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7
课题:第六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课型:新授课第一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课时:第一课时(共1课时)
教学目标:
1.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
2.说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现的意义
教学重点:
1.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
2.解释发现光合作用的实验的原理
3.说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现的意义
教学难点:
阐明发现光合作用的实验的原理
教学用具:板书、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式:观察法、讨论法、讲授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制作光合作用发现实验的课件
(2)准备光合作用发现过程相关的材料
教学板书:第一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
一.光合作用的意义:
二.光合作用的发现:
1. 海尔蒙特
——植物生长和水有关
2. 普利斯特莱实验
——植物可以吸收CO2,释放O2
3. 英格豪斯实验
——植物需要光才能制造氧气
4 希尔实验
——在有光的条件下,植物才能产生光合作用
三.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阳光
CO2+H2O————→有机物+O2
叶绿体
教学设计和过程:。
《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是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一节,共1课时。
主要内容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探究和植物光合作用的概念及意义的教学。
本节内容的学习为下一节植物的光合作用实质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学习了植物基本层次结构中的细胞组织器官,了解了植物的基本组成,但是对植物的生理活动不是很了解,学生在小学阶段大概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有一定的知识背景,但是具体光合作用是如何被发现的,以及光合作用如何进行,学生没有掌握。
因此学生带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去学习本节内容。
为学习下一节《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场所》做了铺垫。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对经典实验的探究,认识科学家发现光合作用的过程;了解经典实验的方法及结论理解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场所、条件并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在模拟和分析实验的过程中,体会前人设计实验的思维方法;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分析解决实验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初步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发现光合作用的经典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格,并进行科学史的教育,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发现过程的艰辛和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通过了解光合作用对于人类的重大意义,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爱护植物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场所、条件并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难点:通过探究发现过程,建构光合作用概念。
教学方法:探究法、讨论法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现的有关图片和课件。
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情境导入【设疑引入】观看图片:植物是与人类关系紧密的伙伴,假如有一天地球上没有绿色植物了,会怎么样?引出:光合作用。
【过渡】既然光合作用这么重要,它是怎么被科学家发现的呢?它又是怎样的一个过程呢?引出本节课题。
【目标导学】课件展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一、教案基本信息探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教案设计课时安排:每章2课时(共10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2. 学习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方法,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1. 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2. 光合作用实验的设计与操作。
教学难点:1. 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
2. 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章:光合作用的概念与意义1.1 导入:通过展示植物叶片,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生长的能量来源。
1.2 讲解光合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1.3 讲解光合作用的意义: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能量,维持大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
1.4 互动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第二章:光合作用的过程2.1 讲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反应、暗反应。
2.2 展示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帮助学生理解。
2.3 互动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第三章:光合作用实验设计3.1 介绍实验目的:验证光合作用的存在。
3.2 讲解实验原理:利用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3 展示实验步骤:设置对照实验,观察现象。
3.4 互动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第四章:光合作用实验操作4.1 演示实验操作:如何进行光合作用实验。
4.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
