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外国文学史
- 格式:doc
- 大小:48.50 KB
- 文档页数:6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整理外国文学史是指世界范围内文学发展的历程。
它包含了各个时期、各个国家的文学作品,是文学研究和文学创作的基础和灵魂。
以下是针对外国文学史的一些复习资料整理。
古希腊文学古希腊文学是西方文学的开创者。
古希腊文学史的分期,是从黑暗时代、古典时代、后古典时代及拜占庭时代四个时期划分。
在古希腊文学中,史诗、戏剧和哲学是三个主要的文学流派。
荷马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被认为是史诗的杰作,古希腊悲剧和喜剧的代表作品包括埃斯库罗斯的《受降》和索福克勒斯的《安提戈涅》。
中世纪文学中世纪文学是从公元5世纪到15世纪发展的,分为早期中世纪、高盛期和后期中世纪三个时期,具有丰富的民间文学、宗教文学和骑士文学。
其中,最有名的骑士文学是《亚瑟王传说》,其代表作包括色斯特、马拉勒、特雷瓦和克雷蒙等诗人的作品。
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欧洲14世纪到17世纪中欧洲文学的一次大变革,主张以人为中心,追求思想上和精神上的自由。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成就包括威廉·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但是最为著名的文学流派是文艺复兴的诗歌。
代表作者包括但不限于但丁、彼得拉克、薄伽丘等。
启蒙运动文学启蒙运动是欧洲17到18世纪的一场运动,强调理性、进步和自由。
在这一时期,文学并未完全脱离宗教的影响。
这一时期的文学被成为又 called the Age of Reason,主要产生于英国和法国之间。
代表作品包括伏尔泰的《哲学辞典》和约瑟夫·安德鲁斯的《威廉-里德》。
浪漫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是19世纪欧洲文化和文学的主流。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浪漫主义文学就是代表着文化与教育领域内的个人自由变革。
浪漫主义作品风格多变,代表作品包括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拜伦的《唐璜》和斯坦达尔的《卡拉马祖》。
现代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是指20世纪20年代到70年代初期的一种主流文学现象,对其对传统文学的价值和传统文学形式的颠覆极大。
四、名词解释1、感伤主义文学18世纪后期流行于欧洲的一种文学思潮,因英国作家斯泰恩的小说《感伤旅行》而得名。
其特点是崇尚感情,把情感放在理性之上,重视个性和个人精神生活,描写自然风景,留恋宗法社会。
它被称为前浪漫主义,是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的先声。
2、哲理小说18世纪法国启蒙作家创立的一种新型小说。
这种小说虽有人物、情节,但并不注重对环境与人物的细致描写。
它以人物活动为主线,穿插描写多方面内容,将叙事、抒情、议论、讽刺融为一体,表现作家关于政治、法律、道德、文学方面的启蒙观点,富于哲理性、论辩性和战斗性。
代表作有伏尔泰的《老实人》等。
3、湖畔派英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作家被称为“湖畔派”三诗人,即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他们曾隐居于英国西北部湖区,由此得名;他们的诗作一般远离社会斗争,讴歌宗法式的农村生活或自然风景,描写奇异神秘的故事和异国风光;常通过缅怀中古时代的“纯朴”来否定丑恶的城市文明。
4、耶拿派耶拿派是指德国早期浪漫主义理论家施莱格尔兄弟和诗人诺瓦利斯、蒂克等人在耶拿创办《雅典娜神殿》杂志,宣传浪漫主义文艺主张,反对古典主义,强调创作自由和主观幻想,追求神秘和奇异,由此形成耶拿派。
其中施莱格尔兄弟是浪漫主义理论的奠基人。
诺瓦利斯的诗集《夜的颂歌》是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作,歌颂黑夜和死亡,充满病态心理和宗教神秘色彩。
5、海德尔堡派是德国晚期浪漫主义文学团体。
阿尔尼姆和布伦塔诺等人在海德尔堡出版《隐士报》,他们重视发掘德国民族文化遗产,搜集整理民歌,给当时的德国诗歌注入了新鲜血液。
如阿尔尼姆和布伦塔诺合编了民歌集《男童的神奇号角》。
