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莫高窟》教案(1)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3
莫高窟小学语文教案教案标题:《莫高窟小学语文教案》教案目标:1. 让学生了解莫高窟的背景和文化价值,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知;2. 培养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和能力,提高其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3. 通过阅读和讨论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1. 了解莫高窟的历史和文化背景;2. 理解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情感表达;3. 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意象和隐喻;2. 引导学生表达对文学作品的个人感受和思考;3. 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和幻灯片;2. 教材《莫高窟故事集》;3. 相关资源和图书。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莫高窟的图片或视频,介绍莫高窟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呈现教学话题。
Step 2: 文学作品阅读和理解(15分钟)选择一篇适合小学生阅读的莫高窟故事,给学生分发故事文本并指导他们阅读。
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帮助他们理解故事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例如:a.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b. 故事中的人物有哪些?他们的性格特点是什么?c. 故事中存在什么冲突?如何解决?Step 3: 文学欣赏和感悟(15分钟)让学生围绕故事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进行讨论和表达。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可以进行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活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Step 4: 课堂延伸(10分钟)根据学生的学习进程和理解能力,选择适当的延伸活动。
可以让学生进行绘画创作,写下自己对莫高窟和故事的感受和想法,或者进行故事改编、角色扮演等活动。
Step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带领学生回顾整堂课的内容,总结学到的知识和理解。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为下一节课复习和学习做准备。
扩展拓展: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对莫高窟和语文的兴趣,可以安排参观莫高窟的实地活动,或者组织学生进行参观莫高窟的研究和报告。
《莫高窟》教案设计(通用16篇)《莫高窟》教案设计篇1复习导入: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哪位同学还记得《莫高窟》这篇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向我们介绍莫高窟的?(生:彩塑、壁画、藏经洞,师板书。
)你能分别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这三方面的内容吗?生汇报。
今天,我们将一同“走进”莫高窟,感受这举世闻名、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新授:1.首先进入自学天地,请全体同学自由读一读自学提示上的要求与问题。
自学提示:a、小组成员分段合作朗读课文;b、你最喜欢课文中描写莫高窟中的彩塑、壁画、藏经洞三个部分其中的哪一部分?课文中描写彩塑、壁画、藏经洞的段落里,哪一句话可以表明段落所要介绍的内容。
c、把你最喜欢部分中你认为描写最精彩的句子找出来多读几遍,跟伙伴说一说体会。
d、课文中还需要我们去解决哪些问题。
下面就请同学们根据大屏幕上的要求围绕重点自学自主学习课文。
(根据大屏幕上出现的提示问题,前后位4名同学组成一个小组,经过朗读思考、讨论交流,分析总结,最终解决问题)。
教师巡视中适时提醒交流的方法,关注需要帮助的小组和个人。
2、小组交流自学:汇报自学成果时间a.喜欢描写莫高窟彩塑(课文第二自然段)段落的同学请举手,能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吗?(相机指导朗读,个人、小组、齐读)出示相关句子并理解重点词语。
这句话中“慈眉善目、威风凛凛”都是形容人的神态的,你还知道哪些词语形容人的神态的?(凶神恶煞、亲切和蔼、笑容满面、满面春风、兴高采烈、虎虎生威、精神抖擞、龇牙咧嘴······)这些不同神态的彩塑在莫高窟都有吗?(生:有!)原来大家在预习中都找了一些关于莫高窟的图片,请展示给大家看一看好吗?(生运用介绍、图片等多种形式展示莫高窟彩塑。
)你能用“有······有······还有······”的句式来说一说这些彩塑还有哪些不同的个性和不同的神态吗?(不同神态:细眉长目、鼻正唇红、肌肤润泽、情态闲雅、眉清目秀、楚楚动人、端庄温情······)谁能给这一段加上小标题?(教师板书:个性鲜明、惟妙惟肖)。
《莫高窟》教学设计【优秀8篇】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位于甘肃敦煌县城东南25公里处,开凿在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
一起看看小学语文莫高窟教案!欢迎查阅!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莫高窟》教学设计【优秀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莫高窟教案篇一教学目标:★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培养学生概括文意的能力,能够比较准确地筛选重点词句,清晰地列出文章提纲,理解文章的前后照应及过渡。
