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月考试卷及答案.doc
- 格式:pdf
- 大小:2.40 MB
- 文档页数:15
鄞州高级中学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12月月考语文学科试题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信息标签贴在答题卡上,并同时手动填写班级等信息。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5小题。
韩愈的师道思想对宋代以后儒学教育的发展和我国儒家师道传统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
钱穆就提出:“宋学最先姿态,是偏重在教育的一种师道运动。
这一运动,应该远溯到唐代之韩愈。
”韩愈提出和坚守的“为师之道”是在“耻师”的社会风气、缺乏足够的外部引导与约束的条件下的自我道德建设,体现的是教师的文化使命与道德担当。
考诸韩愈的师道思想,在强调“以德育德”的当下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韩愈所谓的“道”是相对于佛老而言的儒家之道,韩愈所谓的“师”则是相对于经师而言的传道之师。
由是,“道”与“师”在此形成同构关系:一方面,“道需要通过儒师的论说传述,才能得以绵延不绝”(陆敏珍),教师成为道统传承的保证;另一方面,儒师需要维护“道”的神圣性,以保证社会身份的尊崇,儒学成为教师地位的背书。
显然,“句读之师”不能承担起这样一种“师”“道”同构的重任,因此韩愈在重塑“师道”传统的过程中,赋予了教师更为深刻的“为师之道”。
师以传道的使命担当《师说》开篇即言:“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教师要自觉地把“传道”作为自身的文化使命和道德责任,将儒家的圣王之道传承下去。
魏晋时期儒学衰微,除了有社会动荡的客观因素外,也因儒家学者在“家法师守”的过程中忽视对儒家文化本身的传承与创新。
这样的人在韩愈看来,不过是“经师”,远远称不上“人师”。
中国教育传统强调的“以文化人”,关键在于化,而不在于文。
2024级“高中”10月高一年级新高考月考测试语文(答案在最后)(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姜还是老的老”“我上次听到这句话,还是在上次”……这类毫无意义却又挑不出毛病的语句,被人们戏称为“废话文学”。
在信息获取和观点表达日益便捷的今天,这类对文本符号的二次改造与“语言玩梗”大行其道,不禁让人好奇,互联网语境下,“不好好讲话”的魔力究竟在哪儿?最初的“废话文学”,内含着人们戏谑、反讽与抵抗意味的阴阳怪气。
过去“路遥车马慢”,信息承载量与传播速度都很低,寄信隔着万水千山,发短信要字斟句酌,人们恨不得一句话把所有事情讲完。
互联网时代,看完某篇形式主义言辞空洞的文章,围观一个长达几分钟但内涵不超过两句话的无效视频,大家惊觉,原来互联网时代,早已不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出于对低信息增量内容的不满,人们开始用语言予以反击。
这一届年轻人偏爱“躺平”,消解无用信息的方式,就是用同样的“无意义”进行风险对冲。
于是,“废话”式名言警句被改造出来,并活学活用于各类语境。
“废话文学”的生产十分简便,把单位从分钟变成秒、用同义词西红柿替换番茄……实在不行,还可以向鲁迅先生学习,把说过的句子再说一遍,“你说了两句话,一句是废话,另一句也是废话”。
由此一来,“不好好说话”便演变成某种社交策略,“废话文学”在本身语义之外,逐渐衍生出各场景独有的意义和情绪表达。
面对朋友空洞的长篇大论,一句“除了内容,你说得都挺好”,就能以戏谑的口吻表达出某种不满,含蓄中夹着杀伤力,对方也不至于下不来台。
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解析)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深厚、内容丰富,但在进行短视频创作和传播时,往往因为晦涩难懂、缺乏新颖角度而曲高和寡。
如何让传统文化短视频传播跨越历史的时空阻隔,引发普遍共鸣?这是诸多短视频创作者面对的共同难题。
有些传统文化短视频作品,注重“以古观今”,致力于把中华文化长河的人和物带入当下生活,构建跨越历史、古今互通的共情空间。
这些短视频往往从当下人们普遍困惑、广泛关注的问题中寻找选题,如“情绪来了怎么办”“当你无可奈何时怎么办”“我们为什么会感到不幸福”等。
再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切合的人、事、物,例如苏东坡的故事、李白的诗歌、庄子的言行等来探讨这些问题。
于是,这些短视频就能切中当下人们的普遍困惑和人生的根本问题,使其创作直击现代人的灵魂,具备最大公约数,广泛吸引受众。
当历史和现实进行对接,古人和今人展开对话,传统文化中的器物、故事、人物变得鲜活,并借助根植于受众心中的文化记忆产生了深刻的情感共鸣。
优秀传统文化饱含着与当代人共通的精神内核,要注重情感的共通性和凝聚性。
而传统文化中的不少故事、诗文、理念等,更是通过学校教育、家庭传承、媒体传播等深刻地烙印在大众的记忆中,成为人们知识体系和集体记忆的重要部分。
短视频创作可借助优秀传统文化在大众心中具有的超越性的情感动力和扎实深刻的认知基础,善于挖掘其中所蕴含的认知认同、情感情绪、集体记忆等,与当下大众的生存状态、生活境遇和思想观念等建立连接。
宝鸡中学2024级高一第一学期阶段考试(一)试题语文本试卷共四大题,19小题;考试时长120分钟,卷面满分120分。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粘贴处。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涂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作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书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材料一:在碎片化阅读盛行的当下,一些年轻人开始重拾“文字之美”,他们从浅阅读、快餐式阅读中回归,严肃、经典的文学名著和人文专著重新走红,成为“心头好”。
与此同时,年轻人的阅读方式也发生了值得关注的变化,书籍的数字化与社交媒体的发展,为他们打开了“阅读社交”这扇崭新的大门,引领了一股在阅读中分享、在分享中阅读的风潮。
这股风潮不仅让年轻人更愿意抽时间读书,也使阅读变得更加富有乐趣。
在网络平台上分享读书感悟,与同龄人在社交媒体上互动……这些行动表明了当代青年对阅读的需求。
社交化阅读,不仅仅是阅读形式的变化,也赋予了阅读新的角色与功能。
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为社交化阅读提供了技术平台,作为“数字原住民”,年轻人特别容易接受和适应这种阅读方式。