4.3 互动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第五章:实验数据分析与结论5.1 讲解如何处理实验数据:计算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氧气产生量。
5.2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验证光合作用的存在。
5.3 互动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三、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光合作用概念、过程的理解。
2. 实验操作: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植物叶片样本。
2. 光合作用过程图解。
3. 实验器材:澄清石灰水、试管、植物等。
小班科学教案发现植物的光合作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的关键过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植物的光合作用三、教学准备1. 实验用具:水杯、绿色植物标本苗、黑色玻璃纸、剪刀。
2. 实验材料:自来水、糖水。
3. 录音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情境老师可以通过向学生展示绿色植物的照片或实物,引起学生对植物的兴趣。
在引导学生回答“植物是如何生长的?”的问题时,逐渐引导学生接触到光合作用这个概念。
2. 实验操作a. 学生观察老师向学生展示一片绿叶,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叶子的颜色和形状。
b. 实验设计老师解释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阳光能量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氧气和葡萄糖的过程。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过程,老师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一:将一片绿叶分成两半,其中一半用黑色玻璃纸遮挡。
步骤二:将两片叶子分别放入两个水杯中,注入相等的水。
步骤三:在两个水杯中分别倒入相等的糖水。
c. 实验操作学生可以按照老师的指导,将实验操作进行下去。
实验结束后,观察并比较两片叶子的变化。
3. 实验结果分析老师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通过比较两片叶子的颜色和形状,学生可以发现经过光合作用的叶子更加翠绿和健康。
4. 概念讲解老师对光合作用这个概念进行简单的解释,强调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获得能量并产生氧气。
5. 操作实践为了巩固学生对植物光合作用的理解,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更多的实际操作实践。
a. 学生可以自行准备绿色植物苗,摆放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
b. 学生可以进行自行设计的实验,以验证和探索植物光合作用的其他相关内容。
6. 总结在教学的最后,老师可以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通过让学生回答“你在这节课学到了什么?”的问题,检查学生对植物光合作用的理解。
七、作业布置1. 要求学生绘制一幅描绘植物光合作用的图片,标注出其中关键的过程和成分。
七年级生物导学案
编号:019 主备人:周桂侠校对人:杜军审批人:
范•海尔蒙特的实验
普利斯特莱的实验
后来的科学家的实验
(二)在P91图6-3中用文字或符号表示光合作用的过程,然后用展台展示。
【提示:二氧化碳、氧气、水的化学分子式(CO
2,O
2
,H
2
O)。
】
(三)写出光合作用的公式:(四)简述光合作用的意义
达标测试一)、填空题
1.光合作用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表示:
2.光合作用的能量转化过程是指_________转变为贮存在__________里的能量;光合作用的物质转化过程是指简单的____________转变成复杂的____________,并且释放出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教材92页自我评价1、2、3、4
知识梳理
第6章第一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
一、光合作用的发现
1、光合作用需要水
2、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3、光合作用是在光下进行的。
二、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
1、光合作用的概念、公式
2、光合作用的意义
教学反思。
植物的光合作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及意义。
2.掌握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影响因素及应用。
难点: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和暗反应的相互关系。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绿色植物是如何生长的吗?(2)引导学生思考:绿色植物生长过程中需要哪些条件?2.探究光合作用的概念(1)讲解光合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利用叶绿体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
(2)举例说明光合作用的意义:为人类提供食物、氧气和能量。
3.学习光合作用的过程(1)讲解光反应过程:光能转化为电能,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2)讲解暗反应过程: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
(3)引导学生理解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关系: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能量,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原料。
4.探究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1)分组讨论: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哪些?(3)举例说明:在不同条件下,光合作用的强度和产物。
5.光合作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1)讲解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高作物产量、改善生态环境。
(2)讲解光合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光合作用原理在环保、能源等方面的应用。
6.实验操作(1)分组进行光合作用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光合作用的强度和产物。
(1)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对光合作用有了哪些新的认识?(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光合作用原理应用于生产和生活?四、作业布置1.复习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影响因素及应用。
2.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不同条件下光合作用的强度和产物。
