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雨水管网设计和计算

  • 格式:ppt
  • 大小:2.59 MB
  • 文档页数:5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n
m N 1
100 %
N——降雨观测资料的年数。
若平均每年选入 M个雨样数,称为次频率
n = N ·M , M——每年选入的平均雨样数;
Pn
m NM 1
100 %
暴雨强度的重现期
(2)暴雨强度的重现期
重现期 P与年频率 Pn互为倒数,即
P
1 Pn
某市不同历时的暴雨强度
7.1.2 暴雨强度公式
我国常用暴雨强度公式
q
167 A1 1 c lg P
t b
n
式中
确定。
q —— 设计暴雨强度(L/s·ha); P —— 设计重现期(a); t —— 降雨历时(min); A1、c、b、n —— 地方参数,根据统计方法计算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5册收录了我国若干城市的暴雨 强度公式,统计时可直接选用。目前尚无暴雨强度公式 的城镇,可借用附近气象条件相似地区城市的暴雨强度 公式。
7.3
雨水管网设计与计算
7.3.1 雨水管网平面布置特点
1.充分利用地形,就近排入水体
利用地形坡度和最短距离,排入附近池塘、河流、湖泊 等水体中。 分散出水口:当管道将雨水排入池塘或小河时,水位变 化小,出水口构造简单,宜采用分散出水口。排放管线 短、管径小,造价低。 集中出水口式:当河流等水体水位变化很大,管道出水 口离常水位较远时,出水口构造复杂,造价较高,采用 集中出水口式布置形式。
Q q F
设计重现期的最小值不宜 低于0.33a,一般地区采用 0.5~3a,对于重要干道 或短期积水可能造成严重 损失的地区,可根据实际 情况采用较高的设计P. 同一设计地区可以采用同 一重现期或不同重现期。
t b
n
确定重现期P要考虑的因素: 设计地区建设的性质、功能 淹没后果的严重性 地形特点 汇水面积大小 气象特点等
7.2 雨水管网设计流量计算 7.2.1 地面径流与径流系数
1)地面径流:在地面沿地面坡度流动的 雨水,称为地面径流。 径流量 2)径流系数: 1 降雨量 降雨强度q大,地面径流量也大; 降雨强度q=入渗率,余水率=0, 由于地面积水,仍有地面 径流。 影响径流系数的因素主要有汇水面积的地面覆盖情况、地 面坡度、地貌、建筑密度的大小、路面铺砌等。此外,还 与降雨历时、暴雨强度及暴雨雨型有关。 目前在雨水管渠设计中,通常采用按地面覆盖种类确定的 经验数值。
5.绘制管渠平面图及纵剖面图。
7.1 雨量分析与暴雨强度公式
7.1.1 雨量分析--降雨过程分析:降雨的特征 ◇ 降雨量 ◇ 暴雨强度 ◇ 降雨历时 ◇ 降雨面积 ◇ 降雨重现期
1.降雨量
降雨量:单位地面面积上在一定时间内降落的雨水体积。用降雨深 度 H(mm)或单位面积上的降雨体积(L/ha)表示。 (1)年最大日降雨量:指多年观测所得的一年中降雨量最大一日 的绝对量。 (2)年平均降雨量:指多年观测所得的各年降雨量的平均值。 (3)月平均降雨量:指多年观测所得的各月降雨量的平均值。
一般规律: 低洼地段>高地;干管>支管;工业区>居住区;市区>郊区
2) .设计降雨历时与折减系数
集水时间——指雨水从汇水面积上最远点流到设 计的管道断面所需时间(min)。
式中 t1 —— 地面集水时间(min); t2 —— 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min); m —— 折减系数--容积利用系数。
t2
q = 0.001 m x 10000 m = 167 i(L/s·ha)
2
x 1000 / 60
暴雨强度
描述暴雨特征的重要指标--确定雨水设计流量的重要依
据。 在任一场暴雨中,暴雨强度随降雨历时变化。 在推求暴雨强度公式时,降雨历时常采用5、10、15、20、 30、45、60、90、120 min 9个时段。
中国年平均降雨量分布
2.降雨历时
连续降雨的时段,可以指一场雨的全部时间,也可以指其中某一连续时
段。用t表示,单位以 min 或 h 计。 3.降雨强度(暴雨强度) (1)在某一连续降雨时段内单位时间的平均降雨深度,用 i 表示:
i
H t
(mm/min)
(2)在某一连续降雨时段内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 上的降雨体积:
上述公式是根据极限强度理论建立,根据这个理论来确定的 设计流量的最大值,作为雨水管道设计的依据。
结论:
只有当t= τ 0(汇水面积上最远点的集流时间) 时,全面积参与径流,产生最大径流量。 雨水管渠的设计流量用全流域汇水面积乘以汇 水面积上最远点集流时间的暴雨强度及地面平均 径流系数得到。
例题:
粉质粘土
粘土 石灰岩或中砂岩
1.0
1.2 4.0
干砌块石
浆砌块石或浆砌砖 混凝土
2.0
3.0 4.0
3)最小管径和最小坡度 雨水管道的最小管径为300 mm,相应的最小坡度为 0.003;雨水口连接管的最小管径为200 mm,相应的 最小坡度为0.01。 4)最小埋深与最大埋深 在冰冻地区,雨水管道正常使用是在雨季,冬季一般 不降雨,若该地区使雨水管内不贮留水,且地下水 位较深时,其最小埋深则可不考虑冰冻影响,但应 满足管道最小覆土厚度的要求。其它具体规定同污 水管道。
设计例题
7.3.3 雨水管渠断面设计
暗管:在城市市区或厂区内,由于建筑密度高,交通量大,一般采用 暗管排除雨水。 特点:卫生条件好、不影响交通,造价高。 明渠:在城市郊区,建筑密度较低,交通量较小的地方,一般考虑采 用明渠。 特点:造价低;但明渠容易淤积,孳生蚊蝇,影响环境卫生,且明 渠占地大,使道路的竖向规划和横断面设计受限,桥涵费用也增 加。 在地形平坦、埋设深度或出水口深度受限制的地区,可采用暗渠 (盖板渠)排除雨水。

L v 60
地面集水时间 t1 的确定
地面集水时间是指雨水从汇水面积上最远点流到雨水 口的地面流行时间。
地面集水时间受地形坡度、地面铺砌、地面植被情况、 距离长短等因素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水流距离的长短 和地面坡度。 地面集水时间通常不予计算,一般采用5~15 min。
折减系数m的取值如下: 暗管的折减系数m=2; 明渠折减系数m=l.2; 而在陡坡地区,采用暗管时的折减系数 m=1.2~2。
F
Fi ——汇水面积上各类地面的面积(ha);
ψ i——相应于各类地面的径流系数; F——全部汇水面积(ha)。
也可采用区域综合径流系数。一般市区的综合径流系数ψ =0.5~0.8,郊区ψ =0.4~0.6。
城市区域综合径流系数表
1)设计重现期P的确定
q 167 A1 1 c lg P
+ mt
2-3。
q3
t
2-3——
管段2~3的管内雨水流行时间(min)。
(4)设计管段4~5的雨水设计流量
Q4 5 q4 F F2 F3 F4 1
式中
(L/s)
q4—— 管段4~5设计
q4
1-2 1
暴雨强度;
167 A1 (1 C lg P ) ( t 1 mt 2 mt 3 mt 4 b )
各汇水面积上最远点分别流入雨水口 a、b、c、d 的地面集水时间均为τ
1
.
(1)设计管段1~2的雨水设计流量
t=τ 1时,A 全部面积上的雨水均已全部流到设计断面1,这时
管段1~2内流量达到最大值。
Q12 q1 F1
式中
q
167 A1 1 c lg P
q1—— 管段1~2的设计暴雨强度, 降雨历时 t=τ 1时的暴雨强度(L/s·ha)。
n
t=τ + mt
+ mt
+ mt
2-3
3-4;t 3-4——
管段3~4内流行时间(min)。
7.2.3 雨水管道设计数据的确定
1 .径流系数ψ 值 2 .设计暴雨强度的确定 1)设计重现期P的确定 2)设计降雨历时t的确定
目前在雨水管渠设计中,通常采用按地面覆盖 种类确定的经验数值。
径流系数ψ 值(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暴雨强度公式:暴雨强度 i(或q)- 降雨历时 t - 重现 期 P 三者的关系数学表达式。 暴雨强度公式编制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编制暴雨强度公式,必须具有10 年以上自计雨量记录。 按降雨历时 5、10、15、20、30、45、60、90、120 min, 每年每个历时选 6~8场最大暴雨记录,计算其暴雨强度值, 然后不论年次,将每个历时的暴雨强度按大小次序排列,从 中选择资料年数的 3~4倍的最大值,作为统计的基础资料。