与此同时,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将阅读与社交结合到一起,也符合读者的心理需求。
事实上,阅读不只是读者从书本中被动接受信息的过程,也是读者发挥自身主体性,得出感悟与结论的过程。
对于这些感悟,倘若有交流的渠道,大多数读者都不想敝帚自珍。
事实上,“阅读社交”并非全然是一个新现象,只不过在过去往往要依赖读书会等线下活动。
今天,通过网络与人交流何其便利,社交化阅读的风潮再度兴起,并不令人意外。
社交化阅读以人为核心,倡导共同创造和多向互动,从而最大化地实现阅读价值。
高一语文上册月考试卷及答案高一语文月考考试是整个高中语文教学的关键,一定要好好做好高一语文月考试题的练习。
以下是我给你推荐的高一语文上册月考试卷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高一语文上册月考试卷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中国古代社会就开始它漫长的封建社会发展史。
秦王朝的国运不长,而且秦王朝推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教政策,所以在家庭教育方面没有什么建树。
但是,随着汉王朝的建立和封建社会的持久安定,加上长期推行"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采取科举取士和以经术取士,注重以三纲五常之教统治人们思想和以孝道之教稳定家庭与社会的伦理道德关系,所以家庭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并且日渐形成了它的特色。
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汉代形成的以经学作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继续推行之外,由于统治阶级和一些知识分子的提倡,玄学、佛学、史学以及一些自然科学技艺及生产技艺等,也进入了不同阶层的家庭教育范围。
总体说来,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家庭的生产与生活也缺乏稳定性,所以这一时期的家庭教育与汉代相比,相差甚远,尤其是统治阶层受"九品中正"制取士制度的影响,豪门士族的子孙天生就是"上三品"的高官世袭者,而寒门士族的子孙即使学富五车也难以入上品,至于平民百姓的子孙就更不在话下,由此所造成的"读书无用"的观念也渗透到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家庭教育实践中,造成诗书教育日渐衰落的局面。
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尽管有由盛转衰的趋向,但是由于封建社会制度和家庭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所以家庭教育的阶级性和等级性也日益明显起来。
形成了以皇家宗室为主体的贵族家庭教育,以及在职文官为代表的官宦家庭教育和广大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平民家庭教育的家教制度。
这三类家庭教育,一直沿续和发展到清末,在客观上对我国封建社会政治、道德、家庭乃至社会秩序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大联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第19届杭州亚运会秉持“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办会理念。
从清洁能源,到节能建筑,杭州亚运会践行“绿色”办会理念。
随着赛事的开启,零碳工程师也活跃起来。
他们的任务是降碳——为赛事的交通配套、智能场馆、绿电交易提供专业服务。
杭州奥体中心场馆群,赛活动多,人员流动大,空调是能耗大户。
如何制定一套“清凉”方案,既降温又节能?各位工程师们自有妙招:在场馆的第四和五层区域安装能够感应湿度、光照、人群密度的特殊装备,获取相关变量,进而调控温度,减少每一度电的损耗,达到精准降碳的目的。
提起用电,新疆的风电、甘肃的光伏,这些来自大西北的“风光”被输送到西子湖畔,点亮了亚运的灯火。
据悉,本次亚运赛事全部场馆常规用电使用绿色电力,在亚运史上还是首次。
“绿”意盎然的不仅是用电,各大场馆中的“亚运绿”更为亮眼。
踱步到一片“奇山异水”间,《富春山居图》中的飘逸灵动,让人生发“天下独绝”的感慨。
富阳水上运动中心跃入眼帘,与之相伴的,是大片大片的绿:空中俯瞰,屋顶犹如铺上了一层绿毯;场馆外,欧石竹、百日草、月季等绿植郁郁葱葱;弯腰细看,鹅卵石径中隐藏着一条条地下“毛细血管”——雨水循环系统,收集雨水、过滤杂质再用于喷泉、灌溉,预计每月节水约1000吨。
在杭州富阳水上运动中心,场馆屋顶设有绿化植被,与周边山水融为一体,契合亚运会“绿色”办赛理念。
场馆屋顶屋面覆土面积约2.4万平方米,多种绿植让场馆的绿化率达到45%,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空中花园”。
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卷(必修一)考生须知:全卷分试题卷Ⅰ、Ⅱ和答题卷两卷;试题卷共7页;共有七大题;25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Ⅰ(选择题;共42分)一.选择题(21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迷惘(wǎng)炫耀(xuàn) 晨曦( xī)溺爱( nì) 干瘪(biě)B.怪癖( pǐ)抹煞(shā)憎厌(zēng)灰烬(jìn)啮噬(shì)C.磕绊( kē)颤抖(zhàn) 巷道(hàng) 敷演(fū)沉湎(miǎn)D.量具(liáng) 藐视(miǎo)犄角(jī)摭拾(zhí) 瞠目(chēng)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廖廓静谧沧凉汗流夹背B.缠绵慰籍僻静贻笑大方C.蒙敝炽热驯服再接再厉D.甄别烙印矫饰怡然自得3.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吃惊地发现;每个人留在纸上的物件;万千气象;绝不雷同;有些让人瞠目结舌。
B.巡天一百一十五个多小时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不负众望;10月17日上午;回到北京航天城;五千多名各界民众;以欢度节日般的热烈场面迎接飞天英雄。
C.尊严就是最能使人高尚起来、使他的活动和他的一切努力具有崇高品质的东西;就是使他无可非议、受到众人钦佩并高出于众人之上的东西。
D.其实;在这“两代的矛盾”中;许多做父母的“错”;都依然出身于爱——虽然是自以为是的爱。