★感受莫高窟艺术之美,理解文章记叙与描写交替,详略得当的写法及其意义。
★了解莫高窟被掠夺的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体会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塑画和藏经洞的艺术价值,学习本课的说明方法。
★学习作者从多方面抓事物特点的写作方法,体会运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描写方法。
教学过程:一、激发自豪,导入新课。
1、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课文《莫高窟》,看这些词语,能读正确吗?(课件出示两组词语)神态各异威风凛凛惟妙惟肖啧啧赞叹精妙绝伦宏伟瑰丽丰富多彩漫天遨游492个两千多尊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六万多件个别读,(提示:读出这些词语不同的意思。
)2、你能从这两组词语中选用一些说说你脑海中的莫高窟吗?(相机完成板书)3、所以,有人禁不住要赞叹她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是——(出示课文最后一节,学生读)4、过渡:莫高窟为什么享有这么高的声誉呢?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到那里去看一看。
二、走近“彩塑”,感受彩塑的精妙绝伦。
1、自由轻声读第二节,边读边想象:你看到了哪些彩塑?哪尊彩塑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自读后谈自由受)2、交流前三种彩塑。
(1)(相机出示慈眉善目的菩萨图片)理解:慈眉善目:仁慈、善良,和蔼可亲;(2)学生交流完天王和大力士,相机理解:威风凛凛:很严肃,有令人敬畏的声势和气派;强壮勇猛:身体结实,有力气,很勇敢。
(3)(出示彩塑图片天王和大力士)猜猜他们分别是谁?(4)指导朗读前三种彩塑的句子:怎么读才能让人感觉到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个别读、齐读)3、交流卧佛(1)学生讲到卧佛,(出示卧佛全景图)。
《莫高窟》教学设计(优秀10篇)语文《莫高窟》教学设计篇一一、导入:1、这节课我们学习12课《莫高窟》。
2、课前我们都读课文了,我们结合课文内容猜猜《莫高窟》这个名字的由来。
3、这个“莫”字读音同沙漠的“漠”。
“高”应该是位置高。
“窟“洞穴,石窟。
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看哪句话与“莫高窟”的名字联系最紧密。
现在你们知道这个名字的由来了吗?再读课题。
二、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莫高窟,去领略它的神奇瑰丽。
(看视频)那么洞窟内部都有什么呢?看课文内容。
自由读文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莫高窟的?彩塑、壁画、藏经洞三、先来欣赏莫高窟的彩塑: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2自然段思考:1、这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画出2、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彩塑的?理解词语慈眉善目看上去给人什么感觉?——很和蔼、很慈祥的感觉,看上去就是一个好人。
威风凛凛,强壮勇猛又是什么样子?——很高贵、很威风,应该是力气很大的样子。
1、我们来一起欣赏一下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在彩塑里是怎样刻划的。
2、最引人注目的是哪一尊?(读)分析——长度3、怎样读才能让人感到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呢?试读读流利了,但还没读出惟妙惟肖的感觉来。
看着这幅图读好这排文字挺柔和的,你的表情都变得慈善了。
真威风,可以配上动作。
真有气势,再勇猛一点真安详,你的表情都会说话了齐读:读出彩塑的惟妙惟肖的感觉。
都是形容人的神态的你还知道哪些词语形容神态?这些不同神态的彩塑在莫高窟都有,想不想看一看?看了这么多彩塑,你能否也用“有……有……还有……”的句式来描绘这些彩塑吗?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你会发出怎样的赞叹?(精妙绝伦)精彩、美妙、独一无二、其它没有带着赞美的语气配乐朗读第二自然段。
四、过渡:莫高窟不仅有精美绝伦的彩塑,还有宏伟瑰丽的壁画,下面品味描写壁囝句子。
自由读文1、课文中用的哪句话来概括壁画内容的?(出示有的……有……有……有……排比句,具体说明壁画内容,这种写法叫先概括后具体)2、找出壁画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什么?飞天:是佛教中能奏乐、擅飞舞、满身异香而美丽的菩萨,艺术家用飘带使他们变得优美轻捷。
《莫高窟》教案精选3篇《莫高窟》教案篇一《莫高窟》这篇文章讲述的是,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
下面就让第一范文网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莫高窟》阅读答案吧,希望能对你有帮助!《莫高窟》阅读原文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纪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应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
其中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