由此形成海德尔堡派。
格林兄弟是当时涌现出的童话作家,他们整理出版的《格林童话集》成为世界儿童文学的珍品,这些童话具有奇异的幻想情节,表现了人民的智慧和正义。
6、拜伦式英雄指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作品中的一类人物形象,由于这些形象具有作者本人的思想性格特征,因此被称作“拜伦式英雄”,最早萌芽于《恰尔德·哈洛尔德》。
1、《人间喜剧》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的文学巨著,是巴尔扎克主要创作的总称,内分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和分析研究三大类。
其中风俗研究又分私人生活、外省生活、巴黎生活、政治生活、军事生活和乡村生活六个场景。
实际上包括了长、中、短篇小说90余部,人物2000多个。
这些作品形象地再现了19世纪前半期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生活画面,真实地再现了封建贵族的没落衰亡史和资产阶级的罪恶发迹史,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统治的种种罪恶,成了社会的“百科全书”。
《人间喜剧》规模庞大,分类法与人物再现法运用巧妙。
2.哥特式小说:哥特式小说起源于18世纪后期的英国,开山鼻祖是霍勒斯·沃波尔。
他的《奥特兰托城堡》创立了早期古典哥特式小说的模式。
其特点是:野蛮像中世纪的哥特部落;具有中世纪和与之相接的城堡、带甲武士和骑士精神;超自然性和随之而来的恐惧,未知与神秘。
3、托尔斯泰主义:在托尔斯泰的思想中,除了对现实的无情批判以外,还热切宣扬悔罪、拯救灵魂、禁欲主义、“勿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等观点,宣扬一种属于托尔斯泰自己的宗教“博爱”思想,人们称之为“托尔斯泰主义”。
托尔斯泰主义基本内容是:鼓吹不以暴力抗恶,把宽恕作为救世的药方;鼓吹道德的自我完善,认为每个人以道德上完善自己,便可以摆脱利己和熏欲,消除罪恶;宣扬基督教博爱思想,作家反对官办教会的伪善,但主张信仰心中的上帝,认为信奉“博爱”可以拯救人类。
4、冰山原理:现代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创作方法和艺术风格。
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作品《午后之死》中第一次提出了文学创作的“冰山原则”。
他认为:一部作品好比“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是1/8,而有7/8是在水面之下,写作只需表现“水面上”的部分,而让读者自己去理解“水面下”的部分。
所谓冰山原则,就是用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感受和思想最大限度地藏在形象中,使之感情充沛却含而不露,思想深沉却隐而不晦,从而将文学的可感性与可思性巧妙地结合起来,让读者通过对鲜明形象的感受去发掘作品的思想意义。
外国文学史名家作品整理第一章古代文学赫西俄德《神谱》、维吉尔《埃涅阿斯纪》、奥维德《变形记》、寓言:《伊索寓言》古希腊文艺理论: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诗学》、新喜剧:米南德《恨世者》、《萨摩斯女子》荷马史诗:《伊利昂纪》、《奥德修纪》(一直被看做是欧洲叙事诗的典范)古希腊悲剧:古希腊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波斯人》、《七将攻忒拜》、《祈援人》、《俄瑞斯忒亚》(包括《阿伽门农》、《祭酒人》《报仇神》)、《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索福克勒斯:《埃阿斯》、《安提戈涅》、《俄狄浦斯王》、《特拉基斯妇女》、《厄勒克特拉》、《菲洛克忒忒斯》、《俄狄浦斯在克罗诺斯》、欧里庇得斯:《美狄亚》第二章中世纪文学教会文学《圣经》史诗与谣曲:早期史诗:盎格鲁-萨克逊人《贝奥武甫》(流传迄今的欧洲最早而又最完整的一部史诗)、日耳曼人《希尔德兰布特之歌》、芬兰人《卡勒瓦拉》、中期史诗:法国《罗兰之歌》、西班牙《熙德之歌》、德国《尼伯农根之歌》、俄国《伊戈尔远征记》----中世纪四大英雄史诗骑士文学:南方骑士抒情诗:普罗旺斯情歌《破晓歌》北方骑士传奇:《压力山大传奇》、《特洛伊传奇》、《埃涅阿斯传奇》、韵文故事(或称故事诗)长篇叙事诗:法国《列那狐传奇》、《玫瑰传奇》、《驴的遗嘱》、《吃桑葚的教士》、《农民医生》;英国《赛丽斯太太》;德国《神父阿米斯》