4.填入下列横线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同时既是完成又是;随处可到达终点却从不停歇;永远都存于永恒之中。
(2)最重要的途经之一;就是世界文学;就是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
(3)然而;对思想家或作家的每一部杰作的深入理解;却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
A.鼓励研读不是/而是 B.鼓励阅读不仅/而且C.激励阅读不仅/而且 D.激励研读不是/而是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最近一段时间;中科学院以及北大、清华等纷纷出台自己的学术戒律;力图在学术腐败成风的情况下;廓清弥漫在学术及科研领域的道德迷雾。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含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总29分)(一)现代文阅读(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
作为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矢志奋斗中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创造出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
国家深刻指出:“青年工作,抓住的是当下,传承的是根脉,面向的是未来,攸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
”共青团是党的青年工作的重要力量,肩负引领凝聚青年、组织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的职责,必须坚持“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坚持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把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作为政治责任,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工作主线,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增强对青年的凝聚力、组织力、号召力。
新时代是追梦者的时代,也是广大青年成就梦想的时代。
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当代中国青年生逢盛世,肩负重任;身处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把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方能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广大青年要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要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矢志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要敢为人先、敢于突破,以聪明才智贡献国家,以开拓进取服务社会;要擦亮奋斗这个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在真刀真枪的实干中成就一番事业,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材料二青春因磨砺而精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
一百年来,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一初心和使命,一代代中国青年前赴后继、英勇奋斗,以血肉之躯、忘我情怀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荡气回肠的英雄壮歌,用青春浇灌热血,用行动诠释理想信念的力量。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3(附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价值。
它涵盖了哲学、文学、艺术、宗教、道德等多个领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道家主张“道法自然”,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
儒家也强调“天人合一”,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应该尊重自然、爱护自然。
这种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道德修养和人格完善。
儒家提出“仁、义、礼、智、信” 的道德规范,强调个人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
道家则主张“无为而治”,强调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这些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对于我们今天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价值观具有积极的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还具有丰富的艺术形式和审美价值。
中国的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都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这些艺术作品不仅是艺术家们的创作成果,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体现了中国人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对于我们今天提高审美水平和丰富精神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1. 下列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中国传统文化涵盖多个领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B.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对今天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有启示意义。
