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师范大学生科院分子生物学重点知识点
- 格式:docx
- 大小:36.89 KB
- 文档页数:10
山东省考研生物学复习资料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重点概念解析一、DNA结构与功能DNA(脱氧核糖核酸)是生物体内重要的遗传物质,承载着生命的基因信息。
DNA的结构有以下几个重要概念:1. DNA双螺旋结构:DNA由两条互补链以螺旋状排列组成,形成一个双螺旋结构。
这种结构对于DNA的复制和基因的传递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 DNA碱基配对规则:DNA的互补链之间的碱基配对是以A与T、G与C的方式进行的。
这种碱基配对是DNA双螺旋结构的基础,也是DNA复制和转录的重要基础。
3. DNA的功能:DNA不仅仅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还参与了细胞的许多重要生命过程,如复制、转录和翻译等。
同时,DNA还具有调控基因表达和遗传变异等功能。
二、遗传物质的复制与表达1. DNA的复制:DNA复制是生物体维持遗传信息不断传递的过程。
它通过DNA的两个互补链作为模板,合成两个完全相同的新DNA分子。
DNA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即每个新生的双螺旋DNA分子中都保留了一个旧的亲本链。
2. 转录与翻译:转录是指通过复制DNA的片段生成RNA分子的过程。
转录在细胞中的核糖体进行,分为基因的正向转录和反向转录。
翻译是指将RNA中的遗传信息转换成蛋白质的过程。
翻译在细胞中的核糖体进行,通过三个核苷酸一组的密码子翻译成特定氨基酸序列。
三、基因调控与表观遗传学1. 基因调控:基因的表达受到多个因素的调控,包括转录因子、启动子、阻遏子等。
这些因子能够调控基因的转录速率、起始位置以及是否发生转录等。
基因调控是细胞中基因表达的重要机制,对于细胞的正常功能维持至关重要。
2. 表观遗传学:表观遗传学研究的是基因表达水平的遗传变异。
它从分子水平研究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等表观遗传标记的变化与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
表观遗传学通过调控基因的可及性和功能状态,影响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基因的表达。
四、遗传变异与进化1. 遗传变异:生物个体之间存在遗传上的差异,主要通过突变和染色体重组等形式体现。
分子生物学考试重点引言分子生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生物体中分子层次的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关系。
对于从事生命科学研究或相关领域的学生来说,掌握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重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分子生物学考试的重点内容,包括DNA的结构和功能、基因调控、蛋白质合成、分子遗传学以及常用的实验技术等方面。
DNA的结构和功能DNA是生物体中贮存遗传信息的核酸分子,它以双螺旋结构存在于细胞核中。
了解DNA的结构和功能对于分子生物学的学习至关重要。
1.DNA的结构–DNA由两条互补的核苷酸链组成,包括脱氧核苷酸和磷酸–DNA链是由磷酸基团和脱氧核糖分子通过磷酸二脱水作用连接在一起–DNA的双螺旋结构由两条链以碱基间的氢键相互连接在一起–常见的碱基有腺嘌呤(A)、胸腺嘧啶(T)、鸟嘌呤(G)和胞嘧啶(C)2.DNA的功能–DNA通过编码蛋白质来控制生物体的生长和发育过程–DNA能够自我复制,通过遗传信息的传递实现物种演化–DNA还可以通过转录和翻译等过程控制基因表达基因调控基因调控是指生物体对基因表达进行的调控过程,包括转录调控和转译调控。