市民抒情诗:维庸《小遗言集》、《大遗言集》;吕特勃夫(法)《吕特勃夫的贫困》、《吕特勃夫的婚姻》市民戏剧:法国《巴特兰律师》但丁:《神曲》、《新生》、《论俗语》、《飨宴》、《帝制论》《神曲》共分为《地狱》、《炼狱》、《天堂》三部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意大利文学:彼特拉克(“人文主义之父”):《歌集》法国文学:龙沙:七星诗社(具有浓重的贵族倾向,肯定自然,歌颂爱情,轻视民间语言和民间文学)拉伯雷《巨人传》(平民倾向的杰出代表)蒙田《随笔集》西班牙文学:无名氏《小癞子》;洛卜•德•维加《羊泉村》英国文学:乔叟《坎特伯雷故事集》;托马斯•莫尔《乌托邦》;埃德蒙•斯宾赛《仙后》克里斯托弗•马洛(大学才子派)《帖木儿》、《马尔他岛的犹太人》、《浮士德博士的悲剧》薄伽丘:《十日谈》、传奇小说《菲洛柯洛》叙事长诗《菲洛斯特拉托》、牧歌式传奇《亚美托的女神们》、长诗《爱情的幻影》《菲埃索拉的女神》、《菲娅美塔的哀歌》、《异教诸神谱系》、《但丁传》塞万提斯:《堂吉诃德》、《喜剧和幕间短剧》、《迦拉泰》、《巴拿索神山瞻礼记》、《努曼西亚》《佩尔西雷斯和塞西斯蒙达》、《训诫小说集》第四章17世纪文学(古典主义文学、巴罗克文学、清教徒文学)古典主义文学:勒内•笛卡尔《方法论》、《心灵情感论》、弗朗索瓦•德•马莱布(古典主义文学的开创者):《劝慰杜佩里埃先生》皮埃尔・高乃依(古典主义悲剧的创始人):《熙德》、《贺拉斯》、《西拿》、《波里厄克特》让•拉辛:《安德洛玛克》、《费德尔》、《爱丝苔尔》、《阿塔莉》让•德•拉封丹:《寓言诗》(《拉封丹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共称“世界三大寓言”)尼古拉•布瓦洛:《诗的艺术》布莱兹•帕斯卡尔:《致外省人书简》、《思想录》拉法耶特夫人(法):《克莱芙王妃》(欧洲第一部较有成就的心理小说)让•德•拉布吕耶尔(法):《品性论》弗朗索瓦•德•费纳龙(法):《忒勒马科斯历险记》约翰•德莱顿(英):《论戏剧体诗》》、《押沙龙与阿奇托菲尔》亚历山大・蒲柏(英):《夺发记》、《批评短论》、《致阿巴思诺特医生书》约翰•克里斯托弗•高特舍特(德):《批评诗学试论》、亚历山大•彼得罗维奇•苏马罗科夫:《霍烈夫》、《西纳夫和特鲁沃尔》、罗蒙诺索夫:《俄文语法》、《论俄文宗教书籍的裨益》、《伊丽莎白女皇登基颂》巴罗克文学和清教徒文学:贾姆巴蒂斯塔•马里诺(意大利):《阿多尼斯》、贡戈拉•伊•阿尔戈特(西班牙):《莱尔马公爵颂》、《波吕斐摩斯和加拉特亚的寓言》、《孤独》佩特罗•卡尔耐隆(西班牙):《人生如梦》格里美尔豪森(德):《痴儿西木传》奥诺雷•德•于尔菲(法):《阿丝特蕾》阿格里帕.多比涅(法):《惨景集》马莱布(法):《圣彼得的眼泪》清教徒文学(17世纪的英国文学以体现清教徒思想的作品最为出色)约翰•弥尔顿:《失乐园》、《复乐园》、《力士参孙》(这三部长诗表现了诗人对复辟时期现实的不满,以及对清教徒思想的赞颂。
5、英雄传说。
英雄传说是古希腊人在幻想中追忆远古社会生活和部落中杰出人物时创造出来的。
英雄传说以不同的英雄为中心形成了许多系统,讲述了英雄们为民除害立功的事迹。
主要有赫剌克勒斯建立十二大功的故事、伊阿宋率众英雄取金羊毛的故事等。
3、骑士文学。
骑士文学是西欧封建骑士制度的产物,是世俗封建主文学。
骑士文学反映了大量骑士与贵妇人之间的“典雅的爱情”,肯定对现世生活和幸福的追求,是对基督教禁欲主义、来世主义极大的冲击,显示出较强的反教会色彩。
骑士文学以描写骑士爱情和冒险故事、宣扬和美化骑士精神为基本内容。
以法国的骑士文学成就最高,有骑士抒情诗和骑士叙事诗两种。
4骑士抒情诗。
骑士抒情诗的中心在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作者主要是封建主和骑士。
中心主题是骑士对贵妇人的爱和崇拜。
破晓歌最为有名。
5骑士叙事诗。
骑士叙事诗又称骑士传奇,其中心在法国北部,内容是写骑士对贵妇人的爱情以及他们为了护教而征讨异教徒的故事。
分为古代系统、不列颠系统和拜占庭系统。
6、英雄史诗。
中世纪中期,欧洲各国出现了一批歌颂封建时代理想英雄人物的长篇史诗。
从作品形成的时间和内容来看,大《罗兰之歌》《列那狐传奇》《玫瑰传奇》致可分为前期英雄史诗和后期英雄史诗。
7、罗兰之歌(法)《罗兰之歌》是后期英雄史诗中最杰出的作品。
爱国主义是这部史诗的基本主题,爱国思想在罗兰形象上得到集中体现。
情节单纯集中,结构紧凑,主题突出;人物性格鲜明、生动;保留了民间创作粗犷自然的风格,并且成功地运用了重叠和对比等创作手法。
8、术语解释:文人史诗。
从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开始创立了欧洲第一部“文人史诗”。
文人史诗不同于民间史诗,它更多的注入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