C. 中国传统文化只注重道德修养和人格完善,对其他方面关注较少。
D.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艺术形式和审美价值,对提高审美水平有重要意义。
2. 下列对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思想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道家主张“道法自然”,认为人应该征服自然。
B. 儒家强调“天人合一”,认为人是自然的主宰。
C. 道家和儒家都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
D. 道家和儒家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思想在现代社会已经没有价值。
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提笔忘字:科技进步导致文化衰退?日前美国《洛杉矶时报》的一则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由于使用拼音发手机短信及电脑打字正在取代拥有数千年传统的一笔一画汉字书写,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记得如何用笔书写汉字。
”显然“提笔忘字”不是个别现象,否则也不会吸引国内诸多媒体纷纷发表报道和评论。
虽然现在用得着手写的地方越来越少,但在偶尔出现需要的时候,如写个便条,填个表格,答个试卷等等,“提笔忘字”却并非偶尔。
此时,人们的解决之道颇为典型:不再去翻《新华字典》,而是掏出手机按几个键,用拼音打出忘了的字。
“键盘依赖症”,就是这样活灵活现。
其实,自从选择了现代化发展之路,汉字手写被更为高效和标准的键盘输入所替代就是必然结果。
御牛耕地,烧火做饭,这些中国人千百年来赖以糊口吃饭的基本技能,都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生存和生活技能的更新换代,是人类文明逐渐进步的伴随现象,这是生产力不断上升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
然而,对于汉字书写的淡忘,却绝对是中华文化──至少是传统文化的衰退。
相对于其他生存和生活技能,汉字书写还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因为中国文化之精髓所在就寄托在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的手脑配合之中。
这是汉字区别于其他字母类文字的地方,也是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的原因之一。
倘若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再会手书汉字,将是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国文化的重大缺失。
作家王蒙曾言:“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
”可是,避免成为“新文盲”的目标绝不是一纸政令或者法律法规所能达成的。
今天的人们虽然偶尔还会发出“原来你写的一手好字啊”这样的惊叹,但基本上人们已经淡忘隽秀字体所带来的荣光。
因为,写一手好字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实际作用,比如找到更好的工作甚至找到更好的对象;因为,写一手好字并不能与现在的办公自动化“无缝衔接”,这是实用主义的选择。
安徽2024—2025学年高一10月联考语文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工匠精神既有传承性,也有时代性。
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与职业道德有着内在的一致性。
从价值取向上看,二者有着共通性。
“摩顶放踵利天下”“兴天下人民之大利”,这是中国古代班墨匠心文化所积极倡导的利他精神,也是“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的最高表现。
任何职业都必须忠实地履行其社会职能,通过劳动实现自我价值或人生价值,这是工匠精神的本质内涵,也是职业道德的基本价值。
职业道德为人们的职业活动提供伦理准则和道德规范,不仅影响着个人的职业发展,也塑造着整个行业的文化和声誉。
工匠精神鼓励个体不断完善自己的技能,通过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信誉在其行业、领域内脱颖而出。
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都是在承担社会义务与责任的同时,使个人的才能与价值充分实现。
从内容要求上看,二者具有互融性。
“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
”敬畏所从事的职业,就会表现出专心致志的态度与行为;“志不强者,智不达”,专心致志地做事,聪明才智才能发挥作用。
执着专注的态度,精益求精的境界,一丝不苟的行为,追求卓越的品格,工匠精神的核心内涵与新时代职业道德所要求的“诚实守信”“热情服务”“办事公道”等要求有着内在的一致性。
当一个人具备执着专注的态度时,就会以高质量和高标准的要求对待工作,达到“诚实守信”“热情服务”的效果。
当一个人专注于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尽职尽责做好时,就不会因服务对象的不同而提供不同质量的服务,就会体现出“办事公道”的职业品质。