1.转录调控–转录是指将DNA中的遗传信息转录成RNA的过程,是基因表达的第一步–转录调控通过调节转录的起始和终止等过程来控制基因表达的水平–常见的转录调控元件包括启动子、转录因子和组蛋白修饰等2.转译调控–转译是指将RNA翻译成蛋白质的过程,是基因表达的第二步–转译调控通过调节mRNA的转运、翻译速率和蛋白质降解等过程来控制基因表达的水平–常见的转译调控机制包括miRNA、RNA干扰和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等蛋白质合成蛋白质合成是指将氨基酸连接成蛋白质的过程,包括转录、翻译和蛋白质修饰等过程。
1.转录–转录是将DNA的遗传信息转录成mRNA的过程–转录包括转录起始、RNA剪接和RNA修饰等过程2.翻译–翻译是将mRNA的遗传信息翻译成氨基酸序列的过程–翻译在核糖体中进行,包括起始子和终止子的识别等过程3.蛋白质修饰–蛋白质修饰包括磷酸化、糖基化和乙酰化等过程–蛋白质修饰可以调节蛋白质的功能和稳定性分子遗传学分子遗传学是研究遗传信息在分子水平上的传递和表达的科学,包括基因的遗传及突变、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等内容。
分子生物学知识点总结分子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体中分子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的学科。
它在解释细胞和生命现象的分子基础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下是分子生物学的几个核心知识点总结:DNA的结构和功能DNA是生物体中遗传信息的储存和传递的分子。
它由核苷酸组成,每个核苷酸包含一个磷酸基团、一个五碳糖(脱氧核糖)和一个氮碱基。
DNA的双螺旋结构由两股互补的链组成,通过氢键相连。
DNA的功能包括遗传信息的复制、转录和翻译,是细胞遗传信息的储存库。
RNA的结构和功能RNA也是由核苷酸组成的分子,与DNA的结构类似,但包含的糖是核糖,而不是脱氧核糖。
RNA起到多种功能,其中包括转录DNA信息、参与蛋白质合成等。
mRNA是将DNA信息转录成蛋白质合成的模板,tRNA通过与mRNA和氨基酸的配对作用,在翻译过程中帮助氨基酸正确排列。
基因表达调控基因表达调控是细胞根据内外环境调节基因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它包括转录因子、启动子、启动子结合因子、RNA干扰等。
转录因子结合在DNA上的启动子区域,促进或抑制转录的发生。
通过不同的基因表达调控方式,细胞可以在不同的发育和环境条件下产生不同的蛋白质。
基因突变和遗传疾病基因突变是DNA序列发生突变或改变的现象。
它可以是点突变、插入突变、缺失突变等。
基因突变可能导致蛋白质功能的改变,从而引起遗传疾病。
例如,单基因遗传病如囊性纤维化和苯丙酮尿症,以及复杂遗传病如癌症,都与基因突变有关。
PCR技术聚合酶链反应(PCR)是一种体外扩增DNA的技术,可以从微弱的DNA样本中扩增特定片段。
PCR由三步循环组成:变性、退火和延伸。
它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研究、基因工程和医学诊断等领域。
基因克隆和DNA测序基因克隆是将特定的DNA片段插入载体DNA(如质粒)中,形成重组DNA分子。
通过基因克隆,可以大量复制目标DNA片段。
DNA 测序是确定DNA序列的过程,它有助于揭示基因的结构和功能,促进遗传学和进化生物学的研究。
分子生物学科大重点知识点1. DNA的结构和功能•DNA是由核苷酸组成的双链螺旋结构,包括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 和四种碱基 (腺嘌呤 Adenine,胸腺嘧啶Thymine,鸟嘌呤 Guanine,胞嘧啶 Cytosine)。
•DNA具有存储遗传信息、自我复制和编码蛋白质等重要功能。
•DNA的结构包括双螺旋结构、碱基配对、磷酸二酯键等。
2. DNA复制和遗传信息传递•DNA复制是指将一个DNA分子复制成两个完全相同的分子。
•DNA复制包括解旋、引物合成、DNA聚合酶的作用等步骤。
•遗传信息传递是指将DNA中的信息转录成RNA,然后翻译成蛋白质。
•遗传信息传递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
3. 基因调控和表达调控•基因调控是指通过控制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来调节蛋白质的表达水平。