在《埃涅阿斯纪》中体现了作者敬神、爱国的思想。
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对后世的文人史诗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术语解释:奥林波斯神系。
①相传奥林波斯山上居住了一个神的大家族。
众神之王掌管天上人间,其它神有太阳神阿波罗、月神阿忒弥斯等。
1、现实主义的概念、代表作家作品现实主义文学实在20世纪继续发展,是主潮现代主义文学之外的另一大潮流,囊括欧美现实主义文学和苏联文学。
现实主义继承19世纪的人道主义文学传统,另一方面融会、吸收了20世纪新的哲学思想、文化观念、艺术手法,将现实主义推向了新的历史高度。
主要代表:高尔斯华绥《福尔赛世家》、萧伯纳《鳏夫的房产》、劳伦斯《儿子与情人》《虹》《恋爱中的女人》《查特莱夫人的情人》、毛姆《人生的枷锁》、戈尔丁《蝇王》、米兰昆德拉《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菲茨格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海明威、高尔基2、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及概念由苏联文艺界广泛讨论,高尔基首先提出,第一次全苏作家代表大会肯定下来的无产阶级文学的创作原则和方法。
它要求作家在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具体地、历史地描写现实,强调作品的社会主义倾向,同时将革命的浪漫主义作为自己的有机组成部分。
3、高尔基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具体手法《母亲》是高尔基的代表作之一,被看成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作品。
小说塑造了巴威尔这个世界文学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形象。
巴威尔把法庭当做是宣传革命真理的讲坛,向全世界宣告了布尔什维克的战斗纲领和社会主义真理。
它的出现,开创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新时代的题材:表现无产阶级革命的重大主题,充满了革命的激情、英雄主义精神和理想的光辉。
新的人物:在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次塑造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英雄形象。
新的创作方法:第一次运用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高尔基的小说,不仅有着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而且具有巨大的艺术表现力,《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以浩瀚的气势和恢弘的画面描绘了俄罗斯社会发展的巨幅画卷。
4.冰山原则文体风格:简约、含蓄、清新;常用手法:电报式的对话、内心独白、象征手法、意识流;作品结构:只截取一个时间段或一个时间点。
1932年发表描写西班牙斗牛士专著《午后之死》,提出著名的“冰山原则”。
外国文学史笔记整理1.2.自然主义文学:19世纪后期产生于法国,左拉是自然主义文学的理论家,1)自然主义着重写人的生理本能,强调文学创作的科学性和真实性,主张用纯客观的态度把生活中的一切细枝末节精确而毫无保留的摄取下来,主张作家对社会也应持客观而科学的超党派超政治态度。
2)左拉本人的创作并不完全遵守自然主义理论的原则,自然主义文学上创作的典型代表是龚古尔兄弟。
3)自然主义对当时的欧美文坛产生了广泛影响,80年代末德国还兴起了“彻底的自然主义”文学运动,提倡每秒体。
3.传统现实主义和20世纪现实主义的区别:1)从不同角度反应了在资本主义物质文明的重压下冷酷荒诞的人际关系和极不和谐的生存环境,揭示了人性的扭曲,人的精神崩溃与道德堕落,人的自身价值的丧失,对未来的憧憬和迷茫。
2)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上,广泛吸收,借鉴现代主义的艺术手法。
在人物塑造方面,注重心理描写,努力揭示人物隐蔽的内心活动与潜意识活动,在作品结构方面,揉进了寓言,神话故事等内容,呈现出多层次,多角度的立体交叉结构与灵活多变的叙述方式,在情节安排方面,采用怪诞,梦幻,象征,隐喻等形式,真假虚实熔于一炉。