2024-2025学年济南市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基础知识(18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枉用相存(存在)山不厌高(满足)少无适俗韵(适合)B.虚室有余闲(空屋子)迷花倚石忽已瞑(昏暗)暮去朝来颜色故(旧、老)C.艰难苦恨繁霜鬓(痛苦怨恨)潦倒新停浊酒杯(刚刚停止)惟觉时之枕席(感觉)D.对酒当歌(对)如听仙乐耳暂明(忽然,一下子)却坐促弦弦转急(退回)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云青青兮欲雨A.乌鹊南飞B.栗深林兮惊层巅C.虎鼓瑟兮鸾回车D商人重利轻别离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不全都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3分)()A.明明如月暮去朝来颜色故B.人生几何铁骑突出刀枪鸣C.凄凄不似向前声老大嫁作商人妇D.失向来之烟霞秋月春风等闲度4.下列各项中,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使快弹数曲A.感斯人言B.何以解忧C.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D.马之千里者5.下列各项中,两句诗句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唯有杜康羁鸟恋旧林B.久在樊笼里仙之人兮列如麻C.势拔五岳掩赤城小弦切切如私语D.举酒欲饮无管弦大珠小珠落玉盘6.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四言、五言和七言等。
其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篇幅长短不限。
B.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是“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和“七子”(孔融、王粲、刘桢、陈琳、徐干、阮瑀、应场)。
C.“行”是近体诗的一种体裁,有“奔放”的意思,此类作品大多放情长歌,与“歌”相似,常合称“歌行体”。
D.“青青子衿”中的“子”是对对方的尊称,“衿”是“衣服的交领”,“青衿”是周代读书人青色交领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
二、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4(附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阅读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个人层面,阅读可以拓宽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升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的文化、历史、科学知识等,从而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同时,阅读也能够培养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我们在面对问题时能够有更多的思考角度和解决方法。
在社会层面,阅读可以促进文化传承和交流。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通过阅读经典著作,我们可以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此外,阅读也可以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
1. 下列关于阅读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阅读可以拓宽个人视野,增长知识。
B. 阅读只能提升个人的思维能力,对社会发展没有作用。
C. 阅读能够培养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D. 阅读可以促进文化传承和交流。
2. 下列对“阅读可以拓宽视野” 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阅读可以让我们了解到不同的文化、历史、科学知识等,从而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B. 阅读可以让我们在面对问题时能够有更多的思考角度和解决方法。
C. 阅读可以培养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D. 阅读可以促进文化传承和交流。
3. 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阅读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B. 阅读经典著作可以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C. 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可以让我们在面对问题时能够有更多的思考角度和解决方法。
D. 阅读只能通过纸质书籍进行,电子阅读没有任何意义。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 题。
《秋天的怀念》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2023-2024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测试范围:第一单元、第二单元。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你认为自己在过去的一周里睡眠充足吗?你能回想起上一次没有闹钟,睡到自然醒,不需要咖啡因就能保持神清气爽的时候吗?如果这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不”,那么你并不孤单。
在所有发达国家中,有三分之二的成年人无法获得通常提倡的8小时夜间睡眠。
你可能对这一事实并不感到意外,但它的后果也许会让你惊掉下巴。
每晚的规律睡眠少于6~7个小时会破坏你的免疫系统,罹患癌症的风险将增加一倍以上。
睡眠不足——哪怕只是一个星期的适度减少,也有可能严重影响血糖水平,使你跨入糖尿病前期患者的行列。
缺乏睡眠还会增加冠状动脉堵塞、变薄的风险,使你受到心血管疾病、中风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威胁。
此外,英国作家夏洛特·勃朗特曾言:“一颗焦躁的心使人难以入眠。
”睡眠障碍会加剧各种主要精神疾病的病症,包括抑郁、焦虑和自杀倾向。
把以上这些健康后果放到一起,我们会更容易接受这个经过证实的关联:睡眠时间越短,寿命就越短。
睡眠剥夺这根橡皮筋在崩断之前,能够承受的拉力是有限的,然而可悲的是,人类实际上是唯一一种会在没有合理益处的情况下故意剥夺自己睡眠的物种。
