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检索课程概述1
- 格式:pdf
- 大小:1.10 MB
- 文档页数:54
文献检索课程一、课程性质、目的和内容《文献检索》是为了响应国家教委对文献课的文件精神,满足广大学生在信息时代对文献信息利用的需求而开设的,为本校本科生的公共基础必修课。
学生可参照教务处排课计划,自行合理安排修习本课程的时间。
文献检索课的教学内容分为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两部分。
基础理论知识部分包括文献信息的基础知识,文献检索的基本原理,检索工具书的类别、特点及其辅助索引,还包括数据库、计算机检索的基本知识。
基本技能部分包括计算机检索和网络信息检索的方法以及整理分析文献信息的方法。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我校根据统一的教学大纲,采用文、理科分开、理论和上机实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目的是帮助学生在学习文献组织和信息交流的基本规律过程中,通过上机实习实际检索和利用与专业有关的文献信息,掌握国内外本专业主要手工检索工具、电子数据库使用方法以及互联网信息查找和利用的方法,增强独立学习和研究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二、文献检索课基本信息1. 课程代码:00924001(理科), 00924004(文科)2. 课程名称(中/英文):文献检索 (information literacy)3. 课程性质:本科生公共基础课4. 开课院(系)、教研室:图书馆5. 面向对象:全校本科生6. 学时/学分:25学时/2学分7. 教学方式:文、理院系学生分开授课,课堂上课和上机实习相结合8. 教材、教学参考书:《自然科学技术信息检索教程》,蒋永新主编,上海大学出版社,2009《人文社会科学信息检索教程》(第四版),詹华清主编,上海大学出版社,20127《信息检索课程习题指导》(第二版),蒋永新、毛琴芳主编,上海大学出版社,20099. 考试方式:期末随堂考,采用上机操作考试方式,综合成绩=平时成绩×10%+考试成绩×90%三、实验(上机)内容和作业要求课程每学期安排两次上机实习,共4机时。
文献检索课程大纲
课程名称:文献检索
课程类别:必修/选修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文献检索技能,帮助他们有效地获取、分析和利用各种类型的文献信息。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掌握文献检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信息检索的效率和准确性,为学术研究和工作实践提供有力支持。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文献检索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常用的文献检索工具和数据库;
3. 学会制定合理的检索策略,提高检索效率;
4. 培养信息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5. 提升学术写作和研究能力。
三、教学内容
1. 文献检索基础知识;
2. 常用检索工具和数据库介绍;
3. 检索策略的制定与优化;
4. 信息分析与评价方法;
5. 学术论文写作与引用规范。
四、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五、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用平时作业、期末考试等多种考核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文献检索》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内容:文献检索是一门涉及信息学、文献学、图书馆学、计算机技术等多学科的重要的交叉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深化学生的信息意识,使学生了解各种类型信息资源的特点,掌握获取和利用各自专业及专业相关文献信息资源的基本方法,学生将掌握检索科学文献信息的能力,以此服务于现代化的经济建设;同时学生还能够提高其自学能力,为终身教育奠定基础,培养学生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文献概论;文献检索基础;论文与特种文献检索;外文文献检索;文献计算机检索;文献积累与利用。
一、教学内容第一章文献概论1、信息、知识、情报和文献2、文献的类型3、文献的存贮机构教学重点:文献的类型与中医药文献的存贮机构第二章文献检索基础1、检索工具与参考工具书2、检索语言3、检索途径与检索方法4、检索策略与检索程序教学重点:1、检索途径与检索方法2、检索策略与检索程序第三章论文与特种文献检索1、论文检索2、期刊检索3、标准文献检索4、专利文献检索教学重点:论文检索与期刊检索第四章外文文献检索1、美国《医学索引》2、荷兰《医学文摘》3、美国《生物学文摘》4、美国《化学文摘》教学重点:美国《生物学文摘》及《化学文摘》第五章文献计算机检索1、文献计算机检索基础2、光盘文献资源检索3、网络文献资源检索教学重点:常用的计算机文献资源检索方法第六章文献积累与利用1、文献的积累与引用2、文献综述的撰写3、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重点:文献综述的撰写二、教学要求第一章中医药文献概论教学要求:了解中医药文献的类型与存贮机构第三章中医药文献检索基础教学要求:了解文献检索的语言,掌握方法、途径、程序和检索策略第三章中医药论文与特种文献检索教学要求:掌握中医药论文、期刊、标准文献及专利文献的检索第四章中医药外文文献检索教学要求:了解美国《医学索引》、荷兰《医学文摘》;掌握美国《生物学文摘》及《化学文摘》。
第五章中医药文献计算机检索教学要求:熟悉与掌握常用的计算机文献资源检索方法第六章中医药文献积累与利用教学要求:学会文献综述的撰写三、章节学时分配执笔:审核:批准:。
文献检索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文献检索是一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学术研究能力的重要课程。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文献检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各类学术资源的分布和特点,熟悉信息检索的技巧和策略,提高独立获取和利用文献资料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掌握文献检索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步骤,了解文献检索的意义和价值。