4.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是在继承传统现实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文学。
高尔基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长篇小说《母亲》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典范作品。
社会主义现代主义作为苏联文学与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要求艺术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地和具体地描写现实。
同时,艺术描写的真实性和历史具体性必须与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的任务结合起来。
5.海明威小说创作的特色:1)善于探索和追求,对待作品一丝不苟,严谨认真的态度和不肯因循守旧的精神,2)海明威在自己的作品中,形成一种非常简洁,清新,干净的散文文体,避免使用形容词,特别是华丽的词藻,尽量采用直截了当的叙述和生动鲜明的对话,追求一种含蓄,凝练的意境。
3)恰到好处的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如《乞力马扎罗山的雪》中的雪山和山上豹,《老人与海》中的大海。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整理外国文学史是一个广阔而丰富的领域,里面蕴藏着无数动人的故事和深刻的思想。
我们今天要聊的就是一些重要的文学流派和代表作品。
通过这些,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情感和思想的多样性。
1. 古典文学的辉煌1.1 古希腊的戏剧古希腊的戏剧是文学史上的一颗明珠。
你知道的,像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这样的剧作家,他们的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上演。
希腊戏剧不仅仅是娱乐,它还探讨了人性、命运和道德等深刻问题。
比如,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王子为了逃避预言,却最终走向了不可避免的悲剧。
剧中人物的内心挣扎,让人感同身受。
1.2 古罗马的文学影响罗马文学则继承了希腊的精华,又加入了自己的特色。
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就是一个经典。
它不仅是史诗,更是罗马民族的象征。
书中埃涅阿斯的旅程,既有对故乡的思念,也有对新生活的渴望。
这种情感深深触动了读者的心。
罗马的散文和诗歌,像西塞罗和贺拉斯的作品,也展现了对哲学和政治的思考。
2. 中世纪的沉默与复兴2.1 哥特文学的神秘进入中世纪,文学的主题发生了变化。
这个时期的作品常常充满了宗教色彩。
比如,《神曲》的作者但丁,通过他的诗歌,展现了人类灵魂的救赎之路。
书中描述的地狱、炼狱和天堂,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
读起来仿佛可以感受到那种沉重的压迫感,以及对救赎的渴望。
2.2 文艺复兴的光辉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再次焕发出活力。
莎士比亚的出现,改变了整个文学界。
他的作品充满了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无论是《哈姆雷特》的犹豫与挣扎,还是《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情爱情,都让人无法忘怀。
莎士比亚的语言优美,情感真挚,让读者在字里行间体会到人类最深处的感受。
3. 现代文学的探索3.1 19世纪的现实主义进入19世纪,现实主义逐渐占据了文学的舞台。
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是这一时期的代表。
巴尔扎克通过《人间喜剧》展现了当时法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人物众多,栩栩如生。
而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则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下,探索了个人与历史的关系。
中世纪文学