•基因调控的机制包括启动子、转录因子、染色质重塑等。
•表达调控是指通过调控蛋白质的稳定性和活性来调节蛋白质的功能。
•表达调控的机制包括翻译调控、蛋白质修饰等。
4. DNA修复和突变•DNA修复是指通过一系列机制修复DNA中的损伤,保证基因组的完整性。
•DNA修复的机制包括直接修复、错配修复、核苷酸切除修复等。
•突变是指DNA序列的改变,可以是点突变、插入、缺失等。
•突变可以导致遗传信息的改变,对生物体的生存和发育产生影响。
5. 基因工程和基因编辑•基因工程是指通过改变或插入外源基因来改变生物体的性状。
•基因工程包括基因克隆、转基因技术、基因组编辑等。
•基因编辑是指通过切割和替换DNA序列来改变基因组的特定部分。
•基因编辑技术包括CRISPR/Cas9等。
6. 分子进化和物种起源•分子进化是指通过分析物种的基因组序列来推断物种的演化关系和起源。
•分子进化研究使用多种分析方法,包括系统发育树、基因家族等。
•分子进化为我们理解物种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了重要的证据和线索。
以上是分子生物学的科大重点知识点,涵盖了DNA的结构和功能、DNA复制和遗传信息传递、基因调控和表达调控、DNA修复和突变、基因工程和基因编辑以及分子进化和物种起源等内容。
山东师范大学分子生物学期末考试重点整理1.核小体结构?2.核糖体活性位点?3.DNA二级结构?4.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基因组的差异5.维持DNA双螺旋稳定性因素?6.原核生物中的DNA聚合酶(大肠杆菌)7.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Ⅱ的启动子结构特点?8.转座发生的机制、类型、遗传学效应9.证明遗传物质是核酸的实验依据是什么?10.设计实验证明DNA的半保留复制?11有何机制确保DNA复制的忠实性?12.原核生物(以大肠杆菌为例)DNA复制起始的步骤?13.简述原核生物转录起始的过程。
14.大肠杆菌有两种类型的终止子(原核生物转录终止的两种机制15.比较原核真核转录的差异。
16.增强子的特点17.真核生物转录后加工?18.原核生物翻译起始过程?19.真核生物翻译后加工。
20.细菌与真核生物RNA翻译的机理的21.延伸因子的种类及作用机制?22.蛋白质合成的延伸步骤。
23.蛋白质后包括哪些方面。
24.简述真核生物核基因mRNA剪接的机制。
25.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主要控制点有哪些?26.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分为几个层次。
27.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层次与方式。
28.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在基因表达调控上有以下几点不同29.什么是原核生物的正调控和负调控。
30.正调控和负调控的主要不同。
31.大肠杆菌链前导链和滞后链的协同合成。
32.启动子的作用是什么,原核生物启动子的结构。
33.TBP在三种真核RNA聚合酶的转录起始中的。
34.为什么说RNA编辑是中心法则的。
35.为什么说σ 因子的更替可对转录进行调控。
36.Trapoxin是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的抑制剂。
你认为该抑制剂对转录的影响是什么,为什么?37.可变剪接调控机制38.反式作用因子与顺式作用元件的相互作用存在于基因表达的各个水平上。
请分别举例说明:⑴DNA复制起始⑵转录起始和⑶翻译起始过程中二者的相互作用。
39.真核生物反式作用因子的功能域及其与DNA结合基序有哪些?40.真核生物的顺式作用因子和反式作用因子如何相互作用来调控基因的转录41.弱化子的作用机理?42.以色氨酸操纵子为例,论述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阻抑作用和弱化作用的机制(见上题)43.以大肠杆菌为例,说明色氨酸操纵子的特点和机制及乳糖操纵子的机制44.葡萄糖代谢是如何调控乳糖操纵子表达的?1.核小体的结构?①由核心颗粒和连接区构成;②核心颗粒包括由8个组蛋白分子(H2A,H2B,H3,H4各两个)构成的组蛋白核心和包绕在核心表面的DNA分子;③包绕在组蛋白核心表面的DNA长140bp,环绕1 ?圈;④连接区由DNA分子和H1组蛋白分子构成,长度不定;2.核糖体活性位点?①mRNA结合位点:结合mRNA和IF因子②P位点:结合fMet-tRNA和肽基-tRNA③A位点:结合氨酰基-tRNA④E位点:结合脱酰tRNA⑤肽酰基转移酶:将肽链转移到氨基酰-tRNA⑥EF-Tu结合位点:氨基酰-tRNA的进入⑦EF-G结合位点:移位3.DNA的二级结构?1953年,Watson和Crick提出DNA的反向平行右手双螺旋结构模型。