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漂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世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莫高窟》阅读题目 1.莫高窟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而作者为什么却说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4分)2.在作者的眼中,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尽相同的色调,请分别加以描述。
(4分)3.每个艺术家又牵连着喧闹的背景中的喧闹意在强调什么?请概括出唐代洞窑艺术创作的特点。
(4分)4.这里什么也没有,只有人的生命在蒸腾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5.请你结合本文,谈谈你对前几年出现的余秋雨《文化苦旅》热的认识。
(4分)《莫高窟》阅读答案 1.答案:虽然是一千年的文化积淀。
但是却是一代又一代艺术家与时代文化的延续。
是活生生的。
2.答案:北魏:色流浓厚,笔触豪放,金戈铁马。
这个时期的中原,陶渊明悠静的享受着田园生活;隋朝:色流华丽,畅快柔美,而此时,隋炀帝正傲然畅游碧波荡漾的大运河:唐朝:色流奔放,壮丽无比。
万马奔腾,气象万千,传说中的飞天(是佛教中称为香音之神的能奏乐、善飞舞、满身异香而美丽的菩萨),携着绵长的飘带。
在漫天飞舞;五代:色流精细,温煦沉着,清风习习;宋朝:色流灰暗,舞姿拘谨,悲凉的国土,孤单的音色;元朝:色流暗淡,没有红色。
3.答案:莫高窟艺术创作的背景生动(充满活力)。
小学三年级语文《莫高窟》教案范本三篇小学三年级语文《莫高窟》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莫高窟的艺术特点,体会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自主学习课文,读懂课文内容,学会提出问题,与他人合作确立小组的问题。
情感态度目标:感受莫高窟的博大精深,体会敦煌莫高窟艺术在世界文化的地位,激发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了解莫高窟的彩塑、壁画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莫高窟的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从而激励学生热爱我国灿烂的民族文化。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走进生活。
1、同学们,我看见你们的脸上写着两个标点符号:一个是感叹号,一个是问号。
写着问号的同学可能想问:“老师,您叫什么名字?”写着感叹号的同学想说:“我好害怕老师抽我起来答问!”接下来,你们想问什么,尽管说。
这时课堂气氛高涨。
凝固的场面顿时升化了,老师顺便问:“你们想不想看老师给你们带的礼物,想的孩子请举上小手?”(师出示泥人)玩过的孩子你能说说自己的创意?你们喜不喜欢绘画?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和泥塑、绘画有关的课文《莫高窟》,同时板书课题。
指出“窟”是什么意思?(教师出示幻灯片) 意图: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构建已有的认识,让陌生的莫高窟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习《莫高窟》这篇课文,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请孩子们带着好奇的问题自由地朗读课文。
2、标上自然段的序号,莫高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激发学生走进课文。
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1、请孩子们在默读课文,针对不明白的地方,你能提出自己的问题吗?(教师随机板板书)教师引导学生梳理问题。
2、那么,你打算怎样去解决这些问题?3、我们不急于回答这些问题,先把描写莫高窟彩塑、壁画的内容找出来读一读。
意图:能解决的问题师生共同当即解决,有些问题可供学生课堂选择研究,学生就水到渠成地培养了学生提问的能力。
这样课堂才会学趣盎然。
三年级语文下册《莫高窟》教案范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莫高窟》。
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了解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艺术价值。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增强学生对莫高窟的直观认识。
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分析的能力。
鼓励学生参与小组讨论,提高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培养学生爱护文物、保护历史遗产的意识。
引导学生认识到莫高窟的独特艺术价值,培养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课文《莫高窟》的正确朗读和背诵。
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的理解和运用。
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艺术价值的了解。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对莫高窟的艺术价值的理解和欣赏。
教学准备:课文《莫高窟》的文本。
与莫高窟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源。
生词和短语的学习卡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莫高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谁来说说它的特点。
”2. 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艺术价值。
二、学习课文(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跟随课文朗读,注意停顿和语气。
2.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词和短语的理解。