五、教学反思1.对光合作用过程的理解不够深入,部分学生对其原理掌握不够牢固。
2.实验操作过程中,部分学生操作不够熟练,需要加强训练。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及意义教师讲解:同学们,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生命过程。
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教案)|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教案第六章第一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发觉〔教案〕教学目标:一、学问目标1、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觉的过程2、说明发觉光合作用的试验的原理二、实力目标1.通过几个经典试验的图示,造就学生对图示进展分析,归纳实力。
2.初步领悟科学家科学探究的方法。
3.熬炼学生逻辑思维实力,语言表达实力,增加学生科学探的愿望。
三、情感目标1.通过教学的有意渗透,造就学生识图实力,探究实力及良好的科学素养。
2.倡议学生酷爱爱护植物,增加环保意识。
3.通过组内探讨组间沟通,造就合作精神,提高沟通表达实力。
教学重点:1.说出光合作用发觉的过程。
2.说明发觉光合作用试验的原理。
3.概述光合作用的概念。
教学难点:说明发觉光合作用试验的原理。
教学打算:老师收集光合作用的发觉图片资料,制成PPT课件。
教学过程:师:同学们喜爱植物吗?为什么喜爱呢?生答一般能说出植物可以清爽空气、给人类供应食物、防风固沙等。
〔当学生说到植物能清爽空气时,师提示:植物之所以能清爽空气,除了植物能汲取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外,更重要的是它能释放氧气。
当学生说到供应食物时,告知学生:食物给我们供应必需的养分物质,其中大局部是有机物,而有机物是由植物的光合作用干脆或间接制造的。
〕师:假如没有植物的光合作用,世界上绝大多数生物都将因为没有氧气和食物而死亡。
可以说没有植物的光合作用,将没有整个地球生物圈的存在。
但是植物在地球上静默地进展光合作用已经由三十多亿年了,而人类对光合作用的相识却只有几百年时间,那么是谁第一个发觉光合作用的呢?科学家又是怎样发觉光合作用的呢?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呀?生:想师:就让教师带着你们穿越时空隧道,看一看是谁发觉光合作用第一人呢?〔创设穿越时空的情景,激发学生爱好〕师:此时此刻我们来到了17世纪,科学家范•海尔蒙特的试验基地,这是一个简陋但却充溢了浓郁的科学探究气息的地方。
当时范•海尔蒙特做了个什么试验呢?在试验中他发觉了什么?从中得出什么结论?请大家阅读分析教师发给你们得资料中有关范•海尔蒙特得试验图示,完成自习思索题中第一大题:有关范•海尔蒙特试验的四个思索题。
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公开课完整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生物学》教材第四章第一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
详细内容包括光合作用的定义、历史发现过程、反应方程式、影响因素及生态意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和反应方程式。
2. 了解光合作用的历史发现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热情。
3. 掌握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理解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及其影响因素。
重点:光合作用的概念、历史发现过程及其生态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植物光合作用实验装置。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际案例,引发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好奇心。
2. 知识讲解:(1)介绍光合作用的概念。
(2)讲解光合作用的历史发现过程,包括普里斯特利、谢尼伯、恩格尔曼等科学家的贡献。
(3)展示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解释各部分的含义。
3.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植物光合作用实验装置,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光合作用反应方程式的例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影响因素及生态意义:讲解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如光照、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并介绍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六、板书设计1. 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2. 内容:(1)光合作用的概念(2)历史发现过程(3)反应方程式(4)影响因素(5)生态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光合作用的概念。
(2)列举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并说明其影响机制。
(3)解释光合作用反应方程式的意义。
2. 答案:(1)光合作用是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
(2)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
其中,光照是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温度影响酶的活性,二氧化碳浓度影响光合作用的速率。
(3)光合作用反应方程式:6CO2 + 6H2O + 光能→ C6H12O6 + 6O2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和练习,使学生掌握了光合作用的基本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幼儿园科学体验植物的光合作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能够通过简单的实验和观察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2. 培养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开发幼儿的观察和实验能力;3. 通过亲身体验,激发幼儿对植物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准备1. 植物:准备数株绿色植物,如绿萝、仙人掌等;2. 工具:显微镜、透明玻璃片、实验杯、水杯、滤纸、放大镜等;3. 材料:水、碘液、苏丹红溶液等;4. 图片或视瓶资料:用于辅助教学和讲解。
三、教学流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导幼儿观察身边的植物,并提出问题:植物是如何生长的?需要什么才能生长?引出植物的光合作用,并告诉幼儿今天要进行有趣的实验,了解植物是如何进行光合作用的。
2. 实验一:观察植物叶片的结构(15分钟)(1)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植物叶片的结构,了解叶片表皮、叶肉和气孔等组织结构;(2)教师用图板、图片或视瓶资料展示植物叶片的结构,并给予简单解释;(3)让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用透明玻璃片和显微镜观察植物叶片的微观结构。