山东省考研生物学复习资料分子生物学重要知识点解析一、DNA的结构与功能DNA是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其结构与功能对于分子生物学的研究非常重要。
1. DNA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双螺旋结构是由两条互补的碱基链相互缠绕形成。
其中,腺嘌呤(A)与胸腺嘧啶(T)之间通过两条氢键相互配对,鸟嘌呤(G)与胞嘧啶(C)之间通过三条氢键相互配对。
2. DNA的功能DNA的主要功能是存储遗传信息和进行基因传递。
它通过遗传密码的方式将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调控细胞的生物合成,控制细胞分裂和生长等过程。
二、DNA复制DNA复制是指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将一个DNA分子复制成两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的过程。
1. 半保留复制DNA复制采用半保留复制方式,即在复制过程中,一条DNA模板链作为模板,生成两条新链。
新复制的DNA分子与原有的DNA分子相比,每条链上的一个旧链对应一个新链。
DNA复制需要多种复制酶的参与。
其中,DNA聚合酶负责合成新链,DNA螺旋酶解旋DNA双螺旋结构,DNA连接酶负责连接DNA片段。
三、基因的表达基因表达是指基因中的遗传信息转录成RNA,并通过翻译过程转化为蛋白质的过程。
1. 转录转录是指DNA中的遗传信息转录成RNA分子的过程。
转录过程中,DNA的一部分作为模板,RNA聚合酶与核苷酸三联体按照碱基互补原则逐个结合,形成RNA链。
2. RNA剪接在RNA剪接过程中,非编码区的内含子被剪除,编码区的外显子被连接,形成成熟的mRNA分子。
3. 翻译翻译是指mRNA分子上的遗传信息转化为蛋白质的过程。
在细胞质中,mRNA通过核糖体与tRNA配对,完成氨基酸的加入,逐步合成蛋白质。
四、基因的突变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发生变异或改变,导致遗传信息的改变。
点突变是指基因中的一个碱基发生突变,可以是碱基替换、插入或缺失等。
2. 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是指染色体上的大片段DNA序列发生改变,包括片段插入、片段缺失、重复序列或倒位等。
分子生物学总结知识点分子生物学总结知识点在日常的学习中,大家都背过各种知识点吧?知识点就是掌握某个问题/知识的学习要点。
掌握知识点是我们提高成绩的关键!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分子生物学总结知识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分子生物学总结知识点11、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学元素和化合物。
2、大量元素: C、H、O、N、P、S、K、Ca、Mg微量元素:Fe、Mn、B、Zn、Cu、Mo、Cl、Ni (生物体必不可少的元素,但需要量很少)基本元素:C (也是生命的核心元素)主要元素:C、H、O、N、P、S (6种,占生物体总量的97%以上)矿质元素:N、P、S、K、Ca、Mg、Fe、Mn、B、Zn、Cu、Mo、Cl、Ni (14种)(糖类:C、H、O;脂肪:C、H、O;血红蛋白:C、H、O、N、Fe ;叶绿素:C、H、O、N、Mg;甲状腺激素:C、H、O、N、I;核酸:C、H、O、N、P; ATP: C、H、O、N、P;纤维素:C、H、O)3、自然界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占人体细胞干重最多的元素是C,占细胞鲜重最多的元素是O。