3. 教师讲解生词和短语,并结合图片、视频等资源进行直观展示。
4. 学生朗读课文,巩固生词和短语。
三、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问:“你们知道了莫高窟的哪些信息?生词和短语有哪些?”2.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
第二课时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与莫高窟相关的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批改并进行反馈,引导学生纠正错误。
五、小组讨论(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你们认为莫高窟的艺术价值体现在哪里?为什么?”2. 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问:“你们对莫高窟有了哪些更深入的了解?”2.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
《莫高窟》教学设计(通用10篇)下文是我为您细心整理的《《莫高窟》教学设计(通用10篇)》,您浏览的《《莫高窟》教学设计(通用10篇)》正文如下:《莫高窟》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概括自然段意思。
4、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加民族骄傲感。
教学重难点:1、品读理解课文其次段并背诵。
2、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教学对象及学习需要分析: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同学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五班级的同学古怪心强,求知欲旺,一方面他们想更多地拓展视野,了解世界(特殊是我国古代)绚烂的历史文化,另一方面,他们也想进一步增加自己的阅读理解和表达沟通的力量。
《莫高窟》文质兼美,既能满足同学的古怪感,丰富他们的学问面,又是促进同学语文力量提高的好教材。
文章介绍了举世人人皆知的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同学对此很感爱好。
他们在观赏图片,阅读美文的同时,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还不深化,自学力量还有待加强。
教学媒体选择与应用设计:莫高窟的多媒体课件及录象片段。
开课时,看课文录象,给同学以猛烈的视听享受,激发同学阅读的爱好。
随着教学的深化,在网上依次呈现地窖中“精妙绝伦的彩塑”、“宏伟瑰丽的壁画”以及曾藏有很多贵重文物的“藏经洞”,了解“莫高窟”的全貌等,引导同学图文对比,感受莫高窟宏伟、奇特的魅力,生疏我国古代绚烂文化的同时,体会作者美丽细腻的描写笔触。
最终再次听录音,看课文录象,引起同学的情感共鸣,增加他们的民族骄傲感。
设计理念:1、同学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和进展的主体,老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教学中应敬重同学的个体,特殊是对学习方式的选择,以同学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每个同学学习的乐观性,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制造性。
《莫高窟》教案《莫高窟》教案「篇一」敦煌莫高窟的教案范文敦煌莫高窟的教案范文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28个词语的意思,第七册教案2敦煌莫高窟。
2、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T、2、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3、照样子,用“不仅还”造句,能抓住重点词语,缩写句子,能按照课文给句子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4、能背诵课文第4、1自然段。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学会14个生字,理解28个词语的意思;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1、2、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教学难点:能抓住重点词语,缩写句子。
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第1、2、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五)教学过程1.揭示课题。
解题。
莫高窟在我国甘肃省敦煌县东南。
它与河南省龙门石窟、山西省云岗石窟,并誉为我国石窟艺术的三大宝库。
在3华里长的鸣沙山壁上密密层层地凿建了近500个洞窟,每个洞窟内部都有彩塑的佛像和艳丽多姿的壁画。
课文作了形象、生动的'介绍,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第七册教案2敦煌莫高窟》。
2.自学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①这篇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敦煌莫高窟?②你对敦煌莫高窟留下了什么印象?(2)自学生字,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薪词。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说说对两个思考题是怎样理解的。
(2)指名朗读课文,正音。
(3)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4.指导阅读第1自然段。
(1)齐读。
(2)讨论:①这个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找出这段的重点词句)②为什么说它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划出表示数量的词语)③想一想这几个句子与重点词句有什么关系?(3)指名读课文,让学生根据重点词句说说本段的主要意思。