3. 实验二:证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20分钟)(1)让幼儿取一株植物放置于无阳光的环境中,观察几天后植物的生长情况;(2)让幼儿取一株植物放置于有阳光的环境中,观察几天后植物的生长情况;(3)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阳光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4. 实验三:检验植物叶绿素的存在(20分钟)(1)教师向幼儿介绍叶绿素的作用,并简单解释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原理;(2)让幼儿取一片新鲜植物叶片,在实验杯中倒入碘液,观察叶片颜色变化;(3)让幼儿取一片新鲜植物叶片,在实验杯中倒入苏丹红溶液,观察叶片颜色变化。
5. 实验四:观察植物气孔的开闭情况(15分钟)(1)教师向幼儿介绍植物气孔的作用和位置,引导幼儿观察叶片上的气孔;(2)让幼儿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叶片上气孔的开闭情况。
6. 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幼儿总结今天的实验内容,并强调植物的光合作用是保持生命活力所必需的过程,帮助幼儿认识到植物对人类生存和环境的重要性。
植物的光合作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中的第一课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教材主要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过程,从而证实植物的光合作用。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了解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过程。
2. 学生能够运用探究方法,培养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环境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过程和现象。
难点:实验方法的运用和数据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实验材料(绿叶、碘液、酒精、光灯等)。
学具:实验记录表、画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引导学生观察周围植物的生长变化,提出问题:“植物是如何制造食物的?”2. 探究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过程。
3. 数据分析: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4. 知识拓展:介绍光合作用的意义和应用。
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光合作用:绿叶 + 光能→ 有机物(淀粉) + 氧气七、作业设计1. 描述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过程和现象。
2. 画出光合作用的过程图。
3. 思考:光合作用对植物和人类生活的意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了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培养关爱环境的情感。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光合作用的应用,如新能源开发、生物制药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中的第一课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教材主要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过程,从而证实植物的光合作用。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实验的操作步骤,理解实验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第6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第一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
课题: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
教学目标:1.能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现的过程
2.说明植物光合作用发现的意义
教学重点:1.说出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
2.解释发现光合作用的实验的原理
3.说明光合作用的意义
教学难点:阐明发现光合作用的实验的原理
教学过程:一.引题
为什么绿色植物的叶和一些茎会是绿色呢? 那是因为它们含有一元素叫叶绿体,这个叶绿体它有什么作用呢?用处可大了,它
能利用光能,把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的
有机物(主要是淀粉), 同时释放氧气,由此我们说叶绿体的
作用非常巨大,植物少了它就不能存活,在这里,我们把植物
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的
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植物的光合
作用的发现,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推动了人类社
会的进步。
那么,植物光合作用是怎样发现的呢?
二.教授新课
(一)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
1.学生四人一组
讨论:材料一、17世纪,范·海尔蒙特的实验
材料二、18世纪,普利斯特来的实验
材料三、20世纪,希尔的实验
2.分析上述三个实验的基本过程
(1)范海尔蒙特他在100kg干燥的细粒土壤中,种了一棵
2.5kg重的柳树,然后往盆里浇水,但不供给他其它营养物
质。
五年后,他发现柳树的重量为82.5kg.
(2)在光照下,普利斯特莱让一只蜡烛在内有薄荷枝条的玻璃罩里
燃烧至熄灭。
十天后,薄荷枝条仍是繁茂的。
当普利斯特
莱重新点燃熄灭的蜡烛时,蜡烛又重新明亮的燃烧起来。
(3)希尔巴植物的叶片烘干后,碾成粉,然后把叶绿体和叶绿素一
起提取出来。
他把这些叶绿体和叶绿素与不同的铁化合物
相混合。
当他把光照射在这个培养的混合物上时,出现了
气泡。
当光照停止后,氧气流也停止了。
3.归纳每个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并在书上图6-4中用文字或符
号表示出来。
(由学生自己归纳)
(二)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现的意义
(由学生自己归纳)
三、练习(思考题)
《光合作用发现》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现的过程
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现的意义
2、能力方面:通过几个经典实验的图示,培养学生对图
示进行分析、归纳的能力,初步领悟科学
家科学研究的方法
3、思想情感方面:通过教学的有意渗透,培养学生的识
图能力、探究能力及良好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1、说出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
2、解释发现光合作用实验的原理
3、说明光合作用发现的意义
教学难点:阐明发现光合作用实验的原理
教学过程:
导入:中国有句谚语“万物生长靠太阳”,那植物的生长靠什么呢?