4、C、H、O、N四种元素含量比较:鲜重:O C H N;干重:C O N H5、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大体相同,但含量相差很大。
6、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组成细胞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细胞所特有的。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细胞与非生物相比,各种元素的含量又大不相同。
7、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 斐林试剂—→(Cu2O)砖红色沉淀(条件是水浴加热)脂肪 + 苏丹Ⅲ—→橘黄色(或脂肪 + 苏丹Ⅳ—→红色)(使用50%的酒精的作用:洗去浮色)蛋白质 + 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不需加热;若反应后颜色不为紫色,而为蓝色的原因:可能是加入的CuSO4溶液过多,生成大量的Cu(OH)2遮盖所产生的紫色)8、斐林试剂要现配现用,必须将甲液(0、1g/ml的NaOH)和乙液(0、05g/ml的CuSO4)先等量混匀后使用;双缩脲试剂使用时应先向蛋白质中加甲液(0、1g/ml的NaOH),混匀后再加乙液(0、01g/ml的CuSO4)9、在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鉴定中要用显微镜的是:脂肪的鉴定;需要加热的是:还原糖的鉴定;不发生化学反应的是:脂肪的鉴定。
生物学知识点分子生物学生物学知识点: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分子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的学科。
它涉及到DNA、RNA、蛋白质等生物分子的合成、转录、翻译以及相互作用等过程。
本文将从DNA结构、基因表达调控、蛋白质合成等方面介绍分子生物学的知识点。
一、DNA结构DNA(脱氧核糖核酸)是生物体内存储遗传信息的分子。
它由核苷酸组成,每个核苷酸包含一个磷酸基团、一个五碳糖(脱氧核糖)和一个氮碱基。
DNA的结构是双螺旋结构,由两条互补的链以螺旋形式相互缠绕而成。
氮碱基有腺嘌呤(A)、鸟嘌呤(G)、胸腺嘧啶(T)和胞嘧啶(C)四种,它们通过氢键相互配对,A与T之间形成两个氢键,G与C之间形成三个氢键。
二、基因表达调控基因表达调控是指控制基因在细胞中是否被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在细胞中,不同的基因在不同的时期和环境下会被调控,以满足细胞的需求。
基因表达调控主要包括转录调控和转录后调控两个层面。
1. 转录调控转录调控是指通过调控基因的转录过程来控制基因表达水平。
在转录调控中,转录因子是起关键作用的蛋白质,它们能够与DNA特定的序列结合,促进或抑制转录的进行。
转录因子的结合可以激活或抑制转录复合物的形成,从而影响基因的转录水平。
2. 转录后调控转录后调控是指在转录和翻译之后,通过调控RNA的加工、修饰和降解等过程来控制基因表达。
在转录后调控中,非编码RNA(ncRNA)起着重要的作用。
ncRNA可以与mRNA结合,调控其稳定性和翻译效率。
此外,还有一些RNA修饰如剪接、RNA编辑等也能影响基因表达。
三、蛋白质合成蛋白质合成是指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将DNA中的遗传信息转化为蛋白质的过程。
它包括三个主要步骤:转录、剪接和翻译。
1. 转录转录是将DNA模板上的信息转录成RNA的过程。
在转录中,RNA聚合酶能够识别DNA上的启动子序列,并在此处开始合成RNA链。
合成的RNA链与DNA模板互补,形成RNA-DNA杂交双链。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重点掌握内容1. 概述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致力于研究生物体内分子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的科学领域。