5.指导阅读第2自然段。
(1)默读课文,找出重点词语:精美的艺术晶。
(2)思考:为什么说“千佛洞”的塑像,每一尊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读读第2个句子。
(3)讨论这两个句子的关系。
(第1句概括地说,第2句具体地说。
莫高窟教学设计(精选14篇)莫高窟教学设计(精选14篇)《莫高窟》这篇课文介绍的是我国西北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曾经藏有大量文物的藏经洞,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莫高窟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参考!莫高窟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学会课后11个生字,认读识字表里的字。
能结合上下文理解“慈眉善目、威风凛凛、惟妙惟肖、翩翩起舞”等词语的意思。
2.学习作者运用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抓住事物的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作者“面”、“点”结合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积累优美的语言。
4.了解莫高窟的文化遗产的艺术价值,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遗产,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体会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彩塑、和藏经洞的文化艺术价值。
2.学习作者从多方面抓住事物特点的写作方法,体现运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描写方法。
教学流程: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师:同学们请看屏幕:这是我们伟大祖国的版图,在辽阔的祖国大地的西北,有一个省份——甘肃省。
在甘肃省敦煌市的东南,有两座山——三危山和鸣沙山,在两座山的中间的谷地西侧的绝壁上,蜂窝式的排列着492个洞窟,这就是举世闻名的莫高窟。
师:举世闻名什么意思?(举:全)师:莫高窟为什么这样有名呢?我相信大家阅读完《莫高窟》这篇课文,定会找到答案。
(板书课题)二、初读感知了解内容1.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课文是从那几个方面介绍莫高窟的?(预设生:从彩塑、壁画和藏经洞几个方面来介绍莫高窟的。
(板书:彩塑、壁画、藏经洞)2.师:课文的第一段有一句话就概括了这三个方面,快速看看第一段是那句话?(预设:“在断崖绝壁之上……藏经洞。
”)3.师:这句话在全文起什么作用?(总领全文)可见第一段是全文的总起。
然后分别介绍了彩塑、壁画、藏经洞。
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什么?(是对莫高窟的总的评价。
《莫高窟》优秀教学设计《莫高窟》优秀教学设计(通用7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莫高窟》优秀教学设计(通用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莫高窟》优秀教学设计1一、情境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莫高窟,这节课在学习新内容之前老师想检查一下你们学的怎样,请看大屏幕(播放多媒体课件)。
二、精读研究(一)、复习课文内容师:同学们,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莫高窟的?每个方面重点介绍的是什么?(彩塑、壁画、藏经洞)彩塑重点介绍什么?(卧佛)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继续分析理解第三自然段。
(二)、分析理解第三自然段1、请一名同学有感情的朗读第三自然段。
2、第三自然段有几句话?(4句)(1)分析第一句话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这句话,这句话是怎样从上一自然段自然过渡到这一自然段的?用了什么词?(不仅…还有…)壁画有多少呢?(四万五千多平方米)什么样的壁画呢?(宏伟瑰丽的)宏伟瑰丽是什么意识呢?(宏伟:规模宏大雄伟。
瑰丽:异常美丽)究竟美丽到什么程度呢?我们来继续分析。
(2)分析第二句话师:请同学们默读第二句话,这句话写了壁画的什么?(内容丰富)丰富到什么程度?(神佛故事、神佛形象、民间生活、自然风光)涵盖各个领域的内容。
(3)分析第三句话师:请同学们齐读第三句话,上一句话的壁画内容那么丰富还不是最好的,最引人注目的是飞天,引人注目是什么意思呢?(把视线集中到一点上)是什么?(飞天)是什么样的飞天呢?(成百上千:说明飞天之多)(4)分析第四句话师:下面的这句话就是具体说明飞天了,请同学们有感情的出声读课文。
飞天形态各异,非常美丽。
(谁能用自己的身体展示说明,学生表演)这段的最后一句高度赞扬了莫高窟壁画的艺术价值。
(5)总结这一自然段:介绍来了宏伟瑰丽的壁画,重点突出飞天。
3、简要概括莫高窟藏经洞内面积小、文物多。
【导语】《莫⾼窟》⽣动描述了敦煌莫⾼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把莫⾼窟这⼀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展现在我们⾯前,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民的⽆穷智慧和伟⼤创造⼒。
以下是整理的⼩学三年级语⽂《莫⾼窟》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语⽂《莫⾼窟》原⽂ 在浩瀚⽆垠的沙漠⾥,有⼀⽚美丽的绿洲,绿洲⾥藏着⼀颗闪光的珍珠。
这就是敦煌莫⾼窟。
莫⾼窟是古代⽆数⽆名⼯匠创造的艺术宝库。
在保留下来的492个洞窟中,共有彩⾊塑像2000多尊,各种壁画45000多平⽅⽶。
敦煌的塑塑,每⼀尊都是⼀件精美的艺术品。
的佛像有九层楼那么⾼,最⼩的菩萨还没有⼀个⼿掌⼤。