2、掌握信息检索的常用工具和方法,包括搜索引擎、学术数据库、图书馆资源等。
3、熟悉信息素养的基本概念和技能,包括信息评价、信息管理、信息安全等。
4、掌握学术研究的基本流程和方法,包括选题、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等。
5、熟悉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了解学术评价的标准和流程。
三、课程内容1、文献检索基础知识:介绍文献检索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步骤,以及文献检索的意义和价值。
2、信息检索工具和方法:介绍信息检索的常用工具和方法,包括搜索引擎、学术数据库、图书馆资源等。
3、信息素养技能:介绍信息素养的基本概念和技能,包括信息评价、信息管理、信息安全等。
4、学术研究流程和方法:介绍学术研究的基本流程和方法,包括选题、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等。
5、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介绍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的概念和要求,以及学术评价的标准和流程。
四、课程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包括听讲、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
2、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包括文献综述、研究报告等,以检验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五、课程资源1、教材:选用合适的教材,包括《文献检索原理与应用》、《信息素养教程》等。
2、教学PPT:制作简洁明了的教学PPT,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课程内容。
3、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掌握实际应用能力。
4、在线资源:利用在线资源平台,如MOOC、SPOC等,提供课程视频、拓展阅读等学习资源。
文献检索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文献检索课程是一门介绍如何查找、阅读和管理文献的课程。
文献检索课程的概念
文献检索课程指的是为学生、研究人员或其他需要文献支持的人提供的一种课程,旨在帮助他们掌握如何有效地找到和使用各种类型的学术文献。
课程内容通常包括检索工具和技巧、文献分类、文献评估、引用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文献检索课程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和研究人员更加高效地获取所需的学术资源,提高他们的学术能力和研究水平。
通过学习文献检索课程,学生可以了解到各种文献检索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包括如何构建查询语句、如何对检索结果进行筛选、如何利用高级检索功能等。
同时,该课程还教授学生如何评估文献的质量和可靠性,并介绍如何合理地管理所找到的学术资源,包括文献引用、参考文献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总之,文献检索课程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学术课程,帮助学生和研究人员更加高效地进行学术研究,提高他们的学术能力和竞争力。
文献检索课程介绍1984年2月,当时的国家教委发了“教高(84)004号”《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文件,文件明确指出文献检索与利用课不仅有助于当前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是教育面向未来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对学生吸取新知识、改善知识结构、提高自学和研究能力、发挥创造才能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件下发后文献检索与利用课成为各高校普遍开设的课程。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课程在不断的深化,内容在不断的拓展,已成为培养学生信息素质与能力的基础性课程。
从二十世纪70年代后期高考恢复后,我校就已经开设了相应的课程,当时翻译了国外的课程教材《化学文献的使用》,形成了具有学科特色的“化工文献检索”课程。
近三十年来,我校文献检索课的教学经历了二次重大改革,形成三个发展阶段。
每次改革都取得了标志性的成果,均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奖”。
我校的文献检索课从二十世纪70年代末开始开设。
经过三十年的不断实践,经历了两次重大改革,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二十世纪80年代,依据原国家教委对课程“提高自学和研究能力、发挥创造才能”的要求,设计了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
主要特色是加强实践性教学。
1986年我们在学校课程建设资金的资助下,建立了二个检索实验室作为专门的实践场所,供学生实际操作。
成为当时教学条件最好的高校,并确立课程教学在高校中的地位,多次被选为文献检索教学研究会的理事长单位。
第二阶段,90年代信息技术的普及是课程教学的转折点,我们及时进行了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重大改革,以大学生信息利用能力为突破口,建立了“以信息教学为主的文献检索新体系”。
通过几年的教学改革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形成了标志性的成果。