它涉及了生物体内所有生化反应和分子生物学过程的研究,对于理解生命的构成和运作具有重要意义。
2.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2.1 蛋白质蛋白质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大分子之一,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
它们由氨基酸组成,通过肽键连接形成多肽链。
掌握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能够进一步理解其与生命活动的关系。
2.2 核酸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分为DNA和RNA。
DNA是双链结构,RNA是单链结构,它们由核苷酸组成。
了解DNA和RNA的结构和功能,对于理解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具有重要意义。
2.3 多糖多糖是由单糖分子组成的长链聚合物,包括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等。
它们在生物体内起到能量储存和结构支持的作用。
研究多糖的结构和功能,可以揭示生命活动的分子基础。
3. 代谢反应代谢反应是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网络,包括合成反应(合成大分子)和分解反应(分解大分子)。
了解代谢反应的类型、过程和影响因素,对于掌握生物体内化学变化的规律和生物体的能量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4. 酶的作用酶是生物体内催化化学反应的生物催化剂。
它们能够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加速反应速率。
理解酶的结构、功能和调控机制,对于理解生化反应的动力学过程和生物体内酶促反应的调节具有重要意义。
5. 分子生物学基础知识5.1 基因结构和表达基因是决定生物特征和功能的遗传单位。
了解基因的结构和表达,可以揭示基因组的组织和调控机制,以及基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
5.2 DNA复制和DNA修复DNA复制是生物体细胞分裂和遗传信息传递的关键过程。
DNA修复是维持基因组稳定性的重要机制。
了解DNA复制和修复的过程、酶的作用和相关的分子机制,对于理解基因信息的传递和维护基因组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5.3 转录和翻译转录和翻译是基因表达的关键步骤。
转录将DNA编码的信息转化为RNA,翻译将RNA翻译成蛋白质。
名词解释核酶一类具有催化活性的RNA 分子,通过催化靶位点RNA链中磷酸二酯键的断裂,特异性的剪切底物RNA 分子,从而阻断基因的表达。
P472DNA呼吸DNA配对碱基之间的氢键迅速断裂和再生的过程。
拓扑异构酶所有的DNA超螺旋都是由DNA拓扑异构酶产生的。
DNA拓扑异构酶催化反应的本质是先切断DNA的磷酸二酯键,改变DNA的链环数之后再连接之。
DNA拓扑异构酶兼具DNA内切酶和DNA连接酶的功能。
手脚架大肠杆菌染色体是由4.2 106碱基对组成的双链环状DNA分子,在DNA结合蛋白质的作用下压缩成一个手脚架形(scaffold)结构,形成100个左右的小区(domain),小区内都是负超螺旋。
操作子/操纵元operon原核生物中由一个或多个相关基因以及转录翻译调控元件组成的基因表达单元。
(乳糖操纵元pozya,p启动子;o操纵基因;zya结构基因)基因家族gene family在基因组进化中,一个基因通过基因重复产生了两个或多个拷贝,这些基因即构成一个基因家族,是具有显著相似性的一组基因,编码相似的蛋白质产物。
真核细胞中许多相关的基因常按功能成套组合。
(来源相同,结构相似,功能相关)基因簇同一家族的基因成员有时紧密的排列在一起,成为一个基因簇。
假基因来源于功能基因,但是已丧失活性的DNA序列。
可能原因:重复加工残缺出现了终止密码子。
转座子(transposon 或transposable element)转座子是基因组内相对独立的、可移动序列,它们不必借用噬菌体或质粒的形式就可以从基因组的一个部位直接转移到另一个部位。