第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17世纪文学
歌德
诗散
法国《罗兰之歌》(最有代表性作品)
第一章 古代文学
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寓言:《伊索寓言》
德国《尼伯龙根之歌》西班牙《熙德之歌》俄罗斯《伊戈《玫瑰传奇》
组成《地狱》《炼狱》《天堂》特点:鲜明政治性、肯定新思想、艺术成就高、意大
局限:中世纪思想偏见观念
《飨宴》《论俗语》《帝制论》
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浮士德博士传》
星社)《十四行.致海伦》(龙沙)
第五章 18世纪文学(启蒙运动)
第四章 17世纪文学
《
第六章 19世纪初期文学
寓言
施莱格尔兄弟。
外国文学史整理资料《外国文学史》整理资料导论一、欧洲文学由古希腊到十八世纪经由了发生、发展阶段、氏族阶段、奴隶阶段和封建阶段古代文学:12BC~5C 主要是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体现的是世俗人本意识,主要体裁是神话和史诗中世纪(封建社会阶段)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期:一是历史意义是从5C~17C(1640年),二是文学意义是从5C~15C(以神为中心、基督教),包括宗教文学、市民文学和骑士文学,具有神本意识文艺复兴:15C~17C 是“以人为中心,反对神权”,代表作家,莎士比亚和塞万提斯古典主义:17C的古典主义文学具有王权崇拜和君主专制的特点,主要背景是在文艺复兴中个人私欲膨胀、泛滥,社会急需秩序和规则启蒙文学:18C 这时期的文学具有反封建、反教会、政治性、革命性强,产生了特殊文学样式哲理小诗。
这时期的卢梭对情感自由的呼唤为19C的浪漫主义文学奠定了基础二、19C 繁荣和成熟期浪漫主义文学:18C末~19C30\40年代主要抒扬情感、自由、理想,既有主观性和抒情性。
主要背景是工业革命造成了环境污染,人想回归自然,空想主义的发展,主要代表人是英国兴起的湖畔诗人第一代:华兹华斯、雨果、惠特曼、霍桑现实主义文学:特点是写实性、客观性、批判性,代表作家:巴尔扎克、福楼拜、莫泊桑、小仲马、屠格涅夫、契诃夫、列夫。
托尔斯泰、果戈理、普希金自然主义:左拉“艺术”唯美主义思潮的出现三、20C 作家不仅揭示社会问题,而且试图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现实主义(对19C的现实主义文学的继承和突破)现代主义:反传统性《尤利西斯》——西方“天书”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以二战为界,具有解构性和颠覆性)问答题1、古希腊文学和古罗马文学的精神特质有何不同?A、重视个体的人的价值的实现,强调人在自己的对立物---自然与社会---面前的主观能动性,崇尚人的智慧和在智慧引导下的自由,肯定人的原始欲望的合理性,是古希腊文化的本质特征。
在这种文化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古希腊文学就蕴含着一种根深蒂固的世俗人本意识。
第一章古希腊、古罗马文学神谱:宙斯(众神之父,雷电之神)、赫拉(天后,宙斯之妻)、波塞冬(海洋之神,宙斯之兄)、哈得斯(地狱之神,宙斯之兄)、得墨忒耳(农业女神,宙斯之姐)、阿波罗(太阳神,银弓神、文艺、诗歌、音乐保护神)、阿瑞斯(战争之神)、赫菲斯托斯(火神,锻冶之神)、赫尔墨斯(神使,幸运财富之神,商业旅游保护神)、雅典娜(女战神,智慧才艺女神)、阿佛洛狄忒(美神,爱神)、阿尔忒弥斯(月亮神,狩猎神,妇女儿童保护神)希腊神话的主要类型:神的故事(神的产生、神的谱系、神的活动、神的创造)和英雄传说,希腊神话的主要特征1、具有浓厚的人间色彩和社会特征◆神人同形同性◆宗教色彩相对淡薄2、丰富的象征性和深刻的哲理性3、高度的系统性和完备性荷马史诗由《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组成。
《伊利昂纪》文本内容战争起因:帕琉斯、忒提斯不和女神:厄里斯——不和的金苹果赫拉、雅典娜、阿弗洛狄忒特洛亚王子:帕里斯战争结束:木马计《伊利昂纪》战争双方十年战争双方:希腊——特洛伊希腊:阿伽门农、阿喀琉斯、赫拉、雅典娜、波塞冬、赫尔墨斯、赫淮斯托斯特洛伊:普里阿摩斯、帕里斯、赫克托耳、阿芙洛狄忒、阿波罗、阿耳忒弥斯、阿瑞斯史实:希腊觊觎特洛伊的财富人物分析阿喀琉斯是古代英勇战士的理想形象,高大英俊,他是神与人之子,骁勇善战又重视个人荣誉。
在特殊时刻他也能遵从部落集体利益,具有一定的集体主义精神。
赫克托耳更富集体主义精神;作战勇猛,指挥英明;他更富有集体主义精神、把保卫国家,为部落而牺牲视为己任;社会责任感强,又富于感情,上敬老人,下爱妻儿,是一位富有温情的英雄。