教学改革成果于1998年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第三阶段,二十一世纪进入了信息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获取信息的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联合国提出了国民信息素质的概念,国民信息素质是国家创新能力的基础。
我们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作了全面的研究探索。
文献检索课程教学大纲文献检索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文献检索课程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文献检索技能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各种文献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信息检索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从而能够有效地获取、筛选、评价和利用各种信息。
二、课程目标1、掌握文献检索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信息素养、信息检索原理、信息检索技术等。
2、掌握各种文献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包括图书馆、数据库、网络资源等。
3、能够独立进行文献检索,获取、筛选、评价和利用各种信息。
4、培养信息素养和批判性思维,提高学术研究能力。
三、课程内容1、信息素养概论:信息素养的概念、意义和重要性,信息素养的培养方法。
2、文献检索基础:信息检索原理、信息检索技术、信息检索策略等。
3、图书馆资源利用:图书馆目录检索、纸质和电子图书阅览、文献传递服务等。
4、数据库资源利用:学术数据库简介、检索技巧、结果处理等。
5、网络资源利用:网络搜索引擎、学术搜索引擎、学科门户网站等。
6、信息筛选与评价:信息筛选的方法、标准,信息评价的方法、标准等。
7、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学术规范的基本要求、论文写作的基本步骤、论文写作技巧等。
四、课程安排1、第一周:信息素养概论,图书馆资源利用。
2、第二周:文献检索基础,数据库资源利用。
3、第三周:网络资源利用,信息筛选与评价。
4、第四周: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综合实践操作。
五、教学方法1、理论结合实践:通过实例操作,使学生掌握文献检索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2、课堂讲解:对课程内容和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共同探讨文献检索的相关问题。
4、网络教学:利用网络平台,提供课程资料、作业和在线答疑等服务。
六、评估方式1、平时作业: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作业,检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2、期中考试:进行一次中期考试,检测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3、期末考试:进行期末考试,全面检测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文献检索课程教案》课件一、课程简介1. 课程目标:使学生掌握文献检索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和独立研究能力。
2. 课程内容:本课程将介绍文献检索的基本原理、检索工具的使用、检索策略的制定以及文献评价和利用的方法。
二、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献检索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演示法:现场演示如何使用检索工具和数据库。
3. 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辅导,巩固所学内容。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文献检索在实际研究中的应用,分享经验。
三、教学内容1. 第四章:文献检索基本原理文献的概念与类型检索原理与检索方法检索工具的分类与特点2. 第七章:检索策略的制定检索策略的原则与步骤关键词的选择与组合检索式的构建与优化四、教学安排1. 第四章:文献检索基本原理(2课时)2. 第七章:检索策略的制定(2课时)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考察学生听课的认真程度和课堂讨论的积极性。
2. 练习成果:评估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包括检索式的构建、关键词的选择等。
4. 期末考试:设置有关文献检索的题目,检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第六章:常用检索工具与数据库1. 内容简介:本章将介绍图书馆常用的检索工具和数据库,包括图书、期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等类型的检索工具。
2. 教学方法:通过演示法和练习法,现场演示如何使用这些检索工具和数据库,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七、第八章:网络资源与开放获取1. 内容简介:本章将介绍网络资源和开放获取资源的概念、类型和利用方法。
2. 教学方法:通过讲授法和练习法,讲解网络资源和开放获取资源的基本概念,并指导学生如何查找和利用这些资源。
八、第九章:文献评价与利用1. 内容简介:本章将介绍文献评价的标准和方法,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文献进行学术研究。
2. 教学方法:通过讨论法和练习法,让学生了解文献评价的标准,并学会如何利用文献进行学术研究。
九、第十章:实践与拓展1. 内容简介:本章将为学生提供一些实际的案例和课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文献检索知识和技巧进行实践,并进一步拓展学术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