D环复制滚环复制在一定时期内DNA只复制一条链的情况。
例如线粒体的D-环复制和一些噬菌体的滚环复制方式。
冈崎片段在DNA半不连续复制中产生的长度为1000~2000个碱基的短的DNA片段,能被连接成为一条完整的DNA链。
引发体primosomeDNAF复制过程中引发合成每个冈崎片段时所需要的多蛋白复合物,包括预引发蛋白、具有ATP酶活性的蛋白质以及引物酶。
引发体与DNA结合后由引物酶合成RNA引物并合成与RNA引物连接的冈崎片段。
引发体延不连续合成的DNA链移动,其移动的方向与DNA及RNA合成的方向相反。
引发体移动需要来自ATP水解酶的能量。
复制体replisome由聚合酶Ⅲ、引发体、螺旋酶等构成的蛋白质复合体,使DNA前导链和滞后链得以同时复制。
启动子promoterDNA分子上被RNA聚合酶识别并结合形成转录起始复合物的一个区域,如果没有启动子,基因是不能够转录的。
RNA剪接RNA splicing从mRNA前体中切除被称为内含子的非编码区,并使被称为外显子的编码区拼接形成成熟的mRNA的过程可变剪接/选择性剪接alternative splicing用不同的剪接方式(选择不同的剪切位点组合),从同一个mRNA前体产生不同的mRNA剪接异构体的过程。
核内不均一RNA heterogeneous nuclear RNA, hnRNA细胞核中有一类RNA,十分不稳定,平均长度比mRNA要长,序列的复杂程度非常高,称为核内不均一RNAhnRNP 核糖核蛋白颗粒核内不均一RNA以与蛋白质结合的状态存在,形成hnRNP(核糖核蛋白颗粒)转酯反应(transesterification)剪接过程中的反应为转酯反应,即酯键由一个位置转移到另一个位置。
转酯反应只是磷酸酯键的直接转移,没有水解反应的出现,不需要外部的能量,不需要供能物质如ATP或GTP的参与。
剪接体Splicesome在剪接过程中形成的剪接复合物称为剪接体,剪接体的主要组成是蛋白质和小分子的核RNA摇摆假说wobble hypothesis 摆动假说密码子的前两位碱基在和反密码子配对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而第三位碱基则有一定的灵活性。
氨酰tRNA合成酶(aaRS)一类催化氨基酸与tRNA结合的特异性酶。
可识别一个特定的氨基酸和与此氨基酸对应的TRNA的特定部位。
SD序列Shine-Dalgarno sequence原核生物30S小亚基能够识别mRNA编码区上游的一段核糖体结合位点叫做Shine-Dalgarno序列,SD序列信号肽signal peptidase一段疏水氨基酸,常位于膜蛋白N端,它负责把蛋白质引导到细胞含膜结构的亚细胞器内。
弱化子attenuator原核生物操纵子中能显着减弱甚至终止转录作用的一段核苷酸序列,该区域能形成不同的二级结构,利用原核微生物转录与翻译的偶联机制对转录进行调节。
弱化作用由于基因内部弱化子形成不同的二级结构,提前终止转录而抑制基因表达。
DNA结合基序DNA-binding motif转录因子上的一小段与DNA结合的蛋白,具一定的结构。
锌指结构(zinc finger)锌指基序是由保守氨基酸的小基团与锌离子结合形成类似手指状的DNA结构域。
螺旋-环-螺旋(helix-loop-helix, HLH)与DNA结合的二聚体蛋白结构,含两个既亲水又亲脂的α- 螺旋,两个α-螺旋被不同长度的环分开。
亮氨酸拉链(leucine zipper)一个富含亮氨酸残基的结构域,参与形成二聚体。
二聚体形成本身作为蛋白质识别特异DNA序列的一般规则出现。
螺旋/转角/螺旋(Helix-turn-helix,HTH)基序两段螺旋被一短的转角结构分开,其中一段螺旋为DNA识别螺旋同源异型框简称同源框,即homeobox,是同源异型基因中一段高度保守的DNA序列,主要是跟发育调控有关的判断第二章遗传物质的基础DNADNA的一级结构非常重要,DNA一级结构的意义不仅在于它蕴藏了遗传信息,而且还决定了DNA的二级结构和高级结构。
决定双螺旋结构的因素有氢键,氢键的断裂决定了DNA 的变性,氢键再连上就是它的复性。
加入尿素或甲酰胺等可以使Tm值显著降低。
氢键和碱基堆积力的协同作用有利于DNA结构的稳定,而静电斥力和碱基分子内能是不利于DNA结构的维持的DNA变性导致结构上的变化,氢键断裂,光吸收增加。
常用的DNA变性方法主要是热变性和碱变性。
DNA二级结构,有ABCDEZ这些形式ABCDE是右手双螺旋,Z是左手双螺旋,B型右手双螺旋是活性最高的一种形式。