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毅然出战,视死如归,具有崇高的悲剧色彩。
《伊利亚特》风格1、富于阳刚之美,充满力感;节奏急促、格调悲壮、节奏急促,塑造了英雄群像,又不乏鲜明的个人英雄。
2、史诗是希腊民族思想感情的载体,希腊民族是史诗的真正主人公。
3、展现民族意识是史诗的特性。
《奥德赛》情节奥德修斯历险记:独眼巨人;将人变成猪的神女;用歌声引诱和伤害人的人面鸟身女妖塞壬;海怪、冥土两条线索:海上历险,家中生活主要人物:奥德修斯、佩涅洛佩、特勒马科斯《奥德赛》人物分析奥德修斯以机智和刚毅为特色;见多识广、不屈不挠、意志坚定;为维护个人权利、荣誉而进行战争,体现了人的个人意识的觉醒奥德修斯性格缺陷私心很重;个性狭隘;念念不忘个人财富私有权;对求婚者赶尽杀绝,心狠手辣奥德修斯性格总结奥德修斯的忍耐、强烈的求生欲望、镇定自若以及安然脱险的结局,嘲笑了海神的狭隘和徒劳。
它显示了人类积极进取的精神与卓越的智慧之光。
这些都是希腊民族所盛赞的人的理想和人格。
《奥德赛》艺术风格阴柔之美;浪漫色彩,现实主义精神;徐缓肃穆;突出个人形象,以及人的力量,人的凯歌荷马史诗的艺术成就1、结构巧妙、布局完整:《伊利亚特》:特洛亚战争十年——突出描写最后51天,重点史最后4天战况——阿喀琉斯的两次愤怒;《奥德赛》:战后归国十年——最后10天,具体只写5天——海上历险和家中求婚2、采用多种描写方法塑造了众多的人物,既有共性又有独特的个性。
如阿伽门农的傲慢、阿喀琉斯的勇敢及任性等3、语言朴实自然、史诗中大量运用比喻,且能够从社会生活和自然现象中取譬,有“荷马式比喻”之称。
戏剧起源:与宗教祭祀活动有关,尤其是悲剧。
(悲剧起源于酒神(狄俄尼索斯)颂歌,悲剧一词的希腊文原意为山羊之歌;喜剧一词的希腊文原意为“狂欢之歌”)三大悲剧诗人及其生平创作:埃斯库罗斯被誉为“悲剧之父”,作品有七部传世:《波斯人》、《七将攻忒拜》、《祈援人》《俄瑞斯忒亚》三部曲(《阿伽门农》、《奠酒人》、《报仇神》)《普罗米修斯》三部曲:《带火的普罗米修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被释的普罗米修斯》贡献1、增设了第二个演员,使对话成为戏剧的主要成分。
2、第一个采用了三部曲的悲剧形式。
3、作品风格庄严崇高、抒情气氛浓重,语言优美,但其作品毕竟是早期悲剧,缺少情节的戏剧性、动作过少,矛盾冲突进展缓慢,人物性格也一般没有变化。
索福克勒斯作品7部:《埃阿斯》、《安提戈涅》、《俄狄浦斯王》、《特拉基斯妇女》、《厄勒克特拉》、《菲洛克特特斯》、《俄狄浦斯在克洛诺斯》贡献将演员人数增至三位,其创作标志希腊悲剧艺术进入成熟阶段,被称为“希腊戏剧界的荷马”欧里庇得斯现存作品19部:《阿尔刻提斯》、《美狄亚》、《希波吕托斯》、《安德洛玛克》、《特洛伊妇女》》、《海伦》、《伊菲革尼亚在陶洛人中》等。
贡献1、采用写实手法,使悲剧现实主义化,反映陷于危机中的雅典社会(英雄悲剧的终结者)2、擅长刻画人物心理,特别是女性心理3、塑造大量女性形象古希腊悲剧的基本特征1、取材于神话传说,但紧密结合现实生活,渗透了时代精神;2、基本主题都是人和命运之间的冲突,昭示命运不可抗拒,多为命运悲剧,但已表现出了人的超凡能力和英雄意志;3、剧中人物大都形象高大,优美悲壮,具有崇高的风格;4、希腊悲剧都是用诗写成,因此语言丰富,辞藻华丽,大量使用隐喻。
古罗马作家、作品贺拉斯《诗艺》维吉尔《牧歌》、《农事诗》史诗《埃涅阿斯纪》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阿普列尤斯《金驴记》第二章中世纪文学一:类型:教会文学和世俗文学(骑士文学、英雄史诗、市民文学)二:教会文学特点?世俗文学特点?三:《神曲》思想上的两重性:“最后一位诗人”:在宗教问题上的两重性——对于教皇的批判比较严厉,一方面《神曲》深刻揭露教会黑暗,矛头直指教皇与僧侣;另一方面:《神曲》并不要求彻底反对宗教,只要求对教会做一些改革“最初一位诗人”: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的萌芽,肯定人感情的解放:弗兰采斯加和保罗的爱情,肯定人对知识、文化的追求:古希腊罗马先贤(但丁是中世纪第一个提出个性觉醒和理性觉悟。
反对宗教压迫的作家。
他歌颂自由的理想、个人的情感和求知的精神,歌颂现世生活的意义,反对宗教神学竭力否定人的价值及现世生活意义的做法)四: 《神曲》的艺术特征1.创作风格受古典文学如维吉尔《埃涅阿斯纪》以及中世纪梦幻文学的启示和影响2.结构严密、层次清晰、用多层次、多色调描绘,表达了诗人的哲学和神学观点。
