,临床医学的影像学、实验室检查和组织病理学等技术也可以应用于损伤分析,提高损伤识别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损伤分析的方法和流程在损伤的分析阶段,通过推测伤害机制、分析损伤成因和重构损伤模式,可以理性推断和合理鉴定损伤的原因和过程。
浅述肩袖损伤法医学鉴定发布时间:2022-07-24T09:51:07.710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3月5期作者:魏丽李海亮冯耀忠[导读]魏丽李海亮冯耀忠通讯(许昌建安司法鉴定所;河南许昌461000)摘要:肩袖损伤属于肩关节疾病,在临床较为常见,无特异性症状,且成因复杂,极易出现误诊与漏诊现象。
法医学鉴定中存在肩袖损伤案例,往往是因自身疾病、创伤或共同作用引起。
肩袖损伤案例被视为法医学鉴定的难点,若未找到客观鉴定指标,极易出造成鉴定工作盲区,引起鉴定失误,诱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本文首先分析肩袖损伤解剖结构,并阐述损伤机制与临床表现,最后总结法医学鉴定要点,为此类案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法医学鉴定;解剖结构;损伤机制;肩袖损伤;肩袖损伤在临床较为常见,其伤病关系被法医学鉴定者视为棘手问题,准确区分自身疾病与创伤的原因力大小将关系到民事赔偿、定罪量刑[1]。
肩袖具有复杂的解剖结构,法医学鉴定者并未经过肩袖专门培训,这既使得鉴定意见存在争议,严重时造成投诉与抱怨,引起社会不稳定因素。
因此,应当重视肩袖损伤的法医学鉴定研究。
1、肩袖的解剖结构分析肩袖即旋转袖,其结构有冈下肌腱、冈上肌腱、小圆肌腱及肩胛下肌腱联合在肱骨头前、上、后方组成的袖套状肌样结构。
其中冈下肌由自肩胛骨冈下窝到肱骨大结节中部,具有肩关节外旋作用[2];冈上肌由肩胛骨冈上窝到肱骨大结节上部,具有外展肩关节作用,极易发生肌腱损伤,发病率为90.12%左右。
小圆肌由肩胛骨外侧缘背面凹肱骨大结节下部,具有旋外肩关节作用;肩胛下肌由肩胛下窝到肱骨小结节,具有旋内与内收肩关节作用。
肩袖具有维持肩肱关节稳定性、肩关节腔密封性的作用,还可对关节软骨润滑与营养,避免出现继发性骨关节炎。
2、肩袖损伤的损伤机制分析(1)肩撞击综合征早在1972年肩撞击综合征被提出,表示肩关节运动中软组织结构受到狭窄肩峰作用,出现撞击、摩擦、反复卡压,诱发损伤、炎症等病理变化,其中软组织结构包括前上关节囊、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冈上肌腱、肩峰下滑囊等。
法医临床鉴定中损伤分析的作用及应用要点【摘要】随着司法制度的不断完善,建立科学严谨的司法鉴定机制是促进司法事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条件。
损伤分析作为法医临床鉴定的重要手段,在法医鉴定机制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基于《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下的损伤分析,可以准确评估人体损伤程度,为办案提供真实、权威的依据。
【关键词】损伤分析;法医临床鉴定;重要作用1.损伤分析在法医临床鉴定中的重要作用(一)损伤分析是司法临床鉴定的关键条件。
目前,在法医临床鉴定中,鉴定方法多样,鉴定技术发展迅速,为司法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损伤分析是法医临床鉴定的关键条件,根据损伤标准可以准确、合理判定侵害行为,有利于促进司法鉴定事业健康发展。
随着现代分析技术的不断进步,损伤分析的科学性和价值更加凸显。
1.损伤分析是案件办理中的有效依据。
在案件检测和处理中,损伤分析是主要的识别方法,通过医学专业技术评估,可以为案件调查提供更加科学、权威的有效证据,这也是损伤分析的重要价值功能[1]。
通过损伤分析,可为办案提供有效依据,在很大程度上加快办案效率,缩短办案时间。
二、损伤分析在法医临床鉴定中的应用要点法医临床鉴定工作与医学、化学、生物学等其他学科密切相关。