敦煌的壁画,每⼀幅都像⼀朵盛开的鲜花。
在万紫千红的鲜花丛中,有些描绘的是古代劳动⼈民打猎、捕鱼、耕⽥、收割的情景,有些表现的是⼈们奏乐、舞蹈、演杂技的场⾯,还有许多讲述的是佛教故事。
在⼀幅巨⼤的壁画上,池⽔清清,莲花朵朵,绕着⾦碧辉煌的亭台楼阁。
乐队演奏着乐曲,⾝着华丽⾐裤的少⼥们随着乐曲翩翩起舞。
她们的⾐衫轻轻飘荡,她们的动作优雅端庄。
其中有⼀个梳头发髻的⼥⼦,微弯着腰,轻提着腿,舒展两臂,把琵琶⾼⾼举到脑后,五指拨着琴弦。
站在壁画前,眼前的⼀切仿佛都活了起来,能听到流⽔淙淙和琴声吓咚,能看到奇妙的舞姿和会说话的眼睛。
看着这些精美动⼈的壁画,就像⾛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篇⼆】⼩学三年级语⽂《莫⾼窟》教案 第⼀课时 教学过程: ⼀、巧设导语,激发兴趣。
(板书课题)敦煌莫⾼窟是古代⽆数⽆名的⼯匠创造的艺术宝库。
敦煌的塑像,每⼀尊都是⼀件精美的艺术品,每⼀幅壁画都是那么精美动⼈。
因此,敦煌莫⾼窟吸引着许多中外游客。
你们有谁去过吗?能给⼤家谈谈感受吗?其他同学想不想饱览⼀下莫⾼窟的塑像和壁画呢?(学⽣谈内⼼的想法) 同学们都盼望⼀睹敦煌莫⾼窟的风采,⽼师今天就带你们去。
⼆、教师范读课⽂,初步感知课⽂内容。
1、教师范读,学⽣思考:课⽂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叙述概括课⽂的主要内容。
小学语文莫高窟教案教案标题:小学语文-莫高窟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以及文化价值;2.理解和掌握与莫高窟相关的一些课文知识;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阅读莫高窟相关的文章进行分析和思考;4.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1.理解莫高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2.掌握和运用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3.通过阅读莫高窟相关文章,进行分析和思考;4.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兴趣。
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2.莫高窟相关的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料;3.莫高窟相关的阅读材料和文献。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用图片或视频向学生展示莫高窟的壁画和石窟;2.激发学生对莫高窟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你对莫高窟了解多少?你认为莫高窟为什么重要?”二、知识讲解(15分钟)1.简要介绍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2.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介绍莫高窟的造像、壁画和文物;3.解释莫高窟与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关系。
三、阅读与学习(20分钟)1.提供与莫高窟相关的阅读材料,如莫高窟的历史介绍、壁画内容等;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阅读,要求学生阅读并理解文章内容;3.引导学生找出文章中的关键信息,如地理位置、历史事件等。
四、讨论与思考(15分钟)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以深化对莫高窟的认识和理解;2.引导学生思考莫高窟的文化价值和对今天的意义;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并展开讨论。
五、总结与展示(10分钟)1.学生汇报小组讨论的成果,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2.教师进行总结,强调莫高窟的重要性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3.展示莫高窟相关的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料,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
六、作业布置(5分钟)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莫高窟的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一篇相关的短文;2.提供参考书目和网站链接,供学生查阅和参考。
教学反思:对于小学生而言,莫高窟是一个具有较高难度的话题,教师需要通过多媒体资源提供视觉和听觉刺激,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莫高窟》教学设计《莫高窟》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知道莫高窟的位置,了解莫高窟的石窟、彩塑、壁画的艺术价值;2、理解课文在语言表达和结构上的特点,进行语言实践;3、感受祖国灿烂的文化,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课外阅读、探究的兴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板书课题:莫高窟莫高窟是什么?课前读课文,你已经知道了什么?相机学习第一自然段。
二、理清课文层次在作者看来,莫高窟是什么?揭示文字: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具体介绍莫高窟这个艺术宝库的?三、品读课文,领悟表达方法1、学习第二段。
作者是如何将两千多尊彩塑凝练成这一百多字的课文?(1)感悟“菩萨、天王、力士”描写。
(2)在两千多尊佛像中,作者为什么特别描写一尊卧佛?(3)观看彩塑的图片:想说些什么?小结:作者对彩塑的介绍既注意全面概括,又突出重点。
2、学习第三段。
朗读课文,先了解壁画的特点,再想想这一段与第二段有什么相似之处。
讨论(1):用一个词概括壁画的特点。
讨论(2):课文中介绍壁画“面”的是哪些语句?作者作为“点”介绍的是什么?体会作者对飞天壁画的描写——读中感悟飞天的姿态美。