( t 1 mt
q
1
b)
n
(3)设计管段3~4的雨水设计流量
Q34 q3 F1 F2 F3
式中
(L/s)
167 A1 (1 C lg P ) ( t 1 mt 2 mt 3 b )
n
q3—— 管段3~4的设计暴雨强度,
1
t=τ
+ mt
1-2
部分城市暴雨强度公式参数
7.1.3 降雨面积、汇水面积和小汇水面积
(1)降雨面积——是指降雨所笼罩的面积,即降雨的范 围。 (2)汇水面积——是指雨水管渠汇集雨水的面积,用 F 表示,以公顷或平方公里为单位(ha或km2)。
在城镇雨水管渠系统设计中,设计管渠的汇水面积较小, 一般小于100 km2,其汇水面积上最远点的集水时间不 超过60 min到120 min,这种较小的汇水面积,在工程 上称为小汇水面积。在小汇水面积上可忽略降雨的非 均匀分布,认为各点的暴雨强度都相等。
地面种类 ψ值
各种屋面、混凝土和沥青路面
大块石铺砌路面和沥青表面处理的碎石 路面
0.90
0.60
级配碎石路面
干砌砖石和碎石路面 非铺砌土路面 公园或绿地
0.45
0.40 0.30 0.15
汇水面积的径流系数应采用平均径流系数,其值是按各类 地面面积用加权平均法计算求得,即:
av
式中
Fi i
7.2.2 雨水管道设计流量计算公式
Q q F
设计中,通常将雨水径流从流域的最远点流到设计断面 (或称集流点)的时间称为流域的集流时间或集水时间。
在设计中采用的降雨历时等于汇水面积最远点流达集流点 的集流时间,因此设计暴雨强度q、降雨历时t、汇水面积F 都是相应的极限值,这便是雨水管道设计的极限强度理论。
在分析暴雨资料时,必须选用对应各降雨历时的最大降雨
量。各历时的暴雨强度为最大平均暴雨强度。
5.降雨频率
(1)暴雨强度的频率--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 某一特定暴雨强度的频率是指等于或大于该值的暴雨强度 出现的次数 m与观测资料总项数 n之比的百分数,即:
Pn
m n
100
%
若每年只选一个雨样,称为年频率 n = N,
2) 设计流速
ຫໍສະໝຸດ Baidu
设计规范规定:最小设计流速0.75 m/s;
明渠最小设计流速为0.4 m/s。 最大设计流速:金属管道为10 m/s; 非金属管道为5 m/s; 明渠按表采用。
明渠最大设计流速表
最大设计 流速 (m/s) 最大设 计流速 (m/s)
明渠类别
明渠类别
粗砂或低塑性粘土
0.8
草皮护面
1.6
v 1 n
2 1 2
R3 I
式中
Q —— 流量(m3/s);
ω —— 过水断面积(m2); v —— 流速(m/s); R —— 水力半径(m); I —— 水力坡度; n —— 粗糙系数。
(二)水力计算的设计数据
1) 设计充满度:按满流设计,即 h/D =1。
明渠则应有不小于0.20 m 的超高。
雨水管网平面布置特点
2.尽量避免设置雨水泵站
当地形平坦,且地面平均标高低于河流的洪水位标 高时,需将管道适当集中,在出水口前设雨水泵站,经 抽升后排入水体。尽可能使通过雨水泵站的流量减到最 小,以节省泵站工程造价和经常运行费用。
7.3.2 雨水管渠设计参数 (一)水力计算的基本公式
Q v
t b
n
(2)设计管段2~3的雨水设计流量
t=τ
+ mt 1-2时,A 和 B 的雨水均流到断面2 ,管 段2~3流量达到最大值。即: 167 A (1 C lg P )
1
Q23 q2 F1 F2 2 式中 q2—— 管段2~3的设计暴雨强度; t=τ 1 + mt 1-2; t 1-2—— 管段1~2内流行时间(min)。
第7章 雨水管网设计与计算
雨水管渠系统:由雨水口、雨
水管渠、检查井、出水口等构 筑物组成的一整套工程设施。 雨水管渠系统功能:及时汇集 并排除暴雨所形成的地面径流,
保障居民生命安全和正常生产。
雨水管渠设计主要内容
1.确定当地暴雨强度公式或暴雨强度曲线; 2.划分排水流域,进行雨水管渠定线; 3.划分设计管段,计算管段雨水设计流量; 4.管渠水力计算,确定设计管段的管径、坡度、标 高及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