《地狱》、《炼狱》、《天堂》各33曲,加上序曲100,三个境界的结构也异常匀称,共9层,每曲最后都以群星为韵脚,彼此呼应(他把地狱、炼狱、天堂各分9层,蕴含着深刻的道德含义;他采用不同色彩描绘不同空间,地狱是惩戒罪孽的场所,色调凄幽、阴森;炼狱是悔过和希望的境地,色彩转为恬淡、宁静;天堂是至善至美的境界,笼罩在一篇光辉之中)3.塑造了多姿多彩的人物,对主人公但丁苦苦追求的品格和丰富的主体精神刻画细微第三章文艺复兴文学一:定义:14-17世纪初在欧洲出现的资产阶级以复兴古代文化为旗号,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实质:文艺复兴原意指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再生,实际上是新兴资产阶级利用古代文化作为反封建反教会的武器,以摧毁中世纪的神权统治,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而建立起来的新兴文化指导思想:人文主义代表作家、作品:彼特拉克《歌集》;薄伽丘《十日谈》;乔叟《坎特伯雷故事集》;拉伯雷《巨人传》;无名氏《小赖子》;阿里奥斯托的传奇体长诗《疯狂的罗兰》;塔索叙事诗《被解放了的耶路撒冷》二:《堂吉诃德》中人物形象分析桑丘·潘沙是一个以是从身份出现的西班牙贫苦农民的典型,与堂吉诃德既对立又互为补充。
在他身上,既体现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也表现出了小私有者的心理特点。
他一切从现实经验出发,谈吐诙谐、跟唐吃尽苦头,终未舍弃他,在当总督时,断案如神、执法严明、锄强扶弱,唐诘诃德没有做到的他做到了。
堂吉诃德形象的复杂性:将幻想当现实的喜剧人物,同时又是受到现实嘲弄的悲剧英雄,性格矛盾而复杂,可笑又可敬,一方面神志不清、疯狂而可笑;另一方面,他又代表着高度的道德原则、具有无畏的精神、坚信正义、对爱情无上忠诚。
地位?:塞万提斯的代表作,被誉为是欧洲“近代小说的开山之作”,与骑士文学的关系?:创作目的:否定骑士小说和它所宣扬的骑士制度。
在《前言》中,作者提到写作总旨:“要消除骑士小说在社会上、在群众之间的声望和影响”,“把骑士小说的那一套扫除干净”。
在小说结尾处又郑重宣布:我的愿望无非是要世人厌恶荒诞的骑士小说,唐诘诃德的真人真事,已经使骑士小说立脚不住,注定要一扫而光了“。
创作手段:故意模仿骑士小说的形式,叙述一个被骑士小说迷惑的人怎样模仿骑士历险,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荒唐可笑的事情,使人们在笑声中认识骑士小说、骑士制度的腐败荒诞和对人的毒害,告诫人们不要沉迷骑士小说之中效果:骑士小说自此销声匿迹,拜伦慨叹堂吉诃德成了笑柄,他的荒唐行为笑掉了西班牙的骑士小说。
莎士比亚创作大约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时期(1590-1600):历史剧、喜剧和诗歌历史剧:《理查二世》、《亨利四世》、《亨利五世》、《亨利六世》、《理查三世》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温莎的风流娘儿们》、《皆大欢喜》、《第十二夜》等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诗歌:《维纳斯与阿都尼斯》《鲁克丽丝受辱记》特点?第二时期(1601-1607)悲剧和悲喜剧悲剧《哈妹雷特》、《李尔王》、《麦克白》、《奥赛罗》;悲喜剧《终成眷属》莎氏悲剧的本质特点一、神——英雄(英雄悲剧的确立与运转)1、莎氏悲剧继承古希腊悲剧。
A、古希腊悲剧:主人公出身高贵,品质崇高,在与命运对抗中失败。
B、莎氏悲剧:主人公出身名门,地位显贵,品质不凡,在与现实的抗争中失败,他们的失败还打上了时代和社会的印记。
2、莎氏悲剧不同于古希腊悲剧。
A、主人公:神、半神——英雄B、悲剧根源:命运悲剧——英雄悲剧C、悲剧效果:庄严崇高——多元色彩如亦敬亦怜——哈、奥、勃;令人同情发人深省——李、泰、克(逆转性);惊愕且惋惜——麦。
二、客观——主观、表层——深层(悲剧冲突双重性和人物内心的深入揭示)1、客观——主观:A、人物之间或集团之间的外部冲突:如哈姆莱特与克劳狄斯;伊阿古与奥瑟罗……B、灵魂中各种力量的冲突:如哈姆莱特的延宕;奥瑟罗的疯狂……2、表层——深层:人物性格刻画,已进入人物潜意识层面,以麦克白为例:A、“罪与罚”的个人无意识——潜意识中知道自己在犯罪,也必将受到惩罚。
B、“罪与罚”的种族无意识——潜意识中将自己的罪恶和受到的惩罚与苏格兰民族的苦难与不幸等同起来。
C、“罪与罚”的人类无意识——潜意识中由自己的罪恶和受到的惩罚联想到人类美好品性的沦丧与在天地间的渺小无助。
追求内在真实的具象化,以求形象化表达人类的潜意识:A、借助幻象为手段(包括幻视与幻听)——人在思想情绪极度紧张的时的变态心理反映。
B、以病态表现为手段(疯狂、梦游、梦魇、梦呓)——激烈的思想斗争,长期的精神压抑和变态的情绪波动。