高一语文上学期月考试卷及答案高一语文月考考试能较准确地评价学生的语文知识掌握情况,做好语文月考试卷的练习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我给你推荐的高一语文上学期月考试卷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高一语文上学期月考试卷一.选择题共13小题,每题3分,共39分1.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又叫词调。
下列是词牌的是A.沁园春B.长沙C.雨巷D.再别康桥2.徐志摩是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代表诗人。
被称为“情才”“奇才”。
A.鲁迅B.郭沫若C.林语堂D.老舍3. 被评为“当之无愧的人民诗人”。
A.徐志摩B.郭沫若C.戴望舒D.艾青4.司马迁创作了中国第一部体通史。
A.断代B.国别体C.纪传体D.编年体5. 就是渗透着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是“象”与“意”的完美结合。
A.景物B.意象C.意境D.形象6.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夫晋,何厌之有?A.沛公安在?B.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C.此天子气也D.得复见将军与此7.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类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箕踞以骂曰A. 太子迟之B.范增数目项王C.项伯杀人,臣活之D.常以身翼蔽沛公8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A.沛公军霸上B.张良出,要项伯C.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D.今老矣,无能为也已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A.素善留侯张良/不如因善遇之B.然不自意/其意常在沛公也C.君为我呼入/为击破沛公军D.君子引而不发/秦王惊,自引而起10、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①原来,中国政府对躲进“避罪天堂”的腐败分子,“天网”行动开始后,罪犯陆续被遣返回国。
②2015伊始,各大卫视综艺打擂日臻激烈。
湖南卫视《我是歌手》第三季在周末黄金档拿下的超高收视率,让其他的电视综艺节目只能。
③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有人面对困难束手无策,只能_ _____ ;有人却迎难而上,披荆斩棘,永不言败。
A鞭长莫及望尘莫及望洋兴叹 B望尘莫及望洋兴叹鞭长莫及C鞭长莫及望洋兴叹望尘莫及 D望洋兴叹望尘莫及鞭长莫及1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中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社会要进步,就要大胆改革。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1(附答案)考生注意:1. 本试卷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2. 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文学经典的价值及其当代意义》文学经典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财富,具有永恒的价值。
在当今社会,文学经典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文学经典可以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经典作品中蕴含着深刻的思想、高尚的情感和美好的人性,能够启迪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情操,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例如,《红楼梦》通过对封建社会的深刻描写,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人生的无奈,让读者在阅读中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巴黎圣母院》通过对美与丑的对比,表达了对人性美好的向往和追求,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人性的光辉。
其次,文学经典可以传承民族文化。
经典作品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传统。
通过阅读经典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和精神风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例如,中国的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不仅是文学经典,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展现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军事、文化和社会生活,让读者在阅读中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最后,文学经典可以促进文化交流。
经典作品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具有超越国界和民族的价值。
通过阅读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经典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文化的特色和魅力,促进文化交流和融合。
例如,莎士比亚的戏剧、托尔斯泰的小说、雨果的作品等,都是世界文学经典,它们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促进了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
总之,文学经典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重视文学经典的阅读和传承,让文学经典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文学经典只对本民族具有价值,对其他民族没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