通过对人体和案件发生环境变化的分析,可以准确评估被识别人员的伤害等级和类别,并出具伤害识别报告。
目前,在法医临床鉴定中,损伤分析主要用于被鉴定人皮肤创口、患病、骨骼等方面,具体应用如下:(一)体表皮肤创口浅表皮肤伤口是指被识别者的表皮和皮下组织在外力和暴力作用下,皮肤形态会完全裂开,从而识别皮肤伤口。
通过对受损皮肤的分析,可以分析出是物体撞击造成的损伤,是初次或第二次损伤。
此外,通过损伤分析,还能鉴定是何种器物打击所致,比如说是钝器,还是锐器等,一般来讲,这个结论无法及时判定,需先清理皮肤创口,避免伤口感染恶化,对临床鉴定造成不利影响。
待完成清创之后,才能分析皮肤创口是何种致伤器械所致[2]。
损伤分析在法医临床鉴定中的应用李作者:荣晶来源:《法制与社会》2018年第12期摘要近年来,各国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为促进法医临床鉴定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作为法医临床鉴定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损伤分析对于患者或被鉴定人上的损伤进行有效判断,进而对造成受损人出现损伤的行为人进行违法程度的判断,其对于法医鉴定以及法律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此,本文将损伤分析在法医临床鉴定中的应用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损伤分析对法医鉴定的意义进行了分析,进而对实体损伤状态、受损时间及其与案件间的相关性以及损伤部位和致伤工具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旨在提高法医鉴定的科学性,为法律判定提供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损伤分析法医临床鉴定损伤工具作者简介:李荣晶,云南省临沧市人民医院,法医师,研究方向:法医临床鉴定。
中图分类号:D91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ki.1009-0592.2018.04.262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人民对于法律的依赖越来越强,这就使得法医临床鉴定技术被广泛应用,尤其是损伤分析在法医鉴定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其能够有效对被鉴定人受损情况进行有效的分析判断。
损伤分析是通过对被鉴定人表面皮肤创口状况以及内部骨骼状况进行分析鉴定,本人根据多年的法医临床鉴定经验来就损伤分析进行鉴定方面的探讨,以完善损伤分析在法医鉴定工作中的实际应用能力。
近年来,随着法医鉴定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损伤分析技术也更加细致,其对被鉴定人的受损情况进行有效的分析,进而根据分析情况对行为人作出相应的法律判断,同时,法医通过对被鉴定人表面创口的恢复状况对其受害情况进行判断,并判断其清创时表现出来的伤口是初次受损还是二次受损,根据损伤分析来为受损人提供具有法律效用的损失报告,为受害人争取公平性的法律赔偿。
法医鉴定能够对事故双方的法律责任进行有效的判断,而损伤分析通过对被鉴定人身体损伤长度的判断而为被鉴定人提供法律判定依据,保证法律实施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法医临床鉴定技术涉及了多种学科知识,如医学、生物学以及化学等学科,其通过对人体自身的状况以及案件发生的环境进行分析,进而为被鉴定人提供行为人的相关报告,其中,在对被鉴定人进行法医鉴定工作时,其通过对被鉴定人血液以及身体受损状况进行相应的分析,进而了解被鉴定人实际状况,而在进行损伤判定时,需要对被鉴定人进行受损状况分析工作,其主要从皮肤创口、骨骼状况以及自身患病情况三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被鉴定人表面皮肤创口状况被鉴定人表面皮肤创口主要是被鉴定人表皮或皮下组织受到外力撞击而造成的皮肤破损现象,其形态主要表现为皮肤全面开裂,而法医对皮肤创口的临床鉴定主要是根据受损皮肤是否由物体击打造成和是否为二次受伤造成这两方面来分析。