作者的文字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试着用这样的语言描述你看到的飞天图画。
配乐朗读课文。
莫高窟壁画中的飞天,已经成了敦煌文化的象征,甚至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
3、关于莫高窟的彩塑和壁画,你还有什么问题和跟大家讨论?4、出示:1987年,莫高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它说:莫高窟以雕像和壁画闻名于世,展示了延续千年的佛教艺术。
说说你此时的想法。
四、回顾课文,总结提升猜想课文作者的身份:莫高窟的管理人员、壁画艺术研究者、游人、作家——请说理由。
小结:作者凭着自己对莫高窟的了解和热爱,莫高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用凝练、准确而生动的文字,使我们对莫高窟有了很多了解,也给了我们很多的启发。
关于《莫高窟》一课的教学,我想说说这样两个问题:1.我如何确定本课的教学内容?语文教学专家李海林老师认为,语文教材是文选型教材,原本不是作为教材客体而存在,而是作为一种社会阅读客体而存在,原本都具有是一种信息传输价值。
莫高窟教学设计一等奖莫高窟教学设计莫高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层次。
4、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了解彩塑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我国甘肃东南有一个著名的石窟,叫莫高窟,也叫“千佛洞”。
相传前秦建元二年僧乐开始凿窟造像。
经历隋唐以至元代,均有修建。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莫高窟》这篇课文,欣赏这座石窟灿烂辉煌的艺术文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学生自学课文。
3、检查自学效果。
(1)生字词正音。
(2)指名读课文中自己认为最难读的部分。
(3)提问:课文描写了莫高窟里的什么文物?师板书:彩塑壁画藏经洞4、给课文分段。
(1)提问:课文第一自然段与最后一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哪些自然段可以合并为一段?(2)学生标出分成的三段。
三、精读课文第二段1、指名读,思考:这一段写什么?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画出来。
2、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的其它语句,看看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可以提出来。
3、学生读后质疑,教师相机点拨。
①引导学生想像“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的样子,对照插图试着做出这些样子。
怎样读才能让人也好像看到这些样子,从而帮助理解“个性鲜明”和“神态各异”。
②16米多长?读时应突出“16”这个数字。
课文是如何描述这尊卧佛的神态的?③“惟妙惟肖”说明了什么?游人们啧啧赞叹时会说些什么呢?朗读体会,指导背诵。
4、小结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
读课文画出中心句——读课文质疑,讨论——朗读体会直至背诵四、练习巩固1、出示检测题2、各小组根据检测题复习本节课内容,准备迎接检测。
五、检测反馈1、实施检测,各人独立完成检测题。
2、评比完成检测题的情况。
莫高窟教学设计(二)一、复习导入:1、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小学语文《莫高窟》教案(1)
1、认识本文的9个生字,会写8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好词好句。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莫高窟的特点。
学生自主搜集与莫高窟有关的资料和图片,加深对莫高窟超建筑和绘画艺术的了解。
3、通过朗读感悟莫高窟的塑像和壁画的神奇瑰丽,激发对祖国悠久文明的敬仰之情。
教学重点:
识字与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把握莫高窟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的特点,激发对祖国悠久文明的敬仰之情。
教学准备:
有关莫高窟的一些资料和图片。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考一考大家,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分别是什么?
2、其中最负盛名的就是敦煌的莫高窟,你们想不想去了解欣赏这座伟大的艺术宝库呢?
板书课题,学生读题,认读识记生字莫、窟。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序号和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2、遇到生字有什么好的办法来解决呢?
问、查、拼
3、出示生字,自主选择不认识的字来记忆。
4、评议,正音。
5、猜字游戏,检查识字情况。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做到不加一字,不减一字,不倒一字,不误一字。
2、同桌合作学习,互相检查。
3、课文主要介绍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
四、练习写字:
1、出示要写的8个字,认真观察并汇报:你发现了什么?
2、重点指导尊、亭、衫等字。
3、练习写字,要求正确、美观,注意写钢笔字的要求。
4、让学生上台范写。
五、课堂小结:
你对莫高窟有什么样的印象呢?究竟莫高窟的建筑和绘画有什么特点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六、作业设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选择合适的方式搜集一些有关莫高窟的图片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