学生:也是靠太阳。
教师追问:靠太阳做什么?学生回答:进行光合作用。
教师作补充,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光合作用。
既然光合作用这么重要,科学家又是如何发现的呢?接下来让我们回到两千多年前,看看科学家们是怎样一步步发现光合作用的。
这也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探究的内容:
(板书: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
大约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的亚利士多德提出,植物生长的土壤是构成植物体的原材料。
这种观点对于当时的科学发展水平而言还是比较先进的,因此长期被奉为经典。
一直到17世纪上半叶,比利时的海尔蒙特做了一个简单而有意义的实验,一切才开始改变。
他所进行的实验我们柳树实验。
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四个人一组对着提纲上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学生讨论)
表达交流
教师问:那么大家觉得海尔蒙特的这个结论是否完全正确
学生回答:不正确。
教师:但比亚利士多德的结论好多了。
教师:这个结论考虑到了水参与物质的合成,却没有考虑到空气对植物形成所起的作用。
在海尔蒙特的柳树实验完成后的100多年间,人们普遍认为水是构成植物的唯一原料。
一直到18世纪,有一位科学家对气体非常感兴趣,他就是普利斯特利。
他通过实验又对海尔蒙特提出了质疑。
那么普利斯特利的实验是怎样进行的呢?在看材料之前老师先提几个问题
1、你知道人进行呼吸时需要何种气体?呼出的是什么?
那动物比如老鼠呢?
2、蜡烛在燃烧的时候需要何种气体?产生的气体又是什
么?(这个问题可提示学生盾实验三中的最后一幅图,这幅图表明蜡烛燃烧时候需要的气体与产生的气体与老鼠需要的气体,产生的气体是一样的)
然后教师请学生看实验二:如果把绿色植物单独放在玻璃罩中,绿色植物会怎么样?
学生:说明植物也需要气体!师:到底需要何种气体呢?
我们一起来看实验一:密闭的玻璃罩内和植物一起的蜡烛没有熄灭!和植物生活在一起的小白鼠也没有死亡!
现在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中间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老师给你们五分钟的时间,四
个人为一组,在前二组实验的基础上思考!告诉老师,为什么会这样?
学生得出结论,动物与蜡烛的燃烧需要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植物的生活需要二氧化碳,产生氧气。
教师:普利斯特利的这个结论又比海尔蒙特的柳树实验的结论更进了一步。
在此以后,又一位叫希尔的科学家再一次的对光合作用作了研究。
请同学们看材料三
附:材料三:希尔把植物的叶片烘干后,碾成粉,然后把叶绿体提取出来。
他把这些叶绿体与不同的铁化合物相混合。
当他把光照射在这个培养的混合物上时,出现气泡。
当光照停止后,氧气流也停止了。
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得出材料三的结论:光和叶绿体也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通过上述的三位科学家做的实验,我们不仅发现了光合作用的存在,而且还知道了光合作用与水,氧,光照有关。
那你能用你学到的本领完成书本上的光合作用示意图吗?(学生完成示意图,学生表达交流)
师:植物体慢慢的由小变大,积累了许许多多的营养物质,那你知道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积累的营养物质叫什么吗?好,下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P80页最后一段!
学生阅读后回答:叫有机物
在此基础上请学生尝试用简炼的语言概括光合作用。
教师小结,请学生淡淡光合作用的意义!
总结:我们今天这节课花了很大的篇幅,重演的光合作用的发现史,从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光合作用是地球上发生的规模极其宏伟的过程,是自然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其发现过程凝聚了几代科学家在200多年探索历程中的心血与智慧。
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的。
同时也表明,科学的发展道路是极为艰难的,这不仅需要科学家艰辛劳动和智慧,还与社会科技的进步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