首先是在被鉴定人受损皮肤是否由物体击打造成方面,被鉴定人的皮肤创口是由钝器或是锐器击打形成的,法医临床鉴定无法在第一时间对被鉴定人皮肤创口进行判断,其需要第一时间对被鉴定人创口进行清创工作,以避免被鉴定人伤口发生感染恶化现象,在对伤口处理完成后才能对造成被鉴定人皮肤创口的器械进行判断,伤口由钝器或锐器造成,这种状况下法医根据瘢痕或是创口缝合状态判断,钝器或锐器造成的瘢痕形状呈不规则状态,且瘢痕边缘创口不齐整、皮下伴有出血现象,锐器缝合瘢痕边缘齐整,无皮下出血和表皮剥落现象发生;在对一次性形成的原有创口还是对创口进行再次破坏的判断上,使用手术刀在钝器造成的创口上进行二次破坏,其无论是缝合创口还是瘢痕创口都具有明显的差别,而使用手术刀在锐器造成的创口上进行二次破坏是,其瘢痕周围缝合的针距、愈合程度以及瘢痕粗细都不一。
此外,大多数被鉴定人的皮肤在受到外力刺入时,会对被鉴定人的坏死部位进行组织切除工作,这种导致被鉴定人创口二次受损的现象使得法医对其的损伤分析造成了困难。
(二)被鉴定人内部骨骼受损状况根据对被鉴定人内部骨骼受损状况的分析,对造成骨折的受力方式进行了分析,其主要分为八种:旋转骨折、弯曲骨折、撕脱骨折、压缩骨折、屈折骨折、位移骨折、以及轴压骨折、膨隆骨折,形成的骨折状态主要分为骨质缺陷、粉碎性骨折、塌陷骨折以及洞状骨折、线状骨折。
法医在对被鉴定人骨折状况进行鉴定工作时,需要明确四个方面:一是骨骼是否存在骨折状况,对其中状况的判断相对简单,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要对先天性变异问题或是血管压迹等问题的鉴别工作。
二是要分析其骨折是外伤性还是病理性的,病理性骨折是由于骨质疏松还是单纯骨折造成的,或是在病理性之上造成外伤性的骨折。
三是被鉴定人骨折是新鲜骨折还是旧伤骨折,法医要对骨痂的生长状况进行仔细观察,同时要对骨折创口的炎症反应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四是需要通过被鉴定人骨折的形态和方式来分析损伤机制以及受力方式,再根据案件情况来分析骨折与案件之间的联系性。
本文以对被鉴定人眼部损伤造成的眼眶骨骨折为损伤分析案例。
该案例中,被鉴定人的眼眶骨受到外力作用而导致骨折,同时伴有局部软组织损伤以及眶内壁骨折,而由于眶壁骨折恢复较难,且手术复位工作难以开展,因此,在对眶壁骨折损伤进行分析时,可以对其骨折的新鲜程度进行分析,了解其是否直接由本次外力导致,进而排除陈旧骨折现象的存在。
针对新鲜骨折的判断,需要根据骨折部位是否有明显损伤、骨折形态、位置边缘是否锐利以及周围是否有骨积液、积气现象,周围软组织是否有肿胀现象来判断骨骼损伤情况,在分析判断中,需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方面要注意被鉴定人眼部是否有明确受损现象、其受损力度是否够大。
眼眶骨折主要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其通过钝性物体击打造成眼部周围呈现出明显的肿胀或是出现创口,进而使得眼睑球结膜出现充血现象,单纯的划伤或是擦伤无法造成眼眶骨折。
另一方面要注意被鉴定人骨折处的影像学变化情况,新鲜的眶壁骨折在影像学中呈现的状况其局部骨折呈现不连续或是缺损的状态,且骨折边缘清晰,伴有积液以及积气现象,而陈旧的眶壁骨折在影像学中,其由于眶壁结构塑性恢复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其边缘较新鲜骨折边缘较平滑,且无钝园、和积气,但是少数有积液现象和炎症现象发生。
对于新鲜骨折和陈旧骨折,可以通过对积液现象的观察来判断,新鲜骨折能够自我对积气和积液进行筛除,伤后一到两周对其复查可以发现其中的积气和积液有明显的吸收现象,而陈旧骨折的积气积液则无明显的变化。