二级结构的变构可以对转录进行调控,如发夹结构,因为影响了DNA的活性。
超螺旋在原核生物质粒里会形成共价闭合环状结构CCC结构,有正超螺旋负超螺旋之分。
拓扑异构酶兼具DNA内切酶和DNA连接酶的功能DNA携带两类不同的遗传信息,一类是负责蛋白质氨基酸组成的信息,是以三联体密码子方式进行编码的;另一类遗传信息是关于基因选择性表达的信息。
第三章染色体和基因染色体功能的三要素端粒着丝粒复制起点大肠杆菌噬菌体φ174,它的基因组结构特点是有很多的基因套基因、重叠基因(原核生物一般有一个染色体,真核生物往往有多个。
)(原核大多数双螺旋结构以单链方式存在,闭合环状的比较多。
核酸不形成染色体结构,往往是裸露的形式。
DNA占的比例比较高,占了80%,其他的RNA和蛋白质只起着稳定的作用。
)(乳糖操纵元pozya,o操纵基因;p启动子;zya结构基因)组蛋白:核小体有H2A H2B H3 H4(各两个,这是核心组蛋白)。
H1来封口,H1不属于核心组蛋白,它用来封住DNA出口和入口。
整个的核小体上有五种组蛋白。
乙酰化:真核生物组蛋白乙酰化是促进了基因的活化第四章基因与基因组C值矛盾:基因组大小与遗传复杂性并非线性相关,无法用功能来解释基因组的DNA 含量称为C值矛盾(C-value Paradox) 基因组中的DNA数N值佯谬:基因数目(N)与生物进化程度或生物复杂性的不对应性,称之N值佯谬。
原核生物的S型曲(复性)说明它是单一序列,很少有重复序列;真核生物有三种,高度重复、中度重复、单一序列,单一序列占得比例比较低。
出现假基因的可能的原因有重复、加工、残缺、终止密码子的出现。
转座子(移动基因)是基因组内相对独立的、可移动序列,它们不必借用噬菌体或质粒的形式、不依赖于转座子和靶位点之间任何的序列同源性,就可以从基因组的一个部位直接转移到另一个部位,甚至可以在不同的染色体之间跳跃。
自然界中转座的频率比较低且时间、位点未知。
所有的生物都存在转座子IS是最简单的转座子,结构特点是中间有转座酶,末端有反向重复序列。
复合型的转座子中间有抗药性标志。
第五章DNA的复制复制的时候顺式作用元件是复制的起点,原核生物染色体上只有一个复制起点,真核生物有多个复制起点。
复制起点往往富含AT。
复制起点可以支持与其连接的任何一个DNA序列的复制。
(通用)复制起点一旦突变活性就没啦。
复制子是基因组中能够独立进行复制的单位。
每个复制子都有控制复制开始的复制起点(origin)以及终止复制的终点(terminus),在细胞周期里每个复制子只复制一次。
细菌只有一个复制子,真核生物有多个复制子。
(每条染色体都有多个)DNA复制时复制起点两条链上的腺嘌呤都要被甲基化,转录时启动子只有一条链上的腺嘌呤被甲基化了。
复制完成后,DNA由全甲基化变成了半甲基化。
酶:Dam甲基化酶。
原核生物的DNA聚合酶,最主要的聚合酶是大肠杆菌聚合酶Ⅲ,切口平移是聚合酶Ⅰ。
DNA聚合酶需要有Mg2+才有活性。
DNA复制的方向只能是5’向3’的方向。
整个复制的过程是起始、延伸和终止。
DNA聚合酶ⅠⅡⅢ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有5’→3’的聚合作用和3’→5’的外切作用(校正作用)。
DNA能互补配对的原因是聚合酶的选择和外切酶的校正。
只有大肠杆菌聚合Ⅰ还有一个外切方向——5’→3’。
Klenow片段,是大肠杆菌聚合Ⅰ的大片段,水解后得到的,包括聚合酶活性,也包括3’→5’校正活性,但是没有5’→3’外切的作用。
小片段可以切除由紫外线照射而形成的嘧啶二聚体,具5’→3’外切的作用,即切口平移。
切口平移只能有大肠杆菌DNA聚合酶Ⅰ来完成。
Ⅱ主要是用来修复,活性是最低的。
DNA聚合酶Ⅲ的组成:核心酶有α、ε、θ亚基、γ复合物(聚ATP酶活性)、τ亚基、β滑动钳子。
拓扑异构酶兼具内切酶和连接酶的作用。
单链结合蛋白作用是保护单链DNA 不被核酸酶水解。
单链结合蛋白与DNA高亲和性地结合可以保护单链DNA部分不被核酸酶水解。
起始蛋白结合到oriC左侧的4个9bp的重复序列,作用于3个13bp序列使其溶解。
终止:ter- Tus复合物可能通过抑制DNA螺旋酶来发挥终止作用。
ter是DNA,Tus是终止蛋白第六章转录原核生物只有一种但是有σ因子的更替,真核生物有三种。
启动子也只有一种,真核生物有三种,第三种里面还有内部启动子。
原核终止时有ρ因子,ρ因子是终止子里面的RNA聚合酶没有校对功能,DNA有;RNA能从头合成RNA链,DNA不能从头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