(三)自身疾病造成损伤状况国际卫生组织法律鉴定部位明确规定判定受伤者受伤状况要将受伤者自身患病而造成的损伤状况因素排除出去,如被鉴定人本身存在钙质流失疾病,这就会导致被鉴定人因钙流失而在受到外力击打时出现骨折现象,同时,被鉴定人本身对于钙元素的吸收和分泌也存在影响,进一步加剧骨折损伤现象的发生。
国际上针对被鉴定人自身疾病造成的损伤状况做出了明确规定,大多数国家法医在鉴定时会遵循这一规定,但是,我国对于是受伤者受伤程度鉴定标准中对损伤状况与自身患病的之间的联系鉴定没有做出统一标准的规定,因此,我国部分专家对这种现象提出了一些方法,本人根据多年的法医临床鉴定经验来对这些方法进行了总结,其可以根据以下三种情况来对损伤状况进行判定:第一,损伤与疾病间具有界限联系,先按照鉴定标准再进行资格判定。
第二,损伤与疾病间的因果联系,根据联系性采取针对性的鉴定标准对被鉴定人损伤状况进行判定。
第三,疾病直接导致被鉴定人损伤时,不能够进行损伤判定,可以进行伤病分析工作。
法医在进行临床鉴定时,会遇到行为人询问被鉴定人损伤是否与此次攻击有联系,即被鉴定人受损时间与案件的相关性。
法医对受损事件的判定主要从以下四方面进行:第一,骨折愈合状况,时间不同被鉴定人的骨折愈合情况不同。
第二,皮下出血颜色变化状况,受损后,被鉴定人的皮肤表面和皮下组织中的血红蛋白会进行分解,并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成不同的颜色。
第三,表皮剥落愈合情况时由损伤在一定时间内的变化情况来对损伤时间进行判定。
第四,创口愈合状况由受损后随时间变化而创口肉芽会转变成瘢痕状态,进而判断受损时间。
判断导致被鉴定人损伤的工具主要根据伤口表皮剥落形态、皮下出血面积和形态、创口形状和深度、骨折形态以及损伤部位、衣着状况等方面来判断。
法院在对此案件进行审批和起诉时,会要求法医对致伤工具进行相关的鉴定工作,但是,这种鉴定过程较为艰难,本人根据多年的经验得到其可以利用影像学以及书面案例材料来对致伤工具和原因进行分析,并提供鉴定报告。
此外,可以更加损伤部位来对致伤方式进行判定,例如损伤部位为椎体楔形骨折,其形成原因是脊柱椎体受到外力作用而造成的压缩变形骨折,其致伤方式主要为摔跤,再比如,被鉴定人若髌骨横断造成骨折现象,其形成原因主要由股四头肌强烈收缩所引起的。
本文首先就损伤分析在法医临床鉴定中的意义进行了分析,其次从被鉴定人表面皮肤创口状况、被鉴定人内部骨骼受损状况、自身疾病造成损伤状况三方面对被鉴定人损伤实际状况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进而分析了被鉴定人受损时间与案件相关性,最后对被鉴定人受损部位及致伤工具进行了探讨。
在法医鉴定工作中,损伤分析能够对事故双方的法律责任进行有效的判断,其为法律执行的公平性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因此,未来仍需要不断加强对损伤分析的研究,以提高其在法医临床鉴定中应用,推动公平执法,建立法治社会。
注释:魏翔、刘晓露.试析法医临床鉴定中存在的问题.法制博览.2017,12(34).153.宋伟、蔡文涛、李杰.法医临床鉴定细节问题探讨.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15(17).161.许威.基层法医临床司法鉴定常见问题及对策.法制与社会.2017,31(2).270-271.王亮、李永明.法医临床鉴定细节问题研究.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26(36).146.李永明、王亮.试析法医临床鉴定中存在的问题.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29(35).139.梁小锋.法医临床鉴定意见错误产生原因及防范策略.中国市场.2016,3(48).236- 237.朱志刚.损伤分析在法医临床鉴定工作中的有效运用探究.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90).427.李淑林、徐煌.法医临床鉴定工作中的不足及对策.法制博览.2015,4(33).152-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